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海防与未来

近代海防与未来

近代海防与未来
近代海防与未来

近代海防与未来

看过中国海洋之风云海境后,我了解了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接下来我就来谈谈我自己对中国海防发展以及未来海防建设的看法。

中国现代海防思想的早期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林则徐从战争中认识到,“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必须“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并主张建立一支“船炮水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林则徐创建“船炮水军”的计划虽在生前未能实现,却使他成为晚清倡议建立近代海军之第一人。魏源继承了林则徐的海防思想,而又有所发展。他提出以守为战要与走精兵之路相结合;主张实行内守与外攻相结合的海防战略,“内守既固,乃御外攻”;并建议设厂造船,先在广东训练新式水师。

在他们的倡议下,“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晚清海防思想得以重兴的思想基础和前提,中国近代第一个创设外洋水师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置购兵轮,以创设外洋海军;创立三洋海军;精设机器局,不但制造轮船、枪炮,还发展民用。创建外洋水师方案的提出,不仅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海防论产生,而且表明晚晴海防思想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晚晴开始注重海防建设,在此期间海防建设的思想得到快速发展,洋务运动的兴起快速推动了海防建设。虽然最终晚清依旧战败了,但是两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让国人意识到了海防建设的重要性。到了现代我国依旧在发展海防建设,以捍卫我国领海安全。

60周年国庆大阅兵,让我们见证了新中成立60年以来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国产预警机,国产无人机,歼-10的亮相,二炮的战略导弹。一大批新式武器,让我们看的热些沸腾,为祖国的军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自豪。但是我们也不能骄傲自满,面对国防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海防问题,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从国际海防力量来看,我国的海防力量并不是十分强大。依然与世界上的海军强国存在巨大差距,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赶上的,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努力的追赶,几年前,当马六甲海盗猖獗之时,中国出马呼声很高,但是中国做了冷静处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2008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索马里那片危险的海域以及猖狂的索马里海盗时,中国决定向索马里海域派出海军。参与国际社会的反海盗行动。对于长期坚持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中国来说,与以前不在“国外驻一兵一卒”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其实,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加入,只会增强国际维护和平的力量,并且中国海军可以从中积累很多远洋实战经验,加强海军的深海远洋能力,可以更加理直气壮的发展自己的海上力量。2011年我国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2012年9月23日正式交付海军。从此,我国的海防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忧患意识的丧失,对一个公司来说,付出的成本是丧失了自我反省和接受批评的机会;二一个国家和一支军队丧失了忧患意识,则意味着国防和军队的建设发展缺少创新动力和自省的意识,国家就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前26年,我们在忧患中取得胜利,那么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年,忧患意识则让我们保持清醒、战胜内忧外患、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不需要神话,神话中有破灭的一天,我们需要的是主动作为,不忘忧患,永不自满。

洋务运动中海防思想发展的意义

洋务运动中海防思想的发展的意义 近代化运动是不可抗拒的。从英国资产阶级初登历史舞台到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确立,已经昭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向。当欧美列强提枪携炮呼啸全球之时,近代化运动已成为人类的必由之路。在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传统、民族习惯、发展机遇、地理位置诸多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民族通往近代化旅途的难与易。一般说来,历史相对短暂,传统积淀相对浅薄,且具有开放传统的海洋岛国,更容易吸纳时代的新风,更便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日本即是此类国家的典型。与此相反,历史悠久、传统积淀丰硕的民族在国家制度转型期,就湿得特别笨拙和迟缓。中国便属于此类。五千年自成一体,创造出辉煌的农耕文明,赢得了“万邦来朝”,这确实属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在资本主义幼年时期,东来的西洋诸国,面对中国这个发展完备,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东方帝国,表现得更多的是惊叹与无奈。辉煌的历史与文明,确值得后人骄傲与自豪。然而,过分迷恋往昔而不返,关起门来成一统,长此以往,等待该民族的必然是落伍。发展、演进,由低级到高级,是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 当然,个人禀性的差异与生活经历的不同,在近代中国这个特殊的时代,曾涌现出一批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盗火者”。他们不为传统说教所束缚,只被现实所震惊,勇敢地甩掉“用夏变夷”的破旗,高扬“穷则变,变则通”的发展理性,以其所授职权,将“以夷变夏”部分地变成了现实。尽管这部分人在近代中国只是凤毛麟角,且饱尝辱骂与孤独之苦,但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合乎世界近代演化大潮,代

表了中周社会发展趋势。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这便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洋务派。为拯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特殊的国度,决定了中国近代化运动发展的艰难。这就是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更是在举国上下的叫骂声中开始的。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新的知识、学说、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束缚,在促进社会意识向多元化转变上做了初步尝试。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代表们萌发的国家海防意识对中国海防建设有众多进步意义。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舰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汝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洋务派围绕海防建设的目标、方略以及海军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对近代中国海防思想的深化和近代中国海军的建立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历史功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一、促进了中国近代海权观念的进步

海疆海防论文

海疆海防 【摘要】:中国不仅是大陆国家,也是海洋大国,海洋国土总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最近中国海疆很不平静。中菲两国船舰对峙已整一个月。日本由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挑头,推动“国家收购钓鱼岛”;日本政府又鼓吹日本拥有冲之鸟礁及周围40万平方公里海域,侵犯到中国权益。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也与中国存在海洋边界争议。所以,中国维护海疆的任务是艰巨复杂、长期持久的。但不管多末复杂艰巨,有一条必须坚持的红线:中国海疆是中国领土,寸土必争,决不可动摇和退缩 【关键词】:海疆危机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正文】: 1,中国的疆防 中国是个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面向大海,背靠陆地,这样的地缘因素要求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必须既要重视陆权又要重视海权。但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安全战略又和它所处的时代以及当时它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力量密切相关,即一个国家的安全战略又受除地缘政治因素之外的因素的影响。。但近代以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却一直是以重视陆权的"塞防"为主。步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后,近代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进行了大的调整:先是注重"塞防"的安全战略,后是"塞防"与"海防"并重的安全战略,最后到了侧重"海防"的安全战略。这种安

全战略的调整,尤其是其越来越强调台湾岛在安全战略中的独性这一特点,与近代中国遭遇日益严重的海疆危机密切相关。 2,中国海防问题 中国海疆危机“三”伏 近年来中国海域愈发不平静: 当前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异常复杂与严峻,不仅岛礁主权争端、海洋油气与渔业资源争夺及海域划界争议等现有海上矛盾仍然存在,公海局势更加恶化,且局部恐有冲突激化的危险。 ,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挑战,海洋方向(即东、南方向)的形势比陆地方向(即西、北方向)严峻,不仅存在台湾、南海、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等事关中国主权和安全的问题,还存在影响区域形势全局的朝鲜半岛这一热点问题。同时中国在该方向面临的军事威胁和战争风险大大高于陆地方向。目前,中国的安全防卫能力与海洋方向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不相称,与主要安全对手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较大。为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必须加大海洋防卫能力建设的力度。 危机一:岛屿争端钓鱼小岛恶化双边 目前中国面临的岛屿争端是,一些岛礁被周边国家非法侵占或者控制,主要涉及东海的钓鱼岛与南海诸岛。 其次在南海海域,256个岛礁中较大的50多个基本被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等周边国家控制,中国只控制8个,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这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法律上寻找占用依据

中国致力于统一高效稳固和信息化的边海防建设

中国致力于统一高效稳固和信息化的边海防建设 2006-12-29 18:21:01 来源: 新华网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黎云、王经国)29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中国坚持统筹规划、陆海并重、以防为主、防管一体的原则,致力于建设统一、高效、稳固和信息化的边海防。 白皮书说,近10多年来,国家投资20多亿元人民币进行边防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2万余公里的边防巡逻路、6000余公里的边境铁丝网和近600套边境监控设施。从2004年起,启动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在沿海地区修建执勤码头、监控站、监控中心和部分辅助设施。 军事专家徐景春认为,近年来我国边海防建设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海防意识加强,加大了海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力度;二是加大了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含量;三是积极建立磋商机制,发展与邻国的边海防合作和交往。同时,随着国家统一陆地边境的防卫管理模式,解放军边防部队将在维护边境地区和相关海域的稳定与安宁、促进边疆社会发展进步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徐景春说,白皮书充分体现了边海防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中国政府维护边海防稳定的决心。 点击2008边海防建设“关键词” 2008-01-08 06:20:29 来源:解放军报第11版 新年伊始,本报编辑部连线总部机关的总参边海防业务部门领导,了解到2008年全军边海防工作的部分工作重点和“亮点”。 关键词之一:信息化边海防 2008年,全军将突出加强包括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制度标准以及信息化配套保障的边海防信息化建设,全面打造“信息化边海防”。 关键词之二:立体控边 2008年,将进一步推进从平面控边向立体控边的转变,兴建部分直升机起降点,加大空中巡逻力度和密度,联通使用地面监控设施和空中侦察监控设备,初步形成多维管边控边体系。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近代中国海军海防事业的主要经办人李鸿章

一、海上军事斗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地位 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二十年之后英法联军的侵华舰队卷土重来,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点火焚烧了圆明园。188 4年,法国远东舰队在侵华战争中肆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在马尾全歼了中国的福建水师。十年之后的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兰色的历史大悲剧,日本海军全歼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区区岛国将泱泱大清帝国彻底打跨。几年过后,八国联军的舰队又不费吹灰之力,迫使清朝政府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中华民族彻底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深渊。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侵略者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百余年里,中国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亦步亦趋地沦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华民族在此历史过程中虽不断奋起抗争,但更多的则是历尽劫难,饱尝屈辱。回顾这一段不幸的民族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外敌的不断入侵、特别是来自海上的外敌不断的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

史。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则关系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命运。 二、中华民族在海洋方向的奋力抗争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国家所面临的海洋方向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陆续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以30余艘舰船和不足万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远涉重洋侵犯中国,使拥有近百万常备军的中国军队一触即溃。清政府从全国调兵遣将,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武器装备,但在历时两年的战争和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竟然没有打过一场胜仗,没能守住一处重要阵地,最后落得一个割地赔款的战败结局。这一严酷的现实,使朝野上下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震动;并迫使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睁开自己的双眼,用客观冷静的目光去仔细审视周围早以变得陌生的外部世界,进而去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林则徐堪称为清朝高级官员中睁眼向洋看世界的第一人,出于抗击侵略的需要,他特别重视学习和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及装备,大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方略。思想家魏源接受林则徐的委托,编撰出一百卷的伟大著作《海国图志》。面对强敌自海上入侵的严酷现实,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指导思想下,魏源大胆提出了建设海军海防的一系列主张,开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之先河,成为近代中国杰出

中国海防的起源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偏见,即认为中华古老文明基本是农耕经济的产物,传统上认为中国古代“有海无防”。对待军事历史研究,美国《海权论》作者马汉指出:“现在有一种轻视过去的错误看法,认为那些都是陈旧过时的东西,加之人们生来的惰性,甚至视而不见海军历史中蕴藏着那些长期有效的战略教训。”中国海防起源于何时呢?这一问题影响到学术界对中国整个海防史的认识。澄清人们对海防起源问题的认识,应该是海防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我国筹划沿海防务可以追溯到很久,从人类有了军事实践活动那天起,海就与战争联系在一起。所以,有政权就有海防,自从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后,濒临海洋的国家便有了海防,这时候的海防活动主要是对付本国的敌对势力、海盗或其他少数民族。 先秦海防说。明史专家范中义认为:“我国在沿海设防可追溯到很早。”国家海洋局的杨金森在《中国海防史》“概述海防前史”部分,论及海防起源时,认为“齐国无疑是有了海上的设防,而从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而言,吴国也有了海上的防御。所以这一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海防建立的标志。”另外,现代学者黄鸣奋著《厦门海防文化》和驻闽海军军事编撰室编《福建海防史》等著作都是从先秦海防开始写起的。《中国海防史》中说:“这些事务虽然不是典型意义的海防,但与明代以后的海防事务有联系,把这些历史事务作为前史研究,应该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中国海防的实践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唐代海防说。 《边防论》的作者毛振发认为: 但是‘海防’的文字概念则出现较晚。”由于连绵的对外战争,朝廷担心来自北部沿海国家的威胁,早在公元7世纪,唐朝就在山东的莱州(今山东掖县)设立东莱守捉(唐代戍边部队的基层单位),在登州(今山东蓬莱)设立平海军,以加强对山东半岛沿海的控制。 宋代海防说。从史料来看,清代儒者惠士奇在其《防海》文中说:“防海之法,莫详于宋:有海军,有海船,有海道。”青年学者卢建一在其专著《闽台海防研究》中说:“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宋以前未见有海防的记载。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后,开始有了海盗,也就有了海防水寨的最初记载。”年轻学者王青松博士致力于研究南宋海防,他在文章中说,为了应对来自海上的军事威胁,南宋政府加强了对海防的统一领导,设立了沿海制置司。在防御上,实行了以海上防御为主的海防战略,在沿海建立了多支水军,并建立了相应的警戒和通信系统,同时又依靠巡检、县尉等其他政府武装以及民间武装,在千里海岸建立起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当然,也有学者虽然承认宋代海防说,但宋代海防与明代海防相比却差得很远。台湾学者王家俭在《清季的海防论》中提出了“我国……历代对于海防经营大都不如塞防经营那么锐意而积极。……至于防海之法,虽有宋代渐趋整备之说,可是,宋代的海防究不如明代海防严密”。 明代海防说。清代学者蔡方炳在其《海防篇》中说:“海之有防,历代不见于典册,有之自明代始,而海之严于防自明之嘉靖始。”《广东通志》就有“古边防而无海防,海之有防自明始”的记载。清代学者在考据方面的学术研究影响到以后的认识,根据这些文献记载,人们得出明朝中国有海防并且被学术界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海之有防”并不是海防的起源,“历代不见于典册”,只是从海防一词来说的,不能因此而否定海防物质的存在。明朝开始有海防,这种观点代表了学术界的普遍看法,不仅因为明代出现“海防”一词,而且明代抵御外敌从海上入侵,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防御体系。卢建一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海防思想与海防体系的建立都应从明代开始。”范中义认为:“明以前,除元朝有抵御外敌从海上入侵的作用外,其余多是对付本国的敌对势力或其他民族,而且仅限于个别地域,没有完整的防御体系。因此这些不过是海防的萌芽,真正形成防御体系,则在明代。”另外,由于明代为我们研究古代海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海防资料,所以,中国海防研究的大多数成果也都集中于明代,在海防制度、海防基础建设、海防思想等方面都有相对杰出的成果出现。

论中国大国崛起的关键之一——海防力量

学院:机电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科生公共必修课:《中国近代史纲要》 学生:周凡桂 学号:1211211034 论中国大国崛起的关键之一 ——海防力量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说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力量和民族凝聚力来决定的。“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一条铁律。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大那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像坐上了火箭一样,突飞猛进。2011年中国GDP 已经在世界排名第二了。虽不如美国,但也是十分强大的。而中国的民族凝聚力,从汶川地震、钓鱼岛等国家重大事件中,充分的体现了它的强大! 我国的国防力量,虽然在世界排名不怎么差,但是距那些发达国家甚远啊,尤其是海防力量。所以,本人认为,中国更应该大力发展三军中相对较弱的海军。 海防,可以说是国门的第一道防线。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拥有强大的海防力量绝对是国家安全和国家资源的坚硬的保障。海上的霸权常常会给那些握有这种霸权的民族一种自然的骄傲,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能够到处凌辱人,他们以为他们的权利就和海洋一样的广大无边①。就比如今天的美国,

美国的海上力量那绝对是公认的世界第一,正是因为他海上霸权的地位,他才会肆无忌惮的到处挑衅各国、插手各国政务。而我本人认为,中国也在其挑衅、插手之列。这主要还是中国的海上力量的不够强,不能与之抗衡啊!而且,中国的南沙群岛部分岛屿被东南亚的许多小国占领,这也组也体现强大的海防对于一个大国的必要性。 屈辱的历史,更应该被人们铭记和借鉴。 从1840年开始,中国的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步发生根本性改变。而是中国受到入侵的直接原因,便是西洋先进、强大的海上力量。鸦片战争时,“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②这需要海上力量的绝对性压制。“1858年,一支英法舰队出现在天津洋面,北京不加讨论就答应了第三个‘不平等条约’.”③可见,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对西洋的海上力量产生了恐惧。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④足以证明,无海防,不国防;海防强,则国防强! 现在如果发生战争,那绝对就是以海军为主,其他两军为辅的海上较量。因为战争几乎不可能打到本土去。所以,话又说回来了,海防力量绝对是国防强弱的关键。也就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纪录片《西风东渐:近代中国的西方身影》,凤凰卫视出品。 ①《停滞的帝国》第一章北京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 ②《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修订版第11页

国防教育海防论述

我国海权意识的演进研究 作者姓名:。 (南京理工大学。。。。。。。。。。会计2 班。。。。。。。。) 指导教师:。。。。。。。 1. 引言 我国的海洋格局具有易守难攻的战略性和资源丰富的多样性。我国海洋邻国众多,海防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由北而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相连,有着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多达7个。我国也具有众多进入大洋的通道,其中在黄海和东海有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吐葛喇海峡、冲绳海峡等,南海具有东北部的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东部有民都洛海峡和巴拉巴吉海峡可进入太平洋,南部的卡里玛塔海峡和加斯帕海峡沟通爪哇海。 1.1 秦汉南北朝时期海权意识萌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伟大功绩。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完成,这表明秦时期中国不但控制了大片广袤富庶的土地,还拥有了一条漫长的海岸线。秦帝国建立不久即发动了平定岭南的战争,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在此役中秦帝国正是依靠强大的楼船水军,才最终平定了中国岭南地区。秦始皇在位期间还大肆鼓励民间开展对海洋的探索,并鼓励沿海广大居民出海渔猎,并多次派遣使臣出海从事探险活动,显示他对海洋探索的重视。秦始皇自己也曾亲自巡视了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等地的沿海地区,并在会稽(约今江苏苏州)立有“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的石碑,这也是中国政府最早关注沿海一带安宁的开始。 西汉建立后,继续加强对海洋的探索。西汉一朝曾多次派人巡海,其中以汉武帝时期最为突出。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曾七次巡海,并将中国的活动海域扩展到了今天的南洋一带。西汉时期的船舶制造业也发展很快,据《史记·平淮书八》所载“楼舡,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具有很强的作战能力。其中珠崖郡就在今天的海南岛,其余各郡之交通也多取道于海上。 汉武帝时期还出现了中国“海权意识”的萌芽,具体表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上。按《史记·地理志》中:“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都甘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蓬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

基于清廷近代海军建设对晚清海防意识影响的探究

一、海防的起源 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于农耕社会,对海洋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传统上认为中国古代从没有设置或者加强过海防,对中国海防的起源,一直是历史争论的焦点。我国的海防建设有着很长远的历史,因为中国的海防与战争紧密相连。中国最早的海防主要是为了防止海盗的侵扰,万历二十六年,中国海军大败日本名将丰臣秀吉,彻底改变了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沿海防务。中国的海防有很悠久的历史。唐朝在公元7世纪分别在山东的莱州、登州设立东莱守捉、平海军,以防止海外势力对沿海地区的侵扰和影响。宋、明等朝的海防均有史料可考。 二、清廷海军建设情况 从史料上看,清朝初期非常重视海军的建设,也在维护国家统一,拓展疆域,阻止侵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起了疆域辽阔,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道光帝在位期间,国家日益衰落,政府腐败,经济衰退。道光也曾经为了挽救清朝威望的局势作出了一定的努力,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道光年间,边海防逐渐废驰。清朝沿海防务的主要力量北洋水师军费匮乏,无带兵之将,无识水务之兵。海防资金难以落实,不思改革,废弛边防,因循守旧。海防要塞年久失修,已经为清后期的沿海防务埋下了隐患[1]。 1.北洋海军在“硬件”建设上的重要成果。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丧权辱国条约的惨痛教训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大力发展海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装备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淘汰旧式装备,大力引进新式装备,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更换。两支海军队伍有了一定的规 模,大多采用新式的舰艇。1888年,北洋水师先后购买了镇远、定远、经远、济远等8艘铁甲舰和战斗舰,以及后来的多艘运输舰、训练舰、巡洋舰和炮舰等。此时的北洋水师硬件装备在当时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当时在各个港口防务的火力配置能力最强,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列第八位,远远超过了日本。同时,预警,通讯保证等体系初次应用于沿海防务,可以说,建立了完善的沿海防务体系,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代表了当时中国海军防务建设的最高水平[2]。 2.北洋海军的“软件”建设成果。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威海水师学堂、旅顺口鱼雷学堂、天津海军西医学堂等一系列新式军事学堂,派遣优秀留学生,培养人才,大胆起用人才,改革军队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培养出了邓世昌、严复等一批优秀军事人才,他们的才干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虽然得到了施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但是他们的才干,在北洋水师得以体现。参照英国海军部编的《水师操练》进行单舰训练;参照英国海军的《轮船布阵》、《舰阵图说》进行阵法训 练。聘请了一批洋员对北洋海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严格要求军队,此时,北洋海军已经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达到了鼎盛时期。 3.北洋海军“制度”建设。军队制度建设至关重要,硬件和软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一切都无从谈起。对中国旧兵制适当进行一些变通性改革,1888年颁行了《北洋海军章程》,从制度上对北洋海军的各项事务或者晋升、管理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使军队管理走上制度化的道路。虽然由于历史原因,对军队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但是,却代表了当时军事改革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成果。同时,把战略战术写入规章制度,以制度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指挥的部署只带战争,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首要创举。对各级军官的选拔、考核、任用、奖励、服役期限、奖励待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在船制方面,对北洋海军各类战船编制体制作了较明确细致的规定,不仅设立了较明确的等级制度,而且对军官的选拔、晋升、服役年限等作了较明确的规定,从海军学堂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学员,在进行一系列正规的考核后进行任用,达到了公正、公平的原则,也对当时军队积极性有重要的影响,是一个好的创举。在 《北洋海军章程》中,对后勤保障系统作出了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从作战物资的准备、运输、征集、使用等各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初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后勤保障机制,也是中国近代军队后勤保障系统制度化的雏形[3]。 三、晚清海防建设意识的重要转变 军队建设的突出成果和后期的国际形势,尤其日本以及美国等国家的不断强大, 促使了晚晴在军队建设思想上,产生了重大的转变。一方面是出现了以变法为主要思想内容核心的军事变革主张,主张从军事上要独立自强,与毛泽东同志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 异曲同工之妙。在思想和军事界认为当时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各国和以美国、英法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当时中国沿海地区的骚扰和侵略是前所未有的,为中国近代军事变革和军事强国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需求。当时的李鸿章曾经指出,当时的中国海岸线近万余里,各国的商人和传教士通过绵长的海岸线,打着传教和做生意的幌子,聚集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地方,怀着侵略和吞并中国的阴谋,煽动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军事摩擦,一旦产生军事摩擦,实际上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情况。通过电报,可以把最近的军事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送到千里之外。当时的国外军事条件已经非常成 熟,拥有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即“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当时国外武器装备的情况,中国的海防设施已经不能够阻挡,战争的激烈程度和面临敌人的强大,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对当时清朝政府的政权、领土安全是极大的威胁,是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必须从应对战法和军事实力上进行改革,以挽救当时清朝日益衰落的局面。对内由于对太平天 国运动的镇压, 只是中国消耗很大,在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国内提中国近代所经历的战争都是从沿海开始的,甲午海战、片战争,我们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也都大多数包括 沿海港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清廷海军建设晚清海防意识影响基于清廷近代海军建设对晚清海防意识影响的探究 □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毛智贤 摘要关键词以史为鉴 YISHIWEIJIAN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萌芽与发展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萌芽与发展 兰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师夷长技”【摘要】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产生于边疆危机当中,是对当时国家安全威胁的一种反应和反思,它源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当时的国防形势,也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人文思想有关。它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国防重心的转移,而且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启。文史哲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防形势面临着“千古未有之变局”的开端。与中国古代史上的所谓“夷狄”之患相比,西方殖民主义势力选择的进攻方向在于东南海疆,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且以更高的科技实力和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为后盾,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形成了更大的威胁。这使海防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着重考虑的严峻问题,由此产生了海防思想。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萌芽 中国现代海防思想的早期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林则徐从战争中认识到,“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必须 “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并主张建立一支“船炮水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林则徐创建“船炮水军”的计划虽在生前未能实现,却使他成为晚清倡议建立近代海军之第一人。 魏源继承了林则徐的海防思想,而又有所发展。 他提出以守为战要与走精兵之路相结合;主张实行内守与外攻相结合的海防战略, “内守既固,乃御外攻”;并建议设厂造船,先在广东训练新式水师。 在他们的倡议下,“师夷长技”说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晚清海防思想得以重兴的思想基础和前提。近代海防论的中心问题是制造轮船。这样,创建海军的问题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丁日昌是晚清创设海军的最早设计者。他于1867年草拟了《创建轮船水师条款》,建议制造轮船30艘, 分为北洋、中洋、南洋三路,派提督一员统之。翌年,又在《条款》的基础上重拟了《海洋水师章程》 六条。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创设外洋水师的具体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购置兵轮,特别是大兵轮,以创设外洋海军;在中国沿海择要改筑西式炮台;创立三洋海军,分区设防;精设机器局,不但制造轮船、枪炮,还要发展民用工业。海防思想的发展,使洋务派进一步将“师夷长技”说付诸实践,创办了造船工业。特别是创设外洋水师方案的提出,不仅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海防论 的产生,而且表明晚清海防思想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发展 晚清海防、塞防之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 清廷上下发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是中国边防政策的一次大规模讨论,几乎所有的廷臣和边疆大吏都卷入其中。这场争论和当时中国面临西北和东南的两面受敌的国防形势有直接的关系,而其争论结果也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大发展。 1871年俄国强占伊犁,之后新疆几乎完全脱离了中央统治,清政府感到塞防问题日益严重。而1874年日本政府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军3000人进犯台湾,面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日益膨胀的扩张野心,清廷感到巨大压力,总理衙门就此事提出“练兵” 、“简器”、“造船”、“筹饷” 、“用人”、“持久”六项旨在加强海防的措施,饬令沿海和沿江大臣讨论。 我国的边疆和海疆同时发生了危机。面对当时的严重形势,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在如何处理危机的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形成了有名的“海防”和“塞防”孰重的持续争论。 海防派和塞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李鸿章和左宗棠,二者在下列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李鸿章认为:中国的防务,古今之势有所不同,故要“力破成见,以求实际”,以海防为重,自奉天至广东的沿海是中国的心腹,尤其“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富奥区”;新疆的地位却不重要,只是中国的肢体,“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李鸿章主张弃守新疆,停兵、撤饷,他还强调:新疆军事并无把握,假如迁延岁月,财政更加穷困,到时后悔已晚。 而左宗棠则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206

建设中国强大的海防(国防征文)

建设中国强大的海防(国防征文) 建设中国强大的海防 昆山裕元实验学校六班汪子川 我对军事国防特别关注,大家都知道,黄岩岛是中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 XX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潟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潟湖内的中国渔民,幸运地是被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所阻止。随后,中国邮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中方为表达善意,将两艘渔政船于22日下午撤离黄岩岛附近海域,并表示愿通过友好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 菲律宾显明是来对我们挑衅,可是中国政府却通过友好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 世代在自家的岛礁上捕鱼的渔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频频遭到菲律宾军方的袭扰。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介绍,1998年1-3月,我国四艘渔船相继在黄岩岛海域被菲海

军拦截,51位渔民被菲拘押近半年;1999年5月,一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遭菲军舰撞沉。XX年-XX年,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追赶、抢劫、抓扣等袭扰事件10宗,涉及我渔船32艘,渔民439人,而中国政府却置之不理,导致菲律宾等小国家都敢欺负我这么大的中国。 黄岩岛事件给了我们很大教训,它告诉我们要建设中国强大的海防,只有这样,其它国家才不敢欺负中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现在好好学习,为以后能够保护祖国做准备。

近代海防与未来

近代海防与未来 看过中国海洋之风云海境后,我了解了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接下来我就来谈谈我自己对中国海防发展以及未来海防建设的看法。 中国现代海防思想的早期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林则徐从战争中认识到,“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必须“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并主张建立一支“船炮水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林则徐创建“船炮水军”的计划虽在生前未能实现,却使他成为晚清倡议建立近代海军之第一人。魏源继承了林则徐的海防思想,而又有所发展。他提出以守为战要与走精兵之路相结合;主张实行内守与外攻相结合的海防战略,“内守既固,乃御外攻”;并建议设厂造船,先在广东训练新式水师。 在他们的倡议下,“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晚清海防思想得以重兴的思想基础和前提,中国近代第一个创设外洋水师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置购兵轮,以创设外洋海军;创立三洋海军;精设机器局,不但制造轮船、枪炮,还发展民用。创建外洋水师方案的提出,不仅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海防论产生,而且表明晚晴海防思想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晚晴开始注重海防建设,在此期间海防建设的思想得到快速发展,洋务运动的兴起快速推动了海防建设。虽然最终晚清依旧战败了,但是两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让国人意识到了海防建设的重要性。到了现代我国依旧在发展海防建设,以捍卫我国领海安全。 60周年国庆大阅兵,让我们见证了新中成立60年以来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国产预警机,国产无人机,歼-10的亮相,二炮的战略导弹。一大批新式武器,让我们看的热些沸腾,为祖国的军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自豪。但是我们也不能骄傲自满,面对国防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海防问题,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从国际海防力量来看,我国的海防力量并不是十分强大。依然与世界上的海军强国存在巨大差距,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赶上的,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努力的追赶,几年前,当马六甲海盗猖獗之时,中国出马呼声很高,但是中国做了冷静处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2008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索马里那片危险的海域以及猖狂的索马里海盗时,中国决定向索马里海域派出海军。参与国际社会的反海盗行动。对于长期坚持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中国来说,与以前不在“国外驻一兵一卒”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其实,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加入,只会增强国际维护和平的力量,并且中国海军可以从中积累很多远洋实战经验,加强海军的深海远洋能力,可以更加理直气壮的发展自己的海上力量。2011年我国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2012年9月23日正式交付海军。从此,我国的海防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忧患意识的丧失,对一个公司来说,付出的成本是丧失了自我反省和接受批评的机会;二一个国家和一支军队丧失了忧患意识,则意味着国防和军队的建设发展缺少创新动力和自省的意识,国家就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前26年,我们在忧患中取得胜利,那么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年,忧患意识则让我们保持清醒、战胜内忧外患、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不需要神话,神话中有破灭的一天,我们需要的是主动作为,不忘忧患,永不自满。

海防建设

小谈我国海防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南海海域内的岛屿有1700多个,从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岛屿都位于一条被称为“九段线”的国界线内。我国处亚洲大陆东隅,邻接太平洋。其东部和东南部被一系列边缘海所环绕。由北而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相连。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到1991年底,南沙群岛除我军控制的6个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其他44个岛礁分别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侵占。而越南是唯一提出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的国家,也是南沙争瑞最大的利益者,扩张野心最大,对我国构成的威胁也最大。 2011年中越南沙海域争端无疑是今年我国海洋问题的又一突出表现。6月9日上午,中国渔船在南沙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6月13日,越南海军在其中部海岸沿海附近某海域举行实弹演习;14日起,美国联合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六个东盟国家,在南海周边的马六甲海峡,西里伯斯海和苏禄海举行持续十天的联合军演。这一系列的行动无不向中国,乃至东亚的国家表明他们想要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相对于越南在我国南沙群岛的动作来说,对我们国家乃至东亚各国都有过严重伤害的日本,其在钓鱼岛问题和冲之鸟礁问题上的态度也很令人寻味。钓鱼岛本来是隶属于台湾岛的一座岛屿,日本多年来对其非法开采不说,竟然还妄图修改其主权所属,更甚至于不许我国渔船接近钓鱼岛,驱逐渔民,乃至发生了去年的钓鱼岛事件。冲之鸟礁问题也一直是日本想要获得更多利益,与我国发生的一个重要争议。我们知道岛和礁在海洋权益方面是不同的,所以日本一直想要把冲之鸟礁变成冲之鸟岛。2011年5月28日《环球时报》报道,日本综合海洋政策本部27日召开会议,决定在中日两国争议的冲之鸟礁(日称之为冲之鸟岛)西侧建设码头和连接周边的岛路,年内开始施工。这条新闻已经把日本的野心表达的很清楚,它打算把冲之鸟礁变成它的领土,这绝对是不能被我国政府接受的,是不合法的行为,理应受到制止。 不得不说,我国现在所处的海防形势并不乐观。那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重视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 必须明确我国的领海和其他管辖海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12海里领海的规定,对近海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区,应行使我国的主权,依据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维护好国家的海洋权益。我国政府一贯支持发展中国家为维护主权,发展经济而提出的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正义主张。 二、保护并适当开发海洋资源 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基地,涉及国家的渔业和能源利益。我国近海资源丰富,渔业资源、海水养殖产量、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都十分丰富,在南海深海盆地及其周围,已发现有含铅、钴、锡、钛、碘和锰的海底多金属结构和结壳。这些富饶的自然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为航空、汽车、造船、兵器、电子和尖端科技等方面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如锰结核是电子工业、航天工业、机械工业所需要的高级钢的原料,钴是制造导弹、火箭的合金钢的重

明清中国南部海防军事要塞

明清中国南部海防军事要塞--大鹏所城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沿海寇患频繁,朝廷遂命朱亮祖镇广东,置卫所,卫戍沿海要冲(注一)。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上言,添设沿海卫所,筑墩台,屯种荒地,以防海寇。朝廷许之。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奏设大鹏守御千户所,隶东莞县南海卫。(注二) 所城位今大鹏半岛颈部,后枕大鹏岭,东边近海,邻近乌涌村,洪武二十七年,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开筑(注三)。该所城这形制甚伟,据清康熙靳文谟新安县志中引广州志云:“(大鹏所城)……内外砌以砖石,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周围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面广六尺,址广一丈四尺,门楼四,敌楼如之,警铺一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东西南三面环水,濠周廻三百九十八丈,阔一丈五尺,深一丈。……”(注四) 该所额设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二员,百户十一员,镇抚二员,幕官吏一员,司吏一员(注五);另武官三员,旗军二百二十三员(注六)。官兵马疋器械细目,据明嘉靖王佐广东通志中载,为“每所该造六瓣明盔五顶,衬盔五顶,齐腰甲五副,黑漆线紫角弓十五张,正副白丝弓弦三十条,破甲铁箭八百八十二枝,明油真皮撒袋十副,黑漆靶腰刀十把,黑漆鞘斩马刀五把,勒甲脂皮带五条,彩画皮头长挨牌十面,通计九百八十二件……。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奏准添造

军器,佛朗机及神机铳、螺丝箭、钩刀、眉刀、短枪、强弩,每所则添造佛朗机铳营十把,每把连提铳子一个,神机螺丝箭各一百枝,钩刀五张,眉刀十张,短枪二十根,弩二十把。……”(注七)所城内有大鹏仓,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设,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建仓库一座;设仓大使署于城内,其创建年代无从查考,惟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裁汰(注八)。 大鹏所城为新安县东北之海防要塞(注九),自创设以来,常为寇盗所扰,幸得城内军民合力,始得保无恙。据清康熙靳文谟《新安县志.卷十一.防省志.隆庆五年》条载: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倭贼攻大鹏所,舍人康寿柏御之。时所城被围四十余日,贼具云梯泊城。柏呼众坚守,有登城者,手刃之,即碎其梯,围乃解。当道奖赏扁旌之。 清初,大鹏所原设防守千总一员,兵三百员名(注十)。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李万荣攻陷大鹏城,并以之为根据地,对抗清军,历时十年;至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始为总兵黄应杰所因降(注十一)。李万荣降后,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请改设大鹏所防守营,并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官兵五百员名(注十二)。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为绝沿海居民对台湾郑氏之交通接济,遂历行迁海,沿海居民被迫内迁,新安县境三分之二被迁,土地荒废;沿海要塞之位被迁界内者,亦不能幸免(注十三)。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并大鹏所防守营入惠州协,归惠州协副将管辖(注十四),时该营官兵凡四百员名(注十五)。其时,大鹏汛地共设

浅析我国海防建设的重要性

浅析我国海防建设的重要性 程思凡0132592 13注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近乎腾飞的发展。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也不断发展,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7年的21766亿美元升至2012年的38668亿美元;从2009年起,我国连续4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科技创新也逐步提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 然而我国绝大多数对外贸易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可以说海洋掌握了我国经济的命脉。海防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保障我国海上贸易安全,维护本国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2、确保我我国领海权利,解决领土争端。3、彰显我国大国形象,确 保我国渔民打捞安全。 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大米20%由东南亚国家进口,玉米50%由美洲进口,木材绝大多数在巴西进口。同时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我国进行工业生产的原料铁矿、钨矿、锌矿、铜矿大部分也由国外进口。在贸易过程中海上运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海防,其重要性不必多说。假使,中国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那么要保证我国如此大的贸易安全从何谈起?一旦战争出现,航道被封锁,国民粮食尚且不够,经济发展又从何谈起!那么我国真正就回到了晚清的那段时光,成为人人觊觎的肥羊。从这点来看海防建设,不可谓不重要,甚至将其提升为基本国策也不为过。海防保经济。 在由近几年我国海域的安全问题来看。 中日钓鱼岛问题 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的争议。由此涉及到东海大片海域和大陆架的归属和划分。钓鱼岛及其周围的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它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其西面是中国大陆架, 东面是冲绳海槽。我国东海大陆架到此为止, 而且其海床上沉积物与我国长江黄河下游沉积物具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因此无论从历史上,还是自然上都与海槽东侧的日本硫球毫无关系。但是日本当局无视历史, 违背《公约》的规定, 一次次挑起事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中韩黄海划界问题 黄海海域面临着同朝鲜和韩国的划界问题。在这一带海域, 中朝、中韩之间的海洋距离均小于400 海里, 因此各方都不能单方依照《公约》划定“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而是

德国克虏伯与中国晚清海防建设

德国克虏伯与中国晚清海防建设 狂妄、保守、自大的大清帝国被英国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大门。经过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突破传统寻求新的方式来救亡图存。军事救国开始走进中国人的心中,谈及晚清的军事救国就不得不提及德国,不得不提及德国的克虏伯军工厂。从中国晚清海防建设入手,进一步论证德国克虏伯对中国海防建设的帮助以及中德军事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标签:德国克虏伯;晚清海防建设;技术交流 一、德国克虏伯引入中国晚清海防建设的原因 (一)中国晚清海防建设的落后,亟须加强中国的海防建设 1841年8月25日,英国侵华总司令璞鼎查率领海军司令巴尔克、陆军司令卧岛谷组成的一支由战舰10艘、轮船4艘、各式运输船22艘、配备大炮366门、陆战队2 519人的舰队由香港启程来势汹汹地扑向厦门。与此同时厦门的海防炮台全部都是前膛装的红夷大炮,这种大炮每小时才能打四发炮弹,而且每打一发其炮管就极其高温发红必须用冷水冷却后才能进一步使用。不仅如此,扼守厦门港咽喉的长列炮台,虽有百门大炮但这些大炮的炮口嵌在了石墙的炮眼里,因此在与敌方作战时只能直轰,不能上下左右移动,极度缺乏战斗的机动灵活性而常常被敌军逼入死角无法有效进行作战。英国海军配备了“阿姆斯特朗”的后膛装开花大炮,而清廷的沿海守军将士们却还使用的是大刀、长弓、弓箭以及盾牌这些冷兵器。面对这些射程远杀伤力极大的西方先进军事装备,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攻开了中国海防的大门,攻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清朝的一批官员产生了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按照西方的先进军事标准来改革晚清的军事制度,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设备,建设晚清的海防事业。中西强弱悬殊的武器装备,清朝毫无抵御能力的海防让清廷官员们看到加强海防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时德国克虏伯引入晚清海防建设顺应了清朝的需求。 (二)晚清对德国军事自强的推崇,认为德国是军事自强的成功典范 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民族完成统一,一跃成了西方主要的军事强国,其军事力量在西欧大陆上更是数一数二的,这样突起的德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更是引起了清朝那些试图走军事图强之路的人们的注目。而且在众多西方国家中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富于尚武、铁血精神的民族,德国崇尚军事、发展军事工业,军事科学技术发达,拥有世界上最精锐的陆军。这一些都是为清朝洋务派所推崇和向往的。1870年,李鸿章读了德国军事专家希里哈的《防海新论》,接触了希里哈全新的海权思想——“海军唯有主动向敌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海上防御线应设在敌国的港口......[1]李鸿章的论述充分表现出中国一批有识之士对德国军事自强的推崇,这样的情绪促进了晚清与德国的军事交流。对于德国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