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朝宗室

宋朝宗室

宋朝宗室
宋朝宗室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出生于余干县城东隅。祖籍浙江嘉兴府崇德县。宋太宗长子赵德崇七世孙。赵汝愚宋乾道二年(1126)26岁时应试进士科,一举夺魁。次年任宣义郎,不久派知信州,接着知台州,后又任江西转运判官、敷文阁侍制。淳熙十二年(1185)后任四川制署使兼成都知府、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等职。54岁时,因扶立宁宗有功,迁右丞相。不久,遭权臣韩佗胄忌恨排挤、陷害,左迁远东节度副使,贬谪永州,客死去永州的途中。

赵希衫(一二○五~一二六六),字清中,号十洲,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太祖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五)。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入仕四十年,虚静恬淡,尝除知南雄州,不赴。度宗成淳二年卒,年六十二。事见《随隐漫录》卷三。

赵长卿是宋朝宗室,有词集《惜香乐府》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其兄也,赐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仕宋,皆至大官;入国朝,以孟頫贵,累赠师垂集贤侍读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集贤大学士,封魏国公。

宋太祖弟魏王赵廷美的五世孙都是“之”字为辈,如赵动之、赵葵之。

宋朝宗室子弟赵汝适

宋太宗赵匡义皇帝十一世孙、上柱国大夫赵逊崖,子赵良钤、赵良骢。良钤早死无后,良骢生有两子,长子友通,次子友亨(失后)。友通又生三子:长子宗远,后居台山浮石;次子宗述,年幼早死;三子宗逞,字彦祥,号居霞,公元1374年,由睦洲迁居古井霞路村,他是宋朝皇室后裔在霞路的始祖。

宋朝皇帝赵端-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赵端|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赵端 《追鱼传奇》中一直没有提皇帝的名字,并且查遍宋朝皇帝列表及宗室列表没有赵端的名字,给考察皇帝名字和赵端原型带来难处。 还好,追鱼传奇中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包拯。包拯一直在宋仁宗时期当高官。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追鱼传奇中的皇帝就是宋仁宗赵祯。 那么赵端的原型也好找了,宋仁宗的太子叫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所以赵端就是赵曙。 根据以下南北宋皇帝列表,宋朝并没有一个名字叫赵端的皇帝。

北宋皇帝 1、太祖赵匡胤:建隆960年-963年十一月; 乾德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开宝968年十一月-976年十二月。 2、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雍熙984年十一月-987年; 端拱988年-989年; 淳化990年-994年; 至道995年-997年。 3、真宗赵恒:咸平998年--1033年; 景德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 天禧1017年-1021年; 乾兴1022年。 4、仁宗赵祯:天圣1023年-1032年十一月; 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 景佑1034年-1038年十一月; 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 皇佑1049年-1054年三月; 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嘉佑1056年九月-1063年。

5、英宗赵曙:治平1064年-1067年。 6、神宗赵顼:熙宁1068年-1077年; 元丰1078年-1085年。 7、哲宗赵煦:元佑1086年-1094年四月; 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 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8、徽宗赵佶: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 大观1107年-1110年; 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 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 宣和1119年-1125年。 9、钦宗赵桓:靖康1126年-1127年。 南宋皇帝

宋代官职对应品级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 【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 【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正五品: 【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 【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从五品:

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

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那么关于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公元976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据《湘山野录》记载:开宝九年10月20日,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你来我往,赵光义不时添酒。三更鼓敲过,地上积雪已数寸厚。太祖突然心神不宁,摔碎酒杯,步出寝阁,用柱斧戳入雪地之中,“嚓嚓”声在寂静的寒夜更是特别的清晰。一会儿,内侍们又听得赵匡胤凄厉的喊叫:“好做!好做!”但不明其意。当夜赵光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据《烬余录》记载: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据《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

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家。”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注:当时后周世宗柴荣遗下7岁皇儿,无法掌朝,于是赵匡胤在后来的“陈桥兵变”中被群臣拥立为帝)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预盟”,也就是赵光义“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但是“金匮预盟”在初版的《太祖实录》却未见记载,在第二次编修的新录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确有其事,仍是疑点重重。 这一切,都使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出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的三处疑点: 一、赵匡胤死时的“烛影斧声” 按说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中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中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不明其意的呼喊。显然,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二、王继恩假传圣旨 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通传赵德芳,却传

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两宋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 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

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宋太宗赵炅(赵匡义): 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 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宋真宗赵恒: 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 宋仁宗赵祯: 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 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宝元元年 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 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唐朝官职表

唐朝官职表

说明:唐代对三品以上官,用“册授”;五品以上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唐代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二十九阶。武官官阶亦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三十一阶。虽然唐朝的文官与武官不设正一品,并不是真正的没有,详见天策上将。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太师: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太傅: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太保: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 太尉:西汉称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太尉往往在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事毕则改官。西汉军制,平时朝廷军队分隶卫将军和诸校尉,战时任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材官将军等诸将军指挥,太尉是皇帝在军事上的最高顾问,多半不直接领兵。 司徒: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 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天策上将:复杂,再议。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禁军统领、禁军护将军、天子随护将领。 太子太师:东宫三师,或称太子三师,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也合称东宫三少,为东宫三师的辅官。东宫三师与东宫三少后世渐为荣誉职,单纯成为高级虚衔,并不负责教导太子的业务。 骠骑大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职位与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及以后各代都有设立。 正二品——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

赵匡胤的故事

赵匡胤的故事 赵匡胤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一代明君,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堪称文功武治都非常出色的一代帝王。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赵匡胤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太祖有一天正在后花园中打鸟雀,有一个臣子说有急事要进行汇报,于是宋太祖立即召见了这名官员,但是这名官员上来后所奏的事情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平常事,并不是什么急事,于是宋太祖非常的生气,就问,不是说有急事吗?这是什么急事?这位大臣却说,我认为我奏报的这些事情比起打鸟雀要重要的多。宋太祖张匡胤更加的生气的,于是就用柱子上面的斧子柄打了这位大臣的嘴巴,将两颗牙齿打落了下来,这位大臣慢慢的拾起自己的牙齿放在杯子里面,赵匡胤于是问,你将牙齿放在杯子里面是想控告我吗?这位大臣不慌不慢的说,我不能控告陛下,但是会有史官将这件事记录下来。赵匡胤又担心又高兴,于是重赏了这位大臣。 从这些《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的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臣的耿直,也可以看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胸襟开阔,能够做到知错就改,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虽然事情不大却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宋太祖的善于纳谏。 宋太祖怕史官的故事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周朝的领军将领,是一代明君周世宗时期受到周世宗器重与提拔

的将领,宋太祖堪称文功武治一流,是一代明君,在古代作为帝王可以说是权力最大的人,是最高的最高统治者,其行为可以说无人能管,但是是书上却记载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怕史官出自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据说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正在后园之中兴致勃勃的射鸟雀,有一个大臣求见说是有急事,宋太祖听说有急事只好停止了正在兴头上的射鸟雀活动召见了这名大臣,但是大臣奏报的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并不是什么急事大事,于是宋太祖非常不高兴,就说,你说有急事,这是什么急事?大臣回答说,我觉得我所奏报的事情比起打鸟雀是非常急而且大的事情。宋太祖大怒,于是用斧子的把手打了大臣的嘴巴,把大臣的两颗牙齿给打落了,大臣不慌不忙的将两颗牙齿放在杯子里面,宋太祖说,你还想控告我吗?大臣说,我不敢控告陛下,但是史官会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的。宋太祖听了既害怕又高兴,于是赏赐了这名大臣很多的黄金与丝织品作为安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宋太祖是一个想要留名青史的皇帝,虽然作为最高的统治者,但是还是对史官的评述有所忌惮的。从宋太祖怕史官可以看出宋太祖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并且善于纳谏的君王。 宋太祖怒责宋白的故事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了宋太祖如何责备妄图贪污受贿的宋白,

宋代社会的造船业大观

宋代社会的造船业大观 宋代科学技术不仅达到中国历史以来的顶峰,也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如活字印刷术方便了思想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使用于军事等。造船业的空前发展也是其突出体现。 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和海上贸易空前繁荣,极大地推动了造船业发展,船舶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这一经济格局的变革也导致国家漕运、商业流通、海上贸易和百姓生计对船舶的依赖空前增强。以北宋漕运和南宋江海防为例。北宋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使漕运成为事关国家机器运行的重大事务,漕船制造因此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在多路设置造船场,每年漕船制造额多则三千余艘,少则两千余艘。漕船的保有量至少在一万五千艘以上。南宋江海防成为国防要务。南宋逐步建立起了川陕、荆襄、江淮和海防组成的国防体系。在江海防中,南宋以江防为根本,淮防为藩篱,海防为辅助,形成了与金朝在江淮正面争锋的格局。南宋有效利用舟楫之利,在几次关键水战中打败了金朝,保障了国家安全。由于江海防的重要性,南宋战船制造和保有量比北宋漕船更大。南宋与元朝在长江中下游展开的鄂州水战、丁家洲水战和焦山水战三次大水战中,每次双方共投入的战船都达两万艘或更多,而这仅是长江中下游的战船规模。宋代河湖沿海民众的生计与船舶联系十分紧密。内

河、湖泊都有经营渔业或交通运输的以船为家者,沿海地区如广南蜑民、福建白水郎等也是以船为家者,而从事渔业和贸易的河湖近海居民为数更多,远距离贸易和旅行中船舶已成为主要工具。仅内河船运即产生了数十万以船为业的艄公、水手、纤夫等群体。 如上所述,宋代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是造船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商业力量也对推动造船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科举制度、儒道哲学和思维方式等常被视为束缚科技发展的因素。但如同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所言“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式社会秩序在早期阶段是有利于应用科学发展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精神气质以许多方式帮助了应用科学,如激励发明就是中央集权官僚机构的做法。宋代造船不论是船舶数量的剧增,还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国家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漕船和战船制造需要,宋代使用了船模放样技术,即将规定的船舶制成船样,发放各船场依样放大制造。这只有在官府统一管理的高度组织化的船场系统中才能有效推行。 船闸和船坞的制造也是如此。公元984年,乔维岳主持制造了中国第一座运河水闸。之后,宋朝在淮南运河和浙西运河逐步推行改堰为闸,大大提高了运河的通航能力。船闸的修造和运行成本很高,而且需要严格的维护人员和启闭制

宋朝官制一览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 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 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正五品: 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 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从五品: 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正六品: 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 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勋:骁骑尉 从六品: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 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勋:飞骑尉 正七品: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 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

宋代的著名人物及其成就

宋代的著名人物及其成就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那些耗费体力、进行重复劳动的工匠们,与舞文弄墨的读书人相比较,他们的地位是卑微的,甚至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之前的手工劳作,工匠将会被时代淘汰的观点一度被世界人民所认同,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他们的辛勤与智慧所铸就的结晶将会是人类历史上永远闪光的存在,甚至至今为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其中来自宋朝更是令人惊叹。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 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宗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卡尔.马克思 其中之一的印刷术便是由北宋发明家毕昇于11世纪发明。与毕昇同时代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昇的这一创造性发明: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见活字印刷术之精巧,然而在对发明者毕昇的介绍却只有寥寥数语,我们只能从中得知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我们一无所知。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关于毕昇的职业,据后人推测,毕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由于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他的发明大大减小了书籍大规模印刷传播的成本,在当时必然给寒门学子的求学带来极大便利,虽然他只是一介布衣,但是必然有很多的国之栋梁是受益于他。这正跟当今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如出一辙,长久的坚持自己的事业,不计回报的为之努力,所得成就是世人受益广泛。 沈括与《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更是作为佐证活字印刷术的可靠史料为世人所共知。它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可见其所涉及范围之广泛。作为其作者的沈括更是博学,他精研天文,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他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物理学方面,他记

高三历史常识:宋朝皇后列表及简介

高三历史常识:宋朝皇后列表及简介 对于宋朝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宋朝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背后的女人——皇后。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 事件。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宋朝皇后列表及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宋朝的 那些皇后。 高三历史常识:宋朝皇后列表及简介宋宣祖武昭皇帝赵弘殷(追尊)1.昭宪 皇后——杜夫人(?—961年6月),正室、皇太后、初谥明宪皇后,生赵光继、陈国长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太祖大孝皇帝赵匡胤(960 年—976年在位)1.孝惠皇后——贺夫人(929年—958年),贺氏,开封人,宋 太祖的第一位妻子。944年(后晋开运初年),赵弘殷(宋太祖父)为太祖迎聘贺氏;956年(后周显德三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 贺氏生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魏王赵德昭;958年(后周显德五年), 贺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后,在962年(建隆三年)四月,追封贺氏为皇后。964年(乾德二年)三月,上谥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宋神宗时,与宋太祖孝章皇后、淑德皇后,宋真宗章怀皇后并祔太庙。2.孝明皇后——王皇后(942年—963年)(960年—963年12月为皇后),继室、皇后。孝明皇后王氏,邠州新平人。958年(后周显德五年),宋太祖在第一任妻 子贺氏逝世后,迎娶王氏为继室,宋太祖当时为殿前检点校,王氏为人“恭勤 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太祖即位,960年(建隆元年)八月,册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 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 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两宋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宋太宗(赵匡义): 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宋真宗: 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 宋仁宗: 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佑五年,宝元元年

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佑元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佑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佑元年 宋英宗: 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 宋神宗: 公元1068年:戊申,熙宁元年

宋朝宰相一览表

宋朝宰相一览表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共称宋朝,又称两宋。北宋乃由赵匡胤代后周开始,统治了黄河流域以南一带地区。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宋仁宗在位时期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共历九帝,168年。 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 宰相六人:范质大名宗城人(今河北威县) 王溥山西祁县人 魏仁浦卫州汲(今河南卫辉)人 赵普河南洛阳人 薛居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沈义伦河南太康人 太宗朝:赵匡义、赵光义、赵炅(976年—997年) 宰相九人:赵普河南洛阳人 薛居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沈义伦河南太康人 卢多逊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 宋琪幽州蓟人(今北京) 李昉深州饶阳人(今河北饶阳县) 吕蒙正河南洛阳人 张齐贤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 吕端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 真宗朝: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赵恒(997年—1022年) 宰相十二人:吕蒙正河南洛阳人 张齐贤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 吕端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 李沆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向敏中河南开封人 毕士安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寇准华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 王旦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王钦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丁谓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 冯拯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仁宗朝:赵受益、赵祯(1022年—1063年) 宰相二十三人:王钦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丁谓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冯拯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

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 张知白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 张士逊阴城(今湖北襄樊老河口)人 吕夷简河南洛阳人 王随河阳(今属河南孟县)人 陈尧佐阆州阆中人(今四川南充阆中) 章得象建州浦城县人(福建南平) 晏殊抚州临川人(今江西) 杜衍山阴上虞驿亭人(今绍兴人) 贾昌朝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 陈执中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 文彦博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 宋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庞籍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 梁适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刘沆江西永新人 富弼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韩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英宗朝:赵宗实、赵曙(1063年—1067年) 宰相二人:韩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神宗朝:赵仲针、赵顼(1067年—1085年) 宰相九人:富弼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韩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陈旭江西德安人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 韩绛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吴充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王珪成都华阳人(今四川) 蔡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哲宗朝:赵佣、赵煦(1085年—1100年) 宰相十一人:司马光陜州夏县人(今山西运城夏县) 文彦博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 王珪成都华阳人(今四川) 蔡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韩缜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吕公著寿州人(安徽) 吕大防京兆府蓝田(今陜西蓝田)人 范纯仁苏州吴县(今江苏)人

关于宋朝的故事

关于宋朝的故事 宋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而且在当时政府的促进与推广,以及民间医家经验总结下,共同形成了宋朝医学的繁荣局面。那你知道关于宋朝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宋朝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宋朝的故事:义社十兄弟宋立国不久,赵匡胤因为担心大臣拥兵自重,会导致“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于是将他们的兵权都收了回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此后赵匡胤又用同样的方法权一一收归中央。 在被赵匡胤猜忌的众人当中,石守信是在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成为节度使的。他长期与赵匡胤在殿前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期成为赵匡胤的副手。两人关系最为密切。宋朝的建立,石守信列在功臣之首,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节度使。自建隆元年(960年)四月起,石守信参与平定反宋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之乱,为赵匡胤平定了天下。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这是在翻滚的历史浪潮中很常见的。就在建隆二年(961年),即北宋建立的第二年,石守信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并于同年七月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改任天平军节度使。此后多年,石守信一直没有统军,直到979

年才随赵光义出征范阳,因为在前军督战不力受到指责,被任命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被封为卫国公。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责,被任命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被封为卫国公。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义社十兄弟”,除赵匡胤、石守信外,尚有杨光义、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杨光义、刘庆义二人,史载不详。据说杨光义官终保静军节度使。刘庆义的官衔可能是安远军节度观察留后。李继勋一直活到宋太宗时,以太子太师致仕。王审琦官至忠武军节度使,但不能饮酒,赵匡胤每宴必强令饮之,终因酒后突然患病,不能说话,不久即病逝,终年五十岁。刘守忠一直活到宋真宗时,以左骁卫上致仕。刘廷让原名刘光义,因与宋太宗重名,而改为廷让。后因事被削官,刘廷让在贬官途中绝食而死,年五十九岁。韩重赟官至殿前都指挥使,受猜忌而被贬官,开宝七年(974年)去世。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权知晋州,兼兵马钤辖。曾于山西太原打败北汉军队。 关于宋朝的故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没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一辈子受益,可以靠它安身立命?答案有肯定的。北宋初期的赵普,就声称只靠半部《论语》来辅佐宋太祖治国平天下! 赵普,字则平,是宋初著名的宰相。他早年效命于赵匡胤的父亲,和赵匡胤感情深厚,以兄弟相称,是赵匡胤的幕僚之一。他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赵匡胤建国称帝后,赵普成了他的左右手。

第七讲 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第七讲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导入,使学生思考宋代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主要特点 3、通过分析,使学生分析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多方面原因 二、知识要点 1、宋代官僚地主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租佃制及其影响 3、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官僚地主何以取代门阀地主 2、经济调整下的社会变化——从部曲佃客制到租佃制的转换 3、市民的 四、教学内容 特点概述:流动较前代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横向(即地区与行业间)与纵向(即统治与被统治集团)的流动机会加大与速度加快。 1、官僚地主基本取代门阀地主 “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就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门阀制度就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门阀重门第、品第,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唐末五代的割据寒门的勃发,以及宋重文的统治思想,“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门阀制度也不复存在。 宋代的官僚地主阶层(官户)及其来源 宋朝的官户就是指品官之家﹐即一品至九品的官员之家。官僚的子孙以恩荫入仕﹐即使就是低级小官﹐也算官户﹔而通过出钱或纳粟买官入仕者﹐则自正七品以上﹐才算官户。官户作为宋朝地主阶级当权派的上层,就是地主阶级在诊治上的代表。官户约占宋朝总户数的千分之一二。 当时要成为政府官员有五种主要的途径:1、科举考试。这就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宋代科举名义上向各阶级阶层开放,登科后便授官,且人数大大超过唐代,故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2、恩荫入官。皇族、后族以及各级官员,在皇帝诞辰、大礼、身故时,都可按等级不同,荫补子弟为官。3、吏人出职。4、进纳补官。百姓纳粟交钱即可买官。5、军功授官。其中,恩荫入官人数最多,当中高级官僚绝大多数为科举出身。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通志》卷二五《氏族略第一》宋代官户的新特点: a、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就是主体:宋代官僚地主就是唐五代以来庶族尤其就是“衣冠户” 的发展,但由于已不存在士族门阀,所以不称庶族,而称为官僚地主阶层。

宋代历史再认识维度

宋代历史再认识维度: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 2014-09-29北京日报 作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小南 “积贫积弱”论的片面性 北宋所承继的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程度最彻底的时代之一:中原有前后相继的五个王朝,周边先后分布着十个割据政权。北宋结束了这种动乱频仍的分裂局面。宋朝统一后的疆域远远无法与汉唐相比,但其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则是前朝所难于比拟的。 我们的教科书上常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应该说,这种概括有一定道理,亦有其片面性。宋代确实是周边受到严重挤压、内政因循求稳的时期,是面临各类严峻挑战的时期,整体战略格局与政策应对有诸多问题;但与此同时,它也是治国基调比较开明的时期,是社会经济、制度建设、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时期,其多方面的杰出成就,有效地牵动了中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在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工商业亦有长足发展。有学者研究指出,北宋中期的铁产量在7.5万吨到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铁产量的2.5倍到5倍,可以和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铁产量相媲美。盛唐天宝年间一年铸钱大约32万贯,到宋神宗时期已经多达500万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正是在北宋出现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是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

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也都是在宋代。 立纪纲、召和气相辅而行 五代8姓14君,一共只维持了53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当时人觉得这无非是短命的第六代而已。但是这个王朝稳定了下来,法宝就是“防弊之政”,其核心精神是防微杜渐。宋太宗将谨守的法度概括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所有事情都要预先做出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为了建立稳定的政治文化秩序,宋代以“立纪纲”、“召和气”相辅而行。“纪纲(纲纪)”指法规制度;“和气”,指的是能够感召阴阳,使天地间充盈雍睦和谐的自然之气。以科举制度为例,制度的严密化,使其更为开放合理。唐代的考生,考前常把作品送给达官贵人乃至主考官员去看,得到推荐、受到赏识的考生有更多被录取的机会。宋代科举考试发展出弥封(糊名)、誊录等技术办法,使得主考官员即使有心照顾,也难以操作。元祐三年苏轼任主考官,门生李廌参加科举考试,大家都觉得是天赐良机。但到拆号张榜时,李廌却榜上无名。 欧阳修称宋代的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的保障;而缺乏家世背景的平民,若能脱颖而出,则得以进入仕途。范仲淹断虀画粥,坚持学业。欧阳修幼年丧父,买不起纸笔,

宋朝的官衔

宋朝的官衔 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热议机构名称,说有些新部门的名字太长了。网友们随即挖掘出更长更难记的机构名称,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治理委员会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多达37个字。甚至还有更长的,例如“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足足45个字。 对此,有人感慨今不如昔。在给单位取名字方面,古人确实简洁。比如,明清两朝的礼部负责文化和教育工作,同时还兼管祭祀和接待外宾。如果是现在,这种机关起码得叫“国家祭祀和文化教育部”,同时还得再挂一块“外交部礼宾司”的牌子,可是古人只用“礼部”就全给概括了。 不过,古人取名字也有不简洁的时候,像宋朝时代,各级干部的官衔就非常长。比如说包拯,他去世时的官衔是“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总共45个字,跟上面那个同样字数的单位“并驾齐驱”。 在宋朝,尤其在北宋前期,类似包拯这样长的官衔绝对不是个案。如司马光,晚年捧着辛苦编成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向宋英宗献书的时候,会用这样一长串官衔来自报家门:“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去掉“臣司马光”这4个字,他的官衔多达52个字,比包拯的官衔还长。 其实,包拯这一长串官衔,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枢密副使”表明了包拯的工作岗位;“朝散大夫”表明了包拯的品级,在北宋前期公务员29个等级中属于第13等;“给事中”表明了包拯的工资等级,在北宋前期公务员20个工资等级中属于第12等,这一级别的官员每月能领四万五千文铜钱;“上轻车都尉”表明了包拯的功劳等级,在北宋公务员12个功劳等级中属于第8等;“东海郡开国侯”则表明了包拯的爵位等级,在北宋前期高级干部12个爵位等级中属于第9等;“食邑一千八百户”表明包拯拥有一种名誉上的特权;“食实封四百户”表明了包拯实际上所能得到的福利;“赐紫金鱼袋”表明了包拯的服装等级,这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最后那个官衔“赠礼部尚书”是包拯去世时皇帝追封的。 再说司马光的官衔,“端明殿学士”是职名,相当于皇帝的高级顾问,一般是京城高官退休或者长期休假时获得的荣誉头衔;“翰林侍读学士”也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如果前面加有“知制诰”3个字(王安石的官衔里曾经加过这3个字),表示必须待在皇帝身边,负责出谋划策和起草圣旨,如果不加“知制诰”,就说明正在休假或者已经退休;“太中大夫”是表明品级的官衔,说明司马光在级别上要比身为包拯高出两级;“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属于“祠禄官”,是朝廷拿来养闲官的一种虚衔;“上柱国”是最高一等的功劳头衔,表明司马光功劳极大;“河内郡开国公”是第6等爵位,表明司马光属于公爵;最后几个官衔跟包拯差不多,“食邑二千六百户”属于名誉上的特权,“食实封一千户”表明实际上的福

宋代神偷侠盗“我来也”的故事

从“我来也”到神偷侠盗 话说宋朝时的临安城里出了一个大盗。此人来无影去无踪,不知姓甚名谁,只知道他做完案,会在失主家墙上写下“我来也”三个字。这事闹得城里人心惶惶,府尹责成差役限期把“我来也”捉拿归案。 公差四处访查,抓到了一个人。那人过堂时连连喊冤枉,说自己是被抓来充数的。但差役一口咬定,这人一定是“我来也”。府尹举棋不定,就把人先关在监牢里。这人很懂规矩,一到监狱里就对狱卒说:“按惯例,小人该敬上哥哥拜见钱。我有笔银子藏在岳庙,哥哥可以假作去烧香,取来花用。”按他的指点,狱卒果然在庙里找到了二十两银子。于是对这人非常照顾。又过了一阵儿,这人又说:“哥哥对小人十分看待,无以为报。某处桥垛子下面,藏了一些东西,哥哥可以去取。”狱卒说那地方人多眼杂的,怎么取?这人说,“你装一筐衣服到河边洗,摸出银子盖在衣服底下,不就带回来了?”果然,狱卒又得了五十两银子。再看这人,简直是亲如骨肉了。 一天,两人在牢里喝酒,这人求狱卒放自己回家一趟,两个时辰就回来。狱卒一开始不敢。这人反复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官府没有凭据,何苦负罪潜逃。狱卒想,已经拿了人家那么多钱,干脆一横心答应了,给他卸下了镣,放他走了。天还没大亮,那人就从屋檐上又跳了回来。狱卒睁眼也是一惊,心想世上真有这么讲信用的人?那人说:“小人怎能连累哥哥呢?”一会儿天亮,府尹升堂时接到报案,昨天夜里,城里又连着发生了六七起盗窃,墙上都写着“我来也”。府尹说:“看来前些天那人是抓错了”,便吩咐把人放了。狱卒回家,妻子说昨天半夜,有人从墙外扔进一大包金银。狱卒明白,这是“我来也”的封口费。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宋代笔记。我讲的这个版本是明代小说家凌濛初的拟话本集《二刻拍案惊奇》,话本就是民间说唱的底本。这一小段,属于回目前的“垫话”,也就是正书的铺垫。你可能要说了:这小偷也不算侠客啊?这个“我来也”可不一般。他是武侠小说中的各种神偷的祖师爷。这个开场故事后面,跟着讲的就是明代神偷“一枝梅”。后世的小说,比如《水浒传》里的时迁、《三侠五义》里的蒋平,直到古龙的司空摘星,都是“我来也”的后辈。 故事说到这儿,你也听出来了,和笔记小说这种类型相比,这个故事的风格很不一样。它虽然短,但情节反复铺垫。比起唐传奇,故事一下子精细琐碎了起来,这就是口头文学的特征。 你想,过去的说书人,一辈子只说几部书,要讲得细致,才够养活自己啊。这样的叙事节奏,发展出了长篇武侠。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不只是篇幅不同,节奏和叙事密度也不一样,长篇可以从容地铺情节线、描写更细腻。这个故事还有种世俗风情和民间智慧。士大夫阶层或者权贵出身,真的不太懂进监狱要孝敬狱卒这类江湖规矩。像汉丞相周勃,曾经下过一次监狱,出来以后就感慨:“我当年领兵百万,如今才知道牢头竟这么尊贵!”而这个“我来也”就不一样了,他不只精通这一套,而且能逐步操纵狱卒。至于出去以后还要回来,既是江湖人的信用,更是干干净净走出衙门的上策。最重要的是,故事不这么讲也就不精彩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