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

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老生三个流派。谭、汪、孙三人继承和发展了前三位的表演艺术。老生行当表演流派的第三代在继余叔岩之后,便是著名的“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小生表演中则出现了俞振飞、姜妙香等派。京剧旦行中以“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所创的四派影响最大,另外还有李多奎等。净行中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各成一派。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流派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风格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把流派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谭派——谭鑫培(老生)孙派——孙菊仙(老生)李派——李春来

汪派——汪桂芬(老生)刘派——刘鸿声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明

余派——余叔岩梅派——梅兰芳(旦角)麒派——周信芳荀派——荀慧生(旦角)尚派——尚小云(旦角)马派——马连良程派——程砚秋(旦角)裘派——裘盛戎

国粹京剧与四大名旦

2004年1月1日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代宗师,他独创的幽咽委婉的程派唱腔,成为中国妇女抒发内心情感的独特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道光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二黄著称,随着湖北汉调演员余三胜等进京搭入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促成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四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从左至右)

继程长庚等人以后,著名老生演员谭鑫培对程长庚、余三胜等许多前辈的唱腔和演技兼收并蓄,并加以发展融合,逐渐锤炼出一套唱法,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北京是该剧种

形成的所在地,故而在清末、民初一直把它称作“京剧”。后来,随着京剧走出国门,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它曾一度被称为“国剧”。在此期间,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在北京创立的一个京剧艺术研究机构,便取名为“国剧学会”;该学会出版的期刊,名称就叫《国剧画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1928年在南京建立后,下令改“北京”为“北平”,京剧便随之改称为“平剧”。随着30年代新剧(即话剧)的兴起,京剧又一度被称作“旧剧”。直到新中国成立,“北平”改称“北京”,京剧才恢复了最初的名称。京剧还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等。京剧对各剧种影响很大。

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流传较广的有《霸王别姬》、《群英会》、《三打祝家庄》、《三岔口》等剧目。

京剧界杰出人物

同光十三绝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画中绘老生4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血》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武生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老旦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丑角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

京剧三鼎甲

即京剧三杰、京剧老三杰、京剧前三杰、京剧老三鼎甲、京剧前三鼎甲。指的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小三鼎甲

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三鼎甲、京剧后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四大须生

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高因嗓败,退出舞

京剧旦角服饰

中国京剧服饰,在京剧这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辉煌灿烂、绚丽多彩,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在欣赏京剧优美的唱腔、富于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时,无不为珠光闪闪、丝帛纷呈,令满台生辉的京剧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愉悦之中。 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完美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本书选取京剧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京剧服饰的种类、用途和主要艺术特色,希望它能帮助您了解中国京剧,并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京剧旦角服饰 1。女花褶子 女花褶子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图为《铁弓缘》之陈秀英

回复2。对称女花帔。 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富于变化。女花帔中,多采用此种对称式纹样,其人物造型适应性较强,既可用于青春少女,亦可用于端庄少妇。 图为《西厢记》之崔莺莺

回复3。均衡女花帔 女花帔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廓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图为《游园惊梦》之杜丽娘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京剧常识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京剧常识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科技文化常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富,留下了许多令世人至今仍叹为观止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总结中国国粹——京剧。 一、知识介绍 (一)音乐常识 1.音阶:五音是中国古代五个音阶的总称,即宫、商、角、徵、羽,常以“五音不全”形容某人不善唱歌。五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形成。后来在角徵、羽宫之间各出一个偏音,排成七个音阶为宫、商、角、清角、徵、羽、闰。 2.乐器:中国古代的乐器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八种材料制成,史称“八音”。 (二)京剧形成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为给乾隆祝寿,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三)京剧基本知识 1.京剧的行当——主要分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揺旦)。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 净就是花脸,又分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毛净。 丑就是丑角,俗称“三花脸”,又分文丑,武丑,铁丑。 末指的是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2.脸谱 脸谱是运用色彩和线条构成各种图案,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基本可分为六类:红、白、黑、黄、蓝和绿、金和银。 红表示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 白表示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 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 黄表示凶猛阴险,如典韦。 蓝和绿表示中性,草莽英雄。 金和银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类。如美猴王和白骨精。 (四)经典京剧曲目 《长坂坡》《群英会》《借东风》《打金枝》《秦香莲》《西施》《空城计》《文昭关》《霸王别姬》《定军山》《贵妃醉酒》《白蛇传》《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辕门斩子》《三堂会审》等。 二、试题展示 例: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京剧教学教案

京剧课例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京剧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13、马派。代表人物马连良,三十年代同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合称“四大须生”。 主要地方剧种及其代表人物 京剧:全国流行最广的剧种,有近二百年历史。

昆剧:也叫昆山腔、昆曲、昆腔。编演《十五贯》、《墙头马上》、《李慧娘》等剧目,得到新生。著名演员有俞振飞、华文漪、李淑君、张继青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约有五、六十年历史。《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剧目流传很广。著名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金采凤等。 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省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清代乾隆年间由山西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著名演员有韩俊卿、银达子、金宝环、张淑敏、裴艳玲、张惠云、赵鸣岐、周春山、齐花坦等。 评剧:流行于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华北、东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魏荣元、席宝昆、李忆兰、马泰等。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牛得草等。 秦腔:流行于西北各省。著名演员有刘毓中、刘箴俗。 晋剧:也叫中路梆子,流行于山西中部。主要演员有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著名演员有张德成、贾培之、周慕莲、阳友鹤、陈书航等。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区。历代著名演员有李文茂、邝新华、马师曾、红线女等。 汉剧:也称汉调,流行于湖北及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福建等省。著名演员有陈伯华、吴天保等。 黄梅戏: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著名女演员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上有新的创造。 1、昆曲

影响人一生的文章-跟大师学文化_京剧流派与绘画风格刘海粟

京剧虽有工笔,但以写意为主。就手法简练,造境遥深而言,近于国画。在编剧方法上,讲究剪裁,小场造气氛,重场笔酣墨饱,聚光灯从四面八方洞照人物肺腑,妙在藏露相生,虚实照映,也像国画的构图。京剧演员在台上是活的雕塑,生龙活虎,线条流畅,动作圆美,体态匀称,静中寓动,动中有静,动静有情。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收放自如,两者之间,取得微妙平衡。有时第一个动作尚未做毕,第二个动作又在进行,二者的衔接、交织、过渡,即使动作的方向相反,也要求做到熨贴自然,来去之间,一斧无痕,主次人物呼应得宜,能使作画的人从中悟出妙境。好演员总是用生活气息与真挚的情愫来感动你。 挑逗,刺激不是感动。戏曲的动作是程式化的,好演员把程式做得很生活化,使你看到程式而不觉得是程式。表演开、关门,进、出门,上、下楼,乘车驰马,以虚拟动作,描述环境,发掘生活情趣,渲染人物个性,都不借重于实景。用景不当,如同在沈周画的柳树下添上阴影,给八大山人画的鸟眼周围描上睫毛,真则真矣,可失去诗意!关良同志是懂戏的画家,不须署名,也可以认出是他的作品,洒落、凝炼,富有拙稚美和韵味,对表演艺术家一样有启发。剑拔弩张,不讲含蓄与深度,不可能创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老友梅兰芳饰《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道具仅一把木桨,通过虚拟动作,上下船,解缆,抛锚,扯帆,启锚,搭跳板,行船,都从舞蹈中表现无遗,再加上顾盼流辉的眼神,给人造成一种水天一色的幻觉。船是虚的,人走在船甲板上的神态,扬帆的速度感,都具体浮现在观众眼中。在《金山寺》中,他扮白蛇,动作不断强化,台上的水田小而多,层次分明。这不是炫耀技巧,而是把白蛇对许仙的爱传导给了观众。他演廉锦枫是海下的动作,人与自然的搏斗,演得很准确,并不千人一面。我在国外看过席勒名剧《威廉-退尔》,用滑轮索引真船上台,木桨里灌水银来制造涛声,但想象空间受到束缚,反而觉得不真实。与梅兰芳的表演技艺相比,老实说猫虎有别。我看到地方戏曲的《黛玉葬花》,舞台上空有人在洒花瓣,演员提着装满落英的花篮儿,并不觉得怎么真实。梅兰芳演出此剧,全赖手式和眉目传神,落花续纷以及花的数量和重量都表达出来,避免用真花去分散观众视线,精力、重点用在林黛玉借花自伤的感情刻画上,以少胜多,以虚胜实。梅先生的表演风格,以画相喻,应是工笔重彩的牡丹花,而花叶则水墨写意为之,雍容华贵中见洒脱,浓淡相宜,艳而不俗。善学梅者当推张君秋,学中有破有立,唱法婉丽,自成新格。《望江亭》唱腔中,他吸收梅、程、苟、尚的东西,使“南梆子” 的抒情造境能力,大为加强。定情时皱眉而笑,愉快中有矜持,极有回味。女弟子莫宣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宣扬京剧,颇为尽力,在京剧《贩马记》中饰桂枝,音色甜而不媚,内寓婉恻,熔合梅、张两派技艺,演得惟妙惟肖。 谭鑫培的演技具有水墨画的风格,神清骨隽,寓绚烂于平淡中,涟漪喁喁,深度莫测,如晋、魏古诗,铅华洗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天资勤奋,实为廉美。以《碰碑》为例,几句“反二簧三眼”一唱,我们如对满台风沙,对粮草断绝后无援兵的老英雄,充满同情,且不说念“卸甲又丢盔”这五个字时便将头盔甩掉,大靠脱去,表演难度多大,即使听听苍凉的歌唱也是极高的艺术享受。 王鸿寿演老生以古朴见遒劲。演红生堪称一代巨匠,叱咤风云,不失儒雅,倚刀理髯,驰马观书,壮不伤秀,已臻化境。 《走麦城》一剧,林树森得其巧极似拙,刘奎官得其气度,高盛麟亦可刻画其刚愎自用与其

(完整版)我国京剧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0 nk0219 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中国戏剧五大剧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中国戏剧五大剧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人物:“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 “四大名旦”:梅兰芳、苟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代表作品:龙凤呈祥群英会十老安刘四郎探母等,很多. 2,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3,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4,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5,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 《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京剧英语词汇

京剧英语词汇 京剧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粹,掌握一些京剧英语词汇,可以向国外友 人介绍我们的文化哦,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京剧英语词汇,希望对大 家能有所帮助! 京剧(Peking Opera)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另外四种分别 为越剧(Yue Opera)、黄梅戏(Huangmei Opera)、评剧(Ping Opera)和豫剧(Henan Opera)。 京剧的前身的徽剧(Anhui Opera)。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 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 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2010 年11 月16 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list of intangible world heritages)。 【京剧行当】Types of Roles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 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 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 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 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生(sheng, male role)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male protagonist)的统称,分老生(elderly)、武生(military)、小生(young)、红生(red- faced)、娃娃生(young boy)。 旦(dan, female role)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 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老生三个流派。谭、汪、孙三人继承和发展了前三位的表演艺术。老生行当表演流派的第三代在继余叔岩之后,便是著名的“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小生表演中则出现了俞振飞、姜妙香等派。京剧旦行中以“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所创的四派影响最大,另外还有李多奎等。净行中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各成一派。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流派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风格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把流派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谭派——谭鑫培(老生)孙派——孙菊仙(老生)李派——李春来 汪派——汪桂芬(老生)刘派——刘鸿声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明 余派——余叔岩梅派——梅兰芳(旦角)麒派——周信芳荀派——荀慧生(旦角)尚派——尚小云(旦角)马派——马连良程派——程砚秋(旦角)裘派——裘盛戎 国粹京剧与四大名旦 2004年1月1日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代宗师,他独创的幽咽委婉的程派唱腔,成为中国妇女抒发内心情感的独特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道光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二黄著称,随着湖北汉调演员余三胜等进京搭入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促成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四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从左至右) 继程长庚等人以后,著名老生演员谭鑫培对程长庚、余三胜等许多前辈的唱腔和演技兼收并蓄,并加以发展融合,逐渐锤炼出一套唱法,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北京是该剧种

京剧基本知识

京剧基本知识 Peking Opera,京剧.Peking为北京的旧称,现为 Beijing,Opera是歌剧的意思。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历史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 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 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 间早于‘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 ‘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

京剧流派的重要性及弊端

京剧流派的重要性及弊端 一.流派的产生 京剧流派是通过演员本人广泛学习与继承前辈的表演技艺,结合本身的性格爱好、生理特征和艺术修养在艺术上所形成的不同艺术见解,并据此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表演剧目、方式和手段,经过频繁的演出实践,得到观众的承认和欢迎,从而在京剧舞台上以主要演员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形成自己的艺术潮流和学派。 例如四大须生的余、言、高、马,都是在继承谭、孙、汪等前辈的基础上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长期的演出中逐渐形成了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则是在继承陈德霖、孙怡云、王瑶卿等前辈艺术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本身条件发展成庄重深邃的梅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质朴的荀派。三大名净的金、郝、侯则是在学习何桂山、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铜锤、以“架子花脸铜锤唱”为特点的郝派架子花脸和以表现人物精气神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脸。 流派的产生,是艺术形式成熟的表现,流派纷呈,也正是京剧艺术风行海内外的魅力所在。京剧流派主要是指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使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多种流派的形成是艺术昌盛的反映。 二.重要性 1.流派的产生是京剧艺术发展的必然 京剧流派的繁荣是京剧艺术成熟的结果。在京剧逐渐成熟之时,由于艺术本身的积累、竞争机制的形成以及师承体制的完善,艺术上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许多演员在表演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逐渐被观众认可;另外一些演员主动去效仿某一风格的演员,并在此基础上独特发挥,于是就形成了众多的流派。 2. 流派的形成,是京剧走向繁荣的标志 京剧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二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过评选、大赛和某位专家的批准;三是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 流派不仅讲究严谨的艺术规范、严格的师承、完美的表现,而且讲究艺术上的革新,敢于突破旧范、大胆创新、也追求新奇效果。众多的流派把京剧表演艺术发展得淋漓尽致,丰富了京剧表演艺术的欣赏层面,京剧艺术本身也在流派的形成和繁荣中走向中兴。 3.京剧流派的发展也推动了京剧艺术整体格局的建设。 在京剧发展的早、中期,流派的创立除了个人表演风格特点以外,往往是对于本行当的艺术有宏观的、规范性的建设。一直到谭鑫培的时代,京剧是一个以老生为主的剧种。旦角王瑶卿的崛起,则使京剧开始了生旦并重的新格局。而当京剧艺术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流派的发展就多趋于分工精细、专门化程度更高,往往使前人“大而化之”的地方更加丰富、细致,所谓“具体而微”。 三.弊端 在《继承和发展流派我见》一文中,周信芳说:“流派的创始者,哪一个不带着本人条件的特征呢?——你没有这个特征,是没有办法的事,又何必去生搬硬套这种特征呢?”“那些表演技艺,实际上不过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这些技艺只有在它确切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时候,才能在观众的感情上起作用”,“如果戏全演对了,仅仅因为自己的禀赋与某

京剧知识与讲解

京剧知识与讲解论文 软件工程系对日2班康亭111307081 京剧,最初的了解是听《说唱脸谱》这首歌,知道关于脸谱的颜色代表人物的含义,然后就是在流行音乐里对京剧服装有了一些认识,知道的很多历史故事,直到在大学学习了一门关于京剧知识与讲解的课程,让我知道了京剧的博大,以及中华民族灵魂的所在。 对于学习京剧来说,我们是从学习行当开始,然后京剧的流派,最后就是京剧的脸谱与服装。 (一)京剧中的行当 行当来源于“脚色”,“脚色”有大约是身份,履历的意思。当时“脚色”就是戏曲中的角色了,也就是指戏剧演员出场时所担任的剧中人物的形象类型。 而上课的重点当然是京剧行当的含义,行当是戏曲艺术中形象化,艺术化,规范化的性格类型,是根据其自然属性(年龄,性别),社会属性(身份,职业,性格,气质),表演风格,表演技巧等,以服装,化妆,角色表演等加以适当的艺术夸张,综合归类成为行当。京剧行当可以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下面来介绍具体的分类。 (1)生行 “生”,主要是戏曲中饰演的男性角色,大约可按扮演角色的身份,性格,特点和表演技艺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等几类。 老生主要扮演中老年男人,也成“须生”。年龄跨度相当大,从三四十岁到七八十岁都可包含在内。年龄层次的区分,主要体现在鬓毛上,有白黑灰三种颜色。老生的唱念都使用大嗓,也就是真声,念白稳重老沉。按其表演技巧的分工可分为唱功老生(《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二进宫》中的杨波),做工老生(《打渔杀家》中的潇恩,《三打祝家庄》中的宋江),文武老生(《野猪林》林冲)。 小生行当以扮演年轻男性角色为主,化妆上多带脂粉气,以显示这类人物斯文而又多情的的性格特征。小生采用大小嗓结合的方法,念白为韵白。根据角色的需要和表演的技巧,可分为纱帽小生(《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翎子生(《群英会》中的周瑜),扇子生(《白蛇传》中的许仙),穷生(《金玉奴》莫稽)和娃娃生(《锁麒麟》中的大器、麟儿)等。 武生大都扮演有武艺的正面男性,相貌堂堂、武艺高强。念白时使用真生,着重于“打”。主要可分为长靠武生(《长坂坡》中的赵云)和短打武生(《快活林》中的武松)。 红生是生行中比较特殊的行当,它的表现范围比较狭隘和单一,因其是专指用红色勾画脸谱的角色,故名红生(也称红净),大多为关公戏《古城会》,还有部分赵匡胤的戏,如《雪夜访贤》中的赵匡胤。 (2)旦行 在京剧的舞台上有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根据其表演技艺的不同以及人物的各种特征,旦行有大致可分为青衣、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京剧旦行涌现出一批优秀表演艺术家,如“四大名旦”、“四小名旦”。 青衣也叫正旦,以角色常着着青褶子而得名,青衣只要扮演端庄娴静的妇女形象,或为贞洁烈女,或为贤妻良母,多是遭遇不幸而陷入悲苦的人物,重在唱功,念韵白。如《武家坡》中王宝钏、《六月雪》中的窦娥。 花旦常扮演小家碧玉、丫鬟使女的角色,以青少年女性、未婚女性(闺门旦)居多,表演以做工和念京白为主,还有部分豪迈爽朗的女性,如《红娘》中的红娘、《棒打无情浪》的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