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 浅谈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精品

最新 浅谈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精品

最新 浅谈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精品

浅谈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

《诗经》中大量出现的水意象,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多重象征意义。由于水具有多方面的丰富自然属性,自然而然让人由水联想到人、事、物、情的变化沉浮。人们以水喻人,将水的清浊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并且从水中体味出许多人生哲理,经过不断的沉淀,水的内涵愈发丰富,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水。

一、以水言志

孙绰在《三日兰亭诗序》就说道:“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耶?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清水比喻有德行的人,象征着真善美,浊水则用来比喻没有道德的人,象征着假恶丑。《邶风·谷风>便是用水的清浊来喻。女子在被男方无情抛弃并被撵出家门这样说:“泾以渭浊,浞浞其止。”泾水本来纯洁透明,却因渭水变得浑浊,表现了女子的坚定立场和不幸的遭遇,因而与男子分开自己也将重新变回纯洁的状态。“凡水流则易浊,止则常清”(《毛诗传笺通释》四卷,马瑞辰),马瑞辰在解释中提到水静则清的道理,虽然遭遇被抛弃的命运,但是这个结果对她来说也算是小小的慰藉。在这里,浊水便象征着恶,清水便象征着善。以水的清浊来表明弃妇的志向。

二、借水感怀

1.思念受阻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河流对人们形成巨大的阻隔,经常要涉水而过,因此产生了涉水意象。《诗经》中的这些涉水意象经常用在送别和分离之中,用来抒发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念和受阻时的痛苦之情。如“洪水在右,泉源在左”和“淇水港港,桧揖松舟”(《卫风·竹竿>),看到竹竿想到仅有“一水之隔”身处异国他乡的父母兄弟、心中恋人,不免感怀忧伤,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思念。贺贻孙在《诗经触义》中解释:“凭空设想,忽而至卫,忽而垂钓,忽见泉源,忽对淇水,忽而巧笑与波光相媚,忽而佩声与舟揖相闻,思力所结,恍若梦寐”水的流动是由于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是水流阻隔了女子的归路。女子睹物思乡,见到长长的竹竿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对家乡的思念犹如河水般绵延不绝,情绪随水流到故乡和回忆,再次回到现实后不免感到忧伤难耐。

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

★在宋词中,。秦观的名作《鹊桥仙》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从人间到天上,水与爱情真是 一水牵情万里长。佳期如梦,胜却人间无数,咏唱的便是天上之水与爱情了。#历史上,多情的人却以水为缘,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宋】李 之仪 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其芳心早以有所属,但心上人却与她天各一方,别多会少。“我住长江头”二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间,深情毕见。“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 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 色,而自成高致。极写了有情人相思的绵绵-只希望你的心能象我的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份深浓相思的情意。寄望伊人“君心似我心”,表明自己至诚的意愿,情深意重,此心所寄,永生不渝。 ★自白居易以来,《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词调多用于抒写男女情爱,而将情爱与水结合起来表现却又十分出色的,当数林逋这位单身贵族。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恋爱带给她幸福,也带来了忧愁。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山下,一江春水拍山流过,是水对山的依恋。表面写景,景中却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而去.

诗经鱼意象分析

诗 经 鱼 意 象 分 析 姓名: 学号: 学院: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

《诗经》鱼意象分析 鱼,在现在的生活中是寻常可见的一种动物,它种类繁多,多用于食物或观赏。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中,它既是艺术家画笔下的宠物,又是文人作品中的“常客”,同时更是民俗中吉庆的象征。千百年来,尽管星移斗换、沧海桑田,但人们对“鱼”的偏爱之情始终不变。原始人在陶器上画鱼,古人以鱼为礼物相互馈赠;孟子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叹,庄子与惠施有梁上鱼乐之辩。在民俗中,中国人喜欢有鱼的年画,待客用鱼,过年吃鱼,以图“年年有鱼(余)”;以“鱼水情深”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鱼儿“相濡以沫”比喻相依为命。就这样,中国人养鱼、食鱼、赏鱼、玩鱼、写鱼、画鱼,从而赋予了“鱼”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鱼”文化。 在《诗经》这部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总集,有很多关于鱼的描写,诗人们偏爱以“鱼”为比,或以“鱼”起兴,如:《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小雅·采绿》:“其钓维何,维鲂及鱮。”《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之。”除此之外,还有虽不见“鱼”字,但实则是写鱼的。通观这些作品,大多与性爱和婚姻有关。以鱼隐喻男爱与性要求,以网鱼比得妻,以网破喻失妻,以钓鱼喻求爱。可以说《诗经》中凡是涉及到“鱼”的作品大都与情爱有关,这应是先秦时代的一种民俗文化。 产生这种文化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鱼”原本多子,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动物,二是因为“鱼”易得,它可以满足人的食欲,正如婚姻可以满足性欲,所以鱼才被拿来隐喻婚姻关系或是性爱。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 《诗经》就是中国文学少年时代的骄傲,文学自觉意识在此阶段已然显现。先民的生命意识逐步从混沌中走向清晰,因而,《诗经》作品中对生命存在的思索与追问日趋增多。这种生命自觉的意识首先源自当时生存环境的残酷现实,借作者身边熟悉的场景、物候而抒发,其中尤以对动物、植物的文学书写最为出色。 昆虫文学,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昆虫为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抒发由昆虫而产生的文学情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反思,并涉及昆虫与周边环境生态联系的文学。就其内涵而言,它包括昆虫进入文学各时期的发展演变规律、盛衰之状况;各类昆虫的意象表现、文化意蕴的差异;不同作家写作的思想倾向,以及凡与昆虫直接或间接有关系的思想、经济、教化等。 一、《诗经》作为昆虫文学萌芽的科学依据 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就是有科学依据的。数据统计就是还原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数据的整理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可以给我们直观的印象,尽管数据本身不一定能完全揭示它的文学意义,却能够给人最真实的原貌,对研究工作与文本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作品数量上瞧,结合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诗经》单独使用了“虫”字的地方不多,例如《召南·草虫》的“喓喓草虫”、《齐风·鸡鸣》的“虫飞薨薨”、《大雅·桑柔》的“如彼飞虫”、《大雅·云汉》的“蕴隆虫虫”、《周颂·小毖》的“肇允彼桃虫”。这中间仅有“草虫”为昆虫,其她几个如“虫虫”、“虫飞薨薨”泛指鸟与虫,“飞虫”、“桃虫”指鸟。

按《风》、《雅》、《颂》分别进行人工统计,其次,从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来瞧,《诗经》中昆虫文学影响深远。《诗经》中的昆虫形象对后世昆虫的文学性格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例如害虫多象征小人;斯螽、阜螽、蟋蟀与物候相关;螓、蛾、蝤蛴等象征美人;螽斯象征子孙后代众多;蜉蝣象征短暂的虚华不实;蜩螗象征乱象等。表现的主题既有反映国家之象,又有反映社会之貌的,不仅有一般人民的生活,还有位高权重者的生活,并涉及女子、贤与不肖、美貌等多方面、立体的图景。 昆虫意象透露当时政治之现状,展现古人浸润于自然的体察。《诗经》向世人展示了先秦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就是《诗经》留给后世的大道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则就是用来增长见识的小事情。《诗经》中多用比、兴,而这类诗句大多就是由鸟兽草木虫鱼构成的,“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的大道理就寄寓在鸟兽草木虫鱼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了解这些“小事情”往往就是了解“大道理”的重要途径,昆虫意象就是名副其实的“小事情”。 二、《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 昆虫的分类阶元与其她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按照蔡邦华氏2亚纲34目系统,本文将《诗经》中出现的昆虫文学形象归入以下七目: 1.以蜉蝣(又叫渠略)为代表的蜉蝣目昆虫。蜉蝣组成一个小目,已描述约3000种,在温带地区种类最多。通称蜉蝣,它们“体细长,软弱,口器为退化的咀嚼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 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迄今所知的古代文明无一不与水息息相关。无论是古巴比伦还是古埃及,其文明的实质都指向水这个本源,顺理成章,水也作为文学对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这一点在各大文明古国中都有所反映,而我们中国诗人对水又似乎更加的钟情,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水或者作为独立意象或者与其他意象一同构成一组乃至多组的意象群被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骚客所垂青,遥至《诗经》近至唐宋,沧海桑田的变迁不仅没有使这一意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淹没,相反,在千百年的文学变迁中,同其他所有意象一样,水在诗词作品中的内涵不断的扩充、外延,及至本文所论及的唐宋时期,实际已臻于极致,乃至后世的元明清三朝,虽不乏“取水”佳作,终究承与古人,成就不大。 在《易经》中与水对应的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九卦,坎卦。“阳爻居中,上下各为阴爻,五行属水居北方,色黑。坎卦阳爻居中,阴爻在上下,则外柔内刚,四面向中心性发展的趋势。坎为水,无处不流不渗渗入渗出,成为沟渎、隐伏、险陷、加忧、心痛的现象。水能任意曲直矫柔、弯弓车轮为矫柔所成,坎又为车象、故为弓轮。坎为耳、心痛则耳痛。坎为水、血为水为红色,故为血卦。坎从乾卦变化来,乾为大赤,故坎为赤。”阳爻在卦图中用实线表示,阴爻则用虚线,坎卦的图形大体是中间一根 实线,上下各一根虚线(如图),上下为阴,居中为阳,外柔而内刚。《老子》有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石。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千百年间来诗人们反反复复将其吟唱的缘由。从老子的话里我们也能体会到水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性格,在老子观来,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乐于奉献,不求索取;处众人之所恶,是敢于担当;不争,则是人生的坦然,随静;而外柔内刚,水滴石穿,则是坚韧人格的体现。是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哪一种思绪,或如李白之潇洒、苏轼之豪放,抑或是李易安之忧郁、李后主愁绪,几乎每一种人生观都能在水这里寻求到寄托和慰藉。也正因为士人在水这里找到了一种人格的契合,才会如

白居易诗歌“鱼”意象的庄学意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318084219.html, 白居易诗歌“鱼”意象的庄学意蕴 作者:赵建梅 来源:《中州学刊》2015年第11期 摘要:白居易是一位自觉以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想对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状态进行定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以庄子笔下“知乐”的濠上之“鱼”自比,其诗中常写到“鱼乐”,尤其晚年诗作中更多有写“鱼乐”处。他后半生着意于鱼的乐得其所,无所牵累,认为鱼懂得游于深渊,远离祸患。他以逍遥适性的“鱼乐”作为生命体验的理想追求;在白诗中,“鱼”可以说是白居易的自我形象写照。透过白居易诗歌中的“鱼”意象,可以见出他思想深处的庄学渊源,由此也可窥见中晚唐诗人兼政治家群体精神世界、心灵空间的变化轨迹。“鱼乐”无疑是一种心性自由的象征,成为文人士大夫向往的境界。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鱼;庄学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1-0140-06 如果从文人群体的“情志”特色来找出盛唐与中晚唐分界线的话,白居易应当是一位标志性人物。盛唐诗人李白一生都以庄子笔下的“大鹏”自比,初出蜀地其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①在失意生命的最后时刻,李白依然不忘自己是一只大鹏,其《临路歌》云:“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清人王琦注曰:“太白尝作《大鹏赋》,实以自喻,兹于临终作歌,复借大鹏以寓言耳。”②而中唐诗人白居易则一生都以庄子笔下“知乐”的濠上之“鱼”自比。综观白居易现存2800余首诗作,其中写 到很多动物形象,而“鱼”在其诗中出现172次,在诗题中出现有7次:分别是《放鱼》《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点额鱼》《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观游鱼》《山中五绝句·涧中鱼》。“鱼”是白诗 中写到最多的动物形象,可以说“鱼”是白居易的自我形象写照。 一 白居易常在诗中写“鱼乐”。最早写到“鱼乐”是在元和年间,白居易有《续古诗十首》(其九)云:“上有和鸣雁,下有掉尾鱼。飞沉一何乐,鳞羽各有徒。”但诗人接着写道:“而我方独处,不与之子俱。顾彼自伤己,禽鱼之不如。”③这是自叹己不如禽鱼之乐。甚至在人生最为失意的江州时期,他也以“涸鱼返清源”比写自己拥有的草堂生活,其诗云:“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④。他以乐在泥泉的鱼比写虽被贬谪却乐得逍遥的自己:“泥泉乐者鱼,云路游者鸾。勿言云泥异,同在逍遥间”(《答崔侍郎、钱舍

诗经中水意象探析

太原师范学院 《诗经》中的水意象探究 姓名:张娜 学好:2014042320 班级:新闻三班

《诗经》水意象分析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同于客观事物也不同于主观的心态,而是客观物象和主观情志相统一的产物。赤裸裸的无所凭借的情感是抽象而苍白的,不能感动人。情感的体验都是具体的,而水意象则是“水”作为客观事物来表达作者情感的物质凭借。水的原型性象征更直接更频繁地出现于中国古典审美意象中。从上古《诗经》一直到唐诗宋词,水的原型象征层出不穷。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而在我国最旱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许多篇目与水有关。或是记录在女子采摘的样子;或是将男女恋情置于水之上;或是用水来赞颂君子的恩德和才情。 一、《诗经》水意象的分类 诗经中涉及到水意象的有很多,大致可以归为生产和生活两类。其中,对生产的描写主要是采摘和捕捞。如祭祀诗《国风·召南·采蘋》当中“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蘋,于彼行潦”采蘋,采藻,准备祭祀,这是求生子的女子必须要做的事情。蘋和藻都是水草名。还有《国风·召南·采蘩》中的“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当中的“蘩”也是一种水草。《国风·周南·关雎》中则记录了一位少年迷上了一位正在采摘荇菜的淑女。除了采摘水草之外,先人们也经常捕鱼。如《周颂·潜》中诗句“猗与漆沮,潜有多鱼”诗中的水意象则是作为鱼的生长环境而存在,《国风·卫风·竹竿》,《诗经·周颂·谮》中则记录了捕鱼的方法和工具。《诗经》当中除了对生产的记录还有对生活的描写。

生活当中最主要的是对情感的记录。有恋人之间的爱情,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对君子恩德和品行的赞美之情,对战士们的敬佩之情。《诗经》中的爱情诗多少都会涉及到水,并且都赋予了水一定的寓意和内涵。有一类诗中记录了在发生在河畔的爱情。如《国风·邶风·匏有苦叶》中诗句“有弥济盈,有鷕雉鸡,济盈不濡轨,雉鸡求其牡”则用水起兴,用雌雉鸣叫找对象来比喻女孩子等待自己的爱人,描绘了一个在恋爱中执着追求幸福的年轻姑娘在渡口等待情人的场景。《国风·鄘风·柏舟》当中诗句“汎彼柏舟,在彼中河。”“泛彼柏舟,在彼河侧。”则用水来比喻自己看见美少年的心情,从飘飘荡荡到靠河岸表明了自己的感情之路从无所依靠到终于找到自己的心爱之人。表达了自己对少年的爱慕之情。还有一类是用水起兴的诗篇。如《国风·郑风·风雨》当中则用风雨起兴用三个风雨的反复吟唱来表现出女子对如胶似漆性生活的飘飘欲仙的心理感受。《小雅·菁菁者莪》当中“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一个女子喜得君子的喜悦和欢乐。再如《小雅·古风》用风雨交加起兴,突出婚姻的悲惨氛围。除了用水起兴,还有用水的形态直接来比喻。如《国风·郑风·扬之水》用声势浩大的水来比喻那些挑拨离间人家夫妻关系的闲言碎语,说明闲言碎语是无法使我们夫妻分开来表现夫妻之间的恩爱。如《国风·召南·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中用“江有汜”来起兴,象征妻与妾的地位是不同的,江指长江,汜指江水分出的支流,然后又流入江中,比喻正妻和滕妾的主次地位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属于丈夫的。此诗特指新妇娶来之后就抛弃旧妾。

诗经水意象欣赏

诗经水意象欣赏 冶工1103班贺超 11495200321 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水意象。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以水喻人是古代文学作品经常采用的手法。 关键词:《诗经》水意象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件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我国最旱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史是自接而频繁的出现,以至影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作为一种意象,它蕴含了多种审美情感。 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杀”。先民们无数次对水的感悟转化为一种心理积淀。以至使人们对水的体验达到一种件遍的一致性。“水”之物象作为原型性的审美意象,无意识地体现于中国文学艺术中。在这一传统的源头《诗经》中“水”之意象给一肖肖优美爱情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下面简要介绍其三种意象: 一、表达男女青年对爱情的热烈与执着的追求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起情者,依微以凝议……坏壁以托讽……兴之所托,婉而成章。” 《周南·关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以在河之洲的关雌起兴,表达歌者对淑女的追求。“左右流之”顺水之流而取之也。故“左右菜之”“左右笔之”。歌者用水之流连小断喻己追求小断。以水上之物朴菜难求喻淑女之难求。 “青年男子哪个不小善钟情,妙龄女子哪个不小善怀春。”男女之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在《郑风·漆消》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碧波的春水让人流连忘返,清波丽影与流人自云融合的良辰美景,描绘出正当青春年华的男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醉于春光水色当中,尽情享受木属于他们的欢乐。 “子惠思我,襄裳涉漆;子惠思我,襄裳涉消”,通过“涉漆”“涉消”表达对爱情的大胆而执着追求及对恋人热烈的感I隋。“扬之水,不流束楚”“扬之水,不流束薪”“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更是通过水之描写自打胸臆,叙物以言情。

诗经国风意象总结

《诗经·国风》中的意象总结及分析 李凤超 2007510307 汇华学院07级 对外汉语专业 雎鸠 荇菜 葛:葛藤 维叶:嫩绿叶子 黄鸟, 灌木 卷耳:卷耳菜,野菜名 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也称斜口筐马 崔巍:高山 高冈 阻;有土的石山 樛:树枝下曲 藟:葛类。 螽斯:昆虫,又名蛰螽,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 桃:桃树 华:桃花 实:果实 叶:枝叶 罝:捕兔的网 逵:四通八达之道。泛指大道。 芣苢:植物名,即车前草 乔木 汉:汉水 江:长江 错薪:杂又多的大树枝条 刈:蒌蒿 汝:汝河 坟:大堤 条:山揪树枝 枚:树干 鲂鱼赪尾:鲂鱼尾巴红艳艳 燬:火 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仁慈之兽 喜鹊,斑鸠 蘩:白蒿沼:湖泽之畔 沚:小沙洲 涧:山涧 草虫,阜螽 蕨 薇 蘋:水草名 藻:水草名 南涧之滨:南山涧中那水滨 行潦:水流深处 筐:方筐 筥:圆形的竹筐 湘:烹煮供祭祀的牛羊 锜:有腿的锅 釜:无腿的锅 齐季女:斋戒沐浴妙龄女 蔽芾甘棠:葱茏杜梨树 厌浥行露:道上露水湿纷纷 雀,鼠 羔羊之皮:羔羊皮袄蓬松松 素丝五紽:白色丝带作纽扣 羔羊之革:羔羊皮袄毛绒绒 羔羊之缝:羔羊皮袄热烘烘 殷其雷:雷声隐隐响隆隆 摽有梅:枝头梅子落纷纷 嚖彼小星:嚖形容光芒微弱,闪闪烁烁 三五在东:三:即参星,它由三颗星构成。五:昴星,由五颗星构成。 江 汜: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渚:小沙洲 沱:支流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山野之外一死獐,白茅轻轻将它包 朴樕,:小灌木 死鹿:死麋鹿 唐棣:木名,状似白杨,能开花结果。

葭:芦苇 豝:幼小的母猪 蓬:蓬草 柏舟:柏木舟 绿兮衣兮:绿色外衣 绿兮丝兮:绿色丝绸 絺:细的葛布 燕燕:燕子 日:太阳光 月:月亮光 终风:狂风 虺虺:始发之雷声 凯风:和风 棘风:棘薪,嫩棘条。 雄雉 匏:葫芦 苦叶:枯叶 济:济河 雁:大雁 旭日 谷风 葑:蔓菁 菲:萝卜 荼:苦菜 泾:泾水 渭:渭水 微:黄昏 旄丘:前高后低的土丘诞:藤 狐裘:狐皮大衣 日之方中:太阳高高挂中天龠:古时吹奏乐器 翟:山鸡羽毛 榛:榛树 苓:茯苓 泉水 北风 雨雪 荑:白茅 新台 河水 鱼网 鸿:蛤蟆 二子:两个孩子舟 茨:蒺藜 唐:菟丝子,药草 麦:麦穗子 葑:蔓菁菜 鹑:鹌鹑 鹊:喜鹊 定:营室星。古代建城观星象,此星谓定星。 榛:榛树 栗:栗树 桑:桑林,桑田 灵雨既零:及时春雨细飘零 騋:高七尺以上的马 牝:母马 蝃蝀:彩虹 隮:云 相鼠:老鼠 干旄:牦牛旗 素丝:雪白丝绳 干旟:鸟?旗 干?:羽毛旗 丘 虻:贝母草 麦:麦穗子 绿竹:翠竹 河水:黄河之水 流水:北流之水 桑:桑树,桑叶 桑葚 鸠 淇水 竹竿 芄兰 谖草:忘忧草 狐:狐狸 木瓜 木桃 木李 黍:黍子 稷 鸡,牛,羊 簧:笙簧 翿:羽毛制成的舞具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摘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婚姻诗,在这些诗歌中水意象大量存在。《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中与水有关的诗歌就有二十多篇。在这些诗歌中出现的水都是与女性、爱情、婚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从水意象在婚恋诗中所承载的内容、文化内蕴、以及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来讨论水与女性、爱情之间的微妙联系。进而揭示《诗经·国风》婚恋诗中以各种面貌、状态出现的水,在具有自然物质这一属性的同时,在文化内蕴上,是一个与女性、爱情相关的文化意象。从水这一文化意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周人的世界观、审美观。 【关键词】《国风》女性水爱情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水,作为自原始时代即进入人类生存关注视线的一种自然物质,在经历了漫长的民族心理积淀后,已经成为了负载着深层文化内蕴的水意象。黑格尔指出它已“不是以它们的零散的直接存在的面貌而为人所认识,而是上升为观念。”〔1〕水所形成的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时间、道德、女性、恋爱、婚姻的认识联系在一起。 而水与女性、恋爱、婚姻的这种血缘情结进入真正意义的文学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国风部分。《国风》中的婚恋诗很多,其中与水有关的婚恋诗就有二十多篇。涉及的河流有二十多条,除了大家熟知的黄河、长江﹑淮水、汉水、泾水、渭水,还有淇水、汝水、洧水、等相对陌生的河流。水在《诗经·国风》情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与女性、爱情、婚姻究竟有哪些潜在的联系?这些联系存在怎样的文化内蕴呢? 一、水意象承载的内容 众所周知,《诗经》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兴”。“兴”是触物以起情。物是动情者,诗人要“引起所咏之词”,抒要抒之情,就必须“先言他物”,而描绘的景物,也就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国风》中的女性诗,多以水起兴抒发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水带给青年们的是希冀与情思。 (一)水边是女性引发情思的场所 《周南·汝坟》、《周南·关雎》﹑《陈风·泽陂》几首都是思念丈夫或恋人之作,诗中的主人公满怀着浓重的心事,到哪里去排遣呢?她的思绪或脚步会不由自主的来到水边。这时的水总是最忠实的见证者,见证着或静静地倾听着水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诗中的形象,包含人物形象和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方法与技巧固然是破译诗歌鉴赏的利刃,但只有结合实践并熟练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只要我们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训练,解读古典诗歌的意象就不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

_诗经_鸟兽虫鱼意象的文化意蕴

第24卷第1期Vol .24No .1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 ing men Technical College 2009年1月Jan .2009 [收稿日期]2008-12-20 [作者简介]孙晓蕾(1980-),女,江苏南京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为第8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诗经》鸟兽虫鱼意象的文化意蕴 ※ 孙晓蕾,张 群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诗经》中有类别众多的文学意象,鸟兽虫鱼意象就是其中的重要类别。 探讨鸟兽虫鱼意象的文化意蕴,对于了解《诗经》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试从昆虫鱼鸟意象与多子及丰收观念,鸟意象与爱情婚姻观念,凤凰意象与吉祥观念,昆虫意象与时间意识,鸟兽昆虫意象与君子小人意识等方面阐述之。 [关键词] 《诗经》;鸟兽虫鱼;意象;文化意蕴;意义 [中图分类号] I 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57(2009)01-0058-04  《诗经》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流逝的时光里依然经久不衰。它的独特魅力,一方面在于它将情感、意象、音韵糅合成了一个不确定、不静止、不单一却又悠悠无尽、旷远深邃的诗境。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众多流传久远的文化观念,如爱情忠贞,多子多福,祈望丰收,渴求吉祥如意,感叹时光流逝,敬君子恶小人等,都在这些动人的诗篇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并在文化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拙文试从分类归纳并分析鸟兽虫鱼这些文学意象入手,来探讨《诗经》深厚的文化意蕴,以窥斑识豹,抛砖引玉,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① 深于比兴、深于取象是《诗经》乃至先秦文学的一大特质。面对“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言意矛盾,《周易?系辞上》总结并提出了“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命题。究其思维方式,就在于先民们将人与自然看作息息相通的整体。他们认为心物是相通的,其间并无判隔,故而人和与之息息相关的宇宙万物共有一份生命。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导致了先民们善于将鸟兽虫鱼草木诸自然现象,作为沟通人伦世界、理性世界的媒介,有意识地把它们作为喻意说理的工具,并形之于歌咏。诗的创作需要言志达情,就更需要“立象以尽意”。打开《诗经》,琳琅满目的鸟兽虫鱼草木等 物象,都是诗人注目、思考、发现的能够表达“意 念”而选择的相应的自然事物,都是“立象以尽意”的明证。《诗经》作者歌咏鸟兽虫鱼,很多时候就是在进行喻意说理,以表现人伦观念与理性精神,这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对此,拙文试从分类研究鸟兽虫鱼意象入手,以在此基础上揭示《诗经》丰富的文化意蕴。 一、昆虫鱼鸟意象与多子及丰收观念 受以农业为邦国根本而畜牧业为辅助的周文化熏染的西周春秋先民,对于人口增殖和丰收的祈望更强于夏商时代。当时的情况是地多人少,周和各诸侯国都有不少有待于垦殖的土地,而生产力比前代又有了显著的发展。人口的增殖利于土地的开发,劳动力的增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的丰收和畜牧业的兴旺。故而,先民们在天人合一观念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作用下,将他们对于人丁兴旺和期望丰收的愿望投射到某些繁衍能力强的动物身上,于是就有了《诗经》中借歌咏昆虫鱼鸟来表达祈望多子与丰收的诗篇。请看《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8 5

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

古典诗词当中地水意象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地一种物质,世界上众多灿烂地文明也是逐水而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五行视为天地万物地构成要素,而水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古人对于水地重视可见一斑.黄河水催生了历经五千年而不朽地华夏文明,中华文化也因此与水结下了不解地渊源.那么,作为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地明珠——诗词,也理所当然少不了对于水地描写.古典诗词地历史长河中,对于水地观照比比皆是,而在历时地描写当中,水,也出现了多种多样地意象象征,这些意象内涵有地比较灵活,可以随语境地转换而传达不同地心境,比如王维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表达了诗人悠闲、淡薄地心境.而有些含义则因为使用频率之高而逐渐具有了约定性地含义,本文主要对于水意象所具有地两个约定性地含义进行简单分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当中地这句话,虽不是诗词,却具有诗性美与哲思美.我们也可以由此发现,千年之前,先哲们便把奔流不息之水与一去不复返地时光联系了起来,经过历朝历代文人地书写,水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约定性地意象含义——时间意象.b5E2R。 对于时间地珍视是所有朝代地永恒主题.屈原在《离骚》当中早已发出了慨叹:“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匆匆地时光一如滔滔地江水,时刻不停,一去不再.面对着险恶地环境,满腔地抱负却不得实现,只有无可奈何地任时间流逝.屈原以江水喻时间,既表达了对于时光飞逝地感慨,也呼喊除了内心地隐忧与不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地黑暗,斗争地残酷,战乱地频繁,饥荒灾害地折磨,人们对于时间地体悟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永嘉太守谢灵运以山水诗著称.“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贬谪异地,政治失意,于是乎于山水间寻求短暂地精神安憩.然而,如此做法也只可求得短暂地解脱.孤身一人面对那逝去地湍流,时光流走,欲留而不得,内心怎不感伤.鲍照亦将对于空空流逝时光地感伤寄寓于逝水之中,他在《登黄鹤矶》中写到:“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在诗人眼中,滔滔江水便是悠悠岁月,面对着茫茫大江,诗人将一腔愁绪倾吐而出.即使在唐宋繁华之世,迁客骚人亦免不了慨叹如梭光阴.“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归路方浩浩,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

《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 《诗经》是中国文学少年时代的骄傲,文学自觉意识在此阶段已然显现。先民的生命意识逐步从混沌中走向清晰,因而,《诗经》作品中对生命存在的思索与追问日趋增多。这种生命自觉的意识首先源自当时生存环境的残酷现实,借作者身边熟悉的场景、物候而抒发,其中尤以对动物、植物的文学书写最为出色。 昆虫文学,顾名思义是指以昆虫为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抒发由昆虫而产生的文学情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反思,并涉及昆虫与周边环境生态联系的文学。就其涵而言,它包括昆虫进入文学各时期的发展演变规律、盛衰之状况;各类昆虫的意象表现、文化意蕴的差异;不同作家写作的思想倾向,以及凡与昆虫直接或间接有关系的思想、经济、教化等。 一、《诗经》作为昆虫文学萌芽的科学依据 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是有科学依据的。数据统计是还原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数据的整理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可以给我们直观的印象,尽管数据本身不一定能完全揭示它的文学意义,却能够给人最真实的原貌,对研究工作和文本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作品数量上看,结合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诗经》单独使用了“虫”字的地方不多,例如《召南·草虫》的“喓喓草虫”、《齐风·鸡鸣》的“虫飞薨薨”、《大雅·桑柔》的“如彼飞虫”、《大雅·云汉》的“蕴隆虫虫”、《周颂·小毖》的“肇允彼桃虫”。这中间仅有“草虫”为昆虫,其他几个如“虫虫”、“虫飞薨薨”泛指鸟和虫,“飞虫”、“桃虫”指鸟。

按《风》、《雅》、《颂》分别进行人工统计,其次,从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来看,《诗经》中昆虫文学影响深远。《诗经》中的昆虫形象对后世昆虫的文学性格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例如害虫多象征小人;斯螽、阜螽、蟋蟀与物候相关;螓、蛾、蝤蛴等象征美人;螽斯象征子后代众多;蜉蝣象征短暂的虚华不实;蜩螗象征乱象等。表现的主题既有反映国家之象,又有反映社会之貌的,不仅有一般人民的生活,还有位高权重者的生活,并涉及女子、贤与不肖、美貌等多方面、立体的图景。 昆虫意象透露当时政治之现状,展现古人浸润于自然的体察。《诗经》向世人展示了先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兴、观、群、怨、事父、事君”是《诗经》留给后世的大道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则是用来增长见识的小事情。《诗经》中多用比、兴,而这类诗句大多是由鸟兽草木虫鱼构成的,“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的大道理就寄寓在鸟兽草木虫鱼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了解这些“小事情”往往是了解“大道理”的重要途径,昆虫意象是名副其实的“小事情”。 二、《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与分析 昆虫的分类阶元与其他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按照蔡邦华氏2亚纲34目系统,本文将《诗经》中出现的昆虫文学形象归入以下七目: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的溯洄探析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的溯洄探析 《诗经?蒹葭》以其婉转优美的情思、飘逸空灵的意境以及朦胧且优雅的“秋水伊人”的艺术形象,描述了人类对爱情孜孜不倦的追寻这一主题。王国维对此诗颇为欣赏,其在《人间词话?二十四则》中如此形容:《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1] “水”作为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意象,其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概率极高。《诗经》第一篇《关雎》的开篇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极富诗意。有“高山流水”的回音荡漾于天地,象征友情千古。既有曹操壮心不已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又有王摩诘禅意氤氲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不胜枚举。同样,“水”意象充斥于《蒹葭》整首诗中,一以贯之。因此,对其中“水”意象的原型探析,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此诗,探究其背后的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诗经》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作品时间跨度长达500年之久,其中许多作品的作者不确切。关于其主体更是种种说法各有千秋。笔者在此并不做争论,且将爱情为主题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展开讨论。 一、爱情发生的必要条件――距离

“原始意象或是原型是一种形象,或为妖魔,或为人,或为某种活动,它们在历史过程中不断重现,凡是创造性想象得以自由表现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迹,因而它们是一种神话形象。”[2]荣格认为对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分析应着重于原始神话和宗教、巫术,研究远古人类的社会组织、宗教、习俗以及孩童行为。若我们仔细考察东西方神话传说,会发现“水”曾作为一种毁灭性的灾难出现在其中。从《圣经?创世纪》中的诺亚方舟到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甚至是南美洲原始部落中也有类似的传说:远古时期曾有一次破坏性极大的洪灾毁灭世界。甚至传说富饶无比的亚特兰蒂斯就是被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所毁灭。弗莱认为:“神话体系并非一种数据,而是人类存在的一种事实,它属于人类所创造,并在其中生存的文化和文明世界,”[3]因此神话并非凭空存在,而是与大地紧密联系。由此,我们借以断定缘故人类曾饱受水患之灾,因而人类对水是畏惧的。 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又离不开水。 水缔造了文明。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化史尼罗河的恩赐,埃及是尼罗河的女儿。”[4]中华文明则亲切地称黄河为“母亲河”。 《太平御览》卷四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女狄暮汲石细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舍之,不觉而吞,

最新 浅谈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精品

浅谈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 《诗经》中大量出现的水意象,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多重象征意义。由于水具有多方面的丰富自然属性,自然而然让人由水联想到人、事、物、情的变化沉浮。人们以水喻人,将水的清浊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并且从水中体味出许多人生哲理,经过不断的沉淀,水的内涵愈发丰富,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水。 一、以水言志 孙绰在《三日兰亭诗序》就说道:“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耶?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清水比喻有德行的人,象征着真善美,浊水则用来比喻没有道德的人,象征着假恶丑。《邶风·谷风>便是用水的清浊来喻。女子在被男方无情抛弃并被撵出家门这样说:“泾以渭浊,浞浞其止。”泾水本来纯洁透明,却因渭水变得浑浊,表现了女子的坚定立场和不幸的遭遇,因而与男子分开自己也将重新变回纯洁的状态。“凡水流则易浊,止则常清”(《毛诗传笺通释》四卷,马瑞辰),马瑞辰在解释中提到水静则清的道理,虽然遭遇被抛弃的命运,但是这个结果对她来说也算是小小的慰藉。在这里,浊水便象征着恶,清水便象征着善。以水的清浊来表明弃妇的志向。 二、借水感怀 1.思念受阻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河流对人们形成巨大的阻隔,经常要涉水而过,因此产生了涉水意象。《诗经》中的这些涉水意象经常用在送别和分离之中,用来抒发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念和受阻时的痛苦之情。如“洪水在右,泉源在左”和“淇水港港,桧揖松舟”(《卫风·竹竿>),看到竹竿想到仅有“一水之隔”身处异国他乡的父母兄弟、心中恋人,不免感怀忧伤,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思念。贺贻孙在《诗经触义》中解释:“凭空设想,忽而至卫,忽而垂钓,忽见泉源,忽对淇水,忽而巧笑与波光相媚,忽而佩声与舟揖相闻,思力所结,恍若梦寐”水的流动是由于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是水流阻隔了女子的归路。女子睹物思乡,见到长长的竹竿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对家乡的思念犹如河水般绵延不绝,情绪随水流到故乡和回忆,再次回到现实后不免感到忧伤难耐。

诗经动物意象欣赏

诗经动物意象欣赏 冶工1103班贺超 11495200321 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意象。动物意象在中国诗歌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动物意象的内涵不断地被深化,它所承载的文化意蕴更加深厚。《诗经》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的结晶,从对《诗经》中动物意象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诗歌创作之初的一种本真、朴素的状态,对于动物意象内涵和成因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与情感。 关键词:动物意象马鼠鸟 《诗经》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意象,这些动物所包含的意蕴已经远远超过这些动物本身,对研究《诗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下面所提到的都是我们现在还比较常见的动物。动物意象在《诗经》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总的归纳起来,它们在《诗经》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生活中的平常事物出现 动物在一些诗篇中是作为工具而出现的,例如马通常都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出现在诗句当中,如《鄘风·载驰》中的“驱马悠悠,言至于漕”还不乏美感;《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中“白颠”两个简单的字就将马的特征描绘出来,可谓简洁精妙。还有牛羊等作为农家饲养的牲畜及祭祀中经常用到的牺牲,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不免被提到很多次。如《周颂·清庙之什·我将》中:“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借代的手法在描述动物时也时常被用到,也就是用动物来指代某种现象。例如鸡鸣在《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及《郑风·女日鸡鸣》“女曰鸡鸣”中被当作是太阳升起、开始新一天生活的标志,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种习俗,连有些手机的闹铃都是公鸡打鸣的声音。 二、利用令人厌恶的动物讽刺统治者 在《诗经》中共有六篇文章提到鼠,其中有一篇是《鄘风·相鼠》,把统治者讽刺为“人见人骂”的老鼠,被责骂成“无仪、无礼、无耻”,最后甚至落到被咒骂成“胡不遄死”的这样的悲惨结局。当我们翻开卫国的史册,在位者卑鄙龌龊的勾当确实很多,如州吁弒兄桓公自立为君;宣公强娶太子伋未婚妻为妇;惠公与兄黔牟为争位而斗;昭伯与后母宣姜乱伦……都说禽兽尚且恋群,而他们却是骨肉相残,本篇的诗人无疑是有感于这种现象而发。 另一篇是《魏风·硕鼠》,“黍”“麦”“苗”都是重要的农作物,却不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