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参考案例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参考案例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参考案例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参考案例

案例1:

小班音乐活动:小白兔和大灰狼

【活动目标】

1.能边听音乐边做小兔跳跃和静止的动作;

2.能根据音乐的变换做相应动作;

3.喜欢参与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白兔、大灰狼的手偶,头饰,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教师讲故事:春天到了,兔妈妈带着兔宝宝们蹦蹦跳跳地到树林里采蘑菇。树林里的蘑菇可真多!它们这边跳跳,那边跳跳,开心极了。这时,一只大灰狼出来找东西吃,兔妈妈赶紧告诉宝宝们:“大灰狼来的时候,我们要在原地一动不动,大灰狼就不会发现我们了!”兔宝宝们看见大灰狼来了,有的像大石头一样蹲下来一动不动,有的像大树一样站着一动不动。一会儿,大灰狼走远了,兔宝宝们又开心地采蘑菇了。

二、引导孩子们随音乐体验小兔跳跃和静止的动作

1.提问:“兔宝宝是怎样跟着妈妈去采蘑菇的?请宝宝们跟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跳一跳。”放小兔跳跃的音乐,请孩子们模仿小兔跳跃的动作。

2.提问:“大灰狼来的时候,兔宝宝们是怎样做的?”(一动也不动)“请宝宝们试一试。”(放大灰狼的音乐,请孩子们做静止的动作)

三、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狼”

1.游戏玩法:

“老师扮演兔妈妈,宝宝们扮演兔宝宝,咱们一起去采蘑菇。”

规则:大灰狼来的时候,一定要一动不动。

2.给孩子戴头饰,随音乐做游戏。

3.小结游戏情况,再次做游戏。

“宝宝们,咱们玩累了,跟妈妈回家休息吧。”活动自然结束。

点评:

该班的孩子对音乐已有了初步感知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但在表现时缺乏自控能力。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小白兔和大灰狼”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小兔跳跃及静止的动作,提高他们根据音乐的变换做相应动作的能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游戏,这和形象鲜明的音乐及教师在游戏中对语言的运用和情绪的把握是分不开的。考虑到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时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配合手偶动作,直接告诉他们小兔子是蹦蹦跳跳去森林里采蘑菇的,当遇到大灰狼的时候小兔子是一动不动的。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强调两个动作:一是“蹦蹦跳跳”,二是“一动不动”。

在欣赏音乐的环节,教师引导孩子注意分辨小兔和大灰狼的不同音乐形象,并且让孩子亲自来模仿小兔跳跃及大灰狼来时如何躲避,为下面的游戏作好准备。

在最后的游戏环节,教师用语言对孩子作出积极引导,以兔妈妈的口吻对他们说:“春天来了,小兔子们很开心,在森林里蹦蹦跳跳地采蘑菇。他们左边跳跳,右边跳跳……”当音乐变化时可以对他们说:“大灰狼来了,他的耳朵可灵了,眼睛也很尖,快快躲起来,不要让他发现……”为了避免孩子对游戏产生恐惧而不愿意参加游戏,可以请配班教师扮演兔妈妈。当有些孩子被抓住时,配班教师会以兔妈妈的身份将孩子解救出来,这样孩子们便会

在安全的心理气氛中主动地感受和表演。在音乐效果的烘托和教师情绪的带动下,孩子们在几次游戏过后都能完全沉浸在游戏情境中;大灰狼来时,孩子都能遵守游戏规则,一动不动地躲好,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该教学活动的不足是:在开始环节直接将如何躲避大灰狼的做法告诉给孩子,剥夺了他们探索发现的权利;当他们模仿小兔跳跃的动作时,教师急于将自己编好的动作告诉给他们。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自行探究“不能动”的游戏规则,教学效果会更好。

案例2: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的演奏会

【设计思路】

设计灵感来源于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曲子是《动物狂欢节》中的一个片段,乐曲生动形象。听过之后,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而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设计活动时,我巧妙地运用故事贯穿全曲,并利用简单的图片让幼儿更形象地感知和表现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体会在活动中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和图片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及作品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利用已有经验大胆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3.体会活动中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图片(狮子,钢琴琴键,小兔、小猴;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1. 师:在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一起猜猜看?

2. 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边听边想象,幼儿听后教师提问:

(1)大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

(2)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3.师:森林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随音乐讲述故事,并依次出示图片)

(1)A段出示狮子的图片;

(2)B段出示钢琴琴键的图片;

(3)C段依次出示小兔、小猴的图片。

4.师:这个故事有趣吗?这首曲子好听吗?我们跟着音乐做律动。(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按节奏做简单的动作)

(1)A段音乐做跺脚和吼叫的动作;

(2)B段音乐做拍手的动作;

(3)C段音乐做拍手摇的动作。

二、分段欣赏音乐

(回忆故事内容分别创编A、B、C三段的动作,随音乐各练习两遍)

1.A段创编狮王锻炼身体的动作;

2.B段创编狮王弹琴的动作;

3.C段创编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1.带幼儿跟音乐完整地练习一遍创编的动作;

2.请幼儿在C段处自由选择动物角色,随音乐完整练习两遍。在音乐结尾处引导幼儿模仿狮王的哈哈大笑声。

附故事:

前奏——森林里的起床号响了,小动物们都起床了,狮王也起床了。

A段——起床过后狮王做起了健身运动,一下,一下,力气可大了。

B段——锻炼好身体以后,狮王坐在了钢琴边,弹奏起了钢琴。

C段——美妙的琴声吸引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小兔子跑来了,小猴跑来了,还有许多许多的小动物。他们随音乐一起跳起了舞。狮王开心地哈哈大笑。

点评:

本次活动基本达成目标:“利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先以简单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引出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运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和音乐形象。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原本抽象的音乐,符合孩子欣赏音乐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创编动作,积极参与活动。在师幼互动中,幼儿体验了音乐带来的快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此教案曾获“第七届全国幼儿音乐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教学活动设计三等奖)

案例3:

大班歌唱活动:圆圆和弯弯

【设计思路】

《纲要》强调,艺术教育首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歌曲《圆圆和弯弯》中,歌词内容简单,易懂,来源于生活,节奏欢快,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喜爱。在学习此歌曲内容的同时,幼儿能很好地运用生活经验更改、替换歌词,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学唱歌曲;

2.能愉快地跟着多媒体音乐演唱歌曲;

3.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1.认识了解一些圆圆的、弯弯的物品;

2.图谱一份,相关卡片若干;

3.多媒体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以谈话形式导入歌曲。

教师:“小朋友,谁能告诉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幼儿自由讨论。

请四五名幼儿说说,教师简单小结。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歌里唱到许多圆圆的物品。我们来听听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好不好?”

教师清唱第一段歌词,请幼儿说出有哪些圆圆的物品。

教师:“小朋友,为了让你们更愉快地学唱歌曲,老师还给你们请来了‘小帮手’。”(教师出示第一段歌曲图谱)

教师手指图谱,手口一致,跟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

幼儿跟着图谱学唱两遍。

二、学唱歌曲第二段

用同样方法学唱。

三、整体跟唱

教师:“老师把这些圆圆的和弯弯的物品组合到一起,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就叫‘圆圆和弯弯’,我们一起来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完整欣赏歌曲。

四、创编歌词

将歌曲中圆圆的和弯弯的物品替换成其他物品名称演唱。

教师:“小朋友,刚才在歌曲里我们唱到了圆圆的橘子、葡萄、蘑菇、粮囤,也唱了弯弯的犁、镰刀、稻穗、菱角、香蕉,那么还有哪些圆圆的和弯弯的东西没有唱到歌曲里呢?”

请小朋友讨论后举手回答(答案可能有很多,如圆圆的苹果、圆圆的皮球,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船。教师可事先把这些物品卡片准备好)。

教师:“那我们试着把歌词改一改吧,把刚才小朋友讨论的内容唱到歌曲里。”

以清唱形式慢慢地演唱歌曲并更改歌词,同时出示相关卡片。

播放音乐,全体幼儿用创编的新歌词演唱歌曲,不要求内容一致,创编效果达到就好。

【活动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熟悉音乐旋律、节奏,完整跟唱,体会丰收的喜悦之情,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歌词。难点是歌曲节奏快,难以把握;歌词内容丰富,难以记忆。根据这些重点、难点,我采用了歌唱活动教学模式中的示范——模仿式教学法。先围绕生活经验讨论哪些东西是圆圆的,哪些东西是弯弯的,以导入主题;我通过清唱的方式与幼儿面对面交流,引导幼儿听清歌词内容;然后,我手指图谱演唱歌曲,帮助幼儿分析、记忆歌词;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体验歌曲的欢快气氛,感受丰收的喜悦之情;最后为歌曲创编和替换歌词,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案例4: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大象和小鸟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特点。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大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伙伴们,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嗓音来说)

师: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吃起来了。(教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吃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像小鸟的声音。我和你们一起听。

师: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

师: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

师: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高、低音之分。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高音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教师小结)

3.第二次倾听音乐

师: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倾听音乐)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师: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们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师: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模仿小鸟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分角色表演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师: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玩的。

师: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的低音是谁走的?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嗯,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

师:小朋友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

师: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

幼儿交换角色做游戏。

【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找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

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案例5:

小班打击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倾听辨别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进行乐器匹配的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蛙鸣筒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活动重点】

要求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使用乐器演奏。

【活动难点】

能在了解大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合作游戏,并能控制自己的串铃。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运用图片、录像等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2.物质准备:《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课件,串铃、蛙鸣筒和大鼓,《大象进行曲》和《小蚊子》的两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瞧,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让我们跟着音乐到森林里去玩吧!(引导幼儿听音乐手拉手,愉快入场)

师:美丽的森林到了,小朋友们找个位置休息吧。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幼:大象。

师: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

师:是的。大象有长长的鼻子、粗粗的四肢、大大的身体。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三、出示乐器,辨别音色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三样乐器宝宝,看看他们是谁呀?(串铃、蛙鸣筒和大鼓)

师:今天请小乐器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小乐器来当大象和蚊子。我们一起听听什么乐器的声音像大象走路的声音,再想想为什么。(教师先摇串铃,再敲大鼓)

2.师:什么乐器的声音像大象在甩尾巴?为什么?(教师先摇摇铃,再刮蛙鸣筒。在这里要尊重幼儿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分别让幼儿说出自己的选择理由)

3.师:摇铃的声音像谁的声音?(教师拿出摇铃,边摇边问)

请幼儿拿出摇铃模仿蚊子飞。(教师参与,引导幼儿注意摇玲的轻重、快慢)

四、游戏体验,乐器演奏

师:小朋友耳朵真灵,现在我们一起来玩“大象和蚊子”的游戏吧!(分好角色:扮大象——大鼓、蛙鸣筒;扮小蚊子——串铃)

1.师:现在小朋友就是一只只小蚊子,我是大象,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

幼儿一人一个串铃,扮蚊子飞;教师扮作大象。让幼儿以故事中角色去参与活动。幼儿在教师提示下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2.介绍游戏规则:

师:大象睡着打呼噜时蚊子才能去叮他屁股。大象一甩屁股(刮蛙鸣筒),小蚊子就躲起来(回座位)。

3.第一遍:边讲述故事边用乐器演奏。大象“睡着了”打起呼噜时,蚊子叮大象(摇串铃),大象甩尾巴时(刮蛙鸣筒)小蚊子躲回去(收起串铃)。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

4.第二遍:不再讲述故事,单纯使用乐器伴奏。提醒幼儿控制自己的串铃,不让它发出声音。

五、倾听音乐,演奏乐器

六、活动延伸

在音乐角继续摆放更多的乐器宝宝,让幼儿继续探索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象在走路,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小蚊子在飞,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象甩尾巴,继续听音乐用乐器演奏。

案例6:

中班综合活动:图形大变身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已经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有了基本的认识,并对其他种图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我班正在进行的“线描画”活动和“故事、玩具讲述”活动同样兴趣盎然。于是,我设计并开展了这个“图形大变身”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方形等几种图形的特征,尝试简单的图形添画。

2.能够针对图形大胆想象,并勇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3.喜欢各种图形游戏,对图形添画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图形添画的范例两幅;画有一个图形,两个、三个同一种图形,不同种图形的 A 4 纸若干;彩色卡纸做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各一;水彩笔,黑板、粉笔。

2.请幼儿留意观察生活中类似几种图形的物品。

范例一:

范例二:

【活动过程】

一、图形大亮相

1.出示彩色正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个角?有几条边?这几条边一样长吗?

小结:正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

2.请幼儿说一说像正方形的物品。

3.用同样方法依次出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巩固对图形的认知。

二、图形大变身

1.说一说,试一试。

(1)出示范例一。

师: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是什么图形变化来的?是怎样变的?

(2)教师在黑板上依次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四种图形。

师:你想把这些图形变成什么?

(3)请几位幼儿上来尝试添画。

2.看一看,听一听。

(1)出示范例二。

师:这幅图形添画作品中都有什么图形?图形都变成了什么?

(2)师:这幅画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引发幼儿添画的欲望。

故事——清晨,圆圆的太阳升起来了。小熊伸了个懒腰,走出家门,迎面碰上了小白兔。“你好,小白兔!你干什么呢?”小白兔气喘吁吁地回答:“我刚晨练回来,运动真舒服啊!”小熊说:“我也想锻炼,可就是起不来呀,明天你能来叫我吗?我们一起晨练!”“好呀,好呀!”小白兔高兴地回答。这时候,草丛里有只小刺猬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一下跳了出来:“我也要参加!”于是,三个好朋友组成了运动小组,每天一起锻炼身体。他们把身体练得越来越结实。

三、小小魔术师

1.做一做:

师:今天我们都来做“小小魔术师”,看看小朋友们能把图形变成什么!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用不同图形的纸张添画,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2.想一想:

师:添画完成的小朋友,请为你们自己的画编出好听的故事吧。

四、开心故事会

1.讲一讲:

师:请你们各自找到一位好朋友,每对好朋友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故事。

幼儿之间互相讲述、倾听,教师退后观察。

2.秀一秀:

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的故事,教师及时给予评价、鼓励

【结束活动】

将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应材料,方便幼儿进一步尝试想象,进行添画活动。

点评:

生动、活泼的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把握比较准确:须要引导幼儿时,教师能适当地参与活动;在应该发挥幼儿主体性的环节,教师适时地退出。整个活动能尽可能多地给幼儿表达、创造、展示的机会,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案例7:

大班美术欣赏:《子夜的夜莺之歌和清晨的雨》

【活动目标】

1.感受并尝试说出画面中点、线、面构成的故事。

2.有意识地用点、线、面来绘画。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西班牙画家米罗肖像及其作品《子夜的夜莺之歌和清晨的雨》等。

子夜的夜莺之歌和清晨的雨(米罗)

道具准备:星星贴纸。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欣赏作品

师:我这里有一幅作品,老师也看不懂画面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有哪名小朋友可以给老师说一说?(教师用“示弱”并向幼儿请教的方式,激发幼儿积极观察、思考,并发言)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看见里面好像有一只鸟,你们看到了吗?画面里还有什么?画的是白天还是晚上?要是你们给这幅画取一个名字,可以叫什么?(教师不作回答,用问题引导幼儿继续欣赏和思考)

二、欣赏作品构成要素

1.介绍画家:

师:这位爷爷是一位大画家。(教师出示米罗肖像)他的名字叫米罗。他是西班牙人。他的画棒极了,全世界的人都很喜欢。因为看到他的画会使人联想到很多,而且米罗老爷爷的画特别像我们小朋友的画。下面我们再来细细欣赏一下这张米罗老爷爷的画。

2.赏析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主体形态、线条、色彩。

师:在这幅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觉得这幅画上哪里的线条挺特别?特别在哪里?这样的线条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师:这幅画上什么地方的颜色(什么颜色)很特别?你们猜猜大画家米罗为什么要这样画?这块颜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2)请幼儿根据这幅画表现的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并为故事起名。

师:你们也像画家爷爷那样用这些弯曲的线和有趣的大大小小的点来画一幅画,可以吗?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请你们也来做做大画家,请结合纸上的线或色来画一幅像米罗爷爷一样的画。

教师从旁观察,适时介入指点。先画好的幼儿可自由观赏课件中米罗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罗的作品的风格。

四、开放性评价

1.展示作品,幼儿给自己觉得好的作品贴星星(每人一颗)。

2.师幼针对星星较多的作品共同探讨、评论。

点评:

本次活动选材独特,符合学前儿童喜欢观察细节的年龄特点。米罗的作品天马行空,正好符合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给予了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以学前儿童为欣赏主体,引导他们主动观看画面,获得自身独特的感受并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教师简单演示画面构成的点、线、面要素,提示学前儿童自由表达,解决他们在美术创作中的表达困难。教师还注意让他们尝试将画面画满,获得更丰富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将对比、构图的方法教给他们,有利于他们绘画能力的提高。

案例8:

小班纸团印画活动:给树妈妈穿新衣

【设计意图】

《纲要》鼓励采取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形式进行幼儿艺术教育。这一点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而言,更为突出和重要。这一阶段的幼儿对绘画还处在懵懂的涂鸦阶段,引导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鲜的作画形式,以激发他们对于审美和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因此,本活动设计了纸团印画这一他们尚未尝试过的作画形式,选取纸团作为作画工具,让幼儿体验用小纸团印画的乐趣,进一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纸团印画的乐趣。

2.让幼儿尝试在一定范围内用纸团印画装饰树叶。

【活动准备】

1.事先搓好的纸团若干。

2.湿性颜料每组2盘(红、黄),篓子若干,画好树干的画纸人手一份,抹布若干。

3.幼儿穿罩衣活动。

4.教师范画大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有一位新朋友来到我们班上,你们看看它是谁啊?(出示没有树叶的挂着愁容的大树妈妈)

师:大树妈妈怎么了?它高不高兴啊?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不高兴吗?(幼儿自由回答)师:原来新年快到了,大树妈妈没有新衣服穿,好难过呀!树妈妈可想穿上美丽的花衣服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大树妈妈?

(教学分析:创设情境导入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小班幼儿常见的导入形式,能有效地抓出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示范和讲解

1.师:你们的方法都很棒,我也有一个好办法。我这里有个宝贝。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纸团)

2.师:让我的小纸团蘸一点颜料,轻轻地在树冠上跳一跳。呀,树妈妈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边印边念:拿起小纸团,轻轻蘸一蘸,放到树冠上,纸团跳一跳,印出美衣裳。

(教学分析:利用儿歌引导幼儿掌握印纸团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学习,也使印画过程更生动有趣)

师:树妈妈还想穿上黄色的衣服,我们再来一次。

教师示范两种颜色印染的方法。

3.师:大树妈妈有了漂亮的新衣服,高兴地笑了。

教师将大树下弯的嘴巴倒过来变成小笑脸。

(教学分析:适当丰富幼儿绘画的色彩体验,让幼儿的作品看起来更漂亮。这也是渗透色彩认知的机会,提升了幼儿的审美经验)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师:还有好多大树妈妈也想请小朋友来帮忙穿新衣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和欣赏作品

师:大树妈妈都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谁帮大树妈妈穿的新衣服最漂亮。(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自由说说哪棵树最漂亮)

[教学分析:小班幼儿的作品评析更多的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在绘画习惯上

可稍作引导(如画面应整洁);对于作品本身,教师应予以肯定,以保持幼儿对绘画的信心和兴趣]

点评:

这一活动的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活动的取材简单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开始环节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师范画环节中,运用儿歌来教授印画的要领,生动有趣,有效地帮助幼儿掌握了印画的方法。使用两种颜色印画适当提高了幼儿操作的难度,同时丰富了幼儿的色彩体验,迎合了小班幼儿的审美需要。实际操作中对颜色的需要并不作硬性的规定,而是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一种或者两种颜色印画,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案例9:

小班纸工活动:大牙刷

【设计意图】

小班儿童须要学习刷牙来保护自己的牙齿。我们设计纸工活动“制作”牙刷,让儿童对刷牙更熟悉,并感到纸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习使用剪刀,学习剪直线。

2.让幼儿知道刷牙的好处,初步学习刷牙的方法。

【活动准备】

学前经验:

幼儿学过对折纸张,生活中有过刷牙经验。

物质准备:

1.装饰各种花纹的儿童牙刷若干,大牙刷一把。

2.人手一张长方形的硬板纸,人手数张正方形的纸。

3.彩色水笔(或炫彩棒)、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的小牙刷

1.让幼儿观看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牙刷,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和花纹,并找出他们各自喜欢的颜色。

2. 引导幼儿讨论各自的刷牙经验。

师:为什么要刷牙?什么时候刷牙?应该怎样刷牙?

(教学分析:把讨论内容分成三个问题提问,降低回答难度,同时利于记忆常识,并且激发幼儿回忆思考,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时间)

3.设置故事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牙刷听说小朋友们爱刷牙,高兴极了。它们有的说:“我像小鱼一样在小朋友的嘴里游来游去,把牙缝刷得干干净净。小朋友一定最喜欢我!”有的说:“我的柄上有小动物。我的刷毛红红绿绿的,很漂亮,还能把牙齿上的细菌都消灭干净。”下面我们就学一学该怎样使用这些牙刷。

(教学分析:用较多的真实牙刷使学前儿童获得大量的直观形象,并通过讨论引起他们对已有生活经验的联想,利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他们初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二、小制作:大牙刷

1.出示大牙刷,设置故事情景。

师:有一把大牙刷准备参加刷牙表演。他想请小朋友给他做小伙伴,大家一起去!

2.引导幼儿按步骤制作牙刷。

(1)做牙刷柄:幼儿把长方形的硬板纸对折成长条,做成牙刷柄。

(2)做牙刷毛:幼儿将正方形的纸对折后,在开口的一边剪直线,做成刷毛。

(3)师生共同将牙刷毛嵌入柄内后黏合,做成大牙刷。

3.给牙刷作装饰。

在长方形的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说一说画的都是什么,体会“画得越多越满,越好看”。

(教学分析:创设情景,导入制作牙刷的活动。由于小班儿童手部小肌肉发育不够成熟,不能操作太精细的材料,所以活动设计的是制作大牙刷,而非小牙刷。教师把制作牙刷的过程分为三个明显的步骤,每个步骤比较简单,容易操作)

三、刷牙表演

1.教师指导幼儿学习刷牙方法:从上往下刷,从里往外刷。

2.引导幼儿利用自制牙刷一起模仿刷牙的动作。

(教学分析:学前儿童使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具模仿刷牙,所以兴致更高。在游戏中再次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点评:

本次活动选材贴近小班儿童的生活,对他们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有促进作用。整个活动比较连贯,融艺术和健康为一体。教师在活动开始时利用实物、谈话和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学刷牙,激发他们对牙刷的兴趣。重点部分为学习制作大牙刷。对折、剪直线和粘贴都是有一定手工经验的小班儿童能够完成的,操作难度适中。在完成制作后,通过游戏性的练习再次复习正确的刷牙方法,体现了“学习即生活”的教学理念。

案例10:

中班语言活动:七色花(艺术与语言的统整)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简单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3.鼓励幼儿合作,体会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七色花瓣、花蕊、胶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

1.出示七色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一个神秘的朋友。

请幼儿观察这朵花与其他的花有什么不一样。

2.师:这是一朵神奇的花,花瓣有七种颜色。

请幼儿说一说这朵花都有什么颜色,并给这朵花起个好听的名字。

3.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师:说一说:故事里的小朋友都许了什么愿望?哪个愿望让她最高兴?为什么?

二、说愿望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愿望。

师:假如你也拥有一朵七色花,你希望它能实现你的什么愿望?(说一说自己的愿望,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2.师: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愿望都能实现!让我们一起制作七色花吧!将愿望画在花瓣上。

三、分组制作

1.幼儿自愿分组,七人一组,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瓣。

2.将花瓣一片一片地粘在花蕊上面。

3.教师分组指导,引导幼儿合作。

四、分享愿望

1.请每个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愿望。

2.请幼儿说一说本组是如何合作的。

3.展示七色花,共同分享。

点评:

这是语言与手工结合得很好的活动。以提问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细心观察并描述眼前所见七色花的颜色,并为七色花起名字。游戏环环相扣,让幼儿敢于表达内心想法。讲述故事、提问到位,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愿望,进而引发制作七色花的兴趣。制作过程中的自愿分组是为幼儿提供社会性锻炼的机会,每一名幼儿在自己的小组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并叙述出自己的意图是该活动的一个亮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一、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 目标: 1.尝试用自然音进行唱歌,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准备: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吗?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1、幼儿观察后集体讲述“请你们看一下,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把丁丁的故事编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来学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班的魏老师。(小朋友们好,你好你好,魏老师你好你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准备: 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吗?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1、幼儿观察后集体讲述“请你们看一下,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把丁丁的故事编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来学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班的魏老师。(小朋友们好,你好你好,魏老师你好你好)

2、欣赏歌曲(教师范唱一遍) 现在我们就把丁丁这个故事,配上音乐一起来听听,感觉怎么样? 3、幼儿学唱歌曲: 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唱的时候注意音乐中的符点。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 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将艺术领域教育的总目标制定如下: 1.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具有对美的敏感性。 2.积极投入艺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人格的完善。 3.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节奏、旋律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根据上述艺术教育的目标,我们分别制定了大班音乐教育目标与美术教育目标。 (一)大班音乐教育目标 1.根据不同的合作歌唱的要求,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学习使用不同咬字、吐字及气息断连方法表现歌曲的不同意境;在集体歌Ⅱ昌活动中建立默契感,体验配合默契的快乐。 2.能比较准确地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各种稍复杂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进一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丰富自己的动作表达语汇;能使用已经掌握的空间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独立动作表现和人际动作交流与配合;能为不同的舞蹈表演选择不同的道具和服装。 3.学习使用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为求得新颖的音色而探索熟悉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学习制造简单的打击乐器,并按照音乐的性质提出配乐的建议;学习即兴指挥,并按照他人即兴指挥的手势迅速、准确、积极热情地作出演奏反应。 4.进一步学习使用其他各种非音乐的艺术手段,提高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更加细致地感知和体验音乐舞蹈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情趣,

逐步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 (二)大班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1)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美术作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具有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2)学习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及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节奏与和谐美。了解作品的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并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想像和情感。 (3)欣赏并学习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评价同伴的美术作品。 2.绘画教育目标。 (1)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 (2)学习完整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像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 (3)注意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3.手工教育目标。 (1)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意愿。 (2)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3)用多种技法将纸折成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4)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5)学习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某些细节。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令狐采学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案例分析: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

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教育策略与措施: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表演唱 也称歌表演,指一边唱歌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合作。动作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2. 范唱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示范性地进行演唱,称为范唱。 3. 轮唱 轮唱:两个小组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如间隔一小节的轮唱《闪烁的小星》。 4. 对唱对唱:是指幼儿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以问答的方式进行的歌唱。 5. 接唱 接唱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接唱,也可以是小组对小组的接唱。一般将一首歌曲分成几个乐句,幼儿分组轮流一句句接唱,也可以是半句接唱。 6. 齐唱 齐唱:是幼儿园集体唱歌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完全相同的曲调和歌词。 7. 音色 音色:于发音体的形状、性质不同,发音的方法不同而发出的声音各具特色,如乐器中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发出的声音各具有不同的音色,这种不同声音的特色就叫做

“音色”。 8. 幼儿园的律动 幼儿园的律动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动作,一般分为三种: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9. 独舞独舞:是一个人随着伴奏做韵律动作,主要指一个人的表演,也有多人一起表演的时候,但相互间不发生交流或配合关系。 10. 集体舞 集体舞:是许多小朋友一起参加的、有一定的队形和动作规定的并可交换舞伴的一个舞蹈形式。 11.幼儿园音乐欣赏 幼儿园音乐欣赏是人们感受、理解、鉴赏和品评音乐艺术的一种活动,也是通过音乐来了解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思维的活动。学前儿童主要通过直接参与活动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 12.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艺术启蒙教育的过程。 13.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指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和兴趣。 14. 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 所谓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是指除专门的艺术活动以

幼儿园教育案例及反思

幼儿园教育案例及反思观察过程: 于越是从别的幼儿园转到我班的新生,第一次与幼儿见面时,我记得她就躲在妈妈的背后用胆怯地眼光偷偷地看着我,当我看着她时,她又迅速转移了目光,她妈妈忙解释道:“这孩子就是这样,特别胆小。”我笑着对于越说:“没关系,过一阵子我们熟悉就好了,对吗?”于越依旧一声不响地躲在妈妈身后,可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情况还是没什么好转。 实录一: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都兴高采烈地玩着“贴人”地游戏,只有于越一个人站在一旁看,有几个小朋友都跑去邀请了,有的说:“于越。你也来一起玩,很好玩地这个游戏。”有的说:“于越是不是你以前没玩过现在不会玩呀,没关系,我们和你一起玩好了。”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课于越依旧时不理不睬的站在一边。 实录二:午餐时其他小朋友分到饭菜就开始吃了,可于越一定要老师连叫几次:“于越于越你在干什么,为什么不下去吃饭,快下去吃饭。”她这才勉强搬椅子下去吃饭,而且也很挑食,她喜欢吃豆制品和肉娄,其余蔬菜一律不吃,我们让她吃点她不爱吃的菜,她却索性不吃了。 实录三:一次离园时,她在画画,眼看快完成一副作品了,她却把它撕成了碎片,奶奶来接时,它就喊道:“你这么那么晚来接,你快把地上的东西盖我捡起来,不然我就不走了。”小朋友听了都围了上来指责她说:“你这么能这样,自己的事要自己做才对。”“不用你们来管我。”于越生气地嚷道。措施、分析: 我们针对幼儿的状况选择了每次利用离园时间与家长沟通,通过交谈对从小的家庭环境有了些了解。于越从小一个人玩,缺少与同伴交往的环境,使得幼儿入园不知如何跟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以前的老师、同伴也缺少对她的关心。而且从小又奶奶带大,父母都在外地工作,长辈过渡溺爱,处处包办代替,使她的自我服务、动手能力方面不如同年龄幼儿,幼儿个性好强,在于越成长过程中,父母由于工作忙,基本没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成长缺乏父母的参与,使得孩子变得幼稚和依赖,不利于孩子独立性格和平衡的家庭情感形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要每天入园、离园,总要微笑地和她打招呼,鼓励她与老师问好,善于发现她地点滴进步,及时表扬,每天尽量与她交谈,使她有一种被接纳的心理感受,缩短与老师。同伴间的距离。在活动中,为了让她多说话,我经常让她回答问题,鼓励她教育其他幼儿耐心等待,并用鼓励的方式表扬她的进步,经常让她为小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创造机会让她与同伴交流。针对幼儿的进步,及时反馈与家长,并要求家长多放手让于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与幼儿交流,请一些小伙伴双休日去于越家玩,平时,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中表现与老师交流,使家园共育达到一致。到现在为止,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于越变开朗,话开始多了,也不会排斥同伴与身边人了。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与设计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与设计》练习题一答案 一、简答题 1、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有哪些影响 在身体方面,幼儿的身体直接决定艺术教育的内容,而合适的艺术教育也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感知能力也同样受艺术教育的影响比较大,一方面幼儿感知能力为幼儿艺术教育提供生理基础,另一方面艺术教育也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幼儿艺术教育还能促进幼儿情感、意志、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 2、什么是艺术教育的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是指在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穿于艺术活动欣赏、表演和创造等各种形式之中。 3、幼儿园唱歌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唱歌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一定数量的歌曲;相关的唱歌技能;唱歌表演形式。 4、唱歌过程中如何保护嗓音 嗓音保护主要指在唱歌过程中,不要大声喊叫,不在剧烈运动时大声地唱歌,不长时间地连续唱歌,不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唱歌,不迎着风唱歌,不在感冒、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唱歌等。 5、为何折纸能成为一种流行的儿童纸工活动 折纸是一种用纸折叠成各种形状的造型游戏。它造型简洁,取材方便,变化多端,随手可做。儿童从中获得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心智的成长,还有助于树立几何及数理的观念,养成耐心、细致,按顺序工作的好习惯,因此成为一种流行的儿童纸工活动。 6、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动态性原则 环境的动态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和幼儿发慌需要不断发展变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7、什么是配器方案 配器方案,是为音乐选择不同乐器进行演奏的计划。在选择打击乐演奏的配器方案时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儿童的能力,即儿童使用乐器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二是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即所选择的配器方案能够符合音乐原来的性质、风格、结构,又具有统一性、整体感和美感。 8、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一般以律动与律动组合、舞蹈、相关的节奏活动等为主,同时还包括与韵律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规则 9、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一般以律动与律动组合、舞蹈、相关的节奏活动等为主,同时还包括

幼儿园教育案例范文(15篇)

幼儿园教育案例范文(15篇) 幼儿园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幼儿分享的行为的培养 案例描述: 案例一:紫豪带来一辆遥控汽车,并告诉说:“刘教师,这辆遥控汽车是带来和小朋友一齐分享的”。自由活动时,紫豪很兴奋地拿出自的遥控汽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小朋友摸他的车,更别提玩了。说:“紫豪今日真乖,把这么好的玩具带来和小朋友分享,你让别的小朋友玩一下好吗?”紫豪不一样意。过了一会,东树带来一辆遥控飞机。飞机很大,吸引了紫豪的注意。紫豪主动和东树套近乎,想和他交换玩。东树同意了。紫豪很细心地把玩具递给东树,并和他商量好彼此的玩具不给别的小朋友玩。 案例二:可儿手上拿着两个苹果,金教师逗她说:“可儿,把苹果分给一个好吗?”她很爽快地给了金教师,然后一向注意金教师接下来怎样做。过一会儿,她见金教师仍没把苹果还给她,就说:“给!”金教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了吗?为什么此刻又不给吃了?”可儿始终是两个字的回答:“给!”可儿的奶奶告诉教师,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每次都是以哭闹来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与反思: 经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们发现,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幼儿在行为中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如何把小班幼儿尚处

朦胧状态的分享认识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以下是的归纳和今后的做法: 1、发挥不一样区角的功能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语言角:投放一些关于分享的故事,供幼儿欣赏、讲述。 分享角:能够设置一个分享角让幼儿在家中带一些自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幼儿交换玩。 表演角:在表演角里让幼儿表演一些关于分享的故事,如:孔融让梨等。 2、为孩子供给分享的机会(分享日) 能够再一星期中定个半天为玩具分享日。 3、榜样示范 教师和同伴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激发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4、言语指导 教师能够帮忙幼儿一齐协商分享中出现的问题,渐渐地让幼儿学会自协商学会分享。 5、巩固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早期的分享行为,主要来自于家长、教师等人的提示和鼓励。在一段时期内,孩子尚不能把它变为自的自发行为。所以们必须要经常的提示孩子,让他能时刻想到自应当怎样做。如:玩沙时,小桶和铲子等工具总是不够用,有的幼儿就会喜欢独占,于是们教师就应当提醒他“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需要它?如果你和别人分享,别人会十分高兴的。”另一方面们成人也要言行一致。很多人都鼓励孩子与别人分

完整版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让幼儿互动让环境说话—— 主题探究活动《十二生肖》有关案例分析

一、教学活动背景: 此阶段的主题探究活动是《十二生肖》。整个活动室里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活动场面,氛围是那么的宽松、愉悦,我走在他们中间,或参与他们的讨论,或解答他们的疑问、或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徜徉在这探讨研究的氛围中,自己好像也回到了童年,很快融入这个大火炉,成为他们探究活动中的一员。 二、案例描述: 突然,我被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吸引了,这个声音来自语言区的程宗宵:“小老鼠,吱吱吱,个子不高排第一,牛第二,虎第三,兔子第四跑的欢,龙第五,蛇第六,马第七,羊第八,猴第九,公鸡是十跟着走,狗排十一汪汪叫,最后老猪来报道。”听到这首活泼易懂的儿歌,我马上想到,在后面教师预设的学科课程里,有关于认识十二生肖的内容,而十二生肖的顺序正是这一活动的难点,这首活泼易懂的儿歌不正生动地描述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吗? 于是,我快步走到语言区,用鼓励和赞赏的语气对他说:“你可真能干,朗诵的那么清楚、熟练,这首儿歌很好听,说了十二生肖的事,小朋友都很感兴趣,你来做个小老师,把这首儿歌教给你们团队的小朋友,让大家和你一起学习,怎么样?”没想到,一向内向、不善言辞的程宗宵竟然高兴地点了点头,一字一句的教起小朋友来,大家兴致勃勃地学着,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声音是那么的整齐、洪亮。大家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在“小老师”的带领下,

竟的魅力发挥得淋”小老师“然也朗诵的有声有色。很显然,程宗宵这个 漓尽致,大大地超过了我平时的教学效果。 下午,我找出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按顺序把它张贴在幼儿每天经过次数最多的盥洗室门口,让每个经过这里的幼儿,在有意、无意间看到这些图片,以便及时加深对十二生肖的印象。而几乎每一个经过这里的幼儿,都会停下脚步,指着十二生肖的图片说出了那首活泼易懂的儿歌。就这样,对于十二生肖的有关内容,没有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未再运用任何专门的教具学具,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经过短短两天时间,因为有幼儿间的互动和环境的潜移默化,班里的每一个幼儿都能熟练、生动地朗诵出这首儿歌,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我下面预设学科课程里有关十二生肖的教学内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了。 三、活动分析: 很显然,这是主题探究活动中一次成功的、恰到好处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教师却及时地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了恰当、巧妙的指导,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正确的教育决策和恰当及时的教育措施。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结合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应知应会的教师预设学科课程,巧妙地运用人力资源和活动室的环境资源,让 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_范文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感谢您的阅读!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一) 一、产生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对象 四、礼仪教育主要内容 五、操作要点与主要措施 六、预期成果(展示) 一、产生的背景 什么是礼仪?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中国作为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礼仪之帮”,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新世纪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具备了会思考、会学习、接受信息快等素质,却也滋长了一些作为独生子女而引发的不良习气,例如不懂尊重父母、长辈,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等,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幼儿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行为相脱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另一方面接受是礼仪教育不够。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都有一个关健期,那么,幼儿时期就是一个关健期。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 1、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与设计》练习题答案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1.表演唱 也称歌表演,指一边唱歌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合作。动作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2.唱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示性地进行演唱,称为唱。3.轮唱 轮唱:两个小组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如间隔一小节的轮唱《闪烁的小星》。4.对唱对唱:是指幼儿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以问答的方式进行的歌唱。5.接唱 接唱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接唱,也可以是小组对小组的接唱。一般将一首歌曲分成几个乐句,幼儿分组轮流一句句接唱,也可以是半句接唱。6.齐唱 齐唱:是幼儿园集体唱歌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完全相同的曲调和歌词。7.音色 音色:于发音体的形状、性质不同,发音的方法不同而发出的声音各具特色,如乐器中钢琴、小提琴、二、笛子发出的声音各具有不同的音色,这种不同声音的特色就叫做“音色”。 8.幼儿园的律动 幼儿园的律动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动作,一般分为三种: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9.独舞 独舞:是一个人随着伴奏做韵律动作,主要指一个人的表演,也有多人一起表演的时候,但相互间不发生交流或配合关系。10.集体舞 集体舞:是许多小朋友一起参加的、有一定的队形和动作规定的并可交换舞伴的一个舞蹈形式。 11.幼儿园音乐欣赏

幼儿园音乐欣赏是人们感受、理解、鉴赏和品评音乐艺术的一种活动,也是通过音乐来了解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思维的活动。学前儿童主要通过直接参与活动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12.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艺术启蒙教育的过程。 13.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指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和兴趣。14.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 所谓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是指除专门的艺术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涵、渗透在儿 童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或美术教育活动,是既应用了艺术又并非以艺术为主要教育容的其他教育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幼儿音乐教育观。 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波及全世界的幼儿园至音乐学院。柯达伊高度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幼儿园能为儿童提供一个集体创造音乐的环境,所以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以便使儿童尽早获得音乐体验。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材料,柯达伊重视民族文化成分,他提出把民间歌曲和歌唱游戏曲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材料,同时他也认为优秀的创作音乐,即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也可以居为儿童音乐教育的材料。他认为唱歌这一人人都能从事的活动,能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 2.简述奥尔夫的幼儿音乐教育观。 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和儿童音乐教育家。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他强调儿童音乐应该从“元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2 [案例描述] 案例一:孩子们你们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我吃了包子)几个包子?(2个包子)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点,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我吃了2个面包)说得很完整。那么唐老师也来说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你们要认真地听好哦。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头牛,两只羊……(故事还没有讲完,就有小朋友说:老师你这是在吹牛)吹牛?什么叫做吹牛,你们什么吗?(就是骗人)还没有不一样的答案(就是让人开心的)对呀,吹牛就像在说笑话,是唐老师逗小朋友玩的。唐老师吹了牛,你们觉得开心吗?(真开心、真好笑) 案例二:后来哪个小朋友又来了(依果尔),那依果尔来了,他说了什么?他这是在吹牛还是在干嘛?(他说他自己把冰激凌吃了还说是妹妹吃的,妹妹都哭了)那他这是在吹牛吗?(不是)那这是什么呢?(他骗人、他撒谎了)。那唐老师要问你们了吹牛和撒谎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吹牛是好的,撒谎是不好的)那为什么吹牛是好的,撒谎是不好的?(吹牛就是为了开心的,撒谎是骗人是不好的)对呀,吹牛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就像编故事、讲笑话一样有趣。而撒谎却会伤害人。小朋友之间可以吹牛但一定不能撒谎。 [评价分析] 第一个细节为导入环节,我以谈话为导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吃

早饭只能吃一点点,而老师吃了这么多,从而让孩子们知道吹牛是一件搞笑的事情。本来还想自己说出自己在吹牛,可是没想到孩子们在我还没有讲完我的早饭经历时,就知道我在吹牛,我顺势就问孩子“你们知道什么是吹牛?为什么你们说我在吹牛呢?”以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知道吹牛概念。 在第二个细节中,让孩子们知道吹牛与撒谎之间的区别,它们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就像孩子们说的一个是好的就是褒义词、一个是不好的贬义词一个道理。还好孩子们都能正确地认识到两个的区别。 [所思所悟] 通过本次语言活动《吹牛大王》,能让孩子们区别吹牛与说谎,并感受吹牛带来的搞笑;并能大胆发挥想象,能进行续编故事。在整个活动中笑声一直陪伴着孩子们,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过得非常地开心。这就是本次活动最大的成就。 幼儿园《纲要》中要求幼儿能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通过研究讨论获得。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 表演唱 2. 范唱 3. 轮唱 4. 对唱 5. 接唱 6. 齐唱 7. 音色 8. 幼儿园的律动 9. 独舞 10. 集体舞 11.幼儿园音乐欣赏 12.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 13.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 14. 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幼儿音乐教育观。 2.简述奥尔夫的幼儿音乐教育观。 3.制订艺术教育目标一般要考虑的因素 4.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殊性 5.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有哪些影响 6.什么是艺术教育的审美性原则 7.简述当代中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8.幼儿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9.制订艺术教育目标一般要考虑的因素 10.幼儿园唱歌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1.唱歌过程中如何保护嗓音? 12.幼儿园唱歌活动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13.舞蹈教学过程有哪些? 14.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三、活动设计 1、请以歌曲《小海军》为题设计一次唱歌活动。 小海军 1= D 2/4

2、请以歌曲“大风车”为唱歌材料,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唱歌活动。 3、请以东北民歌《歌唱春天》为材料,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唱歌活动方案 4、请以歌曲“小树叶”为题,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唱歌活动方案。 小树叶1= b E 2/4 3 3 3 2 │ 1 5.│3 3 3 3 │2 —│ 秋风起来啦秋风起来啦, 小树叶沙沙沙沙沙沙沙, 2 3 5 │3 3 2 │1 · 6 .│1 —│ 小树叶离开了妈妈, 好像在勇敢的说话: 7.·7 .│7 7 ..6 5 .. │6. 1 │1 —│ 飘呀飘呀飘向哪里? 春天春天我会回来, 2 3 5 │3 2 │ 1 —│1 0 ║心里可害怕? 打扮树妈妈!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doc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幼儿园王丽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 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

电大2015春开放本科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期末试题A卷答案

电大2015春开放本科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期末试题A卷答 案 A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1、音乐智能具有( C )。 A、特殊性 B、差异性 C、遗传性 D、独特性 2、( C )的儿童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 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3、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 C )。 A、9岁,10岁 B、0岁,8岁 C、2岁,6岁 D、3岁,8岁 4、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 A )。 A、拍子 B、旋律 C、动作 D、节奏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 B )。 A、教师 B、教师与幼儿 C、幼儿 D、听评者 6、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D、写生 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 )。 A、里德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加德纳 D、阿恩海姆 8、( C )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 关系。 A、多层并列式 B、并列式 C、遮挡式 D、零乱式 9(《梦幻曲》的曲作者是( A )。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10(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 B )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 A. 肢体 B. 动作 C. 情景 D.音域11(《梦幻曲》的曲作者是( A )。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12(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 B )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 A. 肢体 B. 动作 C. 情景 D.音域 13.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一般不包括下列哪一类( D )。 A.绘画 B.手工 C.欣赏 D.表演 1 14.下列不属于绘画的形式语言的是( C )。 A.线条 B.形状 C.手工 D. 色彩 15.由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属于( B )。 B.意愿画 C.装饰画 D. 写意画 A.命题画 16.就儿童整体发展观而言,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D )。 A.儿童应该被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B.儿童的艺术生活应该被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C.幼儿园的教育和艺术教育应该被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D.艺术教育领域内外不同领域应独立不能交融 17.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操作各种直观教具向儿童提供活动范例的方法是(A ) A. 演示法 B.示范法 C.观察法 D. 导入法 18.在艺术教育活动中,( B )主要是指教师通过现场的演唱、演奏、动作表演,以及用绘画、制作演示等的方法来向儿童提供活动的范例。 A. 演示法 B.示范法 C.观察法 D. 导入法 19、大班幼儿一般能达到的音区为( A )。

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 篇一:中班五一劳动节主题活动方案 20XX年中班“五一劳动节”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图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的到来,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有了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萌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我们中班在节日前夕开展了“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服务。 二、活动时间 4月28日--5月9日 三、活动主题 劳动最光荣! 四、活动目标 1.尊重生活周围劳动人民,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能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参与活动。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五、活动准备 1.结合活动谈话:让幼儿懂得劳动的辛苦,尊重他人的劳动。 2.读报和收集关于社会新闻,关心身边的事。 六、活动过程 (一)我为“劳动”献唱——了解“劳动节” 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初步理解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2.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 传。 3.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4.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 开展“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围绕“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勺子、穿脱衣服) 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 4.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比赛,各班根据比赛结果,评选各种“劳动之星”。 (三)我能行——活动展示篇 1.绘画“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美术作品。介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初步了解不同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同奉献,能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2.谈话:说说“我的爸爸妈妈”,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工 作,知道他们工作的辛苦,并请家长朋友来园介绍自己的工作。 3.组织幼儿义务劳动,如:擦桌子,椅子、洗抹布等。 4.手工:制作“美丽的花”。组织幼儿将自制花朵送给幼儿园各行业的劳动者,并说一声祝福的话。 篇二:五一劳动节幼儿园活动方案两篇

幼儿园语言优秀教学案例

幼儿园语言优秀教学案例《如果我能飞》 一、活动目标: 1、体验大胆想象“如果我能飞“的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如果我能飞”来进行思维想象、创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诗歌《如果我能飞》挂图。 2、美丽的翅膀若干;太阳、月亮、小船等卡片。 3、背景音乐《隐形的翅膀》。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主题 1、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有什么会飞呀?(鼓励幼儿说一说:小鸟、飞机、蜻蜓、蝴蝶……)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能飞行吗?(引导幼儿说一说)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也能飞翔,你最想做什么? 2、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飞行的乐趣。(教师引导:“飞呀飞,我们飞到哪里了?”) 3、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如果我能飞》,请小朋友跟老师朗诵一遍课题《如果我能飞》 (二)教幼儿学习朗诵散文诗 1、师:下面,请小朋友听老师把这首诗歌朗诵一遍好吗? 2、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老师朗诵的诗歌《如果我能飞》。 3、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4、教师教幼儿朗诵诗歌,教师读一句,幼儿读一句。(教师领读2遍) 一、引导幼儿拓展想象 1、师:“我”都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一边看图一边说一说。) 2、师:小朋友,如果你能飞,也飞到了蓝天上,你最想变成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顺势贴出卡片太阳、月亮、云朵……)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也飞到大海上,飞到森林里,最想变成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顺势贴出小船、海鸥、灯塔等) 4、小结:哦,原来想象是这么神奇,我们想飞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想变成什么就能变成什么。 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启发想象,学习仿编诗歌 1、师:小朋友,老师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教师一边做飞的动作,一边说:哦,会飞的感觉真美呀!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上海世博园里,变成可爱的海宝,为游人导游;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首都北京,变成美丽的百灵鸟,祝福祖国妈妈;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美丽的草原上,变成喜洋洋,战胜灰太狼……)

电大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题开放本科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题(开放本科2013.1) 一、单项选择题。 1、音乐智能具有( C )。 A、特殊性 B、差异性 C、遗传性 D、独特性 2、( C )的儿童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 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3、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 C )。 A、9岁~10岁 B、0岁~8岁 C、2岁~6岁 D、3岁~8岁 4、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 A )。 A、拍子 B、旋律 C、动作 D、节奏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 B )。 A、教师 B、教师与幼儿 C、幼儿 D、听评者 6、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D、写生 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 )。 A、里德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加德纳 D、阿恩海姆 8、( C )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多层并列式 B、并列式 C、遮挡式 D、零乱式 9、教师应争取在()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惯。 A、一年左右 B、半年左右 C、两年左右 D、三年左右 1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讲解法 C、对话法 D、比较法 11、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 B )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A、观察和比较 B、观察和临摹 C、观察和写生 D、概括和归类 12、采用( B )的教学形式使幼儿能较巩固地学会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 A、单元式 B、主题式 C、专题式 D、组合式 13、( B )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A、2岁 B、3岁 C、2.5岁 D、4岁 14、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C )。 A、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B、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成果 D、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作出反思 15、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B )。 A、冈仓觉 B、弗兰兹·西泽克 C、皮亚杰 D、福禄倍尔 16、( C )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 A、12个月 B、18个月 C、19个月 D、3~4岁 17、能够意识到旋律上行与下行的运动状态,有益于理解音乐的情绪、情感表现,也容易形成旋律的(A ),从而促进音准概念的形成。 A、知觉表象 B、听觉能力 C、知觉能力 D、听觉表象 18、在音色知觉方面,( A )的幼儿能够辨别2~3种有鲜明对比度的人声或乐器声。 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幼儿教学设计案例

篇一: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二: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案例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数学] 认识正方体 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内容:认识正方体 准备: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过程: 一、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大班数学活动量沙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