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回族的居住风俗

回族的居住风俗

回族的居住风俗
回族的居住风俗

回族的居住习俗

回族的居住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与回回民族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与回族的信仰习俗、饮食习俗等有一定联系。

一回族居住区域及分布传承

回回民族的居住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叶。那时,阿拉伯和波斯商人通过海陆两条主要道路(史称?香料之路?和?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的较多。一些从海道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在政府制定的通商港埠进行贸易,他们就近方便,聚居在一些主要海滨口岸。唐时,这些回族先民主要侨居在当时中国贸易最兴旺的广州和扬州。从陆路来的一些穆斯林商人,主要聚居在唐朝首都长安的?西市?和?东市?。这些穆斯林商人不论是留居广州、扬州的,还是留居长安的,他们来中国后,有许多人买田地,修房屋,就地与汉族姑娘成亲,安家落户。据《资治通鉴〃唐纪四八》贞元三年条记载,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以来,这些?胡客??留居长安者四五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宋时,通商贸易在唐代昌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来华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胡客?较唐代更多。他们主要聚居在广州、泉州、杭州。政府为此还专门给他们在江河边上划拨留居区域,出现了不少?回回冢?等。由于这些回回先民的经济基础好,居住条件在当时来说令人刮目相看,住宅的结构、造型、设施相当可观。如?番禹蒲氏在居留地的住宅,层楼杰观,晃荡绵亘,不能悉举?。唐宋时,沿海各主要商埠,有若干?蕃客?聚居区和礼拜寺。每一聚居区的?蕃客?所在地都称作?蕃坊?,?蕃坊?有大有小,小的有几十人至近百人,大的有几百人至上千人。随着?蕃客?和?蕃坊?数的逐步增加,唐宋时,政府为了加强社会秩序的组织管理,要求每一个蕃坊的穆斯林推荐出?最有德望者?一至二人,由政府委任作?都蕃长?,管理蕃坊的行政和宗教工作等。

元代,来中国居住的回回更多。除了一部分经商而来的以外,更多的是自1219年开始,成吉思汗几次西征,大批的中亚、西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迫随军迁徙到中国。有军人、工匠、学者等等。军士都被元编入?探马赤军?,参加灭宋的战争。这时的回回,他们已不再是侨民,而是作为主人翁,像中国当时的汉、蒙古等其他民族一样,可以长期定居;不再是限于通商口岸居住,而可以在全国各地自由居住。正如周密《癸辛杂识续集》说的?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明史〃西域传》说:?元时回回遍天下。?许有壬《西域使者哈只心碑》说:?我元始征西北各国,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大贾擅水陆利,天下名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由此看出当时回回主要聚居在繁华的城镇和生意兴隆的商业中心,以及交通沿线。如东南地区回族主要聚居在南昌、九江、芜湖、南京、镇江等地,这和当时广州、泉州、福州、杭州、扬州以及内地的开封、洛阳、西安等地回族分布一样,都居住在有名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上。就一个地区来说,回民也是居住在本地区的交通沿线和城镇。如湖北省的回民主要聚居在武汉、蒲圻、洪湖、沙市、宝昌、汉水等市县,位于长江汉水沿路。江南名城嘉兴有?回回街?。元代回族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在住宅建筑上出现了各具丰韵、丰富多彩的样式。如?杭州荐桥侧首,有高楼八间,俗谓八间楼,皆富贵回回新居?。

明代,由于?探马赤军?解体,服役、屯田、经商的回民皆已长期定居下来,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形成了回民?大分散、小集中?的民族共同体。清代,封建统治者对回族人民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把聚居大城市的回民逐步迁赶分散到?穷乡僻壤?,特别是西北地区,由于左宗棠残酷镇压回族人民,迫使回族或与汉族杂居,或逃到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的深山沟壑里,多数被迁到?三边一梢?(即山边、滩边、湖边、渠梢)居住。在这种压迫下,回族以伊斯兰教为纽带,以清真寺为中心,集中聚居、团

结在清真寺周围,成为相对独立的小聚居区。但大的方面,县与县、省与省之间,却构成了若断若续、点线结合的居住区,使邻近地区的乡、县、市、省之间能保持一定的联系。甘肃、宁夏两省区,就是典型的点线结合居住区。如?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

从全国范围内来讲,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台湾省待补),回族共有八百六十余万人,每一个省都有回族。其中以宁夏、甘肃、河北、河南、青海、山东、云南、新疆居住回族最多。分布特点仍然是大分散、小集中。现在,全国有一个回族自治区,即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个回族自治州(甘肃临夏、新疆昌吉),六个回族自治县(河北孟县、大厂,青海门源、化隆,甘肃张家川,新疆焉耆),还有五个回族和其他民族联合自治的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咸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此外,还建立了四个县级回族区(呼和浩特市回族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和一百四十多个回族乡、镇。每一个省、市、县、乡的回民,一般都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方,往往在农村自成乡、村、寨、营等,在城镇自成街道、区、巷、弄、里等,如北京市宣武区牛街附近就是回族聚居区。北京郊区、县有回族聚居村五十九个。吉林省回族主要聚居在吉林、扶余、临江、珲春等七个城镇。黑龙江省回族主要聚居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鹤岗、佳木斯、牡丹江、阿城等市、县。江苏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就南京来讲,回族又主要分布在建邺区、秦淮区。山东省回族从大的方面看主要聚居在德州、泰安、济南、菏泽、聊城、曹县、陵县等,但就市、县来讲又聚居在一些乡镇,如淄博市金岭镇、曹县侯家集镇、青州市云峡河、禹城县十里望、济阳县辛集、店子、菏泽市马垓等。西北各省回族这种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更为明显,如陕西省回族除在西安市聚居外,镇安县的茅坪、程家等乡、镇

为回族集中聚居区。上述居住区还形成了一些具有回回民族特点的居住名称,有的是根据回族姓氏命名的地名。如马家湾、纳家户、丁家塘、白家寨等等。有的小聚居区的地名,从元朝回民参加?探马赤军?屯戍就开始留传下来。特别是现在全国各地回回营、回回寨、屯等地名名称就是受屯戍影响而流传下来的,如今河南的回回寨、齐河县的老寨子、陵县的亚虎寨、柳福寨等。明代以后还有大量以?营?为地名的,如现在宁夏头营、三营、七营;云南玉溪的大营、西营、东营;山东省无棣县的五营;阳信县的六营、大营、小营;泰安县的前营、后营;以及北京、开封、广西等地的回回营等等,都是现在回族居住的地方。在吉林省还有一些回回屯的地名,如红石屯、宝山屯、山前槐屯、蜂蜜营屯、前央屯等。

西北各城镇的回民,除少数在市区里以外,大多数居住在城关外,如宁夏首府银川市的南关,青海省会西宁市的东关等;在一个县(镇)来说也是如此,如固原县南关、预旺镇南关均是回民。在回汉杂居的农村,回回往往紧靠在一起居住。

回族聚居区除了叫营、洼等以外,都有地名,且一个地方回族人口发展到百十口乃至上千口人都建有清真寺。由于受唐代遗留下来的?蕃坊?的影响,这些地方回民内部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叫?坊?。如?本坊如何如何?、?坊上的事情怎么办?、?某某坊昨天一个孩子‘无常’了?等等。

二回族住宅类型及习俗表现

回回民族不仅在居住区域上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在住宅的造型、结构、设施及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习俗。

回族的住宅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根据山大沟深、丘陵纵横的自然条件和地形特征,修成窑洞居住。

回族这种窑洞,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节省材料,经济方便,施工简单,冬暖夏凉。

第二种:根据地势较平坦的川、坝、塬、台、平川的地形特征和缺钱少木材的自然经济条件,利用地面空间,用土坯和黄草泥垒窑洞,回民叫箍窑。。

箍窑比较坚固,一般可住几十年乃至百年,但住箍窑比住窑洞麻烦,每三五年需要在窑的外面抹层泥,否则,遇到连阴雨有下塌的危险。箍窑一般并排修三五孔,其外形独特、美观,采光较好,冬暖夏凉。

第三种:根据地形特点和经济条件,建造上栋下宇的房屋。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就越高。有句俗语说:?回族有钱盖房,汉族有钱存粮。?说明回族人民经济富裕后首先改善居住条件。

回民这种土坯式房屋一般都能与木构架紧密结合,逐步成为构架式与土坯式的复合类型,再由土坯式逐步发展为砖瓦式,即房子由土坯草泥墙转为砖和石灰石式混凝土墙,房顶由茅草顶转为瓦顶。

现在回民的房子样式很多,有虎包头式,有小高楼式,有普通平房等等。房子一般喜欢和习惯向阳背阴,房子不讲究单数、双数,根据经济条件,量力而行,有盖两间的,有盖三四间的,也有盖五六间和七八间的。

回族的房子讲究工艺和装潢,颇具民族特色。用聪明的智慧刻牡丹、葡萄等各种花卉图案,抽象多变的几何形以及卷草式的植物纹样和吉祥如意的图案,古朴典雅,别具风格,在全国也颇有名气。有的回民还在大门口做一照壁,照壁用石灰石或水泥装饰,绘上秀丽的自然景色和各式图画。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导读: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内容吧!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1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回族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回族,有人口约982万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回族也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民们非常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不吃猪肉,把猪比作神。 因为回族分布较广,饮食习俗也不完全一样。居住在宁夏的回民喜爱面食,如:面条、面片,而居住在甘肃、青海的回民以小麦、玉米、青稞为主食。从总体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鲜明的特点: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比重很大。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回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回族的男性爱戴小白帽,回族的姑娘们爱戴红色的头巾,上身穿着花色或浅色衬衫,下身穿着五彩裤子,脚穿绣花布鞋。 我喜欢这个民族,他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是汉族人民的兄弟姐妹,只要我们团结友爱,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美好。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2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

大量只有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少女、媳妇的较短,只披到肩上。 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长裤。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在衣服上镶色、滚边。男的头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两种。上着对襟短上衣,穿白长裤、白袜子,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妇女护头面的头巾,源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婚礼

回族的居住风俗

回族的居住习俗 回族的居住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与回回民族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与回族的信仰习俗、饮食习俗等有一定联系。 一回族居住区域及分布传承 回回民族的居住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叶。那时,阿拉伯和波斯商人通过海陆两条主要道路(史称?香料之路?和?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的较多。一些从海道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在政府制定的通商港埠进行贸易,他们就近方便,聚居在一些主要海滨口岸。唐时,这些回族先民主要侨居在当时中国贸易最兴旺的广州和扬州。从陆路来的一些穆斯林商人,主要聚居在唐朝首都长安的?西市?和?东市?。这些穆斯林商人不论是留居广州、扬州的,还是留居长安的,他们来中国后,有许多人买田地,修房屋,就地与汉族姑娘成亲,安家落户。据《资治通鉴〃唐纪四八》贞元三年条记载,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以来,这些?胡客??留居长安者四五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宋时,通商贸易在唐代昌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来华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胡客?较唐代更多。他们主要聚居在广州、泉州、杭州。政府为此还专门给他们在江河边上划拨留居区域,出现了不少?回回冢?等。由于这些回回先民的经济基础好,居住条件在当时来说令人刮目相看,住宅的结构、造型、设施相当可观。如?番禹蒲氏在居留地的住宅,层楼杰观,晃荡绵亘,不能悉举?。唐宋时,沿海各主要商埠,有若干?蕃客?聚居区和礼拜寺。每一聚居区的?蕃客?所在地都称作?蕃坊?,?蕃坊?有大有小,小的有几十人至近百人,大的有几百人至上千人。随着?蕃客?和?蕃坊?数的逐步增加,唐宋时,政府为了加强社会秩序的组织管理,要求每一个蕃坊的穆斯林推荐出?最有德望者?一至二人,由政府委任作?都蕃长?,管理蕃坊的行政和宗教工作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