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规模适度性判断及对策选择

学校规模适度性判断及对策选择

学校规模适度性判断及对策选择

夏伟瑜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无锡214001)

[摘要]:规模扩大往往被视为学校增强实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当学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实现规模经济。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学校内部管理费用也不断上升,甚至会抵消节约的费用,此外还有许多内外因素影响学校整体效益。因此,学校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必须综合考虑发展目标、管理水平、教育政策等多种因素,并运用恰当形式充分发挥学校规模。

[关键词]:学校规模适度经济目标

学校教育规模扩张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随着各地区在优化教育资源,发挥规模效应的口号下,新建学校设计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二千人嫌少,三四千人平常,五六千人见效。在此思路下,当地政府纷纷对原来的中小规模学校进行撤并,组建较大规模学校。笔者对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思路,基本是赞同的,但同时应注意学校规模效应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何认识教育规模扩张中办学规模的大小和正确规划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适度规模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办学规模的研究,主要借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研究体系来分析教育的规模经济问题,它通过对教育机构中单位成本和教育效率的考察反映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若资源被利用得不充分,此时增加学生数量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这时就称之为规模经济;反之,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额外的成本则称之为规模不经济。

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需要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如果学校规模太小,教学分工、学校管理就会受到规模限制,办学成本会比较高。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这种限制会减少,教师愈能依其专长任教,学校足以表现出课程及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同时规模扩大还有利于开设成本较高的课程,提供更多类型的课程等。但规模过大也会带来诸多问题,最显著的就是校园内人际关系的疏离和行政的僵化两大方面。此外,教育规模过大还与辍学率升高、学生学业成绩下降、师生关系、学生间人际关系水平下降、学生社会行为恶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学校规模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学校规模处于初级阶段,规模报酬递增,见图(a)。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这种递增的规模报酬会达到顶点,即最佳规模。当规模继续扩大时,规模报酬暂不变,如图(b)。当规模报酬不变后,仍在继续扩大学校规模时,单位平均成本会因规模过大、管理和信息的滞后而上升,使规模报酬增加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这就是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见图(c)。

由此可见,办学规模不可太小,太小会规模不经济;也不能盲目求大,规模太大会使管

理越来越复杂,使管理效率下降,浪费现象随时可能产生,规模报酬将会出现递减的趋势,同样会规模不经济。所以,学校办学规模都必须适度,即适度规模发展。适度规模发展是指每单位产品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时的规模发展。如果发展规模扩大到使规模收益递减,就表明此时规模过大了,应及时缩小规模,进行结构调整。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寻求适度规模。

二、制约学校规模化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一)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指学校在今后所要达到的办学目标,它是学校整个办学活动围绕的中心,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条件。确定发展目标也是学校确定自身规模的基本依据之一。一般来说应根据以下特性作出抉择:

1.发展目标的容量及其发展潜力。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的目标,而不是暂时的栖息之地。这个目标不仅能给学校带来现实的利益,还能为学校提供长远的发展机会和效益。这要求学校在确定和扩大自身规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发展目标的容量和发展潜力,要考虑到发展目标的需求是否具有足量性?现实的需求有多大?潜在的需求又有多大?该发展目标的需求特性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办学规模。

2.发展目标的产品特性。并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适合规模化生产。学校教育同样如此,从管理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来说那些目标需求量大、品种单一、产品的目标生命周期较长、需求结构变化较小而且是面向全体目标的产品,才适合于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搞规模化办学。如果无视这一条件,规模办学同样无规模效益可言。

3.进入发展目标的可能性。规模化办学要求学校在选择与确定发展目标时,必须考虑进入甚至占领该发展目标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学校所选择的发展目标,必须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物力、财力和人力的作用和优势。越是不能发挥上述优势和作用,就难以进入目标,即使有一定的容量和发展潜力,也不能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更不能作为确定学校规模的依据。

(二)目标竞争状况

学校选定一个发展领域,就意味着要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定的份额,这必然会给该领域中的其它学校带来影响、构成威胁,从而受到强烈的抵制。因此,学校必须充分了解和分析所进入领域目标竞争状况,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竞争不太激烈,或本学校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领域。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因素来加以确定:

1.竞争者的数量。在目标容量一定的条件下,竞争者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诸侯逐鹿,八分天下”。因此应选择那些竞争者较少的作为自己的发展领域。

2.本学校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学校在竞争中的地位无非有三种:目标主导者——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学校;目标挑战者——在竞争中实力仅次于主导者的学校;目标追随者——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虽然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学校的上述竞争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在一定时期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学校所选定的发展领域,并使自己在竞争中保持目标主导者和挑战者的地位,这样才能发挥学校的规模优势,降低办学风险。反之,如果在近期和今后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这种地位,这种办学领域则不宜选择。

(三)教育政策、教育发展趋势

确定学校的办学规模除了要考虑上述制约条件外,还应考虑国家的教育发展政策、教育发展趋势对学校规模的限制。

1.应遵循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学校在选择发展领域和确定自身规模时,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尽可能选择教育政策所规定的战略性教育作为自己的发展领域。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教育主攻方向相衔接,使学校获得较为宽松

的政策、资金、人才和目标环境,拥有更多、更长远的发展机会,从而使规模的扩大真正带来效益的增长和学校实力的增强。

2.应考虑所进入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发展趋势的演变,将可能给学校带来某种新的机遇和潜伏危机。因此学校必须时刻关注并掌握这种趋势,迎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演变方向和速度,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发展前途的教育事业来作为自己长期发展的领域,使学校随着教育事业的成长而发展,为规模化发展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管理费用增加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不得不建立庞大的管理机构,增加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在一定限度内,增加管理机构和管理层次在经济上是划算的,但是,一旦增加的合理费用超过了规模办学后的节约,则会产生学校规模增大的不经济,减少学校的整体收益。

(五)管理者极限

在学校的规模扩张时,学校管理的复杂性会增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扩大。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不确定环境,学校的高层领导将有江郎才尽、鞭长莫及之感,这也影响了管理的有效性。

三、学校实现规模经济的形式和途径

学校实现规模经济,还必须打破传统的依靠增加学校数量和和投入的“外延式”发展路径,要转变到依靠提高教育投入要素的质量,提高现有教育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扩大学校规模的瓶颈是缺乏相应资金的投入,以往学校的主体资金投入者是国家,现在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教育投资者还可以是法人单位,甚至是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由于多元教育主体的参与,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必然会关注在保证一定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

(二)联合办学。

目前许多学校规模的调整是通过联合办学来实现的,它可以实现各校间人、财、物的合理流动,以“无形扩张”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可以在产权关系、决策体系、管理体系、激励体系实现整体性的创新,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讲,降低了教育成本,使1+1>2,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因此,教育的联合发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选择。目前,联合办学主要有横向联合、纵向联合和混合联合几种。横向联合是同类学校之间的联合。通过横向联合组建的学校,可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益。纵向联合是不同类学校之间的联合,通过纵向联合,成员学校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通过长期契约,建立起稳定的协助关系,这样在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及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投入成本上升和利益损失。

(三)集约化管理。

粗放型的学校发展模式,偏重于数量、指标、规模,追求速度的发展。集约化管理是与“粗放发展管理”相对的一个概念,其核心问题是把有限的资源,以无形扩张方式,通过科学合理配置,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集约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准确的目标定位、完善的管理机制、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优化的资源配置、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有效的风险控制几方面。通过有效的控制、支配、组织、协调提高管理效率,以获取规模效应。

(四)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变动有三种情况: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不变。适度规模要求至少使规模收益不变,力求使规模收益递增。学校适度规模实质是将教育成本作为学校的函数,寻求学校的适度规模,达到人、财、物配置的一个最佳比例。学校规模过小,人、财、

物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使本来就十分稀缺的教育资源又处于闲置状态,学校效能自然无法谈起;学校规模过大,超出了人、财、物配置的最佳比例,从而使教育成本提高,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因而,学校的规模适度与否是影响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四、学校适度规模确定的基本程序及运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说明,我们便可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设计一套基本的操作程序,用以确定学校的适度规模。

1、以目标和教育政策为依据,制定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

2、根据既定目标,建立学校内部精简有效的管理体系。

3、统一开发人力资本,建立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4、分析组织结构、管理水平等限制因素的现状与作用力,最终确定学校整体规模。

实例说明:

1、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概况

2001年2月18日,地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的民办淮安外国语学校,与邻县扬州市宝应县政变签订一纸协议,将宝应三所最好的公办学校——宝应中学、实验初中和实验小学一并捆绑转制,全部改成民办学校,组建民办翔宇教育集团。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在全国首开公办名校整体转制先河,不仅扩大了教育集团的办学规模,还走上了一条充满争议但具备探索意义的民办教育道路。

2、矛盾焦点

由于教育经费的紧张,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政府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城区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扩大和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适龄入学人口的增长,城区入学难的矛盾十分尖锐。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规模效应。如省重点宝应县中学,占地60余亩,只有24个班级,校舍破旧规模太小。学校又位于老城区中心地带,扩建改建困难,异地新建需要投资一亿多元,单靠政府财力难以解决。宝应实验小学,是一所社会信誉度较高的省级实验学校,位居老城区的小巷深处,周边是密集的居民区,校园没有发展空间,异地新建资金压力大。正在宝应县政府为教育经费难题伤透脑筋时,翔宇教育集团董事长王玉芬和校长卢志文在成功运作了淮安外国语学校后,寻找新的办学契机,拉开了“民资”与“公校”合作的序幕。组建新的翔宇教育集团。先后投资1.6亿,异地重建三所学校,打通12年一贯制的基础教育通道,扩大办学规模,打造教育名牌,形成规模效应。

3、基本程序

第一、统一教育集团办学目标方向,制定发展战略。教育集团通过目标管理,决定集团发展战略步骤、投资方向、资金运用。教育集团明确提出了“着眼长远发展,注重社会效益”的投资理念,以“现代学校的硬件设施,示范学校的办学质量,平民接受的收费标准”作为建校原则,创立“翔宇教育”品牌的共同远景。

第二、建立集团内部精简有效的管理体系。为了不断完善集团内部产权体系、决策体系和管理组织体系,势必实行适应民办性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翔宇教育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集团总校长和“3所学校”的校长为董事会成员,使集团管理层次扁平化,干部人员精简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能。另外实行教育集团整体一盘棋,统筹资金,统一预算,各分校包干核算相结合,教育资金投入与教育成果产出相结合,保持控制体系一体化,使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第三、统一开发人力资本,建立人才培养管理机制。集团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采取统一引进人才和培养提高相结合的机制,鼓励一专多能,培训、储备和使用相结合。特别是培训环节,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法的确定、培训师资选聘、培训过程的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条件创造等环节入手,形成确实可行的员工培训体系。集团为了鼓励员

工上进,还制定了“校内职称评定制”、“优秀教师晋级制”、“公开选拔运用干部制”等激励机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体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建立起一支业务素质高的忠诚于翔宇教育事业的“学习型”师资队伍。

第四、统一建设教育基地,配置教学设施,调整学校规模。在发展规模上,集团按照全日制在校学生万人的规模,逐一投入建设项目,从2001年3月10日~2001年9月1日,只用了短短的170多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宝应县中学异地新建的主体工程。并于2003年9月1日前,完成国家级示范高中创建工作;2004年9月1日前,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在新校区完成建设工作并实施招生;2006年9月1日前,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在新校区完成建设工作并实施招生。集团以校园网建设和总体网建为依托,总体规划,科学设计,建立电子政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等为主体功能的信息网络平台,将集团所属办学单位资源联动起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服务

五、结论

综上所述,学校适度规模的确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确定学校规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限制性条件,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目标规则,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和狂热;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主观主义,从而使学校的发展具有坚实可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大起大落,使学校的规模优势得以真正发挥,规模效益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资料]:

《学校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西方教育组织学》于立王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学校--模式构想与道路选择》邱靖基陈佳贵经济管理出版社

《教育经济学》史忠良经济管理出版社

《现代教育组织》丹尼斯.卡尔顿上海人民出版社

《发展学校的合理规模初探》陈孝兵《湖北大学学报》97/2

《论学校的适度规模》张广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98/1

联系电话:130********

联系地址: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洛社校区

邮政编码:214187

电子信箱:xiaweiyu163@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7551681.html,

作者:夏伟瑜男1969—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