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美术课标标准》在前言中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就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在基本理念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目标中又谈到: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在内容标准中就各学习领域的内容也都对上述的内容作了阐释,所有这些与教学中教师的示范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关于美术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新颖,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渐渐的被所谓的新的教学模式所替代。难道新课程改革是抛弃传统的、直观的、示范的教学方法吗?难道新课程改革是老师说说+学生看多媒体+鼓鼓掌热闹一场,难道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步骤、问题设计、活动设计、作业设计、难点、重点的解读都不必考虑,师生互动也只是老师鼓动下的学生的掌声和“呼声”,难道这样就是一堂美术课亮点所在吗?不知这样的课是否经得起推敲和推广?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误导。有的老师以为“改变”就是“抛弃”,以为“注重了技能技法就不是新课程”。似乎示范就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背离了新的课改理念。这种对美术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有偏颇的。

美术课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技法可以事先在动画软件中准备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将美术教学发挥得更完善,让美术课更引人入胜、更精彩;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键盘,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教师只会“动口”而不“动手”,黑板上不写一个字、不画一笔画,老师不用笔、不用纸、不用带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将一堂课“说”完。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冲淡了。更有甚者,有老师为了显示一堂课内容的充实,将需要好几课时完成的内容合并到一节课,试问,这节课除了表面的“充实”,学生该怎样吸收?恐怕是飘飘然、晕忽忽听完本节课。难道这就是“内容丰富”吗?为了现代教学手段,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课件上了,似乎有一个好课件就等于万事俱备了。然而,这种所谓现代手段,只不过充当了教师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师直观的演示,使美术的亲和力丢失,美术教学的语言散失。导致其他学科老师听过美术课以后误认为:现在的美术老师不用画了,不用写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简单。有的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美术老师真好当,还是教美术好,只要上网找些图片,会按键盘就行了,干脆改行教美术算了。

二、关于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的运用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通过示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认识和由此带来的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只用键盘点一点,动口说一说,学生实际知识技能的掌握就比较肤浅,长期下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没法保证,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也就受到影响。

示范,是老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中国画的运笔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师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图片,点点键盘说说而已。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线条在画纸上的运动轨迹?如何体验画家的情绪所带来

的笔触、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让学生羡慕老师的绘画本领,也体现老师的亲和力,更让听课老师钦佩做课人的扎实功力。这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操作,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凡技术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是空口无凭,就不能使人信服。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能的表现,技能是为画面服务的,是为主题服务的,是多门艺术的相互渗透,再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开阔,话题就会非常宽泛,就会产生广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师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会表现事物,在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三、关于美术欣赏课的老师引导作用

美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广泛地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美术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创造能力的目标。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有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而且在人格完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这种“综合”教学中,确有着一些操作上的偏差,全抛弃美术学科性的东西而成为其他的学科附属课。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都被“综合”得没有了,“综合”也就失去了意义。“那是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美术课中涉及到的综合应依托视觉艺术的思维和表达特征,基于对社会、生活、对自然感受经验。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会有很多产生疑问的地方。作为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使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老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不应该是照本宣科,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学生之间会争论。这时,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肯定正确观点,纠正不正确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表扬说“很好,很好”,只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没有及时进行梳理、归纳与评述,没有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任务要求,以为这样就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殊不知学习基本要求都达不到,独创性就失去了依据,即使独创也只会不伦不类。没有目标的探究,是没有结果的。曾经听过一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欣赏《捣练图》这幅作品,图中描绘的是盛唐时期唐代劳动妇女劳动(捣练)场面,老师从欣赏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色彩、造型精美的人物形象导入,设计通过以盛唐历史为背景,分析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引入到盛唐时期人们的国民素质及审美观。老师正说着,下面突然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画面上的人物一点都不美,太胖了,身材也不好看;这下课堂可热闹了,同学争论不休,又一个学生站起来反对前面同学的观点,这位学生说:因为盛唐时期人的审美观就是“以肥为美”。班上很多同学都笑了,这时,老师借这个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盛唐时期社会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历史课上讲到的盛唐景象?接着,有学生回答,盛唐时期是开明盛世,国泰民安,经济繁荣,人民丰衣足食,物质生活达到满足,随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及审美素质的提高。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繁荣,人们的审美观不再是封闭保守禁锢的思想,不再是欣赏西施病态之美,而是以开放、健康、健壮为美,欣赏雍容华贵之美。接着,老师又对人物的装饰、服饰及造型进一步的分析,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给唐朝带来的文化、思想、观念上的改变,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提出异议的同学明白的点头,我懂了。这节课体现了老师适时适量,精心设计,使综合性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益;也反映了老师的敏锐机智驾驭课堂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这节课我们不仅仅欣赏了绘画作品,还领略到绘画以外的艺术文化教育,体现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沟通。

新课标的实施,美术课程的改革,使美术课从单一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到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层面,课堂教学变得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去说一说、学一学、演一演、做一做等方式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得美术教育不能忽视视觉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十分不容易。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练课堂“内功”,还

要多练课堂外的功夫,如阅读教育学专著,以提升教学理念涵养;研究美术案例,以拓展设计思路;练习美术基本功,以提高艺术修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也许有人说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特长生,而是作为一种美术文化来进行教学的。是的,我们不排除这种观点,但也不能片面强调这种观点,人文性是文化,工具性也是文化,不应割裂开来,否则,美术课上成了游戏课,上成了纯粹的“文化课”,这是对美术学科的极不尊重。

学校教育中完全忽略流行文化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明智的态度。让他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视觉文化时,能够选择和甄别,形成有价值的视觉经验。但学生不能因此而抛弃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社会认同的经典视觉艺术作品。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不容回避的事实,它扩大了美术教育的范围,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入了对日常生活中视觉现象的关注。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视觉经验和价值观。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指导作用,目的是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一种灵感,更直观地掌握一定的技法,提高鉴赏能力,增强审美意识,领略艺术文化的知识性、情感性、社会性、广泛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多媒体示范指导直观亲和力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美术课标标准》在前言中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就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在基本理念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目标中又谈到: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在内容标准中就各学习领域的内容也都对上述的内容作了阐释,所有这些与教学中教师的示范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关于美术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新颖,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渐渐的被所谓的新的教学模式所替代。难道新课程改革是抛弃传统的、直观的、示范的教学方法吗?难道新课程改革是老师说说+学生看多媒体+鼓鼓掌热闹一场,难道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步骤、问题设计、活动设计、作业设计、难点、重点的解读都不必考虑,师生互动也只是老师鼓动下的学生的掌声和“呼声”,难道这样就是一堂美术课亮点所在吗?不知这样的课是否经得起推敲和推广?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误导。有的老师以为“改变”就是“抛弃”,以为“注重了技能技法就不是新课程”。似乎示范就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背离了新的课改理念。这种对美术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有偏颇的。

美术课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技法可以事先在动画软件中准备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将美术教学发挥得更完善,让美术课更引人入胜、更精彩;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键盘,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教师只会“动口”而不“动手”,黑板上不写一个字、不画一笔画,老师不用笔、不用纸、不用带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将一堂课“说”完。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冲淡了。更有甚者,有老师为了显示一堂课内容的充实,将需要好几课时完成的内容合并到一节课,试问,这节课除了表面的“充实”,学生该怎样吸收?恐怕是飘飘然、晕忽忽听完本节课。难道这就是“内容丰富”吗?为了现代教学手段,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课件上了,似乎有一个好课件就等于万事俱备了。然而,这种所谓现代手段,只不过充当了教师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师直观的演示,使美术的亲和力丢失,美术教学的语言散失。导致其他学科老师听过美术课以后误认为:现在的美术老师不用画了,不用写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简单。有的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美术老师真好当,还是教美术好,只要上网找些图片,会按键盘就行了,干脆改行教美术算了。

二、关于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的运用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通过示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认识和由此带来的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只用键盘点一点,动口说一说,学生实际知识技能的掌握就比较肤浅,长期下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没法保证,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也就受到影响。

示范,是老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中国画的运笔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师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图片,点点键盘说说而已。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线条在画纸上的运动轨迹?如何体验画家的情绪所带来的笔触、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让学生羡慕老师的绘画本领,也体现老师的亲和力,更让听课老师钦佩做课人的扎实功力。这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操作,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凡技术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是空口无凭,就不能使人信服。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能的表现,技能是为画面服务的,是为主题服务的,是多门艺术的相互渗透,再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开阔,话题就会非常宽泛,就会产生广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师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会表现事物,在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三、关于美术欣赏课的老师引导作用

美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广泛地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美术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创造能力的目标。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有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而且在人格完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这种“综合”教学中,确有着一些操作上的偏差,全抛弃美术学科性的东西而成为其他的学科附属课。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都被“综合”得没有了,“综合”也就失去了意义。“那是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美术课中涉及到的综合应依托视觉艺术的思维和表达特征,基于对社会、生活、对自然感受经验。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会有很多产生疑问的地方。作为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使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老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不应该是照本宣科,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学生之间会争论。这时,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肯定正确观点,纠正不正确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表扬说“很好,很好”,只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没有及时进行梳理、归纳与评述,没有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任务要求,以为这样就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殊不知学习基本要求都达不到,独创性就失去了依据,即使独创也只会不伦不类。没有目标的探究,是没有结果的。曾经听过一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欣赏《捣练图》这幅作品,图中描绘的是盛唐时期唐代劳动妇女劳动(捣练)场面,老师从欣赏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色彩、造型精美的人物形象导入,设计通过以盛唐历史为背景,分析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引入到盛唐时期人们的国民素质及审美观。老师正说着,下面突然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画面上的人物一点都不美,太胖了,身材也不好看;这下课堂可热闹了,同学争论不休,又一个学生站起来反对前面同学的观点,这位学生说:因为盛唐时期人的审美观就是“以肥为美”。班上很多同学都笑了,这时,老师借这个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盛唐时期社会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历史课上讲到的盛

唐景象?接着,有学生回答,盛唐时期是开明盛世,国泰民安,经济繁荣,人民丰衣足食,物质生活达到满足,随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及审美素质的提高。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繁荣,人们的审美观不再是封闭保守禁锢的思想,不再是欣赏西施病态之美,而是以开放、健康、健壮为美,欣赏雍容华贵之美。接着,老师又对人物的装饰、服饰及造型进一步的分析,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给唐朝带来的文化、思想、观念上的改变,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提出异议的同学明白的点头,我懂了。这节课体现了老师适时适量,精心设计,使综合性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益;也反映了老师的敏锐机智驾驭课堂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这节课我们不仅仅欣赏了绘画作品,还领略到绘画以外的艺术文化教育,体现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沟通。

新课标的实施,美术课程的改革,使美术课从单一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到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层面,课堂教学变得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去说一说、学一学、演一演、做一做等方式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得美术教育不能忽视视觉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十分不容易。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练课堂“内功”,还要多练课堂外的功夫,如阅读教育学专著,以提升教学理念涵养;研究美术案例,以拓展设计思路;练习美术基本功,以提高艺术修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也许有人说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特长生,而是作为一种美术文化来进行教学的。是的,我们不排除这种观点,但也不能片面强调这种观点,人文性是文化,工具性也是文化,不应割裂开来,否则,美术课上成了游戏课,上成了纯粹的“文化课”,这是对美术学科的极不尊重。

学校教育中完全忽略流行文化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明智的态度。让他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视觉文化时,能够选择和甄别,形成有价值的视觉经验。但学生不能因此而抛弃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社会认同的经典视觉艺术作品。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不容回避的事实,它扩大了美术教育的范围,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入了对日常生活中视觉现象的关注。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视觉经验和价值观。

教师礼仪课心得体会

教师礼仪课心得体会 教师礼仪课心得体会1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礼仪心得体会。通过金教授的讲解,我更深一部地感受到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是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应付检查,为了听领导的话,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这样就会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教师礼仪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它具有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和深远性。具体说来,教师的礼仪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仪表。

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日常工作中,我对自身的着装及修饰等方面还是比较注重的。首先是发型,我几乎从不披散着,一贯梳成马尾辫,简洁而利落。其次是衣着,我总会保持得又干净又整齐,衣服上没有较为明显的污渍,隔两三天便会及时更换清洗;另外,服装的式样也能做到朴素大方,协调得体。由于自己学过美术,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有时也会考虑的多一些,就向金教授说的全身的颜色一般不超过三种。以前我对教师穿无袖无领的衣服一直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夏天都捂着,多热呀。现在通过金教授的讲解,我对这一点有了新的认识。最后一点是在化妆和佩戴饰品方面,每天我都要化妆,但从不把妆化得很浓,首饰也是稍作点缀即可,而且能考虑到各种首饰的材质,其它的饰物与服装的搭配也注意要使之相互协调。总之,今后的着装和修饰自己还要特别注重,特别是在校园里,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心得体会《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二、举止。 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它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在我看来,教师注重了自己的着装,但在坐立行方面却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看的。所以

教师课堂礼仪

教师课堂礼仪 1、进教室前,教师应整理好上课用品,并检查整理好自己的仪表,关闭通讯工具,或将通讯工具设置成无声。 2、上课开始时,组织教学的礼仪 (1)上课预备铃响,教师和蔼、微笑地走进教室,轻轻、稳当地摆放好上课用品,并了解学生上课准备情况。进行表扬鼓励或批评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上课铃响,教师从容走上讲台,然后肃立(规范地立正)。 教师:“上课!” 班长:“起立!” 教师:“同学们好!” 全班同学:“老师好!” 教师面带笑容,用温和的目光把全班同学环视一遍:“请坐!” 课堂礼仪过程虽然简短,但要求应严格,气氛应庄重,感情要亲切。如学生不符合要求,要进行教育,必要时重新组织。 3、具体仪表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 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 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 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4)教师的语言: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礼仪 总的要求是:微笑、和气、文雅、不恶语伤人。 (1)用普通话教学,并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例如“请某某同学回答问题”。手势的基本要求是:手指伸直并拢,手与前臂成一条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掌心向斜上方。 禁用食指指向学生,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2)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中途不要打断。 (3)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4)语气、语调友好、冷静、诚恳,对学生不能使用蔑视、讥笑、讨厌、憎恶的语气,不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宋跃电话: 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中心小学 【摘要】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 本领。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能让学生学会审美和创造美。如 何让学生掌握,并学好美术这门课程,是我们每个教师知道深思的 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渗透,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不 在是从前那样,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画的场景,而是在课堂 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知、体会、想象、探索学习,让学生学 中有乐,乐在其中。让学生体会美术课的乐趣。 美术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 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是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 觉形象,作为人民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 要的标志之一。所以上好一堂美术课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老师根据 对学生的了解,对课前的精心准备,以及课堂的精心创造和课后的 反思等等,都要做全面的思考。 一、按照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我们 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美 术的兴趣不够稳定,认识也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掌握和了解 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使学生在感知、意识、理解等方面有所进步。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进入学龄初期,对学美术完全没有概念,这就 需要我们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的 学生对美术学习以有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 会到:各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进 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把美术教育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年级):尝试不同的工具教学,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通过 欣赏作品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采用游戏 教学进行对主题的想象、创造、表演和展示。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点击数:4167 更新时间:2008-03-24】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教师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能左右其它因素的因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好学”的气质、充盈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和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发学生求知的热忱。 “好奇”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索上来。换句话说,就是帮助学生把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对知识的渴望——求知欲。这是智育的最根本的措施。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生活,给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师,往往是那些能唤醒我们理智的、兴趣的、激发起对知识探索热忱的教师。 对于思想上怠惰的学生,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打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乐于思索。对于虽有兴趣但不属于课业的学生,教师要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课业的学习上,这需要教师有相当水平的教学艺术。 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忱呢?教师本人应有求知的热忱,具体表现在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孜孜不倦地钻研所教的学科。同时,教师要善用教材,在教课时只把教科书作为引向问题和提供解答问题的材料,而不能让它左右教学的进行。否则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

化。此外还要随时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学生就可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学习上的被动,意味着思维的停滞、理解的缺乏和好奇心的消失,把学习由乐事变为苦役,这与智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有一定的方法。从教学的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学习任何学科,“入门”也好,“升堂入室”也好,教师不要打开门让学生进来,而是把这些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有了钥匙,自己就能把门打开——积极思维,解决问题。或者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把着手教”,要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去摸索前进,不是“莫把金针度与人”,而是要把金针交给学生。从智育的角度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或学会怎样学习,比只教给他们某些知识更重要。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措施为: ①教学生使用学习的工具,如利用网络信息,查字典,使用其它“类书”等等。 ②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用解剖麻雀的办法,通过典型的教材,让学生掌握学习这一单元教材的全部过程。 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用“发现法”学习。

浅谈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浅谈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04T10:00:10.00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郭彩利[导读] 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虽然学生的绘画技能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郭彩利 河北省邯郸县第十五中学【摘要】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优化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关键词】优化美术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室注意环境布置营造气氛,教学中除了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还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中,现代教育呼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结构素描》一课中,运用FLASH动画可以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还可以在FLASH制作的运动画面中随心所欲地变化字体,使学生从中掌握美术字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如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演示的画面过小而对美术失去兴趣。 2.拓展美术教学材料,丰富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当今的美术在现代艺术材料和艺术技术、交流传播媒体、视觉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和学生,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比如,在《标志设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即时贴进行剪贴的方法制作和创意小队活动的标志,从而塑造可爱、活泼、健康的小队形象,这样既省时、省力、又符合初中生好动的心理特点。 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如鸡蛋壳工艺画的制作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版画的制作体现了这种绘画流程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和快感。 二.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如何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呢?一要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就象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词中透露着思辩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那么,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以《发射构成纹样》一课为例,我先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以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促使学生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我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从圆形引申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等。最后我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一些发射构成纹样的作品,同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发射构成纹样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完整意义上看,这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气氛宽松,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作品中表现的正是不同层次的创作。二要尝试失败,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与其他学科比较来说,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错误时,或出现抵触情绪、不想画时,老师不应该责怪、批评学生,而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作品,使学生在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区分门类和传授绘画技法上,而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变化和组合、创造出无数个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 三.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理念所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比如:他们让学生课堂讨论、动手练习,表面上似乎学生都很活跃,思维也开动起来了,但是,老师最后还是用一个标准答案无形中限制着学生的思维,学生还是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虽然学生的绘画技能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我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是,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把心中想画的东西画出来,甚至画得更好。

浅谈现代教师课堂礼仪及其作用

结业论文题目浅谈现代教师 课堂礼仪及其作用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生学号12011244640 学生姓名田开源

浅谈现代教师课堂礼仪及其作用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自古以来就被世人所尊崇,因为教师不仅文化知识渊博,而且知书达理,是社会各个阶层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如今,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礼仪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同时,自身的礼仪修养更要符合教师的礼仪规范。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师礼仪礼仪规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而且是传承文明的链接,也是灌溉祖国花朵的园丁,以身作则的模范。教师的模范作用在课堂上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对教师课堂礼仪的研究,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教师礼仪的含义 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务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彰显礼仪交际的重要场所。教师课堂礼仪的掌握情况,密切关乎到学生的礼仪素养培育情况以及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如同一个小社会,师生之间的交往都必须要用礼仪文明去规范、组织。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为此,教师应增强课堂礼仪的认知程度,并在教学实践环境中落实课堂礼仪,真正将正确、健康的礼仪素养传播出去。① 二、教师课堂礼仪的内容 教师礼仪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它具有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和深远性。具体说来,教师课堂礼仪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仪表礼仪。主要包括仪容、服饰及发式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在中学的课堂上,学生的审美观还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首先仪容必须必须经常清洁,保持干净,教师化妆美容是仪容礼仪较高的要求。服饰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着装应该大方整洁,简明自然,让学生把注意力力放在听课上。发式长发则尽量扎起来,短发要自然,给学生起好带头作用。 (二)、表情礼仪。表情是指眼睛、眉毛、嘴巴、面部肌肉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反映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信息。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与良好智力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特殊的作用。构成表情的主要因素是微笑和目光。②(三)、语言礼仪。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文明健康、真诚和蔼、得体适度、科学规范是职业对教师语言的礼仪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语言的功力,使你的语言成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让你的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不但可以学到东西,并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几点看法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几点看法 摘要:在新的教改形势下,美术教学一改传统的教法,使学生素质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对于美术教学浅谈一下这几点看法:把游戏纳入课堂引发学生积极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在比较中求提高;鼓励多面思维;合理利用资源;使用多种材料;合理利用多媒体。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教学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发展,提高美术方面鉴赏表现、设计绘画、应用探究等方面能力,这就要求美术课堂独具特色,并能给学生带来发展创造的空间,开发学生内在的艺术之美,进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下面就美术课堂教学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加入游戏性,引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枯燥乏味,已经不利于学生发展了。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利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游戏”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有创意性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美术教材中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游戏成份,以此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到引

导参与游戏进而起到学习知识的作用。在美术中的游戏要引导学生用具有美术特点的名字。游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扩散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力能力。游戏教学使学习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知识和新技能。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丰富的课堂感受 课堂表面的异彩纷呈游戏版块繁多如同表演课,也不一定是快乐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有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此,在知识的传授中一定充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是对学习的态度是日渐积极还是感到无趣,是否学习劲头十足充满信心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互动和自主学习的培养,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都应该受到关注。教学得法,但无无定法,培养学生创造力尤为关键。通过培训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对不同的教材方法也是不同的,让学生感到叫法丰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鲜活。 三、学会比较学会发现 美术是视觉艺术感极强的学科,运用直观的比较法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而且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发展。要使用这种方法并达到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巴城中心幼儿园顾华琴 经过几年的改革,新课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对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由于对新课改教学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思考,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了一些困惑,老师现在不知道如何教幼儿了,不知怎样上课好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敢说出正确的答案,说了就是灌输教法,似乎只有从孩子的嘴里说出答案才是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的。于是乎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在课前拼命丰富知识教,在课中却轻松的发问,饶着弯子引导孩子说出想要的答案,一些课变成教师问幼儿答的智力竞赛活动似的,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每个问题后都要追加一个为什么,好像不问为什么就不能拓展孩子的思路,就不是求异思维,不符合新课改的教法,以至于有的问题把孩子问得目瞪口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重视课堂的表现形式忽视教师教学的作用,有些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就是新课改的表现形式,似乎无之就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课堂热闹非凡:分组讨论、操作探索、自主表演……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使我们眼花缭乱。教师忙于追求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自主形式”,忙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热烈、活跃”的自主气氛,却放弃了自己指导、引领与点拨的作用,这些看似让课堂有了盎然生机,而实质上是一种“牧羊式”的教学。在此,本人认为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 场景: “哇,这个我认识是国庆阅兵式。”王池发出惊喜声音,他的声音立刻引来了另外两个小男孩,区角里马上热闹起来: 这个说:“这是长驱10火箭导弹我认识”,那个说“这是水兵方队多神气呀”,“看这是无人机,就是没有人驾驶的飞机,是我们中国造的”……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把阅兵十大亮点的图片都说了一遍,而且你争我抢地说,表达的积极性很高,也非常主动,脸上带有一份自豪。 分析与反思: 以上场景中的几名女孩和男孩,都是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表露自己思想的人,学习也不是很有兴趣的孩子,引导他们表达时往往也是声音细细轻轻的,脸上总带有一丝紧张和不乐意,从不主动发言。为什么在这两个场景中,他们的表现却判入两人,细细地一想,我感悟到了情景式的轻松学习环境给了幼儿表达的勇气,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大胆表达。因为这个环境是轻松的、没有压力,这个环境为他们创造了表达的空间,有东西可讲。环境与孩子的表达是共存的,孩子依赖环境而发展表达,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表达、学习的发展与成长,环境与孩子的学习、表达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应创设适合幼儿学习、表达发展的情景性环境;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形象性、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的学习、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一、架设循序渐进的阶梯 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组织,编导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幼儿的认

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小学美术论文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温岭市松门二小张海红 【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美术欣赏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开始。然而现在的小学美术老师是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过来的~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就要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师德素质和教学态度。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教学形式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美丽的,儿童也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美的享受、美的冲击,他们更渴望去创造美、去表达美的喜悦。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顺应他们对美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给小朋友创造一片美的天空,激起他们一次又一次美的遐想。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的改革不断进行,给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在美术欣赏课重视对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培养的基础上,也重视起了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欣赏课内容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专题欣赏,如儿童画、中国民间玩具欣赏、农民画、中、外画家作品欣赏等专题性美术欣赏;二是每次工艺、绘画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展示的随堂作品欣赏。两者都是欣赏的重要内容,但是,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点。

1.1 随堂作品欣赏 随堂作品欣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绘画或工艺制作时有一个范样,给学生提供示范或启发作用,要求一般较为简单、明确。专题欣赏有整体性要求,或是同一门类同一种体裁作品,容易使学生形成对此类体裁作品的整体认识,对同一体系有一个大概了解。专题欣赏是欣赏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的主整地。专题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使之具有较高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2 专题作品欣赏 专题作品欣赏作品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内容,许多学生在拿到美术教材之后,首先翻看专题欣赏中的优秀美术作品。但是,学生喜欢翻看,并不等于教师就能上好专题欣赏,就能轻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上好专题欣赏课,教师必须明确上专题欣赏课的目的任务,从教学目的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专题作品欣赏不是政治的说教,更不是上政治课,教师不能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年代、社会意义、作者的创作动机、情感态度等等内容。而是要生动地提供给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美术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尤其要引导学生仔细去体会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和美术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整个作品的艺术特点、美感价值。如果有多幅欣赏作品,还可以简单地进行一些作 1 品之间的比较或联系。教师要善于把学生以前接触过或了解到的美术知识技能技巧,使用到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中来,重点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作品所表达的美感的审美感受能力。 要想上好专题欣赏课,还必须有充分的教学资料,最好能找到比教材上更好的作品、挂图或录像片、光盘等教学资料,配有音乐解说的幻灯片,则更有感染力,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摘要】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与总结,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形式和评定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

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策略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是不但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检验美术教学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是否有收获。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理解并改进美术教学,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动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已定的美术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形成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精彩,才能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升素质。所以,教师应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实现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游戏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使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水平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艺术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如在《形的联想》一课中,一走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到:这是什么?学生有的猜是太阳,有的说是西瓜,还有的说是一个钟。这样一个“猜物”的游戏使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动学生持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如在教《猜猜我是谁》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课件: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树木后面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的只露出了一部分外形特征,如:小兔耳朵、斑马腿、狐狸鼻子、孔雀羽毛、松鼠尾巴等;有的则只听得到叫声,如:猫、狗、牛、羊、老虎等动物的叫声,我采取了小组比赛,请学生根据这些外形特征和声音特征找一找森林里来了哪些小动物。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牢牢吸引住了,纷纷聚精会神的寻找辨别,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既热烈活跃又轻松愉快。每找到一种小动物,全班同学都会不由自主得学一学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姿态,充分显示出游戏教学的巨大的魅力。通过游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欣赏策略 欣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视觉艺术所有的问题都是通过欣赏、观察来解决的,美术的教学势必要遵循视觉艺术的规律。同时,欣赏水平的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我们才能谈审美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在让学生实行欣赏时,必须选择含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或具有强烈美感的图片、实物,让学生实行欣赏。如在《会动的线条》时,我出示吴作人大师的国画作品实行欣赏,通过与大师作品的近距离感受、对话和欣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使用,画

2021年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参考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参考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 ___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 ___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 ___和彩色 ___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 ___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

___》时,他们全被 ___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 ___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 ___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 ___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 ___,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 ___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18-05-31T16:21:46.15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作者:仕立柱[导读] 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省农垦北兴农场初级中学仕立柱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学科,正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作积极的准备。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由此可见,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联系实际运用多媒体方式多样化学科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上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教育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学科,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增强美术课堂的实效性?本人从教二十余年,经过多年课堂教学的学习和研究,浅谈以下几点做法:一、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课堂实效性 美的艺术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处处发现美的存在,从而领略美术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让其他同学观察他的体貌特征有哪些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有些同学观察能力较弱,在其他同学的提示启发下,也逐渐掌握如何去细致地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画下来,为了突出特点可以适当地有所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也深刻体会到艺术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有时,教师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粗壮的大树、五颜六色的花朵和翠绿的草地,听着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美丽的景色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教师启发:“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经过学生畅所欲言,再把体验用各种色彩、线条表现出来。这时,班级最不善于绘画的同学都迫不及待的动起笔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都被激发出来。趁热打铁,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在展示和评价交流中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单调的语言去描绘一个物体往往不够形象和具体,事物展现的不够“有血有肉”。有时即使展示实际物体,也会由于大小、颜色等的限制,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多媒体技术往往能发挥重大作用。在学习《素描明暗五大调》时,以往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解五个调子的理论知识以及课本上的二维图片,无论教师讲解得多具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很难想象出这五个调子的变化。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一个聚光灯光源,在聚光灯的下面放有一个白色的石膏球体,用聚光灯去照射石膏球体。这时石膏球体很明显的呈现出五个调子,并且教师适当改换学生的观察角度。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五个调子的变化,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使美术课堂更形象、直观,学习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课的实效性达到了最大化。 三、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保持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灌输书本知识,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呆板而单调,束缚了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美术是放飞学生想象翅膀的一门学科,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教师把多种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讨论式、游戏式、比赛式、辩论式、一问多答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运用小组竞争的形式是很好调动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示主题:用漫画的形式反应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集思广益后创作作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评价出哪组作品反应得更有深度,更耐人寻味。这种教学形式培养了小组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学科间相互融合,使课堂丰富起来 总听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每一学科都不是单独存在和发展的,学科之间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美术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多元化,更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本人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研究各学科的内容特点,并把其融入到自己的美术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用一两句话精准的表述作品,或者采用古诗作画,这都需要学生有浓厚的语文功底,做到言之有物;或者学生在反映绘画作品时加一段背景音乐,使作品主题更鲜明。在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时,这幅图描绘的是八匹形态各异的骏马向前驰骋。初中学生并不具备很高的美术欣赏能力,不能形象地欣赏出骏马的美。教师可播放一段传统音乐《赛马》,在热情奔放的乐曲中,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一幅静态的图在音乐的烘托下变得灵动、鲜活起来,一匹匹骏马飒爽英姿,在追逐奔腾,学生在视听盛宴中体会到了艺术作品之美,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它不应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毫无生机的,而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对学生极具有吸引力的,同时课堂还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课堂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的程度的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让描绘学生精彩的人生!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作者:王叶平 2、《创设快乐数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作者:赵教员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浅议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浅议 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材施教,主要分两方面解释:1、因教材而定教法;2、因学生的差异定教法。 一、因学生的差异定教法。 因材施教中因学生的差异定教法,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每个学生由于自己各方面(生活的环境、已有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智力、接受能力差异等)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画画也是一样。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因势利导满足每位学生的不同的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立足于研究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材施教,切不可轻易否定,说不定你否定的就是一位艺术大师。 二、我们先来谈谈因教材而定教法的体会。 在湘版的美术教材中,比较注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而相对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就比较薄弱。只有学生提高了对美的认识、对好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能力,知道怎样是好的作品,才能更好的画好美术作品。因此,在备课到整个教学

环节中,我以课本教材内容为主体,适当增加了课外好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更多好的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进行有效的创作有了极大的帮助。例如,在湘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四课《真情对印》的第二个活动中,内容是对称的窗花剪纸,教材里只展示了几个不同瓣数的窗花。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窗花的认识和做剪纸是兴趣,我上网收集了各类民间有特色的窗花,制作成形,让学生欣赏;同时还给学生讲述了这些窗花的意义和特色,让学生提高了对窗花的欣赏能力。结果,这次学生创作的窗花的造型丰富多姿,各有特色,而且还能说出他们创作的来源,讲得眉飞色舞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掌握了窗花的设计要点,是一节比较成功的美术课。 同时本套教材中,有些可操作性略低的内容,我会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使用的学具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本套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的《玻璃水彩》一课,所选的工具是玻璃。学校没办法统一准备大量的玻璃工具,而布置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回家准备,家长首先就不会同意;即使是同意,并准备好带来,学生在课堂上也容易出现安全上的问题,那本课的学习就比较难开展了。我于是,我对本课的学习工具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用幻灯片的那种也具有透明感的材料代替玻璃进行教学,这样,因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的材料进行教学,既安全,又让学生能够尝试到课本里的制作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吸引了平常绘画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