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背诵篇目.txt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背诵篇目.txt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背诵篇目.txt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背诵篇目.txt

凉州词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分析诗歌前两句写景的雄阔苍凉境界。

(3)说明“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双重含义。

原文:

王之焕《凉州词》(背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提示:

一、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二:“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焕齐名,共诣旗亭贳酒。忽有伶官十数人会宴,三人私约曰:‘我辈各擅诗名,今观诸伶讴,若诗入歌辞多者为优。’俄一伶唱‘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又一伶讴‘开箧泪沾臆’,适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又画壁曰:‘二绝句。’之涣因指诸妓中最佳者曰:‘此子所唱,如非我诗,终身不敢与争衡矣’。须臾双鬟发声,则‘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涣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饮醉竟日。”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虽未必实有,但也足见此诗在当时已广为传唱。

二、首句的异文(“黄沙直上”)出现较早,现在已经很难断定何为原文。不必即以空间悬隔(黄河与玉门关相距遥远)、无法落实诗人“视点”为由,而否定“黄河远上”的合理性。唐人写景,往往只取兴会神到而“绘千里于尺幅”,而未必是写景实写。诸如王之涣“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绝句》)之类诗句所写的景象,均非目力所及。

三、此诗亦曾被奉为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首两句写景,取象宏大,境界雄阔苍凉。后两句感念塞外艰苦,委婉深刻。明杨慎《升庵诗话》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万里了”,别有会心,可以参考。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归纳并评说历来关于此诗旨意的几种认识。

(3)说明此诗用典型事物表现边塞军旅生活。

原文:

王翰《凉州词》(背诵)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提示:

一、对此诗的主旨和情调,历来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有人认为,此诗体现了马革裹尸、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壮怀激烈,情调豪放;有人认为,此诗反映了士卒对戎马生涯的厌倦及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忧伤深沉,情调悲凉,还有人认为,此诗“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又有人认为,对此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

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清施补华《岘佣说诗》)……因为作者在有意无意之间巧妙地隐括了当时人们对这种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与危害性和残酷性这两个方面的认识,所以才会引起后人对此诗见仁见智领悟不尽相同的情况。“诗无达诂”,不同的诠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融汇了看,可使此诗的意蕴更丰富。

二、此诗末句的标点,有的选本作“!”,有的选本作“?”。标点的差别反映了对此诗旨意理解上的差异。我们这里作“。”,以便读者自行取舍。

王昌龄《出塞》(背诵)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理解此诗言少意多、内蕴丰富。

(3)认知诗中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

(4)分析此诗发兴高远、感慨深长的特点。

原文:

王昌龄《出塞》(背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提示:

一、此诗前两句从写景入手,以“秦”、“汉”二字互文见义,统领“明月”和“关”,概括了千年以来边境不宁、战氛难靖、士卒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后两句由“人未还”三字生发,以怀念李广揭示边塞不宁的原因是将领无能,朝廷用人不当,强烈希望有英才良将出镇边塞,克敌制胜,卫国安边。清沈德潜说:“……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说诗晬语》)。

二、此诗极为精练。短短二十八字,有对关塞悠久的时间追溯,有广袤辽阔的空间的展示,有征人的边愁、思妇的悬念,有对戍卒的同情和对边将无能的不满,有对英才良将的企盼,也有诗人自身跃跃欲试、横槊卫边的渴望……言少意多,内蕴丰富。尤其是开头两句,囊括古今,包举万里,令人情思飞越,遐想千古。明代李攀龙推崇此诗为唐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三、此诗主旨及写作意图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写来却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落笔,“兴发高远”而感慨深长,形成了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

王维《山居秋暝》(背诵)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

(2)辩证评价诗人的归隐意愿。

(3)认知本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

(4)分析本计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

原文:

王维《山居秋暝》(背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提示:

一、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诗人笔下的秋景,洗去了前人诗文中习见的感伤色彩和悲凉情调,显得清新、优美、恬静而颇有生气。诗的最后两句,表示了乐于归隐的意愿,其中固然不无躲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

二、这首五律首联点明季节(“秋”)、时间(“晚”)、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次联顺势描写“空山”的夜景,“明月”承“晚”字,“清泉”暗中应承“新雨”。第三联由物及人,描写山间居民的日常生活图景,“浣女”、“渔舟”,见生活之纯朴宁和;青莲翠竹,见自然之清幽恬静。尾联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外物揭示内心,揭明主旨。

三、本诗写景纯用白描,轻描淡写,笔致简约。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动静相衬,视听结合,不但画意盎然,且流溢着诗人陶然其中的怡悦之情,诗情画意为一体。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背诵)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送别诗。

(2)认知此诗情调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低回伤感,并分析其原因。

(3)阐明“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深厚意蕴。

(4)说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暗示作用。

原文: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背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提示:

一、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了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诗中虽有分手在即的忧伤、惆怅,但更可见对友情的诚笃和相知相契之深。情调与一般送别诗的低回伤感、缠绵呜咽不同。

二、前两句布景,叙写送别的时间、地点、气候、环境氛围。“客舍”暗示客中送客;“柳色新”则暗示离别在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唐诗宋词中常借杨柳以寓别意)。后两句抒情,“更尽一杯”,见出此前虽已多次同饮,现在依然离情难舍。“西出阳关无故人”,包蕴了对友人前路珍重的真诚祝愿,情韵深长。

三、此诗因情意殷切、韵味深永,落成以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至北宋时,已被翻演成《阳关三叠》而极负盛名。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怀麓堂诗话》)。

四、盛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南宋陆游《塞上曲》:“老矣犹思万里行,翩然上马始身轻。玉关去路心如铁,把酒何妨听渭城!”二诗立意虽与王维此诗不同,但显然都受到此诗影响。

李白《将进酒》(背诵)

大纲要求:

(1)理解此诗主旨是借酒浇愁,抒发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2)说明本诗情感色彩强烈、作者情绪变化剧烈的特色。

(3)认知诗中夸张往往以巨额数量词加以修饰,富有力度。

原文:

李白《将进酒》(背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提示:

一、此诗题为《将进酒》,却非一首劝人饮酒的泛泛之作。诗人豪饮高歌,借酒销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二、本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发端以“君不见”提唱,两个排句势若天风海雨,表露出诗人蹉跎岁月的深沉忧虑。五、六两句起诗情陡然逆折,由悲转乐,且渐趋狂放。但至“钟鼓”以下八句,却又在酣饮纵乐中见出埋没于是的愤激。末四句再作跌宕,以借酒销愁呼应开篇,揭明题旨。本诗情感色彩的强烈、情绪变化的剧烈及其结构上的大开大阖,充分展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三、诗多用夸张手法,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如“千金”、“三百杯”、“万古愁”、“千金裘”等等,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

李白《行路难》(背诵)

大纲要求:

(1)认知本诗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痛苦与心理矛盾。

(2)说明本诗情感活动剧烈、数度起落折转的艺术特色。

(3)说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的象征意义。

(4)认知诗中的用典故及其作用。

原文:

李白《行路难》(背诵)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提示:

一、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原以为可以一展抱负,但唐玄宗只是让他供奉翰林,以便在酒酣耳热之时用以点缀升平。李白极为失望。加上权臣贵戚的嫉恨谗毁,李白终

被“赐金放还”,“五噫出西京”。此诗即作于作者被迫离开长安之后,反映了他的思想痛苦与心理矛盾:一方面,他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态度,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又使他对前途仍抱希望。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二、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于作者情感活动的起伏不止、变化急遽。诗篇虽仅十数句,情感却由悲沉至昂扬两度矛盾,三次折转,大起大落,变化剧烈。生动显示出作者当时的心理矛盾,也使这首篇幅不长的歌行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

三、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写情怀。三、四两句,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形象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五、六两句运用比兴,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而七、八两句与末尾两句则是用典,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示自己对前途的信念,在历史的联想中寄寓失望后仍怀着的希望。

杜甫《春望》(背诵)

大纲要求:

(1)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

(2)说明“感时”、“恨别”所包融的国恨家愁。

(3)阐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含义。

(4)说明诗末以诗人自我形象作结对深化主题的起的作用。

原文:

杜甫《春望》(背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提示:

一、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眺望沦陷于敌手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望中所见。上句蕴含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人烟稀少的荒芜景象。“国”、“破”、“春”分别点明地点、背景、节令。第二联由大而小,由总览转为具体抒写自己在这特殊的春天里的感受。五、六两句分别从“感时”、“恨别”转出,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战火不断,是写国忧;消息隔绝,是说家愁。这两句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深挚。尾联以正面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作为全篇的收束,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态,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北征》)的深广忧思。

二、“望”是贯串全篇的线索。诗从所望的景色开始,以望者的情态作结。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突出,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它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善于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是这首诗的又一成功之处。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利用大自然的和谐景色(“花”、“鸟”)和诗人内心的不和谐情绪(“感时”、“恨别”)之间的矛盾,使所要表现的忧思更加突出,从而增强了艺术效果。

杜甫《登高》(背诵)

大纲要求:

(1)认知本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象,后四句写登高所生发的感触。

(2)分析本诗写景俯仰兼顾、动静相衬、意境深远的特点。

(3)说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丰富内涵。

(4)认知本诗通篇运用对偶。

原文:

杜甫《登高》(背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提示:

一、这首诗写诗人于重九登高时的闻见感受。前四句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愁潦倒、老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在一首名为《登楼》的诗中,杜甫曾有句云:“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可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写本诗时的心理背景,把握其感情基调。

二、此诗前半写登高闻见的景色。一、二句为局部的近景,三、四句为整体的远景。既有对猿鸣、鸟飞的细致摹写,又有对落叶、江流的粗犷勾勒,俯仰兼顾,动静相衬,创造出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画面。后半写登高所生的感触,五、六两句为一篇重心所在,不但自伤身世境遇,且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末两句再作申述,以衰病愁苦的自我形象收束,与《春望》同一机杼。

三、本篇语言极为精炼。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此诗颔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其实,尾联意蕴也极为丰富。可见杜甫晚年诗作的语言确已到了“难易一字”的惊人地步。

四、此诗通篇运用对偶,一、二两句尚有句中对,但读来却口吻流走,全无滞留。可见杜甫晚年对诗歌声律的把握运用也已达圆通之境。

韦应物《滁州西涧》(背诵)

大纲要求:

(1)分析此诗写景绘声绘影、动静相衬的特点。

(2)说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所显现出的蓬勃活力和盎然意趣。

原文:

韦应物《滁州西涧》(背诵)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提示:

一、此诗写西涧暮春景色,分别从“涧边”和“涧中”着笔,绘影绘声,优美如画,是历代公认的山水诗名篇。作者即景会心,借景述意,在幽草黄鹂、晚雨野渡的“画意”中,融进了对自在人生的体验。

二、前人或谓“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大抵注意于以声衬静、动静交错的音响美、画面美,及其所显现的大自然的蓬勃活力,至于诗人的胸襟、情怀,则较少顾及。

也有人认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二句是讽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背诵)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认知此计主旨:写戍边将士的思乡怀亲之情。

(3)说明此诗抒情委婉含蓄的艺术特点。

原文: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背诵)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提示:

一、此诗抒写久戍边地的将士思乡怀亲之情。前三句写诗人登城的所闻所见,徼足诗题,为末句作烘托、铺垫。末句抒发作者的测想与感慨,表现出他对戍边将士思想情绪的体察,感人至深。

二、明人王世贞认为,李益的七绝成就卓越,不比王昌龄与李白逊色(见《艺苑卮言》)。有人曾推崇此诗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传说本诗写成后即被谱以管弦、广为传唱。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凄冷,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第三句描绘笛声,故意不言明其曲调之内容声情,至第四句一语破的,让读者于“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图景中去揣测、回味笛声中所流露出的浓烈乡思和低回哀愁,笔致空灵,含蓄不尽。

三、作者还有一首题为《从军北征》的七绝,写法与此诗相类,可以参读。诗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孟郊《游子吟》(背诵)

大纲要求:

(1)概括此诗旨意:歌颂伟大的母爱,抒写儿女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和报答之心。

(2)说明本诗以日常生活细节描写母爱。

(3)说明本计比兴手法的运用。

原文:

孟郊《游子吟》(背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示:

一、此诗通过母亲送别儿子前为其认真细致地缝制衣衫的场景,歌颂了母亲对儿子真淳、诚挚、深厚的关爱,抒发了作者对母爱的由衷感激之情和报答之心。母亲对儿女的关爱和儿女对母亲的孝敬,是人类本能而又最高尚的感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真实人性。这首歌颂母爱的颂歌,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

二、此诗描写母子离别,未见谆谆叮咛,涟涟别泪,而是择取了母亲为游子缝衣时的动

作意态作朴实无华的描绘,将纯真而又深沉的母爱凝聚于“临行密密缝”的细节和无声无息的场景中,让诚笃的母爱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自然流溢出来。至情至性,笔墨纯朴,感人极深。

三、本篇是孟郊自创的乐府体诗,即事名篇,不假雕饰,从题目到内容,纯然从肺腑间流出。前四句系用白描,后两句转用比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形象贴切,情意深长,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永远牢记的名言。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背诵)

大纲要求: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情。

(2)把握此诗的情感内容:忠而获罪、英雄失路的悲愤和老而弥坚、为国说忠的心志。

(3)说明“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含意及表现手法。

原文: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背诵)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提示:

一、关于此书背景,《旧唐书·韩愈传》中记载较详,可参阅。“淮蔡平,(愈)以功授刑部侍郎。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30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30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3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灯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至夭促,何言之乖剌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二、前四句写左迁原因,抒发了忠而获罪的悲愤和老而弥坚的勇气。五、六句宕开一笔,就景抒情,系念家国,蕴含着英雄失路的血泪。尾联语意紧扣第四句,向侄孙韩湘从容交代后事,沉痛凄楚。

三、以“文章之法”行于谨严的格律之中,感情沉挚深厚,笔势纵横开合。有“文”的笔法,更有盎然的诗意,是此诗艺术上的特色。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背诵

大纲要求:

(1)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此诗主旨:抒发了诗人迭遭打击、贬谪遐荒的忧愤,也表达了对同道者的怀念。

(2)分析此诗情景交融的特色。

(3)说明“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象征意蕴。

原文: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背诵)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提示:

一、这首诗借登楼远眺,抒发了诗人迭遭打击、被贬遐荒的忧愤,同时表达了对同道者的怀念和聚会无期的惆怅。

二、首联从“登柳州城楼”写起,境界辽阔,情意深广。第二联写近处所见,赋中兼有比兴。第三联转写远景,起句用赋笔直叙,对句用比喻表意。目骋心驰,愁思无限。尾联回扣诗题,传出“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低徊郁结情怀。

三、“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一联既是写眼前实景,又寓有作者遭受打击、忧伤时事、处境险恶的政治感慨。清人纪昀评其为“赋中之比,不露痕迹”(《瀛奎律髓》纪昀批语)。

刘禹锡《乌衣巷》(背诵)

大纲要求:

(1)认识此诗主旨:世事多变不定,荣辱盛衰无常。

(2)分析此诗以小见大、以景物暗示沧桑之变的艺术表现手法。

原文:

刘禹锡《乌衣巷》(背诵)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示:

一、《舆地纪胜》载:“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乌衣巷,此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他们权倾朝野,声势显赫。然而,岁月流逝,历史无情,往日的荣华宝贵已经烟消云散,只留下供后人凭吊的些许陈迹。这首诗即表现对世事多变、荣辱无常的感叹,揭示豪门大族的荣耀不可能持久。

二、在艺术上,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一是以“朱雀桥边”野草丛生、一派荒凉的景象作侧面烘托,暗示昔日繁华已经去尽;一是以小小燕子由当年王、谢之堂“飞入寻常百姓家”垒巢筑窝,暗示沧桑之变,荣辱不定,宝贵终难常保。

杜牧《泊秦淮》(背诵)

大纲要求:

(1)认知此诗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国势危迫、朝廷上下却依然醉生梦死的深重忧虑。

(2)说明诗中所用典故及其内蕴。

(3)理解本诗用语浅显而意味深远。

原文:

杜牧《泊秦淮》(背诵)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提示:

一、杜牧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晚期,忧国之心,不能自已。这首七绝写夜泊秦淮闻歌而牵动忧思、念及国运,既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唐的现实。

二、前两句写夜泊所见之景色,先渲染环境气氛,再点明时间、地点,照应题面。将烟、水、月、沙溶合成一幅迷朦中透着冷寂,清丽中微露哀伤的秦淮夜色图。后两句叙事中有议论,将历史与现实一线贯串,寄寓着无限的悲慨与辛辣的讽刺。

三、这首诗的语言明白浅显而意味深远。注意第一名中的两个“笼”字和第三、四句的“不知”、“犹唱”等词语,在表达作者感情和诗的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李商隐《无题》(背诵)

大纲要求:

(1)认知此诗的情感内容:熔铸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执着的追求之情。

(2)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所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3)理解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有一石双鸟之效。

原文:

李商隐《无题》(背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提示:

一、这首七律,熔铸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执着的追求之情。首句写相见无期的凄怆,语句从曹植“别易会难”翻出而意思更折进一层,体情深曲。次句以暮春衰残景象映衬别情,似还蕴含着人生境遇、心灵创痛,哀怨重重。第二联从自身落笔,以“春蚕”、“蜡炬”为喻,表白至死不渝的绵邈深情。第三联转换笔锋,悬想别后对方的相思之苦,体贴入微,更可见一片痴情。尾联借神话传说表示无望中的希望,既劝慰对方,也聊以自慰。

二、本诗情思深挚。三、四两句作为爱情盟誓,历来为人们称引激赏。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将春蚕吐丝与蜡炬滴泪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象征相思的绵绵不止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动贴切,含蕴隽永。

三、五、六两句,悬想虚拟分手后对方的相思情状,是古诗中常用的“从对面写起”的笔法。这样写,既写出了对方对诗人的灼灼思念,更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对对方的一怀深情。既可收一石双鸟之效,又可见抒情婉曲之妙。诸如杜甫《月夜》中“今夜鄘州月,闺中只独看”、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语句,都是用的同一笔法。所谓“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责任教师:王文章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古代作品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内容为上起先秦下至近代的一些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名作或其节录,按文学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七个部分。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课堂教学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葛晓音、周先慎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四、教学重点掌握内容及教学进度表: 一、先秦(8课时,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 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诗经:《伯兮》、《七月》 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逍遥游》、《劝学》 楚辞:《离骚》 二、两汉(6课时,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 两汉辞赋:《鵩鸟赋》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两汉乐府诗:《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汉代古诗:《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 三、魏晋南北朝(4课时,第八周): 建安诗赋:《蒿里行》(曹操)、《燕歌行》(曹丕)、《白马篇》(曹植)、《七哀诗》(王粲) 正始诗文:《咏怀》其一(阮籍) 西晋诗歌:《悼亡诗》(潘岳)、《咏史》其二(左思)、《游仙诗》其一(郭璞) 东晋诗文:《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陶渊明)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读曲歌》(吴声歌曲)、《西洲曲》(西曲歌) 北朝乐府民歌:《幽州马客吟》、《捉搦歌》、《敕勒歌》、《木兰诗》 南朝诗文:《登池上楼》(谢灵运)、《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谢眺)、《与朱元思书》(吴均) 北朝诗文:《水经注》(郦道元)、《国江诸人》(刘义庆) 四、隋唐五代(8课时,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 初唐诗歌:《在狱咏蟬》(骆宾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盛唐诗歌:《凉州词》(王翰)、《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临洞庭》(孟浩然)、《从军行》、《长信秋词》(王昌龄)、《终南山》、《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蜀道难》、《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蜀相》、《登高》(杜甫) 中唐诗文:《滁州西涧》(韦应物)、《宫怨》(李益)、《游子吟》(孟郊)、《山石》(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长恨歌》(白居易)、《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晚唐诗文:《早雁》(杜牧)、《贾生》、《无题》(李商隐)、《读“司马法”》(皮日休、《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五代词:《谒金门》(冯延巳)、《摊破浣溪沙》(李璟)、《清平乐》、《虞美人》(李煜)

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整理大全.doc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咏史饮酒·其五 作者:左思【魏晋】作者:陶渊明【魏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促织最后一段)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香菱学诗) 【高一上】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旁宫赋最后一段)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第一段)

17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业_2

17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8-16 15:20:04 一、单选题 1. (4分)湘夫人第二部分写() A.A追求 B.B相聚 C.C分手 D.D离别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2文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2. (4分)关于《战国策》的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A它的作者是刘向 B.B又名《国策》、《国事》、《事语》等 C.C主要记录了战国进谋臣、策士游说诸候的言论行动 D.D行文中多用排比和比喻,夸张渲染。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2文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3. (4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 A.A曹植 B.B谢灵运 C.C鲍照

D.D曹操纠错

得分:4 知识点:2.1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4. (4分)以下不属于李白诗歌特征的是() A.对“我”的突出,对个人自身的重视 B.大胆的想象与夸张 C.情绪急剧变化 D.清峻明朗的总体风貌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1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5. (4分)“洛阳纸贵”的典故指的是()的《三都赋》 A.谢脁 B.谢灵运 C.鲍照 D.左思纠错 得分:4 知识点:2.1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6. (4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有一句很有名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么 ,那它后面的诗句应该是什么? A.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C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D.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2.1诗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7. (4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A柳宗元 B.B韦应物 C.C韩愈 D.D白居易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1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8. (4分)《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以上两句话出自()。 A.A《捕蛇者说》 B.B《劝学》 C.C《进学解》 D.D《送李愿归盘谷序》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1诗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9. (4分)在汉乐府vv古歌>>里"离家日趋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A.A坐中何人,谁不怀忧 B.B心思不能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课程内容,分为作家作品知识、泛读作品、精读作品三个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作家作品知识 1. 识记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时代。 2. 识记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称及所属流派。 3. 认识著名作家、著名作品的并称。 4. 认识古代文学作品中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二、泛读作品 本大纲将教材所选作品中的以下各篇列为泛读作品: 诗经《君子于役》 《硕鼠》 《将仲子》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孟子《鱼我所欲也章》 墨子《非攻》(上) 庄子《逍遥游》 韩非子《难一》 屈原《离骚》(第一部分) 《湘夫人》 晃错《论贵粟疏》 马司迁《报任少聊书》 《魏公子列传》 张衡《四愁诗》 汉乐府《平陵东》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西北有高楼》 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曹植《白马篇》 《洛神赋》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咏怀诗》(驾言发魏都)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左思《咏史》 刘琨《重赠卢谌》 葛洪《画工弃市》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五柳先生传》 刘义庆《世说新说·过江诸人》 鲍照《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 《代东武吟》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淹《别赋》 吴均《与宋元思书》 庾信《拟咏怀》(日晚荒城上) 《拟咏怀》(萧条亭障远) 《哀江南赋序》 南朝民歌《子夜歌》 北朝民歌《木兰诗》 王勃《送杜少之任蜀川》 杨烔《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沈佺期《独不见》 宋之问《度大庾岭》 孟浩然《宿建德江》 王维《渭川田家》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闺怨》 李颀《古从军行》 高适《别董大》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 《望天门山》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望岳》 《丽人行》 《新婚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韩愈《山石》 《杂说》(四)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祭十二郎文》 张籍《秋思》 王建《水夫谣》 柳宗元《江雪》 《小石潭记》 《捕蛇者说》 刘禹锡《石头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轻肥》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26篇)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26篇)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26篇)《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wéi)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ɡ)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ɡǎ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ɡ)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ɡ)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o)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过秦论》贾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chī)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wèngyǒushéngshū)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yōu)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 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9选7,计28分):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4、“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郁郁涧底松,离离上山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6、“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7、“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两闲人如吾两人耳。” 9、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翻译题(18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参考译文:我曾经整日地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见(招手的人);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

高中语文学考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学考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师说》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6、韩愈《师说》“”一句,出自《论语》“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三)《赤壁赋》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琴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诗经》中所收诗歌,其年代大约始于西周初年,断至_______。 2、《左传》的作者,相传是_______。 3、孔子是春秋末年_______国人。 4、《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5、《苏武传》中,用人情感化劝降苏武的是_______。 6、《迢迢牵牛星》中写牛郎织女"_______,脉脉不得语。"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不宜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8、《拟咏怀》的作者是_______。 9、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是指著名诗人_______。 10、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 11、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3、《待漏院记》的作者是_______。 14、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_______。 15、北宋_______与其子拭、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 16、《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17、"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出自_______的名篇《天净沙·秋思》。 1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中"县官"是指_______。 19、吴伟业名句"恸哭文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_______。 20、清初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水,在今()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3.成语"退避三舍"出自() A.《曹刿论战》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 4.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的一组作品是() A.《九歌》 B.《九章》 C.《九辩》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二册] 《过秦论》贾谊

语文学考背诵篇目整理

浙江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背诵篇目整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学时:102学时学分:6分 理论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广告 大纲执笔下:刘运好胡传志俞晓红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广告专业本科阶段必修课程。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 (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 (5)提纲中加 * 号的为背诵篇目。 3、课程教学改革 (1)正确理解文本,是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 (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3)推行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经典、难点的作品列为讲授内容,而将次要的易懂的作品列为自学内容。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学期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品选(34学时) 一、《诗经·关雎》*(1课时) 1、关于《关雎》的主题; 2、关于抒情主人公。 3、《关雎》艺术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思考题:《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 二、《诗经·伯兮》*(1课时) 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 2、《伯兮》的艺术: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

版高考语文必背篇目75篇段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 一、背诵总篇目由64篇增加到75篇(段)。 二、高中14篇背诵课文不变。 三、初中45篇背诵课文不变, 删1篇换2篇增13篇, 具体如下: 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 《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 3.增: (1)《庄子》一则 (2)《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3)《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4)《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 (5)《湖心亭看雪》 (6)《河中石兽》 (7)《十五从军征》 (8)《登幽州台歌》 (9)《木兰辞》 (10)《黄鹤楼》(崔颢) (11)《卖炭翁》 (12)《满江红》(秋瑾) (13)《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初中原45篇背诵课文, 删1篇换2篇增13篇, 具体如下:

(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 《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 (3)增:①《庄子》一则②《礼记》一则(虽有佳肴)③《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④《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⑤《湖心亭看雪》⑥《河中石兽》⑦《十五从军征》⑧《登幽州台歌》⑨《木兰辞》⑩ 《黄鹤楼》(崔颢)⑾《卖炭翁》⑿《满江红》(秋瑾)⒀《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与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 固锋利,粮草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军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理条件还不如内部人民团结一致(更重 要).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单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君主施行“仁政”,帮助、支持他的人就会有很多,君主不施行“仁政”,支持、帮助他的人就会很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的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一战就一定能胜利. 《礼记》一则原文: 虽有佳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办。”其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 不去品尝, 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不去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 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 然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诗经》中所收诗歌,其年代大约始于西周初年,断至_______。 2、《左传》的作者,相传是_______。 3、孔子是春秋末年_______国人。 4、《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5、《苏武传》中,用人情感化劝降苏武的是_______。 6、《迢迢牵牛星》中写牛郎织女"_______,脉脉不得语。"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不宜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8、《拟咏怀》的作者是_______。 9、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是指著名诗人 _______。 10、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 11、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3、《待漏院记》的作者是_______。 14、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 _______。 15、北宋_______与其子拭、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 16、《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17、"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出自_______的名篇《天净沙?秋思》。 1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中"县官"是指_______。 19、吴伟业名句"恸哭文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_______。 20、清初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

高中阶段古诗文背诵篇目

高中阶段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古文(10篇) 1.劝学(一册P105全文《荀子》)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册P92全文 《战国策》) 3.屈原列传(六册P103第3段司马迁)4.陈情表(四册P145全文李密) 5.滕王阁序(四册P160 2—3段王勃) 6.师说(二册P109全文韩愈) 7.阿房宫赋(二册P112全文杜牧) 8.六国论(三册P83全文苏洵) 9.游褒禅山记(三册P86 全文 王安石) 10.前赤壁赋(四册P165全文苏轼)二、诗、词、曲(30首) 1.氓(三册P4《诗经》) 2.离骚(三册P7 1——6段屈原) 3.迢迢牵牛星(三册P15《古诗十九首》) 4.短歌行(三册P15 曹操) 5.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三册P16 陶渊明) 6.山居秋暝(三册P28 王维) 7.蜀道难(五册P138 李白)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册(三册P23 李白) 9.将进酒(五册P140 李白) 10.兵车行(五册P142 杜甫) 11.蜀相(三册P28 杜甫) 12.客至(五册P144 杜甫) 13.登高(三册P28 杜甫)14.登岳阳楼(五册P145 杜甫)15.石头城(三册P29 刘禹锡)16.琵琶行(三册P25 白居易)17.李凭箜篌引(三册P39 李贺)18.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三册P40 杜牧) 19.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三册P40 温庭筠) 20.锦瑟(三册P29 李商隐)2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三册P32 李煜) 22.雨霖铃(寒蝉凄切三册P32 柳永) 23.桂枝香(登临送目三册P41 王安石) 24.念奴娇(大江东去三册P33 苏轼) 25.鹊桥仙(纤云弄巧三册P33 秦观) 26.声声慢(寻寻觅觅三册P34 李清照) 27.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三册P30 陆游) 28.永遇乐(千古江山三册P34 辛弃疾) 29.扬州慢(淮左名都三册P35 姜夔) 30.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四册P130 王实甫)

高中语文学考篇目文学常识整理

高中语文学考篇目文学常识整理 必修1文学常识整理 1、沁园春:词牌名,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2.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著有《荀子》二十卷。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3.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古文运动”的倡导这之一,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一种文体,多用来发表议论。师说即说说从师学习的道理。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 5、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有《苏东坡集》。唐宋八大家”——散文;苏黄”——诗;“苏辛”——词;“宋四家”——书法。 6、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今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柳河东集》。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倡导这之一. 语文必修2 文学常识整理 1史铁生,生于1951年,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合欢树》,《务虚笔记》。 2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总使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之一。(1)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2)契可夫:十世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有《嘉祐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4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5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民主战士、语文教育家.、学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后改名朱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1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先秦文学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