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韩愈

年、月、日,季父

..(叔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才)能衔.(怀着)哀致.(表达)诚,使建中远.(名作

状,在远方)具时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知道)所怙.(依靠),惟.兄嫂是.依(惟.…是.…,文言中宾

前的一种句式)。中年

..(名作状,正值中年)兄殁.(死)(于)南方(省略句),吾与汝俱.(都)

幼,从.(跟随)嫂归.(送回)葬河阳。既.(不久)又与汝就食

..(谋生)江南。零丁

..(通“伶仃”)孤苦,未尝一日相.(动作偏指一方,你)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死)。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

..(两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初次,才)来京城。其后四年,而(才)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嫂丧.(灵柩)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句式特点:状后),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接)其孥.(妻子儿女)。明年

..(古今异义,第二年),丞相薨.(去

世)。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

..(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接)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名作动,东边居住)亦客.(名作动,

异乡做客)也,不可以久;图.(打算)久远者,莫如西.(名作状,向西)归,将成家

..(古今

异义,安家)而致.(使动,使...来)汝。呜呼!孰谓.(料到)汝遽.(突然,匆忙)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

....(古今异义:青年男子),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

京师

....(比喻微薄的俸禄)。诚.(如果,果真)知其如此,虽...(客居京城谋生),以求斗斛之禄

(即使)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离开)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名作动,写信)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动作名,视力)茫茫,而发

苍苍,而齿牙动摇

..(古今异义:牙齿松动)。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通逝,死)。如

吾之衰者,其.(难道)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

.....(忍受无

穷的忧伤)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乎!

呜呼!其信然

..(真实、确实)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

之纯明

..(纯正明智)而不克.(能)蒙.(蒙受、承受)其泽.(恩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

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语气词,大概)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继承…的事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确实、实在)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

..(过不了多久)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表假设,如果)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

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近来)得软脚病,往往

..(时常)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

常常有之。”未始

..(未曾,不曾)以为忧也。呜呼!其竟.(时间副词,终究,最后)以此而殒其生乎抑.(或者,还是)别有疾而至斯极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大概)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相当于“而”)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使者妄.(胡乱)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立即)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墓地),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不凭其棺,窆.(葬时下棺入穴)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恨)!彼苍者(表示停顿)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希望)其成;长.(养育)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是……还是……)

呜呼哀哉!尚飨

..(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祭十二郎文》中“其”字的所有用法

.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1)称代人、事或物,多用为领属性定语,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其,代嫂嫂)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同上)——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其,代韩会)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同上)——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其信然邪?其梦邪?(同上)——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其,代死讯)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同上)——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其,代十二郎) 3、指示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同上)——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同上)——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副词 1、用于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语气。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同上)——唉!大概是真的了! (2)表示反问,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同上)——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同上)——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2、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可译为“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同上)——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同上)——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并列的问句,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同上)——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

祭十二郎文挖空空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 )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 )哀致.( )诚, 使.( )建中远具 ..( )时羞.( )之奠.( ),告.( )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 ),及.( )长,不省.( )所怙.( ),惟兄嫂是依 .....( )。中年,兄殁.( )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 )又与汝就.食.( )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 )汝,在子惟.( )吾。两世.( )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 )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 )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 )坟墓,遇汝从嫂丧.( )来葬。又二年,吾佐.( )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 ) 吾。止.( )一岁,请归取.( )其孥.( )。明年 ..( ),丞相薨.( )。 吾去.( )汴州,汝不果.( )来。是年,吾佐戎 ..( )徐州,使.( )取汝者始.( )行,吾又罢.( )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 )亦客.( ) 也,不可以久。图.( )久远者,莫如西.( )归,将成家 ..( )而致.( )汝。 呜呼!孰谓 ..( ),以为虽暂相别,..( )汝遽.(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 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 ....( )。诚.( ) ..( )京师,以.( )求斗斛之禄 知其如此,虽.( )万乘.( )之公相,吾不以.( )一日辍.( )汝而就.( )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 )与.( )汝曰:“吾年未四十,而.( ) 视茫茫,而.( )发苍苍,而.( )齿牙动摇 ..( )。念.( )诸父与诸兄,皆 康强而.( )早逝。如.( )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 恐旦暮 ..( )少者殁而...( )死,而汝抱无涯.( )之戚.( )也!”孰谓 ( )长者存,强者夭.( )而.( )病者全.( )乎! 呜呼!其.( )信然邪?其.( )梦邪?其.( )传之非其.( )真邪?信.( )也,吾兄之.( )盛德而.( )夭.( )其嗣.( )乎?汝之.( ) 纯明 ..( )而.( )不克.( )蒙其泽.( )乎?少者、强者而.( )夭殁,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演示教学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 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 达的深挚感情。 导语2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 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 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 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 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 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背景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 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 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

祭十二郎文挖空

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 ..(叔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才)能衔.(怀着)哀致.(表达)诚,使建中远( ..名作状,在远方)具时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知道)所怙.(依靠), 惟兄嫂是依(宾前)。中年 ..(名作状,正值中年),兄殁.(死)(于)南方(省略句),吾与汝俱.(都)幼,从.(跟随)嫂归.(送回)葬(于)河阳(省略句)。既. 不久)又与汝就食 ..(通“伶仃”) ..(谋生)江南。零丁 孤苦,未尝一日相.(动作偏指一方,你)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死)。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才)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嫂丧.(灵柩)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后)汝来省吾。 .妻子儿女..(古今异义,第二年),丞相薨.(去世)。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 年,吾佐戎 ..(辅佐军务)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名作动,东边居住)亦客.(名作动,异乡做客)也,不可以久;图.(打 算)久远者,莫如西.(名作状,向西)归,将成家 ..(古今异义,安家)而致.(使动,使...来)汝。呜呼!孰谓.(料到)汝遽.(突然,匆忙)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 少年 ..(古今异义:青年男子),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客居京城谋生),以求斗.斛之禄 ...(比喻微薄的俸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离开)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名作动,写信)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动作名,视力)茫茫,而发苍苍, 而齿牙动摇 ..(古今异义:牙齿松动)。念诸父与诸兄,

祭十二郎文——“其”字用法

祭十二郎文——“其”字用法 祭十二郎文——“其”字用法青春无悔 〈〈祭十二郎文〉〉“其”字用法解析 “其”是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必须掌握的15个重点文言虚词之一,用法灵活、语意多变。《祭十二郎文》(后文简称〈〈祭〉〉)一文中“其”前后出现了34次,但课下注释仅有6处(只有4 处解释得清楚明白)。同时〈〈教师教学用书〉(后文简称〈〈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室编着)所供参考译文对“其”翻译亦语焉不祥。“其”字的意义与用法便成了〈〈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为了更进一步地弄清“其”在本文的意义与用法,使学生有所适从。 一、作人称代词,既可代人亦可代物。 (一)一般作第三人称,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兼语或领属性定语。在句中可译为他(她、它)或他们(她们、它们);或他的(她的、它的);或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是最常用的一种。如: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4)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5)汝之纯明宜业起家者而不可蒙其泽矣。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7)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8)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1)(2)(3)(4)(5)句中的“其”均作领属性定语,(1)译为“她的”,(2)(3)(4)(5)皆译为“他的”,(6)(7)(8)句中的其均作兼语(6)(7)译作“他们”,(8)译为“她们”。 (二)代词的特殊用法—第三人称代词的活用。 (9)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10)诚知其如此,虽万事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1)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12)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上述四例中加点“其”的用法较为灵活,“其”原本作第三人称,但在《祭》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则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9)(11)(12)三句中的“其”均活用为第二人称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你的”。(10)句中的“其”也活用为第二人称,但在句中作兼语可译为“你”。代词的这种活用在第二册《游褒禅山记》中已出现过,该句为“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里的“其”便是活用为第一人称反身代词,译为“自己”。 二、在句中作连词。作连词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示假设,译为“如果”;或表示选择,译为“还是”。如果在疑问句中连用可译为“是……还是”。如: (13)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4)其然乎?其不然乎? (1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16)其无知,悲不几时? (13)(14)(15)三例中均是在疑问句中连用,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或“是……还是……还是”。(16)句中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祭妹文练习

◆《祭十二郎文》巩固训练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探视问候 B.后虽小差,犹尚殗殜同“瘥”,病情稍微好转 C.此七月望日事也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D.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孤独不遇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适先生奓户入 B.召有司案图 C.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阿品远官河南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亡妹生前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死者生前遭遇不幸,死后葬于异乡的深切伤情,寄托了对亡妹的无限哀思,表现了兄妹间的深情厚意。 B.“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坚贞若是”,既赞扬了素文的纯洁坚贞,又指出了悲剧的根源在于诗书和礼教,写地极为深刻大胆。 C.本文以极其细腻的笔触选取典型的细节,寓情于景,写得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儿时兄妹捉蟋蟀,兄妹比肩读书等

D.本文叙事虽极琐细,但因以时间为序,以悲痛之情为线索,所以文章如珠在线,散而不乱。 翻译 ①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②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 3.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④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梳理整合 一.通假字 1.连呼则则则通“啧”,赞叹的声音 2.后虽小差,犹尚殗殜差通“瘥”病情稍微好转 3.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支通“肢” 二.词类活用 1.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戚,忧愁,此处为使动用法 2.阿品远官河南官,名词做动词,做官

【备课 必修五】姚卿云_《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备课必修五】姚卿云_《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材 2014-07-27 21:54 : 【课例背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生埋首在象牙塔中,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不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不熟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而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从学生的作文中,最能看出学生的文化素养。环顾四周,高一学生分不清司马光与司马迁;高二的学生让韩愈去跟王安石做政敌;高三的学生作文时除了李白杜甫苏轼之外再也举不出其他的例子……这都不是个别现象。当学生不以不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而惭愧,而以说不上几个红透半边天的韩国歌手的名字为羞耻时,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又岂能熟视无睹、坐视不管呢?众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无人问津,诚信、谦恭、孝顺等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渐渐被人们抛弃,“美丽的汉语”正在学生的口中、笔下变得越来越苍白乏味,诸如此类现象,无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做些什么?恰巧本学期的课文中选录了李密的《陈情表》,我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展开了对于古代“孝道”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知识回顾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课文内容,检测一下课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名学生解释屏幕显示的划线词语,对个别难理解的词语,联系语境启发提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 三、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 师:李密他这是在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情? 生1:向当时的皇帝。皇帝想让他出来做官,可是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 生2:他不想做官,就写这篇文章来推辞。 师:“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是理由,但是,李密真的“不想做官”吗?我们读过课文,他以前做过官没有?那时他祖母就没有年老体弱,宿疾缠身吗? 生1:做过官,我查过资料,他以前是蜀汉政权的外交人才,很受重用,他对刘禅的看法很好,想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生2:课文中提到一句“夙婴疾病”,可以想象老人的身体总是不会太好的。 师:看来,李密不是不想做官,而是—— 生:暂时不能去做官。 师: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又阴险多疑。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师:下面,我们看看李密“陈”的什么“情”? 生1:他陈的是当时他的真实情况:幼年多病,父死母嫁,祖母抚养他。 生2:而且祖母现在病得很重,离不开他。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的用法 (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指示代词。 (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祭十二郎文》真情假意论祭文

真情假意论祭文 ——韩愈《祭十二郎文》之我见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这篇文章怎样教授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深入了解祭文的特点,了解韩愈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学习了黄玉峰先生的《上课的学问》中的理念之后,我准备在这节课中进行尝试。黄先生一再强调要利用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非常重视知人论世,设身处地地走进作者,将文本中的形象原来为真实场景中的人,将作者此时此地此刻的处境让学生有切身之体会。 《祭十二郎文》我之前一般的教学思路比较简单粗略,一般分为三个环节,文言知识占一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分析两点,一是这篇祭文都包含哪些情感?二是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文句谈谈对自己最有触动的话语。这样的教授方式无疑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韩愈的内心,并不能真正地了解作为祭文,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 在处理完基础知识后,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韩愈的真实内心感受,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韩愈为何要远具?他此时在什么地方?他此时多大年龄?此时韩愈36岁,此时韩愈仕途坎坷辗转多地后又回到长安追求理想。 我说这两年自己也经历过一些亲人的去世,自己的姨妈两周前去世,自己的婶子前年去世,自己的奶奶去年去世,等等。自己难免悲痛,可是一般人在几天后或者一两周后也就平复了内心的痛苦,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亲人去世,难免悲痛,可是只是叔侄关系,韩愈为何如此悲痛?细读文本,你觉得有哪些原因?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从文中找出令韩愈特别悲痛的特别之处? 教师总结 悲家世不幸少孤兄殁两世一身 悔旅食京师三聚三别聚少离多 疑死讯非真少殁长存死因不明 恨情不可终吊慰改葬教养遗孤 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对此时此刻的韩愈哪种内心的悔恨自责,那种异于常人的痛苦有了一种深深地同情和理解。 然后为了更深地理解这篇祭文的独特之处,我找了一篇《诸葛亮吊周瑜》的祭文,让学生比较阅读。两者都为祭文,有何异同点,那篇更感人? 诸葛亮吊周瑜:比较两篇祭文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2020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D ) 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何)其有极 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 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其信然 ..(真实、确实)邪 D.比.(等到)得软脚病抱无涯之戚.(欢乐) 【解析】D项,比:近来。戚:忧伤。 2.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吾与.汝俱幼 吾与.汝毕力平险 B.诚知其.如此。 其.孰能讥之乎 C.未可以.为信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A项两个“与”字,都是介词,和;B项代词,代“遽去吾而殁”之事/语气词;C项把/用来;D项转折/修饰。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其传之.非其真邪 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 【解析】D是结构助词“的”,其他的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关于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D.“十二朗”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解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阅读课文1~2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6.古代传统的祭文,有一套固定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的称颂,形式则多为体;而韩愈这篇祭亡侄的文章,却写得别开生面、颇有创造性,其特色为: ①从内容的角度看,只有 没有;(前限16格,后限10格) ②从形式的角度看, 。(概括不超过22格) 【答案】骈俪 ①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朴素叙述__对亡者的一句赞颂之辞 ②不用骈俪韵文,而是句子长短错落,更贴近生活 7.悼念死者,却从自己的身世落笔,“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这样构思和写作,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复习课程

《祭十二郎文》公开 课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 人。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难点: 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导语2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背景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韩会坐元载党祸被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韩愈随往,年仅十岁。次年,韩会卒于任所。郑氏于是举家北归中原,寓居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韩愈也依随郑氏生活,直到十九岁时赴长安应进士试才离开宣州。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生活,与侄子老成(本为韩介

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精心安排讲课稿

《祭十二郎文》教案 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马金龙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文言常识。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 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多么残酷。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的她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对于作者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至情至性的周国平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的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写下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而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非常残酷的事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这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也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前人读罢此文的评价: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文体介绍: 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以祭

高中选修古诗文挖空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选修课本经典篇章重点知识强化练习 项脊轩志归有光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每移案,顾( )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 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 )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 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 )诸父异 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 )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 始为篱,已为墙,凡( )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 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 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 )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 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日( )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 去,以手阖( )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 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 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 )四 遭火,得( )不焚,殆( )有神护者。…… 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 书。吾妻归宁( ),述诸( )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 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 ),乃使人复葺南 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五代史伶官传序 【前言】 《五代史伶官传序》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 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 )庄宗之所以( )得 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 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 )无 忘乃父( )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 )凯旋而纳( )之。 方( )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 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 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 )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 ( )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祭十二郎文》课后练习

《祭十二郎文》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1:课后练习(1) 一、课文阅读训练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 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 相守以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 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 ①敛不凭其棺 ②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③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④长吾女与汝女 2.把文中画横线处所缺的句子填上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②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二、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辍,停止,这里指离开;就,就职上任) B.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旦暮,早晚;戚,忧伤。)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具,全部;羞,同“馐”)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 2.把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语气助词“邪”、“也”、“乎”、“矣”填在括号里。 呜呼!其信然()?其梦()?其传之非其真()?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梦也,传之非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呜呼!其信然()!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省所怙 ②中年兄殁南方 ③丞相薨 ④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⑤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课后练习2:课后练习(1)答案

祭十二郎文挖空训练

祭十二郎文挖空训练 年、月、日,季父 ..( ),使建中远.( )具..( )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 )哀致诚 时羞.(通: )之奠.( ),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 ),及长,不省.( )所怙.( ),惟兄嫂是依(句式: )。中 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 ..( )孤苦, ..( )江南。零丁 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句式: )汝来省吾。止.( )一岁,请归取. ( )其孥.( )。明年 ..( ),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句式: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 )也, 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 )归,将成家 ..( )汝遽. ..( )而致.( )汝。呜呼!孰谓 (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 .. ..(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 ( )京师,以求斗斛 ..( )之禄。诚.(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 )汝而就.( )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 )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通: )。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吾不 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 ..( )之戚.( )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死,而汝抱无涯 强者夭而病者全.( )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固定句式:)信也,吾兄之盛. ( )德而夭.( )其嗣乎?汝之纯明 ..( )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 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 ..( )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句式: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 )其嗣矣!汝之纯明 宜业.( )其家者,而不克蒙 ..( )其泽!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 )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 )益衰. ( ),志气 ..(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 )有知,其几何离;其..( )日益微.( ),几何 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 之。”未始 ..( )以为 ..( )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句式: );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 )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 )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通: )不凭其棺,窆.( )不临其穴。吾行负.( )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句式: )!彼苍者天,曷.(通: )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 )其成;长.(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新人教版选修《祭十二郎文》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1:课后练习(1) 一、课文阅读训练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 ①敛不凭其棺 ②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③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④长吾女与汝女 2.把文中画横线处所缺的句子填上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②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二、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辍,停止,这里指离开;就,就职上任) B.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旦暮,早晚;戚,忧伤。)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具,全部;羞,同“馐”) 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 2.把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语气助词“邪”、“也”、“乎”、“矣”填在括号里。 呜呼!其信然()?其梦()?其传之非其真()?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梦也,传之非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呜呼!其信然()!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省所怙 ②中年兄殁南方 ③丞相薨 ④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⑤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课后练习2:课后练习(1)答案 一、课文阅读训练 1.①凭,临②其,语气助词,表揣测③幸,希望④长,养育 2 .见课文 3.见译文 二、基础知识检测 1.C 2.见课文 3.只,单;其余见课文注解。 课后练习3:课后练习(2) 1.对下列虚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乃”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B.两个“乃”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C.两个“乃”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D.两个“乃”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2.下列句子,从句式上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B.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C.(吾)旅食京师 D.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3.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汝来省吾,止一岁 A.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B.省徭役,减征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中语文_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贯穿始终的悲情。了解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2.体会语气助词在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和情感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教师个人经历,讲两件与“生命逝去”相关的事情,自然引入本文。(二)回顾文言知识 通过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检查,让学生回顾知识重点。 1.衔哀致诚 2.辍汝而就 3.汝不果来 4.不克蒙其泽 5.吊汝之孤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7.成家以致汝 8.业其家 9.长吾女及汝女 10.其: 其能久存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三)提纲概括,回顾全文 由于文章较长,通过一个提纲快速回顾全文。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聚少离多,竟至永别; 少殁长存,强夭病全;噩耗袭来,难以置信; 未老先衰,愿从汝死;如此还提,忧其成立; 病因未明,死期不知;葬汝先兆,惟其所愿; 抚孤成立,如此而已。

(四)文本探究,体悟悲悔之情 1.跟课文录音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从文字中,大家体会到韩愈怎样的情感?(悲、悔)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来? (学生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是啊,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韩愈深深的悲情,他悲什么呢?他悲家道中落,悲环海沉浮,悲十二郎早早离世,悲自己未老先衰。而在这悲中,又凝聚着无限的悲悔之意。带着这种深渊的悲苦与无限的追悔,请同学们再读2.3.4段。 2.这种悲悔之情在后文也有所体现,请同学们自由浏览后文,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全文无一事不悲,无一字不悲。诚如作者文末所言,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这些朴实的叙事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悲悔之情。作者强忍悲痛,在看似平静的叙述背后,低声呜咽,而当这些情感的细流慢慢流淌汇集到他无法承受时便喷涌而出。文中情感的河流有两处明显的激荡,仿佛巨石投河,是哪里?(5.11自然段)。分别分析两段,探究为何这两段文字让大家觉得情感抒发得特别强烈。 3. 分析第五自然段中的语气助词。通过有无语气词的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语气助词对作者情感抒发所起到的作用。梳理出语气助词的连用表现出韩愈从不愿相信到不能相信到不得不信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析第11自然段。分析本段作者接受事实后的情感态度变化。(从悲悔到自责绝望)感受句式特色(骈句) 三、课堂总结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回头看看,韩愈的文字并没有刻意为之。“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它是从韩愈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文字,字字是血,字字含泪,韩愈用他全部的感情写就了这篇千古绝调。 四、课堂拓展 到这里,咱们这篇课文基本就算结束了。我想请同学们来谈一下,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关于生命,关于亲情,关于悲悔,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 王菲有一首歌叫《人间》,里面有几句歌词写得特别好,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