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猩红热护理常规

猩红热护理常规

猩红热护理常规
猩红热护理常规

猩红热护理常规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呼吸道隔离

3卧床休息,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4给予营养丰富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注意口腔护理,每日可用3—4次温盐水含漱

6出疹期禁用肥皂水擦洗皮肤,如脱皮可用消毒剪刀修剪,切忽撕剥以免撕破皮肤而致感染7合并风湿热,急性肾炎时,可按风湿热急性肾炎常规护理

8观察病情变化,如高热40度以上伴有呕吐头痛,惊厥昏迷症状时为中毒型,应及早发现及时抢救

流行性腮腺炎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呼吸道隔离,隔离至腮腺炎肿大消退后一周为止

3急性期或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卧床休息

5饮食给无刺激易消化食物

6保持口腔清洁,硼酸pp含漱多饮水

7腮腺局部冷敷,减轻疼痛

8对症护理,如合并脑炎,睾丸炎按其本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9注意观察病情,如有高热,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提示并发脑膜炎及时通知医生。

肺结核病的护理

1执行呼吸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护理。改变失望及对症治疗无信心心理,以配合治疗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食物

4安排适当活动,观察病人精神状态及食欲变化。

5有条件情况下,可收入肺结核医院治疗,无条件下可安排到结核病人单位病室,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床与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5米

6对于病人用药及痰液按传染病规定严格处理

7病室空气消毒,每天紫外线照射一次

8咳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如止血敏,开口器,吸引器等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昆虫隔离(发病10日内接触隔离)至急性期整组昂小时病人分泌物及排泄物,应随时消毒

3发热器卧床休息,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半流质饮食,多饮水,每天补充水分约3000毫升以利于排泄毒素,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发热期应3—4小时测体温一次,随时观察血压变化,高热时应物理降温,禁用酒精浴,因本病有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否则加重出血,忌用退热药,防止虚脱血压下降休克先兆症状,如:口干,恶心,呕吐,嗝逆,烦躁,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尿量减少,收缩压少于90mmhg,脉压差小于20mmhg

隔离常规

一严格隔离:

适用于甲类传染病及危害性大或传染途径不明的传染病。

(1)甲类的传染病宜住单人病室,病原在传染期内不得离开病室,严禁任意开放门窗。

(2)严格执行呼吸道或消化道隔离制度,接触甲类传染病者须戴手套病室门前放置经常浸泡有消毒液的脚垫。

(3)病原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物均需随时给与严格消毒处理,病原所用物品未经消毒不可转用。

(4)病原出院或死亡之后,并使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二呼吸道隔离:

适用于乙类传染病中的各种呼吸道传染病

(1)同一种疾病住同一病室,有条件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病员分开。

(2)病区应每天空气消毒1-3次,病室定时进行通风换气,出入病室要随时关门。

(3)病原食具痰具固定使用,分泌物随时消毒。

三消化道隔离:

适用于乙类传染病中的各种肠道传染病。

(1)病室要有防蝇设备,保证室内无蝇。

(2)同种疾病可住同一病室,有条件者将不同菌(病毒)型急性期与恢复期病员分住不同病室。(3)病原呕吐物排泄物须严格消毒。

(4)食具每餐后消毒,便器固定使用,每日消毒一次,一切用物未经消毒不可转用。

(5)当不同传染病临住一房时可采用床边隔离,除执行上诉隔离制度外,床头挂有疾病标志,病原不得相互接触,工作人员接触病原应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原应消毒双手,更换隔离衣。(6)地面污染后及时消毒处理。

四接触性隔离:

凡病原体经体表患部排出的分泌物,皮肤脱屑通过粘膜或破损皮肤而传染的疾病如头皮癣等均应采取接触性隔离。

(1)以病人为单位,收住单人间隔离治疗。

(2)接触病人需穿隔离衣,工作人员手或皮肤有破损者不可承担此类病人护理。

(3)病人的分泌物及一切污染物品,器械均需要严格消毒方面可使用。

(4)污染的敷料应焚烧处理。

(5)接触病人时应戴手套。

五昆虫隔离:

适用于昆虫为媒介所患的疾病,如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均采用昆虫隔离。

(1)收住单人房间或间种病人集中隔离治疗室内应设防蚊设施,认真执行灭蚊措施。

(2)并室内保持清洁整齐病人严格进行卫生处理,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协助病人洗头擦澡更衣有头虱者进行灭虱

处理。

六保护性隔离:

是特致病性微生物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外,保护病人以免受到周围环境中病原体的感染多用于严重烧伤早产婴儿脏器移植术后,剥脱性皮炎等抵抗力极为低下的病人。

(1)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或同一病种注一室进行隔离治疗护理。

(2)空气消毒以保持无菌清洁。

(3)进行隔离室前应洗手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换隔离鞋。

(4)要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新鲜,每次用紫外线消毒两次用2%来苏溶液如擦地面一次,有条件者室

内装备空气调节器或生物净化装置。

(5)室内控制探视,工作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宜从事保护性隔离室工作。

流脑护理常规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呼吸道隔离,隔离期为有效药物治疗后三天。

3绝对卧床休息病室空气通畅光线稍暗保持室内安静以免刺激引起惊厥。

4给与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供给足够水分昏迷者必死。

5注意口腔清洁,如口唇疱疹涂擦1%龙胆紫,有干裂者可涂液体石蜡或软膏等,经常要更换卧位,防止褥疮肺炎发生。

6高热时头部放冰袋冷敷,躁动昏迷病人应放床栏以防坠床,惊厥着避免舌咬伤,应用舌压板,保持呼吸道通畅。

7协助医生腰穿,并将脑脊液速送检避免致病菌死亡影响化验结果,腰穿后平卧4-6小时,颅内压增高者注意无脑疝发生。

8注意观察病情情况变化及给药的反应。

9高热惊厥昏迷者可按高热惊厥昏迷常规护理常规。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猩红热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念】 猩红热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病中发有鲜红皮疹,密集处可以连成红一片,一望猩红,故有猩红热之称。又因为易在咽偌位出现红肿溃烂,故中医刘叫它“烂喉痧”或“烂喉丹痧”。本病流行季节多在春冬,受染以儿童为多,但成人亦有染病。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脱皮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与变态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消毒隔离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处理,呼吸道隔离。隔离期限为症状消退后1周或每天1次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病房通风换气,每日3?4次,或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餐具、水杯煮沸15分钟可达消毒目的。病人鼻咽分泌物须以2%洗消净浸泡消毒。接触及护理病人应戴口罩。 2.饮食护理 急性期给予高热能饮食,并发肾炎者应进低盐饮食。红霉素应饭后服,或服前食用饼干、点心,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服送抗生素,不宜用茶水。给营养丰富的含大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质、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给软食,鼓励病人进食。供给充足的水分, 以利散热及排泄毒素。 二、 症状护理 发热护理:发热期卧床休息,并发心肌炎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接触其他传染病人,并做好一切生活护理,给予适当物理降温, 可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解热镇痛剂,忌用冷水或酒精擦 浴。 口腔护理:口腔用温水或朵贝尔液含漱,每日4次。 皮肤护理:出疹期禁用肥皂水擦洗,大块脱皮不宜用手撕剥, 应让其自然脱落,或用消毒剪修剪,以免撕破发生感染。 三、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心肌炎及肾炎等并发症。病程中,注意观察心率、 心律、血压变化及有无眼睑水肿、尿量减少、血尿等。 四、 健康宣教 1?居室应通风,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 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 要卧床休息,以免产生并发症。 要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且要易消化, 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 清除口鼻腔分泌 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 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 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等所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的概念 感染由微生物入侵繁殖或机体自身菌群的异位,比例失调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叫做感染。 感染发生中的微生物因素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入侵门户等。单以数量而言,其致病数量经口途径,伤寒杆菌为105个菌体,志贺菌属则10个菌体即可,霍乱弧菌为108个菌体;吸入1~10个结核杆菌可使人受到感染,一般来说,病原体的数量愈大,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愈大,一旦大量病原体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病情较重,反之则潜伏期长而病情较轻,或不发病。 致病力是指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能力,这种能力时病原体粘附于宿主体表、侵袭组织、产生毒性物质和抗拒、逃避宿主防御的各种能力总和。现分叙如下: 1、粘附病原体能否粘附于表皮细胞,能否引起感染的第一环节,如导致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菌株带有P-1菌毛,可与泌尿道上皮细胞的糖脂结合。 2、侵袭组织和在体内繁殖扩散某些病原体对组织侵袭力弱,附于粘膜后并不侵袭粘膜上皮细胞,仅在局部生长反之,产生毒素致病,如霍乱弧菌、产毒素大肠杆菌。某些病原体侵入粘膜,孳生反之,产生毒素,破坏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形成病灶或溃疡,但不进入血流,如志贺菌属、非伤寒沙门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等。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可产生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多种酶,有利于其进入表层下组织后进一步蔓延,并侵犯附近入血流向全身扩散。 3、抗拒宿主防御机能肺炎球菌、肺炎克雷白菌(肺炎杆菌)的荚膜、链球菌属胞壁成分M-蛋白质、革兰氏阴性菌“O”抗原均有抗吞噬作用。 4、毒素一般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前者是细菌繁殖时分泌的蛋白质或多肽,可直接损伤组织。内毒素革兰氏阴性杆菌胞壁的脂多糖。 有病原体虽然是感染性疾病必备的条件,但是否致病,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只有在病原体数量大、毒力强、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也受外界干预因素影响,如抗菌治疗,侵入操作,气候变化等。 感染类型:分四类 1、病原体被清除 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如胃酸)或特异性免疫使病原体不能定植而被清除,如给志愿者口服铜绿假单胞菌后,部分被胃酸杀灭,部分成为过路菌而被排出体外。 2、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省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称为病原携带状态(如带菌状态、带病毒状态、带虫状态)。 慢性携带﹥3m 急性携带﹤3m 病原携带共同特征:能排出病原体,而无临床表现及免疫应答。 病原携带,常不易为人们识别,在HAI中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3、隐形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仅引起宿主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度组织损伤。无明显的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测才能发现,但宿主能排出病原体。 感染的结果,一部分人的病原体被消除,另一部分人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甚至持续携带

儿科护理常规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急性感染性喉炎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患儿有无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喘鸣和三凹征. 2.有无发热、烦躁不安、出汗、面色青紫等缺氧表现。 (二)实施要点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湿润,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减轻呼吸困难。 3、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缓慢进食,避免呛咳。并补充足量的水分。 4、遵医嘱应用雾化(沙丁胺醇和布地柰德),消除喉头水肿。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吸痰。 5、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活动,尽可能将检查及治疗集中进行。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喉梗阻情况,严重梗阻时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 (三)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感冒时不要亲密接触患儿,加强宝宝的营养。 2、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对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3、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询问发病前有无感染史,有无进食甘薯、玉米等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食物。 2.询问是否有突发腹痛并逐渐加重,多在脐周或上腹部,伴呕吐、腹泻和便血, 有无里急后重感。 3.有无发热,观察腹部体征,如腹胀、肠鸣音消失。 (二)实施要点 1.执行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2.立即禁食至大便隐血阴性3次,腹胀消失和腹痛减轻后试行进食,从流质、半流质、少 渣软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有腹胀尽早安置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并记录引流 量。 4.卧床休息,满足患儿生理、心理需要,避免外界刺激,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休 息。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周围循环,脱水程度、大便性质及量, 腹部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 (三)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选择适当断奶时

传染病护理

1.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 2.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 3.皮疹的分布特点对某些传染病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4.每一个传染病可由多个病原体引起。() 5.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目前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 6.任何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 7.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属于地方性传染病。() 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9.母婴传播指病原体由胎盘方式给胎儿或婴儿。() 10.蠕虫病感染后一般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因而往往产生重复感染。() 11.动物间的传染病,均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传染病。() 12.空气、食物、土壤、用具均可成为某些疾病的传播途径。() 13.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染病对自然条件的领域性多不明显。() 14.水痘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天花的皮疹多分布于面部及四肢。() 15.传染病的护理诊断中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原体排出有关。() 三、填空题 1.传染病具有传染的特殊性,所以在传染病的护理中要强调、等。 2.传染科护士不仅要有和,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 4.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3个基本条件:、和。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6.传染病的皮疹形态可分为、、和。 7.传染病护理评估包括、、。 8 .严密隔离适用的病有、、、、、 。 9.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为、、、、、。 10.对传染病病人必须做到五早,即、、、、。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 A.1989年9月1日B.1998年9月1日 C.1979年9月1日D.1989年10月1日E. 1989年8月1日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3.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短时间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A. 流行 B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 E以上都是 4.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是:() A. 机体免疫状态 B. 病原体 C. 季节变化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学龄儿童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热,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后期明显的脱屑等。 二、患猩红热时有些什么表现? 猩红热潜伏期通常 2~ 4d, 潜伏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 也可能有轻微乏力、精神萎靡、全身不适、咽喉不适等。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急性咽峡炎(或扁桃体炎) , 猩红热皮疹。 临床表现过程分三个期: 1、前驱期:由于病原体已经在咽峡、扁桃体开始大量繁殖和毒素入血, 因而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咽喉痛。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痛, 甚至腹泻。此时患儿咽、扁桃体充血水肿, 甚至脓性渗出。舌苔增厚、舌乳突增生隆起(呈白杨梅舌) 。前驱期短,通常只有 1~ 2d,很快进入出疹期。 2、出疹期,:除前驱期症状和咽、扁桃体、舌面的体征更加突出严重外, 由于大量红疹毒素入血, 导致皮肤毛细血管中毒扩张,致使皮肤真皮层广泛充血发红, 患儿皮肤表现为: 广泛的弥漫性充血性斑疹, 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不高出皮面。发生皮疹的同时出现猩红热的典型体征: 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红斑疹同时, 由于有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沿毛囊周围堆积, 高出皮面、红色、坚实像粟粒子样散布于充血性皮肤上称之为粟粒疹。猩红热皮疹出现后患儿感到皮肤剧烈瘙痒。 3、恢复期:经 3~ 5d 出疹期后, 咽部感染逐渐控制, 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好转,皮疹变暗, 体温渐正常,最后发生脱皮或脱屑。先出疹的地方,先退疹。病情越

重, 皮疹越重,最后的脱皮亦越重。由于躯干、四肢皮疹相对较多、较重, 这些部位又容易角化, 因此其脱皮较其他部位重。严重病例呈大块脱皮, 甚至出现手套样、袜套样脱皮。恢复期大约 1 周左右, 但脱皮或脱屑过程可持续 2~ 4 周。 三、孩子患病期间注意事项 1、出诊期皮肤瘙痒:不用肥皂等刺激皮肤, 可用温水轻轻擦洗, 不可抓挠; 疹退后, 皮肤脱屑, 可涂抹凡士林或液体石蜡,大片脱皮时用消毒剪刀剪去, 不可强行撕剥, 以免引起感染。同时注意口腔的清洁, 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口唇干裂者可涂些甘油。 2、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咽痛时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食物(稀饭、少油食物如粥、蛋汤、牛奶、碎菜等。发热时给予清淡饮食,并鼓励孩子多饮水, 以加速毒素的排出, 减少中毒性并发症的发生。 3、定时测量体温,注意小孩的尿量, 观察咽部有无肿痛,耳道有无流脓,孩子有无浮肿, 血尿,关节肿痛等。患儿在家休息 ,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 ,不少于7 天。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 ,应隔至炎症痊愈。 4、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每天不少于 3 次 ,每次 1 5 分钟。患儿的痰、弃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日常用具可以暴晒 ,至少 3 0 分钟。食具煮沸消毒。患儿痊愈后 ,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消毒水擦洗一通 ,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 1 小时 ~ 2 小时。

儿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新和流通。保持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以60%为宜。 2、体温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早降 温,同时使用镇静剂。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缺氧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痰液黏稠可 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5、尽量保持患儿安静休息,调整适当卧位,利于患儿休息。 6、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时的剂量、时间、浓度。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及液量。 7、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准备急救物品 及药品。 二、专科护理 1、痰多不宜咳出时要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地咳嗽,且更换体位,协助翻身、拍背。 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或使用止咳祛痰剂。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痰液。 2、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面色或口周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等呼 吸困难症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病情恶化时拍背和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需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注意用药及时、准确,并观察 用药后的反应。应用洋地黄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避免使用钙剂。用利尿剂时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低血钾的发生。注意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以55-60%为宜。定时开窗通风,以减少炎症对支气管黏膜不良反应的刺激,有利于排痰。 2、患儿取半卧位或舒适的体位,指导家长经常为患儿更换体位、轻拍背部;指 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有利于痰液排出。 3、给予雾化吸入,以湿化气管,稀释痰液。雾化后协助排痰,必要时用吸引器 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遵医嘱给药抗生素、化痰止咳、平喘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主要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减轻 喘息症状。 二、维持正常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定时测量体温,每2~4小时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 2、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冷敷、冰敷、温水浴等;或遵医嘱给予 药物降温,防止惊厥的发生。 3、观察退热效果,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避免受凉,并注意保暖。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多饮水。 5、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饮食。婴幼儿可在进食后喂适量温开水;年长儿应在晨 后、餐后、睡前漱洗口腔,以清洁口腔。 三、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知识。 2、指导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3、指导家长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 4、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5、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加强营养,积极防治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病。按时预防接种。

猩红热护理

猩红热 主讲:杨尚艳 猩红热是由A组和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卸。少数病人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差别较大,分为普通型、中毒型、脓毒型、外科型(或产科型)4个类型,以普通型最多见。本病目前重症者较少见,死亡率以下降到1%以下。 本病多见于温带地区,寒带和热带少见。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猩红热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本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道而引起“外科型猩红热”或“产科型猩红热”偶尔经污染的用具、书籍、饮料等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最多见,特别易发生于托幼单位及学校。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主要由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综合而成。链球菌从咽部和扁桃体侵入后通过M抗原黏附于咽部黏膜,使局部产生化脓性炎症,引起咽峡炎和扁桃体炎,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组织坏死;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使皮肤和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和白细胞侵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恢复期表皮细胞死亡,形成脱屑;在病程第2-3周,少数病人可在心、肾、关节滑膜等组织出现变态反应性病变。 【护理评估】 1、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仔细询问所处环境中是否有类似病例出现,10日内是否有与猩红热病人或咽峡炎病人接触史。 2、评估病人体温的变化,注意热型、热程及伴随症状等。本病病人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与皮疹的消长相一致。。自然病程约1周。 3、评估病人咽部、扁桃体及腭部是否有充血并覆有脓性渗出物,腭部可见充血或出血性黏膜疹。脓毒型病人主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 4、评估出疹情况及伴随症状猩红热常在发热24小时内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为在皮肤上出现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制退色,伴有痒感。部分病人可见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称“粟粒疹”。严重的出现出血性皮疹。在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线状疹”,又称pastia线。如颜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称“口周苍白圈”。多数情况下,猩红热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日退尽,但重者可持续1周左右。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则脱屑越明显多呈片状脱皮,手掌、足底可见大片脱皮,甚至呈手套、袜套状。面部虽无皮疹,但可有糠屑样脱皮。 5、评估病人舌的大小、形状、颜色猩红热病人在发疹的同时常出现舌乳头肿胀,舌被白苔,红肿的舌乳头突出之外,程“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舌乳头突起,称“杨梅舌”。

传染病诊断标准大全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临床诊断:具备2 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 传染性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易感人群以3~7岁儿童发病率高 好发季节四季皆可发病,以春季多见 二、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 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

皮疹时间 发热后第2日出现,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一周左右,按出诊顺 序逐渐蜕皮 发展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 特点 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 肤,有痒感 帕氏线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色线状 口周苍白 圈 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杨梅舌舌被覆白苔,3~4日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 躯干特点 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套”、“袜套” 状。无色素沉着 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取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检测到溶血性链球菌。 四、治疗原则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炎、风湿热。 六、护理措施 发热的 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予以降温,多饮水,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 黏膜完整 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嘱患儿不要用 手强行撕脱,须用消毒剪刀剪掉,以防感染 预防感染隔离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 切断传播途 径 患儿分泌物污染的食具、玩具、衣被等采用含氯消毒液浸 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暴晒等措施 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知识,指导家长做好隔离、饮食、皮肤护理等,学会观察病情。 本病流行时避免带患儿去公共场所。 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是 A.口周苍白圈 B.躯干糠皮样脱屑 C.皮疹多在发热2天后出现 D.疹间无正常皮肤 E.多为持续性高热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猩红热患儿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为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 患儿,男,6岁。1天前突发高热,体温达39℃,并伴有咽痛、吞咽痛。发现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出现分布丘疹,舌头肿胀,呈杨梅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严密隔离

扁桃体炎诊断标准

乳蛾(扁桃体发炎) 乳蛾,又称喉蛾,是因邪客喉核(扁桃体),核内血肉腐败所致咽部疾病。以咽痛,喉核红肿或化脓为特征的喉科常见多发病。因为喉核肿胀,形如乳头,状如吞蛾,故以乳蛾称之。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最为多见。本病男女老少皆可发生,但儿童、青壮年、妇女患者为多,特别是10~40岁之间易于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情的不同,本病可以分为急性乳蛾、慢性乳蛾。也有讲义将本病分为风热乳蛾和虚火乳蛾。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 当代临床 1 诊断标准 1.1 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急乳蛾有发热,慢乳蛾不发热或低热。 1.2 急乳蛾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则转化为慢乳蛾,病程较长。 1.3 咽部检查:急乳蛾:扁桃体充血呈鲜红或深红色,肿大,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慢乳蛾:扁桃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脓点,或挤压后有少许脓液溢出。 1.4 急乳蛾及部分慢乳蛾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5 应注意与烂喉痞(猩红热)、喉关痈相鉴别。 2 中心证候特证 急性乳蛾初起既蛾体红肿疼痛,状如圆柱,或如蚕蛾,或形如乳头。始多见于一侧,渐涉及对侧。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重,疼痛时常放射至头面部。吞咽困难,口臭流涎。继则蛾体红肿增大,甚则表现出现黄白色点状,或渐连成片而形成白膜。而白膜易于试去而不出血。或有分泌物渗出。咽部渐红。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常伴有发热,恶寒,或高烧不退,咳嗽痰黄而量多,头痛或胀痛并作,口渴,食欲不振,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全身证状。小儿患者还常伴有惊厥之证。脉浮数或弦数、滑数,苔薄白或白腻或黄腻。如病情加重,则可能伴有化脓现象,甚则扁桃腺周围脓肿(属喉痈之一种)。 慢性乳蛾:喉核微肿微痛,表面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且凹凸不平,或呈多叶状。微痛,吞咽时加重。或喉核坚韧而小,表面多呈瘫疤,但不会化脓,喉核和舌胯弓表面黏膜有明显的慢性充血现象,有时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有的伴咽喉干燥,或仅觉咽喉不适,有异物感,喉痒,咳嗽。有时可有轻微全身症状如口干舌燥、颜面灼、或潮热盗汗、腰酸软,或头晕目眩等。本病如急性发作,可出现发热38度以上,头痛,全身不适和吞咽疼痛较剧等。常常反复发作,甚至一年多次。 3 病因 3.1 外感风热邪毒:风热邪毒侵犯,首先犯肺。咽喉为肺胃所属,首当其冲,邪毒搏结于喉核,以致脉络受阻,喉核红肿胀痛而发为斯症。 3.2 饮食不节,过食辛热炙煿之物,或吸烟饮酒过多,热积肺胃,或邪热传里,蕴积肺胃,均可导致热毒上蒸咽喉。临床所见,肺胃积热可直接致病,但因感受风热而诱发者为多。内外合邪,为病尤重。 3.3 情志抑郁,气痰交结。谋虑不遂,或恼怒伤肝,肝失条达之职,气机不畅郁结于咽喉;或肝郁日久不解,热、痰、瘀交结所发。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说课讲解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猩红热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念】 猩红热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病中发有鲜红皮疹,密集处可以连成红色一片,一望猩红,故有猩红热之称。又因为易在咽喉部位出现红肿溃烂,故中医又叫它“烂喉痧”或“烂喉丹痧”。本病流行季节多在春冬,受染以儿童为多,但成人亦有染病。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脱皮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与变态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消毒隔离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处理,呼吸道隔离。隔离期限为症状消退后1周或每天1次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病房通风换气,每日3?4次,或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餐具、水杯煮沸15分钟可达消毒目的。病人鼻咽分泌物须以2%洗消净浸泡消毒。接触及护理病人应戴口罩。 2.饮食护理 急性期给予高热能饮食,并发肾炎者应进低盐饮食。红霉素应饭后服,或服前食用饼干、点心,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服送抗生

素,不宜用茶水。给营养丰富的含大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给软食,鼓励病人进食。供给充足的水分,以利散热及排泄毒素。 二、症状护理 1.发热护理:发热期卧床休息,并发心肌炎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接触其他传染病人,并做好一切生活护理,给予适当物理降温,可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解热镇痛剂,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 2.口腔护理:口腔用温水或朵贝尔液含漱,每日4次。 3.皮肤护理:出疹期禁用肥皂水擦洗,大块脱皮不宜用手撕剥,应让其自然脱落,或用消毒剪修剪,以免撕破发生感染。 三、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心肌炎及肾炎等并发症。病程中,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及有无眼睑水肿、尿量减少、血尿等。 四、健康宣教 1?居室应通风,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以免产生并发症。 2.要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且要易消化,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3.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等所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的概念 感染由微生物入侵繁殖或机体自身菌群的异位,比例失调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叫做感染。 感染发生中的微生物因素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入侵门户等。单以数量而言,其致病数量经口途径,伤寒杆菌为105个菌体,志贺菌属则10个菌体即可,霍乱弧菌为108个菌体;吸入1~10个结核杆菌可使人受到感染,一般来说,病原体的数量愈大,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愈大,一旦大量病原体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病情较重,反之则潜伏期长而病情较轻,或不发病。 致病力是指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能力,这种能力时病原体粘附于宿主体表、侵袭组织、产生毒性物质和抗拒、逃避宿主防御的各种能力总和。现分叙如下: 1、粘附病原体能否粘附于表皮细胞,能否引起感染的第一环节,如导致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菌株带有P-1菌毛,可与泌尿道上皮细胞的糖脂结合。 2、侵袭组织和在体内繁殖扩散某些病原体对组织侵袭力弱,附于粘膜后并不侵袭粘膜上皮细胞,仅在局部生长反之,产生毒素致病,如霍乱弧菌、产毒素大肠杆菌。某些病原体侵入粘膜,孳生反之,产生毒素,破坏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形成病灶或溃疡,但不进入血流,如志贺菌属、非伤寒沙门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等。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可产生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多种酶,有利于其进入表层下组织后进一步蔓延,并侵犯附近入血流向全身扩散。 3、抗拒宿主防御机能肺炎球菌、肺炎克雷白菌(肺炎杆菌)的荚膜、链球菌属胞壁成分M-蛋白质、革兰氏阴性菌“O”抗原均有抗吞噬作用。 4、毒素一般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前者是细菌繁殖时分泌的蛋白质或多肽,可直接损伤组织。内毒素革兰氏阴性杆菌胞壁的脂多糖。 有病原体虽然是感染性疾病必备的条件,但是否致病,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只有在病原体数量大、毒力强、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也受外界干预因素影响,如抗菌治疗,侵入操作,气候变化等。 感染类型:分四类 1、病原体被清除 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如胃酸)或特异性免疫使病原体不能定植而被清除,如给志愿者口服铜绿假单胞菌后,部分被胃酸杀灭,部分成为过路菌而被排出体外。 2、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省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称为病原携带状态(如带菌状态、带病毒状态、带虫状态)。 慢性携带﹥3m 急性携带﹤3m 病原携带共同特征:能排出病原体,而无临床表现及免疫应答。 病原携带,常不易为人们识别,在HAI中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3、隐形感染(covert infection)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郭荣华,郝晓霞 摘要:回顾性分析37例猩红热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对患病群体的重视,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猩红热;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1.00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7C-1932-02 猩红热为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播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疹后脱皮。少数患儿由于变态反应恢复期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和疾病[1]。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明显多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37例猩红热病人,经综合治疗及整体护理,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猩红热病人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岁~13岁,平均7岁;有猩红热接触史的17例,接触史不详14例,无接触史6例;发病2d入院21例,发病3d入院9例,发病4d入院7例;住院时间7d~10d,平均8.5d。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 37例病人均出现发热,体温38℃~39℃,皮疹消退时,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1.2.2 皮疹 本组住院病人均有皮疹,发病24h内,皮肤出现典型皮疹,俗称“鸡皮疹”。疹间皮肤潮红,压之褪色。28例病人出现草莓舌,9例出现环口苍白圈及帕氏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1.2.3 咽峡炎 病人均出现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33例病人有浓性溢出液。 1.3 治疗及转归 病人均给予抗感染、降温、补液对症治疗。首选青霉素分每天2次或3次静脉滴注,连用一周,必要时予以超声雾化吸入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同时加以喜炎平、炎琥宁等清热解毒药辅助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阿奇霉素,同时给 予相应护理,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猩红热为呼吸道传染病,应给以呼吸道隔离,指导家属及探视人员戴口罩,减少亲属探视人数与次数,禁止带儿童探视。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h。患儿日常用品专人专用,食具使用后用开水煮沸消毒,鼻、咽、口腔分泌物用卫生纸处理后及时焚烧,勤洗手。咽培养连续3次转阴,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即可解除隔离。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小时测体温1次,有病情变化随时测量;注意咽痛症状、咽部分泌物变化及口腔黏膜变化;仔细观察及认真倾听患儿及家属的主诉、代诉,注意有无咳嗽、胸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腰痛、眼睑水肿、关节肿痛,观察尿液颜色,定期化验尿常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2.3 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环境陌生、对医务人员生疏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躲避。护理患儿时,护士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夸奖的语言,增加亲和力,减轻患儿恐惧心理。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轻焦虑,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及护理,使患儿尽早康复出院。 2.4 卧床休息 A组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肾等脏器,因此,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恢复期要充分休息,这样不仅有利于体力恢复、提高免疫力,减少身体的消耗,而且还能减轻心、肾的负担,减少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儿童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常巡视病房与家属共同督促患儿卧床休息。 2.5 高热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饮水可补充丢失的水分, 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规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结核、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25)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10) 甲类传染病 1、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2、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猩红热

模块五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8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水痘患者首选药?阿昔洛韦 2.水痘皮疹特点? 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 案例分析 患儿男,5岁,发热后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疹间皮肤不正常,诊断为猩红热。根据该患儿的病情特点, 提问:1.应当对其进行医学观察多少天? 2.应警惕患儿出现的并发症是? 专业职业能力 掌握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的基本方法,掌握为患儿做口腔护理的基本方法。 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小儿猩红热的病因及典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表现,并掌握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及主要护理措施。 职业核心能力 具备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在临床工作中与他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创新的能力。 一、概念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二、病因 西医学认为,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皮疹。少数可见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等病变。 三、临床表现 (一)普通型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

猩红热治疗

定义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简称A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Group A)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充血性皮疹和疹退后脱屑等感染性中毒性表现。常侵犯5~15岁儿童,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少数病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是我国乙类的法 定传染病之一。 传染源:(1)病人:从潜伏期末至皮肤脱屑前皆有传染性。(2)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物品,如书籍、玩具、衣物等,被污染牛奶及奶制品亦能发生传播;偶然可经擦伤皮肤感染。但是经污染物品、牛奶及经破损皮肤发生传播是少见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 传播因子:含猩红热病原体的飞沫、尘埃及被病原体污染的衣物、书籍、玩具、牛奶等。 潜伏期,短者1天,长者12天,平均2-5天,多突然发热,不适、咽痛、恶心、呕吐、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黄白色渗出物。发热1-2天皮肤出现弥漫粟粒状丘疹,疹与疹之间无健康皮肤。面部充血潮红,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皮疹多在2~5天后消退,继而有脱屑,重者脱皮可历时数周。少数病人可并发心肌炎、心内膜炎,病程后期并发急性肾炎较常见。个别病人也有并发关节炎或中耳炎等。根据临床表现猩红热可分为普通型猩红热、轻型猩红热、中毒型猩红热、脓毒型 猩红热及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 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赖病原学的检查。诊断标准严格按国家标准(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3?1995) 进行。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

猩红热护理常规

猩红热护理常规 【概述】 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一般护理】 1.隔离:空气+飞沫隔离。待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2.休息:急性期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3周,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给予软食,有肾炎者 低盐饮食。供给充足的水分,以利散热及排泄毒素。因高热进食少、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补液。 【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 (1)注意体温变化,咽痛症状及咽部分泌物变化,观察有无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 (2)注意皮疹变化。 (3)注意定时检查尿常规,注意血压变化,有无尿量减少等,以便及时发现肾损害。 2.皮肤护理 观察皮疹的性质、分布、数量等;出疹期患儿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避免抓挠,可涂炉甘石洗剂或止痒乙醇,穿柔软棉质内衣;出现带脓头的栗粒疹或皮疹破损时,应予局部消毒,有出血或渗出时,应予包扎;皮疹脱屑干燥时,可涂液体石蜡等;大片脱皮时可用剪刀小心剪除,不得强行剥离,以避免疼痛和感染。 3.咽痛护理 注意咽痛的程度,保持口腔卫生,协助患者饭前、睡前漱口,可用温生理盐水或稀释2-5倍的多贝尔溶液,每天4-6次。多饮温热的流质,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遵医嘱使用锡类散、西瓜霜喷雾剂消炎止痛。 4.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嘱患者多饮水,防止结晶尿的发生。同时,还应注意每2-3天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药物可能发生的结晶尿。 【健康指导】 1.一经确诊,应及时隔离,避免到公共场所。 2.注意观察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患者接触过的玩具、家具可使用肥皂水或甲酚皂液擦洗,不能擦洗的,在户外爆晒1-2小时,食 具煮沸消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