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叶挺将军的子女近况

叶挺将军的子女近况

叶挺将军的子女近况

叶挺将军的子女近况

1925年叶挺将军与李秀文女士结婚。婚后,叶挺将军和李秀文女士生有9个子女,7个男孩,两个女孩。其中三子早夭,五女扬眉和出生后尚未来得及起名字的幼子阿九和父母于1946年一同遇难。女儿叶剑眉1993年因病去世。而今健在的只剩下五个孩子,他们是长子叶正大任中将,次子叶正明,现在全国科协工作,三子叶华明现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先科激光公司董事长,七子叶正光现任海南六合公司总经理,儿子叶启光也在深圳工作。叶正明之子叶大鹰任北京时事文化咨询公司董事长,电影《红樱桃》就是他导演的。叶家的子孙个个都学有所成。叶挺子女叶挺后代

长子:叶正大:叶挺长子,广东惠阳人,出生于1927年,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俄罗斯齐奥可夫斯基宇航学院国际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将军衔。叶正大将军

二子:叶正明(1931—2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原名叶福麟,别名李明,祖籍广东惠阳。1931年4月13日出生在澳门。生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顾问,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叶正明

三子:叶华明,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深圳

先科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对于叶正明先生来说,父母及弟妹扬眉和阿九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的往事在他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那时的他认为,正是由于父亲们乘坐的美国军用飞机的质量不高,因而导致这次空难。从此小华明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飞机设计师,为自己的祖国制造出高质量的性能可靠的飞机来。只是他没有料到,日后的他留学苏联莫斯科时,所学的专业是专门研究制造打飞机的地对空导弹。叶华明

四子:叶正光,戴副眼镜,沉静随和,很难把他和将门之后联系起来。在纪念南昌起义八十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叶正光,说到其父,他那种对父亲自然流露的崇敬与怀念,却像细水长流,浸润你感染你,让你沉醉其中。叶正光现任海南六合公司总经理叶正光八子:叶启光,叶氏环星集团董事长叶挺幼子。叶启光毛主席1958年接见叶剑眉女儿:叶剑眉叶大鹰导演孙子:叶大鹰,著名导演,作品《大喘气》、《红樱桃》,《红色恋人》。并在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叶挺将军牺牲后的一些事

叶挺将军牺牲后的一些事 叶挺将军牺牲后的一些事 一、叶挺空难事件真相。1946年4月8日,出席重庆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和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进步教育家黄齐生等冒着恶劣天气飞返延安,同机的还有八路军军官李绍华、彭踊左、魏万吉、赵登俊、高琼和叶挺夫人李秀文及其子阿九、其女扬眉以及4名美军驾驶人员。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等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与国民党进行的和平谈判后,与叶挺、邓发一起乘飞机返回延安准备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途中,因气候恶劣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失事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4月19日延安3万多群众在延安机场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写下“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和《向“四八”烈士致哀》的悼词。这是为“四八”烈士送葬行列。1998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对“四八”坠机事件的回忆》,作者是顾逸之。顾逸之早年在周恩来、李克农领导下工作,1946年“四八”空难期间,他在晋绥公安总局工作。“四八空难”发生后,他奉命到现场负责实地调查和后事处理。他给中央详细报告了事发现场的情况,在给党中央

的书面报告中,他提出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疑问: 第一,飞机确实是在黑茶山失事的不是在空中坠毁的,因为飞机撞上黑茶山侧峰巨石上面的撞痕非常清楚明显,飞机是在撞山后才爆炸起火的。 第二,从4月8日当天黑茶山地区天气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那天飞机到黑茶山时天上云雾很浓,驾驶人员很可能是在这种浓云密布雨雪交加的天气中,因能见度太差而撞山失事的,如果飞机再飞高一点也不会撞上巨石了。 第三,从我们对飞机出事现场的反复搜查结果来看,一直没有发现有人为制造爆炸的可疑迹象。 第四,这架飞机本来是在西安机场降落加油,稍事停留后才起飞来延安的。西安到延安是一直向北飞行的为什么飞到东北方向,竟然飞到黄河以东的黑茶山来了呢? 当时在飞机残骸中还发现一份迷失方向的电报稿,但当时西安北上沿途及延安的天气并不坏,美方的机长又是佩戴有飞虎臂章的老练的飞行员,不可能发生如此低级的失误。各方表明,必定是是国民党特务在仪表上做了手脚导致电讯中断、仪表失灵,迷失航向。但是当时苦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党中央为促成国共合作,表现了极大的真诚以争取和平谈判能够顺利进行,不留给国民党留下借口,在新华社当时发布的消息中说“想系在浓雾中撞山失事的”。而“四八”空难的真相也就长期的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谜。“四八”空

叶挺将军的故事

叶挺将军的故事 冀州市北漳淮乡第一小学六(1)班闫明玮辅导教师王会芹 走过金秋的岁月,我们即将迎来的将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这90年来的沧桑,使中国有了一个奇迹般的转变。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时我很困惑,不懂所谓的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含义。直到有一天,我看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知道了叶挺、江竹筠等革命先烈的故事。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叶军长受尽了折磨。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反动派挖空了心思,耍进了手段。一天,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把叶军长接到司令部参加宴会。顾祝同假惺惺的向叶挺敬酒,叶挺板着面孔,坐在那里毫无表情。顾祝同虽讨了个没趣,还是迫不及待的倒出了心里话:“叶军长,我劝你发表个宣言,声明你们新四军违犯了军令,这样,你就可以出狱,甚至可以做官。”叶挺一拍桌子,勃然大怒,:“无耻,你们制造皖南事变,陷害新四军,破坏抗日,该是你们向人们认罪才对。”叶挺光明磊落,大义凛然,句句话如同利剑。顾祝同见机不妙,便用威胁的口吻说:“叶将军不听劝告,后果不堪设想呀?”叶挺仰面大笑,斩钉截铁的说:“我叶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蒋介石又亲自出马,劝叶挺投降。面对老蒋的威逼利诱,叶挺理直气壮的回答:“委员长,依我看当务之急是释放新四军,一致抗日,至于做官,国难当头,我压根还没有考虑呢!”叶挺一席话顶的蒋介石无言以对。蒋介石气急败坏的把叶挺关进重庆渣

滓洞监狱。在那里,叶军长受尽非人的折磨和迫害,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在牢房中写下了着名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看了叶挺将军的故事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叶挺将军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每每遇到困难,他就给了我无穷的勇气,给了我无尽的力量,使我有信心、能力去战胜困难!其实,像叶挺这样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十大元帅资料图 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命运多蹇的叶挺将军

叶挺为什么离开新四军 俗话说,一山难容两虎。叶挺和项英都是新四军的军政首脑。过去一个是江南红军游击队的负责人;一个是中共两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现在叶挺是新四军军长;项英是副军长。按惯例,在行政上叶挺应该领导项英。可新四军是中共的武装部队,中共有一条原则是“党指挥枪”。项英是中共东南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委分会主席,理应对新四军进行领导,也就是说从党的角度看,项英应该领导暂时“在党的组织外”的叶挺。就是这么一层微妙的关系,加之他们的性格、爱好、经历的不同,两位新四军领导人在后来的相处中总是磕磕碰碰 ,直至叶挺两次出走,四次辞呈,项英也向党中央三请罢官。 叶挺与项英的不同之处不少,明显的是两人的性格不同。叶挺性格刚毅,受不起委屈;项英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相容性较差。但两人关键的不同之处是: 首先他们的战略思想不同。叶挺认为,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思想无比正确。挺进敌后,独立自主地发展游击战争,千方百计招兵买马,迅速壮大自己,是富有胆识的战略决策,应该尽快执行。项英却坚持株守皖南,怕新四军深入敌后,无山地依托,难以生存发展,同时他怕“东进北上”后新四军打破了国民党的限制,发展抗日力量,得罪了国民党。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对国民党、蒋介石加紧迫害新四军的种种阴谋毫无察觉,一再迁就退让。他把许多同志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自筹武器、经费,迅速发展部队的正确做法,说成是破坏统一战线,是“人、枪、款主义”。一个习惯打游击战,打不了就走;一个主张既要坚持游击战,又要注重运动战。一个出身于产业工人,一个出身于正式的军官学校。 其次是组织形式上的不同。叶挺不是党员,更不是党委领导成员,党的重要文件他不能看,党内的重要报告他不能听,有关党的军事重要会议他不能参加;项英是书记,根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新四军的一切军政大事,基本上由项英说了算。军政大权掌握在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手里。叶挺虽然是新四军的一军之长,但是反而成了项英的副手,处在“客卿”或统战对象的地位。特别严重的是,项英极少向干部战士宣传叶挺,宣传党中央、毛泽东对叶挺的信任和寄予无限的希望,而在组织上又不放在党内的良苦用心。 再次是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叶挺出过国留过洋,在国民党革命军中威名远扬。现在是新四军军长,当然要像个将军的样子,着装仪表,十分注重军容风纪。他即使不穿军装也是西装革履,穿着整洁,打扮仪表堂堂,手拿文明棍,头戴礼帽,出门以马代步,表现得气度不凡;项英在大山中打了几年游击,穿着朴素随便,以艰苦奋斗者的形象自居。他经常和别人说,现在比油山的时候强多了。叶挺兴趣广泛,爱好摄影,有时还喜欢到田里抓几只田鸡亲自炒几个菜改善改善生活,喜欢与国内外各界人士畅谈天下大事。这一切项英都看不惯。 生活习惯本是小事,但由于思想观点上存在的分歧,项英对叶挺这也看不习惯,那也看不顺眼。最终导致格格不入。叶挺在1928年第二次抵达莫斯科受到错误批斗时,没有耐心等待,一气之下不辞而别,离开了党,离开了革命队伍,在党外赋闲10年之久。根据党的法规和革命斗争哲学:脱党、出逃是绝对不容许和不可饶恕的大事。叶挺的这一瑕疵,在他出任新四军军长前夕,几乎淹没了他过去的光荣和贡献。项英一看到叶挺,就用有色眼镜看他,“他对党对革命还能忠诚吗?”“他能接受党的领导吗?”这些想法,中共中央领导人开始也有过,项英也知道毛泽东、党中央开始对叶挺并不信任,可是经过面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十)刘亚楼,原名刘振东,曾用名刘兴昌,刘马 长,笔名亚楼,1910年3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 武平县湘店乡大洋泉村。他1927年参加家乡共 产党小组的活动任联络员,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 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5月底参加 武平农民武装暴动,后被编入红4军第4纵队第 8支队任班长、排长。1929年12月入红4军随 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原部队担任连长。 1930 年4月任红12军第5团第1营营长兼政治委员。 1930年6 月任红1军团第4军第3纵队8支队政治委员。1930年9月任红12师第35团政治委员。1933年6月任红1方面第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红1、4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先后任红1军第1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副司令员。1936年12月毕业后留校任红大训练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1939年初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苏德战争爆发后,加入苏军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45年8月,随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回国。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初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1946年8月兼任东北航空学校校长。1948年1月任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第一参谋长。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1947年东北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及锦州战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役。1949年7月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负责筹建人民空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5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59 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4年任中国人民航空协会名誉主席。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

叶挺简介

叶挺简介 叶挺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次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

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开国元帅和大将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原来是这样排名的 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 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坐落在惠阳区淡水镇叶挺东路,卢屋山脚下,1986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1987年动工兴建,并于1991年9月10日在叶挺将军诞辰95周年之际开馆。纪念馆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叶挺纪念馆的建筑风格融民族性和现代风格于一体,正面是三个灰色大理石方形相叠成的梯形状,宛若磐石矗立在绿色的山麓之间;由叶剑英元帅亲手题写的“叶挺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嵌于灰色墙面;馆内展厅作回形布局,中间为园林小品,具有庄重、典雅、宁静的氛围。 整个纪念馆共分为8个展厅,第一个展厅是瞻仰大厅,竖立着一座高达2 米的叶挺将军的汉白玉雕像。叶挺将军原名为叶询,字希夷,号西平,是惠阳秋长镇周田乡人,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全家兄弟姐妹十一人,其排行第八。其他7个展厅按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分为: 第二展厅:出身农家、从戎救国。这里说的是叶挺8岁至28岁时,从一个对封建主义充满着反叛精神的农家子弟,在革命党人的引导下,于1912年从惠州府中学堂毕业以后,考进了广东陆军小学堂第七期学习,翌年初,进入了在武昌南湖的湖北陆军第二期预备学校。1917年春天,他继续北上,升入了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读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追求进步、探索真理,最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北伐,抗击叛军,受到了孙中山的表彰。 第三展厅:赴苏留学,编练新军。说的是1924年叶挺进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主革命斗士变成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回国后,前往广东区委报到。这时,广东区委周恩来等领导人决定在广东筹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以共产党为骨干的革命武装。叶挺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战役后受党的派遣随即转赴肇庆,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部设在广东肇庆市北门外景福围局。1926年1月,该团正式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叶挺独立团是第一支由我党直接掌握的新型军队。 第四展厅:北伐先锋、保卫武汉。从1925年下半年至1926年冬,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支持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叶挺独立团奉命为北伐先锋挥师入湘,取得安仁、渌田之役胜利,连克长沙、株洲直指平江,后又取得汀泗桥、贺胜桥大捷,攻克武昌,每战皆捷,其作战之勇,军纪之佳,牺牲之巨,为北伐之冠,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人们衷心称誉叶挺团为“铁军”,叶挺被群众誉为“北伐名将”。 第五展厅:举旗南昌,再战广州;反映的是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事变后,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党,中共中央决定在九江南昌一带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主持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当参谋长,于8月1日凌晨,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叶挺的名字,作为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永远记载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之后,叶挺担任了广州起义军事总指挥,广州起义成功后,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叶挺当先为工农红军总司令。 第六、七、八展厅:主要是反映了叶挺领导抗日的卓著功勋以及皖南浴血、铁窗烈火和不幸遇难的历史情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叶挺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他率领新四军健儿,驰骋大江南北,打得日寇闻风丧胆。毛主席高度评价新四军“抗战有动,驰名中外”。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写完前两篇<共和国最骁勇善战的五位开国将帅》和《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再来参照<水浒传>列出心目中的108位战将,由于时间所限,姑且先列出36位将军称为"虎将"吧,先行登载. 开国上将有57位,我选取了33位,又从大将中选取两位资历与上将差不多的王树声\许光达.以我的观点,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身经百战,二是有战役指挥能力,三是军事生涯有其辉煌之处.排列顺序主要是按照将军军衔,兼顾建国后曾担任职务的大小及任中央委员的先后时间而定. 1、王树声(1905—1974年)湖北麻城县人,原名王宏信,乳名国萌。曾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担任过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2、许光达(1908—1969年) 湖南长沙县人,原名许德华。黄埔军校5期炮科,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

兵司令员。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3、王震(1908-1993)湖南省浏阳县人。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人称“胡子将军”,以 “南泥湾”垦荒、开垦“北大荒”、平定新疆、支持邓小平而功勋卓著。曾高居国家副主席之位,是八、九十年代“中央八老之一”。 4、陈锡联(1915-1999)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刘邓大军的虎将和我军名将,绰号“小钢炮”,以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闻名。文革后期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为华国锋所倚重,最后任中顾委常委。 5、许世友(1905-1985)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绰号“许和尚”。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15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时为我军东线前敌指挥。毛泽东称其是“一员虎将”深爱之,是我军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代名将。建

让我感动的叶挺将军_初中作文

让我感动的叶挺将军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让我感动的叶挺将军,感谢您的阅读!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及崇高的气节,将流芳百世。叶挺曾于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 一年后回国。在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会会所”集中营。在中国革命转变的重要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问我,共产党人那么多,为什么要写叶挺将军呢?那是因为叶挺的英雄事迹和他的作品《囚歌》都深深地感动了我,所以我才在那么多共产党人中,选择了他。 叶挺的《囚歌》是这样写的: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第一次阅读《囚歌》时,我被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所深深的震撼。当我了解了更多关于叶挺的事迹时。我才了解到原来叶挺是一个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不畏牺牲,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人。 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仍然不为所动,也是在被囚禁时他写下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其志!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叶挺将军的这种为了人类解放事业努力奉献自己的精神。特别是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就更应该,好好的学

习这种精神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我们更应该,多阅读像《囚歌》这样励志的诗歌,散文。多了解一些革命先烈们的光荣事迹,学习他们,了解历史来丰富自己。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发扬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做一像叶挺将军一样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十大将资历表

开国十大将 前一段时间和朋友吃饭,不知怎么聊到开国大将,朋友们说的是一塌糊涂,我也没记全,只记得第一将粟裕、黄埔三杰之陈赓、海军司令肖劲光、政工干部谭政、装甲兵司令许光达。说起来挺惭愧的,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些人和事都忘记了。 网络时代,信息随手可查,可却不愿动手,多年以后的人们是不是连建国的主席和总理都忘了。人无完人,他们或许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多了解一些历史还是很有意义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于是用了几天时间,在网上搜集信息,编辑在excel表格里,现将其附到后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现将注意到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十人中出生于湖南的居多,有五人,占一半,他们是:粟裕、陈赓、谭政、许光达、肖劲光。湖北有三人:徐海东、黄克诚、王树声。 二、除张云逸1892年出生,其余九人年龄接近,均在1900-1907之间,见下表: 姓名张云逸徐海东黄克诚肖劲光陈赓王树声谭政罗瑞卿粟裕许光达 籍贯广东文昌湖北大悟湖北永兴湖南长沙湖南湘乡湖北麻城湖南湘乡四川南充湖南怀化湖南长沙 出生时间1892 1900 1902 1903 1903 1905 1906 1906 1907 1908 去世时间1974 1970 1986 1989 1961 1974 1988 1978 1984 1969 享年82 70 84 86 58 69 82 72 77 61

陈赓和谭政一同就读于七星桥私塾。 三、在八路军和1941年“皖南事变”时,都做到高级将领。 姓名张云逸徐海东黄克诚肖劲光陈赓王树声谭政罗瑞卿粟裕许光达 职务 新四军 副军长 115师344 旅旅长 115师344 旅政委 陕甘宁留守 兵团司令兼 政委肖劲光 129师 386旅 旅长 太行军 区副司 令 陕甘宁晋 绥联防军 副政委兼 政治部主 任 八路军 野战政 治部主 任 新四军 第一师 师长兼 政委 120师第 二独立 旅旅长 注:1、陕甘宁留守兵团是八路军所属部队。相当于旅的建制。 2、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弻时,副主任邓小平,1938年邓小平调129师任政委后, 任命傅钟、谭政为副主任。2月28日,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中央称)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为野战政治部(前线称)。 3、新四军相当于一个师。1938年2月新四军开始集结整编。全军1.03万人。整编时八路军一个师就1.5万人。 4、地方武装如东北抗日游击队、南方各游击部队均未有人上榜。 5、徐海东和黄克诚在抗战时竟然一个是团长、一个是政委,且都在115师344旅。 徐海东是1937年8月任的团长,参加了的平型关战斗。38年6月,因病回延安,曾入马列学院学习。黄克诚是37年10月左右从八路军总政治部来344旅任政委的。两人共事不到一年。 6、太行军区是晋冀鲁豫军区下辖的四个军区之一,刘伯承兼任司令。王树声任副司令。 三、解放战争时职务如下:

叶挺将军的革命生涯与气节

兰台世界2012·9月上旬 叶挺(1896—1946),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家、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在其光荣而伟大的革命生涯中,叶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与浩然的革命气节。 1914年,年仅18岁的叶挺被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录取,开启了他30多年的戎马生涯。1918年,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第二年加入驻守在福建漳州的粤军,并加入刚组建不久的中国国民党,正式走上革命斗争道路。1920年,年轻的叶挺率领部队在作战中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桂系军阀,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一敌四的奇迹,从此在军中声名鹊起。孙中山亲自任命他为警卫团营长。1925年他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和第四军军部参谋处长。1926年叶挺积极响应孙中山的北伐号召,率领部队从广东出发,经过4个多月的激战控制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叶挺也被军中内外公认为“北伐名将”。1927年,叶挺在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中不断升迁,历任副师长、师长和副军长[1]226。此时,三十而立的叶挺在革命事业上已经取得了非凡的个人成就。但他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在中国革命尚未成功的历史大环境下,叶挺以南昌起义为新的起点再续他光辉的革命斗争生涯。 一、南昌起义中的叶挺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叶挺作为主要领导者,在起义的谋划和组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7年4月至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在武昌和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作为国民军师长的叶挺对蒋介石、汪精卫于革命的叛变行为深恶痛绝,毅然放弃师长的优厚待遇,投入到艰苦的革命事业中去。当汪精卫等人企图摧毁共产党军事力量时,时任第四军军长的张发奎逼迫叶挺交出兵权,并准备歼灭叶挺部队。当叶挺得知此阴谋后,拒绝接受国民党命令,给予了国民党沉重打击。随后,他毅然决定联合贺龙等人向国民政府施压,并率军到达了南昌,为南昌起义做准备。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人对 在短时间内与国民党决裂缺乏思想准备,忽略了军队武装建设,因此在政变发 生时失去应对先机。在共产党的领导人大多 专于思想政治工作而疏忽军事准备工作时,叶挺则表现出积极重视的态度,在战前想尽 办法增强军事作战力量。叶挺为扩充军力,保证军队作战数量与质量,亲自南下招兵买马。许多优秀的、革命积极性高涨的青年被召集到南昌起义队伍中,大大提高了起义部队的作战实力。在共产党的三大起义主力军中都有叶挺的部下。在叶挺帮助下,新组建军队的一切活动与组织关系都由共产党负责,完全不受国民党方面制约。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共 产党军队,实现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南昌起义爆发后,叶挺凭借所率部队数量庞大且战斗力强成为起义主力军,承担了大部分军事作战任务。叶挺在起义中亲自上阵指挥部队作战,以灵活的战术与敌人周旋。起义的南昌处于共产党的控制下,叶挺在军中担任要职。他发电报给张发奎,希望他能够支持和参与革命,虽然没能成功,但他争取到了蔡廷锴的部队加入起义军队伍。尽管后来蔡廷锴部队中途脱逃没有将起义坚持到底,但在当时情况下,叶挺能够争取到蔡廷锴部 队,本身就对南昌起义起到了支援作用[2]9。 二、勇挑新四军重任的叶挺 南昌起义终因寡不敌众等多种原因而失败,叶挺被迫转移至香港,后又于1927年 年底潜回广州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起义再 次失败后,叶挺经香港先后流亡至马来西亚、日本、苏联,于1932年辗转到澳门隐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再一次为民族大义进行合作,整编各自军队共同抗日。国民党方面同意共产党提出的将共产党领导下的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成一个正规军的意见,但双方对军长人选一事各执一词,争论激烈。国民党提出由张发奎或陈诚担任军长,而共产党题名的人选是彭德怀或叶 剑英。就在双方各不相让、争执不下的时候,周恩来于1937年8月在上海约谈了叶挺,想请叶挺出面负责南方八省游击队的整编工作。此时的叶挺已在国外流亡近10年,期间还脱离了共产党组织,后来虽与宋庆龄、陈友仁、邓演达、蔡廷锴等国民党名宿有过合作,但总显得与国民党政府有些格格不入。尽管叶挺与国共两党都有过嫌隙,但国难当头,正苦于报国无门的叶挺以满腔爱国热血欣然接受周恩来的恳请,从而成为由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的最佳军长人选。 1937年9月28日,在没有事先征求中共中央意见的情况下,南京国民政府发文宣告命令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在得知此消息后,中共中央并没有直接反对这一命令,而是对叶挺的军长任命持保留意见,认为有必要对脱党已久的叶挺在政治立场与动向上作进一步考察。1937年11月,深感未获得中共中央信任的叶挺亲赴延安拜会毛泽东。在与 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深入交换意见之后,共产党方面认可了他的新四军军长职务,也基本相信叶挺可以掌控共产党所认可的新四军发展方向。但是,中共中央并没有批准叶挺提出的恢复党籍要求,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国共合作。延安会谈之后,叶挺应蒋介石 的要求马不停蹄飞赴南京与蒋会面。蒋介石 对叶挺在延安的言行举动非常不满,当面斥责了叶挺。叶挺也毫不示弱,威胁辞去新四军军长职务。蒋介石见状,认为国共合作抗日大局已定情况下没有比叶挺再合适的新四军军 长人选,因而也就很不情愿地挽留住了叶挺,但同时也基本失去了对叶挺的信任。 就这样,在国共两党的同意下,叶挺于1937年11月底赴武汉以军长身份组建新四军,并领导新四军抗日作战。在接下来的三年多军长生涯里,叶挺的大部分精力与时间都用在了与国民党的交涉、谈判上,一定程度上成功抵制了国民党方面对新四军的政治压力。而在指挥军事作战方面,叶挺于1938年率领新四军彻底粉碎了日军对皖南地区的扫荡,在抗日战争之初就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 张气焰, 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三、“皖南事变”中的叶挺1940年10月19日,白崇禧、何应钦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强行命令当时驻守黄河以南流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30日内转移至长江以北地区。中共中央以维护抗日大局为重,同意调离皖南的新四军部队。1941年元旦新年刚过,皖南的新四军军部及支队共计9000余人从云岭出发向北 转移。1月6日, 当部队行进到茂林地区时,叶挺将军的革命生涯与气节 □马福 叶挺全家合影 M ingrendang'an·名人档案 18

皖南事变后的叶挺

皖南事变后的叶挺 叶挺之名在近代中国可是家喻户晓,在北伐战争中他所在的独立团更是打出了赫赫威名,作战勇猛是破敌之利器,被赞誉为铁军,作为团长的叶挺早年就追随中山先生探求民主,所以他就加入了国民党,北伐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让他深受蒋介石的赏识,一直想把叶挺拉入自己的阵营,替自己效力,但是叶挺是一个追求民主的人,从小就心怀国家大业,当时国民党的一些做法他很不认同,他认为这不是自己追求的民主,叶挺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可以扛起挽救民族大业,带领中国走向富强的政党出现。 在迷离之际叶挺看到了希望,他看到共产党是一个可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政党,可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革命,叶挺在暗中同我党人士接触,并于1924在苏联年加入我党,开始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接受马克思的洗礼。 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我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开始在原有的国民革命军中发展新鲜血液,在1927年8月1日叶挺参与了南昌起义,创建了第一支人民军队。后来由于受到李立三路线的排挤,叶挺出走并退出我党,成了一名无党派人士。 九一八事变事变后,国内局势错综复杂,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国共展开第二次合作,叶挺也筹谋回国抗日,在1938他担任新四军军长,开始领导新四军进行抗日。 皖南事变后,叶挺及大批干部囚禁,当时蒋介石还是幻想叶挺可以站到自己的阵营,就和叶挺来了一次长谈,希望可以说服叶挺,在谈话的最后蒋介石说:共产党和国民党你自己选一个,没有中立的说法,跟我走你可以成功,否则你完了。 叶挺很平静的说:委员长。我已经选好了。自此叶挺陷入了囚禁的生活,在此期间创作出了著名的《囚歌》。 解放战争到了后期,我军取得优势地位,迫于政治压力蒋介石释放了叶挺等一批政治犯,但是天不遂人愿,叶挺将军在乘飞机回延安时飞遇到空难离世。

叶挺的英雄事迹700字

叶挺的英雄事迹700字 1940年云岭抗敌,新四军军长叶挺,凭着地利设伏,仅以200兵力,击退日军3000。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写叶挺的英雄事迹的作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写叶挺的英雄事迹的作文1 叶挺爷爷是我最感动的英雄人物,因为叶爷爷的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不仅让我感动,更重要的是,叶爷爷的那种精神还蕴含着爸爸寄予我的期望和思念……就在今年,妈妈和哥哥先去了外地,爸爸说:“我再留下来陪你几个星期。” 顷刻间,几个星期便过去了,爸爸也马上要走了。就在爸爸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搂着爸爸,和爸爸一起看了电视剧——《叶挺将军》。爸爸对我说:“叶挺将军是一位共产党员,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给俘虏了,由于蒋介石看中了他的才华,就千方百计的想劝他归降,曾派过许多人去劝服他,都以小时的同学、同窗好友、朋友的名义去的,可都始终没有改变叶挺将军的那份如熊火般沸腾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雄心壮志。 后来,蒋介石想杀掉他,可是又舍不得,就将他一直关押在牢房里,等着他归降的那一天,可是叶挺将军始终都没有……爸爸也希望你和叶挺将军一样,做一个效忠祖国,效忠人民的人,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一定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一切要为了祖国,明白吗?”“嗯!”我点点头,一把钻进爸爸的怀里,泪水哗哗倾泻而

下……知道不久前几天,我们又上了《囚歌》这一课,是叶挺爷爷写的,上面写道: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这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多么热情奋发的一首诗啊!在上这课的时候,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首诗歌写的是叶挺将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囚禁中,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推翻黑暗的旧中国,建立光明的新社会,投身革命,献身革命,不怕坐牢,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豪情壮志。” 当时我心头微微一震,暮然间,我又更加明白了爸爸对于我的期望和寄予了……啊!叶挺将军,您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都过上幸福的日子,不怕牺牲,不怕坐牢,还有您的那份至死不渝、宁死不屈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您已经不在了,但是您的那份精神会永远的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像您一样,一切为了党和人民,效忠于党和人民的! 写叶挺的英雄事迹的作文2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每当听到这首《囚歌》时,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的领导人之一,军事家

叶挺将军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廖廖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律已的法则。“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赞同 评论(2)|3 2013-04-08 18:23范术非常v|三级 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于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参加领导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1946年4月8日由重庆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5]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惠阳县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

叶 挺 将 军 简 介

叶挺将军简介 叶挺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惠阳秋长镇周田村人,1896年9月10日生。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称帝斗争,后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任粤军副、少将参谋、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叶挺机智勇敢指挥作战,保护孙中山及宋庆龄撤离总统府。1924年赴苏联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党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担任先遣队,英勇善战,所向无敌,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一举击溃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铁军。北伐军进入武昌后,任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昌卫戍区司令。1927年8月1日,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前敌总指挥兼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去国外,与共产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隐居澳门。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底回国,担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指挥部队向华中敌后挺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军。从新四军成立至“皖南事变”前的三年中,新四军在边、苏淮海等抗日根据地,对日伪作战四千余次,毙伤俘敌十万余名。新四军也由原来一万多人发展至十万多人,打开了江南敌后的新局面,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1941年中共中央毛泽东曾赞扬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因副军长项英不接受叶挺突围计划,因而陷入敌军重重包围,叶挺视死如归,指挥部队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去谈判时被扣,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重庆中美合作所,遭国民党当局监禁五年零二个月,在狱中坚强不屈。他在“渣滓洞”红炉厂囚室里曾写下著名的《囚歌》。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反复交涉,于1946年3月4日获释,3月7日由中共中央批准重新入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参加整军会议,因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及夫人李秀文、长女扬眉、儿子阿九等同机遇难,终年50岁。天丧英雄,举国痛惜!为悼念“四·八”烈士,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共有三万多人参加的安葬仪式和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领导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笔为叶挺题了挽词。中共华中局、华北军区、苏皖边区政府并决定把盐城改名为叶挺城、清江市城南公园改名为叶挺公园,以志纪念。 叶挺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现在惠阳秋长镇周田村的叶挺故居已重新修缮及在惠阳淡水镇东华管理区卢屋山旁建有纪念馆一座。 (张少阳供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