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

柳桂珍发表于2010年04月14日 17:58 阅读(0) 评论(0) 分类:医学权限:好友可见

举报

根据风湿寒邪侵犯人体的偏重不同,中医把风湿寒性关节痛辨证分为五种类型。

(1)风重型关节痛

主证:全身各关节、肌肉游走窜痛(酸痛),脉多浮缓或弦缓,舌质淡、苔薄白,其特点是每遇刮风则病情加重(酸痛难忍),疼痛部位不固定。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由风寒湿邪侵犯人体,但以风邪偏胜为主所致。多因营卫不和,腠理开泄失常,感受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络,闭阻气血筋脉,故见关节疼痛。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故疼痛呈游走性。风性轻扬,其侵多在肌表,故脉浮,苔薄白。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秦艽10g,麻黄6g,羌活10g,独活10g,肉桂4g,当归10g,威灵仙10g,葛根10g ,茯苓10g,甘草9g,生姜5片。

方解:方中用防风、秦艽、羌活、独活、麻黄、肉桂祛风散寒;当归、威灵仙、葛根活血通络,解肌止痛;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姜和中调营。全方共奏祛风散寒除湿之功,又兼能养血通络。

(2)湿重型关节痛

主证:患病局部沉重、酸楚或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活动时多有骨擦音(软骨磨擦),脉缓或濡,舌质淡,苔白腻或微黄腻。其特点是遇阴雨或接触冷水时病情加重。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以湿邪为主侵犯人体所致,多由居处潮湿,涉水冒雨,食凉饮冷等致风寒湿邪侵入肌肤经络,留着不去,闭阻气血,故见关节痛。因湿性重着,其性粘滞,故见局部沉重酸楚,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或缓,均为湿胜之征象。

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30g,苍术10g,羌活10g,独活10g,莶草15g,防风10g,制川乌6g,麻黄6g,桂枝 6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10g,生姜3片。

方解:方中用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莶草祛风胜湿;川乌、桂枝、麻黄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止痛;甘草、生姜健脾和中。全方共奏除湿健脾、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

(3)寒重型关节痛

主证:患病局部肌肉、关节皮肤发凉,固定性剧痛或挛缩拘急,疼处有冷感,脉弦紧或沉紧,舌质淡苔白或白滑。其特点是遇冷病情加重,遇热则病情好转。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以寒邪偏胜为主侵犯人体所致,多由机体阳气不足,寒邪侵袭,寒凝气血,经脉不通,故见关节疼痛;寒性凝滞,故多呈挛缩,拘急剧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达,故皮肤发凉,病处有冷感;寒遇热则散,气血流畅,故得热病情好转。脉弦紧,舌淡,苔白均为寒胜之象。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味。

制川乌10g(加白蜜先煎),麻黄6g,芍药15g,黄芪15g,鸡血藤30g,乳香、没药各6g,甘草 10g。

方解:方中用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芍药、甘草缓急舒筋止痛;黄芪益气固表,且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以牵制、缓和川乌、麻黄;用鸡血藤化瘀通络;乳香、没药以加强化瘀止痛之功。诸药配伍,可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病邪去而又不伤正气。

(4)风湿型关节痛

主证:肌肉、关节既有游走窜痛又有沉重感,脉多浮缓,舌质淡红,苔微黄腻。其特点是遇刮风下雨则病情加重。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以风湿相兼侵犯人体所致。风湿侵袭关节经脉,气血瘀闭不通故见关节疼痛;风善行而数变,故有游走性窜痛感;湿性重着,故又有沉重感。余均为风湿之征。

治则:祛风胜湿,散寒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防风6g,藁本6g,川芎6g,川萆15g,蔓荆子3g,甘

草6g。

方解: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药,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防风、藁本为臣药,祛太阳经风湿,且止痛。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川萆以加强祛湿之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成祛风胜湿之功,并微发其汗,使风湿尽去,其痛自止。

(5)寒湿型关节痛

主证:患病局部发凉(出冷汗),固定性剧疼,且沉重发板,严重者活动困难,甚至呈瘫痪状态,失去劳动能力,脉沉缓或沉紧,舌质淡,苔滑或白腻。其特点是遇冷或阴天下雨病情加重。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寒湿相兼侵入人体所致。寒凝骨节,湿阻脉道,故关节冷痛,局部发凉;湿邪滞浊,寒邪凝聚,流注关节,故疼有定处,且发沉重,活动困难。余均为寒湿之征象。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益火散寒汤与海桐皮汤合并加减。

桂枝10g,肉桂4g,干姜6g,制川乌6g,羌活10g,海桐皮15g,苍术10g,防己10g,乌蛇10g ,丹参15g,陈皮10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桂枝、肉桂、干姜、川乌温经散寒;羌活、苍术、防己、海桐皮祛风除湿止痛;乌蛇、丹参通络活瘀止痛;陈皮、甘草理气和中。全方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化瘀止痛之功。

二乌进骨酒

[配方] 生州乌、生草乌、透骨草、伸筋草、祁艾叶、山奈各20克,西红花、桃仁、冰片(或樟脑)、细辛、桂校各10克,乳香40克,95%乙醇,25OO毫升。[制法] 将前12昧各研为粗末,混匀,置容器中,加入95%乙醇,密封,经常摇动,浸泡15-30天后,过滤去渣,贮瓶备用。

[功用]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 骨折延期愈合、踝、跟骨骨质增生、关节损伤后遗症、健膜炎及关节肿痛等症。

[用法] 外用。每取药配20毫升,加开水冲成2000毫升药液;趁热熏洗患处,或用毛巾浸透热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或涂擦患处,每日涂擦数次。[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本方系先租程羲盛百订经验方,已传四代,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岩龙风湿酒

[药物组成] 岩陀17g 过山龙17g 五香血藤17g 透骨草13g 玉带草3g 大枣35g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每次10—50ml,每日二次,外擦,擦痛处。

[制备方法] 将上药捣碎,用白酒1000ml浸泡日,滤取浸液,药渣继续用白酒500ml浸泡五口,滤取浸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装瓶

大风引酒

【配方】制附子16g 枳实20g 泽泻20g 陈皮20g 茯苓20g 防风20g

大豆100g(原方有甘草)水1000ml 米酒1000ml

【功用】祛风利湿止痛。

【制法】1 将上述前6味药材一同捣细碎,装入绢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3 用米酒、水一同煮大豆;

4 煮取750毫升,分作3份。

【用法】每日服1份,3份为1疗程。

【药材功效解析】制附子:回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

防风:祛风胜湿。

泽泻、茯苓:利湿健脾。

枳实、陈皮:理气化湿。

大豆:活血,利水,祛风,解毒。

此酒有祛风利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痛,遍身胀满。因制附子之毒性,可小量服之,观察效果,再酌加至治疗量。

三滕酒

【配方】络石藤90g 海风藤90g 鸡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木瓜60g 白酒3000ml

【功用】祛湿,舒筋,通络。

【制法】1 将上述6味药材,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

按冷浸法制成药酒2000~3000ml即成。

【用法】每次30ml,每日1~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络石藤:性味苦寒,善于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海风藤:性微温,味苦辛,长于法风除湿,温通经络。

鸡血藤:性温,味苦而微温,专于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桑寄生:性昧苦平,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性温味苦辛,可祛风湿,强筋骨。

木瓜:性温味酸,舒畅活络,化湿和胃。

此酒有祛湿、通络、舒筋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

十七味药酒

【配方】白石英120g 酸枣仁30g 羚羊角30g 磁石120g 石斛90g

黄芪30g 羌活30g 生地60g 牛膝90g 肉桂60g

云苓60g 杜仲45g 酒3500ml

【功用】祛风,利湿,补虚。

【制法】1 将上述药材一同碎为细末,装入布袋内,悬挂在干净的坛子同内; 2 倒入酒浸泡,密封; 3 10日后开启。

【用法】每次1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旋饮旋添酒,味薄止。

【药材功效解析】牛膝、白石英、草薢、防风、羌活:祛风湿,通经止痛。

制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

丹参、山萸肉、黄芪、酸枣仁、生地、杜仲:补虚蠲痹,缓挛急,强腰脚。

石斛、磁石、羚羊角:补肾益精,聪耳明目,舒筋除痹。

云苓:健脾利水,以奠中土,为生化之基。

此酒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腰脚软弱无力,视听不明。

十味附子酒

【配方】制附子30g 五加皮(炙)20g 桑白皮50g 丹参30g 续断30g

牛膝30g 白术50g 生姜50g 细辛25g 肉桂25g

清酒1500ml

【功用】散寒逐湿。

【制法】1 将上述药材捣细如麻豆大,装入纱布袋内; 2 放入瓷瓶中,倒入酒浸泡,密封; 3 春夏5日,秋冬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制附子、肉桂、细辛:温阳散寒止痛,启先天生发之机,扶正以祛邪,通经除痹弱。

五加皮、续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并可祛湿,以治腿足酸软等症。

丹参:通调血脉,养血舒筋,以疗挛急、萎枯。

白术、生姜:和胃化湿,以祛肿胀、呕吐之患。

桑白皮:开肺利水,以抑脚气之冲逆。

此酒散寒逐湿,温阳行痹,补肝肾,强筋骨,益脾通脉,降利冲逆。主治因脚气引起的腿脚软弱无力,或麻木、酸痛、挛急、肿胀、发热、萎枯、呕吐等。

天麻酒

【配方】茄子根30g 大麻仁30g 骨碎补15g 制附子8g 晚蚕沙30g

恶实根(切焙)10g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10g 天麻15g

松节(碎细)15g 败龟(醋炙)15g 龙骨10g 虎骨(酒炙)10g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0g 羌活10g 独活10g 当归15g

牛膝(酒浸切焙)10g 川芎15g 熟地15g 酒1500ml

【功用】搜风祛邪,活血止痛,强筋壮骨。

【制法】1 将上述19味药材粗捣碎如麻豆,装入纱布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用酒浸泡,密封; 3 春夏4日,秋冬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5~20ml,不限时,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天麻、松节、恶实根、羌活、独活、茄子根、晚蚕沙;祛风湿,利关节,以治风痿之标。

骨碎补、龟板、龙骨、虎骨、乌蛇、白花蛇、制附子、牛膝:益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

当归、川芎、大麻仁、熟地:滋养阴血,养血柔筋。

此酒能祛风于内外,邪正两顾,燥润相济,主治肢体瘫痪,行动不利

天麻石斛酒

【配方】牛蒡子20g 制附子20g 乌蛇肉(微炒)20g 仙灵脾20g

五加皮20g 虎胫骨(涂酥炙黄)32g 牛膝20g 草薢20g 桂心20g

当归20g 杜仲20g 茵芋20g 狗脊20g 丹参20g 石斛20g

川椒(去目并闭口者微炒出汗)25g 天麻20g 川芎20g 酒1500ml

【功用】舒筋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

【制法】1 将上述药材一同捣细碎,放入瓮中; 2 倒入酒浸泡,密封; 3 7日后开取。

【用法】每日10ml,不限时,将酒温热服用。饮10毫升加10毫升新酒,至药味薄为止。

【药材功效解析】石斛、川芎、当归、丹参:舒筋活血。

天麻:息风平肝。

仙灵脾、杜仲、狗脊:补肝肾,强饿骨。

五加皮、牛膝、草解、牛蒡子、虎胫骨、乌蛇肉、茵芋:祛风湿,坚筋骨,止痛。

制附子、川椒:温阳散寒止痛。

桂心:通血脉,暖脾肾。

此酒舒筋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治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疼痛,肌肉顽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脚肿胀。

乌梢蛇酒

【配方】乌梢蛇1条酒500ml

【功用】祛风通络,攻毒。

【制法】1 将乌梢蛇放入干净的瓶中; 2 倒入酒浸泡3~4日,药酒则成。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3次。

【药材功效解析】乌梢蛇:性味甘、平;无毒,能祛风湿,通经络。

此酒主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骨、关节结核,小儿麻痹症,麻风,皮疹搔痒,疥癣,破伤风。

五加皮酒

【配方】五加皮50g 当归45g 牛膝75g 高粱米酒1000ml

【功用】散风除湿,强溺壮骨。

【制法】1 先将五加皮洗净,刮去骨; 2 与当归、牛膝一起放入砂锅内同煎40分钟,然后去渣取汁,兑入高粱米酒中。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五加皮:性温而味辛苦,可祛风胜湿,强筋骨。

当归:甘辛而微温,可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牛膝:味苦、酸性平,可强肝肾,壮筋骨,利尿通淋,活血散瘀。

此酒主散法湿,和血养血,主强肝肾,益腰膝,主治风湿麻痹,四肢拘挛,腰腿软而无力,或膝痛不可屈伸。

祛风除湿----除痺酒

[藥物組成] 制草烏乾薑雞血籐大血籐根各15g 全蠍水蛭各3g 烏梢蛇松苗(去松針) 絡石籐莪術續斷各10g

加減:濕偏盛加木通,土茯苓;熱甚減乾薑、草烏加銀花、土茯苓;惡寒而紅腫加桂枝、木通、銀花;腰膝瘦脹倍續斷加杜仲;病在上肢加桑枝,病在下肢加牛膝;脾腎虛弱加熟地、當歸、黃芪、鎖陽;年老及婦女加黨參、當歸、熟地、枸杞。

[功能主治] 溫經通絡,祛風除濕。主治痺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5ml,每日三四次。輕者一二劑,重者需連服數劑。[制備方法] 用白酒1g泡上藥,夏季三日,冬季一星期後始服。

[資料來源]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91,(3):35

参茸酒Ⅰ

[药物组成] 人参60g 鹿茸30g 防风3g 鳖甲3g 萆薜3g 羌活3g 川牛膝3g 独活3g 杜仲3g 白术3g 玉竹3g 当归6g 秦艽6g 红花6g 枸杞子6g 丁香2g [功能主治] 温阳益气,育阴和血,祛风除湿。

[用法用量] 每次一小盅,每日一二次。

[制备方法] 用多年贮存的陈烧酒10L,将药料人酒内封固,存数年,将药料滤出,加入冰糖120g,烧酒1L,兑后使用。

[资料来源] 《清太医院配方》;《治疗与保健药酒》

怎样才能祛风除湿

怎样才能祛风除湿 风湿病是一件很令人苦恼的事情,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两三个人是风湿病,风湿病成为了许多人的顽疾,他们拿风湿没有办法,甚至无从下手,只能尽量用温暖去减缓风湿病带来的疼痛,他们厌恶阴雨天气,这样会加重病情。大家都想要根治风湿病,除去这个大烦恼,让我们看看怎样才能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祛风法之一。是用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出现游走性疼痛症状时的方法。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桑枝、五加皮等药。 皮肤湿疹,过敏性皮炎患者大多由于禀性不耐,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浸淫肌肤而成。由于风性疏泄走窦,湿性粘滞,热性易伤阳津,致使血燥肌肤失养,瘙痒不已。 中文名

祛风除湿 解    释 祛风法之一 常    用 羌活、独活、防风 相    关 皮肤湿疹,过敏性皮炎患者药    品

钻山风糖浆(降糖) ★基本功能 增进人体新陈代谢,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有效排除体内有害毒素,畅通血液循环,治疗皮肤过敏性痕痒、瘙痒. 适应: 湿疹、红疹、皮肤敏感、接触性皮炎. ★祛风除湿食物 樱桃

中医认为樱桃性味甘温,归脾、肝经,有发汗透疹,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吃樱桃,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可防治关节炎和痛风。科学家认为樱桃中含有一些特殊物质,在治疗关节炎和痛风类炎症有显著的效果。 【樱桃粥】 樱桃100克,粳米100克。先将樱桃洗净后榨汁;将粳米淘洗干净后入锅庆煮粥,待粥熟时加入樱桃汁和白糖调匀,再煮一二沸即可。该品有祛风除湿,;兰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风湿性 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乌蛇 中医认为乌蛇肉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类

祛风散寒除湿类:养血愈风酒 [来源]《中药制剂汇编》 [组成] 防风18克杜仲(炒)26克秦艽18克川牛膝18克蚕沙18克红花9克萆薢18克白茄根36克羌活9克鳖甲(制)9克陈皮9克白术(炒)18 克苍耳子18克枸杞子36克当归18克白糖70克白酒5升 [功用] 祛风活血。 [主治] 由风寒而引起的四肢酸麻,筋骨疼痛,腰膝软弱等症。 [制法] 将药捣碎,用白纱布袋盛之,连白糖一起置净器内,入白酒浸泡,密封,经过5-7日,开启,去掉药袋,滤过,澄清装瓶备用 [用法] 适量服用,每次不超过125毫升。 [宜忌] 高血压患者、孕妇忌用。 [按语] 方中防风、秦艽、蚕沙、萆薢、羌活、苍耳子善去风湿浊邪以舒缓筋骨;枸杞、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鳖甲滋阴软坚;白茄根散血、 消肿、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红花活血止痛;陈皮、白术调中。诸药配 伍,外祛风湿浊邪,内补肝肾筋骨,中以养血、活血、消肿、止痛之味调之,更以健运脾胃之法以奠其化生之源。诸药疏调结合,补泻得法,是治疗风湿 久痛顽疾最佳方案。糖、酒之用,更助药效,是筋骨疼麻无力由风寒为因的 治疗良剂。 风湿病不只是指因受风或受潮湿、寒冷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关节痛。确切地说,风湿性疾病是指特殊的粘液,由脑流向关节等处而引起疼痛。它包括所有侵犯肌肉骨骼系统如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组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发病原因如何均在此列。当然发病原因或诱因可以包括受风潮湿、寒冷等环境因素,也可以是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家族遗传以及退行性病变等。 风湿病的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1:薏仁山药猪肚汤:先将猪肚一个洗净,再把薏仁30克,砂仁5克,新鲜山药100克,纳入猪肚中,加水6杯,用麻绳把猪肚口结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约两小时,将猪肚取出,去药渣,吃猪肚、山药,饮汤。 饮食疗法2:薏仁茅根苦瓜粥:将鲜苦瓜100~150克切成小块,薏仁30克,白茅根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同煮,空腹食用,每日1~2次。 可能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食物

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季节的变化每到寒冷的冬天特别容易出现一些风湿疾病,风湿病会严重的影响着女性身体的健康,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比较严重的疼痛感,但是治疗风湿病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中药治疗风湿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并且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下面一起了解下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1.独活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关节炎、镇痛。 2.威灵仙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3.桑寄生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常用祛风湿中草药有哪些

常用祛风湿中草药有哪些 4.五加皮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弱乏力,水肿,脚气。 5.白花蛇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6.海风藤功能与主治:祛风温,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7.络石藤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痈肿 8.老鹤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 9.虎杖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也可用于风湿痹痛 10.臭梧桐有祛除风湿、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之症

11.防己祛除风湿,利水消肿12.秦艽祛风湿、舒筋络,常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 上面就是对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一风湿病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治疗的药物有很多种,并且中医治疗对身体没有任何的伤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治疗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有明显的效果。

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 柳桂珍发表于2010年04月14日 17:58 阅读(0) 评论(0) 分类:医学权限:好友可见 举报 根据风湿寒邪侵犯人体的偏重不同,中医把风湿寒性关节痛辨证分为五种类型。 (1)风重型关节痛 主证:全身各关节、肌肉游走窜痛(酸痛),脉多浮缓或弦缓,舌质淡、苔薄白,其特点是每遇刮风则病情加重(酸痛难忍),疼痛部位不固定。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由风寒湿邪侵犯人体,但以风邪偏胜为主所致。多因营卫不和,腠理开泄失常,感受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络,闭阻气血筋脉,故见关节疼痛。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故疼痛呈游走性。风性轻扬,其侵多在肌表,故脉浮,苔薄白。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秦艽10g,麻黄6g,羌活10g,独活10g,肉桂4g,当归10g,威灵仙10g,葛根10g ,茯苓10g,甘草9g,生姜5片。 方解:方中用防风、秦艽、羌活、独活、麻黄、肉桂祛风散寒;当归、威灵仙、葛根活血通络,解肌止痛;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姜和中调营。全方共奏祛风散寒除湿之功,又兼能养血通络。 (2)湿重型关节痛 主证:患病局部沉重、酸楚或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活动时多有骨擦音(软骨磨擦),脉缓或濡,舌质淡,苔白腻或微黄腻。其特点是遇阴雨或接触冷水时病情加重。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以湿邪为主侵犯人体所致,多由居处潮湿,涉水冒雨,食凉饮冷等致风寒湿邪侵入肌肤经络,留着不去,闭阻气血,故见关节痛。因湿性重着,其性粘滞,故见局部沉重酸楚,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或缓,均为湿胜之征象。 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30g,苍术10g,羌活10g,独活10g,莶草15g,防风10g,制川乌6g,麻黄6g,桂枝 6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10g,生姜3片。 方解:方中用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莶草祛风胜湿;川乌、桂枝、麻黄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止痛;甘草、生姜健脾和中。全方共奏除湿健脾、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 (3)寒重型关节痛 主证:患病局部肌肉、关节皮肤发凉,固定性剧痛或挛缩拘急,疼处有冷感,脉弦紧或沉紧,舌质淡苔白或白滑。其特点是遇冷病情加重,遇热则病情好转。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以寒邪偏胜为主侵犯人体所致,多由机体阳气不足,寒邪侵袭,寒凝气血,经脉不通,故见关节疼痛;寒性凝滞,故多呈挛缩,拘急剧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达,故皮肤发凉,病处有冷感;寒遇热则散,气血流畅,故得热病情好转。脉弦紧,舌淡,苔白均为寒胜之象。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味。 制川乌10g(加白蜜先煎),麻黄6g,芍药15g,黄芪15g,鸡血藤30g,乳香、没药各6g,甘草 10g。 方解:方中用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芍药、甘草缓急舒筋止痛;黄芪益气固表,且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以牵制、缓和川乌、麻黄;用鸡血藤化瘀通络;乳香、没药以加强化瘀止痛之功。诸药配伍,可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病邪去而又不伤正气。 (4)风湿型关节痛 主证:肌肉、关节既有游走窜痛又有沉重感,脉多浮缓,舌质淡红,苔微黄腻。其特点是遇刮风下雨则病情加重。 主证分析:本型关节痛是以风湿相兼侵犯人体所致。风湿侵袭关节经脉,气血瘀闭不通故见关节疼痛;风善行而数变,故有游走性窜痛感;湿性重着,故又有沉重感。余均为风湿之征。 治则:祛风胜湿,散寒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防风6g,藁本6g,川芎6g,川萆15g,蔓荆子3g,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