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质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质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质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质

青岛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1石头

1、石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

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布料

2、布料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丝绸、棉布、化纤布

三、教学重难点: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3、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4、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三)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四)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二年级科学3

3塑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特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的小标兵。

二.教学准备

塑料杯、玻璃杯、布袋、塑料袋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1、出示塑料杯、塑料袋,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用塑料做成的?

(二)动手探究

1、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优缺点

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缺点。

2、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分组总结塑料的优点

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三)拓展延伸

1、塑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塑料的缺点。

塑料袋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其一,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

而且,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不能被分解,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地、河流。

另外,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特别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装后,常常会变质。变质的食品对儿童健康发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3、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说感受。

4、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交流、讨论

5、教师总结:用布袋购物,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二年级科学4

4、金属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可延展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金属材料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铜条、铁条、铝条等金属材料和打磨金属材料用到的砂纸

2.教师准备探究金属延展性用到的小铁锤和铁砧子,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1.知道金属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金属光泽、可延展等特点。

2.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金属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铜、铁、铝等金属制品(钥匙、勺子、钉子、锅、易拉罐等)。

2.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学生观察并回答,学生能说出这些物品是用铁、铜、铝等材料制成。

4.教师指导像铜、铁、铝这样的材料都是金属。

5.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金属制品7

6.学生举例,学生能回答出很多生活中的金属制品:门把手、暖气片、锅、勺

子……

7.导人新课:金属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观察金属的金属光泽。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铜丝、铁丝、铝丝,但是它们在空气

中放久了容易生锈,我们看不到它们原来的面貌。我们要观察它们原来的样子,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交流观察金属表面的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汇报观察方法:用砂纸打磨金属可以帮我们看清金属的真面目。可以用砂纸打磨铜丝、铁丝、铝丝,然后观察它们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4)学生分组活动。

(5)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6)教师总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2、观察金属的延展性。

(1)教师提出问题: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会有什么发现呢?

(2)教师活动:在铁砧子上用小锤敲一敲铜丝、铁丝,铝丝。

(3)学生观察高敲击后的现象:敲击后,铜丝,铁丝、铝丝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被碾成薄片而不破裂。

(4)学生讨论交流发现

(5)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6)教师总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展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

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金属具有延展性。

三、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观察金属材料的方法、发现等方而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课下用学到的方法观察、辨别家中的金属制

品,继续探究生活中多种金属材料的特点。

二年级科学5

5.太阳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太阳能够发热, 初步感知太阳的光和热。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探究过程,能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石块、玻璃杯、铁片和太阳伞。

三、教学重难点

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由太阳的光和热引发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太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起来认识太阳,同学们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呢?(二)动手探究

1.找证据证明太阳发光和发热的特点。

(1)发光的特点,学生们很快从直观体验中找出证据(引导学生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的球体。特别强调学生在感受太阳的光时,要注意“安全提示,保护眼睛”。正确地进行观察,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2)课前让同学们分别摸一摸背阴处的墙和阳光下的墙,谁来说一说感觉如何?(引导学生说出背阴处的墙凉阳光下的墙热)

2.摸教室内石块、玻璃杯、铁片,再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晒一会再摸。

(三)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摸教室内和阳光下物体的感觉: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后汇报:

用手摸教室内和阳光下物体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用手摸教室内的石块、玻璃杯、铁片的感觉,用手摸阳光下的

石块、玻璃杯、铁片又有什么感觉?)

3.师生总结: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

(四)拓展延伸

1.在阳光强烈的日子里,和家人进行户外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事先准备防晒品,引导学生把准备的防晒品写一写或画一画。)

2.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以回家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他的家人。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6太阳和生活

6、太阳和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和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收获资源。

二、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2、难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对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活》这一课。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同学们看书P14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别有哪些?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鸟和小狗在活动。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在休息。)

活动二:探究与发现

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预设: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

活动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衣、食、住离不开太阳;

1、大家在一起找找看,太阳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有那些影响?

2、说一说太阳对人们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鸽子在飞;鸡妈妈领着小鸡在寻找食物;小鸟在树上活动;治疗在树上唱歌;太阳花、芍药花开放晚香玉、昙花闭合等……)

3、夜晚,月亮出来了,猫头鹰出来活动了;太阳花、芍药花闭合,晚香玉、昙花开放。

4、那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吧!

(引导学生,太阳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

三、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五、拓展:

1、关于太阳,你还想研究什么?

2、制定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6、太阳和生活

人们的活动与太阳的关系:

太阳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二年级科学7

7春夏秋冬

一、教学目标

1、能直接感知各种常见的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

2、知道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及人们的日常活动。

3、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二、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课前准备春夏秋冬图片

2. 教师准备:与四季常见自然现象相关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特点,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2. 教学难点:知道四季特点及相应的人类活动。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4、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另一个季节呢?四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有什么发现?

5、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春夏秋冬四季在着不同的特点,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春夏秋冬》(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观察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图片。

(1)教师谈话:我们观察自然现象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并进行观察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

(3)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4)继续交流: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信息,你在什么问题?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总结了很多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春季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夏季荷花盛开,蛙声一片;秋季硕果累累,万物丰收;冬季白雪皑皑,天寒地冻。

2、讨论人们的穿着和活动

(1)出示人们穿着和活动图片

(2)学生观察讨论

(3)交流发现

(4)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如夏季穿单衣,冬季穿棉衣,秋冬季节穿夹衣。春季耕种;夏季游泳;秋季收获;冬季滑冰。

3、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1)出示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学生观察讨论

(3)交流发现

(4)教师总结:由于夏季天气火热,所以小动物的毛比较短而稀少,利于散热;冬天天气寒冷,所以小动物的毛比较多而长,利于保温。

(三)拓展延伸

教师谈话:要想深入地认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就要仔细观察春夏秋冬四季各种自然现象,并进行长期细致地研究。下面谁能说说动植物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二年级科学8

8看月亮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画出几种不同的月相。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太阳和月亮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月相的变化需要制定计划。

二、教学准备

课件、简易天文望远镜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画出几种不同的月相。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1、你们看到月亮的是什么形状的呢?拿出笔,画一画你们看到的月亮。

2、展示学生画的月亮

3、教师出示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

4、解释“月相”

(二)动手探究

1、做观察月相的计划

讨论交流做法

2、教师出示观察计划

地点:小区花园

观察方法:从农历初三开始,每隔两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两周。记录方法:画出月相。

3、阅读科学史

视频:嫦娥奔月的故事出示简易望远镜,介绍使用方法。(三)拓展活动

是否在每个晴朗的夜晚都能看到月亮?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9种大蒜

9、种大蒜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蒜生长情况的不同提出问题,并合理解释。

3.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水培或土培技术进行培育。

二、教学准备:

大蒜、2厘米高的饮料瓶底、花盆、铲子

三、教学重难点:

1、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

方法。

2、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蒜发芽吗

生:见过。

师:你们在哪里见的?

生:在厨房里,大蒜存放的时间长了会发芽。

生:在家里,我妈妈把大蒜放在盘子里,浇上水,过一段时间就长出了蒜苗。割了蒜苗后,新的蒜苗会继续生长出来。

师:观察得真仔细,你们吃过蒜苗吗?

生:吃过。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种大蒜。(教师出示种大蒜的图片或盆栽大蒜。)

二、活动过程

(一)怎样种大蒜?

(课前,学生准备大蒜、花盆、2厘米高的饮料瓶底、小铲子。)

师各组都带来丁大蒜,你们能说说大蒜有哪些特点吗?

生1:整头大蒜是球形的,上面稍尖,外面包有紫色或灰白色的皮o 生2:毎头蒜是由一个一个的蒜瓣儿构成的,蒜瓣儿外面包有比较厚的皮。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教学准备:材料的实物照片。 教学过程: 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22人。通过一年级一年的学习,对科学知识有了一些认识,掌握了一点观察方法,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是青岛版2018教育部审的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科学。共五个单元16课。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观察认识动物的眼睛、耳朵、鼻子。学习认识动物是如何感知环境的。认识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 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 学习认识太阳与我们的关系,认识月亮,观察月亮的变化。感受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特点。 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

学习简单的种大蒜,观察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认识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水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 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了解家乡的特产,衣服的材料,动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资源。 第五单元常用工具。 学习用常用工具组装小书架,修理自己的玩具,培养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石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一年的学习,对科学知识有了一些认识,掌握了一点观察方法,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是青岛版2018教育部审的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科学。共五个单元16课。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观察认识动物的眼睛、耳朵、鼻子。学习认识动物是如何感知环境的。认识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 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 学习认识太阳与我们的关系,认识月亮,观察月亮的变化。感受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特点。 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 学习简单的种大蒜,观察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认识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水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 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了解家乡的特产,衣服的材料,动植物为我们的

生活提供了什么资源。 第五单元常用工具。 学习用常用工具组装小书架,修理自己的玩具,培养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6、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四、主要教学方法: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青岛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上册)

执教: 2018年9月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教学内容:动物感知世界的器官各项功能及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了解几种小动物感知世界的习性,培养探究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体验人与动物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 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课件。 第1课动物的眼睛 教学背景: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他不等同于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实现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的眼睛》是一堂蕴含着丰富的科普知识的活动。通过观察动物的眼睛,了解其有趣和奇特,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与动物眼睛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 2、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萌发幼儿的探索欲 望。 活动准备:ppt、视频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二、猜猜这是谁的眼睛? 出示ppt,请幼儿进行观察? 提问: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这些眼睛的样子? 谁能猜到这些眼睛分别属于哪些动物? 揭晓答案,“你们猜对了吗?” 三、马牛羊的眼睛及其特点。 1、马牛羊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好 处。 2、了解猫的眼睛,观察它随光线强弱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 化。 3、青蛙、比目鱼、猫头鹰的眼睛。 四、了解青蛙和比目鱼他们的眼睛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师:动物们都来介绍自己眼睛的本领,谁先来介绍了自己呢? 1、看视频,了解越黑越灵敏的眼睛 提问: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猫头鹰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的很清楚呢? ——像猫头鹰这样的动物还有谁?(猫、老鼠等)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男生27人,女生25人。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对科学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的一定的兴趣。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二、教材分析 1.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动物感知环境;二、太阳和月亮;三、植物与环境;四、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五、常用工具。 2.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地球物质的特性(太阳、月亮、水);常用工具。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动物》单元解读:选择动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学生在平时就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

问题已经提出。本单元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植物》单元是在动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科学教学内容也从动物发展为对植物的观察研究。《太阳和月亮》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 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 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 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 逐渐上升。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试题

一、填空 1、早晨起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傍晚太阳落下的方向是()。 2、磁铁吸铁最多的部位是()极,磁铁有()个磁极。 3、磁铁,相同的磁极会相互(),不同的磁极会相互()。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世界上最早指示方向的仪器是(),后来又发明了()。 5、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等。 6、画一种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 7、用()()()()等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就是在描述。 8、根据观察到的磁铁吸铁的现象,总结出不同形状的磁铁都有()个部位吸铁最多,就是在()。 9、磁铁的S极指向()方,叫“”;指向北方的磁极叫“”,用“”表示。 10、磁铁的性质有吸(),指示()方向,同极(),异极()。 11、为了证明天气变化对动物有影响,找到猴子等动物在不同天气中的活动实例,就是在()。 12、根据蚂蚁搬家等现象想到可能要下雨,就是在()。 13、写两句天气谚语(),()。 14、动物皮肤表面生长着鳞毛甲等是为了保护(),适应()。 15、猫足的特点是爪子(),足部有(),肉垫的作用有()、()、()等。 16、青蛙的后肢比前肢()。 17、鸟的翅膀特点有羽毛很()、()、剖开羽毛()。 18、青蛙等动物冬天缩进洞里,不出不动的现象叫“”,而角马等动物由于季节变换等原因进行长距离的迁移的现象叫“”。 19、动物冬眠或迁徙的原因是(),(),()。 20、动物的运动主要靠()或(),运动方式主要有行走,爬行,(),(),(),游泳,攀援等。 21、圆珠笔分为(),(),()三部分。主要部分是(),它的前端有滚珠,写字时滚珠与纸发生摩擦带动滚珠转动,从而将笔芯里的油墨带出来,就看到我们写出的字了。 22、看到玩具悬浮的现象,想到玩具里可能有磁铁,就是在()。 23、磁悬浮笔架就是利用了磁铁()的性质。 二、选择 1、磁铁上吸铁最多的部分叫()A、磁力B、磁极C、磁性 2、磁悬浮列车利用了同名磁铁相互()的原理。A、吸引B、排斥C、摩擦 3、使用指南针观察方向时要避免()对指南针的影响A、大风B、铁器C太阳 4、采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制作磁针()。 A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来回摩擦20---30次 B、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 C、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来回摩擦200--300次 D、用钢针在磁铁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30次 5、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大的磁铁,根据指南针北极的指向可以判定,地磁体的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打印版)

第一课动物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 2、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萌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动物的眼睛特征,感知眼睛的特点和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利用动物眼睛特点发明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二、猜猜这是谁的眼睛? 提问: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这些眼睛的样子? 谁能猜到这些眼睛分别属于哪些动物? 揭晓答案,“你们猜对了吗?” 三、你知道动物眼睛的本领吗? 师:动物们都来介绍自己眼睛的本领,谁先来介绍了自己呢? 1、看视频,了解越黑越灵敏的眼睛 提问: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猫头鹰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的很清楚呢? ——像猫头鹰这样的动物还有谁?(猫、老鼠等) 2、看视频,了解动物的复眼 提问:我们人只有一双眼睛,可有的动物不止一双。你们知道是哪些动物吗?

蜻蜓有多少双眼睛?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蜻蜓有这么多眼睛? 3、看视频,了解能变方向的眼睛 提问:如果我们头不动,能看到后面的东西吗?要想看到后面的东西,有什么办法吗?有种动物不用转头,照样能看清前、后、左、右的东西。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蜥蜴的眼睛。蜥蜴的眼睛是鼓出来的,可以自由地转来转去。 提问:为什么蜥蜴要有这样的眼睛呢?(躲避敌人,捕捉食物) 除了蜥蜴,还有谁的眼睛也会变方向呢?(变色龙、螃蟹等) 4、看视频,了解其他动物的眼睛 提问:从视频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动物的知识? 小结:大自然真是奇妙,动物们的眼睛不仅形态各异,为了生存,他们的眼睛都有了不同的本领。 四、小小发明家 师:我们科学家很聪明,利用动物们眼睛的特点发明了很多工具,来帮助我们生活和工作,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1.如果请你当科学家,你会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什么样的工具呢? 课堂小结: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够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发明出许许多多有趣有用的工具。 案例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二、教材分析 1.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有:一、常见的材料;二、太阳和月亮;三、植物与环境;四、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五、常用工具。 2.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活中的(物质、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太阳、月亮、水);常用工具。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

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打印版)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 级上册科学教案(打印 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课动物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 2、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萌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动物的眼睛特征,感知眼睛的特点和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利用动物眼睛特点发明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二、猜猜这是谁的眼睛? 提问: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这些眼睛的样子? 谁能猜到这些眼睛分别属于哪些动物? 揭晓答案,“你们猜对了吗?” 三、你知道动物眼睛的本领吗? 师:动物们都来介绍自己眼睛的本领,谁先来介绍了自己呢? 1、看视频,了解越黑越灵敏的眼睛 提问: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猫头鹰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的很清楚呢? ——像猫头鹰这样的动物还有谁( 猫、老鼠等) 2、看视频,了解动物的复眼 2

提问:我们人只有一双眼睛,可有的动物不止一双。你们知道是哪些动物吗? 蜻蜓有多少双眼睛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蜻蜓有这么多眼睛 3、看视频,了解能变方向的眼睛 提问:如果我们头不动,能看到后面的东西吗要想看到后面的东西,有什么办法吗有种动物不用转头,照样能看清前、后、左、右的东西。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蜥蜴的眼睛。蜥蜴的眼睛是鼓出来的,可以自由地转来转去。 提问:为什么蜥蜴要有这样的眼睛呢(躲避敌人,捕捉食物) 除了蜥蜴,还有谁的眼睛也会变方向呢(变色龙、螃蟹等) 4、看视频,了解其他动物的眼睛 提问:从视频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动物的知识? 小结:大自然真是奇妙,动物们的眼睛不仅形态各异,为了生存,他们的眼睛都有了不同的本领。 四、小小发明家 师:我们科学家很聪明,利用动物们眼睛的特点发明了很多工具,来帮助我们生活和工作,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1.如果请你当科学家,你会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什么样的工具呢? 课堂小结: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够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发明出许许多多有趣有用的工具。 案例反思: 3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有3个班。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对科学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活动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二、教材分析 现代科学教育则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决策,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并在生活中学会应用,能在户外借助太阳辨认方向,能准确的描述自己的方位与位置。 第二单元:磁铁;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 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单元解读:利用学生对动植物天然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留意到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对科学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的一定的兴趣。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二、教材分析 1.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动物感知环境;二、太阳和月亮; 三、植物与环境;四、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五、常用工具。 2.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地球物质的特性(太阳、月亮、水);常用工具。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动物》单元解读:选择动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学生

在平时就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本单元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植物》单元是在动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科学教学内容也从动物发展为对植物的观察研究。《太阳和月亮》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 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 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 的情感;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 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 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7.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能感知天气变化的多样性,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2、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3、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入 1.(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2)学生思考,汇报。 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 (3)观看课件:“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5)教师评价,总结。 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

最新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位置和方向" “磁铁”“认识天气”“动物感知环境”“科技产品”五个单元组成,其中“位置和方向" “磁铁”每单元3课,“认识天气”“动物感知环境”每单元4课,还有一个“科技产品”单元2课,合计16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知道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知道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的方法;说出磁铁总是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知道动物有感觉器官;知道动物能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认识圆珠笔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建立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联系;会利用磁铁、美工刀等材料和工具,制作磁悬浮笔架。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自己的观察,描述一天中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描述太阳一天中的运行规律;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多种方法对物体的位置进行描述;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铁多少,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磁铁两极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对身边天气现象提出感兴趣问题,并能依据已有经验猜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天气现象;在教师指导下,能用预演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圆珠笔各部分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的相对位置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围绕太阳一天中的运行规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能如实的描述物体的位置;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磁铁的两极及特性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如实描述刺激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在认识磁极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身边的不同天气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动物的感觉器官感知环境产生研究兴趣;能耐心观察蜗牛对周围刺激的反应,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圆珠笔及其他科技产品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位置与方向的描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不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并能针对不同天气采取应对措施;意识到天气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要爱护动物,珍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前后左右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 2.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由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3.学会对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内容 本课是《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第一步。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先以自己为基准,再过渡到以别人为基准,学习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次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在“拓展与应用”活动中,学生还会通过站在校园里的不同位置,描述教学楼等周围物体位置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首先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每组一张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的纸条,用于学生做“找位置”的游戏。 (二)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四、安全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在教室里做“找位置”游戏时,不要拥挤,不要打闹,防止摔倒。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教师利用课间操站队情境引入问题。课间操是学校每天都会举行的集体活动,全校的同学都要参加。课间操队列人数众多,但整齐划一,这是因为每一个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 1.教师根据课业提出问题。 (1)你能说一说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站在课间操队列里的什么位置吗? (2)在描述位置的时候,我们用到了哪些词? 2.明确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述位置。 (二)展开“科学实践”活动 在课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 1.提出问题。 (1)提问:现在,谁能说一说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 (2)学生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 (3)谈话:刚才在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时,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前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另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右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左面”,还有的同学说“我坐在第三列”或者“第四排”。但是这些描述都不够明确,也就是没能很明确地描述出每位同学所做的具体位置。 看来我们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时,用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位置呢?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顺序构建了《前后左右》《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和《在哪里》3课内容,旨在指导学生能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知道利用多种方式描述位置时,需要找一个固定物体作参照;用远近描述位置时,需要通过比较来完成;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知道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知道利用太阳位置辨认方向的方法。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自己的观察,描述一天中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描述太阳一天中的运行规律。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多种方法对物体的位置进行描述。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的相对位置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围绕太阳一天中的视运行规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

作学习。 ●能如实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位置与方向的描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重难点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四、教学措施 1. 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青岛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上册) 执教: 2018年9月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教学内容:动物感知世界的器官各项功能及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了解几种小动物感知世界的习性,培养探究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体验人与动物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 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课件。 第1课动物的眼睛 教学背景: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他不等同于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实现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的眼睛》是一堂蕴含着丰富的科普知识的活动。通过观察动物的眼睛,了解其有趣和奇特,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与动物眼睛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 2、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萌发幼儿的探索欲 望。 活动准备:ppt、视频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二、猜猜这是谁的眼睛? 出示ppt,请幼儿进行观察? 提问: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这些眼睛的样子? 谁能猜到这些眼睛分别属于哪些动物? 揭晓答案,“你们猜对了吗?” 三、马牛羊的眼睛及其特点。 1、马牛羊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好 处。 2、了解猫的眼睛,观察它随光线强弱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 化。 3、青蛙、比目鱼、猫头鹰的眼睛。 四、了解青蛙和比目鱼他们的眼睛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师:动物们都来介绍自己眼睛的本领,谁先来介绍了自己呢? 1、看视频,了解越黑越灵敏的眼睛

青岛版科学卷二年级上册答案

科学上册二年级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A) 一、ACBCA BBBCB 二、√√√×√√ 三、略 四、略 五、略 第一单元测试题(B) 一、BBBAB CBCBB 二、√×√×√√√√√√ 三、略 四、略 五、略 第二单元测试题(A) 一、ABABB 二、√×√√√ 三、略 四、略 五、略 第二单元测试题(B) 一、略 二、√√×√√√ 三、略 四、略 五、略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一、种大蒜的步骤(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3)(2)二、判断对错;1-5:√、√、×、√、× 6-10:√、×、√、√、√ 宜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有(用“√”选出来)(20分) (√)(√)() (√)() 三、植物生长和阳光的关系(连一连)(20分)

大树枝叶稠密的一面 -----朝阳 苹果比较红的一面 ---- 朝阳 冬枣颜色比较绿的一面 -----背阴 四、观察周围环境中朝阳的地方有哪些植物,背阴的地方有那些植物。(参考答案) 朝阳的地方:仙人掌、松树、大蒜 背阴的地方:滴水观音、苔藓、蘑菇 三单元测试题二 一、 洪h ón ɡ涝l ào 适sh ì量li àn ɡ的de 水shu ǐ

干旱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5:C、A、C、A、C 三、适宜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用“√”选出来)(30分) (√)(√)() ()(√) 四、略 五、我知道了(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0分)) 如:我知道金钱草喜欢潮湿的环境。玉米需要适量的水才能生长旺盛。苹果向阳的一面颜色比较红等。

青q īn ɡ岛d ǎo 版b ǎn 二èr 年ni án 级j í上sh àn ɡ册c è科k ē学xu é期q ī中zh ōng 测c è试sh ì题t í(A )卷ju ǎn 答d á案àn 一、我w ǒ会hu ì连li án :(共14分) 1. 石sh í头t óu 布b ù料li ào 塑s ù料li ào 金j īn 属sh ǔ 2. 洪h ón ɡ涝l ào 干ɡān 旱h àn 适sh ì量li àn ɡ的de 水shu ǐ 二、我w ǒ会hu ì判p àn 断du àn :(每空2分,共16分) 1. √ 2. √ 3. × 4. √ 5.√ 6. × 7. √ 8. × 三、我w ǒ会hu ì选xu ǎn :(每空2分,共24分) 1.下xi à面mi àn 哪n ǎ些xi ē是sh ì金j īn 属sh ǔ材c ái 料li ào ,用y òn ɡ “√”选xu ǎn 出ch ū来l ái 。 木m ù条ti áo 铁ti ě块ku ài 铝l ǚ条ti áo ( ) ( √ ) ( √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大蒜》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大蒜》教学设计 【相关标准陈述与分析】 《植物与环境》单元的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世界领域的第8个大概念“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这个大概念又细分为3个子概念(如图所示): 其中8.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这一概念按照学习进阶的理念在三个学段有不同的要求。1–2年级的具体要求是“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材分析】 《植物与环境》单元主要指导孩子们通过亲自种养植物,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真实体验植物生长对水和阳光的需求,体会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认识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环境,初步形成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认识。

这一单元共有3课,《种大蒜》、《植物和阳光》、《植物和水》。《种大蒜》是本单元第1课,是单元的引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种大蒜的亲身体验,初步感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后面两课则是对植物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展开具体的研究。 本课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话题。本课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种大蒜。首先是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何选种以及明确种大蒜的两种方法和步骤。然后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来种大蒜。 第二部分:讨论分析。借助生活经验,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宝宝的生长?”,初步认识到大蒜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然后提供同一天种植的大蒜不同生长状况的案例,来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明确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和阳光。从而引发学生注意,种养大蒜时要适量浇水,适度光照,及时测量记录。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实际生活中,除了种大蒜,可以供孩子们种养观察的植物还有很多,为了体现研究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在种大蒜的同时也要种其他的植物,并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以“种养小能手”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种养的兴趣与积极性。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但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具体到本课的学习,表现为: 知识储备: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植物对他们来说是很常见的。而且通过在一年级研究土壤中的植物,孩子已经意识到有些植物生活在土壤中,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有些学生家里可能种植过植物,有些在幼儿园就有植物种植的课程,简单的种植这一实际操作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能力基础: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系列的观察方法,观察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观察,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在教教师指导下有一定的观察事物和研究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容易激发,但认真细致、能持久进行观察、记录的科学品质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如实讲述事实,但是当与他人意见出现分歧时,容易主观判断,坚持己见。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在倾听上需加强。 基于以上分析,在本课的学习中,将着重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记录和表达交流能力做详细的指导和锻炼,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