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效应修饰因子

效应修饰因子

效应修饰因子

(Effect Modifier) 是指一种可以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强度或方向的变量。简单来说,就是在研究因果关系时,效应修饰因子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联系。

效应修饰因子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在实际研究中,通常会使用交互作用分析来确定效应修饰因子。交互作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联结,因为它可以揭示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举个例子,在研究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时,年龄就是可能的效应修饰因子。如果年龄影响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年龄对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解释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效应修饰因子在医学研究中也十分重要。比如,在考察某种药物治疗疾病时,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都可能是效应修饰因子。对于不同的效应修饰因子,药物的治疗效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除医学以外,效应修饰因子在社会学研究中也十分常见。例如,在研究家庭收入对孩子成绩的影响时,家庭教育程度就是一种可能的效应修饰因子。如果家庭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这个关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在研究中,掌握并正确运用效应修饰因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忽略了可能存在的效应修饰因子,就很难得出准确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设计研究时,必须对可能的效应修饰因子进行充分考虑,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总之,效应修饰因子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因此,掌握并正确运用效应修饰因子是非常重要的。

流行病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原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系统方法对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或者事件的“谁”、“什么时候 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发生”“ 怎么办”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个系统中。 的两个基本因素是研究人群和对照分析。 通过对疾病病因和相关危(wei )险因素提出假设、 验证假 设,对不同人群疾病发生状况的差异进行评价。 流行病学是一门建立在概率论、 统计学和可靠研究方法基础之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 赤 是一门从生物学角度对健康相关状态和事件提出可能假设并加以验证的因果推理方法。 和其他学科一样, 流行病原理是由对个别流行事故——主要是传染病暴发流行事故研究 发展起来的。流行一词即住几乎都是指传染病爆发, 就近将超限发病率作流行的基本含义。 流行和非流行是相对的;1.不掌握非流行期间的发病率即无法判定流行的存在;2 很低的发 病率其意义可以和高发病率同样有重要性,如尼姑自宫颈炎对于建立宫颈癌成因说是十分重 要的;3 某些慢性病流曲线高低不规则即使有可资比较的数据,也很难判断那一假是流行期。 二、流行病学思维方式(已有胶片)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并方 法解决人类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年轻科学。 2.方法分类回顾(胶片) 3.1993 年耿贯一对流行病学方法的描述(胶片) (三) 流行病学思维方法 无论是病因研究或者其他因素探索。流行病学工作者用群体的、 宏观的动态的逻辑思 维去进行描述性分析或者分析性的描述。在建立或者检验假设时思维方式大致如下; 非逻辑思维法、 直觉判断 立论 或者 检验立论 逻辑思维 归纳 排除 类比 求同 求异 共变 利余 稳定 1.、几个具体方法 1 求同,不同条件不存在共同因素, 如伤寒与被传染水源的关系、 阴道腺癌病因研 究。 2、求异法、不同条件下发病分布差异, 察布查尔米送乎乎病因调查,尼姑和普通妇女

流行病学题目

1.对于某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最合适的指标是() A. 发病率 B. 患病率 C. 病死率 D. 死亡率 2.与发病率含义最接近的疾病频率指标是() A. 感染率 B. 患病率 C. 罹患率 D. 续发率 3.有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治愈疾病,于是将出现疾病() A. 患病率减少 B. 患病率增加 C. 发病率减少 D. 发病率增加 4.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是() A. 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B. 周期性、季节性、长期性 C. 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病死率 D. 传染性、易感性、免疫性 5.疾病的流行是指() A.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水平明显超过此前三年的发病水平 B.罹患率大于10% C.某病发病率虽然并不高,但是在某地区或人群中长年不断 D.某地区短时间内出现许多症状相似的病人 6.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 人群、时间、地区 B. 时间、空间、种群 C. 国家、区域、地区 D. 年龄、性别、民族 7.总体而言,与疾病关联最强的人群特征因素是() A. 性别 B. 种族 C. 职业 D. 年龄 8.与短期波动含义最接近的流行病学术语是() A. 流行 B. 散发 C. 暴发 D. 季节性 9.疾病的暴发是指() A. 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水平明显超过此前三年的发病水平 B. 罹患率大于10%。 C. 某病发病率虽然并不高,但是在某地区或人群中长年不断 D. 某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出现许多症状相似的病人 10.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频率变化中作用的研究方法是() A. 暴发调查 B. 横断面分析 C. 出生队列分析 D. 生态趋势研究 11.研究移民流行病学最主要的目的是() A. 了解移民人群中某些疾病的患病状况 B. 描述移民人群的疾病流行趋势 C. 评价移民现象对疾病全球化传播的影响 D. 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病因作用大小 12.当对某病的情况了解不多时,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往往是() A.分析性的 B.实验性的

免疫学数据的现代统计分析指南

免疫学数据的现代统计分析指南 与统计分析相关的免疫学研究特殊方面 免疫数据结构 免疫学数据通常不是有规则的分布,研究者要么进行数据转换(例如log转换使偏斜数据向有规则分布),要么选择不以严格数据假设为基础的统计学技术(例如用不要求有规则分布的非参数统计学方法)。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不同的免疫学数据在同一个研究中呈高度的相关(多重共线性)。因此,在观察中设定为独立性的统计技术应用通常是无效的,基因上述原因,在考虑因通常“后台”生物学机制导致的研究变量的前提下,采取一种方法。后台的生物学机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却影响不止一种的免疫学变量:“免疫成熟”,“下调”或者“Th2转换”。 免疫学中关系的复杂性 免疫参数之间的关系会变,例如(细胞因子)在不同细胞群中,在不同那个的时间以及其他免疫参数“有或者缺”的情况作用都不相同。我们经常通过把焦点集中在从非免疫因子(暴露过敏原)到产出结果(例如特应性或哮喘)来解释完整的路径。毫无疑问的是简单的单因素统计分析不能确定在几个研究变量中和不能测到的后台免疫机制的如此多内部关系;同时的多参数检测需要多因素统计学技术。知道统计分析最基本的一步是在概念框架中设定明晰假设。概念框架展现年打算的关注的研究变量中的内部关系和确定一些大的影响数值后台免疫学机制。概念框架应详细和明晰的。 另外两个本文不重点谈到重要免疫学数据是: 免疫参数测定的重现性 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反映在同一个实验室和样本的情况下,我们获得同样结果的频率。在任何检测中变异是意料之中的,并且统计学分析必须考虑变异的程度。虽然免疫学检测的重现性已经确定,但是这些诊断检测目的的,例如与疫苗保护相关的抗体水平(例如水平>10IU/mL乙肝疫苗的应答),表现型特征(CD4数量或评价HIV免疫状态的CD4/DC8比率),对很多免疫学参数来讲重现性是很难确定的。这与自成一体另外的但很重要的问题--重复性无关:在多中心研究中不同中心,在不同实验室检测相同的免疫学参数,或者是在不同的研究中检测相同的参数研究,也就是重复性(repeatability)。 多重检测 由于可以检测的免疫学参数增加和研究者在同样研究数据中处理的大量统计学检测,关于免疫学研究的相关多重检测问题增多。在统计学中特别关注是从那些泛音真正生物学关系(系统性变异,常假设为因果关系)区分机会性发生(由于随机变异或噪音)。大多数研究者用统计显著性水平(类型1错误,例如P=0.05)来确定分析结果是否是因为偶然性。处理多重假设检测应该导致接下来的类型1错误的扩大(依赖于检测的相关程度)。例如,P<0.05,处理20个独立的有意义的检测数据组一个对照可能是显著的偶然性。有很多多重比较程序可以应对类型1错误的扩大去校准统计学分析,例如同时检测程序,由Bonferroni, Tukey, Schefféor Dunnet or熟练的逐步过程, 免疫研究的研究目标 通常免疫研究目标可以分组为四类 1)没有任何假设的因果关系的免疫参数之间关联的调查模式,(因此,与因变量一样dependent variables不分类研究变量(例如产出)),和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例如说明变量或协同变量)covariates)。 典型的这类研究问题如下: 评价不同细胞因子的相关强度或定量细胞因子表达不同水平的平衡。例如,研

交互作用分析

交互作用分析 一、交互作用的概念 简单地说,交互作用指当两个因素都存在时,它们的作用大于(协同)或小于(拮抗)各自作用的和。 要理解交互作用首先要区别于混杂作用。 混杂作用 以吸烟(SMK)和饮酒(ALH)对收缩压(SBP)的影响为例,可以建立以下二个模型: 模型1:SBP = β0+β2’SMK 模型2:SBP = β0+β1ALH+β2SMK 假设从模型1估计的SMK的作用为β2’,从模型2估计的SMK的作用为β2。如吸烟与饮酒有关(假设吸烟者也多饮酒),而且饮酒与血压有关,这时可以假想两种可能: 1.吸烟与血压无关,但因为饮酒的原因,模型1中的β2’会显著,而模型2控制了ALH的作用后,SMK的作用β2将不显著。 2.吸烟与血压有关,模型1中估计的SMK的作用β2’一部分归功于饮酒,模型2估计的β2是控制了ALH的作用后SMK的作用,因此β2’不等于β2。 是不是β2不等于β2’就意味着有交互作用呢?不是的,这只是意味着β2’中有饮酒的混杂作用。 那么什么是交互作用呢? 根据吸烟与饮酒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各组SBP的均数可用下表表示: 吸烟与饮酒对SBP的影响,有无交互作用反映在β12上,检验β12是否等于零就是检验吸烟与饮酒对SBP的影响有无交互作用。而上面的模型2是假设β12等于零所做的回归方程。

交互作用的理解看上去很简单,但需要意识到的是交互作用的评价与作用的测量方法有关。以高血压发病率为例,看吸烟与饮酒对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就有两种情况。 I、相加模型: II、相乘模型: 相加模型检验Isa是否等于零,相乘模型检验B是否等于1,可以想象Isa等于零时B 不一定等于1,因此会出现按不同的模型检验得出的结论不同。在报告交互作用检验结果时,要清楚所用的是什么模型。一般的线性回归的回归系数直接反映应变量的变化,是相加模型,而Logistic回归的回归系数反映比值比的变化,属相乘模型。 二、交互作用的检验 交互作用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对交互作用项回归系数的检验(Wald test),二是比较两个回归模型,一个有交互作用项,另一个没有交互作用项,用似然比检验。本系统采用似然比检验(Log likelihood ratio test)方法。 如以吸烟与饮酒两个两分类变量为例,可以形成回归方程: 方程1:F(Y)= β0+β1ALH+β2SMK+β12SMK*ALH 计算该方程似然数(likelihood),似然数表示按得出的模型抽样,获得所观察的样本的概率。它是一个很小的数,因此一般取对数表示,即Log likelihood,似然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拟合度。 如果我们假定吸烟与饮酒无交互作用,β12等于零,则方程为: 方程2:F(Y)= β0+β1ALH+β2SMK 如果方程1和方程2得到的似然数没有显著差别,表明β12是多余的,或者说β12与零无显著性差异,吸烟与饮酒对f(Y)无交互作用。反之,吸烟与饮酒对f(Y)有交互作用。

Meta分析的固有缺陷

Meta分析的固有缺陷 Meta分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5年Fisher先生的合并P值方法(Fisher's combined probability test)。也就是说,Meta分析其实是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即:当我们针对同一个假设做了多个独立的研究时,自然想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作为判断依据,而我们希望这个结果能比其中任意一个单独的结果更接近真值。 那么,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本质的问题,即是:为什么针对同一个假设的不同研究结果会有所不同?或者更进一步,我们针对同一个假设做了多个理想的RCT研究(假设不存在依从性问题和失访问题),而众所周知,RCT的结果是不存在系统偏倚的,所以结果理应都是真实无偏的,那么为什么结果仍然会有区别?我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当然是因为随机误差的存在。因为我们每一个RCT的研究样本均假设为从某个目标总体随机抽样而来,也就是说如果研究使用无偏一致的估计量,那么得到的效应量与真值之间的差别则仅仅是因为随机所致,而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效应量会一致收敛于真值。 可忽视的效应修饰问题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上述Meta分析少了一个步骤,那就是亚组分析或Meta回归。不知道有没有人质疑过,为什么Meta分析必须做亚组分析?不做可以吗?如果按照前面说的那样,Meta分析的问题应该都解决了,那么问题出在哪? 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第一个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针对同一个假设的不同研究结果会有所不同?刚才的答案是因为随机误差的存在,而现在我们需要再加一个因素:因为效应修饰的存在。 效应修饰是什么?每一个RCT的样本特征不同,即基线协变量的联合分布不同,使得不同RCT出现相对应于其基线分布特点的效应量。比如,简单的说就是,第一个RCT中纳入患者的年龄分布是20~30岁,而第二个RCT中纳入患者的年龄是40~50岁。那么不同年龄组的患者所得到的效应量理应不同。 很多人可能会把效应修饰和混杂因素混淆,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当我们的情景中符合条件可交换性时,也就是例如我们在进行一个分层随机试验,除去分层变量的影响,在每一层中的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患者特征是平衡的,也就是在每一层中进行一个完全随机试验,即层内效应量是没有系统偏倚的。这种情况下,不同层间出现的效应量差别被称为效应修饰现象。当这个分层变量同时可以被看作是另一个干预时,这个现象被称为交互效应。明白这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其实对于不同的RCT本身,并不存在混杂因素的影响,但是存在效应修饰的影响。 在Meta分析的M-H方法中,事实上,当我们估计加权效应量时,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是:不同RCT之间不存在异质性。这话啥意思,啥叫异质性?依据Cochrane给出的定义,将异质性分为三部分:临床异质性、方法学异质性、统计学异质性。首先方法学异质性是由于RCT本身的质量决定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找出Meta分析固有的缺陷,所以假设所有研究均为理想RCT,暂时忽略这个问题。然后是临床异质性,定义为由于纳入研究的患者特征不同所导致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效应修饰问题。最后的统计学异质性就不难理解了,RCT之间的数据本身的差异,可以同时包括上述其他异质性。但是需要注意,不同RCT之间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2017临床流行病学考试重点祁琪整理 临床流行病学 1.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DME,即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评价(evaluation)。即: 1)正确选择临床科研课题,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 2)选择适当的测量指标; 3)从设计和测量的角度对临床医学的研究结果做出实事求是的综合评价,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2.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的基本思想和目的 倾向性评分是指在一定协变量条件下,计算出观察对象i接受处理(z=1)的条件概率 倾向评分评分目的:用一个综合评分(及倾向性评分)来代替所有已知的混杂因素,从而均衡各对比较组间各个特征变量的可比性,是去除混杂偏倚的关键性方法。 基本思想:将多个协变量的影响用一个倾向性评分值来表示(相当于降低了协变量的维度),然后根据倾向性评分值进行不同对比组的分层、匹配或加权,即均衡对比组间协变量的分布,最后在协变量分布均衡的层内或者匹配中估计处理效应。 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目的(作用):用来处理观察研究的数据,减少数据 偏差和混杂变量的影响,消除组别之间的干扰因素。倾向匹配容差是指在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时,如果匹配具有容差系数,对每个匹配变量所设计的容差,匹配容差可以用较小的数值填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输入一个0-1的数,越接近0越完全匹配,越接近于1,匹配越不严格,这里要试着找最佳点。当然“完全匹配”要丢失更多的病例,如果选0,有可能找不到匹配的记录。 3.临床疗效评价中,临床试验结果如何分析

最后分析的采用方法主要有几种,进行简要的说明 疗效评价:是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药物或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即决定某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利大于弊。 欲比较A和B治疗的疗效差别,资料可有下列四种情况 1)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 ITT分析)比较①+②与③+④,是在最后资料分析中包括了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患者,不管被研究者的实际依从情况,它反映了原来试验意向干预的效果。ITT分析可以防止预后较差的患者在最后分析中被剔除,从而保留随机化分配的优点,所回答的问题更符合临床实际。 2)按实际完成治疗方案分析(per protocol , PP分析)比较②与③,不考虑与①和④,分析方法是按每一病人实际所接受的治疗来进行,剔除对治疗不依从的患者,很可能留下预后良好患者。PP分析不考虑其所接受的治疗是否随机分配而来,实际上已经破坏了随机化的原则。 3)实际治疗分析:比较①+③与②+④。分析方法是按每一病人实际所接受的治疗来进行。但因为比较的对象非随机组,可能存在选择偏倚。 4.偏倚的相关问题 混杂偏倚产生的条件: (1)首要条件是混杂因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观察性临床研究方案拟定指引

“观察性临床研究方案”拟定指引 在医学研究中,观察性研究主要用于评估潜在暴露因素对健康(或疾病预后的影响),描述疾病或治疗模式的时间、地区、人群的分布,研究罕见疾病或确定病因等,具体的方案拟定格式如下: 1.标题页 (1)标题 标题中应使用常用的专业术语表述观察性研究设计类型,建议在标题中加入“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字眼。 (2)参加研究单位名称 (3)课题负责人姓名、单位、科室 (4)课题负责人(或协调员)的联系方式 (5)日期和方案版本号 2.研究方案摘要 方案摘要是为了方便研究者对方案的快速了解,一般2 页左右,此部分应包括研究题目、研究目的、设计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入选标准、观察指标、统计分析方法等内容。 3.研究方案目录 目录是整个研究方案的内容纲要,需加注页码。 4.研究方案正文 4.1研究背景和立项依据

详细说明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况,系统综述所研究领域的进展及不足,阐述研究的立项依据。背景资料中应标注引用的参考文献。 4.2研究目的 详细阐述研究目的,包括研究人群、暴露、结局及研究方法等。可以表述成 具体的假说或者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4.3研究设计 (1)研究现场及研究人群 详细描述研究现场(医院、社区、学校等)、时间范围、选择方法及标准。 队列研究:应给出调查对象的选择标准、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和来源。描述 随访策略。 病例-对照研究:应给出病例和对照的选择标准,病例的确定方法,病例和对照的选择方法及来源。给出病例与对照匹配的标准和比例。 横断面研究:给出调查对象的选择标准、来源及抽样方法。 (2)研究所需样本量确定方法 观察性研究的样本量计算以来与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样本量计算的不确定性高于干预性研究中样本量的估算,但仍鼓励研究者恰当的报告样本量的计算,不可以只给出样本例数。如适用,需要提供详细的样本量确定依据,包括参数设定、计算方法、计算软件、样本量调整等。样本量计算需要根据主要研究指标计算,如有多个主要研究指标的,需要依据每个主要研究指标分别计算,选取其中最大者作为最终的样本量 (3)调查内容(CRF 表) 包括暴露和结局等指标的测量、收集。明确定义结局、暴露、预测因子、潜

对数量遗传学的几点思考

对数量遗传学的几点思考 自1865年,孟德尔发表标志遗传学诞生的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开始,遗传学经历了255 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遗传学重要分支的数量遗传学也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对其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和探讨,相信对本学科理论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会有所帮助和启示。 1 数量遗传学诞生的一些启示 从历史发展看,任一新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创立,均是在前辈已有资料及经验积累前提下,对生产实际和自然现象中的矛盾和问题=有时也包括理论自身中的问题:不能用已有理论进行解释或圆满解答时孕育产生。这时有人另外提出一种思路、假设=往往需要某种机缘诱发,再用试验和观察资料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得出结论,从而上升为理论规律。数量遗传学产生也同样遵循这一基本过程。 1.1 正确的思想、观点的重要性 孟德尔之所以能奠定遗传学的基础,主要在于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认识到遗传基础和表现型的重大区别,并假定遗传因子有显隐性的差异,且推论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传递中具有自由分离、组合的特性。他超越了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以及达尔文“微芽”学说的思想和理念,这是孟德尔取得成功的主要思想根源。 1.2 选择合适试验材料,借助多学科方法,进而分析归纳事物内在规律 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得益于他选择了能够纯系稳定遗传的豌豆品种,这些品种能够区分为差别比较明显的多对性状,这样便于观察研究杂种形成和自交分离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关系。 另一方面,孟德尔应用了统计学方法,这为他研究性状遗传规律提供了科学、实用、定量的分析和表达工具。 1.3 科研人员素质和环境条件的耦合,是新学科产生的必要因素 从科学发展进程看,历史上的重大创新,尤其是理论创新和原始性技术创新,主要是少数杰出人士艰苦探索的结果。他们思想开阔、科学知识丰富、工作求真务实,当从事的科研切合社会需求、基本条件具备时,常常能辟开新路、获得新知、发现规律。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在于他酷爱园艺、爱好统计,生物学、园艺、数学、献身科研精神集于一身的他才能有所创见,当然社会环境提供了他自由进行科研的条件、机遇,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 数量遗传学自身发展及其研究热点 数量遗传学自身发展及研究内容的特点可概括为:一个生物学基础——细胞遗传学,一个应用数学工具——统计学,两大研究领域——选择和杂交。围绕以上领域,本学科研究内容不断深化,并形成了一些研究热点。 2.1 数量遗传学的生物学基础 性状遗传规律只是细胞繁殖、遗传特性的外在反应,细胞遗传学是数量遗传学的生物学基础。其基本内容是:生物体由大量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是有限的,有机体生命通过细胞分裂、更新维持自身存在和繁衍后代;对于真核生物而言,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由雌雄性细胞受精形成新个体。生物性状由遗传基因控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里。性状、基因、染色体、性细胞在生物遗传中具有

观察性临床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遵循STROBE规范(中文版)

观察性临床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遵循STROBE规范(中文 版) 展开全文 条目 Recommendation 建议 Title and abstract 题目与摘要 1 (a) Indicate the study’s design with a commonly used term in the title or the abstract 在题目或摘要中用常用术语表明研究所采用的设计 (b) Provide in the abstract an informative and balanced summary of what was done and what was found 在摘要中对所做工作和获得的结果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Introduction 前言部分 Background/rationale 2 Explain the scientific background and rationale for the investigation being reported 解释研究的科学背景,以及研究动因Objectives 3 State specific objectives, including any prespecified hypotheses 阐明具体研究的目的,包括任何预先设定的假设Methods 方法部分 Study design 4 Present key elements of study design early in the paper 尽早陈述研究设计的关键内容 Setting 5

Describe the setting, locations, and relevant dates, including periods of recruitment, exposure, follow-up, and data collection 描述研究机构,即研究地点及相关资料,包括招募患者的时间范围(起止时间),暴露,随访和数据收集等 Participants 6 (a) Give the eligibility criteria, and the sources and methods of case ascertainment and control selection. Give the rationale for the choice of cases and controls 给出纳入标准,病例和对照的来源及确认病例和选择对照的方法,病例和对照选择原理 (b) For matched studies, give matching criteria and the number of controls per case 如果是配对设计,应说明配对标准和每个病例配对的对照数。 Variables 7 Clearly define all outcomes, exposures, predictors, potential confounders, and effect modifiers. Give diagnostic criteria, if applicable 明确定义结局、暴露、预测因子、可能的混杂因素及效应修饰因素,如果相关,给出诊断标准 Data sources/ measurement 8* For each variable of interest, give sources of data and details of methods of assessment (measurement). Describe comparability of assessment methods if there is more than one group 对每个有意义的变量,给出数据来源和详细的测量方法,如果有一个以上的组,描述各组之间测量方法的可比性 Bias 9 Describe any efforts to address potential sources of bias 描述解决潜在偏倚的方法

交互作用分析

交互作用分析

交互作用分析 一、交互作用的概念 简单地说,交互作用指当两个因素都存在时,它们的作用大于(协同)或小于(拮抗)各自作用的和。 要理解交互作用首先要区别于混杂作用。 混杂作用 以吸烟(SMK)和饮酒(ALH)对收缩压(SBP)的影响为例,可以建立以下二个模型: 模型1:SBP = β0+β2’SMK 模型2:SBP = β0+β1ALH+β2SMK 假设从模型1估计的SMK的作用为β2’,从模型2估计的SMK的作用为β2。如吸烟与饮酒有关(假设吸烟者也多饮酒),而且饮酒与血压有关,这时可以假想两种可能: 1.吸烟与血压无关,但因为饮酒的原因,模型1中的β2’会显著,而模型2控制了ALH 的作用后,SMK的作用β2将不显著。 2.吸烟与血压有关,模型1中估计的SMK的作用β2’一部分归功于饮酒,模型2估计的β2是控制了ALH的作用后SMK的作用,因此β2’不等于β2。 是不是β2不等于β2’就意味着有交互作用呢?不是的,这只是意味着β2’中有饮酒的混杂作用。 那么什么是交互作用呢? 根据吸烟与饮酒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各组SBP的均数可用下表表示: 不饮酒饮酒 不吸烟β0β0+ β1 吸烟β0+β2β0+ β1+β2+β12 吸烟与饮酒对SBP的影响,有无交互作用反映在β12上,检验β12是否等于零就是检验吸烟与饮酒对SBP的影响有无交互作用。而上面的模型2是假设β12等于零所做的回归方程。

3.运行两种回归模型: A 和B。 •模型A 按效应修饰因子的每个层级产生危险因素参数。如效应修饰因子为SMK 分2组(吸烟与不吸烟),危险因素为BMI(体重指数),产生2个BMI(BMI1与BMI2),当SMK=0(不吸烟)时,BMI1=BMI,BMI2=0;当SMK=1(吸烟)时,BMI2=BMI,BMI1=0。把BMI1与BMI2同时放入模型中。 •模型B只有一个危险因素参数。 然后进行似然比检验比较模A与模型B,报告P值,即交互作用的P值。 系统将自动检测结局变量的类型(如两分类变量、连续变量),再自动默认选择合适的回归模型(如Logistic回归或线性回归模型)。用户可以对分布类型和联系函数自行定义。 用户可以定义表格输出格式,包括要报告的结果、行列编排、小数点位置等。 例1:

医学科研方法试题及答案

医学科研方法试题及答案 1.在验证病因假设的因果效应相关性论证中,随机对照试验是效应相关性论证强度最高的方法,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和现况调查都是常见的病因研究方法,但相对于随机对照试验,它们的效应相关性论证强度较弱。 2.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需要控制混杂因素,常用的方法包括匹配、率的标准化、Logistic分析和分层分析,而Cox模型分析不是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3.描述诊断试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可能性的指标是阳性预测值,而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用于评价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和排除性,阴性预测值和验前概率则与阳性预测值类似,但是针对的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情况。 4.研究者故意更改科研数据不属于过失误差,而是故意误差,科研中应该杜绝。随机误差是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和改善

测量方法来缩小的,而系统误差的存在可能会使研究结果高于或低于真值,具有方向性。偏倚(Bias)也称偏差,是一种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以通过良好的科研设计和实施来控制,因此选项A为错误答案。 5.调查某人群免疫水平时,如果在各年龄组中随机抽样采血测抗体,则属于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和系统抽样都是常见的抽样方法,但它们不适用于需要考虑群体结构因素的情况。 6.预后研究的方法同其他临床科研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其影响因素复杂,其结局分析通常采用数学模型分析。出身队列研究和矩阵分析也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但相对于数学模型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较窄。 7.为了节省样本,结合临床病人陆续就医的特点,做防治研究宜采用序贯试验的设计方案。RCT、Q-RCT、交叉试验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都是常见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但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流行病学试题

流行病学试题 一.文章题目:2866例老年社区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1.文章中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型使什么?(10分) 2.采用这个研究设计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10分) 3.这个研究中可能出现哪些偏差?(10分) 4.还可以采用什么其它的研究设计,请阐述一个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主要设计思路,(不要求课题申请格式和内容)(20分)二.表1 某县三个时期死因顺位及死因构成比变化情况 表2 某县三个时期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情况 1.根据表一的资料,请列举在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时,应该注意哪些有关的影响因素?――列举至少4项。(20分) 2.根据表一中的,文中描述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从1980-1982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00-2002年的第二位,仅次于循环系统疾病,说明了什么?并解释构成比变化的因素和实际公共卫生意义。(20分)3.根据表二中的资料,文中描述3个时期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标化率。。。。。。‘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z=13.42 p<0.0001),而标化死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z=0.5222 p<0.05)。’请解释这段表述的意义。(10分)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考研 1999年流行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发病率与患病率 2、死亡率与病死率 3、病例对照研究 4、队列研究 5、偏倚和抽样误差 6、筛检试验的敏感度 7、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8、率的调整 9、效应修饰与混杂 10、疾病防控的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 二、选择题 其实很简单,不过我有两个不会做,一个偏性那个,一个求RR)(能想起来的有:一个食物中毒的分析,两问;一个计算灵敏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的三问,这俩是英文题;还有选择试验什么的,还有一个病例研究求发病率的,这些都是送分的,病例研究求发病率不用看题就知道选E,无法计算....而且有的选项是四个,有的选项是五个,而且是abcde,小写。而传说中的多选并未出现,也没填空) 三、简答题 _1、有关总死亡率、性别死亡专率、病死率的计算 2、OR值的计算,并且根据之考虑是何种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3、筛检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计算 ~四、问答题 1、试举1-2例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营养缺乏病、传染病、中毒、先天畸形、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病因。 2、某地区流行某种传染病,医院收入a个病人,这些病人均来自同一地区,其中有b个病人半年前接种过该病的疫苗。入院后,这些病人均用同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有c个未接种疫苗的病人死亡,d个接种疫苗的病人死亡。能否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接种疫苗可以降低发病率”的结论?为什么? 3.、某电视广告宣传蜂 灵胶囊的降压疗效:“某高血压病人服用蜂灵胶囊两周后,血压降低、症状消失。”你认为这能说明该胶囊的疗效吗?应如何正确评价。 新发病例:诊断有据可查,回忆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更明确,暴露情况受结果影响较小。但精神打击影响资料质量发病率低疾病不适用。先换病例:数量多但易参入疾病迁延及存活因素在内,信息回忆不可靠。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提供研究线索但是暴露资料不

肝癌患者生活方式与饮食危险因素调查

肝癌患者生活方式与饮食危险因素调查 赵永飞;王贵吉;裴迎新;杜晓燕;李超;孙华磊 【摘要】目的:了解肝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初步评价生活方式、饮食因素和肝癌患病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使用问卷调查,分别调查了73例肝癌患者和73例非肝癌患者,通过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获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肝癌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和黄曲霉毒素污染,OR值分别为5.80和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吃蔬菜和多饮茶的OR值则分别为0.34和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酒、黄曲霉毒素污染等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多吃蔬菜和多饮茶可能为保护因素.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2(021)004 【总页数】4页(P471-474) 【关键词】肝癌;生活方式;饮食;危险因素 【作者】赵永飞;王贵吉;裴迎新;杜晓燕;李超;孙华磊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营养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26万人,其中我国占42.5%。肝癌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愈后差等特点,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的过程,表现为多步骤的复杂的演变过程。对肝癌病因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为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所致肝癌占肝癌发病率的80%以上,其他危险因素有酒精、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及遗传等[1]。不同国家、地区肝癌的病因也不尽相同,且随着社会及生活模式的改变,肝癌的病因和发病率也在变化。本研究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肝癌患者的饮食情况调查,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肝癌病因探讨和人群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乙肝病史因素与肝癌的关系来估算样本量,预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相对危险度为3.0,人群HBV感染率约为 12%,设α =0.05(双侧),β=0.10,根据Schlesselman公式估计出1∶1配对设计的样本量为73对。 2011年3月至5月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肝癌患者和非肝癌患者各73例分别进行调查。病例确认:肝癌的诊断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肝癌诊断标准,即B 超(或CT)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AFP、ALT、AST等,结合临床观察,经肝细胞活检病理证实,排除其他部位肿瘤的肝脏转移患者。对照确认:在相同时期,同医院就诊的非肝癌患者选择对照。匹配条件为:未患有肝癌病例的配偶或亲属,以控制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浅论MMP_2

浅论MMP 【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之一,其基因多态性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胃肠道肿瘤易感性,转移和侵袭中的作用,以及患者预后做一综述。 【关键词】 MMP-9;基因多态性;胃肠道肿瘤 MMP-9又称明胶酶B,是一类含有钙和 锌离子的水解蛋白酶,在细胞外基质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的底物多种多样,包括明胶、弹性蛋白、IV 型胶原、V型胶原和黏结蛋白等。在生理条件下MMP-9的活性受到严格调控,以酶原形式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后经一系列酶解过程被激活,但在血管或组织重构过程中活性明显上调[1]。 人类基因组中目前尚未发现MMP-9缺陷,但发现MMP-9基因有多个多态性位点[1]。MMP-9基因表达可能与胃肠道肿瘤生物学行 为密切相关。MMP-9基因多态性有可能通过

导致酶活性或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个体对癌症的易感性、侵袭和转移、预后等。因此,进一步探讨MMP-9基因多态性与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作用,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MMP-9基因多态性及MMP-9基因表达 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基因 多态性中最常见的形式,SNPs在人群中的频率大于1%,基因结构性的改变会对转录功 能产生实质性影响,导致相应蛋白产物改变,因此SNPs的研究对筛选和保护肿瘤易感人 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MMP-9基因有 C-1562T、R279Q、P574R、R668Q等若干SNPs 位点,并且这些多态性位点可能通过调控基因转录或蛋白表达水平而影响胃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2-4]。 基因多态性对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MMP-9以酶原形式分泌到细胞外,通过纤维 蛋白溶酶依赖及非依赖性两种途径介导水 解去除前肽区激活,选择性地与ECM成分结合。MMP-9的调节主要通过基因转录、酶原

临床研究方案撰写指引-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案撰写指南 研究方案撰写指南使用说明: 1.《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案撰写指南》是为申请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 员会伦理审查的研究者撰写研究方案时提供的参考; 2.此指南是针对临床研究的,对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公共卫生、流行病、 口腔、社会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使用时请参考方案设计的主要方面。 3.不鼓励照搬本指南语言,而鼓励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特点撰写研究方 案; 4.以下用斜体字标注的是为方便研究者理解本指南内容而提供的事例。 每个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都应该有一份详尽的、设计科学的试验方案,即一份准确描述如何进行研究以及如何收集分析临床数据的综合计划。为帮助北京大学临床研究项目申办者制定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及向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申报研究项目伦理审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委托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姚晨教授、阎小妍博士和李会娟博士制定该指南。 本文件将根据临床研究的两大类别,分别是观察性研究(用于探索,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和证实性研究(用于验证假设,下结论)来进行方案撰写格式的阐述。在医学研究中,观察性研究主要用于评估潜在有害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及环境暴露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描述疾病或治疗模式的流行病学,研究罕见转归(如某新药不良事件的上市后监测)或确定病因,以及为随后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研究假设等。而证实性研究是指研究者据研究目的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按要求随机分配受试对象,合理安排处理因素,以对比和分析处理因素施加于受试对象后所产生反应或效应间差别的一系列研究方法,一般会有干预存在。对于观察性研究和证实性研究相互关系,详见下图:

具体格式见下: 1 一般格式要求 做到封面、目录、页眉、页脚完全。页眉页脚中需包括研究题目、方案版本号、日期和页码等信息。 2 标题页 标题:应用常用的专业术语表述研究设计。 对于观察性研究,建议在标题中加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等”字眼,如:矽肺宿主、环境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对于证实性研究建议加入诸如“随机对照”字眼,如评价××胶囊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日期,版本号 课题负责人单位科室 课题负责人或协调员联系信息 3 签名页 以签名表示已经阅读和批准此文件提出的方案,并对方案相关内容予以认同。签名者应包括所有参与方案制定人员。 保密声明。 临床研究人员姓名、职务、职称和任职部门。 4 研究摘要 目的 设计(受试人群及参研中心数、样本量、病人分组、干预措施、结局评价指标及统计方法等) 5 目录 6 正文 6.1 研究概论/背景以及立项理由 观察性研究:对所报告研究的背景和原理进行解释,提供研究脉络,定位研究在整个学科中所处的阶段,并描述研究的核心内容所在。在此基础上,总结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