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记二战苏联红军的“飞虎雄鹰”P-40战机

记二战苏联红军的“飞虎雄鹰”P-40战机

记二战苏联红军的“飞虎雄鹰”P-40战机
记二战苏联红军的“飞虎雄鹰”P-40战机

记二战苏联红军的“飞虎雄鹰”P-40战机

在二战中,美国的P-40鹰式战斗机可以说是非常有名,它是美国寇蒂斯公司在二战全面爆发前的1937年在P-36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战机。P-40最初的型号机长9.68m,翼展11.38m,空重2636kg,最大起飞重量3655kg,装一台Allison V-1710-33活塞水冷发动机,输出功率1150hp。它首先装备了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二战全面爆发后很快作为租借法案的军事援助物资提供给当时在欧洲苦战的大英帝国,为英国空军解了燃眉之急。但P-40最有名的战斗是在亚洲,由美国的陈纳德将军带领的飞虎队驾驶P-40痛打日本的零式,隼式,97式等海陆军战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使人们一提到飞虎队,首先想到的就是P-40战斗机。虽然P-40战斗机性能一般,称不上二战中的顶尖机种,但是机身坚固,性能可靠,火力强大,还是在战场上有着不错的表现,得到使用者的好评。但是大家可曾知道,在二战的苏德战场,P-40战斗机也曾作为苏联飞行员的“坐骑”为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战争中,总共有2134架各型P-40战斗机在苏联红军的前线空军和国土防空军中服役,在此型战机上,诞生了波克雷舍夫(A.Pokryshev)等王牌飞行员。今天,就让笔者对这一段传奇般的历史作一个介绍:

第126歼击航空团的一架P-40战斗机,机号为AH965,飞行员为Lt. S.G. Ridnyi,照片摄于莫斯科前线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大举入侵苏联,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爆发。

在战争的初期,由于苏军战前准备不足,大量的作战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德国空军成批成批地炸毁在机场的停机坪上。尽管苏联飞行员勇气过人,驾驶残存的战机起飞迎战,但由于飞机型号落后加上飞行技能不佳,在空战中损失惨重。面对极其严峻的形势,苏联政府焦急万分。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支持所有抵抗法西斯的国家,把苏联也纳入了租借法案的受益国。也就是说,苏联军队可以以“租借”的形式先得到战争需要的军火物资,等战争结束后再向美国政府偿还相关费用。应该说,租借法案在战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困境中的苏联(尽管在战后,由于冷战的意识形态对立,苏联和西方国家在对租借法案问题上认识分歧很大:苏联认为租借法案的帮助“微不足道”,而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租借的物资极大地帮助苏联度过了难关。不过,笔者在本文中无意于讨论这些问题)。随后,大量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海上运输来到苏联,其中就有P-40战斗机。整个战争中,苏联得到的该型战斗机数量位居所有型号外援战斗机数量第四位,其中第一位的是P-39飞蛇(4924架),第二位的是英国的飓风(2952架),第三位的是P-61眼镜王蛇(2379架)。P-40战斗机装备给了苏联的空军(VVS),国土防空军(POV)和海军航空兵(VVS VMF),作战地域几乎包括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前线。这些涂着红星的P-40参加了许多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战役:如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库班空战,库尔斯克大会战以及解放东普鲁士的战斗。可以说,这些“外援”的雄鹰为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苏联部队中,P-40战斗机常装备给那些原先装备I15,I16或者MIG3的航空团。这些团在战争初年损失惨重,有的几乎被打光,P-40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些装备空缺。

在1942年早期,这些航空团装备了P-40C(早期型号,武器是机头两挺12.7mm 机枪,左右机翼各两挺7.62mm机枪),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早期的P-40C渐渐被换成了后期的-P40E和K。再往后,装备P-40的航空团出现了两种发展方向:在战场上表现平平或者损失过大的,整个团转为国土防空军继续装备P-40M 和N;战场表现好的,转为近卫航空团,换装P-39,Yak-7, Yak-9或者La-5。还有一个“处理”一线的P-40的方式是把它们移交给海军航空兵,那些部队的机型比空军要落后,移交过去的P-40正好替换海军还在用的I-16等老式飞机。到1945年5月,整个苏德战场前线只有一个团24架P-40系列的战斗机还在一线服役。与此同时,在国土防空军则还有409架P-40,在黑海舰队航空兵还有96架,而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还有约100架。苏联军队得到第一批P-40飞机是在1941年9月,但这是苏联政府用硬通货从美国购买的,因此不属于租借法案支援的物资,实际上租借法案的受益对象扩大到苏联是1941年11月的事。该批飞机一共21架,其中20架P-40早期型(可能是B型或是C型),一架P-40G(原始资料记载)。不过很快,真正的租借物资也来了。1941年8月31日,一批原本要运往英国的战斧IIB式战斗机(P-40专门用于出口英国的型号)被送到苏联。这些英国版的P-40装备了英国制式的武器——.303英寸机枪,机身上喷涂着英国的飞机编号比如AH,AK和AN,每一架都被拆开后装在巨大的板条箱里。在一翻匆忙的组装之后,所有的这些飞机进行了试飞,随后被移交给了第27转换航空团。在苏联空军中,转换航空团有着双重的职能:一是作为新型作战飞机的训练基地,用来帮助战斗部队换装新装备并进行适应性训练,以便尽早形成战斗力。二是作为新飞机在正式装备作战部队之前的临时停放场所。因此,从大洋彼岸送来的P-40战斗机自然被先送到了转换航空团,作为“标本”供部队的飞行员和机械师能

尽早熟悉这个资本主义世界来的新朋友。第27航空团组建于1941年8月,组建该团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飞行员使用盟国援助的P-40和飓风式战斗机。

该团的驻地在卡德尼科夫(Kadnikov)机场,该机场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到沃洛格达的铁路附近,距离沃洛格达约140km。在1941年和1942年,这里是所有战斧式战斗机在被送往空军作战部队前的必经之地,苏军第126,154,159和964歼击机团及大批飞行员和机械师在这里接受了使用维护英美战斗机的培训。到1941年12月27日,该团拥有15架战斧式战斗机,序列号分别是AN974, 978, AK172, 197, 243, 247, 250, 258, 321, 327, 342, 345, 363, 388, 和493,4架双座的Yak-7教练机和2架UTI-4式教练机。尽管在苏联寒冷的冬季,战斧的发动机常出故障,甚至造成了一些事故,但是27航空团的飞行员还是认为战斧式战斗机是一种相对容易驾驶的飞机,大多数新手在训练后都能够较轻松地驾驶它。而且由于机身坚固,战斧能承受新手的粗暴着陆和机腹迫降——这在新飞行员训练中是很难避免的。经过14个月的超高强度训练,有5架战斧(AN974, AK316, 196, 243, and 321)报废,从装备清单中被删除。到了第二年7月初,该团开始接受P-40的新型号——P-40E小鹰(使用AllisonV-1710-39发动机,武器改为左右机翼各六挺12.7mm航空机枪)。到了该年的9月25日,第27转换航空团解散,其所有人员和飞机被移交至第6转换航空旅。第一个来到27航空团进行改装训练的战斗部队是第126歼击航空团。该团从战争一爆发就投入作战,当时他们驾驶的战斗机是苏联国产的I-16和MIG-3,他们用这些飞机一直战斗到1941年9月15日,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还在这短短的数月内诞生了两位苏联英雄——利德尼(S. G. Ridnyy)和卡面什持科夫(V. G. Kamenshchikov)。在126歼击航空团进行换装训练的过程中,受训人员遇到了不亚于战斗的困难——语言障碍,送来的战斧战斗机所有资料和技术手册都是英文的。为了尽早形成战斗力,年轻的飞行员和机械师们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通过字典一点一点地把英文的技术手册翻译成俄文。由于形势紧迫,所有的训练科目都被高度压缩,强度非常巨大,所有指战员凭着保卫祖国保卫苏维埃的爱国热情不顾疲劳地进行训练。到了1941年10月12日,该团训练就全部完成,驾驶着崭新的战斧战机飞往前线,投入到了空前惨烈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去了。

到了前线,126团频繁出击,执行掩护加里宁方面军和莫斯科城的防空任务。从1941年10月25日到第二年的4月25日,该团击落了29架敌机,自身损失4架飞机,有2名飞行员阵亡。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数第一个月的战斗最为激烈,飞机出勤率也最高,一共击落敌机17架,但随后该团被一连串的飞机故障折磨得晕头转向。原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寒冷的冬季到了,气温骤降至-38℃,而战斧战斗机完全不能适应这样的酷寒,飞机的液压油和润滑油都因为冻住了而无法使用,机舱取暖设备被冻裂,发动机传动系统由于气温太低金属变脆发生断裂……种种故障象雪崩一样一股脑涌来,搞得部队焦头烂额。还好126团是第一支换装P-40的战斗部队,在上级眼里那是绝对的“宝贝疙瘩”,因此,上级从军队的科研部门调来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力图遏制住可怕的“故障雪崩”。这些专家换掉了美国生产的娇贵的零件,换上皮实可靠的国产货,润滑油和液压油也换成能耐低温的品种,对冷气操作系统也做了修改……可是由于库存的发动机零件非常缺乏,维修速度还是非常缓慢,因此P-40的出勤率和修复率一直非常低。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些美国生产的战斗机使用的是美国的12.7mm子弹和英国的.303

英寸子弹,这两种子弹当时苏联进口不多,战斗中消耗又大,而苏联自己又不能生产,整个航空团为此伤透了脑筋。到了1942年1月中旬,该团只剩下了9架可以使用的P-40战斗机。尽管有着这些困难,可126团还是尽一切可能起飞参加战斗。在1942年1月,该团大概出动了198次,飞行时数达到334小时,共击落敌机7架,分别是5架Bf-109,1架He-111和1架Ju-88。在一系列的空战中,飞行员们发现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但P-40仍旧可以说是自己忠实可靠的“坐骑”,很多驾驶P-40的飞行员都用实际的战斗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在1942年1月18日,飞行员列文(S. V. Levin)中尉和僚机飞行员勒夫沙(I. P. Levsha)中尉驾驶两架P-40战斧出击,在空中遭遇德军7架Bf-109战斗机。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况,两名飞行员勇敢地投入战斗,在空战中击落了两架敌机而自身毫无损失;另一次是在1月22日,罗佐夫(E. E. Lozov)中尉带领一个三机编队遭遇德军13架飞机,他们击落了其中的两架Bf-109E,自身也没有损失。而在整个1月总共只有两架P-40在战斗中损失:一架被敌高射炮击中,另一架在空战中被敌机击落。

第126歼击航空团的一架战斧式战斗机正在为起飞作准备

然而,新的麻烦又出现了。由于P-40战斗机数量不多,很多地面高射炮手和友军的飞行员都不熟悉这种长相陌生的进口飞机,以至于发生了许多误击事件,不少P-40都被己方的火力击中过。例如,在1942年元旦左右的一天,马兹(P. G. Maz)少尉驾驶的编号为AN507的P-40战斧式战斗机遭到了友军5架I-16和地面高射炮火的轮番攻击。少尉驾驶受重伤的座机强行迫降,造成发动机严重受损,整架飞机被送往后方修理。不过,机械故障还是飞机损失的主要原因。正如前文说过的,由于战时的混乱加上零件缺乏,苏军不可能彻底地把这些P-40“调教”

好,不是不想,而是实在顾不上,结果造成该团几乎每一架P-40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小毛病,飞行员驾驶着一架失去动力的P-40摇摇晃晃地滑翔降落成了家常便饭。2月17日,悲剧终于发生了:该团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苏联英雄利德尼上尉在驾驶座机降落的时候引擎突然熄火,飞机当即坠毁,利德尼当场死亡。尽管如此,126团的飞行员对P-40的评价依旧不算太坏,毕竟那是在严重缺乏飞机的时期他们能得到的最好的座机了。按照传统的苏联制空战斗机设计思路,速度和可操纵性是设计师优先考虑的性能,其他方面的性能往往被视为是次要的。而在P-40身上,美国设计师则体现出迥然不同的设计思路:P-40战斧拥有强大的火力,两挺12.7mm机枪加上四挺7.62mm或.303英寸机枪,每秒钟齐射的射弹质量比苏联MIG-3战斗机多1.5倍;飞行员座舱前装着38mm厚的防弹玻璃风档,飞行员座椅后则装有防弹钢板,体现出对飞行员的充分保护;座舱宽敞,视野良好,加上完善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和坚固的机身……这些都给苏联飞行员和航空设计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尽管该机速度和可操纵性不拔尖,爬升率也比不上德国的Bf-109,但在富有经验的飞行员手中,它仍是一件可怕的杀人利器。在驾驶P-40战斗机的过程中,苏联飞行员运用了一种依靠团队配合的编队空战战术,这种战术利用飞行编队之间的协调和对敌机的高度优势,能有效地弥补P-40的性能缺陷。据说这种战术还是驾驶飓风战斗机的飞行员发明的,后者也是一种性能平庸的战斗机,看来苏联飞行员对装备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常常能把二流装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至。由于运用了这种战术,126歼击机团的战绩以集体战绩居多:例如苏联英雄S. G. Ridnyy,个人战绩9架,集体战绩17架;卡面什持科夫,个人战绩7架,集体战绩10架,团长那已登科(V. M. Naydenko)个人战绩5架,集体战绩11架……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该团有12名飞行员驾驶P-40成为王牌,31名飞行员获得勋章和奖章。

1942年5月,126航空团换装了全新的P-40E小鹰战斗机。比起先前的战斧,小鹰的火力更强:原来的两挺12.7mm机头机枪加上4挺7.62mm/.303机翼机枪被换成了六挺12.7mm大口径机枪,左右机翼各装三挺。一按发射钮,六挺12.7mm 机枪喷出密集的弹雨,足以给敌机以致命的一击。而且P-40E换装了性能更优秀的V-1710-39发动机,动力更为强劲。为了换装新飞机,该团退出一线,在后方一边进行新飞机的换装训练,一边负责莫斯科市的防空任务。到了8月底,该团又开始为从莫斯科出发的运输机护航。应该来说,这样的任务是非常“清闲”的,这也给了疲惫的飞行员一个难得的休整机会。很快,新的战斗又到来了。由于德军在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矛头直指南方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126团又一次被投入前线,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该团有18架P-40E战机(NN 818-821,830,841,842,844,979,1014,1018,1027-32, 和1104)和50%的地面维护人员在8月28日被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的索罗多夫卡(Solodovka)机场。斯大林格勒前线的战斗是极其惨烈的,尽管126团的飞行员们几乎都是参加过多次战斗的老鸟了,但频繁的出击,激烈的战斗还是让这些战场老鸟感到犹如置身地狱。一开始,该团的表现应该说非常出色:8月29日,该团共击落Bf-109,JU-88和FW-189各一架,自身只损失一架小鹰;30日击落Bf-109F战斗机5架,He-111轰炸机5架,自身损失三架;31日击落Bf-109F10架,He-111和JU-87各一架,自身有两架小鹰被击落,另有两架被击伤。但是,损失比的天平在9月5日发生了倾斜,当天该团损失了四架小鹰,其中两架被击落,另两架因空中相撞损失,而只击落了三架敌机——2架Bf-109F,1架JU-88,该团团长V. M. 那已登科少

校在战斗中被击落,身受重伤。这样,该团只剩下了四架可用的小鹰战机,这四架剩下的飞机被用来在驻地机场上空巡逻,保护机场不受敌人偷袭。截止1942年9月13日,第126歼击航空团总共执行了194次战斗飞行,每次都和敌机发生了战斗(战斗的激烈已经达到了罕见的程度!)。这194次战斗飞行中,有163次是掩护被称之为“黑死神”的IL-2强击机执行任务。在战斗中该团飞行员总共击落敌机36架(23架Bf-109F ,6 架He111 ,3架Ju-88 ,Bf-110 、Ju-87、Hs-123 和FW-189各1架),自身损失战斗机13架,有7名飞行员阵亡,5人受伤。9月13日,126航空团从前线撤往后方休整,换装了新式的La-5战斗机,并一直用苏联国产的战斗机参加后来的战斗。第154歼击航空团是第二批换装P-40的前线空军战斗部队,这个团是在1941年9月20日抵达第27转换航空团换装战斧战斗机的,换装结束后,该团于1941年11月26日被派往列宁格勒前线参加战斗。在列宁格勒,他们和驻扎在同一机场的159歼击航空团(也已换装P-40战斗机)一起为往返于列宁格勒包围圈内外的Li-2运输机(美国道格拉斯DC-3的苏联生产型号)护航。这些运输机空运来这个城市急需的粮食、药品和弹药,在返航的时候带走包围圈内的伤员。因此,所有驾驶着战斧战斗机的飞行员都明白,他们在保卫这座城市的生命线。

在条件非常艰苦,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154团的飞行员还有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例如在12月17日,9架德国的Bf-109F战斗机偷袭正在拉多加湖上空飞行的一队Li-2,在这危急关头,波克雷舍夫上尉果断地击落了其中的一架敌机;在同一天,该团的另一位飞行员比留科夫(P. A. Pilyutov)在执行单机为运输机编队护航的任务时,不但避开了敌机的攻击而且击落其中两架,尽管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敌机击落,但成功跳伞;1942年1月23日,比留科夫与一架尾部标有数字“19”的Bf-109F苦战30分钟,最终将其击落。这名德国飞行员在跳伞后被俘,在此之前,他已经击落了59架飞机。由于在1941-1942年冬天战斗不是非常激烈,154团和159团的损失都不是非常大。因此在1942年3月两个团都开始换装新的P-40E战斗机。在换装期间,两个团都显得非常“奢侈”:所有战损的战斧都不再修理,直接换成小鹰,因此换装非常地顺利。但是随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管是老的战斧还是新的小鹰,使用的都是美国生产的Allison发动机。由于战争的巨大消耗,苏联库存的Allison发动机已经不多,可前线的需求依然急迫。为了维持这些P-40战斗机的战斗力,苏联的技术人员又开始了新的尝试:换掉P-40的发动机,用国产的发动机代替进口的Allison发动机。最早提出换发动机这个想法的是154团团长马特维耶夫(Matveyev)。他提出:苏联国产的M-105P和M-105R航空发动机体积、质量和功率都与Allison发动机差不多,可以作为替代品安装在P-40E战斗机上。根据他的建议,超过40架缺少发动机的P-40E战斗机被送往空军第13集团军飞机修理厂进行改装,改装的主要内容就是给这些飞机安装国产M-105P或M-105R发动机。但是,由于国产的M-105系列发动机功率比Allison发动机略小一点,因此改装了国产发动机的P-40E在飞行性能上比原来有所下降,主要是最高飞行速度下降了12km/h。随后这些改装过的P-40E被送往第196歼击航空团。从1942年春季开始,第154航空团团主要担任国土防空任务,而到了当年夏季,他们又开始执行轰炸和对地攻击任务。在执行对地任务时,P-40E的机身中部挂架会挂载一枚250kg的炸弹。到了当年的11月22日,该团由于在战斗中的优异表现被改编为近卫第29歼击航空团,随后于12月正式告别他们的P-40E战机,换装Yak-7B战斗机。

涂着冬季涂装的战斧战斗机

虽然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的战斗常常被我们后人一次次地提起,但在整个东线,P-40E战斗机使用得最多的地域是遥远的北方战线,早在1942年1月,P-40E就在那里执行战斗任务了。当时,苏联北方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成了苏联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港口,大批西方的援助物资都通过此地上岸,再运往各个战场,这里俨然成了苏联的“北方门户”。因为港口防空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战斗机保卫港口安全,而刚从船上卸下的西方战斗机由于属“就地取材”,成了担任此类任务的最好选择,因此,P-40战斗机自然而然地被用来保卫港口。在那里,远道而来的美英战斗机成了舞台的主角,甚至在1942年冬季,在北方战线服役的美英战斗机数量占了当地苏联空中力量的95%。北方战线第一个装备P-40战斗机的部队是第147歼击航空团,当时装备的是早期的战斧。因为特殊的自然条件,该团的换装训练不能转移到后方进行,所以只好一边作战一边完成换装训练,这使得该团出现了一种非常滑稽的现象:他们用自己老式的I-153升空与敌机作战,而在战斗间隙则学习驾驶战斧和英国的飓风。到了1942年,这个团的I-153退役,全部用外援的战斗机代替,比较特殊的是他们混装着战斧和飓风两种战斗机。1942年4月1日,第147歼击航空团正式改编为近卫第20歼击航空团。5月1日,该团淘汰了所属的飓风战斗机,得到了一些新的战斧(AK170、180、194、202、205、263、267、306、339、344、473和483)和小鹰(583、586、600、664、787、789、796、810、814、823、824、849、860、1101和1108 )。在战斗中,飞行员对P-40的坚固耐用赞许有佳,尤其是其坚固的五纵梁机翼,简直皮实得惊人。在1942年4月28日,P-40的坚固机翼创造了一个空战史上的奇迹:当天,飞行员阿列克西?哈罗贝斯托夫(Aleksey Khlobystov)中尉在空战中用右机翼削掉了一架梅塞施米特战斗机的尾翼,随后又把第二架的机翼齐刷刷地斩了下来,两架敌机当场坠落,而自己则安全返航!回到机场后,受伤的机翼很快地

得到了修理,没有落下一点病根,而哈罗贝斯托夫中尉则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同时获得了2000卢布的奖金。后来,他在5月14日的空战中受了伤:当时他正驾驶P-40E与敌机空战,试图朝敌机迎头发起攻击,结果机身与敌机发生碰撞。他因为在碰撞中被甩出飞机而侥幸生还(牛人啊!)。可是,哈罗贝斯托夫的运气在1943年的12月13日到了尽头:当时他驾驶他的P-40E攻击一架德国的侦察机,结果被敌机的后座射手击中,飞机坠毁,他再也没有回来。

整场战争中,近卫第20歼击航空团是装备P-40时间最长的空军单位,直到1943年底他们把座机换成了P-39N飞蛇,才算是正式告别了他们的P-40。1942-1943年期间该团的战果没有详细记录,只有损失是清楚的:1942年该团共损失各种型号P-40战机38架,1943年损失26架。其中在事故中损失14架,空战中被敌机击落35架,被敌高炮击落3架,还有一架在空袭中被炸毁于地面。而具零星的不完全的统计,德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基本与此相当。北方战线第二个获得小鹰战斗机的单位是近卫第19歼击航空团。在1942年4月4日获得近卫称号后,这个团从前线撤往后方,淘汰了原来使用的LaGG-3,开始使用P-40E和P-39N,并于当年的5月17日重返战场参加战斗,此时,该团拥有10架P-40E和16架P-39N。战斗中该团飞行员表现出极高的战斗技能和顽强的攻击精神,诞生了一批王牌飞行员,他们有帕维尔?库塔霍夫(P. S. Kutakhov)上尉(获得两次苏联英雄称号,后来的苏联空军高级将领,担任过苏联空军司令),苏联英雄波什科夫(I. V. Bochkov)和盖达恩科(I. D. Gaydaenko)……在空战中,该团把手头的P-40E和P-39N合理配置,尽量发挥各自的长处,其中P-39N被用来和敌战斗机格斗,而相对较笨拙的P-40E则用于攻击敌轰炸机。当然在瞬息万变的空战中,“分工”是不可能那么明确的,很多时候P-40E也必须与敌人的战斗机搏斗。尽管在性能上P-40E不如德国的Bf-109F等飞机,但面对强敌,P-40E还是表现出色。1942年6月1日,一队P-40E和P-39N一起执行掩护SB轰炸机的任务,在飞行途中突然遭到敌战斗机编队袭击。战斗中他们击落了6架梅塞施米特战斗机,而自身只被击落两架飞机(1架P40E,1架P39N);8月14日第二大队大队长诺沃什罗夫(A. Novoshilov)少校和他的僚机巴尔苏科夫(Barsukov)中尉一次击落敌水上飞机一架(笔者估计是德国的He-115水上飞机),Bf-110双发战斗机两架,而自身则毫发无损。近卫第19歼击航空团混合装备P-39N和P-40E 一直到1943年的秋天,后该团的战斗机全部换成了P-39N和P-39Q。从战争爆发的1941年6月22日到1943年12月31日,该团共出击7541次,累计飞行时间5410小时,击落Bf-109E战斗机56架,Bf-109F战斗机43架,Bf-109G战斗机15架,Bf-110双发战斗机30架,ju-88轰炸机7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9架,Hs-126侦察机5架,Do-215轰炸机2架,He-111和Fi-156各1架,而该团付出的代价是86架作战飞机和46名飞行员。在该团中服役的最后一架P-40系列战斗机是一架P-40K,它被改装为双座的教练机一直使用到1944年11月2日。有趣的是近卫第19航空团还是所有使用P-40战斗机的苏联空军部队中非战斗损失最少的,相比之下,与它并肩作战的近卫第20航空团就要高得多。

近卫第20歼击机团的政委(戴棉帽者)在欢迎飞行员战斗归来,照片摄于卡累利阿前线机场

在和芬兰接壤的卡累利阿地区,也有P-40战斗机在活动,主要是苏联的第152和760歼击航空团,他们最主要的作战任务是保卫卡累利阿地区的铁路线。这条铁路线是北方的摩尔曼斯克港通往苏联内地的主要交通通道,大批的租借法案物资都通过这条铁路运往东线战场的各个地方,因此,这条铁路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军长期以来一直想切断这条大动脉,曾动用空军部队对这条铁路进行轰炸。为了保卫这条交通大动脉,苏军这两个航空团进行了勇敢的战斗。这两个团在1943年夏都开始装备P40E战斗机,其中152团拥有7架,编号分别是426、429、569、609、640、644和699,还有两架双座的教练型,编号是873和883;760航空团拥有4架P-40E,编号是752、806、1117和1139,他们也有两架教练机,编号为828和831。刚开始在装备P-40E的同时,这两个团也混装着英国的飓风和国产的LaGG-3,后渐渐全部换成了P-40E。到1944年1月1日,两个团装备情况如下:152团拥有23架小鹰,5架战斧和13架飓风;760团则拥有12架小鹰和11架LaGG-3。这两个团是苏联空军中最后换装P-40的部队,但使用的时间最长——一直用到1944年11月1日——北方战线的战斗结束。和其他装备P-40的部队相比,这两个团鲜有突出的战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任务主要是驱逐德军的飞机,只要把德军飞机从他们要掩护的目标上空赶走就是胜利,而不一定要去击落对手。因为战斗不是非常激烈,所以这两个团的损失也非常小:到1944年初152团损失6架P-40E,3架在战斗中损失,另3架因事故损失;760团也只损失过3架。有意思的是在同时期,这两个团装备的飓风和LaGG-3的损失却是P-40的两倍,看来只要合理维护,P-40战斗机的可靠性还是很不错的。

到了1944年,760团的主要任务变为掩护IL-2强击机攻击敌军地面目标,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P-40E很能胜任这类任务,原因是P-40E的航程比较远,可以对IL-2进行全程护航,而且不弱的飞行性能也足以和敌机战斗。虽然在战斗中他们与德军的FW-190A和Bf-109G遭遇过,但双方没有发生太激烈的交战,所以互相都没有战斗损失。除了标准的单座战斗机,还有一些改装为双座的P-40教练机也在这里使用。例如在北方战线,飞行员训练的任务由第9混成训练航空团负责,他们使用的最多的训练机型就是双座P-40E。其实不仅仅是专门的训练团,普通的作战部队每个团也有几架双座教练机负责训练工作。根据战后保留下来的空军第7集团军的文件,在其下属部队中使用的各型P-40数量在1943年7月达到颠峰,总共有87架小鹰和9架战斧;而到了1944年3月,这个数量变成了64架小鹰和5架战斧。在部队中,P40的数量呈递减的趋势。

战后苏联自行高炮史(二):“叶尼塞”高炮列传

相对于步兵为主的中国军队,苏联陆军就是一只机械化怪兽,它的大部分师团都是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苏军也一贯重视机械化部队的野战防空。二战后到50年代末,苏军伴随坦克部队的野战防空炮兵由少量单管ZSU-37和双联 ZSU-57-2自行高炮组成,这两种高炮都是身管气冷方式,射击速度低,系统机动能力较差,无雷达火控,不具备全天候交战能力。到60年代末期,它们已不能满足防空任务的需求。 为此,苏军从50年代初开始,在57毫米、37毫米和23毫米自动炮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试验研究,力图研制一种性能优良、机动性好的野战防空自行高炮。1957年4月7日,苏联部长会议下达了№426-211号武器研制命令,命令规定同时研制ZSU-37-2双联37毫米“叶尼塞”和ZSU-23-4“石勒喀”4联23毫米两种自行高炮,以及“奥比”厘米波目标指示和火控雷达。其中ZSU-23-4装备陆军摩托化步兵团的高炮连,执行对空防御任务,能够对付高度在1500米、射程在2500米以内的目标。而ZSU-37-2自行高炮则计划装备坦克师的高炮团和坦克团的高炮营,负责高度3000米以下,射程为4500米以内的对空防御任务。 1958年4月21日,以首席设计师Г.С.叶菲莫夫(Г.С.Ефимов)和主任设计师Ю.В.杜马硕夫(Ю.В.Томашов)为首的设计团队造出了第一台ZSU-37-2自行高炮样车,该车重达25.5吨,装甲底盘由OKB-3中央试验设计局的乌拉尔重型机器厂负责研制,火炮直接采用了OKB-43设计局的37毫米双联高炮,小型雷达火控系统由全苏国家电子委员会第20设计局(НИИ-20 Г

КРЭ)负责研制。1959年3月,该车完成了工厂测试。1959年8月14日,“叶尼塞”自行高炮系统被赋予2A1的正式型号。1960年12月至1961年间,“叶尼塞”高炮先后完成了顿库斯科高射武器靶场的火炮测试,库宾卡国家装甲武器靶场的1200公里跑车试验,和国家无线电靶场的375小时雷达电子设备鉴定试验。1961年8月14日,正式定型,在利佩茨克拖拉机厂开始批量生产并试装,计划1963年至1965年间生产并部署450辆该型高炮。但天有不测风云,1962年9月5日,苏联部长会议下达(№925-401)号命令,停止了ZSU-37-2“叶尼塞”自行高炮的生产,只保留ZSU-23-4“石勒喀”23毫米自行高炮。 “叶尼塞”自行高炮下马的原因,据笔者分析,一是师级野战高炮,其防空范围和战斗性能相比团级“石勒喀”23毫米自行高炮没有太大提高(前者3000米,后者2500米)。二是过于昂贵,“叶尼塞”高达40万卢布的造价(当时一辆T-64超级坦克也就十几万卢布),使得苏军望而却步,苏联也没有太多的余钱,没有力量在师团两级装备两种口径的自行高炮。苏军还认为如此昂贵的高炮,不如近距地空导弹给力。加之其27.5吨的战斗全重,战略机动性远差于只有十几吨的“石勒喀”23毫米自行高炮。这样,“叶尼塞”的下马就在意料之中了。 1962年初,“叶尼塞”自行高炮还计划进行两个改进型号。第一个仍采用OB119型履带式通用底盘,加长了车体,但负重轮改为7个,提高了越野性能和射击稳定性。第二个型号更改了底盘,采用T-54/T-55主战坦克的车体。但随着“叶尼塞”的下马,这两个型号只停留在了图纸上。 “叶尼塞”和“石勒喀”自行高炮研发进程比较

美国战斗机(共5集)——05

F-105: 研制国家:美国,名称:雷公(Thunderchief) 一、概述: F-105是从一开始就作为战术空军司令部超音速战斗轰炸机而设计的第一种飞机,50年代初美国的战略思想是立足于打核战争,战术空军也要具备战术核轰炸能力。只制造了两架原型机F-105“雷公”于1952年作为共和航空公司的AP-63设计开始发展。1955年10月22日,第一架YF-105A(共两架)飞行,装一台普拉特?惠特尼J57-P-25 发动机。但在1956年5月出现的F-105B-1飞机上,采用了推力更大的J75-P-3 发动机和面积律的理论。这是1954财政年度最初15架飞机订货中的第3架飞机,其余的飞机(到F-105B-6)是到1957年完成的,供系统试验用。 F-105有B、D、F和G四种主要型别,共生产833架。其中F-105B是昼间战斗轰炸机,共生产78架。该机装备MA-8 火力控制系统,其主要部件是E-50(K-19)前置计算瞄准具、E-34(AN/APG-34)雷达测距器、E-30拉起轰炸计算机和KB-3照相枪。后来B型飞机又增加了AN/ARW-77“小斗犬”导弹控制器。F-105D是全天候战斗轰炸机,1959年6月首次试飞,共生产610架。该机装备AN/ASG-19 全天候火力控制系统和AN/ARW-77“小斗犬”导弹控制器,提高了对地攻击能力。系统的主要部件是瞄准具、搜索和测距雷达、拉起轰炸计算机和轰炸双向定时器。F-105F是双座教练和战斗轰炸机。1963年6月首次试飞,共生产143架。该机火力控制设备与D型相同。F-105G是由F-105F改装的反雷达攻击机。装备有各种电子战设备和AGM-45“百舌鸟”、AGM-78 标准反辐射导弹。各型F-105均于1965年全部停产。后来F-105的任务逐渐被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F-111所代替。到1984年,所有的F-105退出了现役。 二、性能指标(F-105D) 尺寸数据:翼展10.65米,机长19.58米,机高5.99米,机翼面积35.76平方米、后掠角45度、展弦比3.18。 重量数据:空重12474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72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3834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空)M2.0/2120 千米/小时,(低空)M1.08,最大爬升率175米/秒,实用升限15850米,作战半径386~1460千米,转场航程370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800米,着陆滑跑距离700米。 武器装备:1 门20毫米6 管机炮(备弹1029 发),弹舱内可挂1 颗1000 千克或4 颗110 千克炸弹或核弹,翼下挂架可挂各种常规炸弹、“小斗犬”空对地导弹、“响尾蛇”空对空导弹等,最大载弹量5900 千克。 动力装置:1台J75-P-19W 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107.8千牛,喷水加力推力117.9千牛。

美国海军勋章勋表

美国军队中颁发有大量的勋章和勋表。 按照美国海军服装条例NA VPERS 1566.5G和海军部长SECNA VINST 1650.1系列训令的规定,美国海军人员允许佩戴的勋章勋表主要有(按佩戴的先后顺序排列): 一.Military Personal Decorations(个人军事勋章) 美海军的个人军事勋章共十九种。 1.Medal of Honor(荣誉勋章) 荣誉勋章是美国的最高勋章。 海军荣誉勋章设立于1861年12月21日,陆军荣誉勋章设立于1862年7月14日,空军荣誉勋章设立于1960年7月6日,共有3441人获得过3460枚各类荣誉勋章,其中有9枚授予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国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无名战士以及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无名战士。 19个两枚荣誉勋章获得者中,有5人是因为同一功绩获得海军,陆军荣誉勋章各一枚,另14人则是因两件功绩而获得两枚勋章。1918年美国国会作出规定,不再授予多于一枚荣誉勋章。在3441个荣誉勋章获得者中,只有一名女性,她就是美国内战时期的军医玛丽·爱德华·沃克(Mary Edwards Walker),1865年获荣誉勋章,1917年其勋章同其他910人的勋章一起被国会取消,但她拒绝交回勋章并坚持佩戴至1919年去世,1977年其勋章被恢复,使得她成为目前唯一的女性荣誉勋章获得者。 以功绩年代论,较近的荣誉勋章获得者是2003年4月4日在伊拉克阵亡的陆军上士保罗·雷·史密斯Sergeant First Class (E-7) Paul Ray Smith,布什总统在2005年4月初将荣誉勋章授予史密斯的家人。上一次的荣誉勋章获得者是1993年10月3日在索马里阵亡的陆军军士长加里·伊凡·戈登Master Sergeant (E-8) Gary Ivan Gordon和陆军上士兰德尔·大卫Sergeant First Class (E-7) Randall David Shughart。电影黑鹰坠落描述的就是那次战斗。美国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MSC)的两条大型滚装船USNS Shughart (T-AKR 295)和USNS Gordon (T-AKR 296)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 2.Navy Cross(海军十字勋章) 1919年2月4日设立,最初是海军第三高级勋章,1942年8月7日升级为第二。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4重炮

105毫米leFH 43 重炮 性能: 口径:105毫米 出膛初速度:610米/秒 有效射程:13000米 说明: 105毫米leFH 43 重炮是德国为了取代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野战榴弹炮105mm le.FH 18而研制的,坚固的Skoda工厂(被德国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厂)发展了FH 43,105毫米leFH 43 重炮最明显的特点是:采用了类似88毫米高射炮的四轮炮架,可以360度环向射击,火炮采用当时先进的液压系统,使火炮射击时非常稳定,精确度很高。该炮仅仅制造出几门实验的样炮,限于二战战局的恶化,该炮计划没有进一步实现,没有来得及生产,所以照片找不到! 105毫米leFH 44 重炮 性能: 口径:105毫米 炮弹重;14.97公斤 出膛初速度:655米/秒 有效射程:14250米 说明: 105毫米leFH 44 重炮,也是德国为了取代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野战榴弹炮105毫米 le.FH 18而研制的,德国的克虏伯公司仅仅制造了2门样炮,性能上比捷克斯洛伐克的Skoda工厂研制的105毫米leFH 43 重炮强,其炮架则是五花八门。主要原因是:希特勒希望新型重炮必需使用现有火炮的零部件,今天看来有点火炮通用化、模块化的思路。按照希特勒的最高指示,克虏伯公司给105毫米leFH 44 重炮配置了以下火炮的炮架:105毫米 le. FH 18/40榴弹炮的炮架、105毫米 le. FH 42 榴弹炮的炮架、88mm Pak 43反坦克炮的炮架。由于该炮采用不同炮架后,重量增加较多,机动性下降,所以德国克虏伯公司没有进一步发展。照片现在找不到。 128毫米K 43 重炮 说明: 为了在火炮上赶超苏联的122毫米火炮,德国人决定发展128毫米K 43 重炮,它将使用与128毫米Flak 40重型防空炮相同的身管和炮膛。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Skoda工厂生产了一门试验的原型炮,采用交错十字型炮架。但是仅仅制造一门就终止了。因为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发展的类似重炮已经走在Skoda工厂的前面。不过Skoda工厂生产的唯一一门128毫米K 43 的原型炮计划是安装在黑豹坦克的第12种实验型号Grille 12 上面的。限于战局恶化,128毫米K 43没有量产,而计划装备128毫米K 43黑豹Grille 12型也仅仅停留在计划图纸阶段,没有量产。照片找不到,因为只制造一门,已经毁于战火。 另外说明:德国的黑豹还有一些计划型号及其计划装备的火炮列表,从俄罗斯找的: Grille 10* 88mm Flak 37 L/56 (ранний) 88mm Flak 41 L/75 (поздний)Panzer IV / Sd.Kfz.9 Grille 10 88mm Flak 37/41. Panther Grille 10 100mm K. Panther Grille 10 105mm leFH 43/35. Panther Grille 12 128mm K 43/44. Panther Grille 15 150mm sFH 43/44. Panther

最新世界十大战斗机排行榜

世界十大战斗机排行榜 世界战斗机格局波澜不惊,但大规模的新技术变革正在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阶段中。 今年,有源相控阵雷达已开始成为最新型战机的普遍装备,几乎霸占了排行榜前10名的大部分位置。中国的歼10和瑞典的JAS39只能并列屈居第11位。 第一名:F-22A “猛禽” 参选型号:正式生产型F-22A 点评:提前宣告退场的领先者 2009年里,F-22“猛禽”战斗机遭遇了诞生以来的最重大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在完成187架的生产后永久关闭F-22的生产线,以削减庞大的国防开支。尽管F-22的性能优势在十年后也难以被超越,但其价格高昂的弱点却令其早早退出国际市场,因此该机的市场评价定为最低。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F-22的性能优势都是难以超越的,包括各个技术领域。以电子设备为例,F-22的AN/APG-77相控阵雷达,即使是尚未服役的一些同类型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也难以比肩。无论是苏-35S的“雪豹”雷达,还是“台风”的“猎手”雷达,要么是相关电子技术仍然落后,要么是雷达尺寸和模块组件级别差一号。

而F-22最为明显的优势领域——隐身性能,则至今没有任何挑战者出现。别国近期唯一可能的竞争对手——俄罗斯的T-50 PAK/FA 至今仍不见踪影。由于其他战斗机的雷达难以在超视距范围上发现F-22,因此F-22凭借这种不对称优势,足以令其他战斗机包括雷达、导弹、超机动性在内的任何先进技术不值一提。目前各国新一代战斗机在隐身性能方面仍是空白,这成为了美军F-22和F-35赖以称霸的主要手段。 各项评分: 电子设备:★★★★★ 机动性能:★★★★★ 武器:★★★★★ 潜力:◆◆◆◆◆ 市场评价:○ 总分:★x15

二战德国勋略勋表简介

二战德国勋表简介 前言 这里提到的勋略,主要是指一种用小尺寸绶带制作而成的,用来替代奖章原件佩戴在胸前的勋带条,以使军人在各种不同环境都可以展示他们个人所获得的荣誉。它可单个也可多个组合,多固定在金属背板上,排列成行,也有勋标、勋表和略章等不同的叫法。该资料直接译自Mark·Hayden所著《German Military Ribbon Bars1914-1957》一书,为了保持原貌,在图片和文字上都没有进行大的改动。本帖决无宣扬NC的意思,只是为德国勋章爱好者提供一些普及性的知识。本人水平有限,翻译的不深、不透、不准的地方,恳请各位同好指正。 目录 简介 (2) 第一章佩带方式 (4) 第二章勋略的结构 (7) 第三章如何辩识勋略 (11) 第四章著名的勋略 (19)

简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出版了许多种类繁多的有关德国军事用品的著作。实际上,有关德军的奖章、奖项、制服和设备的各个方面都已在许多优秀的书籍、影片、杂志中作了介绍。但是,在德国军事用品中有一个方面被忽略了,这就是勋略。在许多描写二战时期德军的书籍中都会附有一些佩带奖章的德国士兵的照片,在这些奖章中通常都有勋略。关于这方面的兴趣是在我购买了一件德军士兵的短上衣(M40)后产生的。这件上衣保存的非常好,但是除了在左侧胸前的口袋上方有一条小小的勋略外,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正是这条勋略引起了我的好奇。 后来,我查证到这只不过是一条普通 的勋略,所代表的是1938年3月13日奖 章(吞并奥地利纪念章)和1938年10月 1日奖章(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 纪念章),而且这条勋略与衣服在最初并 不是一套的。然而,小小的勋略所包含的 丰富历史使我非常震惊,我就此开始收集 它。在我收集勋略的那段时间里,它在市 面上还是很常见的。但是,我发现并没有 关于勋略的结构、意义、价值以及获得条 件等方面的著作,因此我开始尝试写本书 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单从外观而论,勋 略在第三帝国的军事用品中并不是最引 人注目的。但考虑到它所代表的奖项的重 要性时,勋略的收藏价值就不难而知了, 每个人的英勇行为和服役表现都可以通 过其所佩带的勋略直接反映出来。德国的 军事人员佩带个人所获得的所有奖章参加战斗是很寻常的。对于那些背面是别针的奖章以及资格徽章,如:一级铁十字、负伤纪念章、攻击徽章等在佩带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出于隐蔽的原因和长期保存的需要,有些奖章是不能以奖章原件的形式来佩带的。 例如:二级铁十字、俄国前线奖章(东线冬季战役纪念章)和长期服役纪念章等。因此,就有必要在作战服装上佩带勋略。根据军事法律,军人必须佩带其所获得的奖章或徽章。军人在出席庆祝仪式或休假期间外出和参加游行时可以佩

二战中的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

二战中的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 毋庸置疑,轻型坦克歼击车是纳粹德国二战中实战价值最高的装甲车辆之一,而苏联红军在这一领域似乎并无明确的概念,在统计装甲力量时甚至对坦克和自行火炮不加区分。因此尽管苏军的坦克歼击车在残酷的战争中殊死拼杀,却因先天不足,始终没有应有的名分。 实际上,苏军坦克歼击车诞生的理由很简单,即面对超强防护的德军坦克,在己方坦克暂时无法安装有效的大威力火炮时,紧急研发一种安装反坦克火炮的装甲车辆。正是由于这种作为权宜之计的思路,苏联红军并没有大量装备轻型坦克歼击车。SU-76等自行火炮虽然兼具反坦克能力,但当它无法对付德军坦克不断加厚的正面装甲时,就基本退出了反坦克作战。 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苏联红军从未试图拥有与德军类似的轻型坦克歼击车。恰恰相反,最早提出固定炮塔的坦克歼击车概念的正是苏联人而非德国人。苏联对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究投入的精力并不少,其最典型特征是低矮的无炮塔外形、大倾角装甲和一体化动力-战斗室,以轻量级的体重搭载着不太相称的反坦克火炮。 思路领先 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起源于德国入侵之前的1941年4月。在审查轻型侦察坦克计划(SMK)时,中央同时提出了研制T-50坦克的计划,但原计划为T50配套的57毫米高初速坦克炮却未能接时完成。有人鉴于一年前横扫西欧的德国装甲部队的潜在威胁,提出以T50坦克的底盘安装1941型高初速反坦克炮(ZIS-2),迅速开发一种坦克歼击车,以应不时之需。 当时,T-34坦克和KV坦克已开始批量生产,如果再大规模生产仅重14吨、战斗力远不如T-34的T-50,只会带来更多的混乱。因而T-50向坦克歼击车发展的方向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1941年5月19日列宁格勒负责T-50研制的174厂提出了坦克歼击车的初步设计方案,但表示:如果要采自用旋转炮塔,还需要更多的试验和设计,因此快速而现实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固定炮塔。它不仅对采用大倾角装甲、降低造价和重量都有好处,而且安装在前装甲上的57毫米高初速炮采取特殊措施后,仍可提供左右各22.5°的射界,加上保留了车长的指挥塔,因此不会对战场观察带来更多不利。 总之,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出现既有应对潜在敌人装甲力量威胁的原因,也有在当时体制下为重复型号寻求出路的原因。无论如何,是苏联人率先对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功能作出了定位――可以作为坦克的一种简易替代装置,装备坦克机械化部队和步兵部队,为部队提供基本的反坦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战术机动性和防护。而德国人直到1942年以后才逐渐建立了这种认识。 不过T-50坦克并未留下太多资料。苏德战争开始后174厂销毁了有关资

二战德军各兵种部队所用的一些缩写和名称翻译系列篇

A Abt, Abtl (Abteilung) 装甲营(这个词在德国部队之中运用极为广泛,而在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之中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营级单位。而同样这个词在空军之中则指的是特别附属部门和部队,如Flakabteilung 防空部队;而在海军之中则是称呼一个专职部队的全体队员,如Funkabteilung通讯组全体。) Abshn (Abschnitt) 分区、分组(此词同样属常用之词,这里的意思主要指的是地理位置上的战斗分区。同样这个词在SS党卫队当中则要说成为旅队分区了。) ARW (Achtradwagen) 拥有八个轮的重型卡车或是装甲车 (a) (amerikanisch) 美制 Anh (Anh?nger) 拖车,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坦克后面拽着的弹药车或是扫雷车一类的 Art (Artillerie) 炮兵 Aufkl (Aufkl?rer) 侦查兵,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空军的侦察机,而在装甲部队或是陆军部队当中如果说起侦察兵的话,也会用到Vorhut这个词,最起码在一些非正规军文之中是这样说的! Ausf (Ausführung) 型号 B BW (Bataillonswagen) 团队指挥车 Bef Wg (Befehlswagen) 一线挂指挥旗的指挥战车 PzBergeWg (Panzerbergewagen) 坦克救护装甲车

Brig (Brigade) 旅 BL (Brückenleger) 架桥工程车 D DB (Daimler Benz)戴姆勒"奔驰 (d) (deutsch)德制 DAK (Deutsches Afrika Korps) 德国非洲军团(专指隆帅的部队) DW (Durchbruchwagen) 阵地突击装甲车,同时也可以指主力的攻击先锋坦克 E (e) (englisch) 英制 E (Entwicklung) 研究、研制,多数值得是研究的级别 Einh (Einheit) 部队,这个词也很常用,而其意思太广,并不易进行专门翻译的。但是这个词多数用在正规公文或是对外的公开命令中。

F18战斗机

F-18“大黄蜂”战斗机(F-18 Hornet,编号亦作F/A-18)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为美海军研制的舰载单座双发超音速多用途战斗第四代战斗/攻击机(国际第四代战斗机标准),它也是美国军方第一种兼具战斗机与攻击机身份的机种,基于这个原因,作为美国海军最重要的舰载机,F-18的用途广泛,它既可用于海上防空,也可进行对地攻击。该机于1978年首飞,1983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2006年7月28日F-14“雄猫”战斗机退役后,F-18成为美国航空母舰上唯一的舰载战斗机。 中文名称 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英文名称 F/A-18 Hornet Fighter/Attacker 研制时间 1978年11月18日 服役时间 1983年1月7日 国家 美国 制造方 麦道/波音/诺斯洛普公司 乘员 1人(A型/C型);2人(B型/D型) 产量 1,458架以上 目录 1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研发计划 ?试飞情况 2技术特点 ?结构布局 ?动力系统 ?座舱设计 ?航电系统 ?飞控系统 ?火控系统

?机载武器 3性能数据 4衍生机型 ?F/A-18A“大黄蜂” ?F/A-18B“大黄蜂” ?F/A-18C“夜攻大黄蜂” ?F/A-18D“大黄蜂” ?F/A-18E/F“超级大黄蜂” ?F/A-18G“咆哮者” ?F-18 “沉默大黄蜂” 5实战情况 6装备情况 7重要事件 1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1975年1月13日,由诺斯罗普公司设计的YF-17在 ACF((Aerial Combat Fighter,空战战斗机)项目中被对手通用动力的 YF-16 击败, F-18飞行图[1] 原因是 YF-16 的速度比 YF-17 略快,且其安装的 F-100 发动机已被 F-15 采用,可降低维护费用。YF-16 即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F-16 战斗机,产量超过4500架,至今仍未停产。

吃遍天----苏联45毫米20K火炮

在M1930型火炮定型不久,苏联革命委员会就立即指示第8号工厂针对增加威力和便于量产对其进行改进。这种炮保留有Ml930型的炮架和防盾,换装了45毫米口径炮管以及简易瞄准装置,外观上非常接近德国PaR 36型。1932年3月,这种炮通过了测试并被定型为M1932型。M1932型刚交付部队,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为改动瞄准装置后移动的击发装置位置不合理,不便于炮手开炮闭锁机构未能实现半自动,射速较低。1936年起,第8号工厂针对炮兵部队反映的情况开始对其进行改进。主要是改用了将击发装置移至高低机边; 炮闩改为直立楔式,能够实现半自动闭锁,射速显著提高。此外,水平回转机等其他部件也得到相应改善。 1937年,改进后的样炮被定型为Ml937型,并投入量产。次年,为解决维护和后勤供给问题,Ml937型的某些配件被更换,改称M1938型。但实际在苏军的装备记录中,仍将其当作M1937型。苏芬战争中,苏军投入大批M1937型。由于芬军坦克数量极少,该炮主要被用于支援步兵作战,拿来摧毁工事和碉堡。大约有125门该炮被芬军缴获并使用,击毁了不少苏军轻型坦克。 一向追求重火力、高输出的苏联人自然不会忘记将这门火炮装在装甲车辆上。经过研发M1938型反坦克炮被成功的安装上了坦克。如果说D-10型100毫米坦克炮是苏军的传家宝,那么20K坦克炮则是苏军早期的吃遍天。战争开始的时候苏联20K型45毫米火炮则能在1公里外击毁德国坦克。而德国的“什科达”公司的37毫米坦克炮杀伤弹(610克)是苏联20K型炮炮弹(1430克)的1/2不到,因此对步

兵的杀伤力显著要小。至于对装甲目标的杀伤力,37毫米炮的作用则非常有限。 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咱们平时关注的更多的可能都是什么什么坦克,什么什么自行火炮,但其实一个无敌坦克,架在坦克上的火炮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时火力强大的体现,尤其是重坦,想成为陆地上的霸主,你的铁甲洪流就必须像猛兽一样进攻,就必须有个好的火炮,在二战历史中,每款经典坦克的火炮都很抢眼,都是经典元素之一,我相信,大家都想去尝试哪种火炮威力更大吧,可光靠我说45毫米20K火炮好,有人去觉得美国火炮不错,如果真有人有异议,我想大家可以去一款以二战历史背景为模板的写实游戏里去一较 高下。 那个游戏叫《坦克世界》,那里面的20K反坦克炮也是苏军早期的利器。不但通用性好,威力也相当可观。该火炮在游戏中穿透力为51/84/23毫米,杀伤力很大,远高于美德同期火炮。一般在同级甚至高一级的分房内这门炮都可以在四炮内解决对手。但20K反坦克炮就显得过于老迈了,毕竟这是一门卫国战争前的火炮,对付厚重装甲还是非常吃力,所以尽量避免正面打击。而作为吃遍天的炮不断升级后各种不同 的新炮想必也是相当难以取舍的吧。

苏33战斗机

苏-33战斗机 苏-33是俄罗斯海军航空母舰装备的主力舰载作战飞机,在美国海军的F-14战斗机退役后,苏-33将成为目前世界上装备的惟一的一种重型舰载战斗机。作为俄罗斯海军最先进的舰载作战飞机,苏-33竭力维护着实力已经严重萎缩的俄罗斯海军航空兵最后的尊严。 在上世纪70年代,面对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苏联海军在国家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需求下,开始装备“基辅”级中型航空母舰和“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同时又提出了研制大型多用途航空母舰的计划。新发展的航空母舰计划装备采用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的舰载作战飞机,并为此对“米格” -23战斗机进行了舰载化的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海军舰载作战飞机的技术和战术性能,苏霍伊设计局在1973年提出了在研制中的T-10(苏-27)的基础上设计更为先进的舰载作战飞机的计划。 由于后来苏联在发展航空母舰弹射器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技术困难,短期内无法制造出可以实际应用的弹射器。在弹射器的研制进度严重落后于航空母舰舰体的建造进度的情况下,苏联海军被迫在第1批生产的使用常规舰载机的航空母舰上取消了弹射器设计。苏霍伊设计局根据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始研究苏-27采用滑跃甲板起飞的可行性。在苏-27生产型1981年4月首飞1年后的1982年,随即开始用T-10-3原型机进行地面滑跃甲板起飞和拦阻着陆的试验。

为了进行舰载机从滑跃甲板起飞的试验,苏联在黑海克里木半岛的新费得罗夫卡机场建设了被称为“银针”的地面模拟甲板试验系统。“银针”系统完全模拟航空母舰的甲板制造,由起飞滑跃甲板、“斯维特兰娜”2拦阻系统和“电阻”无线电着舰引导系统组成。苏-27上舰前的地面试验工作都是通过“银针”的地面模拟甲板试验系统来完成。 1982年8月21日,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9K首飞成功,T-10-3在8月27号也从牵引系统上起飞成功,并于8月28号完成从滑跃甲板起飞的试验。首飞的滑跑距离不超过230米,起飞时速达到了232千米,起飞重量为18200千克,如果遇到航空母舰上甲板风的作用,T-10-3可以在142米的距离内完成起飞。这时期的T-10-3与普通的苏-27在外形上基本相同,当新生产的 T-10-25号原型机在1984年开始投入试验工作后,苏-27舰载型的型号名称也正式被确定为苏-27K。 1983年,“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开始建造,T-10舰载机的试验工作进一步加快。1986年开始正式使用带前翼的T-10-24和双座型T-10-Y2进行工厂试验。

红色巨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野战火炮

红色巨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野战火 炮 “炮兵是战争之神。”——约瑟夫·斯大林 在各类关于东线战场的回忆录中,人们总是可以发现那些幸存下来的德国老兵对红军炮击的描述,感觉出那种心有余悸的侥幸之情。毫无疑问,红军炮兵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苏联历来重视火炮的发展,其生产中心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即沙俄时期的菩提洛夫工厂),其他工厂则位于伊兹伏斯克,塞斯特罗莱斯克,莫斯科,高尔基,第聂泊罗佩特洛夫斯克,贝姆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等地。苏联30年代的火炮产量如下:1930-1931:1911门 1932-1934:3778门 1935-1937:5020门 到1934年1月1日为止,红军拥有17000门火炮,到39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6000门。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苏联拥有超过67000门的火炮。然而庞大的数量并不能保证打胜仗,红军在技术,训练和指挥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不足。德军在缴获的文件中发现红军第204重榴弹炮团的一份报告:“战斗命令下达6小时后才能作好射击准备。”到1942年1月,向前线输送炮弹还是个大问题:只有计划中44%的炮弹运到了目的地。举个例子,2月份,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由于缺乏弹药只能作为预备队留在后方。由于这些瓶颈问题,1942年2月16日,军需部长格日梅

金由瓦尼科夫取代。而斯大林的好友,苏联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则被指责关心歌舞甚于军火生产。 1940年,为促进于火炮和弹药的生产,红军炮兵司令部(由炮兵元帅尼古拉·N·伏洛诺夫领导)的任务由总参谋部和中央行政署炮兵部分管。但是1941年7月撤消了这个计划。从1941年7月到1948年1月,中央行政署炮兵部一直由炮兵元帅N·D·雅克福列夫领导。 在战争的头6个月里,红军丧失了整整一半的火炮;而1941年12月20日前德国人光从军械库里就缴获了25696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德国国防军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缴获了5396门火炮,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缴获了3820门,在基辅合围中缴获了3718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联在1941年生产的火炮数量为7282门。 大量的损失使红军的火炮数量急剧下降,举个例子,一个步兵师本来拥有280门火炮(包括迫击炮),而现在则只有132门。危急的形势要求红军将火炮集中起来,由最高统帅部决定使用。1941年,建立了一支由110个炮兵单位组成的预备队(占当时炮兵总数的8%)。到1942年12月1日,这支预备队由255个炮兵单位组成,1945年8月,炮兵预备队更是集中了红军35%的火炮。最初,最高统帅部的炮兵战略预备队由独立团组成,到42年由旅和师组成(顺便提一下,炮兵师于1819年首次出现在俄国军队的阵营中)。到1943年,预备队由突破炮兵军组成,简称AKP。在战时,一共组建了10支类似的部队,但是45年后就马上解散了。在1942年,一个炮兵师由8个团组成,而从43年到45年则是6

F22战斗机中文版操作手册

F22战斗机中文版操作手册 A 自动驾驶 B 刹车 C 释放金属乾扰物 G 放下/拉起起落架 H 自动驾驶返回基地 L 自动拉平 M 任务简报 ] 选择下一个目标 N 轮流切换到下一个导航点不论是友军还是敌军 R 开/关雷达 S 雷达显示范围缩小 X 雷达显示范围扩大 W 给僚机命令 Ctrl+J 弹射逃生 Page Down 右转 Delete 左转 [ 选择上一个目标 / 显示操作键 HUD显示颜色的明暗变化 轮流切换武器 Enter 锁定目标 1 切换到AIM-120空对空导弹 2 切换到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3 切换到机炮 4 切换到JDAM空对地集束炸弹 1.按T键进入信息输入行,输入以下字符串可得到相应的秘籍:i'll be back:弹药加满; it's not my fault:完成任务;

never tell me the odds:不会被击中; there can be only one:无敌; we can rebuild him:修复损坏机体。 F-22 Lightning 3 F-22型闪电战斗机Ⅲ 2.按住Ctrl和Enter键, 输入以下字符串,然后按Enter键,可得到相应的秘籍: black oil:加满燃料; fight the future:重新装填使用中的弹药; ghostpit:隐形; i want to believe:不会坠机; the truth is out there:弹药无限; this isnt happening:损害修复; trust no one:无敌 在游戏过程中输入:同时按下ctrl+Alt+shift+home可以无敌,同时按下ctrl+alt+shift+Ins 可在空中将油料补满、武器装满。 下载地址:F22战斗机 F22战斗机操作: 1:中距空空导弹2:响尾蛇3:火神炮4:JDAM 5:关油门6,7,8,9,0:60%-100%油门-:助燃器F1-F8:视角切换= A:自动导航B:刹车C:释放干扰火球F:襟翼G:起落驾H:回基地L:自动平飞M:任务P:暂停R:雷达S,X:雷达范围缩放W:武器开关Delete:向右偏航PageDown:向左偏航Space:开火Enter:creatshootlist Tab:雷达跟踪Ctrl+方向:全景照相Ctrl+C:掩护我Ctrl+E:吸引最近敌机Ctrl+F:编队Ctrl+J:跳伞Ctrl+M:攻击我的目标Ctrl+P:僚机跟着我 F22战斗机,非常经典之射击游戏! 起飞:按9 ,加大油门。当速度到200以后按向下的方向键。飞机就飞起来了按G收 起起落架,到一定高度后可以按a自动飞行或l水平飞行。1234是武器选择,空格是发射。HOME周围是雷达按纽;C是铂条干扰......其它的自己酌么吧。 每一关的任务不同,你开始游戏前先把武器选好。F-22配备4种武器:1-中距空-空导 弹(最主要的作战武器,射程80千米);2-响尾蛇格斗导弹(射程2千米);3-火神炮(很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苏联战争中后期,纵深打击军(每军4个旅) 机械化军:1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 坦克军:3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 一个坦克旅:3(或2)个坦克营,一个冲锋枪营,约70辆主力战车 一个坦克营:3(或2)个坦克连,每连10辆坦克,每营21辆坦克 1943年坦克旅 旅部2辆T34 6个中型坦克连,总65辆M_tank 3X坦克营[营部(1辆T34)侦察排2X坦克连(每连10辆T34) 坦克旅总计65辆T34 6辆BA64装甲汽车4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坦克军总计195辆T34 8辆SU76 8辆SU122 38

辆装甲汽车37辆装甲车12门85毫米反坦克炮12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8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16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76毫米榴弹炮42门120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火箭炮若干战争中后期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总21辆H_tank 团部1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4X重坦克连(每连5辆KV 或IS坦克或自行火炮) 重坦克旅或自行火炮旅12个重型坦克连,65辆H_tank 旅部2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3X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1X摩托化步兵连1X技术保障分队 德军独立重坦克营/重歼击坦克营45 营部3辆虎(王)/ 象tank 3*重型坦克连【14,连部2辆,3×重坦克排(每排4辆)】 苏军二战装甲部队编制 这个只是纸面上的编制至于具体情况各装甲旅或军略有不

同1941年12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辆T34坦克每营3个连1连5辆KV1坦克2连7辆T34 3连10辆轻型坦克 1X摩托化步兵营 侦察连 维修保养连运输连 卫生排 全旅1471人装备20两轻型坦克T34坦克16辆KV坦克10辆军用卡车156辆45毫米反坦克炮4门82毫米迫击炮8门1942年3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X轻型坦克连8辆T-60轻型坦克1X 中型坦克连10辆T-34中型坦克1X重型坦克连5辆KV重型坦克1X摩托化步兵营 防空炮连 卫生排 一共1152人装备16辆轻型坦克20辆T34坦克KV坦克10辆45毫米反坦克炮82毫米迫击炮6门1942年摩托化步兵旅编制 旅部84人、3挺冲锋枪、2挺轻机枪、2辆摩托车、3辆野战汽车、5辆卡车旅部直属连105人、2把手枪、2挺冲锋

台风战斗机

台风战斗机 ―台风‖是欧洲战斗机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国合作)研制的新型单座双发超音战斗机,前身是efa验证机,曾命名为ef2000。该机主要用于防空和空中优势任务,兼具对地攻击能力。在―台风‖之前,由如此多 的国家共同研制的飞机并不多,象战斗机这样关系到国家安全大事的合作项目少之又少,因此―台风‖可谓开创了军事工业领域的一个新景象。 战机简介 ―台风‖战斗机是欧洲国家(主要有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联合研制的一款先进战斗机。 技术特点 ―台风‖战斗机广泛采用碳素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铝锂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等材料制造,复合材料占全机比例约40%。采用一些隐形技术,包括低雷达横截面和被动传感器。前置鸭翼三角翼构造空气动力学不稳定设计提供高度的敏捷性(特别在超音速)、低空气阻力和可提高升力,机翼使用无缝隙襟翼。飞行员通过每秒自动控制40次的飞行控制计算机和全权4余度主动控制数字式电传系统控制飞机 去提供好的飞行控制特性。在不使用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就具有优异的超机动性能,得益于良好的机身设计,不但维持高速优异操纵性、也具有很好的缠斗能力,特别是高速高过载缠斗。为增加航程,还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主要机载设备有gec-马可尼公司的ecr90多功能脉冲普勒雷达,各合作伙伴国正在探讨机载雷达采用改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模式,以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空地瞄准数据和80千米以外的目标识别能力。―台风‖战斗机现用ecr-90/"捕手"(captor)雷达,将改用符合tranche 2标准的改进的sar模式,使该战斗机迅速获得并扩展空地攻击能力。其他设备包括先进集成辅助自卫子系统(dass),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具有头盔显示器、语音控制系统等控制的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座舱显示系统,stang3838北约标准数据总线。

二战日本炮兵武器全集

二战日本炮兵武器全集 速射炮 九四式37mm速射炮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的仿制品,在KWK36型37mm反坦克炮设计阶段就签约购买了资料,1936年全炮制作完成,由于日本不愿使用无爆炸效果的被帽穿甲弹,日军坚持选用穿甲爆破弹,所以94式速射炮在相同距离,穿甲能力比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发射被帽穿甲弹低10mm左右。94式37mm速射炮还被日军95式轻战车选用,称做94式战车炮 94式37mm速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37 mm 炮管长:1706.5 mm 重量:327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670 g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700 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40 mm /500 m 、30 mm /1000 m 对战车射程:1200 m 有效射程:2870 m 最大射程:5700 m 九四式37mm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94式37mm速射炮装甲贯通力(mm)装甲倾斜角=0゜ 距离 (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穿爆弹 30 28 25 23 20 18 15 13 10 8 5 3 一式37mm速射炮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94式速射炮的改进型,吸取了偌门坎事件中,日军94式37mm速射炮,对大倾角装甲射击容易跳弹,穿透力不强,不能在远距离击穿毛子增装型BT7坦克的教训,加长加厚了94式37mm速射炮的炮膛与炮管,使之可以发射弹头更长,发射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弹,最初的改进型称98式37mm速射炮,进一步改进后称100式37mm 速射炮并用于98式轻战车,最后进一步修改加强威力并命名为1式37mm速射炮,1式37mm速射炮装在战车上就称做1式战车炮

中国战斗机大全

F-5(歼5)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60米 机长11.36米 机高 3.80米 机翼面积22.6米2 主轮距 3.85米 前主轮距 3.37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 空重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 (带副油箱)1834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 (高度11000米)M0.994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 动升限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 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公里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235公里/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825米 F-6(歼6)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04米 机长(带空速管)14.64米 (不带空速管)12.54米 机高 3.89米 机翼面积25.0米2 机翼后掠角(1/4弦线)55° 机翼相对厚度(顺气流平均值)8.24% 主轮距 4.16米 前主轮距 4.40米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882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无外挂)7400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1800千克 正常载重19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1000米)M1.36 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7500~17900米 最大航程(不带副油箱)1390公里 (带副油箱)2200公里 续航时间(不带副油箱)1小时43分 (带副油箱)2小时38分 起飞滑跑距离(加力)515米 着陆滑跑距离(用伞)610米 (不用伞)890米 F-7(歼7)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史上最大口径的火炮

史上最大口径的火炮 利托尔.戈维特迫击炮又称“小戴维”是二战时期制造的最大口径火炮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盟军正面攻破德军齐格非防线而秘密设计和制造的。该迫击炮的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径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发射的弹头重约1700公斤。有一个长4.8m 宽2.7m 高3.0m的底盘,以及高低,方向瞄准器构成。这个箱型底盘首先通过斜面,从车上卸下安放在事先掘好的土坑内,再进行加固。尔后在由M26改装的特制牵引车拖曳来的炮身沿着基础部的滑轨固定于基础部,便完成了安装。炮弹的重量达1640kg,其中包括700kg的炸药以及970kg的抛射药。由炮口装填。炮重60吨,射程达10,000米,战时仅建成1门,没有来得及投入实战。 美国工业建造出世界最大的迫击炮为了创造小戴维这个纪录,枪炮与军火,下一期我们将发表军火的故事,就像Iversen先生和他的伙伴建造迫击炮那样,俄亥俄州阿肯城Babcock and Wilcox公司的A.R.McAllister先生帅领着忠实的团队赢得了在《工业与军火》关于军火设计建造的战斗。McAllister先生正在纂写他的传奇故事,现在不置一言。Iversen 先生和McAllister先生代表了哪些为了建造美国最大火炮而艰辛工作的人。 1944年初,冬去春来,针对纳粹在欧洲的侵略,计划已经很快的就要制定好了,所有的应急行动都已准备好,所有的关键物资的供应都已经开始,从那个被战争折磨的大陆上传来的情报显示,德国最高司令部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好几条强大的防线。基于Siegfried防线建造经验的防御工作被用在Loire,Seine,Marne等大河路障,还有分支防线去封死深入大西洋的大半岛上的基地。这些工作由部分的被掩埋的增强混凝土碉堡构成,这些碉堡每英里25个位于重要地区的防线上。防线上每个碉堡50英尺长,30英尺宽,17英尺高,有房顶和厚达7英尺的增强钢筋墙。军事生产需要足够的计划应付任何偶发事件。一旦我们的进攻部队越过滩头被阻止住,就意味着必须提供物资去击退敌人的防御同时保持住进攻的节奏。经验告诉我们,现存的战地炮兵武器如果不付出大的损失或者不在其擅长的直射范围里,任务就不能完成。因此,一个新的方案亟待出笼。 三月初,盟军地面部队表达了他们对此的严重关注并把问题提交到了军械部的研究和发展部门。三月十一日,在G.M.Barne少将的办公室里召开会议,“小戴维”工程被提出,对此问题的解释从目标的属性到所需的抛射弹再到破坏力直至武器本身,Barne少将很有逻辑性的总结规划了工程上的问题。经过计算,对德国工事的摧毁需要一种重量超过3200磅射击距离至少7500码的武器,在受到遮蔽保护的地方开火,这需要极高的精准度,一到两发就要将碉堡摧毁。 这种武器必须能在现存的公路和高流动性独立的铁路上运输,它能够天黑后被安放好,午夜开火,当其至关重要的任务完成后,要赶在天亮前撤走。首批交货被指定在工程提交6个月后。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决定制造一种36英寸的巨大迫击炮。这种武器极像两个澡盆从一边焊接到另一边,为了保证它的公路的流动性,需要两个巨大的坦克运输车,一个用来运送它的38英寸炮管,另一个运送其基座和冷却系统。很明显,要满足交货的时间要求,必须最大限度的使用标准部件,但是现在没有现存的标准部件,除了商用发动机,泵,阀门,电子控制装置和水平射角视镜。其他操纵该设备的部件,比如液压起重器,支撑设备,平台拖车都必须生产。作为一个经验背景,军械部过去发展过6到10英寸的迫击炮,没有遇到过相似的问题,粗略的信息能从德国巨型超级加农炮那里得到。这个期限似乎没有价值,因为德国比它口径小5英寸的同样武器都需要一个25节车厢的火车来移动它,安放在平行的铁轨上,完全安装好要三个星期。参考以上的经验和军械部的精通此方面朋友Frank.B.Bell的建议,重力和问题的难点都交给了Mesta 机器公司的总裁Lorenz Iversen先生,没有更聪明的选择了。在完全不在乎个人的压力,每天工作16到18个小时的状态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