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下肢康复机器人

XYKXZFK-9型智能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 1. 产品研发背景 1.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120-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死亡率高达 66.7%! 存活者中约75%致残,丧失了行走的能力。 另外造成下肢瘫痪的疾病还有脊髓损伤、外伤、比如下肢关节性疾病(如膝关节退 行性骨关节炎、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发性硬化症等。 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化的康复治疗设备,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20 世纪80 年代是康复机器人研究的起步阶段,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在康复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0 年以后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进入到全面发展时期。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到康复治疗方面,不仅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同时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 论的发展。 研发背景: 1.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120-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死亡率高达66.7%! 存活者中约75%致残,丧失了行走的能力。另外造成下肢瘫痪的疾病还有脊髓损伤、外伤、比如下肢关节性疾病(如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脊髓性肌萎缩症、多 发性硬化症等。 2. 下肢活动障碍导致的严重并发症,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下肢生理功能衰退,下肢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废用综合症 3. 传统康复训练治疗存在严重不足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且不能保证稳定持续的运动训练 4. 单纯的直立床训练也存在着缺陷。患者下肢关节活动度得不到锻炼 下肢康复机器人应运而生 二. 产品设计原理:

按照正常行走时不同肌肉收缩的时序 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在预定的时间内刺激各组肌肉群产生一种协调动作模拟正常的行走动作 3. 产品参数及优势: XYKXZFK-9型智能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 技术参数 ·电源电压:220V 50/60Hz 功率400VA

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仪招标参数

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仪招标参数 1 设备名称 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仪1台 2 设备用途 专门为轮椅患者和有行动障碍的患者而设计,具超强适用范围。 3 技术参数 3.1 耐用、稳固的金属构造,底座稳重,上下高度能调节。 3.2 平稳驱动系统:训练开始和结束,或者发生痉挛时,此功能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训练着的安全。 3.3 主、被动运动模式可自由转换,亦可手动选择,主、被动模式有大屏幕彩色显示。 3.4 电机助力训练:电机协助的主动训练(助力运动)可协助极微弱肌力的病人做主动训练。 3.5 按钮操作,大屏幕清晰、高对比显示,有标准参数和个人参数供选择。 3.6 软件有两种训练模式:普通模式和专家模式。 3.7 通过方向键可改变踏板转动方向(向前/向后),亦可以定时改变方向,范围在2-30min 之间;速度范围0-60转/分。 3.8 智能识别痉挛,运动方向自动改变以减轻、消除痉挛。 3.9 阻力、功率、定时 3.9.1 阻力档位范围0-20,阻力降到最小,系统会非常敏感,发现训练者的残余阻力。 3.9.2 上肢训练的电机功率范围是0.5-8Nm,标准参数5.5Nm;下肢训练的电机功率范围是1-16Nm,标准参数是9.4Nm。 3.9.3 定时范围为2-120分钟,显示为倒计时,若定时为零,可进行持续运动。 3.10 主动运动时可显示左右肢的对称性训练(肌张力分析),有两种显示方式供选择。 3.11 保护等级I。 3.12 有最终训练分析和事后分析,可供医生参考以调整训练方案。 3.13 踏板转动幅度调整:踏板半径可以调节。 3.14 系统的所有设置和程序都能舒适的通过大屏幕操作盘来操作,可触按钮用声音信号反应你的操作。 3.15 痉挛控制:一般开启,保护训练者的安全。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性能指标

2.性能指标 2.1性能 2.1.1机械部件调节 2.1.1.1床体升降范围 应在45cm~86cm范围内。 2.1.1.2床体直立角度调节范围 应在0°~80°内。 2.1.1.3床面腰部后仰角调节范围 应在0°~10°范围内。 2.1.1.4腿长调节范围 应在0cm~25cm范围内。 2.1.2治疗参数 2.1.2.1踏步速度 a)速度应为1步/min~80步/min,连续可调,步进应为1步/min; b)误差应为1步/min或标称值的±5%,取二者中大值。 2.1.2.2踏步角度 应在0°~25°范围内。 2.1.2.3治疗时间 a)应在1min~90min内,连续可调,步进应为1min; b)默认时间应为30min; c)误差应为30s或标称值的±5%,取二者大值。 2.1.2.4压力范围(A1S适用) a)A1S型应能分别测量左/右踏板受到的压力大小; b)测量范围应在0~60kg内; c)显示值误差应为5kg或±10%,取二者大值。 2.1.3操作功能 a)A1型应具有跟踪模式并描绘跟踪曲线,以实时跟踪显示患者腿部受到电机的力矩的大小;A1S型应可分别实时跟踪显示患者腿部受到电机的力矩的大小及脚底压力的大小。 b)应具有评估模式并描绘评估曲线,以实现左/右腿训练过程中的僵硬度评估值; c)应具有操作界面模式,能对训练参数进行设置和调整。 d)应具有音乐播送功能。 e)A1S型应具有游戏训练功能。 f)A1S型应具有记录患者治疗信息的功能。

2.1.4承载能力 2.1.4.1设备应能承载135kg分布的质量,其形变的量不应大于5mm。 2.1.4.2设备在承载135kg分布的质量的情况下: a)作上、下运动、角度调节呈中间任一位置时,自行下降量不得超过10mm/h,角度变化量不得超过2°/h; b)设备应能从最低位置起上升。从最小角度调至大值,进行上升或调整、停止,不应有停顿和突跳现象。 2.1.5紧急停止 设备应至少有一个紧急停止键,当按下该键时,所有造成伤害的动作应立即停止。2.1.6床面装饰材料及填充材料 2.1.6.1耐清洗性 材料应采用有助于清洁、不渗水、不吸水、也不积水的处理,在使用推荐的清洁剂清洁后,不得出现任何可以察觉的变质现象。 2.1.6.2耐燃性 材料及填充材料应不易着火燃烧,即使有烧焦碳化,燃完一支烟,碳化面积不应超出燃点30mm范围。 2.1.7最大工作噪声 应不大于60dB(A)。 2.2外观与结构 a)设备的外形应取整,不得有锋棱、毛刺、疤痕及明显划痕; b)设备的焊缝应均匀,不得有烧损、冷裂、漏焊等缺陷; c)喷涂件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无露底、脱落、气泡、发粘、无明显的修补痕迹; d)文字、符号及显示器所显示的内容应清晰、完整; e)各控制机构应灵活、可靠,操作方便,紧固件应无松动; f)脚轮中,应至少有两个具有掣动功能; g)绑带的塑料搭扣扣合后,应能承受50N的静拉力,不破坏,不脱扣。 2.3产品说明 应符合GB/T25000.51-2016中5.1的要求。 2.4用户文档集 应符合GB/T25000.51-2016中5.2的要求。 2.5质量要求 应符合GB/T25000.51-2016中5.3的要求。 2.6测试文档集 应符合GB/T25000.51-2016中6章的要求。

包1上肢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

包1:上肢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 1、显示界面:采用大屏幕液晶电视显示的华丽的计算机虚拟操作界面; 2、传感器技术:采用无接触角度传感器; 3、握力器:独有的橡胶型空气压力抓握装置,更方便肌力等级低的患者进行抓握训练。 *4、训练方式:单独进行左手或右手训练,分别配备左前臂及右前臂各一套;5、软件识别功能:智能识别训练左/右手臂; *6、评估功能:评估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及握力大小值,三维或平面图表形式显示评估结果,可选择生成数据型或word型评估报表,为治疗师评定患者康复程度提供依据; 7、数据库功能: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评估结果及所有训练数据,评估结果及训练数据可转换成EXCEL文档方便打印; 8、视觉、语音智能反馈:提供实时的虚拟训练场景及训练语音提示及场景音效。*9、训练模式: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训练模式; *10、训练游戏数量:27个; 一维游戏13个:煎鸡蛋、射击、装水、射箭、跳跃、接仙桃、金币、赛车、气球、捕鱼、鸡蛋、排球、行走; 二维游戏13个:摘苹果、飞机射击、跳跃、擦墙、几何图形、物品分类、智力找数、颜色识别、图片记忆、趣味拼图、雷电、麻将、斗地主; 三维游戏1个:击球。 11、软件升级:软件界面及游戏数量子终身免费升级; *12、特色中医疗法:太极云手训练。 13、上肢外骨骼硬件参数: 13.1、上臂长度调节范围:23~31cm(即0~8cm) 13..2、前臂长度调节范围:19~28cm(即0~9cm) 13.3、手臂高度调节范围:89~127.5cm(即0~38.5cm) 13.4、手臂水平调节范围:0~60cm 13.5、上臂重力补偿范围:0~10Kg

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

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 发表时间:2017-02-16T15:33:22.5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作者:阮云焱程慧芳刘清林李建荣林志云何兴隆程海柱[导读] 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红安 438400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6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与FMA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关键词】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中风偏瘫;临床疗效中风偏瘫即半身不遂,是中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有研究表明[2],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患侧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我院收治的6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与分析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6例中风偏瘫患者纳入本次研讨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9±4.2)岁;病程1~14周,平均病程(8.3±1.2)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3±4.3)岁;病程1~13周,平均病程(8.1±1.1)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训练指导,并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智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治疗,具体内容如下:采用被动与主动训练交替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阻力,将阻力控制在0~30Nm,速度为15~30r/min,1次/d,20min/次。 1.3评价指标 (1)采用BBS评分与FMA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平衡与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比变化情况;(2)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根据中风偏瘫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可独立行走或借助拐杖行走,且生活能自理;有效:患者借助拐杖可独立短暂行走,生活部分可自理;无效:患者不能独立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经x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经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与FM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BBS评分与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与FMA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但观察患者的以上两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与FMA评分比较

肢体康复训练

神经外科康复知识宣教 【肢体训练指导】 第一部分 [床上训练指导] 早期锻炼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条件病人生命体征稳定24-48小时开始。 1、良好的摆放 1)平卧位时:肩关节屈45度、外展60度,无内外旋;肘关节伸展位;腕关 节背伸位,手心向上;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手握软毛巾等,注意保持拇指的对指中间位;髋关节伸直,防止内旋外旋;膝关节屈曲20-30度,垫以软毛巾或软枕;踝关节于中间位,摆放时顺手托起足跟,防止足下垂,可在床尾双足部堆放物品压双足,足底垫软枕。 2)健侧卧位时:间手屈曲外展,健肢屈曲,背部垫软垫,患手置于胸前并垫软 枕,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位;患肢置于软枕上,伸直位或膝关节稍屈位20-30度。

3)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度倾斜为佳,不可过渡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换手可置于屈曲90度位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伸直呈迈步或屈曲状,两下肢间最好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循环。 神经外科康复知识宣教 【肢体训练指导】 第二部分 [被动活动]适宜神志清楚和意识障碍病人,每日可进行2-3次。 1、肩关节屈、伸、外展、旋内、旋外等,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昏迷病人最大可达功能,不能用力过大,幅度由小到大,共2-3分钟为宜,防肩关节脱位。

2、肘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用力适宜,频率不可过快,共2-3分钟。 3、腕关节背屈、背伸、环绕等。各方位活动3-3次,不可用力,以免骨折。 4、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拇指外展、环绕及与其余4指的对指,每次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 (肘、腕、指关节活动图) 5、髋关节外展位、内收位、内外旋位,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昏迷病人外展15-30度,内收、内旋、外旋均为5度左右,不可用力过猛,速度适中,共活动2-3分钟,各方位活动2-3次为宜。

FiF口语训练系统使用说明

FiF口语训练系统学生手机端使用说明

目录 1.登录 (3) 2. 手机绑定 (4) 3. 忘记密码 (5) 4. 正在学习 (6) 5. 已完成 (7) 6. 课程库 (8) 6.1 进入课程列表 (8) 6.2 添加课程 (9) 6.3 关卡列表 (10) 6.4 学习模式&训练题型 (11) 6.4.1 智能语音评测 (11) 6.4.2 练习 (12) 6.4.3 挑战 (16) 6.4.4 题目&讲解 (23) 7. 我 (25) 7.1 个人主页 (25) 7.2 我的账号 (26) 7.3 统计分析 (27) 7.4 排行榜 (28) 7.5 设置 (29) 7.6 其他 (30) 8. 通知 (31)

1.登录 打开FiF口语训练APP,进入登录页面(见图1),输入账号和密码,点击“登录“,进入FiF口语训练APP首页。账号为学校英文缩写+学号,如:bistu201510112,初始密码为123456。 图1 登录

2. 手机绑定 账号未绑定手机号的情况下,点击“登录”后,进入手机绑定页面(见图2)。填写手机号,点击“获取验证码”该手机号会收到验证码信息。填写验证码,点击”确定“出现绑定成功弹出框(见图3),并自动进入FiF口语训练APP首页。 图2 手机绑定图3 绑定成功

3. 忘记密码 在登录页面,如果忘记密码,点击“忘记密码“(见图1),进入忘记密码界面(见图4):(1)填写用户名和手机号后,点击”获取验证码“,获取手机短信后;填写验证码,点击“下一步重设密码”,进入图5页面; (2)输入新密码及确认密码后,点击“确定“完成密码修改(见图6)。 图1 登录图4 忘记密码1 图5 忘记密码2

赛博智能康复评估系统康复小白盒

赛博“康复小白盒” 智能评估系统 便携式标准化测评运动康复专业解决方案

简介 ?赛博“康复小白盒”评估系统是一款由多个传感器组成的精准测评解决方案系统,通过一套小型便携设备,可以快速支持运动康复中心和治疗师,随时随地完成涵盖步态、姿势平衡、关节活动度、足底压力以及运动 模式的全面测评和分析。 ?不同于其他运动评估设备需要投入高昂的基础建设费用,需要专业的部署空间以及工程施工,赛博康复评估系统集中所有评估方式在小巧移动设备中,简洁的移动工作站推车可以让治疗师在任意舒适空间进行工作。?我们采用经过验证的高精度运动传感器精确测量人体关节运动信息。这些数据通过复杂的算法创建人体脊柱、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运动链数据,计算出骨盆、臀部、膝盖和脚踝处的关节角度和速度与位置,并且 实时生成数字化的3D运动模型。 ?凭借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算法,这些数据能够精确计算出受试者独特的生物力学特征,并且与我们的经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用以计算出肌肉柔韧性、肌肉力量、神经控制等数据,从而使治疗师通过直观的数据图表和 曲线发现诸如代偿等导致任何异常生物力学表现的根本原因,并优化治疗方案,适用于康复诊所、运动医学 中心、体能工作室等商业机构使用,也可用于体育科研和竞技运动选材和训练。

产品优势 ?功能全:用一套软硬件实现步态、平衡、关节活动度、足底压力、动作模式等康复治疗、体能训练必需的标准化测评 ?精度高:精准测评人体关节细微旋转角度,精准度在1度以内,满足步态定量化分析需求 ?易操作:单人完成测评,无需专业培训,简单便捷 ?测评快:结果快速实时输出,可视化数据清晰量化 ?部署快:无需专用实验室,可在室内或室外任意环境使用 ?成本低:模块化设计,可按需购买,节约采购成本 ?好维护:后期维护简单,维护成本低 ?可定制:可按照康复中心自身特点定制产品界面和流程优化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博仁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一、产品简介: 本系统基于生物反馈原理、心率变异性理论、接受性音乐疗法原理,集合智能传感技术、无线蓝牙传输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反馈训练产品。 对降低身心压力指数、焦虑烦闷情绪的管理、面对不同环境的情绪调节能力的训练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个体用户可以根据系统引导自主进行情绪调节和深度放松,增强自信心,实现预期学业水平和工作水平。咨询师用户根据根据系统所提供的数据结果,进行客观咨询效果的评估,更好的进行咨询。 二、产品优势: 进阶式训练模式 系统采用“学习→强化→应激→针对方案→量表自评”模式,让用户逐级学习和掌握自我情绪调节、控制的方法和效果。培养应变处理日常突发事件的能力。 医疗级指标采集 与医用心电仪同等采集原理,直接采集到实时心电图和心率。数据分析更为直接,更精准。有效观察到训练效果。 专业放松引导教学

以美国Edmund Jacobson博士创立的雅克布松的渐进性放松训练、德国医学博士舒尔茨创立的自律训练法及其他放松训练为基础,专业人员录制、后期制作。以真人演示教学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相比传统音频的方式,更易掌握放松技巧,学会放松方法。 多维生物反馈训练 情绪的训练不能只针对一个方面进行,压力亢奋下能快速调节放松,抑郁低落时能调动积极情绪。维持机体的平衡是一种协调能力,能有效的学习掌握这种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不同环境,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针对性专业方案 所有专业方案对具体的症状状态均有详细的操作流程、时间和步骤的描述,用户无须专业的咨询师引导也可进行快速上手,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训练和治疗。 详细图文档案记录 不只是数据的罗列,更是根据数据分析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训练和放松。 三、功能特点 多类型心理测试量表 包括焦虑测试、疲劳程度测试等测验,对自身态度和情感进行主观感受的评价,建立个人的测评档案,作为前后训练效果评估依据,也为之后的学校教育和个人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 专业数据统计报表 能够实现数据存储,信息检索,自动生成专业的数据表格和图形,支持导出excel、word 等格式支持专业分析软件,操作简便,用户可打印分析结果。 人员组织结构管理 多用户管理,支持创建多种用户角色,具有严格的功能权限设定,设定人员更改和查询数据结果的范围。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分类。 音乐放松治疗处方 系统提供专业(α波,医学共振等)音乐训练、专业催眠训练、大自然背景声音等多类型放松减压音乐,帮助使用者调节心理情况,学会减压方法。 实景应激脱敏训练 系统提供了多种视-听双刺激的实景应激训练项目,通过视听刺激诱导使用者产生负性情绪,使其在应激状态下,进行克服干扰、运用方法、自我适应的调节训练,并且希望将学会的控制身心和应激的能力应用到真实生活中。 四、产品适用范围 1.学生、企业白领等人群降低身心压力指数,改善身体状况

肢体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肢体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动作的安排要从简单到复杂,每学习一个新动作前,务必了解其具体目的、内容、功能和正确动作要领。每练一个动作时,务必做到姿势准确,并把大脑的意念集中在这个动作上和正在锻炼的主要身体部位上,以训练大脑意念对这个动作的准确“控制力”。没有锻炼意念的控制力,则永远只是被动活动,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把“被动运动”训练成自己的“主动运动”,才是真正训练的主题。 ●课程要灵活设置,避免机械教条,要吸引病人的兴趣,使病人能够积极参加。在一次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课程中,我们姑且把每个特定动作连续不断地做多少次数算为一组,其负荷量是由共做多少组来计算的。那么每一次锻炼的总负荷量则是由各个不同动作的负荷量相加而成。力度越大,次数和动作组数越多,总负荷量就越大。同样的负荷量在越短的时间内完成,也就是说,一个动作和相邻的动作之间的间隔时间越短,运动强度就越大。根据运动医学的研究,当做某个动作时感到吃力,在做到已感到难以继续再坚持的情况下,而仍然努力继续坚持的程度越高,对特定肌肉的剌激强度就越大。负荷量和强度的增加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身体条件不同、瘫痪程度不同的中风病人,其运动量的增加程度都应有所不同。另外,要时常变化锻炼项目和肌肉。如果锻炼某组肌肉而长期采用不变的动作,就会因为动作已经习惯而机械化,感受不到新鲜刺激,从而降低锻炼效果。一般,每经过1~2 个月可改变一下重复锻炼课程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同时制定两个或三个不同的课程,交替进行训练。即使对同一肌肉、关节部位,肢体功能康复运动也要选用多个不同动作,使用不同的器械,以保持运动的趣味性和新鲜感,另外,同一个动作,只要变动一下速度、角度、力度和器械,也会产生不同的刺激。 ●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中风病人锻炼某一肌肉,或训练某种日常生活功能时,就应该使该肌肉连续受到所需要的一定强度的剌激,并使之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负荷,来促使人体的组织与力量适应这种强度的剌激和负荷。更重要的是,要在人体的组织和力量已发展到能完全适应某种刺激强度和胜任某项工作负荷时,再逐步适当增大剌激强度和负荷量,否则,就会停止进步。 ●要掌握适当的“度”,切勿锻炼过度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一样,中风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也是要消耗人体一定的热量和营养的,但引起的补偿更多,重建的也更强,这是进行肢体功能康复的前提。补偿和重建都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它主要是在人体休息( 主要是在睡眠)时进行的。因此,锻炼的强度越大,需要的营养就越多,所需的休息质量就越高。否则,就会产生疲劳过度,将会大大影响康复进程。中风病人多是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等问题,心脏功能也不如正常人,所以,在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时候,更加强调一个“度”,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劳为度,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这样不但不能达到肢体功能康复的目的,反而诱发其他疾病,恶化肢体功能,造成处理的困难。 ●要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扭伤筋骨、撕伤肌肉和韧带等事故的发生,这些情况会使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中断而前功尽弃。在每次开始锻炼时,应先做些充分的准备活动,以放松肌肉、韧带。开始进行新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动作时,应由家属在旁保护,以保证安全,直到病人完全适应和熟悉新的动作为止。

医院康复科设备采购申请报告

******医院康复科设备采购申请报告 一、我院康复科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中风偏瘫也越来越多。还有生活节奏变快,交通工具的改进,车祸发生率越来越多。后天残疾人正在逐年的增加。而这其中的一部分人是能够康复训练,恢复部分功能,甚至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的。 康复对象为神经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偏瘫等)、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尿病、肥胖症、烧伤后疤痕、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等。 二、我院康复科发展的优势在于: 1、**县辖区人口多,我院建院较早,在当地行成了一定影响,服务范围除**县外,还辐射周边。“大河有水小河满”,医院整体的影响力决定了科室的影响力。 2、康复科是骨科、儿科、神经内外科等科室的延续。这些科室都为康复科提供了丰富的院内资源。 3、我院领导层对标准化康复科建设有着领先的意识和眼光,这些都为康复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院建设康复医学科的社会效益

我院建设康复科的意义,不仅仅因为康复科是一个高利润,低风险的科室,能成为医院的新的利润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康复科是神经内外科、骨科、儿科等科室的延续,“更是帮助其他科室解决了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杜良杰教授),康复医学和治疗医学的区别就是在方法上不同于治疗医学的药物手术等,而采用PT、OT、ST、心理等手段,康复医学能达到治疗医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说是医院整体出院效果的一个保证。对医院的品牌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现代医院的竞争就是医院品牌的竞争,康复科作为出院前的最后一关,对医院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医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过去很多疑难重症均可以抢救成活,但这些成活患者往往身体功能状态低下,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残疾,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急重创伤等,他们的功能障碍往往用手术和药物是难以奏效的,这时康复治疗就成为第一需要。 让患者完全康复,是我们医疗服务的终极目标,医院之间的竞争最终的原点就是患者需求满足程度的竞争,做康复与不做康复之间的巨大反差将是医院竞争的分水岭,可以说那个医院首先介入了康复医学,就是赢得了未来。 康复科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不像妇产科医生、内外科医生没有5年以上的时间很难培养出来,科室没有5—10年的积累很难形成品牌,康复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和市级、省级医院一样的治疗效果,让辖区老百姓花最少的钱跑最少的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的市级、省

认知训练系统

专业、实用、可信赖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 ——您信赖的认知训练专家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完善的认知提升模式,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目录 一、市场现状 (3) 二、产品概述 (3) 三、功能优势 (4) 1.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4) 2.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科学考查能力变化 (5) 3.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5) 4. 个性化的课程推荐训练更具针对性 (6) 5. 内容详实专业的报告,全方位了解认知能力 (7) 6. 配套辅助方案双效保障训练效果 (7) 四、专家指导 (8) 五、售后服务与支持 (9) 六、关于博仁 (9) 七、部分其他心理产品 (11) 八、部分客户 (11)

一、市场现状 您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神,一个知识点往往要强调很多遍;个别学生的记忆力水平偏低,其他学生背完一篇文章,他却连一段都记不住………记忆力、注意的稳定性、思维能力都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一直以来,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类课程常常因为偏理论化,缺乏实操性,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很难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做出客观的评判指标,也看不到实际改善效果。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旦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业乃至一生。 二、产品概述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为促进个体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基础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开发。系统依据神经可塑性理论,采用标准现代心理实验范式加以研发设计,由16个训练项目,43项训练方案组成,旨在提升大脑6大核心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觉、思维能力、认知灵活性及反应时。 系统可对每项认知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估和科学的训练,所有设计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由专业的认知神经科学专家设计,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将训练方案游戏化、趣味化,快速提升个体认知能力,是一款高效便捷、系统全面的认知能力训练系统。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一、运动训练 (一)训练正确得卧姿 1、适用对象:卧床得偏瘫患者. 2、目得:防治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3、方法:(1)患侧卧位 ?患侧在下,头枕枕头,后背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 ?健侧上肢自由位,下肢呈迈步位并放置在枕头上。 (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头枕枕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垫起;?健侧肢体自由位。 (3)仰卧位 ?头枕枕头,患侧肩部与臀部用枕头支撑; ?头稍转向患侧,患侧上肢伸展,下肢稍屈曲; ?该体位尽量少用. (二)翻身训练 1、适用对象:卧床时自己不能翻身,或翻身有一定困难得偏瘫患者。 2、目得: ①提高患者得床上生活自理能力;②训练躯干旋转,缓解痉挛;③改善患侧肢体得运动功能;④防治并发症. 3、方法: (1)向患侧翻身训练 ?患者仰卧,双手叉握,患手拇指压在健侧拇指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 ?双上肢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健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患侧卧位。 (2)向健侧翻身训练?第一步同上; ?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用健侧脚钩住患侧小腿; ?双上肢向健侧摆动,同时伸健侧下肢,借助于惯性带动身体翻向健侧。 (三)卧床期常用得训练方法1、桥式运动又称伸髋运动 (1)适用对象: 偏瘫肢体有一定得活动能力者。 (2)目得:①缓解躯干及下肢得痉挛;②促进下肢正常运动;③训练腰部控制能力;④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3)方法:?患者仰卧、屈膝; ?将臀部从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 ?训练者可给予如下帮助:一只手向下压住患者得膝部,另一只手轻拍患者得臀部,帮助其抬臀,伸髋. 2、抱膝运动 (1)适用对象: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2)目得:①缓解下肢与躯干得伸肌痉挛;②促进骨盆运动;③缓解上肢得屈肌痉挛。(3)方法: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 ?双手叉握,抱住双膝; ?将头抬起,轻轻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训练者可帮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脱。 3、双手叉握得自我活动 (1)适用对象:偏瘫上肢活动能力差得患者(卧位、站立位均可以做)。 (2)目得: ①改善偏瘫上肢得感觉与知觉;②防止肩胛骨后缩,减轻上肢屈肌痉挛;③保护偏瘫侧得肩与手. (3)方法: ?两手叉握,患侧拇指位于最上方,并稍外展; ?双上肢充分前伸; ?尽可能抬起上肢,然后上举至头顶上方。(四)活动四肢关节 1、适用对象:偏瘫患者自己不能活动肢体,或者由于肌肉痉挛而限制了肢体得活动时。 2、目得: ①促进瘫痪肢体恢复;②防止肢体僵硬。 3、方法: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又称关节得被动运动训练.也可以由患者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称为自助被动运动训练。这里重点介绍几个主要关节得活动方法。(1)肩

康复设备的操作规程

康复科设备操作规程 A3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一、第一次使用先测量,数据如下:腿长、体重、选择绑带尺寸,输入数据。 二、开机:使患者站在跑台上,挂好减重带,提升患者离地面10cm,并连接好机器人减重吊绳。 三、为患者绑绑带,大腿部绑带固定---小腿绑带固定---足部提升带固定---调节两腿之间的距离---调节腿轴与机器腿轴相对应。 四、调整:按遥控器高度“升降”操作,设定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设定训练速度,让患者离地10cm一分钟。 五、预减重:给予患者15%-30%预减重,使患者在预减重范围内活动。 六、缓慢降低患者至跑台,测量患者行走的速度与跑台速度一致性,调整系数。 七、根据患者行走步态,调整偏移量。。 八、打开游戏画面,训练及游戏 九、训练结束,松绑带、关机、关电源。 适应症 中风、行走或移动功能不健全、多发性硬化、脑瘫、帕金森、脊髓损伤、下肢退行性关节疾病等 禁忌症 非稳定性骨折、持久性痉挛、心脏禁忌、下肢和躯干部位的外在皮肤损伤、双腿及脊柱发育及其不对称、严重的下肢血管疾病 注意事项: 1.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只可以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使用。 2.在治疗开始前,务必先确定活动托轮已经被锁死。 3.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只可以连接在与标牌上的规格相符的电源上。将设备连接 在合适的电源插座中。(电源插座必须要有接大地) 4.电线的放置应该不影响人的走路,不会触及移动的结构,并且不会被其他设备所 损坏。不得使用损坏的电线。只可以使用设备原装的电线。 5.为了防止触电,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不可以在潮湿、恶劣或者高温的环境中使 用。 6.仪器工作温度应在10~40℃。 7.环境相对湿度应在30-85%。 8.在首次使用时,应由医生或供应商展示如何操作此设备。 9.开始治疗前,请确保紧急开关能控制设备。 10.训练时穿上比较贴身的衣服。 11.设备运转过程中,不要靠近或试图卸下活动着的部分。 12.要以放松为目的,应该使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马达驱动的被动运动。 13.若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或训练之后出现任何异常症状,要立即与医生联络。 14.只有当插头从电源插座中完全拔出来以后,训练器才完全断电。 16.在打开外设备外壳之前,一定要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来。外壳打开时设备不可以使用。 15.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设计仅适用于身体被减重状态下训练。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运动能力 1、头部控制 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 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观察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观察 发表时间:2017-12-29T11:59:34.70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作者:雷强 [导读] 脑卒中偏瘫不仅会导致患者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力严重降低,还会致使患者的肌张力迅速下降。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27)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关键词: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老式站立床;脑卒中;偏瘫 前言 脑卒中偏瘫不仅会导致患者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力严重降低,还会致使患者的肌张力迅速下降,进而延长了患者卧床的时间,并造成了关节僵硬或全身肌肉逐渐萎缩等[1]。因此,必须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抗毒康复。有相关研究显示,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的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2]。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27例,包括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52.25±1.24岁;平均病程为18.54±2.24年;研究组的例数为25例,包括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52.81±1.46岁;平均病程为18.71±2.14年。纳入标准:①生命各项体征基本正常,且病情稳定,依从性良好,意识清晰者;②脑出血、脑梗死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瘫或者不能独自站立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神志不清晰,或者伴随较为明显的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者;②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将两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发现P>0.05,无统计学差异存在。 1.2方法 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训练之前,需将患者的躯干、膝关节、骨盆、裸关节等分固定在仪器上,然后做好准备工作;进入系统的操作界面,然后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站立的角度;注意,应设置左边/右腿不同的步频(每分钟1~80步)及活动范围(0°~25°)。此外,如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出现了眼圈发黑、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以及眩晕等不适症状,则应调整起立床,并降低角度,待症状基本消失后方可继续训练。对照组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的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所得的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格式进行表示,并用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并用卡方值进行检验,若检验后P值结果小于0.05,则说明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的运功功能情况 如表1所示,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2.2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 研究组的步行功能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前,有22例为0级,2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0例为Ⅲ级;治疗2周后,20例为0级,3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治疗4周后,9例为0级,13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对照组的步行功能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前,23例为0级,3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0例为Ⅲ级;治疗2周后,17例为0级,9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0例为Ⅲ级;治疗4周后,8例为0级,17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将两组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早期极容易出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平衡能力下降等,进而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下肢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3]。传统起立床主要是将患者的双下肢合理固定并站立于斜床上,促使患肢关节得到适当的负重、挤压,并使得关节周围的肌肉逐渐收缩,从而促进相关肌肉的自主收缩能力得到提升。但传统站立床在使用过程中,其反馈训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