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秦汉时期的文化优秀教案

秦汉时期的文化优秀教案

秦汉时期的文化优秀教案
秦汉时期的文化优秀教案

秦汉时期的文化优秀教案

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太初历;张衡的科技成就;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西汉前期的纸;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影响。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发展的基本特点;董仲舒及其思想与著作;王充的思想及其著作;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早期道教的经典及早期道教的活动。司马迁与《史记》;《汉书》。赋与汉赋的代表作;乐府诗。秦汉陶塑艺术及其精品;秦汉铸铜艺术及其代表作;秦汉绘画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秦汉大一统,社会比较稳定,封建经济发展,促成了文化发达昌明。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又为秦汉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立体观察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2.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情况较为复杂,其影响又是多方面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较能反映不同学生的各自的思维特质,教师宜尽力保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渐纳入科学的轨道。

3.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创作思想活跃,许多作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文学艺术的精品,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文艺鉴赏水平。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中国在世界上最先跨入封建时代,秦汉时期又迅速进入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高峰。这是秦汉文化气势宏大、辉煌灿烂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向世界展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的魅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学要点

一、秦汉文化的特点

1.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3.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4.奋发向上,气势恢宏

二、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

2.数学

3.医学

4.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三、哲学与宗教

1.两汉思想领域的基本状况

2.董仲舒的儒学

3.王充及其《论衡》

4.佛教的传入

5.道教的形成

四、史学的巨大成就

1.司马迁与《史记》

2.《汉书》

五、文学的新成就

1.赋的兴起与汉赋代表作

2.汉代诗歌

六、雕塑与绘画

1.陶塑艺术

2.绘画艺术

3.音乐歌舞(指导阅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秦汉文化的特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

董仲舒的新儒学;司马迁与《史记》;汉赋与乐府诗;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教学难点: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秦汉文化的特点。太初历;张衡的科技成就;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西汉前期的纸;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影响。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发展的基本特点;董仲舒及其思想与著作;王充的思想及其著作;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早期道教的经典及早期道教的活动。司马迁与《史记》;《汉书》。赋与汉赋的代表作;乐府诗。秦汉陶塑艺术及其精品;秦汉铸铜艺术及其代表作;秦汉绘画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秦汉大一统,社会比较稳定,封建经济发展,促成了文化发达昌明。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又为秦汉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立体观察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2.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情况较为复杂,其影响又是多方面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较能反映不同学生的各自的思维特质,教师宜尽力保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渐纳入科学的轨道。 3.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创作思想活跃,许多作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文学艺术的精品,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文艺鉴赏水平。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中国在世界上最先跨入封建时代,秦汉时期又迅速进入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高峰。这是秦汉文化气势宏大、辉煌灿烂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向世界展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的魅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学要点 一、秦汉文化的特点 1.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3.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4.奋发向上,气势恢宏 二、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 2.数学 3.医学 4.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三、哲学与宗教 1.两汉思想领域的基本状况 2.董仲舒的儒学 3.王充及其《论衡》 4.佛教的传入 5 道教的形成 四、史学的巨大成就 1.司马迁与《史记》 2.《汉书》 五、文学的新成就 1.赋的兴起与汉赋代表作 2.汉代诗歌

《秦汉时期的文化》课堂学习活动方案

3.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 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问题解决,探究解决 活动一:同学们,下面我们用7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第66页到第70页的内容,围 绕下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选派一名同学进行展讲。 <一>司马迁与《史记》(文学) <二>佛教传入与道教产生(宗教) <三>造纸术的发明(科技) <四>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医学) 活动二: 1.同学们,请大家继续用2分钟时间回顾课本P72蓝色小字部分,想一想司马迁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2.同学们,浏览第75页造纸生产过程示意图,讨论一下纸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三、问题梳理,总结提升。各小组用2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分享。 四、问题训练,巩固提高。下面轻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问题训练单》上的内容,要求像考试一样认真审题,独立完成。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述了3000多年的历史,它记述的范围是(C) A.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历史 B.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C.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D) A.古代罗马 B.古代希腊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印度 3.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的(A) A.西汉前期 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 4.“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C)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5.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蔡伦发明了地动仪 B.《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D.《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在南阳市总有大量的各界群众在医圣祠自动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爱和怀念。这位医学家是(B)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7.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时,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A)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8.资源回收再利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概念,下列哪个人的发明过程体现这一概念的特点(D) A.黄帝 B.张仲景 C.张衡 D.蔡伦 9.下列人物的事迹不可能在《史记》中看到的是(D)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示范教案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 2.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内容。 3.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宏大气势。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分析及产生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的了解,学习司马迁发愤著书、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佛道二教的发展。 2.司马迁撰写《史记》。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联系引导法。对佛教的传入,应引导学生联系前面讲过的有关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的客观条件。 2.讲解法。对于佛教的教义和道教的兴起,因为难度较大,可用讲解法帮助学生理解。 3.故事辅助法。对于道教的兴起和宗教里面的一些概念等知识点可以用故事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 4.材料分析法。 5.直观教学法。对于佛教传入的路线、对于秦兵马俑等内容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先让学生观看《西游记》里有关如来佛、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人物的出场片断。然后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剧中人物,如来佛、观音菩萨是佛教的代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是道教的代表,那么,佛教和道教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主要教义有哪些?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学完今天这一课后,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书过程中,要找出佛教的地位、起源、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基本教义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佛教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如何? [学生回答]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教师提问]当今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 [学生回答]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教师提问]佛教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兴起?又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第17课_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组别:姓名: 课题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型自学验收课④传播之因: 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教的兴起: 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 ④教义(基本主张):主张,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尊 为教主。 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①评价:________ 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 2、《史记》: ①内容:________ ②体裁:__________ ③地位: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秦兵马俑 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 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位: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么? 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 3、课本93、9 4、95页动脑筋。知识超市 1、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们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因此,这俩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2、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可以通过查找我国古代文化与宗教有关的文字材料、实物图片等途径,重点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来了解。文学: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优秀者。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特色的塔、像、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等基本史实。 2. 能力目标:阅读、查找知识点,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培养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学习张骞、班超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培养青年人热爱西部热土,关注西部开发,献身西部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学习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 依据导学案进行知识梳理,勾画教材并写上提示语。 3. 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示出来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 4. 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四.学习程序 1. 独学(10分钟)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75% 2.对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85%。 3 组学(5分钟)达标率90% 4.展示(15分钟)教师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 预设展示题:综合探究 五、学习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①发源地: ②时间:__________ ③教义:人死后能够,人的今生如果能,虔诚地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掌握 太初历,太阳黑子活动的最早记录,张衡的科技成就;《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和张仲景医学成就;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发展的特点,董仲舒的思想,王充的思想和著作;佛教的传入,早期的道教。司马迁的《史记》,《汉书》;汉赋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乐府诗”的特点;秦汉陶塑艺术的代表“俑”,秦汉绘画艺术。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 1.秦汉文化是在秦汉时代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影响世界。秦汉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各个方面产生的辉煌成就,影响深远。秦汉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第一高峰阶段,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阶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艺术的鉴赏水平。 3.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识和分析秦汉文化的成就。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秦汉文化成就多种多样,涉及科技、思想、史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因此知识点繁杂,对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对高三学生来说要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这是分析、理解、阐释历史的基础。 2.培养学生宏观地分析概括秦汉文化特点的能力。教材对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了四点。对高三教学来说,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简单地记忆这四点,而是把这些特点作为秦汉文化特点的示范参考。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秦汉文化成就的微观学习,尤其通过与已经学过的夏商周的文化、春秋战国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理解和体会秦汉文化的特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条件。一个时代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社会的反映。在指导学生掌握秦汉文化成就的同时,把这一节同第二章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把文化成就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秦汉文化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使学生对秦汉时代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正确认识文化现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的科技成就、哲学和宗教,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成就辉煌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一、制作课堂多媒体教学网页《秦汉文化》栏目介绍: 名词解释(“汉学”、“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五行”、“导引”等。)科学原理(地动仪的原理、造纸过程。) 历史图片(秦始皇陵兵马俑组图、长沙马王堆文物组图、汉代画像砖石组图等。)史料摘录(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关于张衡对月食的解释,张衡传、蔡伦传的有关内容,《九章算术的内容。) 讨论区(秦汉文化的特点、秦汉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相关链接(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网址)、知识结构

初中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初中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 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 的精神。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 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 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宣传追求来 世幸福,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适应封建统治 阶级麻痹人民的需要得以传播,对后世文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点分析: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兴起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艺 术所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应重点掌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2.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在反对当时盛行的董仲舒所提“天降灾祸”论的战斗中,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 义传统。其著作《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 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 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 难点分析: 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14课 汉代的文化与科技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八十八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14课汉代的文化与科技 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八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秦国商鞅变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医中药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传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你知道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著作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有( ) ①《伤寒杂病论》②《齐民要术》③《天工开物》 ④《本草纲目》⑤《农政全书》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也有一项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麻沸散。它问世于( ) A、春秋战国之际 B、秦朝 C、汉朝 D、明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句。诗中的“寺”指( ) A、佛教建筑 B、道教建筑 C、基督教建筑 D、伊斯兰教建筑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请问纸发明于何时( ) A、秦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2011年11月21日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 ________ 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 __ ⑤影响统治者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建立佛寺。 2、道教的兴起: 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 ④教义:_____ 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 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 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史记》: ①内容:_______ _ ②体裁:_________ _ 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秦兵马俑 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 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位: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麽? 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 精讲点拨: 1、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们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2、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可以通过查找我国古代文化与宗教有关的文字材料、实物图片等途径,重点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来了解。文学: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优秀者。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特色的塔、像、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3、已发掘出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破坏统一。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反思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反思(原创) 1.备课思路。要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我就认真地思考如何能体现新课标精神,把老师感到困惑的文化课处理精当些、鲜活些、生动些、深刻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导入。“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加强,这就成就了昌盛的秦汉文化。今天我们将学习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本课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时期在科技、医学方面领先世界的成就,现在让我们一睹她的风采。”激发了学生热情,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件运用。我一直坚持认为,课件的应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突出重点和难点。例如,地动仪的震动原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然而,教材只提供了一个“震动示意图”,以初一学生的知识基础,难以理解杠杆原理等物理知识。有的学生把饮水机想象成地动仪,引起了兴趣,但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把这个难题解决,我几经周折找到了一段科普视频,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效果很好。显然,在上次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实存在较大的认识误区。当视频资料播放时,生动形象的演示使学 生的思维豁然开朗起来。 3.活动设计。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我调整了教学内容,将原来的三个栏目,更改为四个,使问题更加系统、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不同栏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方法引导,设置多样的教学情景,通过“导学提示”、“课堂研学”、“课堂感悟”、“总结升华”和“巩固提升”等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4.课堂组织。完成课堂教学,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备课时准备非 常充分,对课件也进行了反复的调整修改,然而,在使用时,却发现不是很自如,在这 种情况下,我临时调整思路,设计了一个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完成了预设 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分别作四个展厅的解说员,以巩固本课知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积极表现,既锻炼了口才,又巩固了知识。可见,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生成事件”可能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因为教学智慧使课堂活跃起来,起到“锦上添 花”的作用。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本节课共有三部分内容: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其中,第1和第2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习时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这两部分内容上。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两个历史人物,强化学 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这样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并节约了时间。通过学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很高涨,并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明白的问题能够在小组内交流,消化掉。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对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但是,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还不够,欠熟练,掌握的不够扎实。 我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憾,1、知识的延伸不够,如: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西部的开发,也可以结合今年的7.5事件等。2、在当堂巩固环节,应多设计一些选择性题目和材料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七年级上册03-17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彭真课型: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记住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文,做好标记。 【知识链接】 我们的语言文字,从日常用语到常用典故,不少来自佛经,大家知道吗? 天龙八部、天女散花、现身说法、井中捞月、一切皆空、拖泥带水、五体投地、大慈大悲、六根清净、功德圆满、心猿意马、快马一鞭、立地成佛、冷暖自知、唯我独尊、隔靴搔痒、骑驴觅驴等都与佛教有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 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教的兴起: 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 ④教义: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 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 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史记》: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案 人教版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的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过渡讲解: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秦汉文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86-87页“导入框”及“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课文,思考回答: 1、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古印度,西汉末年) 2、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我国,东汉) 3、佛教和道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A、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B、道教的主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C、所以,这两种宗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4、根据87页“动脑筋”:这段电视剧里的情节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不符合。因为佛教到西汉末年才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有的地方兴建佛寺和尼姑庵,是东汉明帝时期的事情。而剧中吕后则是秦汉之际的人物,那时佛教尚未传入内地,哪来尼姑庵供吕后藏身?) 过渡讲解:统治者扶植佛教和道教,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主张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其实,在这些主张中,关于“来世转生”、“长生不老”等说法,宣传的是迷信思想,造成的危害性不小。于是,出现了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 王充和《论衡》 指导学生阅读87-88页“王充和《论衡》”课文,根据88页“动脑筋”思考回答: 1、王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人死了,血脉精气都已消亡,骨肉形体化为灰土,怎么会变成鬼呢?) 2、你是否同意王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同意。因为人的精神是依附于肉体的,肉体化为灰土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所谓“鬼神”只是迷信思想虚构的产物。) 过渡讲解:很显然,王充是当时反对迷信思想的坚强战士,他那宣传无神论的积极战斗精神,为后来所有务实求真的学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愧为东汉的杰出思想家。此外,还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就是西汉的司马迁。 司马迁和《史记》 指导阅读88页“司马迁和《史记》”课文、“文献资料·司马迁语录”、插图《司马迁采访史迹》等,思考回答: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父亲是史官,家教良好。他本人读书很多,还寻访许多名胜古迹,刻苦努力,终于写成《史记》。) 2、《史记》主要记述什么?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史记》主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三单元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见学生用书P57] 一、造纸术 1.发明 (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__最早__发明纸的国家。__西汉__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在发明和大量使用纸以前,我国通常用__竹木简__或__丝帛__作书写材料。但竹木简太笨重,帛价格昂贵。纸造价低廉,携带方便。 (2)意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__书写__。 2.改进 (1)概况:东汉时,__蔡伦__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在__105__年,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十分便宜。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逐渐普遍起来。4世纪以后,__纸__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影响: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__保存和传播__,这是中国对__世界文明__的巨大贡献。

二、数学成就 1.《__周髀算经__》:记载了西周初年数学家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 2.《__九章算术__》:成书于东汉时期。 (1)内容: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2)意义:这本书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__计算__为中心的特点。 三、医学 1.《黄帝内经》 (1)内容:西汉时期编定,最早记述了__人体解剖知识__和__血液循环情况__,并系统论述了__养生__的基本原则。 (2)地位:这部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2.张仲景 (1)时期: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2)代表作:著有《__伤寒杂病论__》,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美誉:后世尊称他为“__医圣__”。 3.华佗 (1)时期: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2)贡献:华佗擅长__针灸__和__外科__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__麻沸散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发明了一套__医疗体操__,名为“__五禽戏__”,即模仿五

(综合性学习教案)古代文化常识(人教版高二必修)

古代文化常识(人教版高二必修) 综合性学习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 条约等。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 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女口:乾隆三 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 寄托了振 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 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 再如 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 加上一个特定的 堂纪事诗》 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 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 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 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 以戊辰之年, 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学习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佛教起源于,基本教义是,佛教传播的影响。 2、在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兴起于时期,创始人之一,尊为教主,教义是,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4、秦汉时期,最杰出的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代表是,著作。 5、司马迁的生平,著作,体例,内容简介。 6、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代表作是,地位。 7、思考:“动脑筋”一、二、三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指名讲述引言中的故事,并回答随后的问题。师适当引导补充; 2、思考、讨论: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分别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文学、艺术方面)?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王充和《论衡》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三子目:司马迁和《史记》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思考、讨论: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历史巨著《史记》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四子目: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观看影视资料,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结合你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识。 (2)假如你刚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请你在游客留言簿上留下你最想对秦始皇说的一段话。 (3)请你也做做名人,对兵马俑作一精彩的评价。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三。 活动与探究 辩论会:西安的兵马俑是世界的一大奇观,已出土兵马俑7 000多件。假如美国提出以5 00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一件兵马俑,有人认为出售一个也无妨,再说中国的文物保护资金不足;有人认为出售文物有损国格,反对出售。假如此时文物局征求你的意见,请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10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八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本节学习重点: 1、秦汉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2、科技成就; 3、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特点; 4、佛教传入的时间和道教兴起的时间、主要经典; 5、《史记》和《汉书》; 6、汉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7、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汉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1、历史地位:① ② 2、特点:① 统一性:A、 B、 多样性: ② 原因: 表现: ③——科技领先世界 A、 B、 C、 ④,表现出 背景: 表现:A、 B、 C、 二、先进的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①西汉:A、 B、 ②东汉:张衡:A、对作了 B、发明测定方位的,比欧洲早 2、数学:《九章算术》:①成书时间: ②历史地位:A、 B、 3、医学:①《黄帝内经》:成书时间: 历史地位:A、 B、 ②《神农本草经》:成书时间: 历史地位:

③名医华佗:时间: 成就:A、擅长,被誉为 B、发明,比西方早 ④名医张仲景:时间: 成就: 评价: 4、造纸术:①发明过程:A、西汉前期——表现:出土的纸是目 前 B、105年造纸术,造出植物纤维纸,人称 ②向外传播:A、 B、 C、 ③发明意义:A、 B、 C、 三、哲学的发展 1、西汉:对儒学的发展 ①思想:A、 B、 C、 ②核心: 2、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 ①著作: ②思想:A、 B、 C、 四、宗教:形成新格局 1、佛教的传入:①,佛教经传入中国内地。 ②派使臣到求佛法,请来两为高僧并为他们建造了 2、道教的兴起:①兴起时间: ②形成途径: ③主要经典: ④主要学说: 五:史学的巨大成就 1、《史记》:①作者: ②体例: ③内容:

2、《汉书》:①时间: ②作者: ③体例: ④内容: 六、文学的新成就 1、汉赋:①特点: ②缺点: ③西汉:A、特点: B、代表作: ④东汉:A、特点: B、代表作: 2、乐府诗: 七、雕塑与绘画 1、雕塑:① ② ③ 2、绘画:① ② ①秦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 ②秦汉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 先进: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影响: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 。 气势恢宏:如万里长城、秦陵兵马桶、《史记》等。 ①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日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1700多年。 :东汉著,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所著《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擅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麻醉药,早西方1600多年。 。 8世纪传中亚,并经阿拉伯传至非洲和欧洲。 统一前提下 风格多样 东汉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五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天工开物》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如下图,该项手工技术是( ) A、制作火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发掘于陕西黄土高原,轰动世界的雕塑群像是( ) A、三星堆青铜文明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扁鹊 D、华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佛教的发源地是( ) A、日本 B、中国 C、天竺 D、朝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春秋》 B、《史记》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 一、课前展示 主持人提问: 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3、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 4、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5、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方面采取措施? 6、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经济方面采取措施?、 7、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文化方面采取措施?8、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军事方面采取措施? 二、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节课我们将来一起学习一下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呢? 生: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 师:那么,有关造纸术同学们了解多少呢?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么?请大家自读教材87页,看谁能快速、准确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学生自读,并尝试回答问题。 问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期?发现地在哪? (2)蔡伦是什么时期的人物?蔡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3)“蔡侯纸”的原料是什么?“蔡侯纸”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板书:1.纸的发明 时间:西汉早期 名称:麻纸 地点:甘肃天水 地位: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 时间:东汉 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特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较高 名称:蔡侯纸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在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的人不是蔡伦,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22530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课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启发式教学,文化史的课程是历史教学中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通过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以达到丰富知识、开扩眼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分组讨论法,是学生得出结论。情境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导自演,加深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认识,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借助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了解和感受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思路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1.重点:A.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采用生动形象的图像资料、地图分析解决重点。制作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使学生对佛教的传入形成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利用图片资料,生动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了解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B.司马迁和《史记》。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司马迁著写《史记》的情景,使其身临其境感受司马迁在撰写《史记》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勤奋的作风和为追求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史记》的重要价值。 2.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通俗易懂的讲授和图片资料,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由动画音乐《西游记》导入)在讲课前,我们先来学生看音乐录象 放松一下。大家都知道唐僧师徒历经磨难所取的是佛经,师生同唱 那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昌盛(调动气氛) 的秦汉文化(二)来了解一些有关佛教的内容。 (点出课题)这一课的中心内容是宗教的传播和史学的 发展,首先我们来看大家最为了解的佛教。 (设问)佛教最早产生于哪里?它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学生:古印度 (点出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是谁开通的?丝绸之路张骞张骞通西域是在西汉中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佛教是 在张骞通西域后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导中国。西汉末年通过口传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随后逐步传入内地。 (动脑筋:找一找错在哪里?)学生分析并阐述理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