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基础化学考试重点。

医学基础化学考试重点。

医学基础化学考试重点。
医学基础化学考试重点。

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它们均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p = Kb B ??T f = K f b B (难点) ??T b = K b b B ?

∏ = RTb B (重点)

根据依数性,可求出溶质的相对分子量,已知一种依数性,可推算其他几种依数性。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 :渗透浓度 = i ×物质的量浓度

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 =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电解质渗透浓度 稀溶液 bB ≈ cB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 mmol ·L-1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有半透膜及膜两侧有渗透浓度差存在。 测定小分子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多用(凝固点降低法) 测定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常用(渗透压法)

常见等渗溶液: 50 g ·L-1 葡萄糖溶液, 0.9 g ·L -1 NaCl 溶液, 12.5 g ·L -1 NaHCO 3溶液等。

渗透浓度cos(mmol ·L-1):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溶液

计算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的校正因子 i 与解离度的关系: α = i -1 (适用于1-1AB 型) 离子强度是溶液中所有离子产生的电场强度的量度: I= 2

1Σb i z i 2

298K 时 I 与γ±的关系:lg γ± = –0.509 |z + z –| (适用于I < 0.01mol ? kg

–1

的极稀水溶液)

活度与理论浓度的关系 a = γ?

θ

c c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定义、共轭关系、反应实质、酸碱的强度。 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的判断;共轭酸碱对。

H 2PO 4--的共轭酸:H 3PO 4 H 2PO 4-的共轭碱:HPO 42-

[Fe(H2O)6]3+

的共轭碱:[Fe(OH)(H2O)5]

2+

酸解离常数K a 、碱解离常数K b 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浓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部分解离;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解离度α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浓度。

同离子效应的定性判断、定量计算。 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重点) 一元酸碱: 近似式、最简式及使用条件。 多元酸碱: 按一元酸碱计算。 两性物质 二元弱酸的酸根阴离子浓度近似等于Ka 2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重点)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和换算

溶度积规则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Ip = Ksp 饱和溶液 平衡状态 Ip < Ksp 不饱和溶液 沉淀溶解 Ip > Ksp 过饱和溶液 沉淀析出 开始沉淀: Ip = Ksp

沉淀完全:剩余离子浓度c ≤1.0×10-5

mol ·L -1

Ksp 的表达式以及Ksp 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有同离子效应存在时溶解度的计算.

掌握AB 型、A 2B 或AB 2型和A 3B 或AB 3型的计算公式。

胶体分散系

胶体的分散相粒子大小为1~100 nm 溶胶的基本性质 光学性质:Tyndall 效应 动力学性质:Brown 运动 电学性质:电泳、电渗 胶团结构 :胶粒(胶核 + 吸附层)+ 扩散层

溶胶的稳定性因素:胶粒带电、胶粒表面水合膜的保护作用及Brown 运动 溶胶的聚沉: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溶胶的相互聚沉、高分子物质的敏化作用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

缓冲作用机制:抗酸、抗碱成分通过平衡移动,达到保持溶液pH 值基本不变。 pH 值的计算(重点)共三种表示形式

pH = pK a + lg

共轭酸

共轭碱

公式的校正:用活度表示浓度 校正因子 lg γ

B -

/γHB

与溶液的离子强度及共轭酸的电荷数有关。

影响缓冲溶液pH 值的因素:温度、缓冲比、稀释等。

缓冲容量(重点) :β = 2.303×总

c B HB ]

][[

当缓冲比为1时,β极大= 0.576 c 总 c 总 : 总浓度较大,缓冲容量较大。 缓冲比: 越趋近1,缓冲容量越大。 缓冲范围:pH = pKa ± 1

缓冲比在1:10 至10 :1之间变化时,才具有一定缓冲作用,所对应的pH 值为缓冲有效区间。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计算。

人体血液正常pH 范围:7.35 ~ 7.45

血液中重要的无机盐缓冲系:H 2CO 3 – HCO 3-

滴定分析

基本概念及常用术语:滴定、标准溶液、试样、计量点及确定、滴定终点、滴定误差。 酸碱指示剂: (重点)

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原则。

一元强酸、弱酸的滴定:酸、碱浓度>10–4

mol?L –1

;c = 0.1 mol?L –1

,K a ≥10–7

。 pH 值的计算、滴定曲线的特点、突跃范围。 标定盐酸:碳酸钠或硼砂( Na 2B 4O 7·10H 2O ) 标定氢氧化钠:草酸或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 ) 一元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c a K a ≥ 10–8

; c b K b ≥10–8

多元酸、碱的滴定:

分步滴定条件:K i / K i+1> 104

计量点的pH 值计算与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

a

1

n(A) =

b 1 n(B)

准确度和精密度:定义及两者的关系。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有效数字的概念、位数的确定、运算规则、修约规则。

修约:当实验测定值和计算值的有效位数确定之后,要对它后面的多余的数字进行取舍,这一过程称为修约(rounding ),通常按“四舍六入五留双”规则进行处理。

当约去数为 4时舍弃,为 6时则进位;当约去数为5而后面无其它数字时,若保留数是偶数(包括0) 则舍去,是奇数则进位, 使修约后的最后一位数字为偶数。

加减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运算各数字中精度最低,即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例如0.5362 + 0.25,和为0.79。 乘除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运算各数字中相对误差最大, 即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例如0.0121 × 25.64, 积为0.310。

可见分光光度法

适用于微量及痕量组分的测定。

标准曲线法:配制一个溶液作吸收曲线获得λmax ; 配制一系列溶液作标准工作曲线; 测定未知溶液A x 获得C x 。

吸收光谱(吸收曲线):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吸收光谱中产生最大吸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λmax 。 吸收光谱的形状与浓度无关。 透光率T 与吸光度A : Lambert – Beer 定律

A = εbc 或 A = ab ρ

摩尔吸光系数ε或质量吸光系数a 的大小与被测物质本性、入射光波长、溶剂及温度有关。 吸光系数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⑴ 测定时调整 c 或 b ,使 T 在20~65%之间(A :0.2~0.7) ⑵ 选择适当的显色剂 ⑶ 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 ⑷ 空白溶液的选择 ⑸ 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化学反应速率

基本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元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反应机理、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半衰期、催化剂、酶等。

碰撞理论认为,在气体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不断发生碰撞,在无数次的碰撞中,只有少数或极少数分子才能发生反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effective collision )。大部分不发生反应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elastic collision )。

具有较高能量,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activated molecule )。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的活化能密切相关。当温度一定时,活化能越小,其活化分子数越大,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反之活化能越大,活化分子数越小,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越少,反应速率越慢。

碰撞理论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在具体处理时,把分子当成刚性球体,忽略了分子的内部结构,因此,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反应,常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反应进度表示。 (与选何种物质表示无关,与方程式写法有关) 用指定物质表示: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 v=

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时,数值不同,其速率数值比就等于反应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 化学反应进行时所经历的途径或具体步骤称为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am )。

由反应物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或自由基)直接碰撞一步生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 )。由若干个元反应生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复合反应(complex reaction )。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元反应还是复合反应需经过反应机理的研究才能确定。

质量作用定律(mass action law ):当温度一定时,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成正比。 参加元反应的分子数目称为反应分子数(molecularity of reaction )。对于复合反应而言,不存在反应分子数。 根据反应分子数的不同,可以把元反应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反应级数(order of reaction )是指在具有反应物浓度幂乘积形式的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幂中的指数。所有反应物的级数之

t

)

(c t )

(c v ????生成物反应物=-=0

t lg

lg I I T A -=-=

和,则为该反应的总级数。

若aA+bB=gG+dD 为元反应则:v=kc a (A)·c b

(B) n=a+b a 、b 分别称为该反应对A 、B 的反应级数,反应的总级数为n 。

若aA+bB=gG+dD 为非元反应则:v=kc α

(A)·c β

(B) α、β 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n = α+ β 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

零级反应

基本方程式 直线关系 斜率 半衰期

k 的量纲 [时间]-1

[浓度]-1

·[时间]-1

[浓度]·[时间]-1

van ’t Hoff 近似公式

Arrhenius 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氧化值(不一定为整数)。

氧化还原电对(redox electric couple ):氧化值较高的状态为氧化态Ox ,氧化值较低的称为还原态Red 。 盐桥的作用:离子通道,离子库。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个半电池构成一个电极(electrode ),流出电子的的电极称为负极(anode ),接受电子的电极称为正极(cathode )。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池书写方式: 负在左,正在右。离子在中间,导体在外侧。固液有界面(│),液液有盐桥(║)。浓度压力要注明。 电极电势:双电层理论。

金属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性质,并受温度、压力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金属越活泼,溶解趋势越大,电势越低;越不活泼,溶解趋势越小,电势越高。在同一种金属电极中,金属离子浓度越大,电势越高;浓度越小,电势越低。

标准氢电极(以标准氢电极为标准测定其他电极的电极电势时,通常以标准氢电极作为负极,而待测电极作为正极,这样测出的电极电势,称为还原电势。其意义是:还原电势值越大,电极电对中氧化型得电子能力越强):待测待测???==SHE E

-

标准电极电势(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 ):规定当温度为298K 时,组成电极的有关离子浓度为1mol ·L -1

(严格地说应该是活度a 为1),有关气体的分压为100kPa 时,所测得的电极电势称为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用符号)Re /(d Ox θ

?

表示。

注意:θ

?是在水溶液中测定的,不能应用于非水溶液体系或高温下的固相反应;数值代表电对中氧化型获得电子的能力,与写法无关;它是强度性质,与参与电极反应物质的数量无关,即不具有加和性。

Nernst 方程: mOx + ne - → qRed (建议将电极反应这样书写,方便记公式)

(任意T ) )

()(Re lg 05916.0)Re /()Re /(Ox c d c n d Ox d Ox m

r q r -=θ

??(T=298.15K ) 注意:若电极反应式中有纯固体、纯液体或介质水时,它们的浓度不列入方程式中;反应式中的气体物质用相对分压表示,即用气 体的压力除以100kPa 表示。

若电极反应中有H +

或OH -

等参加,它们的浓度应代入方程,而且浓度的指数为它们在电极反应中的计量数。反应式中介质 处于氧化型一侧,则当做氧化型处理,介质处于还原型一侧,则当做还原型处理。

当氧化还原电对中还原型浓度降低或氧化型浓度增大时,?将增大,氧化型氧化能力增强,还原型还原能力减弱。 当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型浓度降低或还原型浓度增大时,?将减小,还原型还原能力增强,氧化型氧化能力减弱。

利用标准电极电势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值越高,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弱电

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值越低,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弱。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强氧化剂1+强还原剂2?弱还原剂1+弱氧化剂2 T

n 10T k k +12T T k k ?γn = =

(Ox)(Ox /Red)(Ox /Red)ln (Red)a

b

RT c nF c ??=+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V

n V nE K 5916.0)(5916.0lg -+-=

=??θθ

当E θ 为正值时,K θ >1,正反应自发进行。E θ 越大,K θ

也越大,表明正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大,到 达平衡时完成的程度越大。一般认为,K θ

达到106

时,反应就基本完全了。用E θ

衡量时,约为 0.2~0.4V ,可认为反应基本完全。

计算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通常组成原电池的各有关物质并不是处于标准状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首先利用Nernst 方程计算 出各电极的电极电势,然后根据电极电势的高低判断正、负极,把电极电势高的电极作为正极,电极电 势低的作为负极。正极的电极电势减去负极的电极电势即得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 pH 指示电极:玻璃电极 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 溶液pH 的测定:(-)玻璃电极│待测pH 溶液║饱和甘汞电极(+)

测出E 后,若是不知道常数K 的值,还是不能算出pH 。因此要先用pH 为pH s 的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测定,测出 电动势E s ,再换成待测pH x 的溶液,测出电动势E x 。

═?

)

298(05916.0)

(303.2)(K T V E E pH pH RT

F E E pH pH s x s x s x s x =-+=-+

=

生物传感器:酶电极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电化学DNA 传感器。 葡萄糖传感器(直接测定血糖浓度)、乙肝肝炎抗原酶免疫分析传感器。 在军事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常见电极类型:

电极类型

概述

举例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浸入含有该离子的溶液中

)(s Zn │)(2c Zn + 气体-离子电极 气体与其在溶液中的离子构成平衡体系

)(s Pt │)(2p H │)(c H + 离子氧化还原电极 电极电对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均是离子状态

)(s Pt │)(),(2213c Fe c Fe ++

金属-金属难溶物电极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物,将其浸入含有与它相应阴离子的溶液中

)(s Ag │)(s AgCl │)(c Cl -

离子选择性电极(膜电极) 对特定的离子有选择性响应。没有电子的转移,电势的产生是离子交换与扩散的结果。以固态或液态膜作为传感器,主要由膜、内参比液和内参比电极三部分组成

参见pH 指示电极和玻璃电极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气态单原子受到电弧、火花或其他方法激发时发出的光通过棱镜时产生的是不连续的线状光谱,称原子光谱。 Bohr 理论:定态能级、频率跃迁、量子化轨道。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 不确定原理:π

4h

p

x ≥

?? (无法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 ):把其他电子对指定电子的排斥作用归结为核电荷降低的作用。

钻穿效应(penetration effect ):n 较大l 较小的外层轨道电子由于其概率分布特点,穿透内层电子,钻入原子核附近,避开其他电子的屏蔽作用,使有效电荷增加,能量降低的现象。l 越小的电子在径向分布上主峰越靠近核,钻穿效应越明显,轨道能量越低。

主量子数n 量子数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

能量最低原理(多电子原子核外排布总是尽可能的先占据能量最低的允许轨道) Pauli 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Hund 规则(电子在能级相同的原子轨道即等价轨道或简并轨道上分布时,总是尽可能以自旋方 向相同的方式分占不同的轨道,使体系能量最低) 特例:1543][:s d Ar Cr

11043][:s d Ar Cu

分子结构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饱和性、共价键的方向性。 共价键的类型:

分子 BeCl 2 BF 3 CH 4 NH 3 H 2O 杂化轨道 sp sp 2 sp 3 sp 3不等性 空间构型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三角锥形 角形 分子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电偶极矩 ? 0 0 0 ≠0 ≠0

分子轨道理论: 原子组成分子时,考虑所有电子在分子内部的运动状态。 分子轨道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组合前后原子轨道总数不变,有几个原子轨道参与组合就能形成几个分子轨道。通常组合形成的

分子轨道中有一半分子轨道的能量低于组合前的原子轨道,称为成键分子轨道(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 );另一半能量高于组合前原子轨道的分子轨道,称为反键分子轨道(anti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 )。而没有和其他原子轨道相组合,直接成为分子轨道的,成为非键分子轨道(non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 )。

为了有效地组合成分子轨道,原子轨道组合时必须符合下列三项原则:对称性匹配、能量近似、轨道最大重叠。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顺序:

O2分子的分子轨道式: 顺磁性;键级 = 2 N2分子的分子轨道式: 反磁性;特别稳定!键级 = 3

分子间作用力(intermolecular forces )

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固有偶极或永久偶极)

范德华力 诱导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诱导偶极)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瞬间偶极)

三种力的相对数值依赖于互相作用的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极性越大,取向力的作用越重要;变形性越大,色散力的作用越重要;诱导力与极性和变形性都有关系,但它的作用通常较小。

范德华力不属于化学键范畴,其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并且作用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是一种近程力。 氢键是较强的有方向性的分子间作用力。分为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对熔沸点、溶解度、冰密度产生影响。

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的组成: 配位键 离子键 离子键 配位键

[ Cu (NH 3)4]2+ SO 42- K 4 [Fe (CN )6 ] 4-

中心原子 配体 中心原子 配体

内界 外界 内界 外界

通式 共用电子对

原子A 在原子B 周围的排列方式 (理想的BAB 键角) 结构 中心原子上不含孤对电子......

的共价分子的几何形状 2 直线(180°)

AB 2 AB 3 3 平面三角形(120°) AB 4 4 正四面体(109°28’) AB 5 5

三角双锥 AB 6 6 正八面体(90°, 180°)

“肩并肩”,轨道重叠部分垂直于键轴并呈镜面反对称 成键方式 “头碰头”,轨道重叠部分 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

较易断裂,不能单独存在(与σ键共存于双键或叁键中)

性质 稳定,可单独存在于两原 子间 (只能有1个) 键的类型 σ键 π键

按成键重叠方式

按电子对来源

正常共价键配位共价键 σ键 π键 12122222222222)()()()()()()(***z

y z y x p p p p p s s KK ππππσσσ22222222222121)()()()()()()(x

z y p p p s s s s σππσσσσ**极性分子: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色散力 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诱导力、色散力

配合物 配合物

只含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叫做单齿配体(monodentate ligand )如X -(卤素离子)、CN - 、NH 3、H 2O 、SCN -(硫氰酸根)、NCS -(异硫氰酸根)、NO 2-(硝基)、ONO -(亚硝酸根)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multidentrate ligand ),如乙二胺为双齿配体,次氨基三乙酸为四齿配体。

直接与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的配位原子总数叫做该中心原子的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 )。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中心原子的半径和电荷;配离子的电荷数。 配合物的命名:先无后有,先阴后中,先A 后B 。

配位数→配体→合→中心原子名称(罗马数字表示氧化值)

较复杂配体带倍数词头的,要用括号括起;有的无极含氧酸阴离子也要用括号,以避免混淆。 配合物简名:][62PtCl K 氯铂酸钾 ][42HgI K 碘汞化钾

])([63CN Fe K 铁氰化钾或赤血盐 ])([64CN Fe K 亚铁氰化钾或黄血盐

])([223Cl NH Pt cis - 顺铂 364])([CN Fe Fe 普鲁士蓝

顺式(-cis )指同种配体处于相邻位置,反式(-trans )是指同种配体处于对角位置。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中心原子和配位原子间是以配位键结合的,具有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提供电子对,填入中心原子的外层空轨道 形成配位键。

中心原子所提供的空轨道在与配位原子成键时必须先进行杂化,形成数目相等的杂化轨道。

外轨型:ns 、np 、nd 杂化。如sp 、sp 2、sp 3、sp 3d 2

内轨型:(n-1)d 、ns 、np 杂化。如:dsp 2、d 2sp 3 内轨型比较稳定。

配合物如果有未成对电子,由于电子自旋产生的磁矩不能抵消(成对电子自旋相反,磁矩可以相互抵消),就表现出顺磁性(paramagnetism ),未成对电子越多,磁矩就越大。配合物如果没有未成对电子,则表现为反磁性(diamagneism ) 。判断内轨或外轨型配合物,一般根据磁矩实验确定。

B n n μμ)2(+= (n 为未成对电子,B μ为玻尔磁子)

晶体场理论认为:中心原子是带正电的点电荷,配体是位于中心原子周围一定空间位置上带负电荷的点电荷,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 完全靠静电引力而结合,类似晶体中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这是配合物稳定的主要原因。 由于配体静电场的影响,处于中心原子最外层的d 轨道发生能级分裂,造成电子重新排布,即原来能量相同的五

个d 轨道会分裂成两组以上能量不同的轨道,体系能量降低,从而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含有单电子数较多的配合物叫高自旋配合物,不存在单电子或含有单电子数少的配合物叫低自旋配合物。 晶体场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颜色问题。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多为过渡金属离子,而大多数过渡金属离子具有未充满的d 轨道,它们在配体负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能级分裂。d 电子可以在两者之间跃迁其能量一般在120~360kJ ·mol -1

范围之内,相当于可见光的波长。当处在低能级的d 电子选择吸收了与分裂能相当的某一波长的能量后,d 电子便可以从较低的能力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从而使配合物呈现被吸收光的补色光色。

配位个体呈现颜色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中心原子的外层d 轨道未填满;分裂能必须在可见光的能量范围之内。

配位平衡时的标准平衡常数叫做配合物的标准稳定常数θ

S K (stability constant ),解离平衡时的标准平衡常数叫做配合物的标准不稳定常数θ

is K (instability constant ),通常两者互为倒数。 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 配位平衡的移动

与溶液pH 的关系:酸效应,水解效应。

与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Ks 越大,Ksp 越大:则沉淀平衡→配位平衡 Ks 越小,Ksp 越小:则配位平衡→沉淀平衡

与氧化还原平衡的关系: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影响配位平衡,使配位平衡移动,配离子解离,这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平衡与配 位平衡之间的转化,也是配体与氧化(还原)剂对金属离子的争夺,平衡总是向着争夺能力大的方向移动。

实例

八面体 +2

3)Ag(NH 234

Ni(NH )+

-24

)Ni(CN 3636

FeF

Fe(CN)

-

-

杂化方 式 空间构 型

四面体

平面正方形 直线形 配位数 2

sp

4

sp 3

dsp 2 6

sp 3d 2

d 2sp 3

与其他配位平衡的关系:在配位平衡系统中,若加入一种能与中心原子形成另一种配离子的配体时,则这个系统中就涉及两个配位反应的平衡移动。通常,稳定性较小的配离子可向稳定性较大的配离子转化。转化趋势的大小可根据两种

配离子

K的相对大小来判断,两种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相差越大,转化越完全。

S

螯合物(chelate):中心离子与多齿配体键合而成,并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

螯合效应(chelating effect):由于生成螯合物而使配合物稳定性大大增加的作用。

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 螯合环的大小:五元环最稳定,六元环次之。

2. 螯合环的数目:环愈多,愈稳定。

EDTA有6个配原子,与中心离子最多可形成有5 个螯合环的稳定性很高的螯合物。

生物配体(biological ligand ):生物体中能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配合物的阴离子或分子。

大分子配体:卟啉类、蛋白质、聚核苷酸

小分子配体:有机(无机)离子、维生素、激素等

金属离子+生物配体=生物配合物

医学基础化学最全的总结!!!!

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它们均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p = ? = (难点) ? = ? = (重点) 根据依数性,可求出溶质的相对分子量,已知一种依数性,可推算其他几种依数性。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 :渗透浓度 = i ×物质的量浓度 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 = 非电解质渗透浓度 + 电解质渗透浓度 稀溶液 ≈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 ·1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有半透膜及膜两侧有渗透浓度差存在。 测定小分子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多用(凝固点降低法) 测定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常用(渗透压法) 常见等渗溶液: 50 g ·1 葡萄糖溶液, 9.0 g ·1 溶液, 12.5 g ·1 3溶液等。 渗透浓度(·1):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溶液 计算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的校正因子 i 与解离度的关系: α = i -1 (适用于1-1型) 离子强度是溶液中所有离子产生的电场强度的量度: 2 1 Σ z i 2 298K 时 I 与γ±的关系: γ± = –0.509 z –| (适用于I < 0.01 ? –1 的极稀水溶液) 活度与理论浓度的关系 a = γ? c c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定义、共轭关系、反应实质、酸碱的强度。 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的判断;共轭酸碱对。 H 24的共轭酸:H 34 H 24-的共轭碱:42- [(H2O)6]3+的共轭碱:[()(H2O)5]2+ 酸解离常数、碱解离常数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浓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部分解离;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解离度α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浓度。 同离子效应的定性判断、定量计算。 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重点) 一元酸碱: 近似式、最简式及使用条件。 多元酸碱: 按一元酸碱计算。 两性物质 二元弱酸的酸根阴离子浓度近似等于2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重点)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和换算 溶度积规则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 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 2 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3 休克伴心肌收缩性减弱及尿量减少:多巴胺(DA) 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左心肥厚:卡托普利 5 有机磷中毒消除N 样作用:氯解磷定 6 高血压合并溃疡病:可乐定 7 劳累性心绞痛:硝酸甘油 8 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 9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10 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11 情绪激动、甲亢、细胞瘤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普萘洛尔 12 严重而顽固的心律失常:胺碘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14 伴有房颤或心室率快的心功能不全:强心苷 15 房颤、房扑:强心苷 16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 17 卓艾综合症:奥美拉唑 18 子痫引起的惊厥:硫酸镁 19 焦虑:地西泮(安定) 20 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静注) 21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单纯局限性发作):苯妥英钠

22 帕金森:左旋多巴 23 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司匹林 24 痛风:秋水仙碱 25 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素 26 低血容量休克:中分子右旋糖酐 27 重症甲亢、甲亢危象:丙硫氧嘧啶(PTU) 28 伴有肥胖的二型糖尿病:二甲双胍 29 敏感菌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青霉素 G 30 军团菌病、弯曲杆菌肠炎、弯曲杆菌败血症、支原体肺炎(大环内脂类)、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和结膜炎、红癣、痤疮、白喉带菌者:红霉素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急慢性骨髓炎:克林霉素 32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类 33 鼠疫、兔热病:链霉素 34 表麻:丁卡因 35 躁狂症:碳酸锂抑郁症:米怕明(丙米嗪) 36 轻度高血压:氢氯噻嗪 37 流行性脑脊髓炎:磺胺嘧啶(SD) ① ② ③ ⑤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 1、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部分。 2、血管可分布于人体各部,血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类。 3、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不同,可将细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类。 4、_________细胞发挥细胞免疫功能,__________细胞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5、泌尿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部分。 二、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人体的神经组织和淋巴组织是重要的内脏。() 2、细胞核内有DNA是遗传物质。() 3、胃黏膜可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和黏液。() 4、皮肤仅有保护作用和分泌排泄功能。() 5、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萎缩性胃炎是自身免疫病。()

三、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择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在横线空白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成人安静时正常心率为70~85次/min D、肝脏的主要功能是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及激素药物的代谢 E、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 B、骨基质是钙和磷的储存库 C、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抗菌物质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D、灭菌疫苗是人工自动免疫的重要方法 E、以上都正确 四、简答题 1、人体有哪些系统?试各举出主要器官或组织结构名称。 2、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017年江苏省医学基础化学考试试题

2017年江苏省医学基础化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胺碘酮不具有下列哪项不良反应: A.甲状腺功能紊乱B.位性低血压C.损伤肝功能D.间质性肺炎E.角膜黄色微型沉着 2、关于吡嗪酰胺的特点,应除外: A.不易进入脑脊液和细胞内 B.有肝毒性 C.可诱发痛风 D.易产生耐药性 E.在酸性环境中,作用较强 3、下列影像学表现中,哪些不是骨肉瘤的特点? A.骨质结构紊乱,可有成骨和溶骨现象 B.瘤骨形成,表现为斑片状或日光放射状 C.骨膜反应呈层状或袖口状 D.可有死骨形成 4、应用利福平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 A.外周神经炎B.引起肝损害,并能激活肝药酶C.使GABA生成减少 D.视神经炎 E.耳、肾毒性 5、下列何药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 A.普鲁卡因胺 B.奎尼丁 C.利多卡因 D.美西律 E.氟卡尼 6、不是胸壁带状疱疹的是 A.成簇的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B.呈刀割样疼痛C.疼痛游走不定 D.疱疹不超过体表中线 E.以上都不是 7、病人因近视配戴接触镜,20天后,出现视力模糊,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发现角膜红肿,有炎症反应。根据以上症状应考虑是何种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A.耐格里属阿米巴B.结膜吸吮线虫C.棘阿米D.眼囊虫病E.溶组织内阿米 8、胆碱酯酶复活剂分子结构中主要功能基团是: A.羟基 B.甲基 C.羧基 D.疏基 E.肟基 9、Louis角是 A.腹上角 B.胸骨柄

C.胸骨下角 D.胸骨角 E.胸骨体 10、对于蠕形螨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可经卵传递B.可引起过敏反应C.生活史中分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五期 D.属不完全变态 E.成虫有3对足 11、可以用类毒素预防的疾病是 A.百日咳 B.伤寒 C.结核病 D.白喉 E.破伤风 12、属于《神农本草经》在药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是__ A.海藻疗瘿 B.泽泻久服不饥 C.紫苏久服轻身 D.水银久服神仙不死 E.车前用全草 13、催产可选用: A.利托君 B.缩宫素 C.麦角新碱 D.加压素 E.麦角碱 14、HLA抗原多态性的原因是 A.HLA基因呈共显性B.HLA基因的突变C.HLA基因重组D.以上均对 E.HLA的基因转换 15、氯丙嗪导致锥体外系反应是由于: A.阻断结节-漏斗通路多巴胺受体B.α受体阻断作用C.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受体 D.阻断外周多巴胺受体 E.M受体阻断作用16、有关利多卡因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恰当的: A.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B.是防治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C.血药浓度过高可引起心动过缓D.可缩短动作电位时程E.属于IB类抗心律失常药 17、高亲和性的可结合到肥大细胞上的IgE分子部位是 A.Fab段 B.CH2功能区 C.HVR区 D.H链恒定区 E.Fc段 18、关于胸部骨骼标志的概念,错误的是 A.肋脊角为第12肋骨与脊柱形成的夹角B.肋骨在背部与相应的胸椎相连,在前胸均与相应肋软骨相连接后,再与胸骨相连C.肩胛骨最下端为肩胛下角D.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胸骨上切迹正中E.腹上角为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 19、腺病毒的基因组为 A.线状双链DNA B.分节段的线状RNA C.线状双链RNA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 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医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1、简述食管分布、食管的狭窄部位及距中切牙的距离。颈部、胸部、腹部① 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 ② 左主支气管后方与之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 ③ 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2、延髓内有哪些脑神经核?这些脑神经核又与哪些脑神经有关联?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下泌延核、疑核、迷走神经背核、副神经核、舌下神经核与第5、7对脑神经和第9-12对脑神经相连 3、试述经过直肠静脉丛的门静脉的侧支循环途径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及肛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4、简述女性骨盆的特点耻骨联合短而宽,耻骨弓角度较大,耻骨下角为80°--100°,骶岬突出较小,坐骨棘平伏,骨盆腔呈圆筒形,浅而宽,骨盆入口近乎圆形或椭圆形,骨盆出口宽大,坐骨结节距宽阔。 5、人体消化系统包括什么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

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6、九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7、子宫的固定装置有哪些?① 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② 子宫圆韧带:维持前倾位的主要结构③ 子宫主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使其不致向下脱垂的主要结构④ 骶子宫韧带:此韧带有牵引子宫颈向后向上的作用 8、简述胸廓的构成和功能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及胸骨连接而成。有上、下两口,胸廓围成的胸腔内有心、肺、食道及大血管等重要器官,起着保护和支持这些器官的作用,并参与呼吸 9、简述房水循环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自眼后房经瞳孔入眼前房,再经前房角渗入巩膜静脉窦,最后经睫前静脉汇入眼静脉。借此途径,房水不断地循环和更新10、简述子宫的位置形态和分布子宫位于盆腔中央部,膀胱与直肠之间,成年女子呈前倾前屈位。子宫形态呈倒置的梨型,前后略偏,两侧与输卵管相连,向下连于阴道,可分为子宫底、子宫颈、子宫体三部分。子宫颈与子宫体交届处缩窄称为子宫峡部,子宫内腔分为子宫腔和子宫颈管。 11、试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及其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

2019健康管理师 基础知识--各章节重点汇总

一、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 A概念: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B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 C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C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D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4)效果评价 E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F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 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2、生活方式管理 1)概念 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 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 善健康。膳食、体力活动、吸烟、 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 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2)生活方式管理特点:以个体为中 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 行。 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4种:教育、 激励、训练、营销 3、需求管理 1)概念: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 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 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种:患病 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 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3)需求的主要方法:以问卷为基础 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 础的评估。 3、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概念:是一个协调医疗保 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 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包含人 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 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 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 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疾病管理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 特定疾病的个体。2)关注个体和群 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 协调至关重要。 4、综合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 级、二级、三级预防。一级指在疾 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指在 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 问卷、筛查;三级指在疾病发生后 预防其发展和蔓延,减少疼痛和伤 害。 5、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的特 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 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 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 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 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6、残疾管理的目的:减少工作地点 发生参加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 7、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 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因 素。 8、我国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 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 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仅仅围 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 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 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 是慢性非传然性疾病得到有效控 制。 9、健康管理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全 新的健康理念。研究表明,每个企 业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不是付出, 而是投资。 10、健康管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 实施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结合、 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 体系 2.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 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 支持,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 3、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相结合, 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 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 4、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 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成果示 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 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 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5、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 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 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 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 台,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 相结合。 二、临床医学基础 1、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1)按治 疗手段建立的学科,内外科;2)治 疗对象,妇儿3)人体系统或解剖, 口腔眼等;4)病种,结核肿瘤;5) 诊断手段,病理检验。 2、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临床 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2)临 床医学具有探索性;3)临床医学启 动医学研究;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 成果。 3、循证医学 1)循证医学概念:应用最多的有关 信息,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 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 动。 2)循证医学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 建议或实施任何、治疗或预防保健 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 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 )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2.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3.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 )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4.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 )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5.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 A.心 B.肝 C.肺 D.脾 6.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7.气管在4、5 胸椎处分成( )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8.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 )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9.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 )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 )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 )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 )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 )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陈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 ) A. CO2. B. CO C.NO2. D.NO 20.当CO2 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 )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1.轻度低氧可以导致( )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 D.以上均不对 22.心脏在人体位于( ) A.前纵隔 B.中纵隔 C.后纵隔 D.上纵隔 23.心脏一共有多少个腔?( ) A.1 B.2 C.3 D.4 24.左房室瓣膜又叫( )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5.右房室瓣膜又叫( )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6.心脏瓣膜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止血液循环 B.防止血液流过 C.防止血液倒流 D.防止血流过快 27.心脏本身的营养血管是( ) A.微血管 B.冠状血管 C.肺动脉 D.主动脉 28.心传导系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主要( )

掌纹医学入门基础的知识(自整理)

掌纹医学入门基础知识 一、手掌能判断疾病的14条线 1线:又称感情线 位置:起于手掌尺侧,从小指掌褶纹下1.5-2厘米处,以弧形、抛物状延伸到食指与中指指缝之间的下方,此线应深长、明晰、颜色红润、杂纹少为正常。 提示疾病: A、1线始端有较大的岛形样纹,多提示听神经异常。 B、1线在无名指下发生畸断,提示肝的能力较差,或早年患过严重疾病,引起肝的免疫功能改变。 C、1线在无名指下有较小的岛形样纹,提示眼及视神经异常方面异常。 D、1线在无名指下部两条竖线切断者,提示血压不稳定,若在竖线两旁有脂肪隆起,多患高血脂症,血压偏高或偏低,要结合交感神经区看,副交感神经区域小,交感神经大者血压偏高,反之,血压偏低。 E、1线在无名指和小指下的一段,可观察泌尿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 F、1线与2线的间隔,称为“方庭”,若狭窄,多肺活量较小。 G、1线的长度和走向反映消化系统功能状况,过于长而直达食指的第三关节腔下缘才终止的,多患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中指下突然流入食指与中指缝内,多自幼患胃病。二者纹理同时存在的,亦提示胃功能薄弱,消化吸收不良。 H、在1线上从无名指到中指这一段,多反映呼吸功能的强弱,分支多有数条六线切过,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 I、1线尾端出现较小的岛形样纹或大量杂乱的羽毛状纹线时提示咽炎或鼻炎。 2线(脑线、智慧线、人线) 位置:2线起于手掌桡侧,从食指掌指褶纹与拇指掌指褶纹内侧连线的1/2处,以抛物线状延伸至无名指中线,此线应微粗,明晰不断,颜色红润为正常。 此线所提示疾病偏重于神经、精神方面及心血管系统。临床观察到,智力高低,甚至外伤都可以从这条线上反映出来。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血液循环(11)-生理学

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血液循环。 1.简述淋巴回流的特点和生理作用。 淋巴回流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毛细淋巴管以稍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并逐渐汇合成较大的淋巴管。全身的淋巴液经淋巴管收集,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导入静脉。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为淋巴液。正常人每小时约有120ml 淋巴液进入血循环,主要是组织液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以及血细胞、细菌等。在毛细淋巴管的起始端,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此外,淋巴管中有瓣膜,使淋巴液不能倒流。淋巴管周围组织对淋巴管的压迫,也能推动淋巴流动,凡能增加淋巴液生成的因素也都能增加淋巴回流量。淋巴回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血液中,并且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分子以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对营养物质,特别是对脂肪的吸收起重要作用。 例题: 在组织液回流中,淋巴回流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 A水分 B氨基酸 C电解质 D葡萄糖 E蛋白质 正确答案:E 下列关于淋巴管及淋巴回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 B组织液中颗粒可进人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倒流 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时,淋巴回流将减少 D组织液中的红细胞、细菌可经淋巴回流重吸收 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淋巴回流量约120mL/h 正确答案:C 2.心迷走神经兴奋如何影响心肌细胞电活动和收缩功能? 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M型胆碱能受体,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乙酰胆碱能普遍提高K+通道的开放概率,促进外向K+流,是迷走神经影响心肌效应的主要机制。 ①静息状态下.K+外流增加可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心肌兴奋性下降。

《基础化学》期考试卷

2005级医学本科《基础化学》期考试卷(2005.12.29)(共7页) 一、单选题(请把最合适的答案填到表格内)(42分) 1、下列水溶液浓度都是0.1mol·L-1,在相同温度下,蒸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NaCl>Na 2SO 4 >C 6 H 12 O 6 B、 C 6 H 12 O 6 >NaCl>Na 2 SO 4 C、 NaCl>C 6H 12 O 6 >Na 2 SO 4 D、 Na 2 SO 4 >NaCl>C 6 H 12 O 6 2、下列几组用理想半透膜隔开的溶液中,在相同温度下水渗透方向不对的是() A、5%的C 6H 12 O 6 →2%的NaCl B、 0.050mol·kg-1NaCl→0.080mol·kg-1 C 6H 12 O 6 C、 0.050mol·kg-1MgSO 4→0.050mol·kg-1 CaCl 2 D、 0.90%的NaCl→2%的NaCl 3、The freezing-point of certain solution prepared by dissolving 10g strong electrolyte, AB, in 100g pure water is -0.62℃, then the molecular mass of the AB is ( ) .(Kf=1.86) A、200 B、300 C、400 D、600 4、配制萘的稀苯溶液,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凝固点时析出的物质是() A、萘 B、水 C、苯 D、萘和苯 5、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其溶液的() A、 [H+]与[OH-]乘积变大 B、 [H+]与[OH-]乘积变小 C、 [H+]与[OH-]乘积不变 D、 [H+]与[OH-]乘积不可能不变 6、A solution was prepared by mixing equal volume of 0.20mol·kg-1NH4Ac and 0.10mol·kg -1NH3·H2O, its ionic strength ( I ) is ( ) mol·kg-1. A、0.15 B、0.10 C、0.05 D、0.075 7、已知H 2A的Ka 1 为10-7,Ka 2 为10-13,那么0.1mol·L-1 [H 2 A]水溶液的pH值为() A、 10.28 B、 4 C、 10 D、 7 8、Al(OH) 3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常数K sp 之间的关系是() A、S=(K sp )1/2 B、 S=(1/4K sp )1/2 C、 S=(K sp )1/3D、S=(1/27K sp )1/4 9、已知HCN的Ka=5.0×10-10,则CN-的Kb等于() A、 2.0×10-10 B、 2.0×10-5 C、5.0×10-5 D、 5.0×10-10 10、0.10mol·L-1NH 3·H 2 O (pK b = 4.75)40.0ml,与0.1mol·L-1 HCl20.0ml混合,所得 溶液pH值为() A、4.75 B、9.25 C、5 D、10 11、ClO 4-和HCO 3 -在水中分别是()(最好给pKa 或pKb) A、强酸和强碱 B、弱碱和弱酸 C、强酸和弱碱 D、弱碱和强酸 12、用H 3PO 4 (pK a1 =2.12, pK a2 =7.21, pK a3 =12.67,)和NaOH所配成的pH=7.0的缓冲溶液 中,抗碱成分是() A、 H 3PO 4 B、 PO 4 3- C、 HPO 4 2-D、H 2 PO 4 - 13、下面那个是人体血浆存在的缓冲对中的共轭碱() A、 H 2CO 3 B、 CO 2 C、 HCO 3 - D、 H 2 PO 4 - 14、在F-CH=CH-F分子中,C-F间σ键合所用的轨道是() A、s-p B、 sp-p C、 sp2-p D、 p-p 15、Which molecule not only has geometry of V shape but also central atom is sp3 hybridization() A、H 2S B、CO 2 C、NH 3 D、PH 3 16、Which substance can use as indicator to show the end point for the titrations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1 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 2 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3 休克伴心肌收缩性减弱及尿量减少:多巴胺(DA) 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左心肥厚:卡托普利 5 有机磷中毒消除N 样作用:氯解磷定 6 高血压合并溃疡病:可乐定 7 劳累性心绞痛:硝酸甘油 8 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 9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10 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11 情绪激动、甲亢、细胞瘤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普萘洛尔 12 严重而顽固的心律失常:胺碘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14 伴有房颤或心室率快的心功能不全:强心苷 15 房颤、房扑:强心苷 16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 17 卓艾综合症:奥美拉唑 18 子痫引起的惊厥:硫酸镁 19 焦虑:地西泮(安定) 20 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静注) 21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单纯局限性发作):苯妥英钠 22 帕金森:左旋多巴 23 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司匹林 24 痛风:秋水仙碱 25 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素 26 低血容量休克:中分子右旋糖酐 27 重症甲亢、甲亢危象:丙硫氧嘧啶(PTU) 28 伴有肥胖的二型糖尿病:二甲双胍 29 敏感菌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青霉素 G 30 军团菌病、弯曲杆菌肠炎、弯曲杆菌败血症、支原体肺炎(大环内脂类)、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和结膜炎、红癣、痤疮、白喉带菌者:红霉素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急慢性骨髓炎:克林霉素 32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类 33 鼠疫、兔热病:链霉素 34 表麻:丁卡因 35 躁狂症:碳酸锂抑郁症:米怕明(丙米嗪) 36 轻度高血压:氢氯噻嗪 37 流行性脑脊髓炎:磺胺嘧啶(SD) ① ② ③ ⑤

放射医学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软骨来源于胚胎期的间充质。 2、胸大肌起自胸骨、第1~6肋软骨和锁骨的侧半。 3、鱼钩形胃多见于中等体型。 4、瘦长体型多为垂位心,矮胖体型多为横位心,瘦长体型胸廓狭长膈肌低位,体型适中或健壮者为中间型心脏。 5、X线平片上心右缘下段的构成结构为右心房。 6、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不属于分泌腺。 7、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8、腹膜位器官: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腹膜间位器官: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膀胱等。腹膜外位器官: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部。 9、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10、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相当于肺总量的67%。 11、近端小管碳酸氢根离子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碳酸。 12、常用来计量基础代谢率平均值的单位是Kj/(m3h),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是± (10%~15%)。 13、特征X线波长与电子所在壳层有关,结合力即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轨道电子具有的能量谱是不连续的,移走轨道电子所需最小的能量即结合能,核外电子具有不能壳层,一般每层电子数最多为2n2个,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称“电子云”。 14、光电效应:低电压时发生概率大,能增加X线对比度,不产生有效散射,不产生胶片灰雾,患者接受的吸收剂量大,大约和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15、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 线是在1895年。 16、在诊断X线能量围,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几率与能量成反比,不发生电子对效应和光核效应。在诊断射线能量围不会发生的作用过程是电子对效应。 17、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唯一不产生电离过程是相干散射。 18、对半值层的描述正确的是:可以表示X射线质,即HVL,可以用mmAl表示,对同一物质来说,半值层小的X线质软。半值层反映了X线束的穿透能力,对同一物质来说,半值层大的X线质硬。 19、质量衰减系数的SI单位是m2 /kg。20、1R(伦琴)=2.58310-4 C/kg。21、1C/kg的照射量对应的空气的吸收剂量是3.385Gy。 22、正常成年人静脉可容纳500ml血液。 23、激光器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工作物质、激发装置和光学谐振腔(能起选频作用),能产生激光的物质称为工作物质,光通过正常状态的发光物质时,吸收过程占优势,使受激辐射占优势时处于高能级上的原子数比处于低能级上的原子数多, 粒子数反转后不能产生稳 定的激光输出。谐振腔的作用是产生和维持光放大,选择输出光的方向,选择输出光的波长。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激光器的分类可按照:工作物质形态、反光粒子、输出方式。激光诊断技术:激光光谱法、激光干涉分析法、激光散射分析法、激光衍射分析法。激光为医学基础研究提供的新的技术手段有:激光微光束技术、激光全息显微技术、激光荧光显微技术、激光扫描技术。 24、按照波尔理论,核电子因离核远近不同页具有不同的核层,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可容

医学基础化学期末试卷

第 1 页,共 4 页

第 2 页,共 4 页

第 3 页,共 4 页

第 4 页,共 4 页

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春季期末试卷 基础化学试卷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0=40分) 二、填空题(1×20=20分) 1.物质的量 ;溶剂 ; mol·kg -1 2.(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不相等或膜两侧单位体积中溶剂分子数不等; 从纯溶剂向溶液 或从稀溶液向浓溶液。 3.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4. Na 2CO 3 ; NaHCO 3 ;pH = ~ . 5.H + ;负溶胶 ;[Co(NH 3)6]Br3 ;[Co(NH 3)6]Br 3 6.HCl; HF; HF ;氢键。 7. 三、是非题(1×10=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计算题(30分) 1、 11 -4L mol 6149.0mol g 48.53L 0020.0g 160.0Cl)(NH -?=??= c 3分 -1-1-14os L mmol 2.299mol mmol 00012L mol 6149.0Cl)(NH ?=????=c 3分 红细胞行为正常 2分 2、 HB + KOH = KB+ H 2O [HB]=0.100200 10.000.5010.0?-?= ×10-2 mol·L -1, 2分 [B -]= .10000 .2010.0? = ×10-2 mol·L -1, 2分 [ H + ]= ×10-6 mol·L -1 1分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100题)(精编)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浆 1.C[解析] 由于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故称之为内环境,以区别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组织间液和血浆都只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 2.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 葡萄糖 B. 脂肪酸 C. 磷酸肌 D. ATP 2.D[解析] 葡萄糖及脂肪酸所含的能量必需氧化降解生成ATP,方可被各种生理活动所利用。磷酸肌酸及GTP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也需转移给ATP,方可被多种生理活动所利用,其中GTP固然可为个别生理活动直接提供能量,但非人体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3.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A. 脑 B. 心 C. 肾 D. 脾 3.A[解析]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蛋白质少、脂质多的脑,以及产生蛋白质的胰腺。 4.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不少于()。 A. <1ml B. 1~2ml C. 2~3ml D. 5ml 4.D[解析]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表示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 5.下列H2受体拮抗剂中,抑酸作用最强且持久而副作用最少的是()。 A. 西咪替丁 B. 雷尼替丁 C. 法莫替丁

D. 尼扎替丁 5.C[解析] 法莫替丁的抑酸作用最强且持久,口服20mg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能维持12小时以上,且无明显副作用。 6.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 蛋黄 B. 猪肝 C. 牛乳 D. 猪肉 6.C[解析] 肉、蛋类食物中均含有较多铁,而乳制品含铁量较少,牛乳中含铁量最少。 7.甲亢危象的治疗,下列哪组最理想?() A. 丙硫氧嘧啶+碘剂+普萘洛尔+泼尼松 B. 丙硫氧嘧啶+泼尼松 C. 甲心巯咪唑+普萘洛尔+泼尼松 D. 丙硫氧嘧啶+普萘洛尔+甲巯咪唑 7.A[解析] 甲亢危象的治疗,最理想的方案是丙硫氧嘧啶+碘剂+普萘洛尔+泼尼松,其中丙硫氧嘧啶可抑制T3、T4的合成和抑制T3转化为T4,碘剂能抑制T3、T4的释放,普萘洛尔能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泼尼松有拮抗应激的作用,所以四种药物同时应用是最理想的治疗。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 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部分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8.D[解析] 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胞嘧啶、肠腺嘧啶;R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鸟嘌呤、腺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由此可见,RNA和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所含的嘌呤碱基相同。嘧啶碱基部分不同,在RNA中为尿嘧啶,在DNA 中为胸腺嘧啶;核糖不同,在RNA中为核糖,在DNA中为脱氧核糖。 9.下列细胞中,再生能力最弱的是()。 A. 心肌细胞 B. 骨细胞 C. 纤维细胞 D. 血管内皮细胞 9.A[解析] 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都属于永久性细胞,受损伤破坏后,再生能力弱。

医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部分 1、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2、消毒的概念: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4、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发生的一种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紊乱,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5、休克病人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及指甲发绀、大汗淋漓、脉搏细弱而快、尿少及血压下降。 6、休克分型:按病因分类(7种):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7、正常时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因素包括三方面: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正常的心泵功能。 8、休克救治原则: (1)、积极消除病因(2)、补充血容量(3)、纠正酸中毒(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5)、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7)、保护脏器功能(8)、各型休克的处理 9、青霉素过敏的处理 (1、)就地抢救,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针刺人中。 (2)首选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险期,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3).纠正缺氧改善呼吸给予氧气吸入,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术。 (4).抗过敏抗休克根据医嘱立即给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病人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5).纠正酸中毒和抗组织胺类药物,按医嘱应用。 (6).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对病情动态做好护理记录。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10、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普查主要通过X照片。 11、结核分为五型:原发型肺结核(Ⅰ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继发型肺结核(Ⅲ)、结核性胸膜炎(Ⅳ)、其他肺外结核(Ⅴ) 12、原发性综合征:肺部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称为原发性综合征。 13、干酪性肺炎:浸润型肺结核伴有大片干酪样坏死时,常呈急性进展,严重的中毒症状称为干酪性肺炎(或结核性肺炎)。 14、结核球:干酪坏死灶被纤维包裹,或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洞内干酪物干涸浓缩形成。 15、抗结核治疗原则可总结为10个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16、初治菌阳肺结核: 主要推荐短程化疗方案为:2H3R3Z3E3 /4H3R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氨丁醇隔日1次,共2个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