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冕墨梅图美术教案

王冕墨梅图美术教案

王冕墨梅图美术教案
王冕墨梅图美术教案

王冕墨梅图美术教案

【篇一:《墨梅》教学设计】

墨梅

苏丽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作者善于画梅,也喜欢咏眉梅。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

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全。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

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让人夸赞颜色好,只

是要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

淡墨痕、满乾坤”等词的意思。

2.能理解《墨梅》的诗意,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

的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

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梅识美,品其“淡”“清”

1.欣赏梅花图片,教师解说:梅花真美啊!走进梅园,各种颜色的

梅花就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瞧,这是粉红的,像——霞,这是白

色的,如——雪,这是淡绿的,似——玉。梅花真美啊!漫步于梅

园的小路上,感觉整个梅园都被梅香浸透了。是啊,无论是粉的、

白的,还是绿的,都显得是那么的淡雅高贵,清秀脱俗。(板书:淡)

2.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教师相机出示,学生齐读。

二、“墨梅”解题,初识王冕

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看图,这是什么梅?(墨梅)

2、为何称作它为墨梅?(因为这是用墨画出来的梅花。)

3、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就是——墨梅

4、而说到画墨梅,当属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造诣最深。(出示王冕简介,生快速浏览)

5、我们一起来把王冕的名字来写一写,注意“冕”字的上半部分和感冒的“冒”是一样的,中间和下面的横和左右是不相连的,切不要写

成“曰”字。

跟着老师书空。

6、王冕爱梅啊,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上的梅花盛开了(图片出示),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

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

一首诗。(出示墨梅诗)。

三、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自由读诗指读正音吾砚

4、老师再请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古诗来读一读。(个别读。)

5、读得字正腔圆。刚才老师听出你在“吾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节奏。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样二二三

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下面请同学们随

着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的读一读。

6、齐读(师用手势引导)

四、自读自解,梳理诗意

1、同学们再来自由地把这首诗来读读,想想:你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

2、生自读古诗交流

3、“吾家洗砚池头树”是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

4、吾家就是我家(板书:我),古人说吾我们现在说——我,这是古今语言表意的不同。像这样的例子在这首诗中还有一处,古人说:个个花开,我们现在说——朵朵花开。

5、“个个花开淡墨痕”是指梅树上的朵朵梅花盛开了,画在纸上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6、“不要人夸好颜色”是说不要别人去夸它的颜色有多么的好。

7、“只流清气满乾坤”只要在天地间留下清香。

五、图诗相融,人梅合一

1、众所周知梅花的色彩是十分淡雅的,在王冕的《墨梅》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寻,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个个花开淡墨痕)。(补足板书:淡墨痕)

2、同学们看图(出示墨梅图),因为梅花很淡雅,所以王冕——(用淡淡的水墨勾勒出梅花的样子。)

3、画纸上只留下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云的:个个花开——(淡墨痕)

4、你能读出淡雅的味道来吗?(生读)

5、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可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生沉思)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冕的生平。

6、出示:默读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要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7、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生:拒绝了。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要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生:退隐山林

8、你感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王冕?(我觉得王冕不追求名利。)

9、说的好,答应求画他可以得到金钱,选择做官他可以得到权力,这些对于王冕来说不过是浮云,一个“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对名利的淡泊。(板书:淡泊名利)他不正像这墨梅一样。(生齐读:个个花开淡墨痕)。

10、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我们继续读诗。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留下、留存)(流动、流泻)

12、字音相同,意思却不同读出来感觉也不同。听老师来读读这两个字

流(手势起伏,声音悠长)师:留(用手一点,干脆短促)

13、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试着来读这两个字。(生读)

14、把这种感觉再放到诗中去读读,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流”是会动的,而“留”好像是静止的。)

15、你的感觉很妙,宋代诗人林逋在他的诗《山园小梅》中是这样写梅花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示)(指读齐读)

16、你们发现没有林逋是怎么样写梅花的香的啊?(暗香浮动.)

17、显然梅香是会动的,它是浮动的,流动的。所以只流清气满乾

坤应该是用上流动的流(板书:流)。谁来读出梅香流溢的味道来?(生读)

18、散发在这广阔天地之间的是梅花的清气。这清气更指的是王冕

怎样的精神?(他不追名逐利、清正、他鄙视权贵、淡泊名利、甘

于淡泊)。

19、这清气已化作了王冕一身的——(板书:清白正气)

21、从元末到明初,朝代在变,不变的是王冕的那一身——清白正

22、无论是对待他鄙视的权贵,还是与自己相濡以沫的老朋友相处,甚至是在万人敬仰的皇帝面前,不改的还是王冕那一身——清白正

23、不要人夸、只流清气这就是王冕精神的写照啊。你能读出这种

气节来吗?

24、这就是王冕: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幻灯出示)

25、这样的王冕,我们由衷地——敬佩、敬重、敬仰。女生读:画

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26、这样的王冕我们不得不敬仰。男生读: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

梅花一样清。

27、这样的王冕我们怎能不敬仰?

(出示墨梅图并配乐)

28、一支遒劲的梅枝斜伸出来,朵朵晶莹剔透、朴素淡雅的梅花缀

满枝头,似乎很透着一股淡淡的墨香。王冕不就是这一株傲然于世、孤芳自赏的独梅吗,此时人化作了梅,梅化作了人。(师读)

29、诗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问王冕?(对着一学生)王冕啊王冕,

若是没有人再欣赏你的才华了,你会去找你老朋友泰不华吗?(不会,因为我不需要别人的欣赏,只要我的内心保留着高尚的情操足以。)

30、是的,因为在你的内心里坚信的是——生齐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1、我还想再问问王冕(对另一学生):王冕啊王冕,若是你到了

风烛残年、穷困潦倒,你会卖画给那些达官贵人们吗?(不会,因

为清白是我一生不变的品质。)

32、是的,因为在你心里永远坚守的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3、我们一起还想问问王冕,王冕啊王冕,六百多年过去了,朗朗乾坤里充盈的是否还是你那一身的清白正气(是,因为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4、王冕的《墨梅》有没有铭刻在你们的心中呢?让我们一起背诵《墨梅》(生齐背)

六、托物言志,咏叹梅魂

1、同学们王冕的《墨梅》是借梅花的淡雅、梅花的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板书:托物言志)

2、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3、王安石为了表达对高洁情操的不断追求,他曾吟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陆游在他的《卜算子咏梅》是这样写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陆游是想做梅花一样的真君子啊,所以他吟道——

生齐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琼瑶的《梅花三弄》里也写到了梅花——

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7、琼瑶是在赞美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呀,所以她吟道:生齐读: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8、同学们写梅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而梅花的精神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篇二:《墨梅》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

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

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

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

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

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

起来,飞到元代王冕

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

《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

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

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

会更深!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

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

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5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同流合污

【篇三:中国绘画教案】

篇一:国画教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二课借物寓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

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

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

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

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

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

画写意的方法表现荷花的情趣;

2、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

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

1955年国庆的时候,齐白石老人以真挚的情感画了这幅《祖国万岁》,笔墨简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夺目,水分饱满,有强烈的感染力。

问:画面上画的这株植物同学们认识吗?

问:画面画的是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象征着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希望祖国能像这株植物一样万年长青。“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点

明主题,表达了老人强烈的爱国之心。今天,进入新课“借物寓意”。(二)新课讲授

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助表现值物本身的属性,来寓意自

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善于抓住动

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加以艺术的夸张,在表现自然、

歌颂生命的同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出示《蔬果图》(吴让之清代)我们看画面画的是什么?上方题:

“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 。柿子和白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蔬果,氮

化镓就是借它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的。活动一:

赏析与评述

你认为画家是怎样运用蔬果的形象和笔墨表现情感和寓意的?

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题款可了解作者通过蔬果来表

达一种士大夫应具有的“安贫乐道”的清廉品质和精神。作品中运用

勾勒和没骨技法,设色轻松淡雅,行笔灵巧,体现了一种清新雅致

的君子情怀。

出示王冕的《墨梅图》,回顾元末著名诗人王冕,诗:“吾家洗砚池

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请同

学们感受这首诗的寓意是什么?表露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活动二:

观察与比较

将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比较,说说在造型上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

什么?

教师总结:全画虽只用淡墨,却能将梅花的姿态表现的清新悦目,

画家并没有画出整个梅树和所有的花朵。而是只将最能表达意境的

一枝梅花进行特写式描绘,使枝干和花朵布

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也就是说作者在画梅花时候,融入了自己

的主观情感,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了提炼,得出了画中艺术形象。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画面体现了中国画的一种特

殊的构图形式,空白的运用,给人一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教师示范

中国画还追求笔墨情趣,正所谓“有笔有墨谓之画”。中国画的绘画

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品质,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花君子”。出示朱耷的《荷花水鸟图》笔墨精练,含蓄蕴藉,自成一格,取枯枝败叶,孤影怪石,表现他

心中那种高傲、冷漠和仇视现实的精神状态。

齐白石的《荷花》此作是齐白石90岁时所作,笔墨简约,意蕴丰厚,是典型的“红花墨叶”风格。绿叶用墨浓中有淡、实中带虚,层次丰富,黑色和绿色相互映照。两叶之间,用胭脂红涂出荷花。花苞在

田田荷叶之间,有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画中的荷叶以厚重

的块面绘出,塘底的涟漪以细劲的线条绘出。下半部的横向线条起

伏变化,给人一种微风吹动、水波荡漾的感觉。

教师示范写意荷花的基本画法,边示范边讲解

“法无定法”同样是画荷花,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想必同学们也想描绘生活中的花卉蔬果来表达情感,一定也是各有

千秋。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国画的“借物寓意”吧!

活动三:

体验与练习

课堂临摹荷花,教师讲解步骤。

一、用大笔在清水中湿润后蘸中墨,侧峰画出荷叶的前展部分。

二、按照荷叶的结构,依次以向心聚拢的笔法,由外向内运笔,画

出荷叶的后部分。

三、画侧面的荷叶。

四、画叶梗,花蕾和花朵。

五、画水草和浮萍。

六、落款。

(四)评价总结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再作画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对自

己的作品作出评价。请同

学们发表见解后,教师点评。

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体验可以看出,大家对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绘画

理念已经有了理解和掌握,而在造型上,中国画重视神思而不拘泥

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更好的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希望同学们以后除了能用文

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外,也能用画笔表达胸中逸气。

(五)课后拓展

请课下查阅清代画家朱耷的资料,以便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花鸟画

的“借物寓意”!篇二:中国绘画教案

中国绘画教案

(chinese paint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时】34

【学分】2

课程性质

本学科是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主要了解和实践

中国绘画起源和发展的通史并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基础,重点对我国美术发展史

上的名家、名作、风格、技法及创作背景等进行具体分析,了解中

国绘画通史,探究绘画作品的内涵和创作精神。

2、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体会并掌握中国画基本绘画技法,以初

步达到独立绘画的目的。

教学安排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体课时安排为理论课30%、实践课70%。

1、理论上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含量,拓宽其美术观察视野,使学生学会中国画鉴赏的基本常识。

2、提供中国画基本创作技法和类型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中国画独立创作。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绘画绪论(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发展有大致的了解,

并能掌握中国绘画的种类和特征。

教学内容

1、中国画鉴赏的性质与作用(审美标准的确定)

2、中国绘画的起源与发展(从先秦到近现代)

3、中国绘画的种类及特征(人物、山水、花鸟、鞍马、道释、工艺美术等;写意、工笔;院体、文人等)

4、谈中国画鉴赏的意义

课外作业选题

1、查阅中国画名家作品资料。

第二章中国古代绘画

第一节先秦、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绘画艺术(2课时)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风格变化有大致了解,能描述并掌握部分传统绘画技法。

教学内容

1、先秦及秦汉美术

2、南北朝、唐、五代绘画艺术

课堂实践

实践唐代仕女画用线方法。

第二节绘画实践(2课时)

实践唐代仕女画及工笔花鸟画画法。

第三节宋、元、明、清绘画艺术(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对宋、元、明、清绘画艺术的发展、风格变化有大致了解,能掌握部分绘画技法。

教学内容

1、宋、元、明、清绘画特点。

2、宋代花鸟画技法。

第四节工笔花鸟练习(2课时)

练习工笔花鸟的造型和用线。

课外作业

练习工笔花鸟用线。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绘画

第一节近、现代绘画概述(2课时)

通过本节学习能够对中国近、现代绘画有总体认识,并能初步给予客观鉴赏。

教学内容

1、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

2、中国近、现代绘画精品鉴赏

课外作业选题

1、浏览徐悲鸿的作品,并给予鉴赏。

第二节水墨技法实践一(2课时)

荷花技法练习

第三节水墨技法实践二(2课时)

竹的画法

第四节水墨技法实践三(2课时)

学画梅花

第四章中国民间绘画

第一节中国民间绘画概述(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绘画及工艺美术有大概的了解,学会鉴赏民间美术品,并能列举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门类及作品。教学内容

1、中国民间艺术的特点及民间绘画的重要价值。

2、中国民间艺术品鉴赏。

课外作业

寻找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

第二节民间工艺品制作(2课时)

民间拼贴画制作

第五章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比较

第一节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异同(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的本质区别及相互联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

1、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从精神、技法等方面的区别。

2、中国绘画技法和思潮对西方绘画(尤其是艺术家)的影响。课堂讨论

你认为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相比,其优点是什么。

课外作业

用不同方法鉴赏一幅中国画和一幅油画。

篇三:水墨画教案(详案)

金阳第一小学教案

六年级一班

科目美术

授课时间2012年7月19日

篇四:国画基础教案

国画基础教案

姓名:

系别:

国画基础教案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工笔花鸟画?

2、工笔画的工具材料及使用。

3、中国画中的形象美

4、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简述及历代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笔花鸟画的相关知识。

2、了解并准备工笔花鸟画的作画工具。

3、中国画中形象美的理解

4、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欣赏与临摹

教学重点:

工笔画作画工具的种类、名称及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

教学时数:3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工笔花鸟画知识介绍

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

成体系,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

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

我国工笔花鸟画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已出了“画草虫尤工”的画家。唐代从事这种绘画艺术的人逐渐增多,至五

代已形成工笔花鸟画派。宋朝的工笔花鸟画发展尤为昌盛,画家之

众多,风格之多样,是前朝所未曾有的。

工笔花鸟画具有真实,细致,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为人们所喜爱。传统技法是丰富多彩的,概括起来有白描、勾染、没骨三类。

白描单纯用墨线来表现物象的叫白描,亦称双勾。白描又分为单勾

和复勾。勾染在白描基础上进行渲染设色的叫勾染。勾染又有勾填、勾勒、勾染之分。

没骨不用墨线色勒,用墨或色以明暗、浓淡来表现物象的叫没骨。

没骨有没骨渲染和没骨点染之别。

二、工笔画的作画工具材料及使用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包括笔、墨、纸、砚、中国画颜色。毛笔和宣纸

及墨的特有性能,是形成我国绘画民族风格的因素之一。因此,熟

悉笔、墨等工具的性能,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前提。

毛笔:一般的毛笔有羊毫、狼毫、兼毫三种。羊毫的性质较软,狼

毫的性质较硬,兼毫软硬居中。初学者可准备一支大点的笔,用于

涂墨,如大白云笔,或羊毫大楷等。一支小点的笔用于勾线,如狼

毫叶筋笔或中楷笔等。

墨:是中国画的主要材料,墨有油烟和顶烟两大类,以油烟为最好。

《墨梅》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学教案 单元分析 《墨竹图题诗》是本册课文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岁寒三友,它选编了六篇课文介绍“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名家名篇.其中前三首古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为主体课文,而《梅香正浓》《竹颂》《黄山松》为拓展阅读课文.他们同为写松,竹,梅,但体裁各异,笔法不拘一格.在教学时以前三首古诗为重点学习.这三首古诗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他们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而《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看到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本诗记载的是又一个不眠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子,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2,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3,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墨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墨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墨梅》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

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墨梅》教学设计2 王冕写《墨梅》这首诗,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

21.《墨梅》 教学设计 [部编(统编)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反思 ]

部编(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 21.墨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教学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2、词: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 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 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 (2)王冕作诗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2.品诗: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说明, (例:“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 上的腐败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谭维维 《墨梅》 经典咏流传

谭维维《墨梅》经典咏流传 00:00:37 / 00:05:05 谭维维《墨梅》经典咏流传谭维维新作《墨梅》实力演绎“中国风骨” 实力唱将谭维维携元代王冕的《墨梅》登场,展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骨。据悉,整首歌的打造耗时两个多月,不仅融入了流行唱法,也融入了琵琶,古筝,还有戏歌等中国元素,使得短短四句诗歌有了更丰富的意境。除《墨梅》之外,谭维维在现场更是完美演绎了藏族哭腔,苗族水腔,陕西的秦腔和老腔,大方呈现了自己的采风成果,借由自己的力量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呈现给更多的年轻群体。墨梅王冕古诗带拼音版1 墨梅王冕古诗带拼音版??mò méi ?墨梅? wáng miǎn ?王冕? wú jiā xǐ yàn chí tóu shù,gè gè huā kāi dàn mò hén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bù yào rén kuā hǎo yán sè,zhǐ liú qīng qì mǎn qián kūn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2 墨梅王冕古诗翻译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 3 墨梅王冕阅读答案 ? ?1、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志趣?? 2、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3、诗中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 阅读参考答案: ? ?1、赞颂了墨梅的高洁品格,表现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2、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3、拟人。?4、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完整版)新版初中文言文助读

新版初中文言文助读上编 一、学习 1.邴原泣学 2.王冕僧寺夜读 3.匡衡凿壁借光 4.葛洪卖薪买纸 5.任末削荆为笔 6.欧阳修发奋苦学 7.贾逵旁听 8.“囊萤”与“映雪” 9.王欢安贫乐道 10.牛弘笃学 11.高凤专心致志 12.程门立雪 13.宋濂苦学 14.司马光好学 15.“圣小儿”祖莹 16.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17.张溥与《七录斋》 18.文徵明习字 19.顾炎武手不释卷 20.桓荣苦读得功名 21.董遇论“三余”勤读 22.纪昌学射 23.刘羽冲死读书 二、品性 24.陆元方卖宅 25.唐临不扬仆过 26.刘宽不计较 27.高念东为人 28.蔡磷坚还亡友财 29.卜式为国分忧 30.沈、刘处世不同 31.刘宰相向县尉谢罪 32.顾荣施炙 33.王安石余饼自食 34.郑玄成人之美 35.徐有功不以私害公 36.范仲淹还金授方 37.卓茂让马 38.范元琰不泄盗名 39.王恭身无长物 40.朱晖心诺 41.洪亮吉大器量 42.子罕勿受玉 43.李虞有清德 44.李勉埋金 45.何岳两次还金 46.孙泰克己为人 47.甄彬还金 48.韩琦大度 49.鲁宗道正直 50.钱大昕观弈 51.程氏爱鸟 52.钟弱翁好为人师53.萧颖士傲物自侮 54.势利鬼吴生 三、抗敌 55.苟灌冒险救父 56.杨氏力守项城 57.张二杀倭寇 58.李成梁夫人毙二寇 59.严颜临死不低头 60.张飞横矛当阳桥 61.辽阳妇吓退东山虏 62.马援誓死沙场 63.钱金玉以身殉国 64.王义士夫妇见义勇为 65.王长年智斗倭寇 66.赵广誓死不屈 67.老妇智斗辽敌 68.苏武牧羊北海上 69.岳飞抗金 四、教育 70.孟母三迁 71.曾子杀猪 72.陈谏议教子 73.银工家出宰相 74.狄青不去面文 75.王著教宋太宗习字 76.张飞身教马超 77.范仲淹巧劝滕子京 78.墨子善教 79.孔子因材施教 80.张伍罢猎 81.断织教子 82.陶母责子 83.车夫妻子的规劝 84.于令仪诲人 85.子路受教 86.仲永的不幸 87.芒山盗临刑 88.艾子杖责孙儿 89.愚蠢的父子 五、情义 90.陆绩怀橘 91.缇萦救父 92.李勣煮粥侍姊 93.宋弘不弃糟糠妻 94.苟巨伯探病友 95.黄仙裳助人 96.季札赠剑 97.包惊几为人嫁女 98.卢文弨灵前焚帖 99.漂母饭韩信 100.孙楚向灵床作驴鸣101.刘君良兄弟情深102.苏琼晓谕普明兄弟103.缪彤自责感亲人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三个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浅显易懂,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读时琅琅上口,全诗共有4句话,可以说是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 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古诗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板书课题:墨梅图题诗)。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首绝美的诗篇。 3、齐读课题。 (1)交流有关作者资料。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随机补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课题质疑。设计提问: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 4、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 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解决生字“乾坤(qián kūn)”的字音。

《墨梅》教学设计

《墨梅》教学设计 1 《墨梅》教学设计一、了解诗人1.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爱梅、咏梅,还擅长画梅。(出示图片)他就是王冕。(出示资料)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他能诗,善画,兼能刻印。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著有《墨梅图题诗》《竹斋集》等。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他题在《墨梅图》上的一首诗,也叫“题画诗”。(出示古诗)诗的题目是——《墨梅》。 二、初读正音1.请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最少读三遍:一读字正腔圆,读正确; 二读有板有眼,读流利; 三读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味。开始!2.老师也来读一遍,请你听听你读对了吗?师读。 (出示词语)洗砚池淡墨痕满乾坤,请跟着老师读一遍。 (出示)“乾坤”就是天地、人间。 三、品读诗意(一)品“淡墨” 1.孩子们,看,这些是盛开的梅花(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这些梅花颜色鲜艳,真是太美了!而王冕一生最爱画的却是墨梅(出示《墨梅图》),这是他晚年时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2.你看,画中的这棵梅树就长在诗人家洗砚池边,(出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一起读。我们看到整棵梅树上的花朵怒放枝头,浅浅的、淡淡的。来,读出这墨梅的颜色淡。我们

还看到梅树上花开得很茂盛,很多,一朵朵、一簇簇。来,读出花多的样子。 3.诗人笔下的梅花痕迹很浅,颜色也不够骄艳…… 但仔细再观察,你会发现:这株梅花,虽只用淡墨画成,但姿态优美,枝干挺秀,显得那样与众不同,读!虽没有艳丽的颜色,但穿插有致,花朵淡雅,显得那样清雅脱俗!读! 2 这株墨梅素洁、淡雅,有一种特别的、不俗的美…… (二)品“清气” 这淡淡的梅花就是这样生长着。三九严寒的季节里,依然怒放枝头。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但这朴素淡雅的梅花,(出示三、四句)却不要人夸一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人们一般认为什么颜色好呢?通常是粉红、鹅黄、玫瑰红……五彩斑斓、炫丽多姿的色彩。 2.可这墨梅的颜色却很淡很淡,但它的香气却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散开来,飘满周围的世界。这个”清气”到底是怎样的梅香呢? 是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清淡的、清雅的香味。 请你试着把自己闻到的感觉读出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一株气清的梅树呀!这梅花的香气把宋代诗人王安石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读: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图题诗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诗句的意思。 三、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三、教材分析 《墨梅图题诗》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首古诗,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阅读篇目,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诗先在一、二行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行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这是一首情、景、画高度融合的佳作。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了诗句,才能看懂那别致的画面,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更深层次领队这首诗。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从学生的感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平时和课外资料的积累,以学生自学为主,了解诗意,感受诗画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通过交流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学习运用诗句。总体来说,希望能把搜集资料作为一个途径,促进语文教学的学习。学生生活在21世纪,王冕生活在

王冕的墨梅诗意范文

王冕的墨梅诗意范文 导语:《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此乃其一。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下面是,欢迎阅读。 古诗原文: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诗诗意: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 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 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 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高陵县高家小学冯杰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诗先在一、二行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行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21世纪,王冕生活在遥远的元朝时期,虽然学生和诗人有距离,但人性是相同的,人的心灵的情弦就是对话的平台。在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淡”、“满”,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借助文本和资料自读、自悟,让教师、学生和作者三者的心灵和谐交融,情感达到共鸣。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 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墨竹图题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音乐、资料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赞颂梅花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元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的作品。还记得《王冕学画》这篇课文吗?回忆一下。(板书作者、诗题。读课题) 2.墨梅指什么?猜一猜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吗? 3.咱们赶紧去读一读古诗吧。 二、初读诗歌 放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看看读完古诗后你会有什么疑问。(多读几遍) (一)朗读:1、指名读,正音:乾坤2、齐读。 (二)质疑: 1、读完诗歌后,你有什么疑问? 2、小结:为何作者画笔下的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丝毫没有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得到人们的夸奖呢? 三、品读解疑 咱们静下心来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自己用多种方法弄懂诗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墨梅图题诗-3 (1)

墨梅图题诗 学情分析: 刚升入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以下能力: 1.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书本、上网、问家长等手段,查找到有关课文的知识,。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 3.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本节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此种能力。 4.朗读课文的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站起来大声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位、在读中思考。 5.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也有了积累的习惯,并且积累了一定量的和课文有关的知识。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浅显易懂,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读时琅琅上口,全诗共有4句话,可以说是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 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背诵并默写古诗。

勤学类文言文阅读

勤学类文言文阅读 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给(jǐ)足,丰足.③啖(dàn)吃. ④谗:说别人的坏话 【阅读训练】 1.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2.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三、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⑿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2)牧:放牧牲畜(3)诸:许多4)忘:丢失(7)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8)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9)如此:这样(11)曷:通“何”,为什么听:听任(12)去:离开(13)潜:暗暗地、悄悄地走(14)执策:策通“册”,拿着书(15)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16)达旦:到早晨,到天亮(17)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9)安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20) 韩性:绍兴人,大学者(21)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22)陇:同“垄”。(23)己而:不久。(24)琅琅:形容响亮的读书声。(25)遂:最终。 【阅读训练】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墨梅图题诗》精品教案_14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诗画欣赏,了解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欣赏墨梅图。 2、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意,借助王冕的生平介绍悟诗情,体会王冕不同流合污、卓尔不群、淡泊明志、独善其身的品质。 一、创景自学,引思入情 1、师: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在哪儿见过?你能用一两句话向我们描述一下你看见的梅花的样子吗? 生略 师:是呀,我们看见过看在雪地里灿若朝霞的红梅,欣赏过远坡上素净淡雅的白梅,更留念那幽幽清香的腊梅,傲雪凌霜,清气逼人的梅花呀,它让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们为之痴迷。 51年前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曾这样赞颂梅花: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见了傲雪凌霜的梅花。900多年前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是这样吟诵梅花的: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生读) 师:梅花在王安石的笔下暗香弥漫。 1300多年前的诗圣杜甫对于梅花也有传世之作: 梅蕊腊前破, 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 最奈客愁何? ——杜甫《江梅》 (一)师:元朝的诗、书、画大家王冕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他爱梅花更擅长画梅花,看,这是王冕画的一幅不朽之作“墨梅图”(出示墨梅图,板书“墨梅图”)1、引导学生读课题,问:“通过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先自己独立思考,在两人小组讨论出有价值的问题。

生提问 (二)师:王冕画的梅花没有灿若朝霞的红;没有素净淡雅的白;也没有明丽娇艳的黄,他用淡淡的水墨,就让一枝梅花跃然纸上。你仔细欣赏画中梅的花、梅的枝,你觉得王冕笔下的墨梅美在哪里? 生1:生2:生3: 师:同学们欣赏得很仔细,昨天让大家预习了教材诗画欣赏,通过预习你知道了 怎样欣赏画? 生活动 师:是呀,我们在欣赏墨梅图的时候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从实实在在的形到梅花 的精神去欣赏。同学们梅花清润洒脱、生机盎然,那力透纸背的清气,让王冕从 梅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他在墨梅图上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这节课要 学习的(板书:题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一遍,生读二遍 师:为了学好这首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自学提示: 出示:自学提示: 1.读正确: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懂诗意:借助工具书和诗画欣赏理解诗意。(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 生: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老师巡视。 二、互动交流,深思激情 师:同学们刚才自学的状态非常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生2 师:读书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 师:出示本诗的节奏,学生练读,抽生读,齐读。 师:就是这样,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读出停顿。(板书:读正确)还要知道诗歌 的意思,(板书:懂诗意)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墨梅图和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 同学们,请你结合刚才的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诗句的理解。(抽三个) 生:我家水池旁边有一棵梅花树。梅树花朵盛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 染而成的。池边的梅花盛开,由于吸收着洗砚池溶进的墨水,好像都带着淡淡的 墨痕。不要别人夸奖我的颜色美丽,只想把清香的气味留在天地间。 师:同学们能从字面上流利地理解诗意,那诗中这些词语的意思你能理解吗?(出 示: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乾坤) 师:关于“洗砚池”有一个小故事: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 中洗刷砚台,时间长后池水呈黑色,这就是“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说法。这

短篇文言文阅读加练习 附答案

滨湖寿春中学八年级语文 短篇文言文集锦薛婧 (一)王冕僧寺夜读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思考: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你有何启示?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1)于(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8)行云。薛谭乃谢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谢: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思考: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 (三)三人成虎 【原文】庞恭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4]乎?”曰:“不信[5]。”“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6]信之。”庞恭曰:“故市之无虎也明[7]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8]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8]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9]。 [1]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诵读《墨梅》教案设计

古诗诵读6 墨梅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 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3、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五、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小学古诗:《墨梅》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墨梅》原文译文赏析《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

古诗王冕僧寺夜读翻译赏析

古诗王冕僧寺夜读翻译赏析 文言文《王冕僧寺夜读》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前言】王冕僧寺夜读,中国古代文人的勤学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涵,启迪我们学习要好学不倦,专心致志。【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其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信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pi)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1)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现诸暨市。(2)牧:放养牲畜。(3)陇:通“垄”,田埂。(4)窃:偷偷地。(5)学舍:学堂。(6)诸生:众多学生。(7)已:完毕。(8)辄:总是。(9)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10)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11)痴:入迷。如此:这样。曷:通“何”,为什么(12)听:听任。(13)去:离开。(14)依:依靠,倚仗[2]。(15)潜:暗暗地、悄悄地。(16)

执策:策通“册”,书本。执策,拿著书。(17)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油灯。(1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旦:早上。(19)土偶:用泥土塑成的佛像(20)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21)恬若:内心安然的样子。恬:心神安适(22)录:收。(23)弟子:学生,徒弟。(24)遂:最终、于是、终于。(25)通儒:精通儒学的人。(26)卒:死去;死亡。(27)亦:也。(28)词类活用:安阴韩信闻而异之。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29)已而:不久。(30)曷:通“何”,为什么【翻译】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b/19594,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八 岁寒三友 墨梅图题诗》优质课教学设计_16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墨梅图题诗》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2、理解“疏密相间”、“或偃或仰”、“力透纸背”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感受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 4、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而不群的人品。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四季轮回,寒冬又至。此时窗外寒气逼人,万物萧疏,然而自然界却仍有一些植物,蔚然长青,给世间带来了无限生机。坚毅挺拔的青松,凌寒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古今文人墨客所敬慕,被誉为岁寒三友。

今天我们单来说梅,瞧,它迎雪吐艳,凌寒飘香,既有冰肌玉骨仙姿,又能先于百花而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它作为傲骨的象征,和高洁操守的象征。 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梅花图,想欣赏吗?课件出示《墨梅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上的梅花和你们刚才看到的梅花有何不同?理解“墨梅”单用墨来画成的梅花。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在这幅画上除了画有一支水墨梅花还有什么?(两首题诗和几个红色印章),对,这就是中国画的特色!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尤其是上面的题诗,更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题诗,欣赏这幅画作。 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走近作者 指名读资料。 三、检测字词 开火车读,齐读。 四、初读诗歌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读上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评价)。 2.老师也禁不住想读一读呢,同学们想听吗?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划出节奏来,看谁善于倾听。 3.根据划出的节奏,再练读一遍。(学生展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