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毕业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毕业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毕业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毕业设计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题目:汽车玻璃升降器外壳模具

系部:机电系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老师: xxxxxxxxxxxxx

姓名: 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

日期: 20xx 年 xx 月xx 日

冲压模具设计及制造设计任务书

一、零件名称:玻璃升降器外壳(图1-1)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 08钢厚度: t=1.5mm

可性工艺方案:A:冲孔——落料连续冲裁 B:拉深

要求冲压工艺过程设计的具体内容、步骤,以及模具结构设计的方法和结果。

二、设计内容:

绘制模具设计装配工作图;

绘制两个以上模具零件(凸模、凹模或凸凹模)的零件图;

绘制两个以上模具零件(凸模、凹模或凸凹模)的加工工艺过程卡;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要求:

文字要求:语言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间隔均匀、无错别字。

图纸要求:表达准确、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用工程图写。

设计模具要求:

1)模具的结构应满足成形过程的要求,模具零件的技术性能要好;

2)模具零件的制作应符合零件图要求,即它的材料、硬度、尺寸、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符合图纸要求;

3)凸、凹模(或动、定模)应保持精确的相对位置;

4)分形面(或压边面)应设置合理,即能顺利地分形或有利于成形;

5)一般各零件的定位底平面应与运动方向保持垂直,即上、下模板(座)、上、下模的两底面和固定板等应有平行度要求;

6)模具的闭合高度(或长度)应与压力机的装模高度(或长度)相适应;

7)模具应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试验(试模),保证制出的零件符合品质要求,并且生产率高和成本低。

摘要:本模具是一个汽车玻璃升降器外壳的冲裁模,由于本工件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采用普通冲裁模就可能达到要求,本零件不难加工,但所要的工序较多,由于时间有限,在这里只画第一道工序的图。

关键词:冲压工艺排样图模具主要零件冲压模具拉深模具Abstract:This molding tool is an accuracy that a car glass ascend and descend the machine outer shell wash to cut the mold, because of a request not is very high,So the adoption commonness wash to cut the mold and then may attain the request, this spare

parts is not difficult to process, but a work for wanting preface is more, because of time Limited, here only draw and together the diagram of the work preface.

Key word: Hurtle to press the craft; Ling up the kind diagram; Main spare parts of molding tool. Paess molding; PadHeader molding .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今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企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黄岩和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再内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存在相互关系。冲压加工是一种金属冷变形加工方法。所以,被称之为冷冲压或板料冲压,简称冲压。它是金属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形工程技术。

当前冲压模具技术发展呈现四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充分运用IT技术发展模具,工艺分析计算现代化。二、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分析(CAD/CAM/CAE)的应用,极大的提高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的效率,提高模具的质量。三、冲压生产自动化,用以大量生产,冲压生产以向自动化和无人化发展,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四、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大批量与小批量生产共存,开发了适宜于小批量生产的各种简易模具,经济模具,标准化且容易变换的模具系统等。

本设计以冲压连续冲裁工序为例着重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从而深入了解当今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通过本设计展现个人的设计能力。

设计过程

1、 读产品图,分析其冲压工艺性

该零件是汽车车门玻璃升降器的外壳,图1-1所示位置是其装部件中的位置。从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来看,零件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

要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因为:零件所标注的尺寸中,其φ22.314.00+、

φ16.512.00+及1620.00+为IT11~IT12级精度,三个小孔φ3.2的中心位

置精度为IT10;外形最大尺寸为φ50。属于小型零件。料厚为1.5mm 。 分析结构工艺性。因该零件为轴对称旋转体,故落料片肯定是圆形。冲裁工艺性很好,且三个小孔直径为料厚的两倍,一般没有问题。零件为带法兰边圆筒形件,且d

h

、d d f

都不太大、拉深工艺较好;只是圆角半径R1及R1.5偏小,可安排一道整形工序最后达到。

三个小孔中心距的精度,可通过采用IT6~IT7级制模精度及以φ22.3内孔定位,予以保证。

低部φ16.5部分的

成形,能有三种方法:

一种是采用阶梯形零

件拉深后车削加工;另

一种是拉深后冲切;再

一种是拉深后在底部

先冲一预加工小孔,然后翻边。如图1-2所示,此三种方案中,车底的方案质量高,但生产效率底,且费料。像该零件这样高度尺寸要求

不高的情况下,一般不宜采用。冲底的方案其效率比车底要高,但还存在一个问题是要求其前道、拉深工序的底部圆角半径接近清角,这又带来了加工的麻烦。翻边的方案生产效率高且能节约原材料,但口端质量稍差。由于该零件对这一部分的高度 孔口端部质量要求不高,

而φ1612.00+-和R1两个尺寸正好是用翻边可能以保证的。

所以,比较起来,采用方案才c 更为合理、合算。

因此,该零件的冲压生产要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序有:落料、拉深〈可能有关〉、冲三小孔、冲底孔、翻边、切边和整形等。用这些工序组合可以提出多种不同的工艺方案。

2、 分析计算确定工艺方案

(1) 计算毛坯尺寸 计算毛坯尺寸需先确定前边的半成品尺寸。翻边前是否也需拉成阶梯零件,这要核算翻边的变形程度。

φ16.5处的高度尺寸为H=(21-16)mm=5mm

根据翻边公式,翻边的高H 为〈见式4-14〉 H=2

1d (1-K)+0.43r d +0.72t 经变换公式,有 K=1-2

1d (H-0.43r d -0.72t)=1-182(5-0.43×1-0.72×1.5)=0.61 即翻边出高度H=5时,翻边系数达到K=0.61。由此可知其预加工小孔孔径 d 0=d 1×K=18×0.61mm=11(mm)

由t/d 0=11

5.1=0.13,查表4-1,当采用圆柱形凸模,预加工小孔为冲制时,其极限系数K f.c =0.50

图中法兰边直径φ54是根据工件法

兰边直径φ50.加上拉深时的修边余

量取为4而确定的。于是,该零件似的

坯料直径D 0可按式(3-41)计算:

D 0=Rd dh d f 44.342

-+(d 按中径尺

寸计算)=8.2325.244.3168.234542??-??+㎜≈65㎜

(2)计算拉深次数

42.23.2254==d d f 37.065

8.23===o f D d m 3.210065

5.11000=?=?D t ,由此查表2-12,得其m c =0.38因为m f =0.37

图3-26计算查取,也是需要多次拉深)

若取m=0.45,有d 1=m 1D 0=0.45×65㎜=29㎜,则77.029

3.22122===d d m 。查表3-1,有m 2=0.75

但考虑到第二次拉深时,仍难以达到零件所要求的圆角半径R1.5,故在第二次拉深后,还要有一道整形工序。

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分三次拉深,在第三次拉深中兼整形。这样,既不需增加模具数量,又可减少前两次拉深的变形程度,能保证稳定生产。于是,拉深系数可调整为:

m 1 = 0.56 , m 2 = 0.81 , m 3 = 0.81

m 1 × m 2 × m 3 = 0.56 × 0.81 × 0.81 = 0.37

(3)确定工艺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和计算,可以进一步明确,该零件的冲压加工需包括以下基本工序:落料、首次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兼整形)、冲φ11孔、翻边(兼整形)、冲三个φ3.2孔和切边。根据这些基本工序,可拟出如下五种工艺放案:

方案一 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其余按些基本工序顺序。

方案二 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见图1-4a ),冲φ11底孔与翻边复合(见图1-5a )冲三个小孔φ3.2与切边复合(见图1-5b ),其余按基本工序顺序。

方案三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冲φ11底孔与冲三小孔φ3.2复合(见图1-6a),翻边与切边复合(见图1-6b),其余按基本工序顺序。

方案四落料、首次拉深与冲φ11底孔复合(见图1-7),其余按基本工序顺序。

方案五采用带料连续拉深或在多工位自动压力机上冲压。

分析比较上述五种工艺案,可以看到:

方案二 冲φ11孔与翻边复合,由于模壁厚度较小(a=2

115.16-㎜=2.75㎜),小于式(12-20)中要求的最小壁厚(3㎜),模具容易损坏。冲三个φ3.2小孔与切边复合,也存在模壁太薄的问题a=2

2.34250--㎜=2.4㎜,模具也容易损坏。

方案三虽然解决了上述模壁太薄的矛盾,但冲φ11底孔与冲φ3.2小孔复合及翻边与切边复合时,它们的刃口都不在同一平面上,而且磨损快慢也不一样,这会给修磨带来不便,修磨后要保持相对位置也有困难。

方案四落料、首次拉深与φ11底孔复合,冲孔凹模与拉深凸模做成一体,也给修磨造成困难。特别是冲底孔后再经二次和三次拉深,

孔径一旦变化,将会影响到翻边的高度尺寸和翻边口缘质量。

方案五采用带料连续拉深或多

工位自动压力机冲压,可获得高的

生产率,而且操作安全,也避免上

述方案所指出的缺点,但这一方案

需要专用压力机或自动送料装置,

而且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

生产成本高,因此,只有在大量生

产中才较适宜。

方案一没有上述的缺点,但其工序复合程度较底,生产率较底,对中小批量生产是合理的,因此决定采用第一方案。本方案在第三次拉深和翻边工序中,可以调整冲床滑块行程,使之于行程临近终了时,模具可对工件起到整形作用(见图1-4c、e),故无需单作整形工序。

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1)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 这里毛坯直径φ65不算太小,考虑到操

作方便,排样采用单排。取其搭边数值:条料两边a=2㎜、进距方向a 1=1.5㎜。于是有:

进距 h = D + a 1 = ( 65 + 1.5 ) ㎜ = 66.5㎜

条料宽度 b = D + 2a = ( 65 + 2 × 2) ㎜= 69㎜

板料规格拟选用 1.5×900×1800 (钢板)(可查表11-16) 若用纵裁:裁板条数 n 1 = b B =

69900 = 13条余3㎜ 每条个数 n 2 = h

a A 1- =5.665.11800-=27个余3㎜ 每板总个数 n 总 = n 1 × n 2 = 13 × 27 = 351 个

材料利用率 η总=()()

%5.69%1001800

90011654351%10042222=??-?=??-ππηB A d D 总

若横裁:条数 n 1 = b A = 691800 = 26条余6㎜ 每条个数 n 2 = h

a B 1-= 5.665.1900- = 13个余34㎜ 每板总个数 n 总 = n 1 × n 2 = 26×13 = 338个

材料利用率 η总=()()

%5.66%100180090011654338%10042222=??-?=??-ππηB A d D 总

由此可见,纵裁有较高的材料利用率,且该零件没有纤维方向性的考虑,故决定采用纵裁。

计算零件的净重G 及材料消耗定购G O

G=F 〃t 〃ρ=()[]

85.7105.11050542.33116541222222????--?----πg ≈33g 式中ρ为密度,底碳钢取ρ=7.85g/㎝3

[ ]内第一项为毛坯面积,第二项为底孔废料面积,第三项为三个小孔面积,第四项既( )内为切边废料面积。

G 0=kg g g t B A 054.054351

85.7105.110180010900351111==??????=???---ρ (2) 确定各中间工序尺寸

1) 首次拉深 首次拉深直径 d 1=m 1〃D 0=0.56×65㎜=36.5㎜(中径)

首次拉深时凹模圆角半径按表3-9计算应取9㎜,按式(3-33)计算应取5.5㎜。由于增加了一次拉深工序,使各次拉深工序的变形程度有所减小,故允许选用较更小的圆角半径,这里取r d1=5㎜,而

冲头圆角半径r 1p =0.8×r d1=4㎜。

首次拉深高度按式3-41可进行近似计算(其中R 取为两个圆角半径的平均值),而实际生产中取h 1=13.8㎜,(见图1-8)。

mm mm d R d D h d

f 5.135

.3645.3625.544.35465444.3222

201=???+-=+-=

2)二次拉深

d 2=m 2〃d 1=0.805×36.5㎜=29.5㎜(中径)

取r d2 = r p2 = 2.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