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禽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

禽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

禽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
禽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

禽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

摘要: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把该病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典型的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80~120nm,有时呈丝状体等多形态,至今A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已发现有16种,神经氨酸酶(NA)有10种。其血清型较多,容易变异。常发生在禽,有时也发生在低等哺乳类动物,至今在人仅有偶发病例。禽流感病毒根据其对鸡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和低/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仅会给养禽、畜牧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对公共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1,2]。国内外对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现就禽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变异,分子机制

1 AIV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

1.1 AIV基因组

AI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共有8个独立的RNA节段。通过对某些毒株8个节段的测序,发现它们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即所有基因节段的5'端前13个核苷酸均相同,3'端也有12个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另外在每一节段靠近5'端15~21位核苷酸处有一保守区。其序列为Poly U。这一序列可以在病毒mRNA合成时产生Poly A。

1.2 AIV的结构蛋白

AIV粒子的结构蛋白共有10种,由8个基因组片段编码,分别为:HA、NA、NP、M1、M2、NS1、NS2、PB1、PB2、PA。它们分别构成病毒基因组复制所需要的酶类和感染细胞时吸附受体的纤突以及维持病毒形态的基质膜等,分别阐述如下:①血凝素(HA) 是构成病毒囊膜纤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典型的1型糖蛋白,在病毒吸附及穿膜过程中以及决定病毒致病力方面均起关键作用,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是禽流感病毒中最为重要的保护性抗原;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此外,HA 在决定病毒的宿主特异性方面也有重要作用。②神经氨酸酶( NA)是构成病毒囊膜纤突的另一个重要蛋白成分,属于2 类糖蛋白( 氨基端在囊膜内, 羧基端在囊膜外)。NA不仅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且其活性位点在甲型流感病毒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目前正在研制的许多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均以NA 为药物效应的靶点。③核蛋白( NP)是一种单体磷酸化的多肽,是构成病毒核衣壳的主要蛋白成分,与3种聚合酶蛋白( PB1、PB2、PA) 和基因组RNA 一起构成核壳体蛋白(RNP)。NP具有特异性, 是流感病毒划分A、B、C 型的主要依据, 在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以及决定宿主特异性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④基质蛋白( M1、M2 ) 属于非糖基化蛋白,M1是维持病毒形态的结构蛋白,具有型特异性,其抗原性的差异也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之一。另外,M1在子代病毒粒子的装配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核糖核蛋白起保护作用;M2在病毒子脱核衣壳时具有选择性离子通道作用。

⑤非结构蛋白(NS1、NS2)是A 型流感病毒的两种非结构蛋白,NS1参与病毒复制过程,在早期感染中NS1合成并在细胞核内积聚。NS2主要在晚期感染中出现,并主要在胞浆中存在。NS2 具体功能不详,尚待以后的深入研究。⑥聚合酶蛋白( PB1、PB2、PA)在基因

组成和功能上各不相同:PB1由片段2 编码,是在病毒mRNA 合成起始后使之逐渐延长;PB2 由片段1编码,是在病毒mRNA 转录的起始阶段识别并结合在5'端Ⅰ型帽状结构上,同时是有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参与宿主mRNA 帽状结构的切割;PA 由片段3 编码。⑦其他蛋白(HE、M3、NB)由基因片段7编码,确切的功能还不清楚[3]。

2 AIV变异的研究进展

AIV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了能很快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异,主要包括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形状变异及对理化因素抵抗力的变异等,其中抗原性变异机制有4种,即抗原漂移、抗原转变、缺损颗粒干扰和RNA重组[4,5]。

2.1 抗原性变异

AIV的抗原性变异主要是指病毒表面HA和NA的抗原性变异,尤其是HA变异,故而HA抗原特性及结构的改变与AIV抗原性变异密切相关,其机理涉及分子水平的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缺损颗粒干扰和RNA重组。

2.1.1 抗原漂移

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是基因组自发点突变引起的小幅度变异,导致氨基酸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或突变氨基酸上正好使抗原决定簇改变,从而引起抗原性变异。由于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缺乏矫正功能,出错率较高,因此RNA病毒的突变率比DNA病毒高。在A型流感病毒中,抗原漂移是由血凝素和(或)神经氨酸酶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其中血凝素基因的变异率最高,每个核苷酸在每个复制周期中的变异率可高达2×10-3。影响抗原漂移的内因还有核苷酸序列丢失或插入造成的点突变,病毒含有的8个不同节段可能会因细胞酶促活性造成核苷酸断裂,然后在连接酶作用下重新连接,从而引起变异。引起抗原性变异的外因主要是免疫压力和气候异常。王泽霖等[6]对1998-2002年间5株河南地方分离株(H9N2)进行了抗原漂变的研究,发现与早期抗原相比,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HA蛋白的抗原表位的氨基酸,表现出了抗原漂移。

2.1.2 抗原转变

抗原转变(Antigen shift)是突变幅度较大导致产生的新亚型。造成抗原转变的原因主要有:①不同亚型病毒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病毒基因组可发生节段变换。AIV在不同个体、不同品种之间可相互传播,且同一群禽类中,往往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亚型感染,即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在重组病毒中含有的基因可以决定人的感染性的禽流感病毒HA糖蛋白,后者对大多数人群无免疫力[7]。②通过中间宿主产生来自不同宿主的流感病毒,在同一宿主体内产生新亚型,如猪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和其他不同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因为猪细胞同时具有禽流感病毒受体和人流感病毒受体,是禽流感病毒基因重新分配的活载体。Castmcci认为欧洲禽H1N1和人H3N2在猪群中并存是始于1979年,最终在猪体内发生重组,感染荷兰一名儿童,从而证实了发生在猪体内的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8,9]。。③其他因素Webster等学者认为中国华南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了该地区不仅是中国禽流感病毒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流感的发源地[10]。

2.1.3 缺损颗粒干扰

缺损颗粒干扰,也称“不完全”病毒,它能干扰正常病毒的复制,导致病毒出现不同程度的抗原性变异,这种现象也称为V on Magnus氏现象。

2.1.4 RNA重组

RNA重组是病毒负链RNA分子内的重组,在感染细胞内细胞mRNA插入替代部分血凝素片段而导致子代病毒获得致病力,这种方式比较罕见,但却提供了病毒快速进化的一种模式。

2.2 AIV毒力变异机制

禽流感病毒毒力变异大,不同亚型,毒力不同,同一亚型内的不同毒株及同一毒株感染不同宿主,其毒力也不尽相同。1978年Bean和Webster认为HA基因、NA基因、聚合酶PB1和NP的基因共同参与决定AIV毒力;Rott和Scholtisse也认为毒力变异是多基因作用的结果。1981年。Ogawa和Ueda分析禽流感强毒株和弱毒株时,发现HA基因起决定性作用,Lazarowitz和Klenk进一步研究发现HA裂解活性与裂解位点上游的氨基酸的组成和裂解位点附近的糖链的存在有关。

2.2.1 血凝素基因与毒力变异

编码血凝素的片段4是基因组中变异率最大的一个片段,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强弱主要体现在血凝素基因的变异,高致病力毒株通常由非致病力毒株的血凝素变异而来,血凝素能否被裂解为HA1和HA2是决定病毒致病力的主要原因。血凝素裂解位点插入的碱性氨基酸数量及裂解位点附近糖基化改变均可影响病毒的致病性,同时血凝素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禽流感病毒的稳定性及能否获得气溶胶呼吸道传播的特性。

2.2.2 神经氨酸酶序列与毒力变异

神经氨酸酶是禽流感病毒的另一个主要表面抗原,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主要起着识别细胞表面流感病毒受体及促进病毒进人靶细胞内的作用。Matrosovich等研究发现,禽流感病毒为适应新宿主而改变血凝素受体结合活性的同时会伴随着神经氨酸酶序列的改变,说明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在功能方面的旺配对病毒感染至关莺要,如N1亚型禽流感病毒常通过神经氨酸酶颈部氨基酸的缺失来调节神经氨酸酶活性,神经氨酸酶领部氨基酸缺失后其酶活性也相应降低。

2.2.3 非结构蛋白基因组与毒力变异

非结构蛋白由片段8编码,可编码2种蛋白质,即NS1和NS2。非结构蛋白在感染的细胞内具有固定功能,若改变非结构蛋白基因组结构可影响病毒逃逸宿主细胞干扰素作用的能力,这表明非结构蛋白基因可能是一个毒力因子。野外分离的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其NSI的羧基端有氨基酸缺失现象。

2.2.4 聚合酶与毒力变异

聚合酶由PA、PB1和PB2构成,PB1-F2是存在于PB1上的潜在重叠基因,是2001年Chen等学者发现的第11种功能蛋白,试验结果表明它能诱导细胞凋亡,推测其能损害细胞

内部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杀死单核细胞,从而使机体无法对抗禽流感病毒的攻击。也从另一面证明了新基因形成的进化规律。另外,Subbarao等在研究中推测病毒PB2的第627位氨基酸变化会对宿主特异性产生直接影响,禽流感病毒为谷氨酸,而人流感病毒为赖氨酸[11,12]。因此,PB2单个氨基酸的变化就能导致毒力发生很大变异。

2.3 耐药性变异生物遗传化规律研究进展

基质蛋白包括基因组片段7编码的2种蛋白,即M1和M2。M1除了作为结构蛋白外,还参与调控病毒的转录和被感染细胞的胞核与胞浆间的物质转运。M2在内核体里的病毒子脱核衣壳时发挥离子通道作用,促使离子进入病毒子,解除蛋白质之间(主要是M1与核蛋白)的作用。Okada A等报道,M2的跨膜区内具有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的作用位点,金刚烷胺是通过M2的跨膜区第3l位丙氨酸、第37位组氨酸、第41位色氨酸来阻断M2 H+通道作用的。此外,神经氨酸酶第274位氨基酸残基突变可形成对奥塞米韦的抗药性[13]。

2.4 形状变异及对理化因素抵抗力的变异

流感病毒多形性是一种遗传特征,可能与活力和传播途径有关。禽流感病毒呈球形,直径为80-100nm,起初分离为长丝状,直径20nm,长达300-3 000nm。研究发现,M1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区域又决定长丝状病毒粒子的功能,并且M1与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病毒粒子的稳定性。

3 小结

综上,禽流感病毒变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形状变异及对理化因素抵抗力的变异等都可能单独或共同诱发病毒变异。如位于AIV HA头部末端的带状受体结合位点的变异既影响宿主的特异性又影响毒株的抗原性改变[6]。禽流感病毒有血清型众多、不同毒株间毒力差异大,低致病性毒株能突变为高致病性毒株等特点,并且在长期进化中禽流感病毒在不断进行能很快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异[5,6]。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禽流感的诊断和病毒粒子的研究提供了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并加深了对禽流感病毒的分子水平的认识,但对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仍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薛金艳, 王清路等.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1):

216-217.

[2]张平, 边旭等.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兽医研究. 2008(6): 32-34.

[3]沈克姑, 田淑琴.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四川畜牧兽医. 2007(10):29-30.

[4]李建丽, 马仲彬等. 禽流感病毒遗传变异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动植物检疫. 2004,

21(6):44-46.

[5]赵国, 鹿欣伦等. 禽流感病毒生物遗传进化规律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2):32-33.

[6]王泽霖, 刘岩等.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研究[J]. 中国兽医学报,

2007,27(3):351-354.

[7]孙丽娜, 梁米芳. 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

毒学杂志, 2008, 22(2): 146-148.

[8]Manuguerra IC, Hannoun C, Influenza: 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s and viral: arrangement.

Bull Acad Natl Med, 1997, 181: 421-430.

[9]Castrucci MR, Webster RG. Genetic reassortment between avian and human influenza A

viruses in Italian pigs. Virology, 1993, 193: 503-506.

[10]Webster RG, Bean WJ, Gorman OT, ea al.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influenza A Viruses[J].

Microbiolo. Rev, 1992, 56(1): 152-179.

[11]Subbarao EK, London W, Murphy BR. A single amino acid in the PB2 gene of influenza A

virus is a determinant of host range [J]. J Virol. 1993, 67(4): 1761-1764.

[12]Yao yongxiu, Louise J. M, McCauley J W. et al. Sequences in Influenza A Virus PB2 Protein

that Determine Productive Infection for an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Mouse and Human Cell Lines [J]. J. Virol, 2001, 75(11): 5410-5415.

[13]MARIJA L, MIHAJLOVI C, PETAR M, et al. Another look a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resistance of H5N1 influenza A virus neuraminidase (NA) to oseltamivir (OTV) [J].

Biophysical Chemistry, 2008, 136: 152-158.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禽流感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关注的人畜共患病。本文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分子学特性,跨越种属的传播机制以及各基因组份与致病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传播机制;致病机制 1前言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A、B、C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感染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常以流行性的形式出现,并能引起世界性人流感的大流行。A型流感病毒也可以从各种动物体中分离到,例如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猫、狗和鸟类等[1]。根据对鸡致病性的不同,AIV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高致病性AIV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家禽全身性感染,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致死率达100%,其感染禽类达88种,主要是鸡、鸭、鹅,除此之外,还可感染猪、猫、狗、老虎等哺乳动物和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各国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的危害[2]。近年来不断增加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致人死亡的事件不断增加。本文对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学意义上禽流感防控紧迫性的认识。 2AIV生物学特征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编码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神经酰胺酶(neuraminidase, NA),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M1和离子通道M2,非结构(nonstructrual,NS)蛋白NS1和NS2,核蛋白(nucleo protein,NP)以及三个聚合酶PB1、PB2(polymerase basic1, 2)和PA(polymerase acidic)以及新发现的与有道细胞凋亡有关的PB1-F2蛋白[3]等10种蛋白。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被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AIV 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表位位于跨膜糖蛋白HA和NA,根据这些糖蛋白抗原性的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16个H亚型(H1- H16)和9个N

2018人感染H7N9禽流感6种知识考试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版)》等6种重点知识考试参考答案 1.患者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时,病原学检测间隔(c ),连续两次阴性,可根据相应规定解除隔离措施。 A.1-2 天 B.3-4天 C.2-4天 D.4-5天 2.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d A.血生化中有肌酸激酶升高 B.对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C.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 D.以上均对 3.重症病例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A )周以上 A.3 B.6 C.9 D.12 4.下列哪项不是寨卡的临床特征D A.发热 B.皮疹 C.关节痛 D.角膜炎 5.人感染H7N9禽流感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 ) A.年龄≥45岁 B.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 C.发病后持续高热(T≥39度) D.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 6.以下不属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次要标准的是(D ) A.呼吸频率≥30次/分 B.氧合指数≥250mmHg C.多肺叶浸润 D.血尿素氮≥7.14mmol/L 7.以下不能对寨卡病毒灭活的是( C) A.70%乙醇 B.1%次氯酸钠 C.红外线照射 D.过氧乙酸 8.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 A.病毒分离应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B.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符合其流行病学史 C.疑似病例应及时采集标本,并送至所在医院检验科进行病原学检测 D.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9.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D ) A.一次性口罩 B.纱布口罩 C.特效抗病毒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 10.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D ) A.5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11.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并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确保诊疗区域的工作环境达到(D )的需求 A.消灭一切可能性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救治患者 D.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救治患者 12.根据WHO通报的MERS疫情,结合文献报道,对(A )进行修订。 A.《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4版)》 B.《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C.《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D.《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13.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A A.留取呼吸道标本 B.做药物过敏实验 C.查验血型 D.量体温 14.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A )传播的证据 A.寨卡病毒 B.鼠疫 C.霍乱 D.疟疾 15.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 A.肺炎 B.腹泻 C.出血 D.呕吐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禽流感(AI)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疫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3年冬、2004年春在泰国、越南、日本、韩国、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进入2004年,我国16个省份的40多个疫点,先后发生了H5N1亚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养禽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科学有力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并扑灭。但禽流感传染源的威胁依然存在,今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突然发生的可能,以冬春季节多发,因此,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工作,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及病变 症状: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的毒株。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3-5天,该病常突然暴发,流行初期的急性病鸡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程1-2天,症状变化很大。病鸡可见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鼻炎和结膜炎,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同时出现或不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羽毛蓬松,鸡冠发绀。有的腿变红,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甩头,严重者可窒息死亡,产蛋率明显下降。 病变:头、颈及胸部皮下组织胶冻样浸润,消化道病变明显,喉头、腺胃粘膜、肌胃角质膜下及十二指肠粘膜、泄殖腔充血、出血;腿部肌肉有出血点、出血斑;胰腺表面有针头至芝麻大灰白色坏死点;典型的腹膜炎,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卵巢、输卵管、卵泡充血、出血。 二、认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和危害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染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可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毁灭性打击。因此,我国把该疫病列为一类传染病。 2、野生禽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传染源,尤其是野生水禽,他们都是禽流感病毒的正常带毒者,要彻底地消灭这些带毒者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野生禽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对家禽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野鸟迁移是造成禽流感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这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可能与野鸟迁移有密切关系。 3、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其血清型众多且变异频繁。H5与H7为高致病亚型。我国这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属H5N1亚型。 4、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传染给人类,使人发病甚至死亡,证明禽流感病毒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三、要进一步做好禽流感的防制工作 1、搞好科普宣传工作。使农村和城市的男女老少对其都有深刻的认识,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家喻户晓,使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成为大家自觉行动,上上下下齐心合力把预防工作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属首次发生,许多人员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型养禽场和养禽户,还比较重视。但农村散养家禽户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不防疫,又不消毒,总认为既是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也不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从不考虑社会经济意义,也不考虑公共卫生意义,这样的散养户还很多。在禽流感防制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疏忽和漏洞。因此,必须搞好科普宣传,使大家都认识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 2、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养禽场(户)。养禽场要严格控制饲养点的合理布局,要避免养禽场靠近河流和人员密集的地区,强力推进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彻底清扫冲洗,定期消毒),限制饲养人员流动,禁止车辆、杂物进入饲养场等,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入养禽场的一切渠道,确保家禽安全。要避免在一个养禽场内饲养多种家禽,尤其要防止多种家禽混养。 3、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检验工作和日常疫情监测。搞好进出口检疫工作,尤其是禽类及产品、观赏鸟、生物制品、各种动物及产品的检疫工作要加强,严格各项入境检验措施,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我国,同时要及时掌握世界各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清况,禁止从发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家禽及其产品。各地兽医卫生检疫部门要做好家禽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尤其是对集贸市场、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场等进行重点检疫和监督检查,必须尽快健全农村兽医防疫检疫机构。确保机构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4、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工作。除了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外,搞好高致病

突发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突发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有效防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向人间传播,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与领导 1.领导小组及有关人员职责为切实做好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成立医院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全权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和疫情突发后所有应急处理工作。人禽流感防治办公室(医务部),作为兼职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医院禽流感防治工作。 2.领导小组所属机构职责及组成人员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个工作组根据职能确定人数,并结合实际进行增减。 (1)人禽流感防治办公室(医务部):具体负责人禽流感防治的日常工作,上报情况,落实上级精神。 (2)医疗组:负责全院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诊断、治疗指导工作,参与和组织全市疫情处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3)护理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的整个护理工作。 (4)专家组:负责院内人禽流感防治的技术指导和会诊、排查。 (5)院前急救小组:负责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院前急救工作,随时听从区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调遣。 (6)物品供应小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所需设备、防护物品和药

品、卫生材料的供应。 (7)专业流调组:负责医院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搞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8)医护人员防护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和社会群众的防护工作,对职工和社会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9)后勤服务小组:负责医护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服务。 3.对领导小组和所属工作机构的要求 (1)对领导小组全体人员的要求是头脑清晰,决策果断,指挥有力,措施得当,安排周密,行动迅速,紧张有序,确保工作高效率,令行禁止。 (2)对办公室和各个小组的要求是必须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和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做好本职权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3)遇有突发疫情,应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各组组长、副组长要保证24h通讯畅通,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4)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掌握人禽流感防治信息和国家对人禽流感防治的各种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加强医院人禽流感的预防 1.医院成立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广大医护人员掌握最新人禽流感诊断知识和防护标准。 2.加强对人禽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要求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固定专职宣传人员。

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全院各科室: 为进一步完善人感染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确保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根据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特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防控制度》,请相关科室遵照执行。 一、基本要求 1、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按要求在门、急诊设置预检分诊点,做好疑似病人的就诊工作,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 3、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二、隔离措施 1、在门诊、急诊设立预检分诊处,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疑似患者及陪同者应佩戴外科口罩。 2、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留观室内进行。 3、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疑似患者应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有明确的标识。 (2)隔离观察室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门口应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有盖容器(收集脱下的防护用品),室内放置脚踏式医疗废物容桶及利器盒。 (3)尽量减少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医务人员数量。 (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4、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洗手,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合适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3、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应按要求着装,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禽流感应急预案

禽流感应急预案(一) 为切实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控制H7N9禽流感疫情在学校暴发和传播,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特制订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疫情监测、报告和公布 1、疫情的检测 各班级负责开展高致病禽流感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准确预警预报疫情,要求每日晨检一次。 2、疫情的报告 ①、H7N9禽流感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②、任何人发现发生或疑似H7N9禽流感时,必须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并按要求向县教育局报告。 3、疫情报告形式 ①、各班以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向局政教股裴亚平股长上报。 ②、自疫情初步诊断之日起,应每天上报一次疫情。 ③、任何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流感疫情。 三、控制措施 1、对疫区、受威胁区内实施紧急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特别是要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建立疫情直报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增加防护疫用品、有效抗病毒药品和临床救治器具等储备,以应急需。 4、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工作。让教职工及师生广泛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提高群防群控。要及时准确地发布疫情信息,为教职工解疑释惑,正确引导学校师生舆论。 四、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方式、各种场合和各种手段普及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对H7N9禽流感的了解程度,争取校内校外的支持配合,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准备把握宣传导向。 禽流感应急预案(二)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人禽流感疫情,规范和指导人禽流感应急处理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国内外在防治人禽流感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人禽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做到疫情“早发观、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突发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突发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有效防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向人间传播,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与领导 (一)领导小组及有关人员职责为切实做好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成立医院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全权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和疫情突发后所有应急处理工作。禽流感防治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医院禽流感防治工作。 (二)领导小组所属机构职责及组成人员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个工作组根据职能确定人数,并结合实际进行增减。 1、人禽流感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人禽流感防治的日常工作,上报情况,落实上级精神。 2、医疗组:负责全院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诊断、治疗指导工作,参与和组织全市疫情处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3、护理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的整个护理工作。 4、专家组:负责全区及院内人禽流感防治的技术指导和会诊、排查。 5、院前急救小组:负责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院前急救工作,随时听从区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调遣。 6、物品供应小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所需设备、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 7、专业流调组:负责医院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搞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8、医护人员防护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和社会群众的防护工作,对职工和社会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9、后勤服务小组:负责医护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服务。(三)对领导小组和所 属工作机构的要求1、对领导小组全体人员的要求是头脑清晰,决策果断,指挥有 力,措施得当,安排周 密,行动迅速,紧张有序,确保工作高效率,令行禁止。2、对办公室和各个小组的要求 是必须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和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 做好本职权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 18 -

人感染N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人感染N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目的: 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解读 (一)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2、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3、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4、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5、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6、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发热门诊。 (1)应当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2016年在墨西哥暴发的H7N3型禽流感,是北美有记载以来在禽类中暴发的最大疫情,共有2000万只鸟禽被扑杀。此次暴发还导致两人感染,但他们并未发生发热和肺部症状,仅出现了结膜炎症。 ②自2002年起,科学家陆续发现人感染H7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在过去10年里,人感染H7型禽流感病毒共有100多例确诊或疑似感染病例。感染人数最多的一次发生在荷兰,共有80多人感染H7N7型禽流感病毒,1人死亡,同时还导致3000多万只鸟禽死亡。 ③禽流感病毒究竟是什么? ④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和9个N亚型。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人感染的禽流感病毒是H7N9。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⑤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⑥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 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病毒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水槎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简称“人禽流感”)是人类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A(H5N1)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感染。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爆发家禽和野生禽类的A(H5N1)病毒感染,其中有14个国家出现人禽流感病例。截止至2008年1月15日,由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50例,其中2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62.0%[1]。我国大陆从2005年10月底确诊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以来,现已确诊30例,其中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6.7%[1]。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许多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从现有临床报道分析,发现晚、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是现阶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如何尽早发现患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改善预后,是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建议(草案)基于2005年11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2]和世界卫生组织人禽流感相关建议[3,4],并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现状,整理制定成文,以指导临床人禽流感的诊治。 一、病毒学[5] 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结构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是

多型性囊膜病毒,常为球型,病毒颗粒直径为80~120nm。A(H5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含有8个节段负链单股RNA,至少编码11种蛋白。每个RNA节段均与核蛋白(NP)和3种RNA多聚酶(PB2、PB1和PA)相连接形成RNP复合物。RNPs被一层基质蛋白(M1)所环绕,然后是含有病毒主要抗原的膜结构。禽流感的主要抗原有两种,一种呈棒状,能凝集一些动物的红细胞,称为血凝素(HA或H);HA为病毒表面最大的囊膜糖蛋白,在感染细胞中以单多肽链(HAo)形式合成,合成后裂解成重链(HA1)和轻链(HA2),两者又通过二硫键以共价键形式相连。HAo经裂解后,病毒囊膜才能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此时病毒颗粒方具有感染性,并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另一种呈蘑菇样,能使病毒颗粒从凝集的红细胞表面游离下来,称为神经氨酸酶(NA或N)。N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合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表面游离下来,从而使病毒再感染新的细胞。除此以外,还有数目不清的少量M2突起。M2蛋白为甲型流感病毒囊膜中含量较少的第三种膜蛋白,它是具有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M2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病毒颗粒内的pH来减弱病毒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s, RNPs)与病毒核心部分M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目前有两类,一类针对M2蛋白的烷胺类药物,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另一类主要针对神经氨酸酶,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目前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达菲)、扎那米韦(Zanamivir)以及帕那米韦(peramivir),但在我国上市的只有奥司他韦。目前烷胺类药物在普通季节性流感中的耐药比例相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高人禽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人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人禽流感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人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人禽流感防控技术专家组。 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地区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在上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地区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2.2职责分工

2.2.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卫生部负责全国人禽流感疫情防控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制订人禽流感应急处置的政策、技术规范和专项预案,指导各地做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卫生系统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组建国家级专家组为各省(区、市)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省级师资,组 织专家组对各省(区、市)的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进行诊断,组织开展对全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负责流感大流行及特别重大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控制的组织协调及社会动员,拟定国家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清单,开展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人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2)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应急预案和防控策略,进行社会动员并指导各地(市)县做好人 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人禽流感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组建省级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家组诊断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病例,开展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组织对重大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控制,拟定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清单,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人禽流感知识培训。 (3)各地(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区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人禽流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人禽流感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2.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及技术方案的制订, 组织、评估和督导疫情监测工作,负责全国疫情资料的汇总分析、反馈及上报,开展技术 培训,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实验技术操作规范及各级网络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收集、鉴定各省(区、市)送检的人禽流感病毒标本,开展人禽流感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及对省级检测结果的复核工

人感染H7N9禽流感方案2017版及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7年第1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导致死亡。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我国部分省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呈散发分布,相互之间没有流行病学关联,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没有变化,分享到的病毒株遗传学特征和既往流行类似。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 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8个H亚型(H1-H18) 和11个N亚型(N1-N11)。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属,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7N9、H9N2、H7N7、H7N2、H7N3、H5N6、H10N8等,近些年主要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H7N9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编码HA的其内部基因来自于 H7N3,编码NA的基因来源于H7N9,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两个不同源 的H9N2禽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不同,H7N9禽流感病毒对禽类的致病力很弱,在禽类间易于传播且难以发现,增加了人感染的机会。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 加热至65℃30分钟或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数起家庭聚焦性发病,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应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 (三)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0天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人类上呼吸道组织和气管主要分布有唾液酸α-2,6型受体(人流感病毒受体);人类肺组织分布有唾液酸α-2,3型受体(禽流感病毒受体)和唾液酸α-2,6型受体。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时结合唾液酸α-2,3型受体和唾液酸α-2,6型受体,但H7血凝素与唾液酸α-2,3型受体亲合力更高,较季节性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下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可持续复制,重症病例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3周以上。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如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等,导致全身炎性发应,可出现ARDS、休克及MODS。病理检查显示肺急性渗出性炎症改变,肺出血、弥漫性肺泡操作和透明膜形成

高致病性禽流感H5防控策略

高致病性禽流感H5防控策略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类型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消灭高致病性禽流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家专门制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当前,正值雏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易发、高发季节。从国际疫情情况来看,2010年以来,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或在野禽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从国内情况看,尽管去年全年高致病禽流感疫情形势平稳,但禽流感等多种亚型病毒并存,原流行毒株容易发生新的变异。特别是目前,进入后年迁徙的时期,病毒随后年迁徙传播的风险显著增大,春节后家禽开始大批补栏,育雏市场活跃,贩运频繁,疫病防治的漏洞增多,去年秋防免疫的家禽逐步超过免疫有效保护期,非常容易感染。因此,各级动物防疫部门和广大养殖户应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严格执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抓免疫促效果,提升家禽免疫保护水平;抓检测促预警,提升家禽疫病风险控制水平;抓监督促检疫,提升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抓管理促防疫,提升养殖人员防疫灭病能力;抓应急促防控,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水平。广大养殖场户要严格科学执行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关知识,积极科学防控,杜绝疫病发生。 1.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禽流感可引起各种日龄的鸡发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和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多变时更易发病,近期是高风险期。病死禽和其粪便、被污染的饮水、饲料、衣物、蛋托(箱)、运输工具等都是很危险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拉淘汰鸡的车辆,如果不严格消毒,到处乱窜,会给鸡场招致致命的打击。本病易与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等疾病混合感染,导致更大的死亡损失。 2.症状 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在发病初期,大群精神正常,产蛋鸡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无明显变化。随后出现鸡只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然后向周边扩散,“同窝(笼)”蔓延最快。病鸡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头部和脸部水肿,鸡冠发绀、教脚鳞出血;少数鸡出现点头、扭颈等神经症状。饲料和饮水消耗量及产蛋量急剧下降。非免疫鸡群,7~10天死亡率可达90%~100%. 免疫过的鸡群,在疫苗保护期内,由于饲养环境严重污染或部分鸡免疫应答低下,引起发病,呈散发性非典型症状。发病后大群采食量、精神、产蛋率及蛋壳颜色无明显变化。鸡只变现一定数量的死亡,但死亡的鸡则表现出典型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发病早期,紧急接种10天以后,鸡群可停止死亡。超出免疫保护期的鸡群,发病程度好于无免疫史的鸡群,但比保护期内散发鸡群严重。 3.病理变化 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腺胃粘液增多,刮开可见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之间交界处粘膜可见带状出血;消化道粘膜,特别是十二指肠广泛出血;呼吸道粘膜可见充血、出血;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出血;产蛋鸡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乱跑充血、出血、萎缩、破裂、破裂,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胰脏沿长轴常有淡黄色斑点和暗红色区域。急性死亡病例有时未见明显病变。 4.防治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必须措施,再无捷径可言,更不能有侥幸心理。要从鸡场设计布局、建筑工艺、隔离饲养、消毒净化、检疫诊

人禽流感应急预案

XX县卫生系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为科学有序地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防止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确保在发生人禽流感疫情时,能够及时应对、迅速高效、科学有序的处理疫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应急预案》和市卫生系统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行动方案》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方针与原则 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方针,要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工作原则。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一、防治领导组织 县卫生局成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由局领导担任,成员为各股室负责人、县疾控中心和县一院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的防治工作,领导全县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应急处理,部署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监督检查防控工作的落实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预防控制机动队、医疗救治机动队、医疗救治专家组、后勤保障机动队。 二、机构工作职能 1、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监督和检查等工作,组织开展防治知识的宣传和专业培训,及时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技术指导等工作,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实施疫区消毒和病人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等。 3、医疗救治机构 医疗救治机构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病情报告等工作,做好病房的消毒和患者的隔离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医护人员要搞好个人防护和专业培训,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三部分疫情控制 一、疫情报告与隔离救治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本地区畜牧部门的疑似或确诊动物禽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与致病性

第27卷 第5期2015年5月V ol. 27, No. 5May, 2015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4-0374(2015)05-0525-06 DOI: 10.13376/j.cbls/2015069 收稿日期:2014-11-06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025029)*通信作者:E-mail: ljh@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4920559.html,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与致病性 孙洪磊,刘金华*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094) 摘 要: H5N1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广泛流行,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997年香港地区首次出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2003年之后多个国家相继出现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目前已有16个国家650人感染发病,患者死亡率高达60%以上。随着H5N1禽流感病毒的持续流行与进化,该病毒仍然对公共卫生具有严重威胁。综述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进化特点、流行情况以及致病性。关键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性;传播性;致病性中图分类号:Q939.4;R373.1 文献标志码:A Epidemicity and pathogenicity of avain influenza A H5N1 virus SUN Hong-Lei, LIU Jin-Hua*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Abstract: Highly pathogenic influenza A (H5N1) virus causes a widespread poultry deaths worldwide. The first human H5N1 infected case was reported in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China in 1997. Since then, the virus re-emerged in 2003 and continues to infect people worldwide. Currently, over 650 human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more than 16 countries and mortality rate is greater than 60%. These viruses continue pose a potential pandemic threat in the future because of the continuing global spread and evolution.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evolution of H5N1 virus, the epidemiological of H5N1 virus in poultry, clinical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H5N1 case. Key words: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epidemicity; transmission; pathogenicity 禽流感病毒(avain influenza virus, AIV)为正黏病 毒科单股负链RNA 病毒[1]。其基因组由8个分节段的RNA 组成,每个片段编码1~2个蛋白质,分别为PB2、PB1、PA 、HA 、NP 、NA 、M1、M2、NS1和NS2,近年来发现流感病毒还可以编码PB1-F2、 刘金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重大动物疾病防控泰山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农业部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禽流感专家组副组长,科技部禽流感科技攻关病原组专家组成员,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防联控专家组成员。长期致力于流感病毒的研究,围绕动物流感病毒遗传演化、致病机理和防控技术等开展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突破。在Science 、PNAS 、Lancet 、JVI 等国际权威SCI 杂志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40 余篇。 PB1-N40、PA-X 、PA-N155、PA-N182、M42和NS3等蛋白[2-4]。流感病毒的结构可分为3层。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