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汇总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思想篇

绪论

(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配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坚定理想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2)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分为低层次的信念和高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最高层次的信念(即信仰)具有最大统摄力,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理想信念的实现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要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归根结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来实现。

弘扬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弘扬中国精神的重大意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两者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3)勤劳勇敢是兴家立国之本。

(4)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所体现出来的)是重要内涵。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既是道德要求、政治原则也是法律规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领土主权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基本载体。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因、胎记,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d.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即爱国主义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c.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需要着重树立以下爱国观念: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爱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爱国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有内在一致性。(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对于包括公民在内,而且对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而言,只要拥护祖国统一,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2)促进民族团结。(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及其主要表现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2.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3.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创造人生价值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由人生目的(核心)、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构成。人生目的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的是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以及自己)才有意义。

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要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离开社会的个体是无法生存的。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一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因此,一个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

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通过实践推动历史进步。

基本尺度:劳动和贡献的尺度。

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评价

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第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4.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个人条件:从个体条件出发,提高自身能力,增强本领;立足现实,坚守贡献;自强不息的精神。

(2)社会条件:从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5.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2.促进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

(1)坚持的原则:平等(前提);宽容(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保证);互助(必然要求)

(2)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a.竞争与合作在形式上对立,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b.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的胜利往往是内部合作的结果;c.合作离开竞争,合作便没有活力。d.在合作中竞争,推动人际关系良性发展。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应当一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应当统一。享受个****利与承担社会的责任应当一致。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道德篇

注重道德实践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不同经济关系下,道德表现不同。道德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2.道德功能与社会作用

主要功能:

a.认识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来实现);

b.规范功能(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及个人品德的形成);

c.调节功能(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评价来实现)。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美德的基本精神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3.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精华和糟粕)。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到的成果。

(4)两种错误观点: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虚无论(全盘西化),一种是复古论(对传统文化不加提炼,全部照搬)。这两种错误都割裂了传统文化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三)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升华和质的飞跃,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道德财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2)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会更大。

(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4)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遵守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最基本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办事公道、奉献社会(最高要求)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家庭美德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特征: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作用:a.推动道德法律作用的发挥;b.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c.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力量。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a.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内在)

b.同时积极自觉地向道德模范学习(外在)

c.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践履。(途径)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法律篇

建设法治体系

(一)法律的概念和发展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识,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1)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2)法律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保证实施。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体现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指引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可以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不得做什么)和义务性规范(应当做什么)来实现。

(2)预测作用。对具体法律关系或法律后果的预测。

(3)评价作用。对人们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评价。

(4)强制作用。对违法犯罪进行制裁,是法律其他规范作用得以实现的保障。

(5)教育作用。实现方式: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学法守法用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警示;通过表彰法治建设先进人物,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立法)。法律制定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立法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法律执行(执法)。行政执法原则: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行政执法的主体: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

(3)法律适用(司法)。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原则: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法律遵守(守法)。在法律运行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三)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1.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1)我国宪法的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a.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保障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方式。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少数民主聚居区为基础,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

c.基层民主制度:居委会、村委会、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是主要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4)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民法基本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刑法基本原则:罪行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2)非诉讼法,包括仲裁法和调解法等。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一要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废释并举;二要保证法律规范的质量;三要畅通民意表达机制以及民意与立法的对接机制。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一要增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可实施性;二要完善法律实施体制以及法律设施;三药提高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一要科学配置权力;二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三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四要严格对权力的监督;五要加强对违法用权的责任追究;六要健全权益救济机制。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一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二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三要加强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专门队伍和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一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二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三要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树立法治观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加强宪法实施,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国家宪政划清界限。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

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法律的不可违抗性(即法律的权威性所在,通过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来实现)。

(2)权力制约。具体体现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3)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具体体现为:权利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平等;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机会公平(包括起点平等、发展平等、代际平等)、规则公平(包括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保护面前人人平等)和救济公平(司法救济平等、行政救济平等、社会救济平等)。

(4)****保障,具体体现为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5)正当程序。具体体现为中立性(底线标准)、参与性(核心要素)、公开性(重要特征)、时限性(内在要求)。

(三)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4)尊重法律全诶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2.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践行权利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

(1)法律权利及其特征

法律权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a.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b.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c.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2)法律权利的分类

①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自己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②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③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

④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3)法律权利与****

****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是个体****和集体****的统一。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的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法律义务

义务与权力相对应,是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当承担的责任。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相对应,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法律义务的特点: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辩证统一

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

(2)一律平等

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地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这里的平等讲的就是权力和义务平等。

其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

最后,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

(3)互利互赢

(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1.政治权利与义务

(1)选举权利与义务

选举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义务是指公民在选举活动中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

(2)表达权利与义务

表达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相应地,公民在行使上述权利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3)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

民主管理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相应地,公民在行使上述权利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4)监督权利与义务

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是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对公民提出的上述权利,有关国家机关负有积极作为义务。

2.人身权利与义务

(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生命权是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享有生命权是人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前提。(2)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

3.财产权利与义务

(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2)继承权利与义务

4.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社会经济权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国家对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具有三层义务:一是尊重的义务;二是保障的义务;三是实现的义务。生存权是首要****。

(1)劳动权利与义务(2)休息权利与义务(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4)物质帮助权与义务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三)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1.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是体现权利正当性和保障权利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们行使权利必须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

2.依法救济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

3.尊重他****利

尊重他****利本身就是一种义务。权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认同是权利产生的条件,尊重则是权利实现的保证。

(1)尊重他****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2)尊重他****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3)不尊重他****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

权利意识不仅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也包括对他****利的认同和尊重。

4.依法履行义务

义务法定,一方面是说义务的设定必须有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是说法定的义务应当履行,否则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主要是:第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历史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苏俄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思想进入曲折发展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和、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丰富的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丰富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自从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后,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对这一概念作出概括与说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

(完整版)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 /3.几个“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4.毛泽东重要著作: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把建设这样的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5.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7.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8.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9.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 ?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 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经济全球化的考点,同学们重点拿下。 2018年考研秋季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新增考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的十九个高频考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的十九个高频考点 总结 毛中特作为考研政治中分值最高的科目,是同学们在考研政治复习中的重点。在此整理2015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19个高频考点,赶快来收藏吧! 1、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4、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且通过坚定不移地开拓这条道路而取

2017考研政治思修:诚信必背五点内容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思修:诚信必背五点内容 考研考生在复习考研政治这门学科时,会发现“诚信”这一知识点出现的频率较高,特别在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这门课程中。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下面我们来总结考研政治大纲中关于“诚信”所链接的相关知识点具体内容: 第一,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这一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毛中特课程的第八章。考生在复习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区分开。此外,考生还应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 第二,诚信原则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之一。这一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三章。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重点记忆: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关键,即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考生还应掌握诚信原则在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中的保证作用。 第三,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四章。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第四,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这一知识点也是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四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它是市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五,诚实守信是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之一。这一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七章。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此外,诚实守信这一基础原则还贯穿于民法商法之中,此知识点涵盖于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第五章。 综上,“诚信”在考研政治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生零散记忆容易遗忘且发生记忆混淆,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学会总结记忆。

2020考研政治毛概必背内容总结(08)

政治科目复习的比较晚,但是要背的东西不少,希望同学们能够注意总结,尤其是加强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背诵。大瓜老师梳理了毛概必背内容总结,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2020考研政治毛概必背内容总结(08) 第三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②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③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④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③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⑤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历史观、价值论。 ①体现了全面、联系的观点; ②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体现了统筹兼顾的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十三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①平衡性、②协调性、③可持续性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中国制造2025》的总结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中国制造2025》 的总结 《中国制造2025》是经李克强总理批准、国务院印发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主要部署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结合知识点来说,主要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针对《中国制造2025》总结一下知识点,供各位考生备考: 首先是实现制造强国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其次是实现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一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二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三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四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五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六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七要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020考研政治必背资料:马原经典语

2020考研政治必背资料:马原经典语 录(三) 11.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 ——《xx意识形态》 本段指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本段话既可以联系到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知识点,也可以联系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部分知识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指出在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指出不同于建国之初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建设力量除了工农和知识分子,还包括个体工商业者、在民营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自由职业者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等,指出我国人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的彻底性的明证,亦即它的实践能力的明证,就在于德国理论是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 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 (1)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思想武器。唯心不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 (3)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三观) (4)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马哲和西方哲学: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一) (1)科学主义否定哲学世界观功能,推崇科学知识,放弃世界观的研究。 (2)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和理性,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4:发展与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趋势、规律、进程、必然性都可以代替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势、规律、进程、方向都可以代替方向)、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考研政治背诵技巧

考研政治背诵技巧 考研政治背诵技巧1、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考研政治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对特定原理的解释和说明,尽管抽象程度不同,但是并非完全无法理解。 记忆首先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想把繁杂的政治知识点都记住,必须先理出个头绪来。这个时候,梳理知识脉络就变得很重要。考研政治的知识点错综复杂,互相联系,在整理过程中须要以清晰为上,彼此有联系的内容可以放到一起对比着记忆。知识脉络梳理清楚了,不一定所有的内容都记住,但一定能对各部分知识点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再背诵记忆,更容易事半功倍。 如何做到背和理解相结合 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三个w 例如马原第一章的知识点,我们只要记住"WWW"就可以 了具体来说就是who, what, why。Who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创立的;What ,是无产阶级的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及普遍规律的学科,可以从 3 个角度去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Why,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书中的知识点更加的贴近书面用语,比起自己的分析,更加富有合理性,也是大题采分点的依据。我们在记忆这类题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记忆关键字的方法。例如维新运动的意义:首先是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是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最后思想启蒙。当然我们现在复习时应该把它拓展开来,但是只要记住这三条,答大题得时候不会扣太多

的分,因为你的要点都答上了。 考研政治背诵技巧3、抓住逻辑体系答题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应该答什么。有一些同学的知识点记得很牢,可是却有这样的问题,知识点在头脑中乱作一团,等需要的时候,就使用不出来; 有些同学政治复习了挺长时间,也做了挺多的题,但是考试就是考不出什么好成绩。为什么答题达不到点子上,这固然有复习不到位的原因,可更多的在于没有理论框架的支撑,所有的知识点在头脑当中乱作一团,考试的时候不知道该答什么,这还是好的,有些学生一着急知识点全忘了。 建议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可以先把政治各科目录在看书过程中记下来,再用自己的理解串起来,最终做到能够在脑海中自然而然地记起大框架、大目录,小目录,小目录下的知识点,通过背诵记起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至少重点章节要做到这个程度,重点内容(原理)要逐字逐句背诵。形成一个思维导图以后记忆起来就会更加清晰。 考研政治背诵技巧4、重点知识重点记 考研政治中,很多理论由于太枯燥,每次都只是看一眼、背一遍就丢到了一边,没有兴趣再去回顾,自然不能及时巩固记忆。尤其是很多大段的文字,如一些理论、内容、意义、作用、教训等等,往往都是考试爱考的,尤其容易出大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重点记忆、重点背诵。 因此,建议大家对于现阶段还掌握不熟的知识,拿出专门的精

2017考研政治新中国成立前重要会议总结

2017考研政治新中国成立前重要会议总 结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 (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3.“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1)内容: 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④还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1)内容: 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考研政治理论复习指导:马政经重要知识点

考研政治理论复习指导:马政经重要知识点 来源:文都图书 2016年考研落下帷幕,政治作为公共课的一门,是不可忽略的 重要一门考试,所以我们要多总结归纳一些考研政治理论知识,各门课程穿插复习,多看多记,充分利用时间。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马政经中的重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 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 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

2020考研政治选择题必背考点(一).doc

2020考研政治选择题必背考点(一) 一、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根本原因”“根本因素” 1.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 2.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二、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精髓”“关键” 1.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

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5.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 6.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7.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 8.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9.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10.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2018考研政治必背9个重要知识点

2018考研政治必背9个重要凯程 考研政治凯程很多,复习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平均分配,所以需要大家来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对重点内容要熟记,会用。下面9个重要凯程,希望考生背下来。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二意识观 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三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考点四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考点五实践和认识

考研政治核心考点精练:联系和发展

马原理核心考点精练:联系和发展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A.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 B.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 C.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D.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 2.唯物辩证法() A.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B.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C.其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东周列国志》记载,荆轲在宴席中看到捧酒的美人“双手如玉”,便啧啧赞道“美哉手也”!太子便令人断美人手送荆轲“欣赏”。而“从人身上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个故事没有体现系统的哪些特性() A.层次性B.结构性 C.开放性D.整体性 4.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关于普遍联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卜卦算命等都是客观联系 B.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任何事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普遍联系的表现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表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第三,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化学、生物领域,还是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都是普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