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业设计史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工业设计史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工业设计史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工业设计史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当进入60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新现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艺术)的影响。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阿尔伯斯(Josef Albers,1888—1976)的试验研究。视幻艺术强调黑白的几何形式构图,在20世纪60年代的商标、广告、装饰等设计领域盛行。在产品设计上,视幻艺术的影响是所谓的“硬边艺术”,多采用圆柱体、立方体等简单的几何形状,选材上广泛应用不锈钢、镀铬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于1967年设计的“筒系列”不锈钢器皿就是“硬边艺术”的典型。

图11-4 OMK设计的圆桌和可叠放椅

图11-5 克雅霍尔姆设计的钢片椅

图11-6 阿基佐姆设计的“米斯”椅

“新现代主义”的兴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商业机构和办公室剧增,对工业设计产品需求量很大,如家具、室内装饰和办公用品等。对这些场合来说,有必要体现出商业界的秩序与效率,因此设计应有冷漠、正规、中性的外观特征。20世纪50年代当代主义在居家环境中体现出来的非正规化、人情味和轻巧、灵活等特点已不适宜于商业办公的要求,从而促成了新现代主义的兴盛。新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与包豪斯有相似之处,它在家具设计中喜欢采用镀铬钢管,在形态上强调机械化与几何化。这一风格最早在英国流行。在家具设计方面,OMK是新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OMK是于1966年成立的一个由青年设计师组成的事务所,他们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广泛使用钢管和其他工业材料,突出体现金属材料的冷漠感(图11-4)。

在欧美其他国家,新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较为正规、严谨的新现代主义作品不少出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之手。如丹麦设计师克雅霍尔姆(Poul Kjaerhlom,1929—1980)设计的钢片椅(图11-5)就显得稳重而严谨。196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的设计组织阿基佐姆(Archizoom)也积极推进新现代主义。1969年,阿基佐姆设计了“米斯”椅(图11-6),以一种幽默的手法来模仿米斯的巴塞罗那椅。“米斯”椅采用了镀铬方钢、橡胶板等工业材料及尖锐的三角形造型,把新现代主义推向了极端。

图11-7 罗维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

图11-8 罗维于50年代设计的收音机

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High–Tech)。这两种风格后来实际上走到一起来了。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

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信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罗维于20世纪40年代末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图11-7)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该机采用了黑白两色的金属外壳,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控制键和非常精确的显示仪表,俨然是一件科学仪器。20世纪50年代初,罗维又另辟蹊径来表现电子技术,他设计的一台收音机(图11-8)由黑色基座和透明塑料外壳构成,外形为一个规整的长方体,所有内部元件都清晰可见。罗维的这些设计预示着后来“高技术”风格的到来。

图11-9 蓬皮杜中心的西立面

“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

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者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Renzo Piano,1937—)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Richard Rogers,1933—)。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这幢房屋既是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流中心。”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大楼不仅直率地表现了结构,而且连设备也全部暴露了。面向街道的东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红色的为交通通道,绿色的为供水系统,蓝色的为空调系统,黄色的为供电系统。面向广场的西立面(图11-9)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一条由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扶梯,几条水平方向的是外走廊。蓬皮杜中心设有工业设计部,经常性地举办工业设计展览,并陈列一些著名的设计作品。这些展览、陈列与这座建筑物本身都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11-10 莫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架床

图11-11 伯提耶设计的儿童手工桌椅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一时间,类似外科医生用的手推车、仓库用的金属支架、矿井用的安全灯、实验室用的橡胶地板等都纷纷进入居家环境。由美国纽约莫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架床(图11-10)就是由市售的铝合金管及连接件组合而成的,看上去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法国设计师伯提耶(Marc Berthier)设计的儿童手工桌椅(图11-11)则采用粗壮的钢管结构,并装上了拖拉机用的坐垫,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色。20世纪60年代法国设计师莫尔吉(Olivier Mourgue)为一部著名的科幻电影《2001年,宇宙奥德赛》设计了影片中的布景,他采用金属构架与人造海绵制作了一系列形状古怪的家具和科学实验室场景,影响很大。当时,各种科学幻想连环画和杂志也充满了所谓宇宙时代到处是按钮、仪表的室内设计

图片。这些大众传播手段推动了“高技术”风格的普及,连一些厨房也设计成科学实验室的式样,各种橱柜炊具都布满各种开关和指示。

图11-12 PA事务所于1975年设计的“SM2000”电唱机

图11-13 德国普法夫公司于1980年生产的全电动缝纫机

在家用电器,特别是在电子类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1975年,由英国PA设计事务所设计的“SM2000”型直接驱动电唱机(图11-12)就是一件“高技术”风格的家电产品,所有零部件都直率地暴露在外,有机玻璃的盖子还特别强调了唱臂的运动。1980年,德国普法夫公司推出了一种带微处理

器的全电动缝纫机(图11-13),很少有机械构造。为了体现先进的电子技术,机身上装置了大量的控制按钮,很像电子计算机的键盘。

“高技术”风格在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并一直波及20世纪80年代初。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和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与此同时,另一些设计师正致力于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和更有趣味的设计语言来取代纯技术的体现,把“高技术”“高情趣”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最早的讯号是名为“波普”的艺术与设计运动。

现代设计的概念

现代设计的概念: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 内容包括: 1、现代建筑设计 2、现代产品设计 3、现代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工业设计史(没有现代工业设计史,因为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新事物,本身就是现代的) 大多数设计史都是以建筑为主线,兼顾一些家具而成书的。 现代主义的定义: 时间上定义: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勒·科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的一个。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内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瓦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外立面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外立面 3.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外立面 源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19年的包豪斯学派发起。现代主义建筑的立面特征反映了当代建筑表现工业化时代的精神。 具体特征: (1)建筑外观应成为新技术的反映,而不去掩饰。 (2)建筑造型自由且不对称,立面的形式取决于使用功能的需要。 (3)建筑立面造型摒弃这种主义的复古思潮与繁琐装饰,成为几何形体的抽象组合,简洁、明亮、轻快便是它的外部特征,反对多余的装饰,墙面平整光滑,无突出的柱式或线脚,窗子用大片玻璃,不加窗棂,干净利落。 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 国际式:当时的现代主义风格 自由平面自由面横向长窗,技术精美 柯布西耶 风格变化大 早期:理性主义思想萨夫以别墅1928设计1930建成 1.自由平面(生长起自由立面) 2 自由立面 3带型长窗 (采用框架结构,窗户开设不受墙体限制) 4底层架空(由于结构技术的发展,可将底层架空) 5屋顶花园(现在多见,当时是了不起的创新)(屋顶种植绿植——屋顶景观) 粗野主义时期 1952年马赛公寓 提出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立面: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立面不做任何多余装饰。直接表现的是模板拆 除之后混凝土的效果。立面装饰粗野的一面:清水混凝土。 阳台侧板颜色鲜艳 浪漫主义时期朗香教堂1950 抽象主义代表作品 上帝聆听你祈祷的声学原件 曲线屋顶像是给建筑戴上帽子倾斜白墙上大小不一的喇叭口形状的窗户。 有的外大内小,有的内小外大。营造出室内彩色的光线。 室内的家具设计皮革钢管:可调整角度的躺椅、大沙发椅。当代也一直在沿用。 赖特美国浪漫的田园主义柯布西耶:狂飙式建筑大师 流水别墅横向和竖向构图,空间交错设置。空间虚实对比、材质对比 特点:和环境的有机融合这样的作品只能放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若放在城市里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像从环境中长出来一样。 约翰逊制蜡中心蘑菇柱造型蘑菇住之间镶嵌由玻璃管组成的玻璃顶why在大空间下是开敞式办公空间(现代开敞式办公的由来)避免光线太强形成眩光。(玻璃管粘合在一起形成的玻璃可形成漫射型光线,光线柔和,适合办公空间的需要。) 密斯凡德罗 少就是多 1929巴塞罗那展馆 技术精美形式简洁 范思沃斯住宅 玻璃盒子钢和玻璃表现玻璃的透明性内部空间布局夜间一览无余忽略了住 宅私密性的需求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现代十大设计理念

现代十大设计理念 高技术派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解构主义设计 孟菲斯设计 人性化设计 未来风格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 新现代主义设计 绿色设计 波普设计 高技术派设计/高科技风格 高科技风格源于20世纪20到30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点。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进入人类的生活空间,要求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Post 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它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 后现代主义以科技和信息革命为特征、并以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一、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二、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三、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主张新旧糅合,主张兼容并蓄。 四、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讲究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把握,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 解构主义设计 解构主义设计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设计风格,是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师在对设计形式及其理论进行探索时所创造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筑设计界。 解构主义设计师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和后现代主义历史风格的过分装饰化、商业化的形式均持否定态度,认为设计应充分表现作品的局部特征,作品的真正完整性应寓于各部件的独立显现之中。其建筑在整体外观、立面墙壁、室内设计等方面,都追求各局部部件和立体空间的明显分离的效果及其独立特征。经解构主义设计精心处理的相互分离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往往存在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整体关系,往往并非是无序的杂乱拼合。 最著名的解构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设计师盖里、埃森曼等,其中以美国设计师盖里的作品最负盛名。

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点与历史意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点与历史意义 班级:数媒1002 作者:陈水源 学号:0305100202

何为设计?在我看来,设计就是人们把自己心中的计划、规划、设想等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我们平时常耳闻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网站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机械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环艺设计等等都属于设计的范畴。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于19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设计学里的现代主义运动,是指一批建筑师、设计师、和理论家开始探求20世纪新的审美观。对大多数持这一审美观的实践者来说,它不单是一种风格,而且是一种信仰。现代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理性主义,以及从19世纪起突然崛起的客观精神。而在这以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一直都是抱着风格复兴和装饰的概念。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现代主义相信未来城市的一切都可能由机械时代的新发明和新产品制成。现代主义的另一个关键的含义是:“形式服从功能”。这一口号反映了此项运动理性的、有秩序的现代设计方式。现代主义运动中突出的代表有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的构成派,法国的勒.柯布西埃,意大利的未来派,斯堪的纳维亚的阿尔多和阿斯普朗德的设计,以及美国的流线型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设计,它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点,

突出强调功能主义,即“形式服从功能”,又讲究设计的科学性。在形式上,现代主义设计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摒弃装饰来降低成本为大众服务;在具体设计上,现代主义设计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提出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在设计过程中,现代主义设计又考虑经济问题,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这样,使得产品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产品又存在造型单一化的倾向。 现代主义设计最早是在建筑界出现的。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设计的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幢白房子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这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而包豪斯校舍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其设计者为包豪斯第一任校长、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尤其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 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曾说过:穷人没有设计。长期以来建筑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锋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锋 当我们讨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这一论题时,相信许多人心怀疑虑:"中国是否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至少,第一以"建筑大师的杰作"作为衡量尺码,第二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轰轰烈烈发展的历史作为参照。假如我们打破这种习以为常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史观的思维定势,不是以西方体系作为参照,转而将目光放在中国建筑发展自身,我们蓦然发现,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中国均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中国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轨迹。 一次大战之后,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实践为标志,并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活动为另一标志,在德国、法国、荷兰乃至俄国,先锋派们的建筑设计实验导致各种现代建筑成果层出不穷,1925年前后,现代建筑运动已达到蓬勃发展的势头,并经此席卷整个欧洲,同时逐渐影响世界各地,包括亚洲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国际式"、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并产生效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一、现代风格的诞生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设计实力,二三十年代称雄上海的最大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马丹拿事务所")设计,大厦10(局部13层),塔顶高77m,平面为A字型。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铜屋顶。从其形式来说,尽管与我们今天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世纪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楼--美国芝加哥蒙 特格美力公司大楼(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盛行的上海建成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但与周围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沙逊大厦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思潮的开端,它拉开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帷幕。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一..简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 二.时代背景探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郊区的土地也不是无限的。城市的膨胀挤占了乡村或农业文明,农田的外迁有大幅度地缩小了荒野的面积,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现有的"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似乎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因此,在70年代前后,各发达国家均提出了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重返市中心。我所谓的"后城市"就是指要在现代城市诸种复杂问题的基础上重建适合工作与人居的市区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

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

现代风格简介

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最早的代表是建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校。其主题是:要创造一个能使艺术家接受现代生产最省力的环境---机械的环境。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最大的革命。 定义: 代表派别 我们今天绝大多数室内用品或装饰品如灯具、家具等都是工厂生产的工业产品,然而并不是说把由机器创造的家庭用品组合在一起就形成现代风格,可以称为风格的必定是一种艺术思潮,事实上现代风格也可分为几种流派。 高技派 高技派或称重技派,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表现,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喜欢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锈钢、铝塑板或合金材料,作为室内装饰及家具设计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对于结构或机械组织的暴露,如把室内水管、风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机械零件的家用电器;在功能上强调现代居室的视听功能或自动化设施,家用电器为主要陈设,构件节点精致、细巧,室内艺术品均为抽象艺术风格。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风格派 风格派-红蓝椅与曲折椅 风格派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一画家P·蒙德里安(P.Mondrian)等为代表的艺术流派,严格地说,它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认为艺术应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点、线、面等最小视觉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艺术主题。其室内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尔德,他将风格派的思想充分表达在家具、艺术品陈设等各个方面,风格派的出现使包豪斯的艺术思潮发生了转折,它所创造的绝对抽象的视觉语言及其代表人物的设计作品对于现代艺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风格派认为“把生活环境抽象化,这对人们的生活就是一种真实”。 白色派 迈耶-巴塞罗那现代艺术馆 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筑中的“阳春白雪”。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迈耶(Richard Meier)纽约五人组为代表。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偏爱,故又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完结篇01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摘要 追溯历史,分析历史,发现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按部就班。每一个文明,每一个发展都是那么必然。就像一个转动的齿轮,不管齿轮怎么转动仍然逃不过齿对齿的转动,这就就是趋势。然而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也逃不过历史发展的趋势按部就班的产生了,各种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就像两个齿轮,在转动时下一次相遇的机会是必然的,看的就是得转几圈后在相遇。现代主义设计是幸运的它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转动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是由19世纪一大批的思想家提出平等、博爱、自由等观点后影响到设计领域的。随后又发展了新艺术运动,它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完善,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在之后现代主义设计代替了新艺术运动而成为20世纪初的潮流。本人就据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单的论述,把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的串接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进程,从而更好的了解艺术的发展。介绍的过程中本人也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表示自己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形势机械美功能主义大众服务 引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起正在改变。而改变时必然的,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的出现也只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出现也就代表着衰败和消失。可谓“后浪推前浪,前浪埋在沙摊上”,现代主义设计虽然顺应时代发展替代了新艺术运动,但他的出现也预示了他的衰败。我们在这里就从他的“替代”和“衰败”着手从而分析它的必然性。 第一章现代主义设计思潮 1.1现代主义设计形势及特点 随着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规律,建筑史艺术发展最敏感的艺术,它的改变和发展引领着其他艺术的发展。 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把现代建筑设计引向纵深,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建筑

现代建筑的风格浅析

现代建筑风格浅析 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关于“现代建筑”字义上最流行的概念之一,就是它意味着战胜复古主义,或者换句话说,战胜“先前模仿过去风格”的做法。 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各色各样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现代建筑指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四大建筑师为代表的设计手法,建筑反映工业化精神,包括20C5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以及二战以后的多元化现代建筑。无论是现代主义派,有机建筑,还是现代建筑的普及和发展的多元化建筑,如先锋派、功能主义派、理性主义派、现代主义派、国际式等等,这些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现代建筑派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厄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

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称为功能主义派,另一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等。在这四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学界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建筑的美学风格可概括为功能主义的技术美。因为它们的审美突出表现在形式服从功能,认定功能是建筑美的基础甚至全部,直接利用新材料的表现力,不求过多装饰,而是通过一定基本形式的部件的重复组合,通过建筑群的简洁明朗的配置,以形成生动的韵律变化的乐章,现代主义的共同特点是反对装饰,而以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之后发展出非常多的新设计风格,基本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发展。而这些设计基本上都是基于形式主义的探索,采用的方式也都基本与装饰主义分不开,比如一度风行的后现代主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除了采用装饰主义来重新诊注设计之外,还有一些设计家从其它方面来企图发展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是解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下面就这两个比较重要的运动作一简单介绍。 l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 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奎斯·德里达(Jaoques 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80 年代以来的事情。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又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们厌恶,或者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此没有力、法对控制设计30 、40 年之久的现代主义一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种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 生的。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柏纳德·楚米(Bernard Tschumi)、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en)、扎哈·哈迪特(Zaha Hadit)、丹尼·雷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库柏·辛门布劳(Coop Hinunelblau)等人。其中,影 响最大的是弗兰克·盖里。 从字意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是指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标准与原则。因此,如果要对解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应该是从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或者现代主义的具体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有一个研究开始。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与认识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对于现代主义的真正了解和透彻认识,是没有可能对解构主义有真正了解的。美国艺术评论家里查·赫兹曾经对我说:如果要谈后现代主义,可能要花2 / 3 的时间来谈现代主义。对于解构主义的认识,其实也是这个问题,也具有同样的接触和了解方式。 乔治·格鲁斯柏格在他的《解构主义·导论》一文中说:解构主义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个符号,它不过是一个激进的方面,目的是发现,是对于我们自身的发现。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虽然一时先声夺人,特别在设计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研究生当中非常热门,但是,它却从来没有能够好像1920 年代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 年的荷兰风格派,或

现代主义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现代主义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摘要: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在中国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基本原则顺应了中国最初工业快速发展的 需要。但是其并未解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起成长的艺术设计的矛盾。设计师盲目追求现代风格,把功能凌 驾在建筑个性之上。提出现代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以人为本、科学性与艺术性融合、历史文脉与时代感 并重、多元化的包容。本文先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形成和影响分析入手,再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及环境 设计从理论上到对实际作品设计风格的分析。从而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我们 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进程,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设计之路,最后作了一些总结。 关键词: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建筑特点;设计影响;现代中国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一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1)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形成的时代背景 时间上一般是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它的产生是产业革命和由此引起的资本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同时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影响建筑发展的新因素引起。 大概是工业革命以后,因为社会生产大分工,设计因此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正是这个建筑历史上空前的建筑革命孕育了20世纪的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出现,对于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形成的背景。 (2)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作品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建筑创作的主张,并且推出大胆创新的优秀作品,将推动建筑改革走向高潮。德国建筑师格罗皮厄斯和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格罗皮厄斯的代表作中1911年的法古斯工厂,世界第一个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的建筑。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代表着现代建筑的成熟,此时的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理性。彼得·贝伦斯设计的透平机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3)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特点 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是当时的工业化生产而产生的。同时由于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出现,促使了当时建筑技术的革新。而且现代主义又称为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第一强调功能,提倡“形式服从功能”,第二是对新技术应用,第三体现新的审美观点,摈弃折衷主义的复古思潮和繁琐装饰,第四主义空间组合与结合环境。 二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1)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在中国的产生原因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在中国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基本原则顺应了中国最初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1949年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建筑师不但大量运用现代建筑的技术成果,出现了“北京和平饭店”,上海同济大学“文远楼”等一批现代建筑,它们共同的特点:1.功能合理,平面流畅;2.造型简洁,不尚装饰;3.施工方便、建造经济; (2)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设计的功能性和理性成为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师门所追求的目标,现代中国建筑思想主张“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原则,根本出发点是“人本精神,适宜环境”。现代中国建筑设计以功能为根本出发点,对建筑进行灵活的处理,兼顾技术和艺术对空间进行创造,侧重文化内涵的表达,注重绿色生态设计。没有过分的装饰,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充分的表达了现代中国快节奏生活、简约和实用,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其主要建筑就是由上世纪50年代设计师设计并建造,采用了当时最先进

浅谈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设计艺术史概论 ——浅谈现代主义建筑 经过八周设计艺术史的学习,对现代设计艺术史的来龙去脉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再到现代主义和包豪斯学校的建立,最后到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设计艺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艺术家、设计师们的努力下走向了新的纪元。下面我简要概述一下设计艺术史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19世纪初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从此人类由农业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设计随之产生,1850年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代表着工业设计的萌芽,工艺美术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20世纪初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革命——现代主义设计,成为20世纪设计的核心。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而集中在德国(始于工业同盟,包豪斯为高潮)、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进行试验,在30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 二战的爆发各国的经济都遭到极大破坏,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两次大战期间,美国设计是最辉煌的时期,在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1、出现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2、美国大众文化对于设计风格的影响。 现代主义采用同一的、单调的设计对待不同的设计问题,以简单的

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人的要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的影响;另外人们开始重视设计责任,要求保护有限的资源,因此国际主义造成了广泛的不满,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是从建筑设计开始的,70年代建筑上出现了对现代主义的挑战,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比较明确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的首推温图利。在温图利向提出现代主义挑战以来,除了后现代主义还有一条道路就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被称为“新现代主义”或“新现代”设计。新现代主义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根据新的需要给现代主义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新现代主义是在混乱的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个回归过程,重新恢复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一些理性的、次序的、功能性的特征,具有它特有的清新味道。 现代艺术史经历了这么漫长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设计师,下面来谈谈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上体现的现代主义内容分为: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设计形式包括: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科学性。2、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立体主义影响。具体特征表现:A、六面建筑。B、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结果是幕墙结构的产生。C、标准化原则。D、反装饰主义立场。E、中性色彩计划。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特别是整体设计的考虑。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 美国著名建筑家弗兰克·赖特他是美国现代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先驱人物,他毕生设计了大量的住宅建筑都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探索特征;提出了自己的“有机建筑”理论。1937年,他设计出“美国风格”的住宅建筑,这种风格的住宅建筑的构思是采用现代主义的简单几何形

王受之版世界现代设计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综合来说,阿尔托的设计艺术理论包括三个方面: 信息理论、表现理论和人文风格。 2、在今天看来,构成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当推埃尔?列捷西斯基(El lissitzkg,1890—1941)、塔特林、佩夫斯纳、嘉博,以及乔治?斯登伯(Georgystenberg,1900—1933)和弗拉迪莫?斯登伯(Vladimir Stenberg)兄弟。 3、提西、奥斯玛特、盖斯布勒三人堪称20世纪60年代开创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设计给以后的平面设计家在探索这个方向上以重要启示。 3、在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中,格拉斯哥风格的主要奠基人有(马金托什)、(赫伯特·马克奈)和(麦当娜)姊妹,他们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4、包豪斯最早担任基础课教育的三位全职教员是(伊顿)、(马科斯)、(费宁格),他们都是形式导师。 5、20世纪初期,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体系的形成贡献最大的人物是(科布西耶)、(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等人。 6、英国“波普”设计比较集中反映在(时装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几个方面。 7、“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莫里斯)。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英国理论家(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 1、“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他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等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斐尔前派,他们主张回溯中世纪传统,同时也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目的是诚实的艺术和回复手工艺传统。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外立面

3.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外立面 源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19年的包豪斯学派发起。现代主义建筑的立面特征反映了当代建筑表现工业化时代的精神。 具体特征: (1)建筑外观应成为新技术的反映,而不去掩饰。 (2)建筑造型自由且不对称,立面的形式取决于使用功能的需要。 (3)建筑立面造型摒弃这种主义的复古思潮与繁琐装饰,成为几何形体的抽象组合,简洁、明亮、轻快便是它的外部特征,反对多余的装饰,墙面平整光滑,无突出的柱式或线脚,窗子用大片玻璃,不加窗棂,干净利落。 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 国际式:当时的现代主义风格 自由平面自由面横向长窗,技术精美 柯布西耶 风格变化大 早期:理性主义思想萨夫以别墅1928设计1930建成 1.自由平面(生长起自由立面) 2 自由立面 3带型长窗(采用框架结构,窗户开设不受墙体限制) 4底层架空(由于结构技术的发展,可将底层架空)5屋顶花园(现在多见,当时是了不起的创新)(屋顶种植绿植——屋顶景观) 粗野主义时期1952年马赛公寓 提出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立面: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立面不做任何多余装饰。直接表现的是模板拆除之后混凝土的效果。立面装饰粗野的一面:清水混凝土。 阳台侧板颜色鲜艳 浪漫主义时期朗香教堂1950 抽象主义代表作品 上帝聆听你祈祷的声学原件 曲线屋顶像是给建筑戴上帽子倾斜白墙上大小不一的喇叭口形状的窗户。

有的外大内小,有的内小外大。营造出室内彩色的光线。 室内的家具设计皮革钢管:可调整角度的躺椅、大沙发椅。当代也一直在沿用。 赖特美国浪漫的田园主义柯布西耶:狂飙式建筑大师 流水别墅横向和竖向构图,空间交错设置。空间虚实对比、材质对比 特点:和环境的有机融合这样的作品只能放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若放在城市里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像从环境中长出来一样。 约翰逊制蜡中心蘑菇柱造型蘑菇住之间镶嵌由玻璃管组成的玻璃顶why在大空间下是开敞式办公空间(现代开敞式办公的由来)避免光线太强形成眩光。(玻璃管粘合在一起形成的玻璃可形成漫射型光线,光线柔和,适合办公空间的需要。) 密斯凡德罗 少就是多 1929巴塞罗那展馆 技术精美形式简洁 范思沃斯住宅 玻璃盒子钢和玻璃表现玻璃的透明性内部空间布局夜间一览无余忽略了住宅私密性的需求 家具作品:巴塞罗那椅钢和皮革当代也在使用 钢管藤椅 后现代主义风格继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风格流派 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活跃于七八十年代 建筑立面的特点: 注重地方传统,强调借鉴历史,对装饰感兴趣,认为只有从历史样式中去寻求灵感,结合当地环境才能使建筑喜闻乐见。 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查尔斯穆尔、彼得艾森曼、迈克尔·格雷夫斯、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新版]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新版]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所谓的"现代主义"风格,主要指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德国包豪斯学派为代表的建筑设计为标志的设计风格。该学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破旧的传统,创造新的建筑,并反对多余的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重视建筑结构自身的结构形式美。在包豪斯的影响下,当时的欧洲形成了造型简洁,功能合理,布局以不对称的几何形态为特点的建筑设计风格及与此相对应的室内设计风格。这是一种与现代建筑形体最接近的室内构成手法。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使产品批量化、模数化。建筑设计作风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设计的倾向,为了便于机械化施工,为了与现代工业产品造型作风协调,简单的矩形、三角形、圆形的室内空间在世界各地出现,有人称之为"国际式"。用这种手法来处理室内空间,构造简单,空间结构清晰,有一种"机器美"的意味。但由于这种风格过于强调几何的形式和简洁,空间效果有时显得太冷静,缺少"人情味"。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到广泛的批讦,但它具有关注功能问题等合理的内核,使它一直影响着不少室内设计师。 这种设计手法可视为对"现代主义"风格倾向的反动。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出现丁一种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并逐渐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后现代

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强调室内空间的表现 性和个性,强调设计中应当具有历史的延续 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执 意追求地方特色或者在室内空间中再现有 典型性的历史场景,并十分注重利用非工业 化材料和非标准化构件来构成个性鲜明的 室内空间。这一风格的设计常常在室内设置 夸张、变形的柱式或断裂的拱券等,或将古 典建筑的构件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采用 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 理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室内环境。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并不能仅仅以所见到的视觉形象来讦价。这些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P(JOhnsOn)、M(格里夫斯(M(Graves)等。这并不是一种限定很明确的设计风格,一般泛指在设计上倡导"回归自然",在美学上推崇"自然美",认为在当今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回归自然、结合自然,才能使人们的身心取得平衡。为达到室内环境中的自然效果,在设计上多采用天然木材、石料、藤竹、织物等材料,尤其突出材料的天然肌理。 追求室内空间朴素的自然风格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活动中很值得研究的创 作手法。现代设计运动搞了近百年。 工业产品遍及世界市场,讲究"机器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