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题

第一板块:长度的测量

1.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是300米。在这个测量过程中,“公认标准量指的是()

A 1米

B 300米

C 测量工具

D 操场

2.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3. 如图所示,现有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尺测量时准确度高。用尺测量时,尺子放的不正确。根据图中所示,用B尺测得长度是。

4. 某同学测木块长度,读数为23.51cm,则该读数正确值和估计值各为( )

A 23cm和0.51cm

B 23cm和0.01cm

C 23.5cm和0.01cm

D 23.5cm和0.1cm

5. 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A.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B.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C.测量值将与真实值一样大 D.测量值将与真实值谁大谁小无法判断

第二板块:体积的测量

1.一支量筒有50亳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A 6立方厘米

B 0.6立方分米

C 12立方分米

D 12立方厘米

2.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

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A大 B小 C一样 D都有可能

3. 测量不规则的石蜡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的是()

A.细铁丝 B.量筒

C.刻度尺 D.水

第三板块:温度的测量

1.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的高度为

2.5厘米;插入沸腾的水中时液柱的高度为17.5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液柱为5.5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

A 20℃

B 37℃

C 50℃

D 33℃

2.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A、0℃的冰比0℃的水冷

B、0℃的水比0℃的冰冷

C、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第四板块:科学探究

1.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

A.20℃不充足

B. 20℃充足

C.30℃不充足

D. 30℃充足

2. 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号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步或光照时间长短。

(1)1、2号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惟一不同的因素是。

(2)仔细分析1号与3号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3)为了通过与1号盆的比较来确定浇水量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参照上表的方法对4号盆的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何作出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米米以上 米~500米之间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时间7时11时19时24时 经纬度20°N,118°E °N,115°E °N,114°E 22°N,113°E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浙江省衢州市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浙江省衢州市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喊声吓跑,这一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2、在历代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力,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 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像(实/虚),放在像上的手指烧痛(会/不会)。 4、古诗有许多描述自然现象的优美诗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滚滚奔流的长江水具有巨大 的。 5、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完成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动用了物理学中,而太阳能帆板展开是为了。 6、“乌云遮住了太阳”是选为参照物;“月亮进入云层”是选为参照物。 7、地球上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小时,位置偏 的地点地方时较早。 8、“北京时间”是时区的区时,它比世界时(中时区区时)早 小时。 9、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 10、阳历闰年多出的一天日期是月日。 1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分成大板块,板块几乎全部在大洋之中。 1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来说,用绿色表示, 用蓝色表示。 13、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方等高线密集;地方等高线稀疏。 14、人的发育是从开始的。 15、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 16、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这种受精方式叫做。 17、是新生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18、有些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管来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叫 做。 19、嫁接时,应将接穗和砧木的紧贴,使它们长成一体。 20、花的主要结构是和。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45000000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A.1cm B.1km C.450km D.900km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A.400米 B.500米以上 C.400米~500米之间 D.400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5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4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向东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西北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检测卷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 月相的变化规律 B. 地球自转方向 C. 日本常发生地震 2. 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3. 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 上加热的是( ) 4.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B.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 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药品 D.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9. 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10. 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溶液 5.如图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C. 量筒读 数 ) D. 放置滴管 B. C. 6. 下列 实验项目与所选仪器对应错误的是( A. 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C. 少量 试剂反应的容器——试管 7. 下列 仪器有“ 0刻”度线的是( ) A. 体温计 B. 量筒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B. 量取液体体积——托盘天 平 D.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 刻度尺 D. 量杯A. 取用液体 B. 量取液体 C. 倾倒液体 ) D. 加热液体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 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 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 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 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 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5.东西半球的划分 (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 半球。 (2)西经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 是东半球。 (3)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 特殊区域:0°—2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东半球 160°—18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西半球注意:东半球不全 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6.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7.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地轴是假 象的轴。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北,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 注意:遇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东经度还是西经度,南纬度还是北纬度的题目时,一定要自己添上0°经线或者0°纬线。另外需要了解在地球上方(下方)俯视(仰视)时,经纬线各呈什么形状。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 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没有给出比例尺时,可以根据比较表示范围的大小来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2.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 3.常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天平和砝码、酒精灯、显微镜、电压表、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 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 4.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借助各种 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5.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用“m”表示 1千米=_____米1米=_____分米=_____厘米=_____毫米 1毫米=_____微米=_____纳米 6.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7.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纳米技术。 8.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 9.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液体体 10.积的常用单位升(L) 11.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 12.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13.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排水法。 14.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圆的体积=底面积╳高 15.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16.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17.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米3 18.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 19.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 20.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决定。 2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2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 4.7摄氏度” 24.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 25.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 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 ⑵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⑶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 ⑷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 26.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最小刻度为每小格为0.1℃,可离开人体读数,因为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所以 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27.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千克、克、毫克,它的质量标 准物叫国际千克原器,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的大小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的,一个铁块压扁之后,形状改变,体积和质量都不变;一杯水结成冰,或变成水蒸气,状态改变,质量都不变 28.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在实验室,称量质量工具是天平。 29.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主要位于()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大西洋板块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3.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地壳的凹陷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6.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C.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D.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7.下列经度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20°E、0°、20°W、40°W B.160°E、180°、160°W、140°W C.120°E、100°E、80°E、60°E D.80°W、100°W、120°W、140°W 8.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

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 000 B.1∶1 000 C.1∶100 000 D.1∶100 9.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 ①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 ②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 ③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 ④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的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10.花岗岩、砂岩、大理石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 B.富士山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埋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1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13.如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从地下喷出的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14.在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版块同步训练A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版块同步训练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图3一6一1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说明了() A .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B . 地球是个球体 C .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2. (2分)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 . 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 . 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D . 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 3. (2分)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某地(北纬28.2度,东经8 4.7度)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多名登山者失去联系.图中哪幅图能解释此地多地震的原因() A .

B . C . D . 4. (2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28.2°N,84.7°E)发生8.1 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A .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 . 亚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 .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D . 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5. (2分)下列可以证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连在一起”的证据包括() ①古生物化石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③地层构造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6. (2分)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说明了() A .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B . 地球是个球体 C .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7.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B . 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C . 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板块的交界地带 D .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8. (2分)海洋形成的原因是() A . 板块的碰撞 B . 板块的张裂 C . 板块的挤压 D . 板块高低运动 9. (2分)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A . 亚洲东部原来和美洲东部连在一起

科学七年级上册上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 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常用的实验仪器有: 试管、试管夹、 天平和砝码、酒精灯、 显微镜、电压表、 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 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 ,用“m ”表示 1 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 1米= _________ 分米= _____ 厘米 = ____ 毫米 1毫米= ___________ 微米= _____ 纳米 初 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 做纳米技术。 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 1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 106 立方厘米 1升= 1立方分米 1毫升 = 1立方 厘米 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 排 水法。 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 圆的体积=底面积╳高 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 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 相平。 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 教学大楼的一间 教室的体积大约是 200 米 3 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 的厚度, 然后除以 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 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 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

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 12、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 13、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14、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 计、煤油温度计, 15、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摄氏度,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摄氏度,在0 摄氏度和100 摄氏度 之间分成100 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 37℃”读作“37 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 摄氏度” 或“负4.7 摄氏度” 16、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⑵玻璃泡浸入 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4)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 17、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最小刻度为每小格为0.1 ℃,可离开人体读数,因 为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所以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18、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 “ 0”刻度线处。2、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3、按物左码右的原则,将物体放在左盘上4、估计物体的大致质量,将适量的砝码用镊子夹取,轻放在右盘上。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取放。5、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 6、称量完毕后,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游码移回到“ 0”刻度线 19、怎样测量1 滴水的质量。写出实验过程和计算结果,并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第一章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检测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雨后彩虹 B. 火山爆发 C. 人工降雨 D. 候鸟迁徙 2.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 至100 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广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3.“拓展观察力”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克服了感官的局限性,开拓了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下列科学实例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段的是( ) A. 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来观察遥远的天体 B. 用显微镜来观察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 C. 用高速摄像机来研究运动极快、肉眼无法辨清的运动过程 D. 用地球仪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 4.单位换算是我们学习科学测量时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5.6m=5.6m×100cm=560cm B. 56cm=56× m=0.56m C. 560mm=560× =0.560m D. 56dm=56dm× m=5.6m 5.小明为了给窗户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 最小刻度是l 毫米,长度是20 厘米的学生用尺 B. 最小刻度是l 厘米,长度是15 米的皮卷尺 C. 最小刻度是1 毫米,长度是2 米的钢卷尺 D. 最小刻度是l 厘米,长度是1 米的米尺 6.用同一支温度计测量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水温度高 B. 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 两者温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7.小磊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A. 2.38厘米 B. 2.227厘米 C. 2.2267厘米 D. 2.23厘米 8.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 偏大 时没有排列紧密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 偏大 数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 A. A B. B C. C D. D

七年级科学上测试题含答案

2012年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测试答案卷班级学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分)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1.A.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设计实验→作出假设→验证实验 B.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C.进行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有关实验室仪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物体长度时,选择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B.量筒、刻度尺都无零刻度 C.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刻度均匀 D.温度计零刻度以下也有刻度,其值为负数 3.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最接近一秒的是() A.人的眼迅速眨一下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下 D.人正常步行10米 4.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较好的方法是() A.用直尺直接取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刻度尺去测量 C.用弹性不大的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棉线的长度 D.不能测量 5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 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 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 温度单位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A. 长度单位 B. ℃,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37.36.用体温计测得甲 的体温为()36.8实际体温为℃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将是………… 37.3℃都为℃和37.3℃D. CA. 36.8℃和38.1℃B. 37.3℃和38.1℃ . 36.8 ) 7.课桌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分米毫米厘米 B.1.5米 C.80 D.0.5A.80 )8.一个物体的 体积大小决定于( .物体所占空间的多少; A.物体外部形状; B .物体所处的位置; C D.物体的 状态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9.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 正确的是 ( 在运动会上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的太紧, 则测量10. )值将会( .都有可能.不变 D BA.偏大.偏小 C )关于体温计,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1.

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 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 ② ① ④ ③ 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③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 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厚 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 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3)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 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 (4) 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3)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 (4)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3. 东西半球的划分 (1) 习惯上以(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西经20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3) 西半球(向西走):20°W —160°W ,180°—160°E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整理)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试题卷及答案

Z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试题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小科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的四次测量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 A 、1.205米 B 、12.07分米 C 、120.8厘米 D 、1207.5毫米 2、小科在实验室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做法不必要的是 ( ) A 、拿到温度计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使玻璃泡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 C 、必须让温度计处于竖直状态读数 D 、让温度计处于液体中一段时间后读数 3、下列星图中,属于小熊星座及北极星(图中的Z )标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星星是没有东升西落现象的 B 、宁波和北京,同一时间里看到的星空是相同的 C 、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侧,和地球的距离基本相同 D 、星空中肉眼可见的既有恒星,也有行星和卫星 5、银河系绝大多数恒星和星际物质 ( ) A 、集中分布在银河系边缘 B 、集中分布在银河系中心 C 、均匀分布在银河系中 D 、集中分布在银河系中心平面附近 6、从我校开始放暑假到暑假结束,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 、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借助各类望远镜,目前我们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 ( ) A 、整个宇宙 B 、只有河外星系 C 、只有银河系 D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8、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一颗行星是 ( ) A 、水星 B 、金星 C 、木星 D 、火星 9、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由于此学说符合当时的教会统治,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探索宇宙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 损面是圆弧形。 2、 通过观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知道:黄色的区域是陆地,白色的区域是白云,蓝 色的区域是海洋。 3、 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 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赤道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所有的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地图 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 形。 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比例尺: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 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5、 图例:地图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1、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 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 3、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耀斑(色球层) 日珥(色球层) 4、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 气体斑块。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 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 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 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5、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6、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能干扰地磁场,对地球上的气候(降水 多)。 二、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1、安放:使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 2、用寻物镜对准目标星体:①先直接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②在寻物体镜内利用调节手柄做 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③发现目标后,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①调节目镜焦距使主镜内物象清晰②用调节手柄调节,找到主镜 内的目标星体③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更清晰。 三、月球 1、月球的有关数据:直径: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49 月地距离: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1/400 体积约为地球的/49 2、观察月球:月球的形状:球体 表面的明暗状况:明----山脉、高原暗---平原、低地寂静无声音 月球上的环行山: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形成的陨石坑。没有天气现象 4、月球上的特征:①引力小,物体变得很轻(重量),②没有水和大气---- 昼夜温差大 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没有生命 第四节:观测太空 一、星座 1、国际上把天空划分味8个区域,命名外8个星座。 2、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北极看到的星空,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南极看到的星空 3、观察星空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与地球上的方位东西方向刚好相反。 4、分别在下列空隙处按次序画出下列星座的图形: 5、北天星空的大熊座包含七颗星,其在天空呈斗状,其斗柄在不同的季节指向不同,春、 夏秋、冬分别指示东、南、西、北。 6、北极星的找法:先找到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 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二、星图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植物细胞结构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细胞核。 2.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 3.在运动会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A.偏大;B.偏小;C.不变;D.都有可能。 [ 4.使用已调好的天平来称鸡蛋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右,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在盘中加砝码;B.在盘中减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D.向左调平衡螺母。 5.用显微镜观察,当光线过强时,应选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 6.真菌在结构上与绿色植物的显著不同之处是() A.没有液泡;B.没有细胞壁; ' C.没有叶绿体;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7.关于体温计与水银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8.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 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C.细胞、器官、系统、组织、人体; D.细胞、系统、组织、器官、人体。 9.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分别属于() A.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D.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 10.酸奶是在牛奶中加入哪种微生物制成的() A.大肠杆菌;B.乳酸杆菌; ; C.枯草杆菌;D.酵母菌。 1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无光斑,可能的原因是()A.未放置载玻片; B.制作装片时,未使用染色剂;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 作千米每时。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10米/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 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