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报告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一、实验目的:

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二、实验原理: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作用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

三、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记号笔

四、实验过程:

1.分装、标记小球

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雄配子。

2.混合小球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3.随机取球

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4.重复实验

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记录时,可将三种基因型写好,以后每抓一次,在不同基因型后以“正”字形式记录

五、实验结果

统计实验结果求平均值,你得到的基因型比例是DD:Dd:dd= 。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它的精巢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三、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四、实验过程:

1. 调好显微镜,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

2.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根据观察结果,尝试绘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简图。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必修② 遗 传 与 进 化

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 知识目标: 1. 杂交常识: 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 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 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 什么规律吗?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 ①假说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 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 知识目标: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遗传因子=基因 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 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业: P12-13 基础题和拓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观察实验: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观察根毛 2、观察根尖切片 讨论: 教师评价:日期:

观察草履虫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讨论: 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依据是什么? 教师评价:日期: 九华山中心学校制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________和_________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 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5、用________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____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________,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 三、绘图依照学生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并且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讨论: 教师评价:日期: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方法步骤: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2.根据观察,同组间的同学互相讨论,认真填写下表。 讨论: 教师评价:日期: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学生用.doc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年月日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年月日 实验名称实验三: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 提出问题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假设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 实验用具纸、重物、米尺 实验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 用纸飞机代替鸟做实验:一个是尖头的流线型身体, 一个是平头的 <二>、探究的问题二及实验方案 用麻醉剂局部麻醉鸟的胸肌; 在地上铺上垫子,把鸟放在手上放飞 实验现象 鸟在空中时用力扇着翅膀,最终还是掉下来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年月日

初二生物实验报告单

(1)在离蚁穴(饲养蚂蚁的器皿)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较大的白纸(图1),用 不同颜色笔画点标出侦察蚁前往蜜糖的路线以及返回的路线(线不要覆盖蚂蚁的路线),对比两条线是否一致。(2)在离蚁穴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纸片,侦察蚁出来进行侦察后返回蚁穴时,把侦察蚁在纸片上返穴的途径做上标记,待大批工蚁出穴时,改变做了标记纸片的位置如图2,观察记录蚂蚁的行动。 图1 图2 图3 图4 结果: 实验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 讨论交流实验提高了动手和思考能力,也明白了蚂蚁可以通过气味通讯 初二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实验七: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提出问题人的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吗? 作出假设手上有细菌和真菌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环境。 2、学会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实验用具培养基、干净的硬纸片 实验过程 培养基的制备:牛肉膏固体培养基 称取15克琼脂,剪成小段,置于烧杯中,加入500毫升水,在电炉 上加热煮沸至琼脂完全溶解,再补足水至1000ml;称取牛肉膏3g, 蛋白胨10g,NaCl 5g加入溶液中,搅拌均匀并调节pH至7.0-7.2; 分装到4个250毫升的锥形瓶中,用棉塞塞好,冷却。 将培养皿洗净晾干后,用牛皮纸包好,和培养基一起放到高压灭菌锅 中,121℃灭菌30min,取出,冷却。 实验现象未接种的培养基无任何变化,从其他环境中采集真、细菌接种的培养基中出现真菌和细菌。

参考答案:实验报告单:观察叶片的结构

莒县桑园镇中心初级中学生物学科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20____级____年级____班____组实验组长:_____ 实验合作者:___ 实验名称:观察叶片的结构 实验目的: 1、练习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画出叶片下表皮的一对保卫细胞。 材料用具: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培养皿、清水、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实验步骤: 1、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将刀片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重复几次。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3、观察临时装片: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 片横切面的永久切片。 (2)对照图示,在显微镜下分清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4、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找出一对保卫细胞及其构成的气孔,并观察保卫细胞周围的表 皮细胞。 5、画图: 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 细胞及其周围的几个 表皮细胞。 5、整理还原: 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点实验材料并摆放整齐;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放进镜箱,送 回原处。 讨论:1、叶片上下表皮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答:一般情况下,植物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既保证了气体顺利进出叶片,又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答:保卫细胞呈半月形,含有叶绿体,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近气孔的外壁厚,背气孔的内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 实验日期:20____年____月____日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二次备课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主备人: 苏永跃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 第课时总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实验名称实验一:观察蚯蚓 提出问题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作出假设 实验目的 1、设置一个适合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实验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设计实验 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实验过程 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 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 4、观察蚯蚓的运动

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 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 5、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预期结果实验较成功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 1 - 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1、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从前端到环全、完好。带共有14,16节。二次备课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2、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 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3、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习性和食性. 较快 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 4、观察蚯蚓的运动慢 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 实验结论蚯蚓的腹部有小突起(刚毛),在玻璃板上爬行慢,在纸板上爬 行快。 讨论交流了解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教后反思 - 2 -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二次备课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主备人: 苏永跃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

图解教材·2016-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3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新课标)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方法规律】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2 [2015浙江高考] 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微思考】已知神经纤维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正好相反。静息时的K+外流和兴奋时的Na+内流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提示:被动运输。 3 [2015江苏高考]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 和Cl- 同时内流 【微探究】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快,还是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为什么? 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因为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 (2)神经递质以什么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其意义是什么? 提示:胞吐。短时间可释放大量神经递质,提高兴奋传递的效率。 (3)神经递质被释放并发生效应后,能否长期存在于突触后膜?其可能的去向有哪些?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 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 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 目录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 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 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 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 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

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 2、分组。8人一组,确定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 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 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已做】 2.将10条大小形同,健康状况良好的黄粉虫放入一个纸杯,然后倒扣在月饼盒中线中间静置2分钟。绝对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和拍打桌子(为什么?),待黄粉虫适应一下环境。 3.2分钟后拿走纸杯,让黄粉虫自由活动,然后迅速用黑卡纸将月饼盒的一半遮起来,另一半有光线照射。明暗反差越大越好。 4.从黄粉虫自由活动算起,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处和暗处的黄粉虫数目。共统计10次填入下表。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 1、_____:右手拿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置于身体正前方偏左侧; 2、______:从镜头盒取出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头上;(拿物镜时手拿橡胶部位) 3、对光:转动转换器和遮光器,使物镜和遮光器较大孔对准通光孔,调节________使镜筒下降适当距离,转动__________,直到从目镜中看到一片白亮的视野。 4、放装片并固定:将永久玻片标本(有盖玻片一面向上)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压片夹固定; 5、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玻片靠近(下降过程眼睛注视物镜),通过目镜观察,_________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最后调节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全册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时安排讲课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油镜必须进行“三擦”(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24h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 一 实验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说明了在目镜中看到的像是真实的像的倒像。 注意事项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讨论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答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放片、调焦4、清洁与收镜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答物镜把载玻片压碎,也容易划伤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答看不到,不透明的纸会阻挡光线从物镜进入光筒再从目镜射出,所以可能什么也看不见。 实验时间2021.9.15 二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

超级资源(共24套119页)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 课后作业汇总

超级资源(共24套119页)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课后作业汇总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总分:71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各对性状中, 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 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 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3.狗的卷毛(A)对直毛(a)是显性, 判断一只卷毛狗是否是纯合体, 最好选用与它交配的狗是() A.纯种卷毛 B.直毛 C.杂种卷毛 D.A.B.C都对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体自交的后代是纯合体 B.杂合体自交的后代是杂合体 C.两种纯合体杂交其后代仍是纯合体 D.杂合体杂交的后代全是杂合体 5.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 后代中已有16株为高茎, 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A.0 B.25% C.75% D.50% 6.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 逐代自交3次, 在F3代是纯合子的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 7.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 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 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 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 3/4呈蓝黑色, 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 一半呈蓝黑色, 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 一半呈蓝黑色, 一半呈红褐色 8.下列四组交配中, 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A.AA×AaB.Aa×aaC.Aa×AaD.AA×aa 9.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 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数的() A.25%B.50%C.75%D.100% 10.基因分离定律表明, 杂合子() A.不能稳定遗传, 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B.不能稳定遗传, 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记录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实验名称实验一:饲养和观察蚯蚓 提出问题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设置一个适合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实验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实验过程 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 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 4、观察蚯蚓的运动 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 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 5、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预期结果实验较成功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4、观察蚯蚓的运动1、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从前端到环带共有14-16节。 2、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 3、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 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 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 汇总(附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B都表现为显性性状,F的自交后代却出现了性状分离。据此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2)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A) A.1/2 B. 1/4 C.1/8 D.1/6 3.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白色,隐性性状是黑色 (2)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时会出现性状分离。即雌雄白毛羊均可形成含有控制黑毛的遗传因子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会产生黑毛羊。 二、拓展应用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 F?水稻细胞含有一个控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在F?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 分离定律。即在F?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如果让F?自交,F?中花粉有2种类型。 2.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 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 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

生物-必修2-思维导图

--

遗传的物质基础 --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表现性(改变)=基因型(改变)+环境条件(改变) 可遗传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 的变异 染色体 水平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染色体数 目变异 非整倍体:单体、缺体、三体等 整倍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人类遗传病 与优生 基因突变:碱基替换、移码突变等 DNA 基因 水平基因重组 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互换 基因拼接(DNA重组技术) 进化 自然选择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手段)→遗传变异(内因、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原始物种新物种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进化单位:种群 进化实质:基因频率改变 进化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进化方向:自然选择方向 推动 --

-- 遗传的基本规律 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提出假说 结论 演绎推理 设计实验 验证 自花且闭花传粉,自然条件下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高茎→高茎∶矮茎≈3∶1 ?黄圆→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 分为显性和隐性②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分为纯合子与杂合子 DD ×dd →Dd ?Dd →1DD:2Dd:1dd=高茎∶矮茎≈3∶1 YYRR ×yyrr →YyRr ?YyRr →9Y_R_:3yyR_:3Y_rr:1yyrr=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 高茎(Dd)×纯种矮茎(dd)→高茎(1Dd)∶矮茎(1dd)≈1∶1 黄圆(YyRr)×纯种绿皱(yyrr)→黄圆(1YyRr)∶绿圆(1yyRr)∶黄皱(1Yyrr)∶绿皱(1yyrr)≈1∶1∶1∶1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果蝇的白眼和红眼 红♀×白♂→红♀×红♂→红(♀、♂):白♂≈3:1 但是:白眼都是雄的。 假设: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白眼为隐性遗传 X A X A ×X a Y →X A X a ×X A Y →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 D 佝偻病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女正:X B X B 女正(携带者):X B X b 女患X b X b 男正:X B Y 男患:X b Y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连续遗传,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女患:X D X D X D X d 女正X d X d 男正:X D Y 男患:X d Y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上

实验一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 1.认识鱼的外形;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2.设计探究鱼各种鳍在游泳中不同作用的实验方法。 3.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继续培养实事求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原因可能是:鱼的个体有差别,实验操作有差别。 结论:胸鳍,腹鳍,背鳍能维持鱼体身体平衡;尾鳍有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前进的方向 【实验作业】 1.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掌握平衡,可见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当鱼的背鳍被捆绑后,鱼体会因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3)通过捆绑鱼的尾鳍或模拟实验,证明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控制运动的方向。 2.不完全。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运 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问题讨论】 模拟实验的优点是: (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 (2)模拟实验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实验的缺点是: 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实验二饲养和观察蚯蚓 【目的要求】 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方法步骤】 1、(1)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2)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蚯蚓身体分节,从蚯蚓头部到环带有13节 粗糙 3、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 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 4、有 【问题讨论】 1.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 活。一般昼伏夜出。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异体受精。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和刚毛之间的配合运动,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大雨过后,过多 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3.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 能。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有所支撑,与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完成运动。 4.深层潮湿的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 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一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 以“问题探讨”引入。 二、新课教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试验的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略)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课堂练习 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什么是相对性状?以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 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答案:1.略2.略3.D 四、布置作业 1.P8练习题第一题。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

图解教材2016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必修3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人教新课标)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如图所示,①②③为对胚芽鞘作不同处理的实验,④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③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B.①中胚芽鞘直立生长,②③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C.④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④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方法规律】用“两看法”判断植物生长弯曲状况 (1)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①能则生长;②不能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①若均匀则直立生长;②若不均匀则弯

曲生长。 2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下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微探究】 (1)若随太空飞船进入太空中,植物还能发生极性运输吗?还具有向光性吗? 提示:极性运输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即使在太空中也会发生极性运输,也具有向光性。(2)若加入呼吸抑制剂,则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会受到影响,由此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提示:主动运输。 3 [2014全国高考] 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答案

生物实验报告答案 活动探究一 【探究准备】 1.其他生物 2.糖类脂肪蛋白质 3.光合作用化学能 4.脂肪 5.(1)蛋白质糖类脂肪(2)细胞能量 【实验用品】 锥形瓶托盘天平易拉罐温度计解剖针酒精灯试管夹火柴花生种子 【活动过程与记录】 1.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3. (1)供氧(2)30 (4)干燥(5)锥形瓶底部 (6)花生0.8 30 20 50 900 Q=4.2m(T2-T1)【探究结论】0.8克的花生种子含有900焦耳的热量 【反思交流】各有优缺点 【问题与思考】 1.(1)1岁儿童每日所需的糖类为:45140÷17=2655.3g 18岁女子每日所需的糖类为:113400÷17=6670.6g (2)1岁儿童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35÷9.5=3.68g 18岁男子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80÷53=1.51g 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于18岁的生长发育速度。 (3)女子月经失血会导致铁的流失,所以女子需铁更多。 2. (1)花生大小、硬度适中 (2)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3)燃烧后质量会减少 (4)900焦耳误差大 (5)用易拉罐罩住(6)不可靠应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日期: P4 3.11 活动探究二 【探究准备】 1.消化道消化腺口腔小肠胃小肠 2.咀嚼搅拌 3.大复杂小简单 4.奶汁和血渍含蛋白质,洗衣粉里的蛋白酶能分解其中的蛋白质。 温度要适宜 【实验用品】 试管温度计大水槽热水馒头小刀碘液

【活动过程与记录】 1.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对馒头的消化有影响吗 2.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对馒头的消化有影响 3. (1)对照(2)漱净唾液(3)2 清水唾液37 碘液 【探究结论】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对馒头的消化有影响 【反思交流】漱口后,口含消毒棉絮取唾液 【问题与思考】 1. 5~10分钟碎屑有利于淀粉充分和唾液淀粉酶接触 2. (1)淀粉蛋白质(2)肝脏胰腺胆汁 (3)D (4)麦芽糖(5)A C D (6)大肠绒毛 3. (1)D (2)B (3)B 4. (1)淀粉分解(2)A B 小肠(3)对照 日期 P8 3.16 活动探究三 【探究准备】 1. 消化道 2. 小分子营养物质(或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消化道壁胃小肠 大肠小肠 【实验用品】 解剖剪鸡小肠清水 【活动过程与记录】 1. 外部 2. 解剖剪清水 【探究结论】 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反思交流】便于观察小肠绒毛 【问题与思考】 1. (1)小肠(2)胆汁胰腺肠腺(3)皱襞绒毛 (4)毛细血管(5)消化吸收 2. (1)口腔肝脏小肠肛门(2)④胆汁 (3)①口腔(4)⑤胃(5)小肠长,含多种消化酶,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 3. 洗净→肉眼观察→纵向剖开→放入清水→放大镜观察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状突起 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日期 P11 3.1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