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工作自查报告《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以下简称《章程》)2011年10月28日经湖南省教育厅核准通过(湘教发〔2011〕56号),2012年1月1日公布施行,是湖南省第一部经过教育厅核准的章程。2014年,学校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对《章程》实施了修订,《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于2014年12月31日经教育厅核准(湖南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1号),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是湖南省第一部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修订并经过教育厅核准的章程。学校《章程》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校内规章制度,是我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章程》实施以来,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章程实施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一)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章程建设

《章程》制定工作。学校《章程》制定工作于2010年2月启动,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全体校领导为成员的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校领导带队赴华中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项考察学习,专题审定了《章程》制定大纲和起草程序,历经文献研究、文本起草、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教代会审议、党委审定、省教育厅核准、发布施行等阶段,于2011年10月28日经教育厅核准通过(湘教发〔2011〕56号),成为湖南省第一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大学章程。

《章程》修定工作。2014年5月,因上位法规出现了新要求和学校情况有了新变化,学校依据有关规定,按照稳定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启动了《章程》修订程序。学校党委专题审定了章程修订工作方案,党委书记主持召开了学院负责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会议,专题征求意见;校长主持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章程修正案》并对七届二次教代会预备会议的征求意见进行了专题研究;10月16日学校召开七届二次教代会

审议通过了《章程修正案(草案)》;10月24日学校党委会审定了《章程修正案》;12月31日经教育厅核准(湖南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1号),成为湖南省第一部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修订并经过教育厅核准的章程。

《章程》督导工作。为保证学校《章程》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和迎接教育厅章程专项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于2017年7月组织召开了章程实施专项督导工作布置会议;8月28日《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暨省教育厅章程专项督导工作方案》提交党委务虚会审定,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全体校领导组成的章程专项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组织开展了“崇章、守章、执章——纪念《章程》实施五周年”为主题的系列学习宣传活动。9月29日,学校组织召开章程实施专项督导工作推进会,通报了迎接章程督导工作进展情况,审议了《章程学习要点》《章程专项督导工作宣传方案》。12月1日,学校召开章程实施专项督导工作小组会议,审议支撑材料目录和自评报告,并对照《湖南省高等学校章程实施工作

专项督导指标体系》进行责任单位自评打分。2018年4月25日,学校召开迎接教育厅章程实施工作专项督导动员会。4月26日,学校召开迎接教育厅章程专项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工作自查报告》和《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工作评估支撑材料目录》,并对我校章程实施工作进行了自评打分。5月24日,学校召开迎接省教育厅章程实施现场督导工作布置会议,审定《湖南农业大学迎接章程实施工作现场督导工作方案》,部署5月29日迎接省教育厅章程实施现场督导工作各项工作。

在学校《章程》制(修)定和实施过程中,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统筹、协调作用,使《章程》更具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章程》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实现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全国少有例证的情况下,《章程》较好地处理了举办者与学校的关系、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关系、《章程》与上位法律规范的关系、《章程》与下

位规章制度的关系、《章程》文本成熟性与前瞻性的关系。

(二)学校成立了章程实施的专门机构

成立章程委员会。根据《章程》的规定,学校于2011年12月29日出台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委员会章程(试行)》(湘农大〔2011〕74号),明确章程委员会的性质、职责、权利、人员组成和议事规则。2012年1月10日,学校成立了第一届章程委员会,由书记担任主任委员、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工会主席、党政办主任、团委书记、章程建设顾问、校友总会与董事会秘书长、法律顾问、语言文字顾问、章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学院党政负责人代表、未担任党政管理干部职务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师代表、研究生会主席、学生会主席等十三位同志组成,章程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改革发展处。章程委员会负责解释《章程》,依据《章程》审查学校内部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受理对违反《章程》的管理行为、办学活动的举报和投诉。2014年6月1日,学校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委员会章程》(湘农大〔2014〕10号),并成立了第二届章程

委员会,新增宣传部部长、改革发展处处长为章程委员会委员。

修定学校《章程》。2014年4月21日,经学校第二届章程委员会提议,学校党委会决定启动我校《章程》的修订工作;5月20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审议了学校章程修订工作方案;5月20日-6月中旬,学校以章程委员会委员为主体,组建了章程修订工作小组,启动了章程修订工作,草拟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6月17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讨论《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7月4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委员对《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讨论;7月18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办公室征求了教育厅法规处对《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的意见;9月29日,学校章程委员会对征求到的意见逐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修订意见。

章程委员会的设立是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一大创新。学校在章程制定工作完成后,着眼于章程解释、修订、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在章程制定工作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章程委员会。

章程委员会的设立不仅保持了章程建设工作的延续性,同时也为章程的具体实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监督机构,尤其是在章程修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了章程修改的程序和方式方法,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章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持续开展了全校性学习宣传活动

《章程》颁布施行后,为抓好学校章程的宣传贯彻工作,学校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了如何贯彻实施学校章程的问题。2011年11月24日学校发布了《关于做好<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湘农大通〔2011〕61号),要求全校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章程》,宣传《章程》。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多次以学校章程为专题,组织中心组学习。党委委员和学校领导带头参加辅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发表署名文章、接受电视访谈、参加专家座谈。通过学习宣传,使全校师生员工对《章程》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对实施章程的重要性有了较深认识。

《章程》修定施行后,学校又专门制订了学习宣传工作方

案,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章程的学习宣传活动;印发了《章程》单行本,将《章程》纳入《学生手册》和《研究生手册》,保证师生员工人手一册;通过学习宣传章程,使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基本职能、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有了清晰的理解,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依法办学、依章治校的意识。

《章程》实施五周年,学校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暨省教育厅章程专项督导工作方案》(湘农大通〔2017〕68号),要求以《章程》公布实施五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章程》的学习宣传,各二级单位组织教职工和学生都认真开展了重温《章程》学习活动,学校通过校报、微信、橱窗等校园媒体对以《章程》为龙头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果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学校领导在校报发表署名文章,并在学校官微组织开展了《章程》知识推介和“知识趣答”,使《章程》中所蕴含的大学精神、治理理念、改革思想、发展观念等深入全体师生员工头脑,积极营造迎接省教育厅专项督导工作

的良好氛围。

学校党委在贯彻落实《章程》过程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带头学习《章程》,广泛宣传《章程》;严抓《章程》的贯彻执行,要求各项制度设计明确规定执行的具体内容,包括执行权行使的主体,执行内容、范围、程序和规则,切实维护《章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章程学习“三个纳入”要求全面落实

纳入新进教师入职教育。《章程》颁布和修定后,学校为每一位教职工发放了一本《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并将章程学习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同时每年为全体新进教师发放《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上,组织学校章程委员会专家为新进教师就章程制定和章程内容开展专题解读,同时要求全体教师以党支部或教研室为单位开展重温章程的学习,务必熟知学校章程内容。

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章程》颁布和修定后,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发放了一本《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并将学校章程

编入《学生手册》《研究生手册》,新生入学后做到人手一册,将章程学习纳入本科生、研究生入学教育内容,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专题学习,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章程学习要点知识答题等等。通过上述活动,加深了学生们对学校教学管理等相关规定的认识,营造出自觉学习章程、遵守章程、按章办事的良好氛围。

纳入新提拔干部培训内容。学校将章程学习纳入全体处科级干部培训内容和新任处科级干部培训,并进行了《依章办学依法治校》的专题培训。全校各支部都组织了章程专题学习,单位处级干部带头领学解读,2018年组织全体处级干部进行了章程内容闭卷测试,以考促学,使处级干部们对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依章办学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将《章程》学习纳入到处科级干部培训、新进教师入职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和新提拔干部培训内容,确保章程学习覆盖率达到100%。

二、章程规定落实及配套制度建设成效显著

(一)坚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章程》,学校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湖南农业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湘农发〔2017〕8号),制定了《中共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湘农发〔2017〕9号)和《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湘农大〔2017〕32号),进一步细化了学校党委的领导职责、校长的职权,明确了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校长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有力保证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学校党委坚持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决策机制,妥善处理好了三个关系,保障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效运行,

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一个有机整体,领导中有负责,负责中有领导。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坚持谋大事、抓大事、议大事。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主持学校日常行政工作。二是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党委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在分工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和支持。三是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系。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班子,班子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书记和校长。书记和校长的团结协调,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得以正常运行的根本前提。校长带头维护党委领导的权威,书记充分支持校长工作,形成了推进工作的最大整体合力。

(二)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根据《章程》,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

规定》(湘农大〔2013〕2号)和《湖南农业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湘农发〔2013〕8号),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干部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规范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学院在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团委、学生会等制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对二级单位实施目标管理,开展了岗位聘任和绩效工资改革,出台了《湖南农业大学首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实施方案》(湘农大〔2012〕26号)和《湖南农业大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湘农大〔2014〕33号)。

学校校院两级治理体系建设,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健全制度体系为抓手,围绕优化组织架构,夯实教研一线,降低运行成本,明确职责权限,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内部治理能力为目标,从横向上进一步分权,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学术权力,落实民主权力;从纵向上进一步放权,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降低管理重心,扩大学院办学

自主权,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一是切实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构建了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框架,建立了以《章程》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互相支撑、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二是切实规范学院的运行和管理,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三位一体”决策体系,构建学院内部权责明晰、程序科学的民主管理体制,提升学院治理效力。三是建立了以目标管理为抓手的运行监督机制,提升校部机关谋划运作、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学院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规范运行、加快发展。

(三)大力推进学术管理机制创新

学校以《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和《章程》为基本依据,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湘农大〔2014〕26号),明确学校学术委员会是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议(决策)、评定、咨询和学术纠纷裁决等职权。2014年11月,学校根据《学术委员

会章程》组建了第十三届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评价与发展委员会、人才培养委员会、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三个专门委员会。学校第十三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以学术评价与审议、重大事项咨询、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议事规则、提升履职能力为抓手,统筹学术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推进教授治学、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通过着力构建制度、组织、机制、条件“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授治学全面开展。一是制度保障。学校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三个层面科学界定了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等大学内部四种主要权力的内涵,划分了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的边界,明确了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为推进教授治学制定了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二是组织保障。学校构建了纵横协同的内部组织体系,纵向建立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横向设立学术评价与发展、人才培养和学风与道德建设三个专门委员会。三是机制保障。学校建立了督促与

考核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健全了议事、表决、年度报告等运行机制;完善了复议、质询等监督程序。四是条件保障。学校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推进教授治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保障。

(四)切实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根据《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32号令)和《章程》,制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湘农大〔2014〕16号),明确了教代会的组成、职权、运行机制、会议规则及议事程序。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谋划、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工会工作大格局,形成了1个学校总工会、27个部门工会、3100多名工会会员的网络组织体系。学校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和工代会,听取学校的年度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和工会工作情况报告。校工会通过规范提案工作流程,即提案征集制、提案联系办理制、提案督办制、提案激励制、提案回复制和提案报告制;创新提案工作方式,改进提案承办方式、建立提案工作“三公开”制度、实行

提案工作“四会一评”制度、开展优秀提案评选等机制进一步落实提案督办和质询制度,近三年征集并回复提案达180件,使工会、教代会的基本职权得以有效落实,较好地发挥了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改革实践。

(五)积极拓展社会参与办学渠道

校友会、董事会。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教育部第37号令)和《章程》,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董事会章程》(湘农大〔2012〕103号)和《湖南农业大学校友总会章程》(湘农大〔2015〕3号)。学校董事会董事由各董事单位推荐、全体董事会议选举产生,董事会下设科技协作、人才培养、基金等专门委员会,在董事会授权下组织和开展有关工作。学校校友总会现已建立26个校友分会,其中省内14个、省外8个(北美、北京、深圳、广州、海南、湖北、江苏、新疆),行业分会3个(烟草、农委、农科院),校内学院分会1个(外国语学院院友会),学校成立了校友总会第二

届理事会,10名省(部)级领导和院士聘任为名誉会长、168名杰出校友聘任为顾问,符少辉校长当选为理事会会长。学校以校友会、董事会等为载体,积极联系和服务校友及董事会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作用,建立了社会参与和监督学校办学的长效机制。

教育基金会。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2013年12月1日获湖南省民政部批准成立,并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接受捐赠管理办法》(湘农大〔2014〕13号)和《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湘农大〔2014〕30号),目前广大校友企业(个人)及社会组织在我校设立了北美校友分会奖学金、“香港轩辕种子”助学金、“大北农”奖学金、深圳校友分会助学金等各类校友会、企业奖(助)学金60多项。

(六)切实维护全校师生合法权益

信息公开机制。学校依据《章程》和上级有关要求,制订了《湖南农业大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等制度,完善了校领导接待日、会

议纪要和相关文件、信息公开专栏、校园网等公开形式与载体;构建了集办事指南、政策咨询、信息公开、舆情回应、投诉受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建成了“1+3”(1个中心、3个服务站)、“实体大厅+网上大厅”的学校教育阳光服务模式,推动“掌上校园、平安校园、校领导接待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平台共用,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服务职能,为广大师生、离退休人员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目前仅教育阳光服务网上大厅就已受理师生各类服务事项2500余条,被广大师生誉为“贴心工程”。2015年《湖南教育快讯》头条刊发了我校教育阳光服务工作的经验。2016年,我校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又被遴选为湖南省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奖补单位。

师生权利救济机制。学校依据《章程》和上位法规要求,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学生校内申诉处理规定》(湘农大〔2017〕34号)、制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教职工申诉规定》(湘农大〔2012〕73号)等文件,明确了学生申诉委员会、教职工申诉委员会是受理学生和教职工申诉的专门机构,对申诉的范围和遵循的原

则、程序,受理申诉机构及其人员组成、职责、议事规则,申诉的处理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规定,健全了师生员工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校内救济制度,为师生维权开辟了合法渠道。

(七)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

法治机构与制度。学校依据《章程》和上级有关要求,自2009年起,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法制工作明确纳入有关校领导分管事项范围。2007年2月,成立了副处级机构法制工作办公室,挂靠学校党委办、校长办;2014年1月,成立了正处级机构社会事务办公室,由社会事务办公室和法律事务办公室合署办公。2016年1月,明确聘请涂光启、陈光伟、毛祥成3名同志为法律顾问。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湘农发〔2017〕19号),明确了“三重一大”的事项主要范围、机制程序、议事规则、决策实施、责任追究等,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防范决策风险,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依法治校工作。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七结合(与学法普法,

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普遍共识与中国特色知识讲解

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普遍共识与中国特色 伴随着最早的现代大学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应运而生,传播 并影响至今,对其研究和探讨也一直未曾停止。从清末“西学东渐” 之初到 21 世纪走向世界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并积极从 滥觞于西方的现代大学制度中汲取养分,为我所用,推动着办学理念更 新和大学治理创新。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冲击影响和逐步融入中国高 等教育的过程,是西方现代高等教育先进思想和文化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既是相互碰撞、批判吸收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潜移默化的过程。 一、现代大学制度演变 (一)现代大学制度在西方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起源和发端。在中世纪行会组织方式的影 响下,中世纪大学内部管理组织和学术组织带有明显的制度性。中世纪 大学周旋于“皇权”与“王权” 之间,从教皇和国王处获得特许,享 有广泛自主权,成为自由研究学问的场所,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民主管理、学科教学以及学位等级等一系列制度,较为深刻地反映 了大学作为学术研究、知识传播、探寻真理这一独特社会场所的内涵本 质和运行规则,为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传承,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 19 世纪中叶,在威廉?冯?洪堡的领导下,德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柏林大 学“确立了彪炳世界高等教育史册的‘大学理念’——大学自治、学术 自由、教授治校、教学与研究相统一”①,不仅改变了大学人才培养方式,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进一步扩展大学职能。正是柏林大学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适时回应了时代发展对 高等教育的呼唤,因而崛起为世界大学的中心,并影响了整个世界高等 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现代大学制度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共振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 1898 年成立的京 师大学堂,沿袭了日本东京大学的办学模式。“五四”运动后,中国逐 步从学习日本转向学习欧美,中国大学方才追求建立具有自治权和学术 精神的现代大学,推动了西方大学制度在中国的扎根和中国现代大学 制度的生发。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在未公开发表的《不肯再 任北大校长的宣言》中,提出没有办学自主权、没有学术自由就不任校 长的鲜明观点。胡适则在他著名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中提出 要建立“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②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现代大学制

学校现代制度建设

德州新星职业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校的现代化进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变革是寻求变化的,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聚焦学校内部运行机制,这要求我们做到完善决策机制,重视管理创新;调整机构设置,降低管理重心;提高管理实效,前移管理阵地;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绩效管理;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反馈激励,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校有限的人、财、物等达到最佳组合,发挥出最大的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以上认识,我校几年来从全面提升学校竞争能力入手,创新学校管理,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从而使学校驶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构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以现代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现代育人模式为保证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的教育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必须设计面向未来的教学制度系统,以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人类自身,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学生。为此,我们对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全新的系统设计。 (1)创新办学理念。一是确立学校的核心理念,我校的核心理念是“德技双馨、知行合一”。核心理念明确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理想追求。二是德育理念。我们的德育理念是:做有根基的

中国人。德育理念明确了德育的模式思路和特色。三是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用教学科研创造教学奇迹,用教学高科技创造教学高效益。我们力图引导教师超越传统,实施科研兴教,科技兴教。四是学习理念:用生命激情学习,用科学方法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激发生命激情,创新学习模式,追求一流发展,从而拥有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2)创新培养目标。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创新意识、生存能力弱、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强化六大能力培养。努力为学生作好四个准备。即:升学的准备,就业的准备,成功人生的准备,走向社会的准备。 (3)创建民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现代教学模式。达到既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又重视学生的智慧潜能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努力形成没有师生隔阂的平等教育模式,没有差生概念的教育模式,没有单纯说教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着力以知识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还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让学生在校园、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在继承学习的同时学会自主式学习、发展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反思性学习,让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获得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更要收获人生智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创造的主人。 二、构建以全面目标系统为指导,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以全

聚焦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治理”辨析 主持人:翟博中国教育报总编辑 嘉宾: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院长 褚宏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宝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李永瑞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郭涵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

刘畅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举办座谈会,与会专家、厅长、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深入交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传递了怎样的内涵?当前教育管理体系存在哪些弊端?如何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政府、学校、社会需要构建怎样的新型关系?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举办的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教育厅长、中小学校长等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如何理解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的转变 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能体现现代精神,反映教育的现代性,其特征集中体现在民主性2014年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报告,指出要自觉围绕这一总目标、落实这一总要求,从教育部门自身改起,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教育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写入2014年教育工作要点。 从长期以来的教育管理到如今的教育治理,一字之差,传递了怎样的内涵变化?座谈会上,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说:“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能体现现代精神,反映教育的现代性,其特征集中体现在民主性,治理是多方参与,多方参与有时就慢。有人说多方参与是不是就没有效率,我想这可能有一个近期效率和远期效率的关系。我们追求的是长期效率、是比较长远的治理框架。”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也认为,治理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民主化语境下的新型管理范式,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更多地强调了公共管理的转型。它带来了如下的变化:从关注公共项目和政府机构转向关注政府治理的工具,从等级制向网络化转变,从公私对立到公私合作,从命令和控制向谈判和协商转变。 “一方面,治理主体多元化,不仅仅由政府承担,还包括大量非政府组织,社会、家长、学校等也都共同参与到教育治理过程中。另一方面,治理机制复合化,由政府、社会和学校三大子治理机制构成,三方面统一互补。此外,治理手段将会变得多样化,除行政手段以外,更多的是强调各个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综述 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具体规定,是保障大学现实运行和战略、规划发展的重要规定。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用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大学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规范大学的办学行为,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是大学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有关“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目前在教育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确切和公认的定义。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别敦荣提出“今天之所以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既不是19世纪的德国大学制度,不是20世纪的美国大学制度,也不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我国大学制度,而是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在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大学制度。”潘一山等提出“所谓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明确大学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关系和义务,全面把握和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应具有的权力和责任的一种管理制度。”别敦荣、潘一山等学者们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各自的观点。笔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理念的载体,是规范大学运行的规范和原则,是符合中国

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运行与治理的规则体系的总和。 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应当以独立法人的身份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完成自身的使命。二是开放性。大学应当是开放的,应当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种学术思想、各种学术流派,包容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互动、相互理解和国际化,从而达到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文化复兴。三是人文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人性与人的发展,严格遵循“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卓越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质量,更加关注效率,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用优异的人才、创新的科学成就和高品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 大学的主体性要求在大学内部要建立起“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开放性和人文性则要体现为学术管理上的“无为而治”;卓越性则要求把“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摆在高校发展战略的首要位

xx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使学校管理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多年来,令川学校党小组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学校管理优势,走出一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管理的新路子,形成了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管理特色。 一、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坚持依法治校,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和教学观,从五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1、完善了目标机制。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计划、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凸显特色,形成系列计划管理体系。 2、完善了管理机制。经学校校务会议研究,对原有的管理制度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明确了学区成员岗位职责和学校岗位职责,形成了党政职责分明的组织体系,学校行政机构设置合理,职责分明,各部门间配合协调,工作有序。 3、完善了制约机制。我们修订并完善了《令川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包括教师管理制度、业务工作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杨河初中安全工作制度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工作实践中,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真

正使制度能落实到工作中去,并取得好的成效。 4、完善了竞争机制。我们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制定了《令川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制度》等制度。 形成了班子和教师考评体系,使教师的考评达到民主化、规范化的要求,真正形成了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5、完善了激励机制。学校制订了相关制度,并经过不断地完善,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鼓励师生争创一流。 二、坚持教代会制度,实施民主化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制度。 学校的教职员大会制度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几年来,我们在发挥学校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职能作用。学校定期召开教职员大会,教职员(代表)大会,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民主讨论学校规划、改革方案,监督学校各级干部,民主评议干部,充分调动教职员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 校务监督委员会按照工作章程,认真行使职权,维护教工合法权利;支持校长依法行政,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配合党组织加强教职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及策略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及 策略 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线索 (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部治理线索 通过对陕西1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关于党对高校领导体制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党委与行政、行政与学术的权责界限不够清晰;个别高校党政决策机构人员重叠过多;书记和校长的职权运作模式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范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交错较多;少数高校领导在准确判断形势、把握大局、推进改革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等。可见,我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党委书记和校长互相尊重,分清职责,共同推进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在我国大学治理组织机构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存在不平衡及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力过小”。学术权力的主体———教授及学术组织的作用不突出。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学者及学术组织参与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有限,学者及学术组织的权力得不到充分体现。教授作为大学的办学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学术上的领导决策作用,学术管理往往被行政管理所代替。[4]在陕西高校的实地

调研中,关乎学校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相当部分的高校是由非学 术人员讨论通过;而教师考核与聘任等,也多是由非学术人员制定,教授治学的力度仍需不断加强。完善大学民主管理需要强化学术的民主制度建设,健全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度,确保专家学者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力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专业委员会和学科委员会制度,使学术权力发挥更加合适、准确、高效。调研显示,陕西一些高校的学术委员会中行政人员数量偏多,学术事务被间接行政化,我们应减少学校行政对学者和学术事务的干扰,对学术与行政进行合理分权,防止行政挤压学术生存的空间。同时,完善大学的民主管理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充分保障教师的权益,使教职工参与学校民 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落到实处。然而调研表明,陕西省部分高校在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决策中,为广大干部师生、基层院系提供的民主参与渠道不够畅通,方式不够多样,因此学校的民主管理实践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外部治理线索 现代大学制度在重构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方面,需要围绕两个基本问题展开:一是如何促进大学组织的高度社会化,使大学与社会 之间形成有机的互动机制;二是如何解决好大学自身的发展逻辑与直接服务社会的冲突,确保大学的健康发展。[5]一方面,大学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大学承担着社会服务的责任,要面向社会,了解社会需求,让利益相关者了解学校,学校也有必要倾听他们对学校 办学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高效办学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确保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一、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相比,其创新表现:1)多维测定,使目标更具客观性、可操作性。学校各项目标是建立在对上一学年质量、团队素质、综合效益的比较,部门之间质量、效益的比较,与同业之间的比较,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数据和情况认真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2)学校内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学校总目标和上一级的目标确定本岗目标。3)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全面而具体,目标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巩固率指标,学生家长满意率指标,中考指标,高考指标,德育指标,各年级素质教育指标,学生安全指标,教职工队伍建设指标,后勤服务工作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等。 4)目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

以章程为核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以章程为核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面对世界大学的发展潮流和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加强章程建设对时代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做好顶层设计等方面。在下步工作中,要从发挥章程的统领和推动高校改革作用等方面予以加强。 标签: 章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4396561.html,ki.16723198.2016.10.064 章程是一个组织的纲领性文件。现在大学制度必以章程为载体并作为运行的根本依据。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要么是没有章程,要么是仅仅作为摆设。面对世界大学的发展潮流和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1 新形势下加强章程建设的意义 1.1 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办学自主权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核心和主要难点。高校此次目标制定章程不是简单贯彻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志,而是要借此赋予现代大学制度内容并形成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而高校治理体系涉及到政府、社会和高校内部等各方面关系的明确定位和调整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 1.2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突显规则约定和法治意识 从程序上,章程要按相应的民主程序产生。在内容上,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目标、思路、措施都须在章程中施以规则化表达。有利于牢固树立以规则为先的守法意识,进而从制度上减少大学发展中人为造成的不稳定和折腾,甚至倒退,进而切实推动高校的管理和运转向治理结构及其功能转变。 1.3 强化章程严肃性,突出开放式监督 从行为的性质比较来看,现在的大学章程制定和颁布不再是高校的内部行为,而是要由上级教育管理机关做出批复、核准,然后公开公布,有点类似于政府条例的特征,更加体现了大学章程在国家法治体系中的严肃性。为此,依据生效章程,高校内外都可以对高校的办学活动进行不同范围与程度的监督。

建设现代学校章程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一、与时俱进,推进学校科学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校发展,为此我校加大了学校创新管理,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坚持“人本化、精细化、网络化”管理 确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坚持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的原则,“管”、“理”并举。首先,克服偏见,对所有的教师一视同仁,不用固定的眼光看人,遇事经常换位思考,心胸宽广,宽容大度。其次,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不仅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更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环节,从每一个细节抓制度、抓管理、抓落实,努力实现管理的全覆盖。落实目标责任制,逐层分解职责,逐项明确任务,实行一层对一层负责,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 2.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 学校聘请法律顾问、法制副校长、教育督导、安全督导。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撰写心得体会,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校能力。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并制定学

校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 3.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制订《学校章程》,完善了各项制度,出台了各项工作考核细则,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作风民主。学校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通过教代会议事制度,把学校的重大决策、岗位聘任、财务收支、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教职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置于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让大家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校务公开,学校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和校园网设置校务公开栏信息公告栏,制定了校务公开工作制度,规范了校务公开程序,对学校财务、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发挥少先队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学校领导组织、参与家长会、家访工作,与家长、群众建立沟通平台,听取家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指定专人负责校务公开工作,开通校长信箱、设立校领导接待日,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2016年6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XX年中小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学区党发[2014]50号 **学区XX年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教体局“关于做好教育系统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的通知”要求,**学区认真开展了制度的清查、梳理、废改立工作。对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进行了“废改立”处理;本次清查制度322项,制度废除42项,修改完善33项,建立20项。 一、以全面梳理清查为切入点,明确废改立标准 随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风清气正、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的推进和学生营养计划等工作的开展,**学区亟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管好人。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了目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完善、工作滞后等制学区发展的一些问题,对原有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进行了全面清查和梳理。 二、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基本点,落实废改立任务 (1)对内容陈旧、操作性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原有规章制度予以废止。比如,《甲型H1N1值班及零报告制度》。 (2)对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作用发挥不好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如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及

卫生管理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等进行了修订。 (3)对现实工作需要而尚未建立规章制度的,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建立起新的制度。比如,《“书香校园”活动规章制度》、《托餐点制度》。XX年,“书香校园”活动正大力推进, 各校也没有现成的制度保障活动效果;学生营养计划,也是新事物,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措施,才能保证实效。因此,我们在充分调查、讨论过后予以完善。 三、以推进日常工作为着眼点,确保服务好师生 1、为建立健全合理、规范、全面的制度体系,结合废改立工作,我们力求从制度上、源头上杜绝教育教学不力、学生成绩提高缓慢等不良现象。我们梳理了各岗位职责,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党员示范岗制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服务师生的质量效率。 2、借此“废改立”工作之机,我们汇编了《**学区师生手册》。该《手册》涵盖了学区全部工作范围,涉及校园安全、卫生、食堂、教育教学、考核等,把和面向师生服务内容的工作规范、行为准则、办理程序、联系电话等全部予以公布,形成制度化的手册方式,方便师生使用。 四、以科学论证为落脚点,确保内容合理程序规范 在“立”时,因工作面广,需学区多部门参与。如我们在制定《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时,就牵涉到各校德

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治理 体系和治理结构现代化是其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比 较高职院校管理和高职院校治理的运行特征,分析了高职院 校现代化治理的发展趋势,并探知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 的生态结构主要包括公共治理体系和内部治理体系两个子 系统,公共治理体系以“有限主导、合作共治”管理模式为主,内部治理体系以“四权分立与制衡”管理模式为主。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生态结构;“有限主导、合作共治”管理模式;“四权分立与制衡”管理模式 一、从管理到治理:高职院校运行的升级 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理性跨越,虽只一字 之差,但却是高职院校权力配置的深刻变革和主体行为方式 的重大转变。高职院校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嬗变,既是社会 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内在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共治,从行政控制向合作共治,是高 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最主要特征。可以说,由管理到治理的 嬗变,高职院校的运行模式必将转型升级。 二、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的发展趋势

(一)协同治理 高职教育跨越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必须遵循职业和教育的双重规律,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的主体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政府、学校、企业、学生。 因而,在高职院校的现代化治理中既有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外部相关者维度,也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内部相关者维度。协同治理的目的是落实各方参与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提供组织、制度和机制保障,进而通过统筹协调、沟通合作、多元互动和权利平衡,发挥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二)开放治理 高职教育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表现为专业、课程、师资、基地等教学要素以及教学组织、运行、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由此,构成了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开放性。 一是专业设置,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需求对接以专业为纽带,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引领、伴随或紧跟产业人才需求,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需要具备高度的开放性; 二是教学资源,高职教育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动态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开放式系统,高职院校在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上需要建立校企协同的开放性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产教融合; 三是教学过程,高职教育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现代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 一、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概述 大学制度一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大学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微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所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包括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活动的运作模式)和制度创新机制等。袁贵仁部长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它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层面,要区别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是制定学校章程;其次,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是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机构设置和运营程序,把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分开,并有相互的制约;再次,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市场、学术、政府这三种力量如何通过一定的组织体系来协调其相互作用,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创新中的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核心是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特征是学术自治、政校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关键是建立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为了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管理体制多样化、资源配置社会化、教育活动市场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科学配置与整合,外部又受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的制约和影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呼唤重构政府、社会与高等学校的关系,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与高等学校内部的力量形成互动,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将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推动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变迁 1、起步较早、最有成效的内部体制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

《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 人 古人云:“因才施教”。那么当我们讨论大学制度的合适与否时,我们是否应该先看看这些制度的遵守者——当代大学生呢? 当今时代,以应试教育为尺度选拔人才进入大学深造。诚然,就目前中国的整体形势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才是当前最切合中国国情的选拔方式,但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是很显然的(尽管我们对此束手无策)。 如是乎,一群本可以逍遥自在、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年就背负起事关自己“远大前程”的重担,抛弃了兴趣爱好,被迫全身心投入了知识的海洋。尽管说提倡素质教育,但终究是一纸空文而已,受到了学校与家长的双方面抵制。 我很喜欢吃牛肉拉面,但让我一日三餐地吃,吃上一周,我也腻了。可这些青少年面对数理化等科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着,仅中学阶段就学了313周,哪怕开始时有的一丝兴趣也早就给反反复复的习题抹去了。更何况与网络游戏等事物相比,学习要枯燥的多。在学校家长的双重压迫下,在自己内心叛逆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人走上了极端,成为无业游民,反过来引诱在校的学生。一部分人合理或不完全合理的调配了时间,终于迈进了梦想的国度——大学。 然而,对这些即将进入大学的一部分人而言,进入大学也就意味着摆脱了父母天罗地网式的束缚,他们好似脱了笼的鸟一般,再无拘束,因此在一接触到社会花红酒绿的冰山一角后,也就极有可能会辜负自己十年寒窗的辛苦而走上了纸醉金迷的不归路。但同时,这也是考验培养他们的自制力与眼光的时候了,真正有自制力、眼光长远的大学生是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监督者与管理者,学校又应当制订怎样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引导大学生回归大学生活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并促使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呢?究竟是传统的严格管理有效,还是当今流行的“宽松式”管理更能成功呢? 势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形势日新月异,我们在思考现代大学的管理制度时,是否应该先认清当今时代的社会形势呢?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上的空虚也暴露了出来。由于社会法制的不健全,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讷河市第八小学 2016 年3 月根据讷教发〔2016〕8 号《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安排,我校开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是我校为争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新优势,更高层次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行动。是为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让学校回归教学本质,为学校注入新动力。为稳步有序地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有效整合行政、学校与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完善基本制度,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构建思想理念先进、法规依据充分、具体运行正常、实践成效显著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使我校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品牌特色不断彰显,社会声誉与日 俱增的讷河名校。 二、主要目标与总体部署 (一)主要目标逐步探索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政校关系和学校

自主发展机制,加快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力争用2—3 年时间在现代学校制 度建设各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面推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供经验借鉴,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具体目标 1.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思想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摒弃“功利教育”的不良影响,形成先进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体系。 2.师资队伍现代化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充足,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教师骨干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3.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设施向现代化迈进,按《黑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齐装备,加大教育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投入,达到高规格、现代化。 4、学校管理现代化 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理念超前, 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协调的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素质高、事业心强、现代化的高水平教育教学两支队伍。 5.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校科研,严格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兴教”的方针,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的意义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及构建设想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简而言之,现代学校制度是促进教师更好地教与学生更好地学的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应体现以下特征: 传承性。新的制度都是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改造、变革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单要借鉴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还要在立足传统教育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通过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中不断汲取传统制度上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使之不断健全完善。 操作性。现代学校制度不是单纯逻辑上的制度,而是在实践中能改进学校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好的制度,它不仅存在于理论或逻辑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操作中,永恒不变的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理念是不存在的。就是说这种制度是现实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是适合学校发展意愿的。 法理性。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通过理论、政策的研究,制定出现代教育管理的规章、条例、制度、形成区域性现代学校法律体系。使政府、学校、社会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营造法治化教育环境。这种“法理性”原则,既是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设计的依据,又能保障构建的新制度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执行力。 包容性。现代学校制度不单包括学校内部要素的关系,同时还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等关系问题。如果将学校制度孤立于社会这个统一体之外,这种制度绝不是一种现代的制度。只有注重现代学校制度的包容性,才能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体系性。现代学校制度是建立在学校法人基础上的制度体系,具有法定组织机构及由此而构成的学校管理及其运作规程。这种制度保证了学校教育改革,并能促进学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使学校在面向社会和市场的依法自主办学的过程中,主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教育的需求。篇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 字体大小:大中小杨先生发表于 2008-08-05 19:50评论1条阅读1085次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 一、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发表近6年,现在是该明确回答怎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的时候了。如果再不从理论上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探索建立现代中小学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管理与监督机制,鼓励社区、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形成社区积极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模式”。对此,教育部明确要求通过“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并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 二、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的意义 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和实验,对于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特别是教育制度创新,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和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尽快形成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大学不再是象牙之塔与世隔绝,而是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许多不被人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公众的面前,其中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何为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关于制度的解释有很多,包括体制层面、体系层面、规程层面、规则层面等。我倾向把制度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社会整体或者某一方面的体制,以及要求成员共同遵循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基于这样一种对制度的理解,大学制度可以这样界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保障大学有效的运行而形成的大学体制、法规和内部规程的一个总称。这是一个初步的看法。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观点至少有6种。1 第一种观点:德国柏林大学制度可以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模式。 第二种观点:欧美发达国家的“多元型大学制度”。大学正在走向多元化,并形成相应多元型大学制度。 第三种观点: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制度。 第四种观点: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联系的大学制度。主要是我们现在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在我们的改革中处理好举办者、办学者以及处理好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处理好大学和社会的关系等这样一些层面上建立大学制度。 第五种观点: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大学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上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 第六种观点:世界一流大学制度。认为一流大学所需要的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等等。 上述六种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大学制度的。张德祥的观点在这方面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他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应该符合大学的基本特性。大学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克拉克在他的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基本的阐述,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基本观点,知识是高等学校的实质和核心。这个知识不是普通的知识,是高深的知识。什么是高深的知识?高深的知识具有4个特性,即:专业性、自主性、积累性和无限发展性。把握这4个特性,对大学地理解会更深刻。大学是围绕高深知识来进行活动的。这种活动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深知识的保存;二是高深知识的传播;三是高深知识的发现;四是高深知识的应用。大学是高深知识的加工厂。这种保存、传播、发现、应用和大学的职责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大学的三个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播,科研是知识的发现,服务是知识的应用。大学的这些基本活动,应该有制度进行保障,大学的制度的建立,也是保障大学基本活动能

龙华学校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方案

龙华学校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加快我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优化学校管理结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安全、质量、服务、品牌”为教育发展主题,坚持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育发展内涵,立足本校实际,深化学校全方位工作,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使学校在教育思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体系和教育水平等方面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达到现代化学校的要求,保持学校持续、稳定的高位发展。 二、领导机构 组长:刘永业 副组长:姚雄辉黄煜钊钟建峰李群第 成员:叶黄金赖燕芳李丽明吴国兴谢小毛 胡艳玲李路年 三、目标任务 1、教育思想现代化 教育思想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摒弃“功利教育”的不良影响,形成先进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体系。以让龙华学子成才,让家长放心为教育的目标。 2、师资队伍现代化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充足,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教师学历达标。教师骨干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3、办学条件现代化 学校办学条件按标准建设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学校完善多媒体教室、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4、学校管理现代化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协调的学校管理系统,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素质高、事业心强、现代化的高水平教育教学队伍。 5、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校科研,严格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方针,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6、教育水平现代化 形成龙华学校独有的科学高效的办学特色,力争使龙华学校成为一所农村一流学校。 四、创建要求 1、各室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创建现代化制度处室。学校将把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处室工作的重要依据。 2、学校重点工作就是创建现代化管理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在此项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共创美好未来。 3、学校要立足于丰富学校发展内涵,着力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提高学校设施的格次。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结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XXXXXX 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仅要保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党的 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显著优势的重要政治保障。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让这一政治保障自身获取其稳定性进而促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持续 发挥其显著优势的制度保障。 在艰难险阻面前,人的信仰信念信心是最重要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根本,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关键,不断满足师生美好生活愿望是追求,勇于担当敢闯敢试是能力,以科技智能化为突破是支撑。在校园治理过程中,应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适应学校治理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转变,不断推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服务的精准化、治理的精品化。 高校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要继续加强党建引领、政治引领,发

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要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建设,让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师生更有获得感;三要持续提升干部个体素质,有敢担当的勇气,有能担当的底气,有善担当的正气,大力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建设。 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X届XXX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坚定的制度自信、显著的制度优势、强大的治理效能转化为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维护者、推进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促进者、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引领者。 今后我要强化自身理论学习。一是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XX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放在首位,坚持结合工作学、 带着问题学,切实增强深刻认识严明党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固牢思想防线,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加强自身修养。一是与同事充分沟通,争取获得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自身要求,率先垂范。三是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与工作水平,使自己的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四是及时向组织报告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事项,将对党的忠诚老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提高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一是提高前瞻性,把工作做到前面。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把工作做到实处。三是积极向同事学习,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