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

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

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 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

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

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

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

研究。

10.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

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

挥。

11.社会运行机制: 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

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

运行机制分为不同的类型。

12.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

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质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3.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

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

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

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14.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

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15.角色冲突: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

碍了角色粉高的顺利进行;(角色之间的冲究、角色外部的冲突)。

16.角色中断: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17.角色失败: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现象,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

不得不半途中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

步都遇到更多的矛盾。

18.社会群体:广义: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

有者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

同利益的人群,总之,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进行共同

活动的集体。

19.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0.次级社会群体: 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其互动是间接的,相对感情连接较少,正式组织

是典型形式。

21.家庭: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为社会道德和法律认可的社会

生活的组织形式;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和财产共享的初级社会群体。最重要的活动

是性、生育和经济往来。

22.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23.核心家庭:是家庭结构中的一种。家庭的结构是指家庭是由哪些成员构成的。其中核心

家庭是只有两个异性成年人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他们同自己的孩子或收

养的孩子保持合法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代人的家庭。

24.大家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居住在一起的核心家庭的集合组成。

25.家庭的生命周期: 也称家庭组成,是指一个以家长为代表的家庭生活的全过程。按年龄、

婚姻、子女等状况,家庭生命周期可分为未婚期、新婚期、満巢期一、満巢期二、

満巢期三、空巢期、孤独期。

26.社会组织: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

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

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个人媒体群等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

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组织主

要指狭义的组织.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

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

27.组织目标:指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追求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或者说是

组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要争取实现的目的和结果。

28.阶级:就是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

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9.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

集体。

30.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

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思考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1)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条件:a、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革命。(3)历史材料:a、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想。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 b、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

盛行。 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论自杀》是代表作。

2.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2)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a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 b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c在对社会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调一致。

3.试述社会学的有关理论观点?

(1)历史上历代的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中国:严复

(2)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古典哲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到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所积累的经验观察材料。

4.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二次分析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 (2) a.具体研究技术:问卷法、双察法、访问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量表法、统计分析方法等; b.基本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量的方面和质方面的探讨;定量研究体系下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定量文献研究2.定性研究体系下的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深入访谈;

5.简述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处理资料、分析和闻释结果等。

6. 简析“社会”的概念?

是指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7.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1)整合的功能。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统一的局面;所谓整合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和功能整合;(2)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从而保持和发展人们的相互关系;(3)导向的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更替频繁,而社会则是长存的。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积累和发展。8.什么是社会运行?

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有纵向和横向两方面

9.怎么对于社会运行的状态作出评价?

(1)综合性原则运用的基本途径:理论综合研究;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模型的综合研究;(2)协调性原则,所谓协调性即社会多种要素、社会各部分间的相互配合;社会运行的协调性包三方面: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结构与功能间的协调;(3)满足需要的原则。

10.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的研究异同在哪里?

(1)社会运行条件是为实现社会良性运行而注意创造的内外主要条件:a.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b.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c.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条件;d.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f.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g.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h.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2)异:社会要素主要是从影响、支配人类生活的要素方面所做的研究;功能主义主要是从影响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方面所做的研究;社会条件主要是从影响社会物质精神生活条件所做的研究;社会运行条件主要是从影响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条件方面所做的研究; (3) 同:这几个方面都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面所做的研究。

1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

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a.社会转型期和社会转型效应:主要是指由社会多变、社会转型等不同步性而对社会运行产生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为:晕轮效应.瀑布效应和葡萄串效应。 b.迟发展效应与社会迟发展效应:包括迟发展的正面效应和迟发展的负面效应。

12.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含义和分类?

(1)社会运行机制: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运行机制分为不同的类型。(2)分类:a.根据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划分:自发机制和人为机制;自发机制:指依据一定的规律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社会运行机制;人为机制: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机制。 b.根据社会机制的作用领域不同划分:经济、政治、文化、心理机制等; C.根据社会机制的表现形态划分:显机制和隐机制; d.根据社会机制的层次不同划分:一级.二级、三级社会运行机制等。

13.简述什么是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1)定义: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质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社会角色包括以下回方面涵义: a、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b、社会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c、社会用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d、社会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14.什么是角色和角色集?如何认识自身的角色集?

(1)角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角色集,在社会中,人的社会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用色集。(2)其包括复式角色和角色丛两种情况:a、复式角色:就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主要强调一个人内部的关系; b、角色丛:就是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这个社会地位成为这一组用色的“生长点”。主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5.怎样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角色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a、自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b、自致角色,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两者区分是相对的,工业化以来,许多先赋变为自致;(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a、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在担负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人都是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观众; b、不自觉的角色,人们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a、规定性角色,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b、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4)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a、功利性角色: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其价值就是实际利益的获得。 b、表现性角色。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16.社会角色的扮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做法:(1)社会角色的确定:就是确定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所承担角色的过程,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及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起某种角色;但是在社会舞台上,角色确定不当经常发生,包括: 不能胜任角色、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2)社会角色的表现:通过利用环境因素和个人的表演,反映所扮演角色的权利义务及其行为规范和形象;布景和道具;需要的是真正的实物、衣着、仪表与言谈举;台前、台后的表现与其他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内容:(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对角色的期望,即角色扮演者了解社会或他人对角色的要求和期望;对角色的领悟,即角色扮演者对自己角色的理解;对角色的实践,即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

17.简述角色失调的不同情形?或冲突?

(1)角色冲突: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粉高的顺利进行;(角色之间的冲究、角色外部的冲突) (2)角色不清: 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3)角色中断: 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4)角色失败: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现象,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不得不半途中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遇到更多的矛盾。

18.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如果是体制问题,那就要进行改革,制订一个能够减少矛盾、减少冲突、提高效率的好体制。如属于个人问题,则要通过提高个人修养和加强学习来解决。加强学习,其中一条就是要学点社会角色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正职守“正”道,副职守“副”道。如果大家都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领导层就不容易角色失调。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社会成员,其实都应该学一点社会学知识,学一点社会角色的知识。这对我们更好地履行社会角色,是大有好处的。

19.什么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是什么?

(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a、狭义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和少年,强调个人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学习和掌握; b、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2)实质: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并不是人单方面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消极被动过程。而是人的需要与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个人的需要是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因,环境和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对个人的发展起到影响,反过来,内因的积极活动,也促进环境的改变和发展。这个需要与环境和教育的结合,便是人的社会化,人的成长和发展变化的实质。

20.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1)初始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2)预期社会化;学习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3)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以初始社会化为基础,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4)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过程;(5)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2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a、人类具有语言能力; b、人类具有思维能力; c、人类具有学习能力; d、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2)社会化的社会主体:a、家庭,首先,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的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

b、学校,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其特点主要有: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再次,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

c、同龄群体;所谓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同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d、工作单位,首先,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次,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e、大众传播媒介;所谓大众传播媒介是指社会组织为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

22. 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将"人格"与"人品"等同使用,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 a、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b、米德的有关自我理论;(乔治?米德)也曾研究过自我意识的形成;"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我"和"客我"是联系互的过程。"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其认为社会化的过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模仿阶段(预备阶段)、嬉戏阶段(游戏阶段)、博弈阶段(竞赛阶段)c、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其认为人的本能表现为两种基本需要(性的需要、死的需要:构成人内心的根本冲突),弗洛伊德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人的社会化过程是由人格的三部分间相互作用决定;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a、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 b、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3岁);c、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 d、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11岁);

e、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少年期从11~14岁);

f、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青年期15~25岁); h、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40~60岁); i、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60~)。

23.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请简述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的内涵、过程和社会功能?(1)基本内容:a、掌握劳动技能,增强生存能力;b、培养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c、学习行为规范,确定社会角色;

d、培养自我观念,完善人格结构;

(2)a、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简单地说,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b、道德社会化;所谓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第一个阶段为"他律阶段",时间大约在5岁~8岁。第二阶段为"自律阶段",开始于八九岁之后。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将道德社会化的过程划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1)前习惯层次。(2)习惯层次。(3)后习惯层次。

科尔伯格认为,并不是每个人的社会化道德过程都会经历全部三个层次六个阶段,特别是第六个阶段,是道德社会化的最高境界,只有少数修养极高的人才能达到。但是,道德社会化的上述顺序却是不可改变的。

24.试用社会化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25.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含义:(1)广义: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

者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总之,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基本特征:(2)a、有明确的成员关系;b、有持续的相互交往;c、由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d、有一定的分工合作;e、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26. 社会群体如何得以存在和维持?

产生与存在,取决于个人与社会的双重需要;个体方面,个体有群聚的本能,希望在群体生活中满足其需要。社会自身,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群体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群体具有自我维持的倾向。同时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27. 简述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

(1)初级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a、初级社会群体: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其成员间的互动是直接的、密切的,往往是以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发生作用,家庭是典型形式; b、次级社会群体: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其互动是间接的,相对感情连接较少,正式组织是典型形式。(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 a、正式群体,组织结构确定、职务分配的明确的群体; b、非正式群体,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组织确定,而是单纯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或共同兴趣为基础构成的群体;(3)内群体与外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 a、内群体:成员身处其中,并对其有忠诚、合作、亲密感的群体;

b、外群体:泛指除了内群体之外的其他任何群体;两者常互相隔离,或对立。(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 a、所属群体:个体实际参加的群体,是身份的归属; b、参照群体:被成员作为行动的参照,并对成员的态度,认知发生重要影响的群体,是成员心理上的归属;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所作的区分。a、血缘群体:基于成员间血统或生理联系而形成的群体; b、地缘群体:基于成员间空间或地理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群体;

c、业缘群体:基于成员间劳动与职业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

d、趣缘群体: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群体。

28. 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有哪些特点?

(1)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2)基本特征:①它是自然形成的;所谓自然形成是说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家庭的建立是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但子女的加入却近乎是自然的;②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打破了角色间的严格分工,个人通常将自己的个性全部投入,表现全部人格。在初级群体中,成员是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个性的人而存在的;③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靠个人的自学性来维持关系;④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这是初级群体最重要的特征。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⑤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以满足;⑥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

29.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

初级群体研究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这种药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研究初级群体,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过程;

b、初级群体可以看作是社会的雏形,它反映了社会的许多特征,如分工、规范、沟通、管理及思想意识等等,而且,初级群体又便于控制和观察,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初级群体的结构、过程与功能,增进对社会的认识;

c、由于初级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因而研究初级群体中人们的心理过程与行为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学有行为科学的发展; d、科学地研究初级群体,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揭示影响人们心理与行为的诸种因素,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初级群体的改造和引导,发挥其正功能,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

30. 如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推进,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1)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2)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a、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b、初级群体日趋松懈;c、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地位和作用下降。(3)初级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a、这种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b、初级群体的衰落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c、初级群体的衰落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d、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导致一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问题。(4)在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衰落与次级群体的发展并非一种简单的替代过程。在特定情况下,初级群体可能通过转换其结构与功能而适应社会发展。同时,次级群体的发展也可能导致对初级群体的新的需求。

31.什么是家庭? 家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家庭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1)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为社会道德和法律认可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和财产共享的初级社会群体。最重要的活动是性、生育和经济往来;(2)阶段:a、血婚家庭:人类蒙昧时代;群婚制的早期阶段;基本特征是族内通婚,排除不同辈分的婚姻; b、普那路亚(伙婚)家庭:愚昧时代,族外通婚,排除同族同辈亲属婚姻; c、对偶婚:野蛮时代,群体婚向个体婚过度;族外通婚,有主妻、主夫; e、父权制家庭:野蛮时代晚期,偶婚家庭向一夫一妻家庭过度,夫权至上,稳定的丈夫有多个妻子; f、一夫一妻制家庭:文明时代,推动演变的主要因素是自然选择和私有制的出现,私有制起决定作用;(3)家庭的功能:经济、教育、情感、保障、性行为调节功能。

32. 什么叫家庭关系?请到举家庭关系的几种主要类型?

⑴家庭关系: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偶尔也包括收养关系。

⑵四种类型——默多克; a、核心家庭:夫妇家庭,以婚姻为基础,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b、主干家庭: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c、联合家庭: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 d、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合称扩展家庭

33. 试论转型社会中的家庭变化及其问题?

(1)变化:缔结婚姻和组成家庭的自由度增加;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关系简单;核心家庭增多;家庭的许多功能外移;生活的目标日益浪漫化;(2)问题:凡影响家庭正常生活、妨碍家庭功能正常发挥的,均为家庭问题;由家庭内部关系失调引发;夫妻关系失调;夫妻冲突增加和离婚率上升;亲子关系失调;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关系失调;老年人问题;老年人地位下降。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B)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B)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C)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D )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A)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A)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A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D) A.偶婚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D ) A.巴纳德B.涂尔干C.科塞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 A.文化元素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C) A.实证主义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C ) A.社会动力学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A ) A.主动性B.自觉性C.互动性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B ) A.工作单位B.家庭C.社区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C) A.利益B.需求C.生产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B) A.社区B.群体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B ) A.组织的目标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A ) A.经济生活B.社会化C.社会控制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B ) A.生产关系B.社会关系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 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能有效的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目标的目的。 9(社会保障:

自考科目社会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a)社会变革的需要(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的累积 d)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a)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社会学 之父” i.科学的序列。 ii.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 iii.秩序和进步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b)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i.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经典马克思主义社 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c)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 i.社会有机体 ii.社会进化论 3.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a)涂尔干:《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创办《社会学年鉴》。 社会事实,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 b)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i.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ii.①理解社会学②社会行动类型③理想类型④科层制(官僚制)。 4.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a)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b)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成就:(美国社会学最具影响力学派) i.芝力口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ii.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 iii.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 iv.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c)功能结构论: i.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AGIL功能分析图式 ii.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显功能和潜功能 d)冲突理论 i.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ii.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e)交换理论:霍曼斯、布劳 f)符号互动论:布卢默、戈夫曼 g)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观点 h)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舒茨、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迪厄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 a)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奥古斯特.孔德、卡尔.马克思、赫伯特.斯宾塞。 2.1 奥古斯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孔德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被称为“社会学之父”。孔德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他在科学分类中提出了建立社会学的构想,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孔德曾认为,社会现象有着自然的客观规律,但他没有将这一观点坚持到底,特别是在后期更多地从思想原则出发说明社会演变的根源,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 2.2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1)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巨著,它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演变的过程及其社会结构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2)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将科学理论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他的《法兰西内战》、《资本论》等著作都是依据直接观察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与统计资料写成的。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学科的重要构成,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许多西方的社会学者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被可作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2.3 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 斯宾塞的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有《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围绕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两个方面展开,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社会有机体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原理。前者是社会结构的原理,后者是社会运动和发展的原理。(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埃米尔.涂尔干、马克思.韦伯。 3.1 埃米尔.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代表作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涂尔干的社会学观点如下:(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2)社会团结理论。涂尔干认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就是从机械团结走向有机团结的社会;(3)失范理论。涂尔干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社会失范的出现,一是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急剧滋长,二是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三是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其中经济危机是社会动乱的首要根源;(4)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涂尔干提出五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一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二是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和不同方面为研究对象,三是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四是注意正常现象与病理现象的区分,五是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既要注意社会事实背景的比较,又要根据社会事实自身的性质进行比较对照;(5)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 3.2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00034社会学概论高频考点

单选题 1.社会学主要研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社会学之父---孔德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代表作之一是:《自杀论》 3.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为朋友和熟人保留的个人空间是:个人距离;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社会距离; 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任务保留的距离是:公众距离。 4.社会资本: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获取的资源。 5.定性分析资料的三个步骤是:审查、分类和汇总。人口的双重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6.联合家庭: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7.种姓制度: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8.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 9.“无孩家庭”被称为:丁克家庭人口数量一般是指:人口规模 10.一般认为,所有家庭形式中,最稳定的是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11.主干家庭:由一对夫妇+父母+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12.社区发展的经费要在社区内自筹集资,社区发展的人在和骨干要在社区内物色、培养,社区发展的物资资源要尽量的 利用和开发,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自立原则 13.有关社区发展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措施,都经过该社区成员的广泛讨论,并根据多数人的意 愿来决定,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民主原则 14.社区发展说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以改善社区的居民生活,鼓励社区居民自己来判断和认定其自身的需要,而不是 简单地由政府或其他专家来判定,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民众需要原则 15.结构式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变革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 16.在社会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实证主要原则的是:定量分析 17.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实体性社会要素 18.符号: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之外的标的事物的象征。 19.按照一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划分,可将社会网络分为: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20.根据个人和社会网络连接的机密成功度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为: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21.一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为: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22.分层研究:以“生活机会”为分配和获得作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不平等研究传统。 23.在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子女相对于父母地位的变动被称为代际流动 24.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这种观点来自:标签理论 25.定性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或特征做出概括的 分析的方法。 26.社会管理: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 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27.基本社会化:“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28.社区发展: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9.种族: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 30.再社会化也可以被称为:重新社会化;人在成年之后的社会化被称为:继续社会化。 31.垂直流动:社会分层体系中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文化反哺又称为:反向社会化 32.在社会化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33.社区建设:以人们日常居住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 建立一个和现代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的过程。 34.等级: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相互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社会学概论机考试题

?[单项选择](1/32)、社会学这门学科在19世纪的()发轫了。(2分) ? A 、亚洲 ? B 、美洲 ? C 、南美洲 ? D 、欧洲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2/32)、()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2分) ? A 、米德 ? B 、埃里克森 ? C 、库利 ? D 、弗洛伊德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3/32)、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假设属于( )(2分) ? A 、符号互动学 ? B 、常人方法学 ? C 、结构功能论 ? D 、社会交换论 ?我的答案:B ?[单项选择](4/32)、核心家庭中包含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 )(2分) ? A 、长辈关系 ? B 、亲戚关系 ? C 、亲子关系 ? D 、亲人关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5/3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2分) ? A 、超城市化 ? B 、过度城市化 ? C 、逆城市化 ? D 、城市化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6/3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2分) ? A 、帕森斯 ? B 、丁伯根 ? C 、斯宾塞 ? D 、库利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7/32)、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2分) ? A 、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 B 、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 ? C 、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 D 、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8/3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2分) ? A 、社会制度 ? B 、社会行动 ? C 、社会结构 ? D 、社会秩序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9/32)、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2分) ? A 、专业化的程度 ? B 、职务 ? C 、报酬的高低 ? D 、社会声望的高低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10/32)、对全球化表述错误的观点是( ) 。(2分) ? A 、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 B 、全球化是一个单维度的过程 ? C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 D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我的答案:B ?[判断](11/32)、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术语。(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2/32)、齐美尔认为各种社会现象、结构和过程最终都是人们之间具体互动的反映。(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判断](13/32)、家庭这种群体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满足人类个体和社会需求的一定功能,同时家庭的这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会发生变化。(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4/32)、韦伯的科层制是纯粹理想型的。(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5/32)、城市社区亦即现代社区(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B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 (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 (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 (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 (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1.社会学的功能: (1)研究功能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网络版部分) 专业:行政管理本 科目:【社会学概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题干】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 37.【题干】简述中国人口问题 【答案】 1.人口素质问题。 2.人口流动迅猛。

3.人口分布失衡。 4.人口老龄化加速。 5.人口性别失衡。 【考点】社会的基本要素 38.【题干】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案】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2)社会冲突论: 同结构——功能论一样,社会冲突论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然而,冲突论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另一些人从家庭中的获益要多。他们指出,家庭的历史,同样也是女性被男性统治的历史。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缘关系如何有益于社会。冲突论者批判了父系继嗣制、男权制。 【考点】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39.【题干】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案】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 (3)社会控制功能: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 (5)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可以提供一套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如社会救济。 【考点】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40.【题干】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案】 (1)普遍性。 (2)规范性。 (3)多重性。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四、 五、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七、? 八、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十六、

十七、6.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关系性社会结构 C.规范性社会结构 D.整体性社会结构? 二十二、 二十三、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 B.人口规模 C.人口结构 D.人口分布? 二十五、 二十六、9.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文化边际 C.文化震惊 D.文化排斥? 二十八、 二十九、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 B.孙本文 C.李达 D.费孝通? 三十一、 三十二、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自考社会学概论简答论述总复习

自考社会学概论简答论述总复习(2012新版教材)注:带“◆”的为历年考过的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 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 2.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4.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5.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二、社会作为超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本质区别 1. 生物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紧密结合,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各个分子或多或少是自由和分散的 2. 生物体的功能分化使感觉和思维的能力仅仅集中在有机体的一个部分,而在社会中,意识则散布在整个集合体里,它的全部个体都能感到快乐和痛苦 3. 在生物有机体中,分子是为了整体而生存,而在社会中则相反,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 三、导致社会失范的原因 1. 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急剧滋长,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传统规范失去了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个人的发展,会使得他们要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渴望实现更理想的目标。 2. 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

3. 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其中经济危机则是社会动乱的首要根源。 四、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1. 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2. 社会学应放弃那种以抽象的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而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和不同方面为研究对象 3. 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 4. 注意正常现象与病理现象的区分 5. 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 五、社会行动的类型 1. 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 2.价值合理性行动 3.情感性行动 4.传统性行动 六、◆芝加哥党派的主要艺术成就 1. 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2. 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 3. 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 4. 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七、论述中国早期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1. 队伍和制度化建设:(1)社会学队伍的形成 (2)学校教育的制度化 (3)学术团体的建立 (4)期刊和论著的出版 2. 社会调查的兴起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与实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 3.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 (1)社会事实: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对象。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2)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 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合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4.早期理论家----马克思-韦伯 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式由行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塑造的。 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科层制的兴起。 现代理论思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作一个有机体的运转,社会组成部分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系统工作。 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5.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潜功能:指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 功能与反功能:反功能是指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特征。 6.现代理论思路冲突视角 冲突视角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但拒绝功能主义对于共识的强调,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把社会看作是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 7.现代理论思路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自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符号,用来代表另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

2014年4月~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家是 D A.斯宾塞 B.马克思C.涂尔干 D.孔德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提出者是BA。杨庆堃B.费孝通 C。孙本文 D.吴文藻3.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A A。后工业社会论 B。信息社会论 C。世界体系理论 D.依附理论4.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被称为 C 64 A.人文主义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C。实证主义方法论 D.功能主义方法论5.在统计调查中,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被称为 B 67A。问卷调查 B。抽样调查C。普遍调查 D。统计报表6。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被称为 B 69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D。个案研究7。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被称为D 82 A.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C.生物资源 D。自然资源8.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是 B A.文化市场 B.文化模式C。文化特质D.文化产业 9.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被称为 A A。主文化 B。亚文化 C。次文化D.大文化10.费孝通曾经多次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概括的是 C A.文化震惊B.文化融合C。文化自觉 D.文化交流11.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 B A。再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12。关于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是D 96 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米德(与库利的自我理论) 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库利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科尔伯格道德意识发展阶段理论D.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13。权利和义务是有较为严格而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被称为 C 104 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 C.规定性角色 D。表现性角色14.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某些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这种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是 A A。暗示 B。交换C.模仿 D.调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