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物知识小结

2、有机测试卷讲评

二. 复习重点: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三. 教学过程

(一)有机物知识小结

有机物知识虽然规律性、系统性较强,但一些细小、琐碎的知识理解、记忆起来并不容易,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记忆,现将有机物知识分类总结如下:

1、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易.溶于水的物质:

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甲醛、乙醛、丙酮、甲酸、乙酸、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某些蛋白质等

(2)常温下,难.溶于水的物质:

烃、卤代烃、酯、油脂、硝基苯、高级脂肪酸、淀粉、纤维素等

(3)难.溶于冷水,但易溶于65℃以上的热水的物质:

苯酚

(4)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烃、酯、油脂、一氟代烷、一氯代烷等

(5)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溴代烷、碘代烷、硝基苯等

(6)常温下为气体的烷烃:

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新戊烷

(7)常温下为气体的烯烃:

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

(8)常温下为气体的一卤代烷:

氟甲烷、氟乙烷、氟丙烷、氯甲烷、氯乙烷、溴甲烷

(9)常温下为气体的烃的含氧衍生物:

甲醛

2、化学性质

(1)能与钠反应的:

醇、酚、羧酸

(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

酚、羧酸、卤代烃、酯、油脂、氨基酸、蛋白质(前二者发生中和反应,其余发生水解反应)

(3)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

酚(不产生CO2)、羧酸

(4)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

羧酸

(5)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

酯、油脂、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需加压或用浓硫酸)、蛋白质

(6)能使溴水褪色的:

萃取:苯、汽油、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反应:烯、炔、苯酚、醛

(7)能与纯溴发生取代反应的:

烷烃(光照)、苯(铁作催化剂)、苯的同系物(光照或铁作催化剂)

(8)能与溴水发生反应的:

烯、炔与溴的加成、苯酚与溴的取代、醛被溴水氧化

(9)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

烯、炔、苯的同系物、醇、酚、醛

(10)能发生取代反应(广义)的:

①烷烃的卤代②苯及其同系物的卤代、硝化、磺化③卤代烃的水解④醇与卤化氢反应、醇的分子间脱水、醇与羧酸的酯化⑤酚的卤代、硝化、磺化⑥酯、油脂、蛋白质的水解⑦纤维素的酯化

(1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

烯(加X2、H2、HX、H2O)、炔(加X2、H2、HX)、苯环(加H2)、醛、酮、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加H2)、油脂的氢化

(1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

卤代烃、醇(与-OH、-X相连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时才可以发生)

(13)能发生加聚反应的:

烯烃、二烯烃、卤代烯烃(即含C=C的有机物)

(14)能发生缩聚反应的:

苯酚与甲醛、羟基酸、氨基酸、二元羧酸与二元醇、二元醇

(15)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的:

苯酚

(16)能被连续催化氧化二次的:

醇(R-CH2OH)烯CH2=CH2

(17)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含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

(18)能使新制的Cu(OH)2悬浊液溶解的:

羧酸

(19)能发生酯化反应的:

醇与羧酸、醇与无机含氧酸、纤维素与羧酸、纤维素与无机含氧酸

(20)酸性最强的羧酸:

乙二酸(草酸)

(21)酸性顺序――H+的活性(同浓度时):

乙二酸 > 甲酸 > 苯甲酸 > 乙酸 > 碳酸 > 苯酚 > 水 > 乙醇

(22)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

氨基酸

3、实验

(1)需用到温度计的实验及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实验室制乙烯(液面下)、实验室蒸馏石油(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制硝基苯(水浴的水中)、制苯磺酸(水浴的水中)

(2)需用水浴加热的实验及水浴温度:

制硝基苯(55~60℃)、制苯磺酸(70~80℃)、银镜反应(热水浴)、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酯的水解(70~80℃)、蔗糖水解(热水浴)

(3)醛基的检验:

银镜反应产生银镜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

(4)羧酸的检验:

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5)酯的检验:

与NaOH和酚酞的混合溶液共热红色消失

(6)酚的检验:

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7)淀粉的检验:

遇碘水变蓝

(8)蛋白质的检验:

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微热显黄色

(9)检验卤代烃水解产物中的卤离子:

向卤代烃中加入NaOH溶液水解后,滴加稀HNO3中和过量的碱,再加AgNO3溶液

(10)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产物中含醛基:

水解实验完成后加入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酸,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的物理方法是()

A. 质谱

B. 红外光

C. 紫外光谱

D. 核磁共振谱

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推知(CH3)2CHCH2CH2OH有多少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A. 6

B. 5

C. 4

D. 3

3、“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第一次实现了我国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个

飞船应用了许多尖端的合成材料。下列物质中,不属于

...合成材料的是()

A. 人造丝

B. 有机玻璃

C. 硅橡胶

D. 黏合剂

4、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H2SO4,并加热。为了确定淀粉是否已水解或完全水解,所需下列试剂是()

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④碘水⑤BaCl2

A. ①⑤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它们化学性质的改变。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行

B. 乙醛分子中甲基氢比乙烷分子中的氢更易被卤原子取代

C. 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D. 等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2多

6、下列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 2-氯丙烯

B. 丙烯

C. 2-丁烯

D. 1-丁烯

7、某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有C-H键、O-H键、C-O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A. CH3CH2OCH3

B. CH3CH(OH)CH3

C. CH3CH2CH2OH

D. CH3CH2CH2O

8、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别为

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3N3H4C l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 2

B. 3

C. 4

D. 5

9、分子式C4H8O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A和B。将A氧化最终可得C,且B 和C为同系物。若C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 HCOOCH2CH2CH3

B. CH3COOCH2CH3

C. CH3CH2COOCH3

D. HCOOCH(CH3)2

10、下列两种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葡萄糖果糖

B. 蔗糖麦芽糖

C. 正丁烷异丁烷

D. 淀粉纤维素

11、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数比为2:1,则该物质可能是()

①CH4②C2H4 ③C2H5OH ④CH3OH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2、将0.1mol两种气体烃组成的混合气完全燃烧后得3.36L(标况)CO2和3.6g水,对于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烯

C. 一定没有甲烷

D. 一定没有乙烷

13. 有机化合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下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环丙叉环丙烷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环丙叉环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4种

B. 环丙叉环丙烷是环丙烷的同系物

C. 环丙叉环丙烷与环己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环丙叉环丙烷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14.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药物的主要成分都能发生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水解反应、

④中和反应的是()

15. 已知电离程度大小:羧酸>碳酸>酚>醇,某含溴化合物的结构为

NO

2

CH

2

Br

Br

Br

O

在适当的条件下,该分子中的溴原子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水解反应),所得产物中的-OH能全部与下列哪种试剂完全反应()

A. NaOH

B. Na2CO3

C. Na

D. NaHCO3

16. 含有C=C的有机物与O3作用形成不稳定的臭氧化物,臭氧化物在还原剂存在下,与水作用分解为羰基化合物,总反应为:

C

O

O

O

(R1、R2、R3、R4为H 或烷基)。以下四种物质发生上述反应,所得产物为纯净物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CH

3

)

2

C=C(CH

3

)

2

B. H2C

HC C CH

3

CH

3

C CH

3

C. CH 2

CH 2

CH 2C

CH 3

D.

二、填空题

17、2000年一家制药公司首次在网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3887678.html, )上悬赏下列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截止日期为2002 年4 月1 日,悬赏金额为$100,000USD 。该化合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解决有机分子结构问题的最强有力手段是核磁共振。下图是计算机软件模拟出的该分子氢原子的核磁共振波谱图,单位是ppm ;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不同,在核磁谱图中就处于不同的位置,化学环境相同的氢原子越多,吸收峰面积(或高度)越大(或高)。其核磁共振波谱图如下:

参考结构式,分析核磁谱图,回答下列问题:分子中共有 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谱线最高者表示有 个环境相同的氢原子,谱线最低者表示有

个环境相同的氢原子,结构式中的Et 表示烷烃基,从图谱中可以推断结构式中的这个烷烃基是 。

18、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 ,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 (A 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到A 中的现象是 。

(3)实验结束时,打开A 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 B 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4)C 中盛放CCl 4的作用是 。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 中加入AgNO 3

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 中加入 ,现象是 。

19、目前世界上有一种动向,即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催化剂和强热条件下充分作用,制取一种混合气体(成分与水煤气相同),然后用来合成多种有机物。以下是一种合成路线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 ?→?

C _________;A 与H 按物质的量比为2 : 1完全反应:___________。

20、化合物C 和E 都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且组成中元素质量分数相同,均可由化合物A (C 4H 8O 3)制得,如下图所示。B 和D 互为同分异构体。

试写出:

化学方程式:A→D_____,B→C____。

反应类型:A→B____,B→C____,A→E____,E的结构简式____。

A的同分异构体(同类别有支链)的结构简式:____及____。

21、化合物A是石油化工的一种重要原料,用A和水煤气为原料经下列途径合成化合物D (分子式为C3H6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B:____;C:____;D:____

(2)指出反应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D’是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是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D’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既可以生成能使溴水褪色的化合物E(C3H4O2),又可以生成六原子环状化合物F(C6H8O4).请分别写出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实验室利用银镜反应可检验病人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如下:

CH

CH CH CH CH CHO (简写为GCHO),试写出GCHO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2

式:。

23、充分燃烧某糖,消耗的O2,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它最简式量的6倍,0.1mol该糖能还原银氨溶液生成21.6g银, 0.1mol该糖能与30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求该糖的:

(1)最简式;

(2)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

(3)若该糖是直链分子,试推导其结构式。

24、A为烃,B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由等物质的量的组成的混合物0.05mol在0.125mol 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1molCO2和0.1molH2O。试通过计算回答:

(1)从分子式的角度看,该混合物组成有几种可能?

(2)另取一定量的A和B完全燃烧。将其以任意物质的量比混合,且物质的量之和一定:①若耗氧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

②若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

(3)另取a mol的以任意比混合的A和B的混合物,在过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①若耗氧量为定值,则该值为 mo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下同);②若生成物CO2的量为定值,则生成物水的质量范围为。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D

5、AB

6、C

7、BC

8、C

9、C 10、D 11、B 12、AD 13、B 14、BD

15、C 16、CD

二、填空题

17、8;3;1;CH 3CH 2-。

18、(1)C 6H 6 + Br 2 →Fe C 6H 5

Br + HBr ↑ (2)反应液微沸 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 容器

(3)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Br 2 + 2NaOH → NaBr + NaBrO + H 2O

或3Br 2 + 6NaOH → 5NaBr + NaBrO 3 + 3H 2O (4)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5)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

19、(1)HCOONa HCOOH OH CH CO H CO CH ;;;;;324、

(2)C

HCHO SO

H ?????→

?60~50342

COOH COOH |

?

????→?+4232SO H OH CH 浓3

3

|COOCH COOCH O H 22+ 20、A→D:

B→C:

A→B:消去反应,B→C:加聚反应, A→E:缩聚反应。 E 的结构简式:

A的同分异构体:

21、(1)A:CH2=CH2 B:CH3CH2CHO

C:CH2=CHCHO D:CH2(OH)CH(OH)CHO

(2)取代

(3)CH3CHBrCHO+NaOH→CH2=CHCHO+NaBr+H2O[条件:醇/△]

(4)保护醛基,防止反应⑤时被高锰酸钾碱性溶液氧化

(5)D’→E:CH3CH(OH)COOH→CH2=CHCOOH+H2O[条件:浓硫酸 /△]

22、GCHO+2Ag(NH3)2OH GCOONH4+2Ag↓+H2O+3NH3

23、思路分析:因为该糖燃烧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都相等,所以该糖分子内C,H,O三种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2:2+1-2=1:2:1,故该糖的最简式为CH2O。最简式量为30,依题意,该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0=180,分子式为CH2O6,即C6H12O6。

由于该糖为直链分子,且由于多个-OH连在同一碳原子上不稳定,故该糖的结构简式为:

该糖的结构为五羟基醛,为葡萄糖。

启示:本题着重考查了葡萄糖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反应,要求学生所学概念十分清楚,并能用数学手段推导出葡萄糖分子的结构。

24、(1)5(2)①C2H2、C2H6O2②C2H4、C2H4(3)①2.5a ②18a g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人教版有机化学(选修5)实验及知识点

人教版有机化学(选修5)教材全部实验总结整理归纳 P17实验1-1.蒸馏实验: 蒸馏:利用互溶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一般相差30℃以上)进行分离提纯的一种方法。 【注意】 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引管(尾接管)、锥形瓶 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 ③冷却水的通入方向:进水水流与气流方向相反。 ④沸点高而不稳定的液态物质可以考虑减压蒸馏。 ⑤要加入碎瓷片(未上釉的废瓷片)防止液体暴沸,使液体平稳沸腾。 ⑥蒸馏烧瓶盛装溶液体积最大为烧瓶体积的2/3。 p18:实验1-2;苯甲酸的重结晶: 重结晶:将已知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过滤、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体,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 【溶剂要求】 ①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即热溶液中溶解度大,

冷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主要步骤】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注意事项】 ①为了减少趁热过滤过程中损失苯甲酸,应在趁热过滤前加入少量蒸馏水,避免立即结晶,且使用短颈漏斗。 ②较为复杂的操作:漏斗烘热、滤纸用热液润湿、马上过滤、漏斗下端越短越好。p19: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溶剂中,从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2、常用的萃取剂有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CCl4等 【萃取剂的选择】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不反应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③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任何反应 分液:常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和提纯。 p19:实践活动: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研磨时用到仪器研钵。 p32:实验2-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因为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为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加注意点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一)烃 1. 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 ..食盐水】 解释:生成卤代烃 2. 石油的分馏(必修2、P57,重点)(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 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 口出 (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P59)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 (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 (8)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不能,会爆炸 (9)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 (10)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_、__ CO2__。 (11)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0-2-26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化学选修三,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级与能层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2n2。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若已知元素序数Z,找出与之相近上一周期的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R,先确定其周期数。再根究Z—R的值,确定元素所在的列,依照周期表的结构数出所在列对应的族序数。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p区,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Ⅷ族)的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 (2)主族元素价电子数=族序数,副族元素III B--VIII族价电子数=族序数I B,II B价电子的最外层数=族序数 (3)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S区ns1-2 p区ns2np1-6、d区(n-1)d1-9 ns1-2、ds区(n-1)d10ns1-2 三.元素周期律 1.电离能、电负性 (1)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1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是指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

选修5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参考word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 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课时数: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的目的和实验要求,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介绍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充分安全环境中,以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系统地完成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实验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并接受实验的检验而得到发展和逐步完善。在高校中,有机化学实验课始终与有机化学理论并存。可以说,有机化学离不开有机化学实验。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实验技能的人会在有机化学的科学研究和有机化工的生产指导中有重大成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的教学。 二、有机化学实验目的 1、印证课本上学到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熟悉、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能力。 (1)玻璃管的加工。 (2)组装反应装置:不同的有机反应需要不同的仪器装置,做蒸馏实验就组装蒸馏装置,做 回流实验就要求用回流装置,等等。(示范组装以上2个装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熟练组装各种常用的反应装置。 (3)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重结晶、熔点的测定、沸点的测定、萃取、分液、洗涤、蒸馏(常压、减压)、色谱分析。 重结晶常用于固体有机物的分离、提纯。萃取、分液以及洗涤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而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的化合物沸点较高,例如乙酰乙酸乙酯,它常压下的沸点达到180.4℃,而在这个温度下它已经部分分解为去水乙酸和乙醇,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mp可用于识别物质和定性地检测样品的纯度;bp测定可用于识别物质和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至于色谱分析是下学期的实验内容。 3、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1)培养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到准确、及时、详细地记录实验数据现象,应一边实验一边直接在记录本上作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补写; (2)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控制反应条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分析;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不虚报实验数据、现象; (4)正确对待实验的成功、失败。 三、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1、加强预习:实验前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并写好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的原理,主要的实验试剂和实验的成败关键点、安全注意点,用简明的图表表示出反应步骤。每次实验开始前进行抽查。 2、仔细听老师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3、实验安全: (1)严格按造规程操作。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改变药品用量、操作条件或操作程序。 (2)实验中集中思想、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不做与该次实验无关的事,不能擅自离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汇总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试验一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 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 二、试验原理 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 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 四.试验步骤 1、酒精的蒸馏 (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 2、微量法测沸点 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 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 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

2020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2020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 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 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 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 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29.8℃ .....). ...2.F.2.,沸点为 ....CCl ..3.Cl..,.沸点为 ...-.24.2℃ .....).氟里昂( .....CH 氯乙烯( ....,沸点为 ...HCHO ....-.21℃ ...). ......,沸点为 .....).甲醛( ..2.==CHCl ....CH ....-.13.9℃ 氯乙烷( ....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3.CH ....CH ..2.C.l.,沸点为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大全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专题一烃 一、甲烷的氯代(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 ..食盐水】 解释:生成卤代烃 二、石油的分馏(重点)(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口出(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三、乙烯的性质实验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 CH2OHCH2=CH2↑+ H2O 3 副反应:2CH3CH2OH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6H2SO4(浓)6SO2↑+2CO2↑+9H2O (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 【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 (8)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不能,会爆炸 (9)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 (10)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 。故乙烯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 2中混有_SO2_、__ CO2__。 (11)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四、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方程式:CaC2+2H2O→C2H2↑+Ca(OH)2(注意不需要加热) (2)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3)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①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减小浓度) ②分液漏斗控制流速③并加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五章-常考知识点强化总结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1.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1)特点 ①单体分子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 ②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组成相同; ③反应只生成聚合物。 — (2)加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将链节写在方括号内,聚合度n在方括号的右下角。由于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 表示。如聚丙烯的结构式。 (3)加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①均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只有一种。如 ②共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有两种或多种。如 2.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 (1)特点 ①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 ②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不同; ③反应除了生成聚合物外,还生成小分子; ④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聚合物呈线型结构。 (2)缩合聚合物(简称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如 '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单体的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式的下角标要一致;要注意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一般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n-1)。 ①以某分子中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基团中的活泼氢原子结合成水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②以醇羟基中的氢原子和酸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③以羧基中的羟基与氨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H2O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 特别提醒单体与链节不同,如单体是CH2===CH2,链节为—CH2—CH2—,加聚物与单体结构上不相似,性质不同,不为同系物。如分子中无。 加聚反应缩聚反应不同点反应物单体必须是不饱和的! 单体不一定是不饱和的,但必须要含有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选修5有机化学实验整理篇(含装置-原理-注意事项)

有机化学实验 一、烃的重要实验 1、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无水 ..醋酸钠和碱石灰 (2)反应原理: CH3COONa + NaOH Na2CO3 + CH4↑ 拓展: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S + S g (大试管、酒精灯等) 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4)尾气处理:点燃法 (5)注意事项: ①药品为无水 ..醋酸钠和碱石灰; ②生石灰可稀释混合物的浓度,使混合物疏松,便于甲烷逸出,同时也减少了固体NaOH在高温时跟玻璃的作用,防止试管破裂。此外,NaOH吸湿性强,生石灰还起到吸水的作用可以减小对制备甲烷反应的不利影响。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l + l g (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等) 收集装置:排水法 (4)尾气处理:点燃法 (5)注意事项: ①配制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液应注意: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乙醇并不断摇匀。 ②温度计水银球(或液泡)应插入反应混和液,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以便控制反应温度为170℃。 ③反应时应迅速升温到170℃。 ④为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爆沸,应在反应液中加少许碎瓷片。

⑤如控温不当,会发生副反应,是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乙醚等杂质,必须通过浓NaOH溶液(或碱石灰)后,才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乙烯。 ⑥若实验时,已开始给浓硫酸跟乙醇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忽然记起要加碎瓷片,应先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在补加碎瓷片。 3、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水(用饱和食盐水代替) (2)反应原理: CaC 2 + 2H2O Ca(OH)2 + CH≡CH↑ 副反应: CaS + 2H 2O Ca(OH)2 + H2S↑ Ca 3P2 + 6H2O 3Ca(OH)2 + 2PH3↑ Ca 3As2 + 6H2O 3Ca(OH)2 + 2AsH3↑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S + l g (广口瓶(或锥形瓶、烧瓶、大试管等)、分液漏斗等) 收集装置:排水法 (4)尾气处理:点燃法 (5)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乙炔: a、反应产物Ca(OH)2微溶于水,呈糊状堵塞反应容器,使水面难以升降; b、反应速率快且放出大量的热,会损坏启普发生器。 ②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应选用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产生乙炔的速度。 ③电石与水反应剧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减缓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 ④由于电石中含有其他杂质(如:CaS、Ca3P2、Ca3As2等)。使制得的乙炔中含有(H2S、PH3、AsH3等)难闻的气体。要想制得较纯净的CH≡CH可将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的洗气瓶。 4、石油的分馏 (1)反应原料:原油 (2)反应原理:利用加热和冷凝(蒸馏),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围的馏分。 (3)反应装置: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器(冷凝管)、锥形瓶等。 (4)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水银球(或液泡)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略低处,测定的是馏分蒸汽的温度。 ②冷凝器中冷凝水的流向与气流反向相反,应从下口入水上口出水。 ③为防止爆沸,反应混合液中需加入少量碎瓷片。 5、苯与溴的反应

有机化学实验常见操作及原理

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吗? 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的顺序,实验时,一定要弄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同时,还要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下面列举部分实验的操作顺序.你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吗?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应先在集气瓶底装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再把系有燃着的火柴梗的铁丝伸入集气瓶中。(防止反应时的高温熔化物落下后炸裂瓶底。) 2.实验室制H2、O2、CO2等气体的实验: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容器中装药品。(防止装置漏气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里使试管炸裂。) 4.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先验纯.再点燃。(防止氢气不纯.点燃时爆炸。) 5.H2还原CuO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会儿H2.再加热;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H2,直到试管冷却为止。 (以赶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下又被氧化。) 6.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经检验H2不纯需要再收集时.应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H2,检验其纯度。 (防止试管内末熄灭的H2火焰点燃H2发生器里尚混有空气的H2而发生爆炸。) 7.金属制品在电镀或焊接前.应先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除表面的锈,再进行电镀或焊接。(因为铁锈易溶解在稀盐酸或稀硫酸中.使金属制品表面变得洁净。) 8.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再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因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而发生危险。)9.加热盛有药品的玻璃仪器后,应先将其冷却.再进行冼涤。 (防止玻璃仪器忽然遇冷而炸裂。) 10.把块状药品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将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慢慢滑到容器底部。 (防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直落到容器底部打破容器。) 1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再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称量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应先将其放入玻璃器皿里.再进行称量。 (防止天平受到污染和损坏。) 1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用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 (若先用两手紧贴容器外壁.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后.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在水中.就看不到气泡冒出.以至不能准确地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13.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或胶皮管里时.应先把玻璃管待插人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人。 (减小玻璃管与橡皮塞或皮管之间的摩擦,防止插入时玻璃管被折断,刺破手掌) 14.加热玻璃仪器时.若其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先将其擦拭干净.再进行加热。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 (防止容器受热不均而炸裂。) 15.试管内若附有不易被水洗净的物质时:对于油脂.应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冼衣粉将其洗去.再用水冲洗干净;对于难溶性氧化物或盐,应先用稀盐酸将其溶解。再用水冲洗干净。(目的是将难溶性物质转化成可溶性物质.便于用水洗去。) 实验基本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左右 1.制取气体时.气体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 2.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即“左物右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