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郭荣华,郝晓霞

摘要:回顾性分析37例猩红热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对患病群体的重视,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猩红热;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1.00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7C-1932-02

猩红热为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播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疹后脱皮。少数患儿由于变态反应恢复期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和疾病[1]。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明显多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37例猩红热病人,经综合治疗及整体护理,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猩红热病人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岁~13岁,平均7岁;有猩红热接触史的17例,接触史不详14例,无接触史6例;发病2d入院21例,发病3d入院9例,发病4d入院7例;住院时间7d~10d,平均8.5d。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 37例病人均出现发热,体温38℃~39℃,皮疹消退时,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1.2.2 皮疹 本组住院病人均有皮疹,发病24h内,皮肤出现典型皮疹,俗称“鸡皮疹”。疹间皮肤潮红,压之褪色。28例病人出现草莓舌,9例出现环口苍白圈及帕氏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1.2.3 咽峡炎 病人均出现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33例病人有浓性溢出液。

1.3 治疗及转归 病人均给予抗感染、降温、补液对症治疗。首选青霉素分每天2次或3次静脉滴注,连用一周,必要时予以超声雾化吸入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同时加以喜炎平、炎琥宁等清热解毒药辅助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阿奇霉素,同时给

予相应护理,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猩红热为呼吸道传染病,应给以呼吸道隔离,指导家属及探视人员戴口罩,减少亲属探视人数与次数,禁止带儿童探视。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h。患儿日常用品专人专用,食具使用后用开水煮沸消毒,鼻、咽、口腔分泌物用卫生纸处理后及时焚烧,勤洗手。咽培养连续3次转阴,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即可解除隔离。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小时测体温1次,有病情变化随时测量;注意咽痛症状、咽部分泌物变化及口腔黏膜变化;仔细观察及认真倾听患儿及家属的主诉、代诉,注意有无咳嗽、胸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腰痛、眼睑水肿、关节肿痛,观察尿液颜色,定期化验尿常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2.3 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环境陌生、对医务人员生疏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躲避。护理患儿时,护士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夸奖的语言,增加亲和力,减轻患儿恐惧心理。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轻焦虑,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及护理,使患儿尽早康复出院。

2.4 卧床休息 A组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肾等脏器,因此,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恢复期要充分休息,这样不仅有利于体力恢复、提高免疫力,减少身体的消耗,而且还能减轻心、肾的负担,减少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儿童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常巡视病房与家属共同督促患儿卧床休息。

2.5 高热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饮水可补充丢失的水分,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猩红热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念】 猩红热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病中发有鲜红皮疹,密集处可以连成红一片,一望猩红,故有猩红热之称。又因为易在咽偌位出现红肿溃烂,故中医刘叫它“烂喉痧”或“烂喉丹痧”。本病流行季节多在春冬,受染以儿童为多,但成人亦有染病。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脱皮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与变态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消毒隔离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处理,呼吸道隔离。隔离期限为症状消退后1周或每天1次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病房通风换气,每日3?4次,或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餐具、水杯煮沸15分钟可达消毒目的。病人鼻咽分泌物须以2%洗消净浸泡消毒。接触及护理病人应戴口罩。 2.饮食护理 急性期给予高热能饮食,并发肾炎者应进低盐饮食。红霉素应饭后服,或服前食用饼干、点心,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服送抗生素,不宜用茶水。给营养丰富的含大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质、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给软食,鼓励病人进食。供给充足的水分, 以利散热及排泄毒素。 二、 症状护理 发热护理:发热期卧床休息,并发心肌炎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接触其他传染病人,并做好一切生活护理,给予适当物理降温, 可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解热镇痛剂,忌用冷水或酒精擦 浴。 口腔护理:口腔用温水或朵贝尔液含漱,每日4次。 皮肤护理:出疹期禁用肥皂水擦洗,大块脱皮不宜用手撕剥, 应让其自然脱落,或用消毒剪修剪,以免撕破发生感染。 三、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心肌炎及肾炎等并发症。病程中,注意观察心率、 心律、血压变化及有无眼睑水肿、尿量减少、血尿等。 四、 健康宣教 1?居室应通风,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 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 要卧床休息,以免产生并发症。 要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且要易消化, 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 清除口鼻腔分泌 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 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 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最新猩红热试卷及答案

猩红热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猩红热是由()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和()。 2、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和()。 3、猩红热病人的隔离期的医学观察期为()天,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为()天。 4、猩红热除典型表现外,尚有其他临床类型,包括()、()、()、()。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A组a溶血性链球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2、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消化道传播B、呼吸道传播C、产道D、皮肤伤口 3、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A、发热、咽峡炎,发热后第2天出现弥漫性皮疹 B、发热、咽峡炎、杨梅舌 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4、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A、1-2d B、2-3d C、3-4天 D、7-9天 E、7-14天 5、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

B、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锡克试验阳性 6、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7、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A 、发病后第二日出疹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 D、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 E、脱屑少见 8、有关猩红热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 、发热多呈持续性 B、发热程度及热程与皮疹多少及消长无关 C、咽峡炎明显 D、腭部粘膜疹或出血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9、猩红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A、咽峡炎 B、咽部充血,咳嗽 C、口腔苍白圈,草莓舌 D、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丘疹 10、猩红热的发病年龄高峰:() A、5-15岁 B、20-30岁 C、30-40岁 D、40-50岁 三、判断题. (每题2分,共12分) 1、猩红热全年均可发病,以温带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2、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排菌量大且不易被隔离及发现,

小儿猩红热的护理对策研究

小儿猩红热的护理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6-09-30T11:33:13.11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胡淑英 [导读] 猩红热是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疹退后皮肤退屑、发热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江西省武警总队医院传染科邮编:330003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猩红热的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86例猩红热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全面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和病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全身症状消退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猩红热的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猩红热;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53-01 猩红热是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疹退后皮肤退屑、发热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变态反应,在恢复期出现心、肾损伤和关节炎等,该病冬春季的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猩红热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通常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和产道入侵,导致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还有食物、生活用品等经口传播,2岁到8年时该病的高发期,儿童感染后会得到长期的抗红疹霉素和抗菌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儿猩红热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猩红热患儿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3岁到8岁,平均年龄(4.3±0.9)岁,所有患儿都符合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为咽痛、肿胀、咽痛等,发病初期有草莓舌等。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的护理方式,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好环境护理和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自身的理解能力较差,心理护理应该同时面向患儿及其家长,让家长帮助抚慰患儿,指导家长如何安慰患儿,在与患儿沟通的过程中,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取得患儿的信任感,缓解患儿焦虑、紧张等心理,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 1.2.2饮食和用药护理 对于存在咽喉痛的患儿,饮食应该以少油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如蛋汤、粥、碎菜和面汤等,恢复期以高热量和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当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后,可以进食软食,如果高热情况一直存在,要多食蔬菜和水果,排除细菌霉素,如出现了急性肾炎,饮食应该以低盐和低蛋白为主。在用药的过程中,皮试前要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反应,尤其是前10分钟,患儿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后才可以离开,对于输液不配合的患儿,可以考虑留置针管,静脉滴注的速度应该控制在每分钟30滴左右,同时加强护理巡视,及时的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处理。 1.2.3发热和皮肤护理 病情处于急性期的患儿,要绝对卧床休息2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降低并发症的几率,如用温水擦拭患儿的身体,或者冷敷头部等,如高热没有得到缓解,可以在医生嘱咐下,适当采用退热药物,注意进食采用酒精和冷水擦浴。如患儿出现了脱皮的现象,要禁止用手撕扯,护理人员要采用消毒铰修建,避免发烧传染,同时要用温水清洗患儿的皮肤,减少患儿的瘙痒,进食使用肥皂水和酒精擦拭皮肤,必要时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患儿的衣物尽量保持宽松,尽量不穿化纤类内衣裤和绒布类衣物,缓解患儿的瘙痒。 1.2.4并发症护理 患儿发病1周左右,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发热情况,以及颈部中通等,判断患儿是否有化脓性淋巴结炎的发生前兆,发病2周左右时,如患儿出现了关节肿痛,可能会引发关节炎等,在出疹的期间内,要观察患儿的气短、脉搏、呼吸和心慌等,这些现象可能会引发心肌炎,一旦发现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在发病的3周左右,要观察患儿的尿液颜色,如患儿尿液颜色为茶色,同时又腰痛和浮肿等,可能会导致肾炎,在整个治疗期间内,每周要进行尿常规检查2次,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全身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 1.4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显效为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咽峡炎、发热、全身弥漫性猩红热皮疹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仍有发热等症状;无效为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病情甚至出现了加重。总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中文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方差等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疾控知识试卷含答案

疾控知识(含健康教育及控烟)汇编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以下需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为:( B ) A.乙肝携带者 B.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 C.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D.医院复诊的慢性乙肝病例 2、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现住址的定义为:( A ) A.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 B.指病人户籍所在地址 C.指病人单位所在地址 D.指病人就诊医院所在地址 3、新调整的肺结核报告分类中,原分类中的“仅培阳”和“结核性胸膜炎”在新分类中分别属于:( C ) A.利福平耐药、无病原学结果 B.病原学阳性、病原学阳性 C.病原学阳性、无病原学结果 D.病原学阳性、利福平耐药 4、下列哪项不是癌症早期危险信号?( C ) A.身体出现异常肿块 B.不明原因便血 C.体重增加 D.体重突然下降 5、法定传染病报告中,要求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为:( B ) A.伤寒、霍乱

B.霍乱、脊髓灰质炎 C.霍乱、乙肝、丙肝 D.霍乱、伤寒、乙肝 6、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诊断时间”必须精确到( C ) A.秒 B.分钟 C.小时 D.日 7、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病例的现住址应详细到( C ) A.县区 B.街道 C.门牌号 D.社区 8、临床医生诊疗发现(C),应在2小时内报告传染病卡片。 A.霍乱携带者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鼠疫 D.猩红热 9、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 C )岁以下的儿童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A.8 B.10 C.14 D.16 10、关于梅毒转诊病例的报告要求,以下哪项是正确的?(B) A.由原转诊医生报告 B.由接转诊的医生在明确为首诊病例后报告 C.原转诊医生和接转诊医生均要报告 D.均不报告 11、关于梅毒会诊病例的报告要求,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A.会诊时明确为首诊病例后,由原接诊医生报告 B.会诊时明确为首诊病例后,由会诊医生报告 C.原接诊医生和会诊医生均要报告 D.均不报告 12、在您医院住院分娩的一名孕产妇,经检测两类梅毒血清抗体(TP-ELISA和RPR方法检测)均阳性,经询问病史,该孕产妇在1年

传染病护理

1.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 2.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 3.皮疹的分布特点对某些传染病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4.每一个传染病可由多个病原体引起。() 5.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目前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 6.任何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 7.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属于地方性传染病。() 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9.母婴传播指病原体由胎盘方式给胎儿或婴儿。() 10.蠕虫病感染后一般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因而往往产生重复感染。() 11.动物间的传染病,均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传染病。() 12.空气、食物、土壤、用具均可成为某些疾病的传播途径。() 13.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染病对自然条件的领域性多不明显。() 14.水痘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天花的皮疹多分布于面部及四肢。() 15.传染病的护理诊断中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原体排出有关。() 三、填空题 1.传染病具有传染的特殊性,所以在传染病的护理中要强调、等。 2.传染科护士不仅要有和,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 4.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3个基本条件:、和。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6.传染病的皮疹形态可分为、、和。 7.传染病护理评估包括、、。 8 .严密隔离适用的病有、、、、、 。 9.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为、、、、、。 10.对传染病病人必须做到五早,即、、、、。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 A.1989年9月1日B.1998年9月1日 C.1979年9月1日D.1989年10月1日E. 1989年8月1日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3.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短时间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A. 流行 B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 E以上都是 4.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是:() A. 机体免疫状态 B. 病原体 C. 季节变化

猩红热及其防控知识

猩红热及其防控知识 基本知识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猩红热的病原为革兰染色阳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碘酊中15分钟可以灭活。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临床表现 猩红热病情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典型病人临床症状有以下4期。 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此期细菌在鼻

咽部繁殖。 前驱期为1天左右,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年龄小的婴幼儿起病时可发生惊厥或谵妄。 出疹期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恢复期发病的第1周末期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鳞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如能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治疗和预防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特异性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用药1天后发热消退,皮疹很快消失。治疗需足量使用青霉素10天,也可以选用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氯霉素等。 根据近年来疫情的周期性特点,2011年猩红热疫情正处于高发年份,报告发病水平较高。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 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猩红热试题

猩红热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 1.链球菌产生的与致病相关因素包括()、()、()和()。 2.链球菌感染所致变态反应常引起()、()、()并发症。 3.病原体侵入机体产生()、()、()三种病变。 二、选择题 ⑴、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A组α溶血性链球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E.B组溶血性链球菌 ⑵、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C.产道 D.皮肤伤口 E.血液 ⑶、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A.发热、中毒症状、第二日出现皮疹 B.发热、咽峡炎、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 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E.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口周苍白圈 ⑷、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A.1~2d B.2~3d C.3~4d D.7~9d E.7~14d

⑸、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 B.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锡克试验阳性 ⑹、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A.红霉素B.四环素C.青霉素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⑺、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A.发热后第二日出疹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D.皮疹于48h达高峰 E.脱痟少见 ⑻、有关猩红热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发热多为持续性B.发热程度及热程与皮疹多少及消长无关 C.咽峡炎明显 D.腭部粘膜疹或出血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9、猩红热的特殊临床表现是【】 A.口腔粘膜斑 B.咽部充血,咳嗽 C.口周苍白圈,草莓舌 D.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 E.耳后及枕骨下淋巴结肿大 10、与猩红热有关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M蛋白 B.透明质酸酶 C.链激酶 D.链道酶 E.致热外毒素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学龄儿童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热,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后期明显的脱屑等。 二、患猩红热时有些什么表现? 猩红热潜伏期通常 2~ 4d, 潜伏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 也可能有轻微乏力、精神萎靡、全身不适、咽喉不适等。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急性咽峡炎(或扁桃体炎) , 猩红热皮疹。 临床表现过程分三个期: 1、前驱期:由于病原体已经在咽峡、扁桃体开始大量繁殖和毒素入血, 因而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咽喉痛。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痛, 甚至腹泻。此时患儿咽、扁桃体充血水肿, 甚至脓性渗出。舌苔增厚、舌乳突增生隆起(呈白杨梅舌) 。前驱期短,通常只有 1~ 2d,很快进入出疹期。 2、出疹期,:除前驱期症状和咽、扁桃体、舌面的体征更加突出严重外, 由于大量红疹毒素入血, 导致皮肤毛细血管中毒扩张,致使皮肤真皮层广泛充血发红, 患儿皮肤表现为: 广泛的弥漫性充血性斑疹, 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不高出皮面。发生皮疹的同时出现猩红热的典型体征: 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红斑疹同时, 由于有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沿毛囊周围堆积, 高出皮面、红色、坚实像粟粒子样散布于充血性皮肤上称之为粟粒疹。猩红热皮疹出现后患儿感到皮肤剧烈瘙痒。 3、恢复期:经 3~ 5d 出疹期后, 咽部感染逐渐控制, 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好转,皮疹变暗, 体温渐正常,最后发生脱皮或脱屑。先出疹的地方,先退疹。病情越

重, 皮疹越重,最后的脱皮亦越重。由于躯干、四肢皮疹相对较多、较重, 这些部位又容易角化, 因此其脱皮较其他部位重。严重病例呈大块脱皮, 甚至出现手套样、袜套样脱皮。恢复期大约 1 周左右, 但脱皮或脱屑过程可持续 2~ 4 周。 三、孩子患病期间注意事项 1、出诊期皮肤瘙痒:不用肥皂等刺激皮肤, 可用温水轻轻擦洗, 不可抓挠; 疹退后, 皮肤脱屑, 可涂抹凡士林或液体石蜡,大片脱皮时用消毒剪刀剪去, 不可强行撕剥, 以免引起感染。同时注意口腔的清洁, 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口唇干裂者可涂些甘油。 2、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咽痛时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食物(稀饭、少油食物如粥、蛋汤、牛奶、碎菜等。发热时给予清淡饮食,并鼓励孩子多饮水, 以加速毒素的排出, 减少中毒性并发症的发生。 3、定时测量体温,注意小孩的尿量, 观察咽部有无肿痛,耳道有无流脓,孩子有无浮肿, 血尿,关节肿痛等。患儿在家休息 ,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 ,不少于7 天。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 ,应隔至炎症痊愈。 4、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每天不少于 3 次 ,每次 1 5 分钟。患儿的痰、弃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日常用具可以暴晒 ,至少 3 0 分钟。食具煮沸消毒。患儿痊愈后 ,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消毒水擦洗一通 ,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 1 小时 ~ 2 小时。

2016传染病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下高职高护《传染病护理》期终试卷A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5*5’=25’) 1、显性感染: 2、隔离: 3、感染后免疫: 4、病毒性肝炎: 5、草莓舌: 二、填空题:(15*1’=15’) 1、预防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的措施是、 、。 2、影响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因素有病原体的、、和变异性。 3、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和。 4、麻疹是由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程前驱期,在患者口腔两侧颊粘膜近第一磨牙处可见,该斑对麻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5、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所致,是以侵犯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死亡率几乎100%,本病主要通过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伤口、抓伤、添伤的粘膜和皮肤侵入感染。 三、单项选择题(20*1’=20’)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法》规定,目前法定传染病分为:() A. 三类35种 B. 三类39种 C.两类28种 D. 两类35种 2、确定传染病检疫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A. 病程的长短 B.潜伏期的长短 C.病情的严重程度 D.该病的传染性的大小 3、城市发生甲类传染病要求上报时间:( ) A.2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4、HIV主要感染下列哪种细胞:( ) A、B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CD4+淋巴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5、某2岁患儿发热后从耳后、颈部出现皮疹,呈红色,稍隆起于皮面,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该患儿皮疹属于:() A.斑丘疹 B.出血疹 C.脓疱疹 D.荨麻疹 6、狂犬病毒在体内主要侵犯:() A. 肌肉组织 B.淋巴组织 C.内分泌组织 D.神经系统 7、典型的急性菌痢患者粪便呈:() A.米汤水样便 B.柏油样便 C.粘液脓血便 D.果酱样腥臭便

猩红热护理

猩红热 主讲:杨尚艳 猩红热是由A组和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卸。少数病人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差别较大,分为普通型、中毒型、脓毒型、外科型(或产科型)4个类型,以普通型最多见。本病目前重症者较少见,死亡率以下降到1%以下。 本病多见于温带地区,寒带和热带少见。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猩红热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本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道而引起“外科型猩红热”或“产科型猩红热”偶尔经污染的用具、书籍、饮料等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最多见,特别易发生于托幼单位及学校。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主要由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综合而成。链球菌从咽部和扁桃体侵入后通过M抗原黏附于咽部黏膜,使局部产生化脓性炎症,引起咽峡炎和扁桃体炎,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组织坏死;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使皮肤和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和白细胞侵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恢复期表皮细胞死亡,形成脱屑;在病程第2-3周,少数病人可在心、肾、关节滑膜等组织出现变态反应性病变。 【护理评估】 1、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仔细询问所处环境中是否有类似病例出现,10日内是否有与猩红热病人或咽峡炎病人接触史。 2、评估病人体温的变化,注意热型、热程及伴随症状等。本病病人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与皮疹的消长相一致。。自然病程约1周。 3、评估病人咽部、扁桃体及腭部是否有充血并覆有脓性渗出物,腭部可见充血或出血性黏膜疹。脓毒型病人主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 4、评估出疹情况及伴随症状猩红热常在发热24小时内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为在皮肤上出现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制退色,伴有痒感。部分病人可见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称“粟粒疹”。严重的出现出血性皮疹。在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线状疹”,又称pastia线。如颜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称“口周苍白圈”。多数情况下,猩红热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日退尽,但重者可持续1周左右。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则脱屑越明显多呈片状脱皮,手掌、足底可见大片脱皮,甚至呈手套、袜套状。面部虽无皮疹,但可有糠屑样脱皮。 5、评估病人舌的大小、形状、颜色猩红热病人在发疹的同时常出现舌乳头肿胀,舌被白苔,红肿的舌乳头突出之外,程“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舌乳头突起,称“杨梅舌”。

保育员理论测试试题库含答案

保育员理论测试试题库(含答案) 保育员理论测试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 1、保教人员应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健康的新概念除(身心健康)以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3、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不得少于(2)小时,冬季不得少于(1)小时。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应(细嚼慢咽),不能说笑、打闹,以防(食物)吸入气道。 5、幼儿园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半)小时。 6、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保证儿童吃饱每餐饭。 7、教职工仪表要整洁,(饭前)、(便后)和给儿童开饭前用(肥皂水)洗手。 8、幼儿园保育员应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9、全日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保育员(1 )人,寄宿制幼园平均每班配(2 )人。 10、幼儿园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 11、保育员应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12、幼儿园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13、幼儿园应重视幼儿体格锻炼,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开展户外活动。 14、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5、对疾病的防治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 16、三浴锻炼是利用自然界的(日光、空气和水)进行的体格锻炼的简称。 17、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18、乳牙最迟(2岁半左右)出齐,乳牙共(20)个,最早萌芽出的恒牙叫(六龄齿) 19、预防佝偻病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是(晒太阳)。 20、进行心脏挤压术,挤压的部位应在(胸骨偏下方)。 21、缺乏维生素A可患(夜盲症)。 22、为了保护牙齿,应少吃(各种甜食)及含糖饮料。 23、幼儿看书绘画时,书本与眼睛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 传染性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易感人群以3~7岁儿童发病率高 好发季节四季皆可发病,以春季多见 二、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 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

皮疹时间 发热后第2日出现,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一周左右,按出诊顺 序逐渐蜕皮 发展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 特点 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 肤,有痒感 帕氏线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色线状 口周苍白 圈 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杨梅舌舌被覆白苔,3~4日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 躯干特点 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套”、“袜套” 状。无色素沉着 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取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检测到溶血性链球菌。 四、治疗原则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炎、风湿热。 六、护理措施 发热的 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予以降温,多饮水,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 黏膜完整 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嘱患儿不要用 手强行撕脱,须用消毒剪刀剪掉,以防感染 预防感染隔离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 切断传播途 径 患儿分泌物污染的食具、玩具、衣被等采用含氯消毒液浸 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暴晒等措施 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猩红热的治疗和护理知识,指导家长做好隔离、饮食、皮肤护理等,学会观察病情。 本病流行时避免带患儿去公共场所。 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是 A.口周苍白圈 B.躯干糠皮样脱屑 C.皮疹多在发热2天后出现 D.疹间无正常皮肤 E.多为持续性高热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猩红热患儿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为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 患儿,男,6岁。1天前突发高热,体温达39℃,并伴有咽痛、吞咽痛。发现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出现分布丘疹,舌头肿胀,呈杨梅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严密隔离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说课讲解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猩红热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念】 猩红热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病中发有鲜红皮疹,密集处可以连成红色一片,一望猩红,故有猩红热之称。又因为易在咽喉部位出现红肿溃烂,故中医又叫它“烂喉痧”或“烂喉丹痧”。本病流行季节多在春冬,受染以儿童为多,但成人亦有染病。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脱皮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与变态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消毒隔离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处理,呼吸道隔离。隔离期限为症状消退后1周或每天1次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病房通风换气,每日3?4次,或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餐具、水杯煮沸15分钟可达消毒目的。病人鼻咽分泌物须以2%洗消净浸泡消毒。接触及护理病人应戴口罩。 2.饮食护理 急性期给予高热能饮食,并发肾炎者应进低盐饮食。红霉素应饭后服,或服前食用饼干、点心,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服送抗生

素,不宜用茶水。给营养丰富的含大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给软食,鼓励病人进食。供给充足的水分,以利散热及排泄毒素。 二、症状护理 1.发热护理:发热期卧床休息,并发心肌炎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接触其他传染病人,并做好一切生活护理,给予适当物理降温,可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解热镇痛剂,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 2.口腔护理:口腔用温水或朵贝尔液含漱,每日4次。 3.皮肤护理:出疹期禁用肥皂水擦洗,大块脱皮不宜用手撕剥,应让其自然脱落,或用消毒剪修剪,以免撕破发生感染。 三、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心肌炎及肾炎等并发症。病程中,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及有无眼睑水肿、尿量减少、血尿等。 四、健康宣教 1?居室应通风,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以免产生并发症。 2.要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且要易消化,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3.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郭荣华,郝晓霞 摘要:回顾性分析37例猩红热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对患病群体的重视,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猩红热;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1.00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7C-1932-02 猩红热为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播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疹后脱皮。少数患儿由于变态反应恢复期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和疾病[1]。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明显多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37例猩红热病人,经综合治疗及整体护理,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猩红热病人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岁~13岁,平均7岁;有猩红热接触史的17例,接触史不详14例,无接触史6例;发病2d入院21例,发病3d入院9例,发病4d入院7例;住院时间7d~10d,平均8.5d。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 37例病人均出现发热,体温38℃~39℃,皮疹消退时,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1.2.2 皮疹 本组住院病人均有皮疹,发病24h内,皮肤出现典型皮疹,俗称“鸡皮疹”。疹间皮肤潮红,压之褪色。28例病人出现草莓舌,9例出现环口苍白圈及帕氏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1.2.3 咽峡炎 病人均出现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33例病人有浓性溢出液。 1.3 治疗及转归 病人均给予抗感染、降温、补液对症治疗。首选青霉素分每天2次或3次静脉滴注,连用一周,必要时予以超声雾化吸入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同时加以喜炎平、炎琥宁等清热解毒药辅助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阿奇霉素,同时给 予相应护理,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猩红热为呼吸道传染病,应给以呼吸道隔离,指导家属及探视人员戴口罩,减少亲属探视人数与次数,禁止带儿童探视。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h。患儿日常用品专人专用,食具使用后用开水煮沸消毒,鼻、咽、口腔分泌物用卫生纸处理后及时焚烧,勤洗手。咽培养连续3次转阴,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即可解除隔离。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小时测体温1次,有病情变化随时测量;注意咽痛症状、咽部分泌物变化及口腔黏膜变化;仔细观察及认真倾听患儿及家属的主诉、代诉,注意有无咳嗽、胸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腰痛、眼睑水肿、关节肿痛,观察尿液颜色,定期化验尿常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2.3 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环境陌生、对医务人员生疏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躲避。护理患儿时,护士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夸奖的语言,增加亲和力,减轻患儿恐惧心理。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轻焦虑,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及护理,使患儿尽早康复出院。 2.4 卧床休息 A组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肾等脏器,因此,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恢复期要充分休息,这样不仅有利于体力恢复、提高免疫力,减少身体的消耗,而且还能减轻心、肾的负担,减少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儿童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常巡视病房与家属共同督促患儿卧床休息。 2.5 高热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饮水可补充丢失的水分, 加

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3—1995

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3—1995 前言 猩红热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侵犯5~15岁儿童,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少数病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是我国乙类的法定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佑安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莲芝、吴昌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猩红热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猩红热的诊断和防治。 2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2.1 诊断原则 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赖病原学的检查。 2.2 诊断标准 2.2.1 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可在潜伏期内有与猩红热病人,或与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病人接触史。 2.2.2 症状体征 2.2.2.1 普通型猩红热 2.2.2.1.1 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草莓舌。 2.2.2.1.2 发病1~2d内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猩红色红点疹,压之褪色,亦可呈“鸡皮疹”或“粟粒疹”。皮肤皱褶处有密集的红点疹。呈皮折红线(即巴氏线)。同时有杨梅舌和口周苍白。2~5d后皮疹消退。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2.2.2.2 轻型猩红热: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轻。 2.2.2.3 中毒型猩红热:严重的毒血症,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休克。 2.2.2.4 脓毒型猩红热:表现为严重的化脓性病变。咽峡炎明显,可有坏死及溃疡。咽部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邻近器官组织的化脓性病灶或细菌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及迁徒性化脓性病变。 2.2.2.5 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皮疹常在伤口周围首先出现且明显,然后遍及全身,常无咽峡炎。 2.2.3 实验室检查(详见附录A) 2.2. 3.1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2.2. 3.2 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链球菌。 2.2.4 病例分类 2.2.4.1 疑似病例:发热,猩红热样皮疹+2.2. 3.1。 2.2.4.2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2.2.4.1+2.2.2中任何一项。 2.2.4.3 确诊病例:具备2.2.4.2+2.2. 3.2。

传染病试卷含标准答案.doc

2014年下高职高护《传染病护理》期终试卷 A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 5*5 ’=25’) 1、病原携带状态: 2、疫源地消毒: 3、 Koplik斑: 4、 AIDS: 5、稽留热: 二、填空题:(15*1 ’ =15 ’) 1、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2、影响病原体致病力的因素有病原体的、、和。 3、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引起的以__________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急性传染 病,主要通过传播。 4、水痘是由所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是唯一的传染源, 主要是通过传播。 5、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引起的传染病,以的炎症与溃疡为主要病变。 三、单项选择题(20*1 ’ =20’) 1、下列那种感染状态不作为传染源:() A. 潜伏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2、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A. 病程的长短 B .潜伏期的长短 C .病情的严重程度 D .该病的传染性的大小 3、传染病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 ( ) A. 皮疹 B. 焦虑 C. 发热 D. 腹泻 4、注射下列哪种: ( ) A. 城市 2 小时内,农村 6 小时内 B. 城市 6 小时内,农村12 小时内 C.城市 12 小时内,农村24 小时内 D. 城市 6 小时内,农村24 小时内 5、某 2 岁患儿发热后从耳后、颈部出现皮疹,呈红色,稍隆起于皮面,压之褪色,疹间皮 肤正常,该患儿皮疹属于() A. 斑丘疹B.出血疹C.脓疱疹D.荨麻疹 6、狂犬病毒在体内主要侵犯() A. 肌肉组织 B .神经系统 C .内分泌组织D.淋巴组织 7、典型的急性菌痢患者粪便呈() A.米汤水样便B.柏油样便C.粘液脓血便 D .果酱样腥臭便

猩红热

模块五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8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水痘患者首选药?阿昔洛韦 2.水痘皮疹特点? 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 案例分析 患儿男,5岁,发热后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疹间皮肤不正常,诊断为猩红热。根据该患儿的病情特点, 提问:1.应当对其进行医学观察多少天? 2.应警惕患儿出现的并发症是? 专业职业能力 掌握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的基本方法,掌握为患儿做口腔护理的基本方法。 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小儿猩红热的病因及典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表现,并掌握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及主要护理措施。 职业核心能力 具备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在临床工作中与他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创新的能力。 一、概念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二、病因 西医学认为,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皮疹。少数可见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等病变。 三、临床表现 (一)普通型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

猩红热试卷及答案讲课讲稿

猩红热试卷及答案

猩红热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猩红热是由()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和()。 2、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和()。 3、猩红热病人的隔离期的医学观察期为()天,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为()天。 4、猩红热除典型表现外,尚有其他临床类型,包括()、()、()、()。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A组a溶血性链球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2、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产道 D、皮肤伤口 3、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A、发热、咽峡炎,发热后第2天出现弥漫性皮疹 B、发热、咽峡炎、杨梅舌 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4、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A、1-2d B、2-3d C、3-4天 D、7-9天 E、7-14天 5、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 B、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锡克试验阳性 6、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7、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A 、发病后第二日出疹 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 D、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 E、脱屑少见 8、有关猩红热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 、发热多呈持续性 B、发热程度及热程与皮疹多少及消长无关 C、咽峡炎明显 D、腭部粘膜疹或出血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9、猩红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A、咽峡炎 B、咽部充血,咳嗽 C、口腔苍白圈,草莓舌 D、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丘疹 10、猩红热的发病年龄高峰:() A、5-15岁 B、20-30岁 C、30-40岁 D、40-50岁 三、判断题. (每题2分,共12分) 1、猩红热全年均可发病,以温带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2、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排菌量大且不易被隔离及发现,是重要的传染源。() 3、猩红热的发热呈持续性,可达39℃左右,自然病程约1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