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湛师附中李诗惠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这条标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学习应该落实在地图上

2、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洋流基础知识,从而理解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在掌握了关于洋流的基础知识以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而分析说明洋流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三章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完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后,进一步对海水运动的研究,同时在洋流模式的学习上又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气压带风带等知识以及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具有一个承上的作用;同时,掌握了洋流的基本知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为选修模块二海洋地理中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节内容还有启下的作用。

2、内容结构

教材内容主要为三个方面: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课外拓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主要分为两课时讲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为第一课时内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课外拓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为第二课时内容。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区域地理以及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地球气压带风带、世界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为学习洋流形成和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地球气压

带风带的部分内容难度大,学生掌握程度差距较大,世界洋流的分布图较为复杂。

因而在课堂上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同时要适当引导学生读图,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洋流,难以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提供大量的案例信息,使其从信息中提取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多关注地理时事新闻,体会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以及课标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说出洋流的概念;

2、根据给出的一些已知条件,能够区分寒流暖流;

3、能够结合气压带风带画出洋流分布模式,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其对气候、海洋生物、污染物、航运等的影响。

5、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气压带和风带图,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分析全球洋流模式,归纳三大海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洋流分布规律。

2、通过案例学习,理解并掌握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污染物、航运等的影响,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习得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提高小组合

作的能力。

2、通过大量新闻案例素材的学习,学生形成关注地理新闻的意识,提高地理素养。[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洋流形成以及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其重点部分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但是要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必须先清楚了解洋流的形成及以及分布规律,在这基础上再去分析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2、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这部分内容呈现的地理空间范围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学生对于风带的有关旧知识掌握不牢,风带本身即为难点知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洋流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故确定其为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重点难点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本节内容信息量大,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讲授法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本节世界洋流等地理事象的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视频、动画将本节教学涉及的地理事物、形象、情景、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学法指导]

俗话说,“导之有方”,才能“学之有法”,本节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1.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节课中,比较法主要应用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中,通过理想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各海区的对比,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总结规律,寻找不同的原因,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

2.读图分析法

本节内容的课标有一前提“运用地图”,可知在本节课中地图的一个重要性,通过引导

学生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在地图上发现问题,

总结规律。

3.综合归纳法

在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时,会呈现大量的实例,学生必须通过对材料综合分析,归

纳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在这过程中,学生必须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综合考虑。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实际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考验。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以及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情境导入

设计:播放鸭子漂流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将落到海洋里的鸭子送到各地去?里面提到的“洋流”是什么意思?

2、认识洋流

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洋流?”海水的流动?并结合视频,分析怎么的海水运动才叫洋流。

依据: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利用生动的影片,能够迅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快速进入新课堂。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获得地理知识,并获得了情感体验,这情感体验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洋流的性质分类

设计:利用课本世界洋流分布图,提出问题:

①图上红、绿两色箭头各代表什么洋流?

②这两种洋流有什么区别?

依据:主要是根据课标要求以及结合地理学科这一特点,让学生多接触地图,养成多读图的好习惯,创设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去读图。

4、探究世界洋流模式

设计:结合实际生活,以一简单词语“风平浪静”,来引出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同时引导学生去理解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对洋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回顾气压带风带的知识,并让学生画出理想洋流模式图洋流流动的方向。

绘图设计

在右图中绘出全球不同纬度的风带的风向,在左图中绘出相应风带洋流的流向。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凭

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构建新的思想和概念。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过的气压带风带、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去构建世界洋流模式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5、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设计:引导学生看世界地图,让学生明白现实中的海陆分布并不是一半是陆地一半是海洋,而是海洋被陆地分成了很多海域。从而提出问题:那现实的世界洋流的存在是否有规律可循?与理想洋流模式有何异同?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让其分别结合洋流模式图画出太平洋海域和大西洋海域的洋流分布。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对洋流模式图及各大洋

洋流分布特征,可联想为中间视为赤道,上面“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下面的“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

补充介绍南印度洋海域的季风气候,引导学生通过季节风向的变化,总结出洋流的季节变化,从而理解季风环流这一概念。

最后,将完整的洋流分布图展示出来,引导学生阅读,认真观察中高纬度大陆两岸的洋流的性质,并总结规律。

依据: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画各海域的洋流分布,而教师为主导,给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过渡

设计:同学们都知道,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是海洋,那么如此巨大的洋流网络会给地理环境乃至我们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

依据:开门见山,问题导入,引发思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课堂。

2、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案例一“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提问:这两股不同性质洋流给流经地区的气温和湿度带来什么变化?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结合案例进行补充分析。

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而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3、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设计:提供案例二:北海是世界上四大渔场之一,鱼产丰富,种类繁多,年平均捕获量3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捕获量的5%,鲱鱼和鲐鱼几占总捕捞量的一半,其他有鳕鱼、鳘鱼和比目鱼等。还盛产龙虾、牡蛎和贝类,附近各国沿海人民均以渔业为主要工业。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并读“世界渔场分布图”,找到北海渔场,通过合作学习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找到北海渔场的位置进而找出附近的洋流。引导学生分析北海渔场的成因,再引导学生找出其他三大渔场及其附近的洋流,验证结论。同时补充秘鲁渔场的成因。

4、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设计:展示案例三:

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用了37天才到达大洋彼岸;1493年,哥伦布再次作环球旅行,从欧洲出发后,他先向南航行了10个纬度,然后再向西横渡大西洋。结果,只用了20天就完成了横渡的全部航程。(附图)

材料二北大西洋西北部从加拿大北极群岛与格陵兰岛附近海域南下汇聚成的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域同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冷暖海水交汇,使这里经常存在一条茫茫的海雾带。它还从北冰洋或格陵兰海每年带来数百座高大的冰山,漂浮市下,有许多进入湾流或北大西洋暖流中,给海上航行带来严重的威胁。

思考问题:洋流给航行带来哪些有利以及不利的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总结。

5、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设计:播放视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升级污染区域6天登陆美国东海岸。”

(内容介绍: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升级,污染区域6天登陆美国东海岸,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处海面的一座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火势持续大约36小时后,平台沉入墨西哥湾,其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造成大面积原油污染。)引导学生归纳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6、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成因及影响

设计: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文字、图像中提取信息,并引入热力环流立体图,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成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其对相关地区及全球天气、气候带来的影响。

依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网上的新闻信息也较多,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相对第一课时的内容来说学术性味没那么浓,根据这些特点,主

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提供不同的事情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进而为分析解决问题提供锻炼机会,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而考虑到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单一的形式或材料会引起学生的疲劳,难以使学生产生持久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案例材料的准备方面,我尽可能从多角度选取,如知识介绍,新闻和故事等,表现形式有文字和视频等。

通过案例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相关地理背景材料,呈现地理过程,让学生进入地理问题情境,去思考、去分析。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也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7、形成性评价

课堂小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南向北流的洋流是暖流B.由北向南流的洋流是寒流

C.寒流水温一定低于暖流水温D.暖流水温不一定高于寒流水温(答案:D)

2.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海区的海水,冬季向东流,夏季向西流

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称为赤道洋流

D.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答案:C)

3.读下面四幅洋流示意图,回答以下题目(虚线表示寒流,实线表示暖流):

(1).上图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的是 ( )

(2).上图属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的是 ( )

(3).上图属于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是 () (答案:B、C、D)

4.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环流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和交换

B.有些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很大,有些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

C.北大西洋暖流对东北欧气候影响很大,使沿岸变得炎热干燥

D.秘鲁寒流使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变得更温和湿润

(答案A 点拨:该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读图3—8,图中的字母代表海上咽喉要道,回答下列问题

图3—8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上航运咽喉要道的名称

C 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2)由A经B至C处的航线是油污很严重的海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41年12月,日本突然袭击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其舰队航线没有选用自然条件较好的南航线,而是选用自然条件恶劣的北航线,试用以学过的地理知识对此进行评述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泰坦尼克号道航没有进入北极海区,使该船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由A经B至C处的航线

是油污很严重的海域是因为该航线是中东石油运往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航线。日本突然袭击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利用了北太平洋暖流顺风顺水和冬季暖流上空的海域迷漫的大雾,既提高了航速,又增强了军事保密性。

【答案】(1)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

(2)该航线是中东石油运往东南亚和东亚(日本、韩国、中国)的海上航线,意外事故造成石油泄漏污染海洋。

(3)北航线是北太平洋暖流经过的海区,冬季暖流上空的海域大雾迷漫,给舰队航行造成了困难,但军事保密性强,该海域又处在西风带,舰队顺风顺水提高了航速。

(4)拉布拉多寒流将高纬地区的冰山漂流而下。

8、板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运动

寒流:水温低——水温高

2、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

暖流:水温高——水温低

3、探究世界洋流模式

4、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进而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世界四大渔场

3、对海上航运的影响

有利:顺流航行速度快。

不利: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携带冰山。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有利:加快了海水的净化

有弊:造成污染范围的扩大

六、教学效果的预测

[教学评价]

本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具体;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把繁杂的知识简化,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适当地利用教学媒体,展现图片视频等材料,巧妙与教学结合,板书设计较为规范,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达到优化组合,采用学生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各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形成性练习基本覆盖了本节内容各知识的所有学习目标层次,难度也是层层递进,分布较为合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改变了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体验、研究和发现中学习。使学生更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但是由于本节内容知识量大、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学生会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这也是本节课顺利进展的一个关键,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及时指点、解疑,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获得新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对教学案例的选择、课堂纪律的控制,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度的把握等等,也是很关键的环节,这就比较考验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不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创设更多的学习情境,则更容易体现课内外知识的结合。因此,努力完善教学设计,建构更为和谐有效地课堂永远是不变的命题。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固城中学白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我主要从教学内容要求、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中的第一框内容。本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来实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加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节课在中考的地位也很重要,每年都会涉及到3分——5分的考试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国家加强和巩固、促进民族地区的所做的努力。能力目标是团结各民族同学,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难点是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4、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身体和心理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身心发展较快,成人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因此应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地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法的选择遵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知识点总结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点总结 1.洋流分类 (1)暖流:从__水温高__的海区流向__水温低__的海区。 (2)寒流:从__水温低__的海区流向__水温高__的海区。 2.影响因素:__盛行风_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__地转偏向力_、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3.主要洋流及分布 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洋流名称: 点拨: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和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均属于在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洋流,但西风漂流为寒流。 【重难点解析】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域——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3)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 (4)南半球中高纬海域,形成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5)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字,上逆下顺”。 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字来掌握其运动方向,两个“8”字以赤道为界。每个“8”字,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名师感悟:1.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2.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3)洋流概念法: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4)特定环境法:密度流的流向取决于表层海水海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3.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夏p冬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用字母的线段表示季风的风向,用弧线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针对训练1〕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洋流甲(双选)() A.自南向北流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设 淮南第28中学万其兵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实际情况所任教班根据课程标准及我级学生的,围绕以下三个教学纬度,建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据:依据大纲规定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说学情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故而本课将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7: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 2.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2.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考虑大陆的轮廓情况进一步分析描绘全球洋流分布,熟记主要洋流名称。 教学难点: 洋流模式图的推理以及实际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故事]先展示几副泰坦尼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吧!它沉没的原因是由于在北纬40度撞上了冰山,导致船体进水而沉没。我们都知道在北纬40度的海域是不可能发育这样大的冰山的,那么这座冰山来自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力使它到达这里而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呢?” 那么这就与我们今天的新课有关,请同学们翻到书57页,现在就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第三章的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新课学习』 [讲解]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57页的文字,思考洋流定义、分类以及成因。

洋流就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在这之中同学们可以看看对于这个流动有哪几个修饰词,那就是“常年”、“稳定”、“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这说明洋流并不是在某个特殊的时候才发生的海水的流动,就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火山地震等,而且洋流的运动方向以及它的流量等都是相对稳定的。这样的海水运动才能称为洋流。 我们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在这样大的面积之下洋流的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洋流的性质和成因是否是一致的呢?自然是不同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按性质洋流可以分为那几类: 按性质可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 从字面上来看,同学们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暖流和寒流吗?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那么也就是说: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那么同学们看图3.5观察一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侧寒暖流的流向有什么规律:是不是暖流都是从低纬度海域流向高纬度海域,而寒流则相反。比如我们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和日本暖流,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之前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五个温度带吧!温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递减的,水的温度也是这样的,所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流向低的通常也是寒流。 [提问] 那么这些洋流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在大洋上形成这样的流动方向的呢? 通过之前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动力。那同学们思考在风力的作用下海面海水会怎样运动呢?(右图) 所以我们把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 带动下层海水运动,成规模很大的洋流。我们称之为风海流。 除了风海流以外,还有另外两种:密度流和补偿流。 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洋流呢? 陆地和地球自转会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 [讲解] 在全球洋流成因中,近地面风带也就是盛兴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在第二章第二节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几个风带,同学们还记得把,那请同学们回忆一

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海水运动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体现了教材的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对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解释洋流概念,按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洋流的成因与盛行风的关系,最后结合风带分析洋流的形成,结合洋流模式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第二部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经典的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中的内容,是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的深化和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地图,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画出表层洋流分布简单模式图;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归纳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根据规律画出洋流分布图,运用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洋流对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气压带风带说明风海流的成因,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二教法分析 1、读图分析通过指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掌握洋流分布规律, 2、案例分析法,通过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空间定位能力、想象能力较差,因此课堂上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来增强直观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形成结论。 四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 讲解故事“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风暴,船被毁后几个海员被吹到了一个小岛上。他们失去了大船,没有办法离开小岛,一个聪明的海员现出了一个办法,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塞入瓶子里然后盖上盖子,密封后扔到海中让流动的海水带着他们的信飘到大陆边通知人来营救他们,结果他们胜利的离开了小岛。 学生活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海水运动就是洋流。 我们把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称为洋流,根据洋流的性质,也就是海水的温度高低,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一般把海水温度比其他地区高的叫暖流,如中国沿海的日本暖流、美国东部海域的墨西哥湾暖流等。而流过来的海水温度偏低的,就叫寒流,如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环节: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叫学生找出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以及秘鲁寒流等,并且由学生自主得出结论一一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流,相反的,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冈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了解了寒暖流的含义和规律。那么,如果按海水运动的形成原因来分类的话,又可分为哪些类型呢? 首先,大家知道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它也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 大家看世界风带图,请问,吹定向风的有哪些?大约纬度在什么之间? (学生归纳:信风带、西风带,分别在赤道与副咼、副咼与副极地之间)根据这个风向,大家说出这些纬度之间的海水会在风的吹拂作用下,发生什么方向的运动?形成了哪些洋流? (与定向风风向一致,信风带海水向西流,西风带海水向东流。有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很好,我们把这种长期由定向风形成的方向几乎不发生改变的洋流,叫风海流。 形成过程: 盛行风吹拂海面表层海形成, I水漂流+ I下层I 带动 海水运动]-------------------- ? I洋流 但是,在洋流运动过程中,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的作用下,其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画洋流模式图,假设圈外

学生边用图,同时分析:在赤道南北 两侧,由于受东北信风带及东南信风带 的影 响,海水向西流,同样道理,在中 纬西风带 的影响下,海水向东流,从而 导致赤道附近 的大洋东岸和中纬度的大 洋西岸海水缺失, 海平面下降,根据物 理上所讲的为保持水面 平衡,海水必然 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 由北向南 流,同理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西 岸由 南向北流,从而构成如此环流。南半球 同理形成如图所示的环流。在中高纬度 极地 东风使海水向西流,北半球大洋东 (播放世界洋流模式图的动画,教师补充 讲解) 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分析的一样,南 表层海 水是如何运 动的? 25分 钟 面全是陆地) (教学环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开始讨论,然后完成手中的图 1――理想 海洋 中绘出海水是如何运动的?) 〖备注:在讨论过程中,到下面巡视, 对学生进行指导,找较好的小组代表拿图 用实物投影仪讲解〗 学生分组 讨论、思 考、总结 回答 让学生参 与,调动 其积极性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感受我们神圣的国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国土、爱祖国的情感及民族团结意识,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第2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等活动园,安排了阅读角和知识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使学生懂得各民族共同为中华腾飞做出贡献,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的情感。本课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部分内容。分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

国土,发展经济,创造中华文化;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4.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2.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民族团结情感,但对我国民族状况及各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多,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已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湛师附中诗惠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这条标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学习应该落实在地图上 2、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洋流基础知识,从而理解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在掌握了关于洋流的基础知识以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而分析说明洋流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本节容是在学习完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后,进一步对海水运动的研究,同时在洋流模式的学习上又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气压带风带等知识以及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具有一个承上的作用; 同时,掌握了洋流的基本知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为选修模块二海洋地理中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节容还有启下的作用。 2、容结构 教材容主要为三个方面: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课外拓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主要分为两课时讲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为第一课时容;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课外拓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为第二课时容。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区域地理以及前面两章容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地球气压带风带、世界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为学习洋流形成和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地球气压带风带的部分容难度大,学生掌握程度差距较大,世界洋流的分布图较为复杂。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一、课标解析: 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成因, 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学会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 掌握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沿岸气候、海洋生物以及航海、污染的影响, 一、主干知识梳理 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做 流运。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按性质):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世界表 层洋流洋流前进时,受和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的分布洋流的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南逆) 分布规律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南无)大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和南极绕极流。 规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夏) 模影响全球气候:全球大洋环境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 的影响气候热量的交换,维持全球的平衡。 海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作用,寒流对水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作用。 运地理环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海区的渔场、、。 动境的影响资源和渔场分布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 海轮顺时针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影响海洋的航行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威胁海上航行。 影响海洋污染:洋流有利于近海污染物加快;但同时 其他海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扩大。 三、典题解析 [例1](03全国文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 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 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 化?为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有关洋流对气候影响的试题,要求学生具有一 定的空间想象、地理分析和表达能力。 (1)在中低纬度环流中,大西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受其影响西岸温度较高为上升流,东岸温度较低为下沉气流,整个环流形势为顺时针方向。 (2)如果东岸异常增温,就会减小东西两岸的温度差异,从而使环流减弱。大洋东岸的寒流变成了暖流,一方面起到了加湿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下沉气流减弱甚至出 现上升气流,使降水增加;大洋西岸由于上升气流的减弱导致降水减少。 答案:(1)箭头指向呈顺时针方向。(2)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其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大洋西岸降水量

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福建省邵武一中游佳莹 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地理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并充分利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了解洋流模式的形成。 不要求学生记住各洋流的名称,但需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为后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与旧教材相比,删减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的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却相对提高。 教材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盛行风。接着给出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最后,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归纳、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针对这一事实,在设计时应让学生充分阅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可选取“鸭子舰队”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表述,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 三维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标、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 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2.根据给出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培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推导,读图分析归纳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学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说课稿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民族大团结》一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这节我主要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做线索贯穿本课。 二、说目标 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图片及视频,了解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使学生认识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2、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三、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演示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感受;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说学法 由于历史课分值较少,课时不多,学生普遍不是太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对于近代史的内容了解较少且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根据八年级的学生的了解,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善于交流,敢于表达,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强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所以,本课采用的学法有: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 2、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 的方法。 2、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2、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考虑大陆的轮廓情况进一步分析描绘全球洋流分布,熟记主要洋流名称。 教学难点: 洋流模式图的推理以及实际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故事] 1现展示几副泰坦尼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吧!它沉没的原因是由于在北纬40度撞上了冰山,导致船体进水而沉 没。我们都知道在北纬40度的海域是不可能发育这样大的冰山的,那么这座冰 山来自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力使它到达这里而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呢?” 那么这就与我们今天的新课有关,请同学们翻到书57页,现在就学习我们今天 的新课,第三章的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新课学习】 [讲解] 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57页的文字,思考洋流定义、分类以及成因。 洋流就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 流。在这之中同学们可以看看对于这个流动有哪几个修饰词,那就是“常年”、“稳

高中地理 3.2.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海水是水圈的主体,我想先请同学来谈谈你对海洋的认识。(海水是咸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资源。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水库,海洋面积约占整个地球总表面的71%,海洋水的储量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它不断地为大气和陆地提供水源,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的更新。)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展示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潮起潮落”,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式——洋流。那么,什么是洋流呢? 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 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师:下面我们通过读图来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同一大洋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板图:1.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2.大洋洋流模式图的底图) 师: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生:相同,都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师: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民族团结说课稿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首先,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两个子目。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是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加强民族团结是建设美好喀什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问爷爷奶奶或父母了解他们

在小时候生活情况,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我设置的讲故事、说事实等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讲故事、读图识史以及分析归纳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认识我们生活中的改变,使学生感谢党和祖国对我们新疆及喀什各民族人民的关怀,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了解喀什的过去和现在,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对发展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重点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发展的政策;难点是了解团结与发展的关系。由于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一年级级学生不好掌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大多是七岁的学生,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处于他们对抽象事物不了解,并且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且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特点以及政策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以前故事教学法进行新课导入,在讲授新课方面,我将采用图示法、兴趣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则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

高中地理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二课时教案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要求学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及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进行分析、印证。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先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再以例子说明洋流产生海雾及携带冰山对航海不利。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至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熟悉的“厄尔尼诺”现象,则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可见,教材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 王继民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本课着重强调各民族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平统一、共同繁荣。让学生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实现民族团结的方法,民族团结的作用。 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搞民族分裂和独立,而是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民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故事;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一些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和一张大合影照片。 学生准备:分组收集各民族的礼仪、风俗习惯;收集民族团结、祖国繁荣发展的图片。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学习建构而获得。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扮演一些角色,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不易理解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比较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所取得成就的理解,我出示民主改革前后的西藏图片,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改革的成效。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能力、思想,具体表现在:1、学生已经了解到各民族的团结,对民族团结的

海水运动说课稿

海水运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邢台市第五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我的说课过程有以下八个部分构成: 一、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的必然要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教学就是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点多)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海水静态特征,温度和盐度的基础上,讲述的海水动态特 征;同时本节,又是后面学习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地球运动,和第二单元大气运动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运动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宏观上看全球海洋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并理解其成因并非易事。因此可以从我们生活中较熟悉的波浪和潮汐入手,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对全球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思考,并激发他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根据高考和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出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 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②掌握洋流的成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视图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观察自然,热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海水运动的复杂性可以确定:了解海水运动的形式,特别是洋流的形成原因;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海水运动现象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法分析 为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观察到的海水运动现象,并总结其运动的类型。深层次的提出问题:解释现象背后的 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补充、总结中得出结论。回归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上来。 七、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点)

第10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16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 1.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判断。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学会洋流图的判读。 重难提示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重点)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难点) 3.实际大洋中洋流的分布。(难点) 考点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分类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思考探究】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水温高。 提示:寒暖流只是与所流经海区水温对比而言的。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于寒流,高纬地区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低纬地区寒流的水温。 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3.主要洋流及分布 (1)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洋流名称。

(3)北半球中高纬海域——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思考探究】 同是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性质不一定相同。为什么? 提示: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为西风漂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寒流。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 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下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下图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