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房扑与房颤

房扑与房颤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胡健

房颤的发生率

◆在美国将近220万人患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明显增加(Framingham研究)

–50~59岁为0.5%

–60~69岁为1.8%

–70~79岁为4.8%

–80~89岁为8.8%

60岁以后

发病率每10年增加1倍

房颤患病率逐年增加

0.0

1.02.0

3.04.05.06.07.0

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A d u l t s w i t h A F i b (m i l l i o n s ) 2.08 2.26 2.44 2.66 2.94 3.33 3.80 4.78 4.34 5.16 5.42 5.61 020

4060802000

20252050% 36 37 53

Year Proportion Aged 80 Yr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AFL)

I 型AFL,又称普通型(common type)

心电图特点

★II、III、avF导联 F 波倒置或负正双向;

★ V

1导联 F 波正向、V

6

导联 F 波可负向;

★ F 波之间无等电位线,频率250~350bpm。

AFL的分型诊断

I 型AFL

F:R=2:1、F II、III、avF倒置

心电生理和解剖学基础

◆I型AFL是由于右心房内,经过Koch三角后下部的传导缓慢区形成的逆钟向运行的大折返环所致。Koch三角的后下部也称为峡部,是多数AFL折返环的共同通路。

◆I型AFL时,心房激动沿右房间隔向上传导达右房上部,然后经右房的前侧壁向下激动。

该图为koch三角构成示意图,His氏束为koch三角尖端,三尖瓣隔叶和Todaro腱

对心房快速调搏的反应

◆心房调搏可以终止 I型AFL,原因是I型AFL 存在可应激间隙,所以调搏刺激可通过可应激间隙进入大折返环而终止折返。

II型AFL,又称非普通型(uncommon type)

心电图特点

★ II、III、aVF导联F波直立;

★胸导V

1导联 F 波倒置,而V

4

~V

6

导联F波直立;

★ F - F波之间有等电位线,频率350~430 bpm左右。

II型AFL的发生机制

◆有人认为,可由I型AFL转化而来,但与I型AFL的不同点是折返环呈顺钟向旋转,且折返速度快;

◆有人认为是右房内的微折返激动所致;

◆也有人认为是左房内形成的折返环所致。

间隔部房扑

Scheinman发现一组不典型AFL:

折返环是围绕间隔部的卵圆窝形成的,在左房的右上肺静脉与卵圆窝上缘之间成功消融,将其称为间隔部 AFL。

Circulation,1999,99:1700

间隔部房扑

由于心房除极方向与额面电轴垂直,体表心电图有以下特点:

☆肢体导联均无明显的 F波,几乎成为等电位线;

导联仅可见振幅较小的 F波,存在等电☆ V

1

位线,类似异位 P波。

临床特点:常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AF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来源:三九健康网时间:2003.09.19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 波的振幅多在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 0.1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⑦如同时伴有F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颤动。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 征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 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 征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来源:三九健康网时间: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 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

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⑦如同时伴有F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颤动。

房颤(房扑)患者规范管理

房颤(房扑)患者规范管理 附件一房颤患者基本信息登记 附件二房颤患者入选“房颤规范管理”知情同意书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脑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人群的5-7 倍。为加强房颤患者的管理,督促房颤患者正确抗凝,预防脑卒中发生, 同时尽可能减少抗凝治疗造成出血等不良反应,邀请您参加“房颤规范管理”, 加入“房颤规范管理”后,管理人员会定期电话随访抗凝治疗、INR 监测及出血等观察,同时会邀请您参加我科不定期举办的房颤健康教育讲座,可能会对您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便。 参加“房颤规范管理”本着自愿原则,您可以选择参加或不参加,或者在任何时候要求终止,您的任何医疗待遇与权益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我决定同意入选“房颤规范管理”患方签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我决定同意入选“房颤规范管理”患方签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三房颤(房扑)抗凝治疗及出血风险评估知情书 *房颤(房扑)最严重的危害之一是增加卒中风险 龙花是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房颤(房扑),抗凝治疗选择应该基于血栓栓基的风险玑赣治疗须个体化,并建立在医患双方对卒中和出血的绝对及相对风险,以及患者时饼值观和偏好进行讨论后的共同决策的基础之上 CHA2DS2-VASc积分来预测卒中风险 *既往有卒中、TIA病史,或CHA2DS2-VASc 评分>2分者,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CHA2DS2-VASc评分为1的患者,可以不抗凝,或者口服阿斯匹林;无论CHA2DSz-VASc评分多少,房颤伴肥厚型心肌病均需抗凝治疗。 *可选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服用华法林时,起始阶段至少每周检测一次INR,稳定后可每月检测一次. 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来源:三九健康网时间: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 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0.1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房扑房颤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连续3次以上的早搏形成心动过速,频率范围多在150-250次/min。扑动和颤动也属于早搏(性质)的心律失常。只是它们比“心动过速”更为“厉害”,表现在频率更高,扑动的频率达250-350次/min,颤动的频率高达350-600次/min。 一、心房扑动 特点: 1、心房除极频率高达250-350次/min,大大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此时窦房结失去了领导的地位。 2、房扑时,心房除极波不叫P波,而称之为F波。F波形态、振幅、间距都很匀齐,似锯齿状,不像房早、房速Pˊ波那样圆钝、矮小。 3、房扑时心房电频率达250-350次/min,意味着心房收缩也达250-350次/min。不像窦性心律、房早或房速时心房可见明显收缩/舒张动作那样,房扑时心房收缩幅度大为降低,表明心房收缩将血泵入心室的作用大大降低。 4、房室结的“关卡效应”一般只能让≦200次/min的电激动下传心室,因此F波很少能1:1下传心室,房室结限制下传的F波,这样心室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就不会像F波那样快,这是一种生理性的保护作用。因此,房扑时心室的频率会低于心房的频率。 5、房扑的F波不是在每个导联上都易辨认的,一般在II、III、aVF导联上最好看。

6、II、III、aVF导联上无明显ST-T可辨证时应考虑为房扑。 7、房扑多为阵发性,大部分转变成房颤,小部分转复为窦性心律。房扑持续数月、数年者少见。 8、分型 (1)I型:频率300次/min左右,II、III、aVF导联上F波负向。产生机制是单一大折返,电刺激可终止I型房扑。 (2)II型:频率250次/min左右,II、III、aVF导联上F波直立。产生机制是主导环路折返,电刺激可终止II型房扑。 总结心电图表现: 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整齐,呈锯齿状的扑动波F波。 2、F波频率250-350次/min。 3、心室律规整或不规整,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是否固定。 4、QRS波一般为室上性(窄QRS波),也可有差异性传导图形(宽QRS波)。 二、心房颤动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 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