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部小城镇建设战略思考

西部小城镇建设战略思考

西部小城镇建设战略思考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贫困地区要落后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小城镇建设是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下面将结合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措施进行详细论述。

一、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西部的经济建设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由于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西部地区部分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缓慢,目前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政策措施不完善

目前在小城镇的建设中,大多数地区的管理体制还在计划经济前提下,属于农村的行政政权下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这种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尽管当地政府承担一定的责任,但真正落实的措施并不明显,对小城镇建设的各方面发展造成滞后性,影响小城镇建设的整体发展。部分地区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只有总体规划,没有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小城镇的长远发展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原有的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已经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没有很好地加以落实。此外,规划管理工作薄弱,城镇管理人员紧缺,普遍存在规划管理难,规划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二)城镇建设规模小

就目前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现状来看,尽管西部地区存在着很多小城镇,但是小城镇的人口稀少,资源短缺,且城镇的地域面积小,这使得城镇建设的规模变小,因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小。在城镇建设中发现,城镇的非农业户口人口比例小,大多数还是属于农村群众,传统观念陈旧,对于城镇建设的各方面都存在着影响。加之城镇建设的地域面积很小,单位面积内人口稀少,导致城镇建设难以形成规模。城镇建设的规模小意味着无法具备充足的生产力,也就无法促使经济活动的产生,缺少了建设规划的地理环境、专业性人才和有保障的流动资金的支持,若不能得到政府有力的扶持,如此发展环境将无法使城镇建设向前迈进,无法突破落后的境遇。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一、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小城镇建设是国家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 1. 城市规划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或规划设计不周等原因,一些小城镇在规划上存在不合理性。例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等问题。 2. 建设资金缺乏 相比大型城市,小城镇建设资金较为有限,很多项目难以得到有效资金支持。 3.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小城镇 前往大城市发展。这导致了一些小城镇在人才储备方面存在困难。 4. 生态环境问题 一些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导致水污染、空 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如何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 1. 合理规划 针对小城镇建设中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制定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在规划设计上要注重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公 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建设领域。3. 改善人才环境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回流或留在小城镇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改善生活条件等。 4. 加强环保意识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同时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四、小城镇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2. 重视文化传承 小城镇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需要在建设中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 3. 加强社会管理 小城镇建设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

安徽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安徽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安徽省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小城镇建设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热点之一。作为安徽省内的重要一环,小城镇建设 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安徽新时期小城镇建 设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新时期的小城镇建设中,应注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小城镇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模仿 大城市的建设模式,而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人口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 布局。要注重发挥小城镇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打破城乡 二元结构,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合理配置,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在小城镇建设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切实关心和保障广大居民的利益。要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要注重培育 和发挥小城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教育、民生保障,实现全民共享小城镇发 展成果的目标。 三、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实现城镇结构的合理化和功能的互补性。要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监督,严格 执行规划方案,有效遏制盲目建设和规划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四、发挥城市示范带动作用 小城镇建设不能只满足于城市化的速度和数量,更应该重视城市的品质和质量。因此 要发挥小城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农村和小城镇的升级改造。要注重提高小城镇的 核心竞争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积极推动小城镇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安徽小城镇的美好未来。 五、加强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的引导和支持 在小城镇建设中,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和支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要通过创新管理体制、优化公共服务、加强政策扶持等措施,打通小城镇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小城 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也应注重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宣传和引导,引导社会各界共 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良好局面。

近年发展小城镇的经验及相关思考

对“小城镇”有不同的界定,通常是指“建制镇”,也有时将集镇包括在内或泛指所有乡镇。1978年底我国有建制镇2173个,1999年底增加到19756个,平均3万多农村人口拥有一个建制镇。居住在镇区的人口1998年底为1.7亿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5亿人。在建制镇以外,全国还有近3万个集镇,居住人口5000多万人。 近20年来,建制镇数量的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以前的2.5倍;镇平均人口规模增长了2.2倍;近10年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约1亿人。但是,发展中也存在问题,主要是规模仍然偏小、规划起步晚、基础设施落后、管理力度不够、经济动力不足、政策不配套等,被称为“低”、“小”、“散”、“弱”、“慢”。针对突出矛盾,一些省、市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着重对县域布点和村镇建设重新规划、调整。 1.撤并乡镇和村庄,提高集聚程度。这项工作在省、地、县、乡4级行政区规模上都有试验。调整区划、撤并乡镇作为建设小城镇的成功经验,正在加以推广。目前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或准备进行较大范围的撤并乡镇工作。 民政部正在修订1984年颁布实施的设镇标准,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要求将大幅度提高。从全国看,提高集聚程度确有必要。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1996年全国16216个建制镇平均每镇人口4518人。镇区人口4000人以下的占65%。镇区人口1万人以上镇的虽然仅占小城镇总数的8.4%,但占镇区人口总数的36%,占非农人口总数的40%。建设部的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县城以下建制镇、集镇和村庄的平均人口规模分别为6418人、2023人、229人。平均用地规模分别是95.8公顷、32.2公顷、3.9公顷。村镇规模与人均用地存在一定反比关系。 相关的思考:一是设镇和镇升格为市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审批程序,但是在撤并乡镇方面还缺少统一的法规依据。撤并决策多出自一届市县级政府,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期行为或盲目性。乡镇撤并适合由哪一级统筹值得考虑。 二是撤并乡镇和村庄作为一种行政推动方式,会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成本,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时“揠苗助长”,反而会抑制经济活力。小城镇建设中应当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主要靠利益机制吸引生产要素流向城镇。 三是现存乡镇有着长期历史沿革,撤并乡镇过程中涉及地界、资产、负债、人事、机构等复杂事项,乡镇居民和村民切身利益受到多种影响,需要重视撤并工作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尤其是目前乡镇政府和村级集体组织负债较普遍,如果因撤并变成无头帐,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抓紧制订城镇建设规划,弥补薄弱环节。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强调,城镇体系规划和建设规划是发展小城镇的龙头;在经济扩张较快的城镇,规划又是薄弱环节,更有必要抓紧制订。小城镇规划一般包括城镇化发展速度、县(市)域城镇体系、城镇自身建设等方面内容。 城镇化整体速度目标多出自省一级。 全面制订分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是近期省、市、县级政府发展小城镇工作的重点。规划中具有共性的特点:一是从省一级到一般镇,4-5个层次都强调各自的整体性,层层规划;二是把扩大建成区规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三是对城镇街区设施和建筑物布局规划较细,涉及社会发展内容时比较笼统;四是有模仿大城市格局的倾向,对联系本地及本镇的特点、条件重视不够。 各地提出的规划原则和经验主要有:第一,建设要有章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论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第二,不留历史遗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第三,加强后续管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镇域规划不仅包括城镇,也包括农村,如村庄布点规划、农田保护规划等。 第四,在实施规划方面,一是机制创新,提出“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原则,面向社会筹集建设资金。二是量化指标。三是突出领导责任。

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优势和思考

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优势和思考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广泛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和速度的加快,如何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生产生活全面发展的小城镇,是关系到现代城市化进程速度与质量的关键问题,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尤显重要。 标签:小城镇;规划建设;优势和思考 前言 据统计,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小城镇的发展,即城市化就是农业的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镇转化的现象和过程。主要包含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与空间的变化、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几方面。我国目前城市化即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及城市化水平超过40%),将面临更大规模的城市化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1、小城镇类型及特殊的地理位置 国内外学者在如何划分小城镇的类型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通常认为小城镇的类型划分应以它在的国家发展及城市化中的功能为基础。由于我国的小城镇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对这些功能的不同方面的侧重,出现了不同分类结果。有的人认为可以包括小的城市、县城建制镇和未建制的集镇;有的认为,是县城和建制镇;又有的认为,是建制镇和集镇,不包括县城;还有的认为,小城镇是一种区别于城市和村庄的早已客观存在的聚落,无须再做划分。笔者认为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把城市与农村两个不同的区域有机联系在一起。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汇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大城市分离型企业;可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的实验地。小城镇现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2、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是小城镇建设的前提,规划是龙头,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谋划在前。也只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才能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我们通过对某些小城镇的建设调查分析,其规划设计成果多,涉及的设计机构多,但却没有一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小城镇基础设施忽略规划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城镇对规划的重要性的片面认识。他们只认识到城镇总体规划、城镇用地规划的重

对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导读:本文对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镇位于滑县东北部,国道和郑吴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冀、鲁、豫三省的交通要塞。全镇辖个行政村,万亩耕地,万口人,镇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镇规划区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截止××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其中镇规划区人均纯收入元。 近年来,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增强了“小城镇、大战略”意识,牢固树立了“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努力把建设小城镇作为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深挖市场内涵,突出工商贸特色,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镇容镇貌得到极大改观,镇村经济日趋繁荣。先后被国家和省市列为粮食生产百强乡镇、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林果亿元乡镇、特色农业乡镇、畜牧业特色乡镇,年月被省政府列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年被河南省评定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被安阳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一、小城镇建设的进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自我镇被安阳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立

足实际,科学规划,大力宣传,积极行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政委、镇长为指挥长的小城镇建设指挥部,下设小城镇规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编制了《滑县镇建设规划说明书》、制定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和《市政管理办法》等。同时利用会议、宣传车、广播、放电影、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书写固定标语余条,散发传单余份,召开各种形式的党员、干部群众会余次,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克服了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思想,提高了认识,营造了小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 镇党委、政府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委托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对镇区平方公里进行了地形测绘,同时聘请河南省豫建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对镇区平方公里进行规划设计。 按照“工业兴镇、商业旺镇、农业稳镇,工商贸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把镇的发展特色定位于工商贸型:一是在镇区东北部规划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电线电缆、农药化工等,使之尽快成为支柱产业;二是在镇区南部以棉花加工为重点,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加工等,以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以原镇区为中心,重点发展商贸业,形成以工商贸带动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格局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小城镇建设的思考3000字

小城镇建设的思考3000字 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使得城市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大城 市的压力和问题也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小城镇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了发展新的热点。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城镇 建设,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重视小城镇的特色和文化传承。小城镇虽然规模相 对较小,但却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大 城市的模式复制到小城镇中,这样往往会导致小城镇失去独特的魅力 和竞争力。相反,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小城镇自身的优势,发扬传统文化,保护历史遗迹,打造独特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小城镇建设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随着社会 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小城镇相对来说,拥有更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这 片宝贵的绿色资源。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治理水体污染,推广 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小城镇,不仅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居住和投资。 再次,小城镇建设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是 城市运行的命脉,也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城镇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完善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城 镇的发展潜力和活力。建设便民商业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教育培训

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提供居民所需的便利和服务。 此外,小城镇建设中还需要注重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产业是小城镇经济的支撑,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应该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建立健全产业链条,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小城镇的建设还需要注重社会管理的提升。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小城镇的社会管理压力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提升法制环境,为小城镇的和谐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面的规划和综合施策,才能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我们要秉持开放、科学、可持续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市场调节和社会参与,为小城镇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力,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1年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

2021年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在城乡过渡带、工农连接点上,是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迈进的第一环节,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产业;特色。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在城乡过渡带、工农连接点上,是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迈进的第一环节,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促进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小城镇建设,加快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了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二是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小城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和就业环境。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完善了中小学、卫生院等公共设施,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四是促进了村容镇貌的改变。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卫生状况、整洁程度有了很大改进。五是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更新,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转变,加快了城乡文化交融和信息交流,在树立文明新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城镇建设也处在一个新起点上,小城镇建设需要实现新跨越,迈出大

西部小城镇建设战略思考

西部小城镇建设战略思考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贫困地区要落后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小城镇建设是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下面将结合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措施进行详细论述。 一、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西部的经济建设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由于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西部地区部分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缓慢,目前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政策措施不完善 目前在小城镇的建设中,大多数地区的管理体制还在计划经济前提下,属于农村的行政政权下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这种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尽管当地政府承担一定的责任,但真正落实的措施并不明显,对小城镇建设的各方面发展造成滞后性,影响小城镇建设的整体发展。部分地区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只有总体规划,没有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小城镇的长远发展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原有的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已经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没有很好地加以落实。此外,规划管理工作薄弱,城镇管理人员紧缺,普遍存在规划管理难,规划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二)城镇建设规模小 就目前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现状来看,尽管西部地区存在着很多小城镇,但是小城镇的人口稀少,资源短缺,且城镇的地域面积小,这使得城镇建设的规模变小,因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小。在城镇建设中发现,城镇的非农业户口人口比例小,大多数还是属于农村群众,传统观念陈旧,对于城镇建设的各方面都存在着影响。加之城镇建设的地域面积很小,单位面积内人口稀少,导致城镇建设难以形成规模。城镇建设的规模小意味着无法具备充足的生产力,也就无法促使经济活动的产生,缺少了建设规划的地理环境、专业性人才和有保障的流动资金的支持,若不能得到政府有力的扶持,如此发展环境将无法使城镇建设向前迈进,无法突破落后的境遇。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摘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特色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一、宏观方面(国家及自治区政策的支持) 三部委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上部署了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打造、培育、建设、政府资金等多个方面内容。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首要任务是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通过产业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来改变当地的维稳形势,从而带动农村发展。同时,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坏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乌恰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从未来较长时期来看,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其主导产业将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旅游业等重要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强调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明确未来发展核心产业。

1、两大特色产业 包括柯尔克孜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乌恰城郊休闲产业带项目,主要是依托现有农业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逐步延伸产业链,参与整个区域农业现 代化产业集群的协作分工,并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整体产业格局。 2、一、三产业发展指引 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农副 产品加工业,将现代科技、现代管理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将农业发展与观光休闲旅游等农业服务业以及食品加工等农业加工业相结合,将 农业从一产逐步向三产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 服务业:包括服务于城镇和产业园区人口的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金融保险、商业购物、住宿餐饮、旅游休闲等相关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服务于产 业的金融会计、科技研发、职业教育、商贸物流、会务展示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三、特色风貌研究——乌恰民居 柯尔克孜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①现存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主要承重为砖墙、木柱,屋面以木梁为承重体系;也存在少数泥墙结构②多为“砖墙+方木梁”结构,也有“室内木柱+外墙为砖柱”的结构形式③室内木柱多为圆柱,不设柱础;梁截面常见方形④山墙面砖砌筑, 山墙起承重作用;木梁头伸出山墙面⑤屋面多设“木椽+草席”,为传统做法⑥ 门窗过梁视建造时期不同而采用“木过梁” 形式,门窗开洞较小。 四、规划定位 特色小城镇定位:乌恰镇是以柯尔克孜文化为线索,依托边界口岸,通过彰 显民俗与边境口岸城镇特色,塑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明显的边疆小镇。将 乌恰镇打造成为:“中国最西端的具有边境贸易特色的口岸城镇” 五、战略目标及规划策略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完美版

《小城镇建设论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一): 小城镇建设论文 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作为有战略好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务必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取发展起来的。同样,此刻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久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取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全国共有18000多个,山东省有1000多个,平均每个只有3万人左右。青岛市郊区不足1万平方公里,却有111处小城镇,平均人口只有3.5万人,而且此刻都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此刻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在这种状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从现实状况看,要在面上透过撤镇建乡,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办法是,有选取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取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能够按10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能够再少一点。其次要选取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合并到就近的强镇或重镇。如果暂时不合并,也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必须会大大加快。 二、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报告:关于S县小城镇建设的思考(2800字)

《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报告:关于S县小城镇 建设的思考 目录 关于S县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1) 一、S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 (1) 二、S县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1. 缺少远见的规划 (2) 2. 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2) 3.建设中的资金短缺 (3) 4.有效的产业带动不多 (3) 三、S县小城镇化建设中的思路与对策 (3) 1.继续加强S县小城镇的规划工作 (3) 2.S县城镇化的建设制度要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3) 5.加大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大力发展有特色的产业。 (4)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发展小城镇是实现中国特色城市化的唯一途径。小城镇是我们所说的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点的地域系统。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文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快小城镇建设,走符合文安实际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一、S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 S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两小时可进京,一小时可下卫。京九铁路穿越县境27公里,设文安,新镇两站。国家及省级3条公路干线纵贯全境,乡乡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S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生态模范县、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先进县。 这些年来,S县在城市建设方面,投资689万元,完成了旧文王路、盐店北路、人保前街等8条小街小巷、背街里巷的改造,提高了城区道路通行质量,方便了百姓的日常通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阔农村兴起了建设和开展小城镇的地域性活动。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经济开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能仅依靠政府,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因此,必须抓住新形势下的开展机遇,搞好规划,抓好协调,精心实施,确保小城镇建设井然有序地推进,以繁荣农村经济、平衡城乡开展、缩小工农差距。 2.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2.1建设和开展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民占了我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所以“三农〞问题也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解决三农问题,除了减轻农民负担之外,重要的是要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旧体制以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来实现。 2.2建设和开展小城镇是启动城乡市场的重大措施 我国经济的持续开展急需扩大内需,尤其需要提高作为人口中主要成分的农民的购置力,但现实是农村大多地处偏远,散居的农工,传统的农业,其购置力是很有限的。如果没有小城镇作依托,交通、电力、通信等根底设施的消费都会因本钱太高而无法运营,并且会使得城市的产品和效劳难以下乡。 2.3建设和开展小城镇是开展第三产业的重要载体和解决农村充裕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 3.小城镇建设和开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3.1局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的意识薄弱 局部群众对建设和开展小城镇的重要性认识缺乏,普遍存在重经济开展、轻城镇建设的问题。此外,城镇居民不了解小城镇的建设规划,对建设小城镇缺乏认同感,参与热情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这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小城镇建设的开展步伐。 3.2居民素质还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开展,城镇的数量在逐年提高,但由村转居的居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居住条件城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阔人民群众的素质也真正实现“城镇化〞。 3.3根底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 虽然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经过多年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小城镇根底设施落后的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交通、电力、通信、医院、学校等根底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缺乏资金使得我国一些小城镇的根底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这使得这些城镇承载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的能力较低,进而影响了它们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持续健康开展。 3.4职权交叉,管理混乱,相关部门协调不够 用土地审批代替规划审批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规划审批,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依然存在对违法行为的监察不严、打击力度低,甚至以罚代批的现象,这使得原本的规划失去了意义。 4.对策和建议

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方向思考

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方向思考

新阶段的农村工作,对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并强调要“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和问题 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在东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西部地区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水平。

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这些经济区域的基础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各镇各自为政,在同一经济区域争市场、争资源,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其结果是都形成不了规模,造成很大的浪费,并阻碍了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集聚。 4、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简单地将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片面强调要在本市或本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盲目上工业项目,但却忽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带动、互为前提的作用。还有一些城市脱离本地实际,贪大求洋,追求高标准,试图建成国际性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等;只重视现代服务业,不重视那些能增加就业、吸纳农民进城的一般性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发展是硬道理。推进城镇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序相适应,走符合本地区实际,吻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不应把城镇化单纯理解为就是圈地、搞市政建设,也不能理解为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更不能一哄而起,遍地开花。龙田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城镇体系,发展经济,健全城镇功能,改善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管理,形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

对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对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发展快些,有些发展慢些,但总体来看仍然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多数地区人均GDP只达到500多美元,与低水平小康社会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原有的差距还没有缩小,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新的差距又在扩大;三是西部地区的贫困面仍很大,据有关统计按每年人均收入625元人民币标准计算,全国现在尚未脱贫的还有三千多万群众,多在西部地区;四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西部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更加严峻。从全国来说,已经基本上实现小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但对西部地区来说,相当一部分地区仍没有摆脱贫困,消除贫困的任务仍很艰巨。 西部地区小康建设落后深层次的原因 1.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民族间事实上的差距。有些西部地区,原来处于封建地主制、封建农奴制,甚至还停留在原始公社末期,是以跳跃的形式跨越一个或几个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上因其发展程度比较低,事实上还不能充分享受国家赋予的平等权利。 2.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物质生活水平低下。西部地区以高寒著称,水资源缺乏,且地域分布严重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组合不佳。除青海和西藏单位耕地和水资源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区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其次,西部地区沙漠面积大,地面沙化严重,森林覆盖率极低,仅为2.79%;风沙、平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等等,自然环境恶劣。 3.西部民族地区深居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海洋和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带,加之地形地貌复杂,交通运输条件一时难以根本改善,导致区域条件较差。西部的交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民航线路也已到了各个省份,内河航道运输方式少,与全国比较,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而交通运输里程短。 4.文化教育水平低,人口素质低且增长过快,思想观念落后保守,缺乏竞争精神、创新意识。西部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文盲、半文盲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个省市区中,有9个在西部地区,他们分别是:宁夏、贵州、云南、青海、甘肃、西藏、四川、重庆、陕西。 5.医疗卫生状况落后、人均医疗支出水平低下。甘肃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仅为1.31,而青海的只有0.81,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众多,而农村的医疗卫生费用比重极低。

对景洪市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景洪市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 思考 摘要:小城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桥梁,是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 管理,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就景洪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建议 1. 景洪市小城镇建设现状 景洪市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中部,国土面积6959平方公里。东邻江城县、勐腊县,西接勐海县、澜沧县,北连普洱市,南与缅甸接壤,紧邻老挝、泰国。下辖5镇、5乡、5个 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及两个街道办事处,即勐龙镇、嘎洒镇、勐罕镇、勐养镇、 普文镇,景哈哈尼族乡、基诺族乡、景讷乡、大渡岗乡、勐旺乡,景洪农场社区 管理委员会、东风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勐养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橄榄坝农场 社区管理委员会、大渡岗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及允景洪街道办事处、江北街道办 事处。 近年来,景洪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规划布局趋于规范合理,基础 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布局趋于规范合理。通过拆分橄榄坝镇为橄榄坝镇、景哈乡,撤 小街乡并入勐龙镇、撤嘎栋乡并嘎洒镇等,景洪市的小城镇布局逐步规范合理。

近年来城市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等各项措施的施行,小城镇的管理 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各镇、乡、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会都初步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成立了管理队伍,积极依法管理,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章建筑,促进了小 城镇的健康发展。 (二)示范引领,试点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一直以来,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景洪市采取了典型引路,试点带动的工作方法,选择了一些经济基础较好, 有一定特色优势的乡镇进行扶持,如大渡岗乡、勐养镇、橄榄坝镇、嘎洒镇等, 由于工作扎实,措施得力,这几个乡镇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渡岗乡以建 设万亩茶叶为龙头,带动了全乡其他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橄榄坝镇以傣族园为 中心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勐养镇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建设成为 景洪市的卫星城镇。嘎洒镇紧邻城区,嘎洒国际机场已运营多年,伴随着2021 年高铁站的建设运营,将如如虎添翼一跃成为流沙河畔的新兴之城。 (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配套,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近几年来,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对小城镇建设的重视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景洪 市小城镇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投资环 境大大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景洪市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一些乡镇和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对小城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 视不够,工作抓的不够扎实。 (二)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不平衡,产 业结构不完善,经济增长点少,不能很好地发挥经济支撑,产业带动的作用。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引言: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迅猛,人口持续涌入,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小城镇一直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道路。 一、小城镇现状分析: 中国小城镇通常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很多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此外,小城镇还面临人才流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小城镇的发展。 二、小城镇发展战略: 1.多元化发展:小城镇应在不同方面寻找发展亮点,不能依赖单一产业。通过结合当地资源和特色,发展农业、旅游、文化等多元产业,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科技创新:小城镇应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向高附加值产业迈进。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税收和资金政策支持。 3.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4.人才引进和培养:小城镇应通过招引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来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国家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到小城镇发展。而地方政府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当地

人才的专业素养。 5.优化营商环境: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小城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减少审批流程。同时,加强对小城镇市场经营环境的监督,打击不正当竞争等现象,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 结论: 中国小城镇的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为了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小城镇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小城镇需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多元化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营商环境等手段,提升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这样,中国的小城镇才能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中国小城镇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为了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小城镇发展的关注与支持。通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养人才,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小城镇能够提升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这样,中国的小城镇才能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