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中较感性、经常变化从而能对现实社会做出更及时和动态反映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由这个时期特定社会状况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些鲜明特征。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社会心态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突出

问题,这一切体现了研究社会心态对于了解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即时效应,对于调整和完善有关社会政策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而从另一种角度看,对于促进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而言,必须从制度安排、工作机制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来优化其环境因素。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一定分化状态改革所带来的一个实质性变化就是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利益格局出现分化状态,由此必然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状态和差异性。2004年零点调查公司对我国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总体走向持积极评价态度。而就对社会发展走向持不同看法的人群进行的分析表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年龄段都是影响他们对当前社会发展走向做出具体评价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发展走向持认同态度的主要是中等以上收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群体,而对社会发展走向持怀疑态度的主要是中低收入、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偏大的弱势社会群体。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下岗/就业是不同群体都最为关注的。社会心态中存在某些矛盾性与困惑感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态上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矛盾性。例如,虽然在观念层面,人们对金钱表现出了现代人应有的健康态度。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处的现代化起飞阶段,人们的需求增长速度常常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因此,“金钱焦虑又会表现为一种很实际的心态。可以说,这是观念与心态之间矛盾性的表现。又例如,随着我国从温饱阶段迈向小康阶段,在择业标准上,人们最关注的是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职业能否为自己提供长远发展前景常常成为择业的首选标准。但在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当下,人们在实际的择业行动上又会表现出一些以眼前得到工作为重的务实倾向。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态上的另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困惑感。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转型进程中结构和文化方面的状况所致:一是转型时期特有的规范缺失。由于旧的标准或规范已经失效新的标准或规范一时还未能完全建立起来,心无所依;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困境。由于开放性所带来的多样性,往往造成一种相对化情境,造成不确定性或困惑感。利益差距引发的相对剥夺感或不公平感比较明显现代化这种深刻的社会转型必然表现在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方面,这一切都会从社会心态上反映出来。一般而言,在现代化起飞阶段,社会分化加剧的程度也是空前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进入人均GDP1000 ~3000美元这个阶段,既是经济增长提速和社会发展加快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阶层利益差距加大、群体矛盾因素增多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带有重要的“转折点”性质。大约从2001 年以来,“仇富心理”一词的出现及其频繁使用,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了社会对贫富差距加大及其引起的社会公正问题的更多关注。最近一些调查结果显示,贫富差距问题已经被社会公众看作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第一位的重大问题。而一些调查结果则表明,不少群体却都认为自己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所获得的利益较少。在现代化进程的一定时期内,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之间利益差距加大有一定的规律性。然而,在我们所处的社会转型加剧时期,由于促进社会公正的机制还不健全,因此,贫富差距加大这一现实极容易使社会成员深感利益格局反差太大而产生相对剥夺感或不公平感。社会阶层利益差距加大这一特殊现象,已经对现有的社会管理机制和社会整合模式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能够体现社会公正原则的制度化体系,是保持社会凝聚力和维护社会整合的基本措施,也是消除相对剥夺感或不公平感的根本着力点。作为社会交往心态一个重要方面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失信现象时常被曝光,如个人还贷过程中的违约现象等。诚信固然首先是一种心理纽带,但在本质层面上则是一种社会状态。从个体维度看,信任这种人格品质的形成,与其童年时期所感受到的积极性质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父

母的爱直接相关。但是,这种品质在成年人身上是否保持,则又受其生活环境状况的影响。从社会维度看,在传统社会里,由于交往范围狭小,人们所需要的更多是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或家族的忠诚。然而,在现代社会里,高速率的社会流动以及交往空间的不断扩大,使人们越来越多地面对着一个陌生人社会,其中没有血缘联系的人际交往,更多地需要以诚信来加以巩固或扩展。尽管作为一种法理社会,现代社会增加了更多的法律契约关系,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有效互动的最重要心理纽带的诚信,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较高的诚信度,不仅是人类社会减少交易成本、增加活动效率的基础,而且也是上升到更高文明阶段的重要表现。从目前看,诚信建设既是制度创新和法规生长的契机,同时也是社会心态优化的着力点。传媒发达和信息爆炸的当下历史意识普遍较弱今天的信息生产在急剧扩张,并且由于各种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无孔不入,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人,再加上各种五花八门的消遣娱乐方式所产生的强化作用,从而使得人们心态中的“现在感”非常强大,以至于造成了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于我国历史上一

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知晓程度不成比例地较小。近年来,一些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数量不少的青少年在听到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物时却一无所知。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进行历史知识传播和历史意识塑造的有效方法,从而影响了青年人难以形成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历史感。正因如此,如何富有成效地加强塑造社会成员历史感的各类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性地开展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创造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环境条件近年来的社会心态中,对于社会由于改革的复杂性以及不同阶层或群体利益的多样性,社会心态中又存在着影响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并最终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应当从制度安排、工作机制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努力创造促进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环境条件因素。着力解决可能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能否顺利深入,尤其是社会转型能否有序地进行,不仅在根本上需要依靠制度创新来作出保障,而且在操作层面上需要依靠解决好当前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来加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历来是通过解决问题得以实现的,我国要继续保持顺利改革、快速发展、局势稳定的良好势头,就必须正视和解决好当前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诸多重大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形成一种有利的社会环境,还在于能够形成一种优化的心理氛围。就社会公众较高关注方面而言,今后时期应着力解决以下一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风气好转、惩治腐败、强化社会治安、改善教育、增加就业机会/ 减少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等。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就会有助于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凝聚力,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的同时,社会心态也趋向于一种和谐的良性发展态势。完善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基本制度安排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水平的提高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根本上依赖于基本的制度安排来加以保障,因此,改善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条件的有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进一步提上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地区发展战略或规划的制定当中。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一些方面的工作:第一,深化体制改革和促进体制创新。社会转型期许多矛盾现象的产生都有特定的体制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适应市场取向的要求,不断促进体制的完善和创新,最突出的方面包括农村土地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招聘用人制度以及政府行政制度等。第二,完善增进社会福祉水平的基础制度。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涉及广泛社会利益的分配机制。尤其要在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和工作机制过程中,高度辩证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对人民生活持续进行具有基础作用的社会保障体系。塑造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刚性机制与柔性机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及其作为主观表现的心态和谐,一方面,必须不断完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刚性机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新矛盾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新矛盾 在三大社会和经济体制转型当中我们也是付出了代价,5000万工人下岗再就业,6000万农民失去土地,二亿多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间流动,全国政治与社会的基本稳定。但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全国的政治和社会还等保持基本稳定,这是很不容易的。就是欧美社会他在这个社会转型中,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他们经过了200、300年的革命和战争,侵略、掠夺才实现了这个转型。但是我们就这么30几年能够这样实现转型,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同时,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还遇到了各种危机、灾难的冲击。如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大洪水,2003年非典危机,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世界金融大危机,2010年玉树大地震,2011年长江中下游特大干旱,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这几年以来,我们基本上在改革发展转型当中不断的遭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的冲击,我们是这样子走过来的。 所以,判断出来,改革开放的威力就在我们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它显示出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战胜各种灾害风险的巨大威力。所以,我们应该看到改革的进程当中,总体上还是基本稳定,这是很不容易的。 那么,社会经济转型期面临的问题,我把它概括为下面几点: 一是贫富差距拉大。这个大家讲了很多,我不具体讲了。 二是社会事业严重滞后。民生问题突显出来,特别是市场经济所必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至今没有建立起来。诸如就业难、上学难、看病贵、住房贵、治安乱等这些牵涉到百姓民生问题,民众怨言甚多,甚至把教育、医疗、住房称为“新三座大山”。 三是发展方式粗放带来的生态遭到破坏,环境被污染。特别是空气、水资源污染严重,食品卫生存在问题更多。我们这些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带来能源、材料、资源浪费严重,造成生态破坏更是要花几代人力物力财力去弥补。这就是我们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今年十八大以后第一次召开“两会”的时候,我们北京是严重的雾霾。在晚上有人调侃,讲在北京可以免费吸烟,上海黄埔江漂流着万头死猪,所以上海的老百姓就调侃说在上海可以免费喝排骨汤,打开水龙头就喝到排骨汤。 四是权力和社会腐败严重。这里我特别强调卖官买官盛行,导致吏治腐败,影响很恶劣。前几年很典型,比如说沈阳市买官卖官案,涉及到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长等16个第一把手。接下来黑龙江省买官卖官案,涉及干部900多人,多名省级领导、上百名地市级领导卷入,引发全省领导干部大调整。 有的贪得无厌,涉案金额达高达几十亿。在贪污当中,95%贪官有情妇,60%腐败案与二奶有关。所以,在网上也有“二奶排行榜”,典型的就是江苏建设厅长徐其耀包养146名情妇得数量奖;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常年在五星级宾馆包养未婚大学本科女大学生17人,得素质奖;四川乐山市长李玉书,20个情人年龄在16-18岁,得青春奖;海南省纺织局长李庆善,记性爱日记95本,制作性爱标本236份,得学术奖。一共有10个奖,我只是简单地举了这6个奖,这个腐败的现象非常荒唐。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我国“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九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章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 关键词: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全面、最系统详尽的表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确切地说,就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 (一)“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题。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人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开始于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深刻忧虑。“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

经济转轨阶段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分三个过程: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这一阶段中,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而汇价机制主要是市场调节,在不断的波动中寻找均衡点,尽管其间变化非常频繁,但最大的特点是由波动趋向平稳,并且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汇价逐渐升值。 第二阶段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1967年底(1953-1967年底)。这一阶段汇率制度的显著特点是汇价与计划固定价格和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我国外汇汇率基本处于凝固状态,特别是从1955年开始,汇价就一直维持在2.46¥/$的水平上。人民币汇率与物价逐渐脱钩,主要作为会计工具用于内部核算计划编制。 第三阶段是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到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时期(1968-1978年底)。这一阶段,由于1967年11月英镑大幅度贬值以及1972年主要西方国际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我国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人民币实行对外计价结算,并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基本上稳定在各国之间汇率的中间偏上水平。在1972年汇价偏离2.46¥/$以后,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于1980年达到了1.50¥/$的水平,汇价高估的状况不断趋向严重,错过了调整外汇水平的良机。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由政府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是计划经济的调节工具。这种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有:汇价水平不能真实反映当时中国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在刚性的汇率制度下市场力量对汇率水平几乎没有影响;汇率对实际经济的影响机制难以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定合理的人民币汇价水平,发挥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并逐步使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便对人民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经济转轨时期(1978-1993)。1978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中的经济转轨阶段。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练习

专题五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滨州一模)统计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产业结构是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这主要缘于( )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D.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 解析:选C。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不足,故选C项;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跟资本构成比例无关,排除A项;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是指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的不合理,排除B项;“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2.(2019·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 )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广州海关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而其纳税收入却逐年减少,说明广州海关没有很好地行使职权,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海关的税收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而不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 3.(2019·日照一模)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内”字的添加反映出( ) 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 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 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 D.曾国藩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

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下 7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教育 B.人才 C.科技 D.创新 2. 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关系是() A.此消彼长 B.同增同减 C.没有联系 D.关系不确定 3. 根据本讲,我国应大力推进以()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A.城市 B.人 C.党 D.政府

4. 根据本讲,()的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减速由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导致。 A.55% B.65% C.75% D.85%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本讲,深化收入分配推动消费升级的政策环境包括() A.稳定消费预期 B.改善消费环境 C.提高消费能力 D.提高储蓄能力 2. 根据本讲,经济转型升级重点与实施路径包括() A.市场化推进需求结构优化 B.以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 C.以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 D.以三个市民化推动城镇化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消费升级、扩大消费是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后扩大内需的关键举措。 正确 错误 2. 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方面,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正确

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定位.doc

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定位- 中国教育当前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由于社会各项体制空前未有的剧烈变革,教育赖以生存的原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已经发生动摇,而新的基础又尚未建立,且一时难以完全建立,因而处于一种无所依托、游移不定的状况。这又进一步导致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矛盾突然表面化,使得教育的形势日趋严峻。 要使中国教育从根本上摆脱目前所处的困境,一条基本的途径是,以新的认识,为教育重新定位,使教育在广泛的社会联系中居于与其原有职能、特性相适应的地位,并为此建立一套相应的规范、体制,从而使中国教育真正走向成熟、走向现代化。 一 近几十年来,一种源于中国文化教育的深厚传统,经过五四时期的重大改革,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进一步成熟的教育价值观,一直支配着我们的教育认识和教育行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强调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强调教育为社会、国家、政府的利益、目标和政策服务,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制度。这些诚然都有其合理性。事实上,从建国四十五年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强调,在某些特定的阶段上,直接推动了教育

自身的变化,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如五十年代的扫盲运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认识以及在这种认识支配下进行的实践,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当社会处于全面变革之际,这种影响的消极性就变得更加严重。从认识上看,我们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理解和诠释主要集中在教育的服务功能,对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理解又往往集中在为政治服务,集中在教育直接为特定时期的社会目标和政策服务(只是在不同时期,由于目标和政策的不同,教育为之服务的具体内容不同)。这实际上是把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一从普遍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一般规律,简单地还原到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把普遍性完全等同于特殊性,因而,把教育的社会功能简单化、教条化了。另一方面,虽然也常提及教育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本质上,由于把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解成教育直接参与某项社会目标的完成,把教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当作教育的直接、具体的行为,甚至用社会的具体目标完全取代教育自身的目标,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最终就必然表现为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任务的单纯的、被动的适应、顺应。这看似充分发挥了教育的社会功能,显示了教育的社会地位,实际上是以牺牲教育社会功能的本质为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不仅毫无相对独立性可言,事实上成了某种手段或工具(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无非是这种认识的极端化的、然而也是必然的表述),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完全是以它作为工具的直接效用来衡量的。当人们回顾近几十年间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时,常会叹息教育受到太多的冲击,教育发展所必需的连续性、稳定性丧失殆尽,殊不知,造成这种冲击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正是教育社会功能的机械化、教条化的认识。这种以注重工具理性为导向的革命功利主

绿色转型推进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

绿色转型推进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 摘要:本文从绿色转型发展含义入手,分析了世界绿色发展潮流浩浩荡荡,阐述了我国已进入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进一步阐明了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从而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潮流 一、绿色发展、转型及绿色转型发展的含义 绿色发展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是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在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绿色发展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覆盖率,构建绿色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开发绿色新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社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绿色转型是指由过度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型生产向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的集约型生产转型。在能源利用上,由主要利用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在交通出行方面,由高耗能出行向低耗能的绿色出行转型。在建筑方面,由高耗能、高污染材料向节能环保材料转型。在消费方式上,由过度消费向绿色消费转型,等。 绿色转型发展就是“绿色+转型+发展”,是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两者相辅相成的紧密结合,是由过度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形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形态的转变。绿色转型发展是一场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深刻革命,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书中独创性地提出了绿色转型发展所包含的八大转型发展内容,即,投入结构转型、排放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区域结构转型、需求结构转型、分配结构转型、目标结构转型和制度结构转型这八大转型发展。为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世界绿色发展潮流涌现 (一)国际组织倡导和引领绿色发展 从1988年开始,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了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信息安全111班富煌1115300009 社会转型期,既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激烈的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变化,各种价值观念的变迁对人们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其中,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和婚姻家庭观的变化尤为瞩目,人们处在风云变化的漩涡之中。 一、家庭文化的演变及面临的问题 1.家庭观念的变化。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家庭的期望值与过去大不相同。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张,危机感的加重,下岗、待业等诸多因素使个人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不断变动。过分强调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享乐又使得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群体意识,导致家庭成员间出现新的矛盾和冲突,也造成人们对家庭意识的淡化和家庭认识的迷茫。有些人想逃避家庭羁绊决定终身不结婚,还有些人想冲出婚姻的围城。更多的人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变动中的家庭状况和环境。他们希望家庭不仅仅是生育的共同体和经济生活合作体,而且是满足情感享受和精神需求的港湾,渴望有更多的理解、支持、帮助和鼓励,风雨同舟,共同沐浴甘甜。 2.择偶观的转变。(1)择偶方式基本自主。在婚姻自主方面,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中自主婚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2)择偶标准更加注重个人的条件,更加看重物质利益和好的生存条件。从前,青年择偶标准一般把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作为主要标准,明显表现出以家庭利益为转移的倾向。相反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择偶时更加注重个人条件。 3.性观念的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性自由”观念也借着各种媒体传入中国,使得青年的性观念迅速由封闭、压抑走向开放。 4.平等观的兴起。人们追求个人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的同时,家庭成员平等的观念也在增强,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格的平等。夫妻及所有家庭成员无论男女老少,在道德人格上逐渐确立了平等的观念,无论是夫妻父母和子女,长幼之间无任何高低贵贱之别。二是权利的平等。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所有当事人,都能够相互尊重彼此的权利。诸如在夫妻关系上,尊重相互之间的姓名,尊重对方的独立身份和人格权利,尊重对方参加家庭之外的劳动、工作、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尊重对方平等占有、使用和处理共同财产,尊重对方对婚姻有继续或终止的自主权利等。三是义务上的平等。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所有当事人,都能平等地履行相应的共同义务,包括相互忠实和相互抚养的义务,赡养父母及老人和抚养子女的义务等。 5.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在当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生活中,最大的进步之一是爱情成为家庭伦理生活最重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基础。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外恋、婚外情现象比较多。一些人在婚姻中,更看重物质利益和实用主义,家庭解体的危险程度在增大。人们在感到婚姻脆弱的同时,更渴望家庭生活的稳定,渴望夫妻间的相互忠诚。对夫妻之间真挚情感的向往和对家庭生活稳定的追求成为夫妻的共同愿望,并日益演化为当代家庭伦理的基本观念。很多人认为情感应当成为夫妻之间是否缔结婚姻关系的前提和基石,是评价婚姻关系及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夫妻双方是否继续或终止其婚姻关系的重要依据。 6.隐私意识的增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人们对自身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日趋重视。隐私意识,最主要的是强调每个家庭成员都拥有“隐私权”,就是指人们在私生活方面有权不告诉他人。虽然人们承认夫妻及家庭成员间应该坦诚相待,不应有不合情理的“隐私”,但也强调他人不得任意探察私人保留空间的权利,比如个人情感、思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押题热点(八)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作业】

热点押题(八) 一、选择题 1.(2018·佛山一模)1977年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B.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 C.营造改革开放良好外部环境D.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解析:选C1977~1979年中央高层出访发达国家意图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与引进外资,出访正在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了从这些国家改革中吸取经验,因而反映当时中国意图营造改革开放良好的外部环境,故C项正确。 2.(2018·株洲二模)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 A.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B.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C.旨在缩小城乡差距D.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1985年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增强市场调节作用,因而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故A项正确。 3.(2019届高三·河南天一大联考)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 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 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D.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 解析:选B材料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体现新时期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外交,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故C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后中国开始逐步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故D项错误。 4.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中的“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此举() A.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是对国际政治深刻变化的反应D.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的名称的变化;“国营经济”修改为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一、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1、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2、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3、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4、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葫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5、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二、明末清初(17~18世纪)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具体而言:1.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3.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4.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5.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中西对比,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矛盾纠纷频发

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矛盾纠纷频发,传统的部门调解模式有时显得力不从心,探索一种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新型调解格局迫在眉睫——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立足本地治安实际,探索出了一种多部门联合、不同结构人员共同参与的新型调解模式,即在新公中派出所建起治安联合调解中心,让老百姓的邻里琐事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思想疙瘩有人解,政策道理有人讲。调解中心成立近11个月来,共接处警129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9起,调解率92%,调解成功率100%。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治安联合调解中心从建立之初,就努力推进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人性化,通过深入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2010年4月15日,联合调解中心接到新公中永联二社社员白宏兵报案称,本村的闫巧巧与他发生土地承包纠纷,因不满村委会调解,多次到村支书高文龙家中闹事。接到报案,新公中派出所、司法所联合出警,通过调查取证,发现该案发生在永联村土地流转期间,涉及土地赔偿问题。

“处理不好,我就上访。”闫巧巧多次扬言。在案件调处过程中,联合调解工作人员邀请村委会及相关群众到场,兼故三方利益,最终达成一个调解协议。由于案情分析准确,几名当事人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这起即将引发的上访案件也被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三不管”案件长期无人问津的问题除了治安纠纷,老百姓还乐于向调解中心求助一些赡养、婚姻、土地、医患、债务等非公安管辖的纠纷。不管哪一类纠纷,调解中心都不推不避,积极邀请镇村社干部和民政、妇联、土地管理、卫生等部门人员配合解决。 2010年1月4日,新公中镇光胜五社74岁的王四娥来到调解中心诉苦:“老伴去世后,我一直随大儿子一起生活,当时商量的是二儿子每年给我1000元赡养费和100公斤小麦,女儿每年给我300元钱,可两年来,他们没给我一分钱。我找过队里、村里的干部,都没解决问题。” “这类涉及家庭矛盾的案件在农村比较常见,没人调解处理,慢慢就会变成三不管案件。”接到报案,调解中心民警立即与村干部及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经过耐心细致地工作,一家人达成协议:老人继续与大儿子生活,二儿子和女

世界历史上 重要的 社会转型期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分析历史,比照现实是历史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命制情况,社会转型成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重点内容。命题者之所以青睐社会转型,其原因在于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片段,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或革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处于社会转型的各个历史时期,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阶段特征,以社会转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基本史实的识记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弥补各个模块之间的裂痕,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多元的思维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上述考量,笔者试图对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发表于《广东教育》高中版214年1期)和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做一简要勾勒。 【考点链接】 社会转型期的含义: 1、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指人类由采集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一)殖民扩张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4-18世纪)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具体表现: ①政治: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经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③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把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传播资产

南非经济与社会的转型经验

南非经济与社会的转型经验 南非经济腾飞源于独特的制度安排 南非是中国很关注的一个国家,1995年中国与南非建交之后,南非是中国人去得很多的一个国家。最近媒体对南非的报道也比较多,但是往往是说南非的治安问题等等,但是对这些现象的由来,中国人好像不是太了解。 很多人的印象中,非洲是十分落后的,但是种族隔离时代到过南非的人都知道,南非大城市甚至比欧美还要漂亮。欧美的城市,还是有很多比较脏乱差的穷人住宅区,但是民主化以前的南非因为对黑人实行严格的控制,黑人是不能进城安家的,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城市都是白人城市,建筑的华丽、秩序的良好以及市容的整洁,甚至超过了欧美的一些城市。南非的基础设施很发达,这是由于南非上述体制下,圈地很方便,欧美没有这样的条件。南非在上世纪80年代的高速公路里程曾经一度仅次于美国、德国,居世界第三位。 南非经济增长速度也很快,南非在1932年到1972年的40年间,平均每7.4年GDP就翻一番。但是到了70年代末,由于社会危机的逐渐显露,开始减速,到198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很多人认为南非之所以富裕是因为有金矿,其实南非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制造业推动的。虽然在起步阶段,黄金的确是南非经济的很重要因素,但是南非的金矿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开采,开采条件都很差,成本也很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推动南非经济发展的并不是采矿业和农业,而是工业。一战后,南非的制造业开始起飞,二战期间超过了采矿业,1965年超过其他各种行业之和,成为非洲唯一真正工业化的国家。南非以6%的人口占有全非洲

1/3以上的经济产值。 南非经济的第二个特征,就是鲜明的外向型。讲得简单一些,就是利用随便圈地、使用黑人的流动劳工,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大量的投资,生产出的廉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尤其在非洲市场上有相当的竞争力。因此,南非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外贸顺差很高,南非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内,外贸顺差曾经从143亿兰特发展到7430亿兰特,膨胀了五十几倍。南非的资本项目顺差也非常高,1965年是2.15亿美元,到了1982年发展到23.66亿美元,后来由于南非的社会矛盾发展,大量的外资开始撤出南非,1985年以后南非就成了一个资本流出的国家。 第三个特征,就是南非的白人主体布尔人比较需要国家的保护,因此他们的公营经济占的比重比较大,1980年公营部门占全国固定资产的58%,占产值的26%,出口占50%以上。 南非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外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很大情况下就是由于当时南非独特的制度安排。南非的用工制度和土地制度,别国是不可能拥有的,使他们在招商引资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讲得简单一些,南非的白人主体,就是荷兰裔的布尔人,利用英布战争形成的民族情绪抵制国际社会的人权压力,以大比重的国营经济维护布尔人的特权,另一方面,在南非的外向型市场经济中通过剥夺多数黑人权利来压低劳动、土地等要素成本,从而吸引投资、发展制造业、经济扩大出口。为此,有一整套被南非人叫做“二元体制”的种族隔离制度,其中包括只准黑人进城打工但不能安家的“流动工人”制度,随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重大社会转型

课题中国历史上的四次重大社会转型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科目历史班级姓名 流程具体内容笔记栏 考纲 要求 重点:掌握中国历史上四次转型时期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难点:明清时期阻碍社会转型的因素;新中国三次大的经济体制转型 【课前导入】 “社会转型”的基本内涵就是指社会的整体性变动。 具体来说,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它不是指社会某个领域的变化, 更不是指社会某项制度的变化,而是指社会生活具体结构形式和发展形式的整体性变迁。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社会转型: 一、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明清民国时期——向资本主义过渡 三、新中国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 四、改革开放时期——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渡 ◆一、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发端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西周成型的我国古代早期文明被以小农经济、 中央集权为特点的我国古代文明所取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推动因素、表现与影响 1.推动因素 (1)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该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根本动力。 (2)直接原因:争霸战争和各国改革变法加速了社会的转型。 2.转型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制、分封制崩溃;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2)经济上 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 成. (3)文化上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儒、道、墨、法成为主要流派。 (4)阶级上 贵族阶层逐渐失去政治特权,经济上日趋衰落;“士”阶层活跃;拥有大量土地的新兴地主和自 耕农的兴起。

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城市化的质与量

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城市化的质与量 1城市化:从理论研究到发展实践 城市化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是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构成、地域景观、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向具有城市特点而变迁的系统过程。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城市化模式、过程与动力机制、城市化空间格局与政策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城市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尽管如此,大多数国家仍将城市化看成一个人口统计学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1]。最近,伴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繁荣,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经济增长、聚集经济与城市化问题。《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强调了密度、距离、分割,意味着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市场的流动与一体化对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由于城市化意味着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地域的转移和集中,这样就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较大影响[2]。因此,近年来已有研究开始调查城市化及其差异在城市和乡村家庭之间能源相关消费中的作用[3]。最近三十多年来,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上。中国因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关注[4-6]。EricJ.Heikkila指出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政治分散化、人口统计变化、全球化和技术变化是中国城市化的贡献因子,其中,市场和全球化是最重要的因子[7]。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化已经与全球城市化密切相关,并出现了部分融合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中国城市化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开始进入全方位高速发展时代,以更开放的姿态嵌入全球城市网络,成为了新一轮世界城市化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化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城市化特征也正在从新城市的增长及城市规模的扩张向城市化质量的提升转型。顾朝林等人强调了中国城市化研究必须从多维视角关注社会、经济、人口、政治、文化、环境、技术和公共政策等的发展进程对城市化的影响[8]。然而,现有的城市化研究偏重于量,而对质的关注不够。联合国人居中心对城市化质量的研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代表性,评价体系包括城市发展指数(CDI)[9]和城市指标准则(UrbanIndicatorsGuidelines)[10]。前者包括基础设施、废弃物处理、健康、教育及生产5项内容共11个指标;后者从居住、社会发展和消除贫困、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及管治5个方面评价人类居住。国内对于城市化质量的定量研究始于2001年叶裕民对当时300万人以上的9个超大城市的研究[11],近几年城市化质量的定量研究逐渐增多[12]。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化质量的内涵、综合测度、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等方面,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还有学者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包括对城市系统的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定与评价,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的利用效率研究和城市化效率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2008年,全球已有超过半数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展望》(2008)预测,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0%。最近,麦肯锡发布了多个关于世界城市以及中国城市与城市化发展的研究报告,包括《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销售:中

2020届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 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滨州一模)统计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产业结构是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这主要缘于()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D.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 解析:选C。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不足,故选C项;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跟资本构成比例无关,排除A项;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是指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的不合理,排除B项;“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2.(2019·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广州海关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而其纳税收入却逐年减少,说明广州海关没有很好地行使职权,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海关的税收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而不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 3.(2019·日照一模)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内”字的添加反映出() 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 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 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 D.曾国藩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

社会转型时期的东西方(16——18世纪)

社会转型时期的东西方(16——18世纪) 一、政治 l、特征异同点:A同:中央集权高度发展 B异:中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西方从中央集权国家发展到代 议制国家 2、原因:A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西方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 B上层建筑:①中国由废除丞相到设军机处 ②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法律性文件保障 C思想上:①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钳制,文字狱八股取士,维护专制 ②西方的启蒙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为民主政治提出设想 二、经济 1、特征异同点:A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B异: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瓦解,工业革命;中国资本主 义经济受阻,自然经济继续顽固处统治地位。 2、原因:A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闭性.贫困,市场狭小 西方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关系相对松散,有利于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B上层建筑:中国实行重农抑商的限制 西方实行重商主义,鼓励航海 C对外关系:明清的“海禁”“闭关锁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西方对外扩张,有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影响: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思想文化 明清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无法瓦解传统的农耕经济,无法产生资产 阶级,延缓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自行的社会转型,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 展使专制统治稳固 B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及其联盟的产生,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三、文化 l、特征异同点(1)思想:A同:反封建专制 B异: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只是批判封建制度,西方启蒙 运动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设想;明清只是三大思想家, 而西方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2)科技:异:明清是传统科技,极少创新;西方是近代科技 同:创新 2、原因:(1)思想上:同的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异的原因: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以此基础反封程度 不同 B政治现状不同,中国政治上专制统治长期稳固存在, 西方是教权高于王权 (2)科技上:同的原因:经济出现新因素 异的原因:A经济根源不同,中国传统科技服务于农耕经济。 西方近代科技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内核

信息化、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

信息化、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 林毅夫董先安 No. C2003006 2003年5月8日 卓越亚马逊网上商城 相关链接 Excel会计信息 化 市场价: ¥22 卓越价: ¥16.4 VIP价: ¥16.4 上海软件产业 地图(2006) 市场价: ¥75 卓越价: ¥51.5 VIP价: ¥50.5 做一个高效的 阅读者 市场价: ¥18.8 卓越价: ¥14.7 VIP价: ¥14.5 多媒体系统与 网站管理(北京 市中小学教育 信息化系列培 训教材) 市场价: ¥27 卓越价: ¥21 VIP价: ¥21 1 订阅免费电子杂志〈名人传记〉 1.主页订阅主页地址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6233473.html,/cgi-bin/getlsts?listname=zhuanji

信息化、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委托课题 组长:林毅夫 课题组成员:董先安 2003年4月 2订阅免费电子杂志〈名人传记〉 1.主页订阅主页地址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6233473.html,/cgi-bin/getlsts?listname=zhuanji

摘要 以信息与通讯技术(ICT)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正产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影响。由此而发生的技术变迁、经济结构变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并推动社会加速转型。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信息化对社会结构稳定诸多方面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信息化赋予发展的巨大机遇。信息化改变了过去我们所面临的一些约束条件,我国可能在促进技术扩散与应用、组织结构创新等方面,发挥追赶者的后发优势。 我们如何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最有效率地制定和调整政策,以应对IT革命对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带来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更为深入的分析提供理性的解答。文章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厘清全球范围内信息化趋势方面的主要经验事实;(2)考察信息化趋势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3)分析目前我国信息化的约束条件和比较优势;(4)考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信息化特征;(5)研究当前我国合适的IT产业政策与技术选择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创新。根据这些研究目的,我们将文章划分为如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趋势 本章讨论的要点是全球范围内信息化趋势方面的主要经验事实。首先,我们对讨论对象信息化及相关内容给出扼要定义;在第二节,我们简要分析近年来出现的信息化、网络化与全球化现象;第三节讨论发达国家信息化的主要发展经验;在第四节给出我国信息化趋势的重要经验事实。 第二章:信息化与经济增长 信息化通过IT资本深化和IT生产部门内部的生产率增长,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IT应用与扩散需要时间和成本,其经济增长潜力有待逐渐表现出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仍然是传统的资本积累与常规的技术进步,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根本性区别。同时,中国在IT应用与IT生产某些产业区段方面可以获得利益。通过促进IT扩散,可以帮助中国加速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章:信息化与社会转型 信息化促进了社会就业结构转型,与IT就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比例增加。同时,就业方式发生变化,未来的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对学习能力要求更高。掌握IT的技术工人与其他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发生相对变化。同时,IT大大节约 3订阅免费电子杂志〈名人传记〉 1.主页订阅主页地址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6233473.html,/cgi-bin/getlsts?listname=zhuanji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