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述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述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述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述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述评

马庆祥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现有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述评,指出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着研究深度不够和缺乏国际视野两个方面的缺陷。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文献述评

1 引言

物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服务产业。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物流产业发展迅速,物流人才的供给无论是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都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此,我国高职院校自2001年起开始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此后,对该专业建设的研究工作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时至今日,该项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笔者现以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为目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拟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以期对今后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2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本文以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专业检索的方式搜集现有的研究成果,其中检索式为“SU=('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高职物流专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82篇,具体统计见表1。

结合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历史,本文作者根据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把学者们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至2005年的研究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合计发表论文27篇,年平均发表论文9篇,占统计研究总量的 1.5%,说明当时研究这一课题的人员比较少,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成果比较匮乏。就目前能在知网上检索到的最早的一篇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是黄中鼎、周艳军、蔡卫卫等人发表在《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年第6期的论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初探》。第二阶段是2006年至2009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各种专科学校加快了向高职院校转制的步伐,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数量也随之激增,截至2009年已有1千余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自然地,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也更受重视,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较第一阶段有了很大改观,这一时期共发表学术论文432篇,年平均发表论文达108篇,研究范围亦较以前有所扩大;第三阶段是2010年至今的内涵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成果丰硕,截止2014年底共发表论文1323篇,占现有全部研究成果的74.2%,分别是第一和第二阶段的46倍和5.5倍,年平均发表论文264.6篇,分别是第一和第二阶段的27.4倍和4.3倍。

以上1782篇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国内37家学术期刊上,其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三家期刊是分别《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科技》,数量分别为129篇、106篇和88篇。另有51篇学术成果发表在《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和《中国成人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上。

3 研究文献内容分析

本文作者按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所涉及问题对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整理结果见表2。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按内容分类后,统计出来的论文总数合计为1929篇,明显大于专业检索出来的论文总数1782篇,其原因是部分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所以该篇论文可能被归类在不同研究内容类别中,从而导致按内容分类的文献总数大于实际检索到的论文总量。另外,从表2中我们可以得出各研究内容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对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占37.8%;占比重比较小的是双证教育和以赛促教,分别为0.78%和0.36%。可见,目前虽然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但是重视程度是有差异的。不过对于技能认定和以赛促教的研究比重低的原因,本文作者认为并不是因为学者们不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而是相较于其它几项内容,对这两项内容的研究是新课题,研究的人少而已,并不是说它们不重要,相反地,它们代表着以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的新方向。

3.1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人才培养目标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原则,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许鸿斌(2008)认为要保证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能够很好的适应物流行业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从职业层次、就业及职业岗位等方面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进行专业化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李强(2014)认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可以通过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合作企业,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但是现在很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清晰,未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脱节情况严重,操作技能远未达到用人市场对技能服务型人才需求的标准。充分说明当前我们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

3.2 对实验实训的研究

实验实训是培养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基本技能的主要手段,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其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目前知网中就有的330篇关于实验实训的研究文献,研究内容包括了高职物流管理实验实训的理念、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估等多个方面。张庆忠(2011)结合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对实验实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用实验模拟

代替实践实训,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不良现象给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办法。而邹华玲(2009)提出的将创业实训融合到高职物流专业实习实训中以弥补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实训方面存在的缺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3 对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然采用普通本专科院校的学科式体系框架,即由公共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能力三大模块组成。这就造成了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课程结构系统化有余而职教性不足,课程知识与能力的对立与割裂,课程开发主体错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诸多弊端。祝井亮、王桂花(2013)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强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克服以上弊端。石琳(2014)认为构建信息化的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解决目前在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物流实训教学效率,促进实训资源社会共享。

3.4 对教学改革的研究

教学改革中教学计划制定、实行与修正,要与社会实际需求动态吻合。师天良(2014)通过研究,提出“三分法”教学改革模式,这一模式就是将学生按照标准分为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周晨曦(2013)借鉴国外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我国高职物流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以《采购管理》课程教学为例说明头脑风暴、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张贴板和实物展示等具体教学法的运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5 对招生就业的研究

招生入学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入口”,对物流专业的后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克勤(2013)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单独招生的观点,并给出了单独招生考试大纲的编制原则及命题的思路,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招生工作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在收集到的185篇关于招生就业的文献中,关于招生工作的研究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上。黎华、涂宇胜(2014)研究了当前人才市场上对技能应用型高职物流人才需求旺盛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人才培养方向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一致造成的,由此提出通过开发岗位技能项目化课程,采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促进师生双培养,开发校本教材因材施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率。

3.6对校企合作的研究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教育的热点,它是提升高职学生基本技能和就业优势的有效方式。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比如合范围小、层次低、缺乏激励、“校热企冷”等问题。严霄蕙(2013)认为解决这些弊端可以通过构建高职物流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来实现,即通过政府对参与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校企实行资源共享,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联合制定教学方案的形式来实现。谢华兴,郭丽,程楠等(2013)认为高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应做好过程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包括:①合作前要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规避合作意外的发生;②合作中应由由带队老师、辅导员及企业教练组成管理团队及时跟进,确保合作顺利进行;③合作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进一步深化合作。

3.7 对双证教育的研究

双证教育,即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执业资格考试获取物流师、报关员或报检员等从业资格证书。但是,目前对于物流专业双证教育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双证书”之间没有实现课程有效的互换,考证费用高,行业企业对证书认可度低及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缺乏统一标准等。王琴,龚雪娟(2009)认为可以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加大教育投入,对证书持有者给予补助,规范从业证书培训市场,提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措施解决目前双证教育的困境。谈慧(2013)则认为要解决双证教育面临的难题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及双证书要求,将职业能力标准作为一项专业考核标准,同时还要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才能使得双证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明显成效。3.8 对以赛促教的研究

以赛促教是通过组织、参与物流专业相关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可以让参赛指导教师开阔眼界,弥补其企业实践经验不足,了解企业所需,改进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更能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杨怡等人(2013)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实施三级竞赛制,即全员参与的一级竞赛到分班组队参与的二级竞赛再到学校组队参赛的三级竞赛机制,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丰富了工学结合的内容。

4 小结

通过对近12年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成果的整理、归类、总结,不难看出,我国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领域已经涵盖了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这对物流管理专业进一步建设发展有很好的参考指导价值。但是许多研究具有同质性和重复性。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运用数据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成果极少。这些都充分说明当前对高职物流专业建设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深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深入。另外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都局限在国内,缺少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对比研究,因此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尤其是国际视野。

参考文献:

[1] 刘彩琴郭俊朝. 建国60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9):20-24.

[2] 白士强,田明山.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100-103.

[3] 许鸿斌.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9):87-89.

[4] 罗美娟.宁波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才智,2009(12):255-266.

[5] 李强. 基于项目法的工学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4(3):130-132.

[6] 张庆忠. 高职物流专业实训的研究 [J].辽宁高职学报,2012,12(6):66-68.

[7] 邹华玲. 关于高职物流专业创业实训模式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9(3):38-40.

[8] 祝井亮,王桂花.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5-77.

[9] 吴国旭,崔迎,顾玲.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思路[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13(1):29-30.

[10] 石琳.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策略[J].科教导刊,2014(12):39-40.

[11] 师天良. 三分法教学模式在高职物流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5)249-251.

[12] 周晨曦.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教学模式探索[J].陕西教育,2013(6):73-74.

[13] 陈克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6):86-87.

[14] 黎华、涂宇胜. 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与就业结合模式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46-147

[15] 严霄蕙.高职物流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施[J].物流技术,2013,32(12):463-465.

[16] 谢华兴,郭丽,程楠,杨冬梅. 高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物流技术,2013,32(9):487-490.

[17] 王琴,龚雪娟. 高职物流专业“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3):91-92.

[18] 谈慧.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物流技术,2013,32(2):274-275.

[19 杨怡,金晓严,戴四新.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例[J]. 物流技术,2013,32(1):276-278.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目录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经过三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趋于精准,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显着提高。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坚持就业导向,为把物流管理专业打造成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湖南一流高职精品专业,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 1、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期为2009—201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

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3、现代物流业务主体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不断提高,物流业务主体发展迅猛。一是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加快改制或改造步伐,积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如中邮物流、中铁快运、长株潭国际物流、中南物流园、华粮集团物流分公司等。二是民营物流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如宅急送、申通物流、天地物流、华宇物流等。三是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如DHL、UPS、联邦快递等物流企业纷纷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四是功能先进、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经出现,如金霞物流园、中南物流园等。目前全国已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社会背景 1、长沙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长沙自古交通发达,位于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个通江达海大市场的腹部,是内陆通向两广沿海和西南边陲的前缘地带。目前长沙已构建了向东南西北辐射的立体交通网络,提高了与国内外进行广泛联系的能力,大大完善了长沙市场的聚集、辐射和媒介功能。107、319、106国道和多条高速公路在境内相联,长沙已列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京广铁路经株洲东连浙赣线,西接湘黔线,省内石长铁路与枝柳线连接,石长铁路开通后,东南沿海至西北各省的货物运输至少有一半必经长沙;黄花机场为国际空港,已开通35条航线;水路通江达海,航运经长沙上达重庆,下至上海。长沙已成为中部物流市场主体,已被国家定为中小企业物流试点城市,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共有物流企业460家,涌现了像京阳、白沙、实泰、恒荣、金园、湘湖等物流公司和配载市场。在物流园区方面,长沙应当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力争打造一支货畅其流、竞争力强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完整版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目录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经过三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趋于精准,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显着提高。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坚持就业导向,为把物流管理专业打造成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湖南一流高职精品专业,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 1、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期为2009—201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施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施方案 2009-2 为了深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切实搞好物流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关于开展物流管理本科开放教育的条件 1.必须树立开放意识。主要领导要对开放教育有足够的认识,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意识和足够的投入,能够自觉地与普通高校和其他电大密切合作;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按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要求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从事教学与管理。 2.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首先是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硬件支持条件,包括视听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和计算机教室、讨论和辅导教室、实验或实习基地等;其次是要有教学管理的软件支持条件,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管理人员、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办法、根据中央电大的要求配备教务管理软件、与中央电大及其他电大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 3.具备较高水平和相当数量的师资队伍。省级电大至少应具有3名以上物流管理或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或从事3年以上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教学、教学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组织和毕业作业指导工作;有一名教师接受过网络和课件开发、多媒体教材建设培训。专职教师应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通过各种途径进修提高,鼓励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修提高,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 4.具有充足的生源。应对当地生源作详细调查,掌握本专业潜在生源的规模和文化素质。 二、学习者资格 1.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 2.具有国民教育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凭有效毕业证件和成绩单免试验证注册入学,注册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实施办法办理。不招收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生。 三、关于补修课程 为了顺利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与本科开放教育的有机衔接,部分专业的专科毕业生需要补修一定的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的基础性铺垫。 1.补修要求 (1)物流管理类各专业专科毕业生无需补修。 (2)其他各专业的毕业生需补修《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物流学概论》三门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学习的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书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自我认知................................................................................................................ 一、性格 ....................................................................................................................... 二、职业兴趣............................................................................................................... 三、职业价值观........................................................................................................... 四、自我认知小结....................................................................................................... 第二章职业定位................................................................................................................ 一、目标职业的确定 .................................................................................................. 二、五WHAT法分析 ................................................................................................ 三、SWOT分析.......................................................................................................... 四、职业发展路径的确定.......................................................................................... 第三章职业认知................................................................................................................ 一、外部环境分析....................................................................................................... 二、职业环境分析....................................................................................................... 三、职业认知小结....................................................................................................... 第四章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一、计划中的目标和内容制定.................................................................................. 二、策略与措施........................................................................................................... 三、小结 ....................................................................................................................... 第五章评估调整................................................................................................................ 一、时间与内容的评估 .............................................................................................. 二、规划调整的原则 .................................................................................................. 三、制定备选方案....................................................................................................... 第六章总结 ........................................................................................................................

第3章物流管理战略与规划练习题(含答案版)

第3章物流管理战略与规划练习题(含答案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3章物流管理战略与规划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物流管理区别于传统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B ) A、物流活动分散在各个部门 B、从供应链全局的角度出发重视物流管理战略问题 C、利用第三方物流 D、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由于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企业的全局性战略目标是( C ) A、降低成本 B、节省投资 C、客户服务 D、优化库存 3、物流管理战略框架中的结构性战略的核心是进行企业的(C ) A、物流网络设计 B、物流渠道设计 C、供应链体系设计 D、物流系统设计 4、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问题重点解决( C ) A、如何优化物流网络 B、如何精简物流渠道 C、如何将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有机结合起来 D、如何整合物流系统 5、基于战略集成的供应链开放模型英文简写是( A ) A、SCDM B、SCOR C、SDCM D、SOCR 6、基于战略集成的供应链开放模型第一维包括几个阶段( C ) A、2 B、3 C、4 D、5 7、基于战略集成的供应链开放模型第二维包括几个关键的决策因素( D ) A、3 B、4 C、5 D、6 8、基于战略集成的供应链开放模型第三维通向成功的性能指标有几个( C ) A、3 B、4 C、5 D、6 9、基于应用场景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可分为几个层次( A ) A、3 B、4 C、5 D、6 10、基于应用场景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顶层描述了几个基本流程( C ) A、3 B、4 C、5 D、6 11、基于应用场景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流程配置层定义了几个核心流程类型( D ) A、23 B、24 C、25 D、26 12、供应链体系设计的基础是( A ) A、物流产品与特性 B、物流特性 C、供应链特性 D、合作伙伴 13、供应链体系设计的前提( B ) A、物流系统的设计 B、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设计 C、网络的设计 D、渠道的设计 14、供应链体系设计的目标( C ) A、设计与组织结构一致的供应链 B、设计与物流系统一致的供应链 C、设计与产品类型一致的供应链 D、设计与环境一致的供应链

物流管理基础 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三年制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流管理基础》是主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同时面向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物流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业务、物流行业、物流管理、物流发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掌握现代物流领域所涉及的主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管理方法和主要领域。本课程强调理论层面的介绍,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具体操作层面涉及较少。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体系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物流的相关概念,了解物流系统,掌握物流的七大功能要素,熟悉物流企业作业管理与运作,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了解现代物流在企业竞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现代物流的总体框架有所掌握,为下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 本课程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管理知识,就企业管理中的实际业务进行规范化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物流业务中的难题进行刻苦钻研经过再学习得以解决的能力,为取得物流师、报检员或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三、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实践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1/12。所有实践教学全部采取随堂的方式进行,无独立实践项目。各随堂实践项目的要求,在本大纲相关专题部分体现,不单独列出。实践方式,根据条件准备情况,可以组织企业现场教学,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物流企业视频材料实施。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入门的核心课程,对给学生打下专业学习的坚实基础和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根据专业特点及教学环节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应强化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目标,结合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业务及特点,强调对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以及利用各重要知识点结合现代物流企业实际进行具体问题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形成的提升。在课堂讲解与随堂练习、教学实践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注重体现教学的重点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考。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层面的讲解,同时为避免理论的空泛和理解上的偏差,应注意采用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方式,开展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避免灌输式教学,避免让学生背记大量的尚未理解的教条,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独立思考以及企业实践来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而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进入制造、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什么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盘运以及包装等物流勾当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办理,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即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运用计较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办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提高质量,为主顾提供最好的服务。 物流专业现状:目前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空前的应用和成长,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跟着我国物流快速度完成长及插手wto 后所面临的机缘与挑战,引进和成长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造就现代物流谋划办理的高级人材,已成为燃眉之急。现在就来看一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一般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实业、物流企、运输仓储服务企业,从事物流系兼顾划、运作、办理品级一线的办理工作。如: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 2、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的客户服务人员 3、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中的制单、审单等工作的表单作业人员 4、现代物流企业中进行商品配送、运输调度的规划调度人员 5、从事商品资料、配送客户资料等工作的档案办理人员 6、从事商品畅通加工办理与操作的办理人员 7、从事进货、理货、发货等工作的办理人员 8、从事储位、库存办理工作的办理人员 9、现代物流企业的报关人员 10、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操作人员 物流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产业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且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物流人才难觅。近几年来,物流人才走俏成为人才市场的一大景观。据调查,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师资全面紧缺。仅上海虹桥物流园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总需求量就达2万人以上,其中对物流高级人才的需求约占总需求量的5%至10%,对一般物流管理人员的需求比例为30%至45%。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开办院校主要有: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物资学院 天津: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上海: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水产大学 重庆: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重庆工学院重庆交通学院 河北: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规划(2017年-2021年)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2016年5月

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一)贵州省物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贵州省物流业现状 根据201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2011-2015年全省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文简称交仓邮)生产总值,分别是590.91、687.45、772.44、828.69、920.36(单位:亿元)。根据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交仓邮的生产总值相比2014年的数据增长了9.4%。这表明了贵州省物流业规模稳定,并随着 GDP 增长稳步增长。同时,全年铁路、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分别为 458.25 亿吨公里、897.10 亿吨公里、37.15 亿吨公里,占全省货物周转量的比重分别为32.9%、64.4%、2.7%。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贵州省货物周转量主要是依赖于公路实现的,其次是铁路。同时,根据2011年-2015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公路的货物周转量所占比例逐年减小,而铁路货物周转量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水路显然不作为贵州省的主流的货物运输方式。因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从目前贵州省的物流业的产业规模来看,呈现由公路运输正在逐渐转变为依靠铁路运输,而且实际调查的

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的物流业规模也在逐渐壮大发展。贵州省物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015 年贵州省物流运输费用总计为920.36 亿元。从 2011 年-1015 年的物流总额数据来看,贵州省物流业总额每年增加幅度较大,物流业发展有良好态势。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崛起,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并建立发展了一定的规模。由此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物流企业,如贵州穗黔物流有限公司、贵州山水物流有限公司等,它们成了当地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但是,贵州省内仍有很多规模偏小的物流企业,它们的仓储、运输、装卸等配套设施不像那企业那样全面,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依靠人力完成,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以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不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制造与物流企业,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另外,由于物流设施落后,信息系统缺乏,对于不同的制造企业不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2.贵州省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贵州省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在借鉴国内临近地区取得的成功发展经验同时来推动自身物流业的发展。贵州经济发展呈现出多花样的发散局面,西南紧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南毗邻泛珠江三角经济区,北面倚靠渝经济圈和长江上游经济带,东北已有7个地区开始规划和建设物流工业园,已经有10多个物流园区完成建设。各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定位自己的优势,发展适合自身的物流园区。现阶段贵州省物流行业的发展态势总体比较好,但在总体比较落后。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在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于贵州省物流产业

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什么课程

主干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1、物流数学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微积分常识,物流中的概率与统计基础(数据搜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概述),预测技术(时间序列分析,一元回归分析),物流中的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概要,CPM,PERT,简单的运输优化问题)。 2、物流英语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必修课程,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物流与供应链概述,采购与供应,仓储,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客户服务,常用物流单证与文件,物流英语常用词汇与术语等。 3、物流基础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自学考试应试者物流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

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4、物流企业会计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5、物流信息技术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内容和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案例分析);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6、物流案例与实践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程,从行业的角度对物流运作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分为四部分:制造业物流案例与实践、零售业物流案例与实践、第三方物流案例、其他行业(医药、图书、邮政)物流案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1年—2013年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规划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特点及国内发展现状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外实践证明,经济越发达,物流业就越发达。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在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教育体系、知识结构也需要构建。随着我国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 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我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加强物流管理理论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物流观念和良好操作技能的现代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2.专业建设基础 “合肥学院是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兼有的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我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院校,与德国合作共建有23年的办学历史,在国际化办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1986年以来, 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含定向物资物流方向)作为我校与德国合作共建的5个专业之一,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现与合肥建立友好城市)应用科技大学(其中物流专业是德国唯一通过欧盟认证)在师资培训进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互派学生和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和卓有成效的合作。相关专业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引进了一批高素质和双师型专业教师,建立了包括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肥市物流协会和多个物流企业在内的实习基地,开展了多方面的学术和教学研究。1990-2005年,共培养企业管理专业(物流方向)毕业生200多人,他们现已成为物流及相关企业的骨干。2006年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了适应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2007年我校申报的“物流管理专业”又经教育部批准,并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我系在校物流管理专业(含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的学生达到160人。

物流战略与规划

案例1 海尔市场链约束下的流程再造实践 (1)海尔作为中国的第一品牌,你认为它成功的根本是什么?其主要经验有哪些? 海尔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以“市场链”为纽带对再造后的流程进行了整合,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国际竞争力。 其主要经验: 1通过对“市场链”的构建,实现了对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进行再造,实现企业组织面向流程的组织再造。 2海尔选择了SAP/R3成熟的ERP系统,主要目的是借助于成熟的先进流程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这样作到了高速度、低成本、通用化。 3实施“一把手”工程与全员参与,有效推进信息系统的执行。 4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海尔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同步进行培训工作,保证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 (2)你是如何认识海尔的市场链的?供应链,需求链,市场链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你认为当今,哪种做法更适合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 海尔的市场链是将每个员工的利益与市场挂钩,上下工序、岗位相互之间,通过“索酬、索赔与跳闸”形成市场链即市场关系、服务关系、每个工序、每个人的收入均来自于自己的市场。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的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就是"市场链"。 我认为目前市场链比较适合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企业的目的是一切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市场链以考虑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更关注企业外部的市场需求及外部需求对内部各环节的辐射,它以需求为导向来制约和调整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可以说,市场链的创新性也正在于它适应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并非以企业生产为导向。这样,可以激发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市场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创造力。当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分担的压力转化为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动力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会不断上升。 (3)你了解海尔的“一流三网”吗?它对我国企业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海尔特色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它对我国企业的意义是:1 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2 赢得全球供应链网络3实现三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 4 新经济速度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能否对海尔相对其他大型企业的优势作简单归纳?海尔的成功,从管理上看:一是实现了基于市场链的业务流程再造:二是为市场生产,而不是为库存生产,以订单拉动物流:三是信息化。 案例二NIKE:物流缔造“运动商品王国” (1)我国现有的企业物流系统大多是由原来的企业储运部门改变而来,本案例中NIKE公司的做法——紧跟物流发展趋势建立自营物流系统,可以引起我们最基本的思考,建立企业物流系统是否必须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发展需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1概述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产业,对于提高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物流学科是一门研究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规律的学问,主要研究运输、配送、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增值服务等功能及其相关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组织方法。物流学科基于物流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并交叉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门类。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包括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采购管理等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解决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科学理论和工程实践问题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物流系统优化理论与运营管理方法、物流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等为核心知识体系。 2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120601 物流管理 120602 物流工程 120603T 采购管理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和采购管理专业。 3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培养目标总要求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较系统地掌握物流学科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能够在物流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实践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3.2 学校制订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应符合上述培养目标总要求,并结合学校定位、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细化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各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及人才市场变化,定期对本专业的培养情况进行评估,建立专业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机制。 4培养规格 4.1 学制 四年。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效

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取得的成效 (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并实施“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职业基础课程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职业角色体验→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轮岗实训→职业素质拓展学习→物流企业顶岗实习的“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循环”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分两个层面,一是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基本做法是,在第3学期的8-10月份,安排一个月时间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角色体验”,感悟职业氛围,培养职业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第4学期的6-8月份,再安排一个月时间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轮岗实训”,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轮岗实训加以运用,为后续的毕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打下基础;在第五、第六学期安排6个月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 第二个层面是在校内的生产型实训基地进行,按照企业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盘点、补货等业务流程,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岗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岗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轮岗实训,将课程教学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 (二)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1.依据市场需求优化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近几年,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与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经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多次论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016年,随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省建设点的特色专业,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 2017年,进一步落实了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按照学生的职业趣向和企业用人需求,将课程体系中的职业核心技能分为“运输管理方向”和“仓储与配送方向”两个专门化方向。学生可以依据个人职业趣向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学习,使专业课程设置更有岗位针对性,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2.根据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新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该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教学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如在配送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等课程教学中,吸纳了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等相关内容,同时通过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改革,吸收了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注重人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2008—2010年) 一、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分析 1、物流人才需求状况 作为与香港、澳门的联结,珠三角地域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带,广东省已经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在水运方面,广东省全省临海,有深圳港、黄埔港、南 在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总量为600余万,缺口达60余万。据预测,我国大专以上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到2010年为40—50万人;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技术操作营销人才每年需要近三万人,从全国来看,物流师这个职业的市场需求每年递增8000到10000人。但从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物流人才仍远远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且供不应求。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2005年物流业指数为1956.51,比2004年期336.84高5.8倍。2006年市场营销类、

物流类、房地产建筑专业类、咨询类、项目管理类、生产管理类、电子工程师类、质量管理工程师类、设计类、IT软件研发测试类等是人才市场10大需求旺点。其中物流类人才主要是物流管理、国际物流销售类的专业人才。 根据深圳市举行的现代物流发展暨首届物流人才培养研讨会透露出的信息“到2010年,深圳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l~2万人,对中初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深圳市将在今后的几年里紧缺12万物流人才,整个广东省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量则至少在20万以上。 其 保管员、物流加工管理)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计划 1、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我系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硕士学位1人,具有“双师”型教师4人;平均年龄36岁。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一)本专业坚持产学结合,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满足商品流通服务和管理、企业生产与销售第一线需要,牢固掌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信息处理等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物流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在物流企业、跨境电商企业、货运代理企业、保税仓库、码头堆场、零售卖场、配送中心、救灾救济机构等物流相关岗位第一线服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物流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为2-5年。 (三)毕业生的质量标准 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业成绩——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取得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135学分(包括公选课8学分)。 创新创业意识——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获得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2学分。 素质拓展——获得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修满6学分;获得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至少6学分。 职业技能——获得物流员(四级)、K/3供应链管理师、ERP供应链应用师、快递员(中级)、叉车操作证、单证员、机动车驾驶证(C照)、灾害信息员(中级)之一或以上等级职业书。。 职业态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能够吃苦、工作踏实、敬业等精神。 人文素养——掌握相关的人文知识,知法守法,尊规守纪,为人礼貌,擅长与客户和同事进行沟通,懂得书面、面谈、、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技巧。 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完整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他证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考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含一级)以上证书,国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含B级)以上证书。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商学部工商管理系 一、本专业近5年的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 1、物流人才需求状况 作为与香港、澳门的联结,珠三角地域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带,广东省已经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在水运方面,广东省全省临海,有深圳港、黄埔港、南沙港、湛江港等都是一些国内甚至是同际的知名大港。珠江的航运价值也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海运的巨大物流带动能力,使广东省成为国际货物的集散地。在空运方面,北有白云国际机场,南有深圳机场。去年,联邦快递宣布将把亚大转运中心迁到白云国际机场,这样广州将成为世界著名的航空物流中心,也必然带到广州市、广东省甚至全国的航空物流产业的巨大发展。在陆上运输方面,广东省有京广、京九两条交通大动脉。广东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一位。 广州目前正在建设大型的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等“三大港”和规划建设辐射全国及海外的东、南、西、北四大物流园区,计划把广州建成全国最大的物流中心。《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广州市将兴建空港、南沙、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和白云、花都、芳村、番禺、增城五个区域物流园区,到2020年,广州将建设成为中国南方区域国际物流中心。 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按每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则2005年实际需要542532人。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极大,物流管理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目前,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为600余万;估计到2008年奥运会的物流需求市场将达到432亿元人民币;据预测,我国大专以上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到2010年为40—50万人;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技术操作营销人才每年需要近三万人,从全国来看,物流师这个职业的市场需求每年递增8000到10000人。但从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物流人才仍远远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且供不应求。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2005年物流业指数为1956.51,比2004年期336.84高5.8倍。2006年市场营销类、物流类、房地产建筑专业类、咨询类、项目管理类、生产管理类、电子工程师类、质量管理工程师类、设计类、IT软件研发测试类等是人才市场10大需求旺点。其中物流类人才主要是物流管理、国际物流销售类的专业人才。 根据深圳市举行的现代物流发展暨首届物流人才培养研讨会透露出的信息“到2010年,深圳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l~2万人,对中初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深圳市将在今后的几年里紧缺12万物流人才,整个广东省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量则至少在20万以上。 智通人才连锁对2006年上半年东莞用工市场职位需求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显示,东莞人才市场上工厂的技术、技工类职位与2005年同期相比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物流贸易类职位需求上升,文职类职位供大于求。 2、物流就业职位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现有的物流公司很大部分是以前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或搬家公司,人才需求层次地,而单一基本上招来做苦力的工种,如搬运工、司机等。从近几年看,物流就业岗位中仍然集中在基本操作工:如点货员、司机、仓管员、叉车驾驶员、分拣员、搬运员需求旺盛;但也可以看到物流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开始升温:如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