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师大学

2014届学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

的关系

学院、专业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

研究方向

学生姓名莉

学号

指导教师王翠艳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年月日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目的,以师大学350名大学生为研究的对象,采用Biggs的学习过程问卷与梁宇颂、周宗奎参考Pintrich和DeGroot(1990)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测查了不同年级、性别、生源的大学生在不同学习策略、不同学习效能感的特点并分析了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男生的深层策略明显高于女生,男生的成就策略明显高于女生。2、男生的学习能力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3、城市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效能感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4、随着年级的增长,成就策略逐渐增加,学习能力效能感也逐渐增加。5、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其中表层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呈负相关,深层策略、成就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呈正相关。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自我效能感

Abstract

This study survey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elf-efficacy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350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 It adopts 2 types of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of perceived academic self-delicacy by Liang Yu song and Zhou Zongkui referring to Pintrith and DeGroot and Questionnaire of academic strategy by Biggs , using a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of investigations were in different grades , gender, students in different learning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efficacy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tudy analyzed the efficacy of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 Deep strategy of boy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 achievement strategies of boy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 2 , Learning efficacy of boy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 3 , City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ural students . 4 , With grade growth strategy of increasing achievement , learning efficacy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5 , Learning strategie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elf-efficacy study , it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self-efficac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factor while deep strategy , the success strategies and the learning self-effica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factor .

Keywords: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learning strategies; self-efficacy

目录

1 文献综述 (1)

2 研究过程 (2)

2.1 被试 (2)

2.2 研究工具 (3)

2.2.1 学习策略量表 (3)

2.2.2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4)

2.3 数据处理 (4)

3 研究结果 (4)

3.1 不同性别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4)

3.2 不同生源地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5)

3.3 不同年级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6)

3.4 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 (7)

3.5 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7)

3.5.1 以学习能力效能感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7)

3.5.2 以学习行为效能感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8)

4 分析与讨论 (8)

4.1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 (8)

4.1.1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 (8)

4.1.2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年级差异 (9)

4.2 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特点 (9)

4.2.1 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9)

4.2.2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生源地差异 (9)

4.2.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 (9)

4.3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10)

5 研究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1)

1 文献综述

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都有表现,并且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密切相关。1956 年,布鲁纳等人在研究人工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聚焦策略和审视策略,并发现运用适当的策略进行学习可以极大改善学习成绩。之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深入,组织策略、记忆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学科知识的通用的策略相继出现。二十世纪70 年代,以弗拉维尔的元认知概念为基础形成、发展的元认知理论很大程度地丰富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指导,涌现出丹塞路学习策略指导课程、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课程、赫伯(Heber)容指导课程、温斯坦(Weinstein)认知学习策略等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及其训练研究。总之,学习策略研究已从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逐步发展到应用领域。学术界曾经就学习策略水平是否可以通过教学的途径得到提高展开激烈的讨论。以美国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涉及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策略进行思维,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直接的效果。

我国学习策略研究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小学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可以说是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初期阶段,但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多的带有经验总结的性质。八十年代末至今是学习策略研究的迅速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习策略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的科学性增强,研究的围扩大。在相关研究领域,国学者研究了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学习变量(个体变量、任务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以探查影响学习策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类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例如,左梦兰、何进军等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的认知策略、元记忆和解决问题策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庆林等研究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拥有和使用策略上呈现巨大的差异,元认知能力是学生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有一些研究者如王振宏、萍、余欣欣等发现学习策略或元认知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

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进步的重要心理因素。目前国外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自我效能理论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产生出特定的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一般被统称为学习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也称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进步的重要心理因素。目前国外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班杜拉和申克(Schunk)将其定义为“学生对自身应付特定学业问题的能力及从事相应学习活动可能达到的完善程度的评价,它涉及的是学生对自己学业学习能力的自信程度”。边玉芳将学习自我效能感定义为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表现,是学生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和坚持程度的评价,

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信念。还有学者认为,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学习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习策略对学习行为及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另有研究也发现,学习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着正相关,平特里希(Pintrich,1991)等人对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作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活动中相信自己能力的学生与不自信的学生相比,能更灵活选择认知与元认知策略,且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愿意选择新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认知策略有调节作用,申克(Schunk,1989)的研究证明了此结论。研究显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有呈现相关。米尔顿(Multon)和布朗(Brown) (1991)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进行相关性研究,得出学习效能感能够通过直接经验、替代经验与语言反馈提高学习策略。Zimanerman在《自我效能:学习的必要动机》中论述了自我效能感能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自律学习过程与学生学业成绩思想的传播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夏尔(Shell)、墨菲(Murphy)和布鲁宁研究了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写作与阅读中的结果预期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较好的预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策略的使用。我国一些研究者娅玲、善禄等众多学者对学习策略和个体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学习者的思维品质、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归因等个体变量与学习策略显著相关,表明这些个体变量可能是影响学习策略的重要部因素。另外,申艳娥、以榕(2002)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不同学习策略的选择,影响学得学习策略知识的运用,影响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动机。伟(2010)研究了105名学生汉语交际意愿与自我效能感,结果表明学生的交际意愿与自我效能感呈现相关。德雯(2010)研究了区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动机之间关系以及两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学习策略及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与完成的重要条件。王激(2011)指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在其语言学习中有更强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起。

2 研究过程

2.1 被试

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4月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师大学大一到大四共350名在校大学生,获有效问卷3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71%,被试基本情况如下(表1)。

表1 被试的基本情况表(N=328人)

2.2 研究工具 2.2.1 学习策略量表

学习策略采用的是Biggs 编制的学习过程问卷的分量表,对大学生学习策略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现状,为完善大学生学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问卷共18个项目分为3个维度,在涂阳军等人《学习过程问卷的结构及信、效度研究》论文中,提到国外报告的有关该问卷的部一致性系数为0.81(《学习过程问卷的结构及信、效度研究》P121),在论文中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各分问卷的一致性系数在 0.5-0.8 之间。间隔六月问卷的稳定性系数为0.70;各因素间的相关在-0.01-0.50之间,各因素与总分间的相关在0.41以上,问卷各题项与其所属因素间相关在0.42以上。分别测试大学生的3种学习策略的强度:表面策略(6个项目)、深层策略(6个项目)、成就策略(6个项目)。表面策略是指采取一些应付性的、肤浅性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方法;深层策略是指采取一些钻研性的、探索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成就策略是指行为较受外界他人( 特别是教师和家长等的提倡、推崇、表扬的做法和方法) 的影响的学习方法。采用五点计分方式:(1)

项目

类别 人数 百分比t

性别 年级 生源地

女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城市 农村

115

213 86 90 82 70

106 222

35.06%

64.94%

26.22%

27.44%

25.00%

21.34%

32.32%

67.68%

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清楚(4)有些符合(5)完全符合。某种学习策略得分越低,表明策略强度越弱,得分越高,策略越强。

2.2.2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学习效能感采用的是华中师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参考Pintrich和DeGroot(1990)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该量表把学习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效能感和学习行为效能感两个独立的维度。每个维度有11道测题,共22道(Cronbach系数为0.89)。此问卷信度和效度较高。两维度可解释总变异的85.6%。系数分别为0.820、0.752。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总分,是学习能力效能感和学习行为效能感得分之和。学习能力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学习能力的判断与自信。学习行为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能够通过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采用五点计分方式:(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清楚(4)有些符合(5)完全符合。某种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分越低,表明其强度越弱,得分越高,其强度越强。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性别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3.1.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学习策略各维度的结果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了学习策略各维度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结果如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学习策略各维度和总分上的差异(M+SD)

男女t 表层策略17.30+7.26 18.11+4.62 -1.082

深层策略20.99+5.03 19.57+4.73 2.534*

成就策略总分18.97+6.04

57.26+9.03

17.48+4.08 2.363*

55.16+9.38 1.956

注:*P<0.05,**P<0.01,***P<0.001,下同。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男女生的表层策略差异不显著,深层策略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男生深层策略使用程度明显高于女生,成就策略在0.05显著性水平

上差异显著,男生成就策略的使用程度明显高于女生,总体来看,在学习策略上男女生差异不显著。(表2)

3.1.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结果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结果如表3。

表3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差异(M+SD)

男女t 学习能力效能感37.32+5.78 34.92+6.41 3.341***

学习行为效能感36.30+4.87 36.13+3.88 0.329 总分73.63+9.60 71.06+8.64 2.395*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女生的学习能力效能感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男生的学习能力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而学习行为效能感男女生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男女生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表3)

3.2 不同生源地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3.2.1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学习策略各维度的结果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了学习策略各维度在不同生源地上的差异。结果如表4。

表4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学习策略各维度上的差异(M+SD)

城农t 表层策略17.46+8.50 18.00+3.66 -0.629

深层策略20.36+5.39 19.93+4.62 0.700

成就策略18.84+6.15 17.60+4.14 1.884

总分56.66+11.39 55.54+8.12 0.912 从表4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表层策略、深层策略还是成就策略,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差异都不显著,总体上看也不显著。(表4)

3.2.2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的结果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在不同生源地上的差异。结果如表5。

表5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差异(M+SD)

城农t 学习能力效能感36.83+9.01 35.26+4.39 1.704

学习行为效能感36.21+5.16 36.18+3.74 0.041* 总分73.04+12.65 71.44+6.66 1.221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不同生源地的学习能力效能感无显著差异,学习行为效能感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城市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效能感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总体上看也不显著。(表5)

3.3 不同年级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3.3.1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习策略各维度的结果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分别分析了学习策略各维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结果如表6。

表6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习策略各维度上的差异(M+SD)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F 表层策略18.17+5.63 18.77+6.72 17.32+4.34 16.80+5.58 1.923 深层策略19.09+3.26 19.80+3.82 20.62+6.64 20.97+5.16 2.42 成就策略16.85+2.94 17.81+4.64 18.73+5.65 18.80+5.92 2.903*

总分54.12+8.21 56.38+8.99 56.67+11.14 56.57+8.46 1.449

从表6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差异都不显著,不同年级成就策略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成就策略因子上,大四的学生显著高于大三的学生,大三的学生显著高于大二的学生,而大二的学生显著高于大一的学生。(表6)

3.3.2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习策略各维度的结果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分别分析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结果如表7。

表7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差异(M+SD)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F

学习能力效

34.05+4.29 35.62+4.52 35.94+9.32 37.86+5.35 4.920**

能感

学习行为效

35.78+3.50 36.24+4.29 35.60+4.73 37.33+4.27 2.521

能感

总分69.83+6.37 71.87+7.27 71.54+12.20 75.19+8.89 4.777** 从表7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习能力效能感在0.01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依次为大四>大三>大二>大一,不同年级的学习行为效能感差异不显著,总体上看,不同年级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在0.01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显著,依次为大四>大二>大三>大一。(表7)

3.4 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结果如表8。

表8 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P)

学习能力效能感学习行为效能感

表层策略-0.194** -0.167**

深层策略0.448** 0.439**

成就策略0.532** 0.384**

从表8中可以看出,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之间相关显著,其中表层策略与学习能力效能感有显著的负相关,r=0.194,p<0.01,表层策略与学习行为效能感有显著的负相关,r=0.167,p<0.01,深层策略与学习能力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r=0.448,p<0.01,深层策略与学习行为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r=0.439,p<0.01,成就策略与学习能力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r=0.532,p<0.01,成就策略与学习行为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r=0.384,p<0.01。(表8)

3.5 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为了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在各个因子层面上做更细致的分析,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了学习策略对学习自我效能感2个因子的预测力。

3.5.1 以学习能力效能感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以学习能力效能感为自变量,学习策略各维度为因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来判

断学习策略是否可以较好的预测学习能力效能感,结果如表9。

表9 学习能力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回归分析表

Model R R2△R2 F β

表层策略0.194 0.038 0.035 12.749 -0.194 成就策略0.532 0.283 0.281 128.624 0.532 深层策略0.553 0.306 0.301 71.544 0.413

从表9学习能力效能感因子对学习策略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成就策略对学习能力效能感因素有显著的效应( △R2=0.281 F=128.624 p<0.01),故成就策略可以较好的预测学习能力效能感因素。自变量学习策略可以解释因变量学习能力效能感30.6%的变异性(R2=0.306),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215x1+0.248x2+0.530x3+21.248,其中y代表学习能力效能感得分,x1代表表层策略,x2代表深层策略,x3代表成就策略。(表9)

3.5.2 以学习行为效能感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以学习行为效能感为自变量,学习策略各维度为因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来判断学习策略是否可以较好的预测学习行为效能感,结果如表10。

表10 学习行为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回归分析表

Model R R2△R2 F β

表层策略0.167 0.028 0.025 9.300 -0.167 深层策略0.439 0.192 0.190 77.646 0.439 成就策略0.461 0.213 0.208 43.872 0.384

从表10学习行为效能感因子对学习策略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深层策略对学习行为效能感因素有显著的效应( △R2=0.190 F=77.646 p<0.01),故深层策略可以较好的预测学习行为效能感因素。自变量学习策略可以解释因变量学习行为效能感21.3%的变异性(R2=0.213),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124x1+0.284x2+0.157x3+27.673,其中y代表学习能力效能感得分,x1代表表层策略,x2代表深层策略,x3代表成就策略。(表10)

4 分析与讨论

4.1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

4.1.1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

男女生之间学习策略差异显著,这与申亚坤的研究结果有所偏差,其中深层

策略与成就策略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更能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男生更倾向于采取一种钻研性的、探索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并且更希望获得高分和得到表扬,较受外界他人观点(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等所提倡、推崇、表扬的做法和方式)的影响,而女生做事追求稳重,不冒风险,比较被动,所以男女生在深层策略与成就策略上有如此差异。又因为随着学生重新对学习的不断认识,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普遍为大家所用,比如背诵、阅读等这些基础的学习方法,因此表层策略这一学习方法,男生与女生没什么差异。

4.1.2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之间学习策略的差异主要在成就策略这一因子上,这与卢绍君的研究结果有所偏差,卢绍君认为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由于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这个环境,避免了就业压力,心还停留在放松状态,没适当地调整学习心态,所以成就策略就较弱,随着年级的增大,学生在思想上趋向成熟,能够正确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各年级成就策略差异明显,而各年级都能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浅显的和深层的学习方法,比如做习题就是深层学习策略,所以各年级在表层策略与深层策略上无显著性差异。

4.2 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特点

4.2.1 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在学习能力效能感上有显著不同,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这与俐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与凌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男生相对女生来说对自我的学习能力更加自信,所以男生的学习能力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但是二者的学习行为效能感无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男生女生都会从行为上认同自己并进行实践。

4.2.2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生源地差异

在不同生源地上,王尧的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学习效能感水平差异。但是本研究却发现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学习行为效能感上有显著差异,说明由于农村各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农村大学生对自己行为方面缺乏动手能力,知识面比较窄,所以城市大学生对自身行为效能感高于农村大学生,但是现在农村孩子很多都走进城市,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了很好的成就,所以二者的学习能力效能感差异不显著。

4.2.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思想上趋向成熟,能力也有所增加,逐渐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所以各年级的学习能力效能感是明显逐渐增加的,这与鲁琦的研究结果是有所偏差的,与力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而学习行为方面,各年级学生通

过十几年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行为都有所了解,并且基本明确了学习行为的方向,所以各年级的学习行为效能感无明显差异。

4.3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显著相关,这与前人的大部分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其中成就策略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更好的预测力,成就学习策略更倾向于自我认同,从而能很好的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表层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两个因子呈负相关,表层学习策略都是一些比较肤浅的、效果不大的学习方法,所以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是负向的。深层策略属于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是正向的。

5 研究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总体来说,在性别因素上,深层策略存在显著差异,成就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能力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因素上,学习行为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因素上,成就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能力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表层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第三,深层策略与成就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第四,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表层策略可以负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因子,而深层策略可以一起正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因子。

参考文献

Amabile T M, Beyond.(2001).Talent:John Irving and the passionate craft of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y, 4,333-336.

Biggs J. (1978).Individual and groups differences in study process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266-279.

Dev P C. (1997).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10,12-19.

Gibson S. (1984).Teacher efficacy : A construct validate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4,569-582.

Schunk D.H. (1989).Self一efficacy and cognitive skill learning. 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13,212-230.

胡斌武.(1995).学习策略的结构探析.西南师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21-123.

胡桂英,许百华.(2002).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

心理科学,6,24-35.

冀先礼.(2006).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9-80.

梁宇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康复,8,4962-4963.

王云鹏.(2007).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研究.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王振宏、萍.(2000).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学报,1,65-68.

辛涛,茵.(1995).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4,41-44.

治良,答会明.(2006).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测量报告.心理科学,4,838- 844.

周国韬,平,丽萍等.(1997).初中生在方程学习中学习能力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4,324-328.

周勇,董奇.(1994).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3,30-33.

附录

大学生学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这次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自我评价中选择答案,并打“√”。对您的答案,我们将严格!您的支持!在填问卷之前请填写个人信息(打“√”即可)

性别:1.男 2.女年级: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生源地:1.城市 2.农村

问卷二

您的合作!祝您生活愉快!

在本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感我的指导老师王翠艳老师的大力帮助,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

指出不足,在此我表示衷心感。同时我还要感在写作期间给我极大支持和关心的各位老师以及我的同学和朋友,尤其感参加本次测量的同学,有了他们的耐心配合,我才得以完成论文研究。最后,衷心的大家的帮助!

如今就要离开学校,请允许我再次向我的学校,我尊敬的老师,以及我的同学、朋友说一声:感!

心理学的毕业论文格式

心理学的毕业论文格式 导语:毕业设计之初,大部分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于格式要求十分茫然,下面了心理学的格式,欢迎参考借鉴! 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擅长的主题,优势在于自己本身就有丰富的理论或实操经验,下笔可以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比如笔者自己写过的团体辅导论文、小说人格论文,都是在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实践的基础上才写出来的。后来和师妹合写一篇虚拟社会心理学的论文,资料看了很久,文献也找了很多,可下笔就是很晦涩,感觉挤不出东西来。因为我笔者对这个主题很陌生,写起来很勉强。所以,写论文的时候不要勉强自己,由心而发的才是好作品。 有些学校的心理系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技巧课,在这里补充一下论文的`分类和格式。目前论文大致分为四类: 框架大致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有点像教科书的理论介绍。写综述论文的前提是个人需要对某一主题有大量的文献和书籍上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且论文末尾的至少在50篇以上,且最好中英结合。

通过对量表、问卷等数据的分析得出某一结论,并针对这一主题调查作出总结。具体格式分为:前言(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叙述研究该问题的目的);方法(对研究所采用方法的描述);结果(报告研究中所发现的结果);讨论(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写实证类论文的好处就是,稍微有点数据就能捣鼓出一长篇大论。尤其是在讨论环节,针对每组数据的结果,完全可以详详细细地展开,并扩展到以后的研究方向、应用领域等等。写实证论文的前提是熟悉心理数据的软件操作,譬如Excel、SPSS、SAS等。尤其SPSS16.0版是全英的,虽然也有17.0的中文版,但极易乱码,不推荐使用。像笔者数学和SPSS都很不好,就比较少写实证论文。不过现在有了问卷星这类网站,搜集数据、图表成型什么的也比较方便。时代在进步。 通过对前人观点、结论的推敲,得出理论解析的新方向,甚至能够提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理论。笔者的导师曾说过,综述不太适合你们这些人写毕业论文,因为如果仅仅对前人的理论进行罗列总结,很难拿到分数;而思辨更不是你们随便写得起的,几百年才出一个理论,哪那么容易就有新东西呢。所以这一领域基本没人碰。如果对自己有信心且兴趣非常大,一定要选这个方向的话,建议找一位功底深厚、非常负责的老师作为指导,这样即便时拿不到高分,也不至于一个不小心就落得不及格。关系到毕业证书的问题,还是谨慎些比较好。

应用心理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的态度研究学院:教育学院系教育系专业:应用心理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本课题题目为“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的态度研究”,选题依据可以从理论层面、现实层面两个方面说明: 1、理论层面: 第一,职业期望和职业选择。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对某项职业的向往,也就是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职业选择,是劳动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和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职业期望与职业选择有密切关系,职业期望得以实现,职业选择是第一步。 第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第三,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理论。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第四,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下人们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其中,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成就动机等都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从成就目标理论分析来看,参加公务员考试时一种趋于自我完善的形式,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自觉性、坚持性人格品质呈正相关。 最后,寻租理论。权力寻租概念源于经济学中一个解释特定腐败现象的重要理论,即寻租理论,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从一般的人性出发,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在各种考量之间起关键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摘要:积极心理学的... 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

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有鉴于此,高校唯有主动出击,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方可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系统,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实现教育目标。 第三,建设健全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以肯定,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能够推动许多事情的良性展开,并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同样,积极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也有着本质的推动意义与现实作用。随着外在教育环境中推动积极体验的形成,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将环境的外在作用安置在学生的内在心理,也可以使学生的

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锻炼的集中体现,是其初步进行专业研究的综合成果,也是实践教学重要的档案资料。 科学研究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规范,我国也制订了国家标准,如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等。针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实际需要,现制订本写作规范。 1 内容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汉字(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他文字外)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内封;3、目录;4、内容摘要与外文摘要(Abstract);5、正文;6、参考文献;7、附录;8、致谢。 2 格式要求 2.1 封面 学号:填写学生本人学号。 论文题名: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论文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4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副题名另起一行,用波折号与主题名隔开。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二级学院与教学系:填写所属二级学院与教学系的全名。 指导教师:封面中填写指导教师姓名。 日期:填写论文完成打印日期。 2.2 目录 目录应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目录应包括毕业论文的内容摘要、外文摘要、正文的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的页码。 目录应另起一页。 2.3 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要着重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主题、作者的创新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文中内容摘要的标志为“内容摘要:毕业论文内容摘要的字数为300—400字。毕业论文应有英文内容

2019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doc

2019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范例一: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高爽,是**级4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初中生依恋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是在王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并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及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初中生在依恋及人际信任的现状特点。初中生作为青春期前期非常渴望认识更多的人,扩大社会交往,但同时又需要父母的关怀。所以研究这一时期青少年的依恋和人际信任间的关系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依恋发展水平以及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 研究,并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其做干预治疗,是以往研究没有涉及的。同时团体干预治疗也完善团体辅导在青少年依恋领域的研究,具有扩充依恋相关理论研究的意义。 探讨通过进行初中生依恋水平团体辅导提升初中生人际信任能力 的辅导效果,可以为学校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改善初中生人际信任状况提供借鉴。另外,因为提高初中生依恋水平的团体辅导在国内相关的应用研究比较少,通过这项研究或许能为广大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初中生依恋和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第二部分是通过对初中生依恋的干预,以提升他们人际信任水平的干预研究。结论概括如下: 1.初中生依恋在各年级有显著差异,初中生依恋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 2.初中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初中生人际信任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上差异不显著。 3.初中生依恋和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依恋对人际信任有正向预测作用。 4.通过团体干预,成员的依恋水平上升,从而提高了人际信任水平,说明团体干预对提高初中生的依恋水平和人际信任是有效的。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存在的不足,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初中生的样本选取数量不多,使得取样的范围不够大。虽然在团体方案的设计、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每个细节我都尽可能的考虑周全,但最终还是没有达到所有的团体成员都对活动完全满意。在有些环节的设计上,不能够让所有的成员都投入其中,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对活动方案的安排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范例二: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李颖,是**级4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污名对高中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论文是在宫火良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并向各位老师不辞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2

xxxxx ANSHUN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009~2013年) 题目:高中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系别:教育管理系 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2009级 学生: xx 学号: xx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副教授 起讫日期:2012.9.1~2013.4.18

xx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原创性申明本人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设计)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打“√”)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高中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以省xx县为例 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2xx10405xx :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 高中生是社会的一个大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幸福感和人际关系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为了揭示高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采取分成抽样方式对锦屏县两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从高中生性别、学校类别、人际关系3个角度去分别探讨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表明:-1), 高中生在主观上的幸福感体验上男生要比中女生的高.-2) 人际关系对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有效预测指标。从而为他们的人际适应和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为教师和教育部门提供一些高中生的信息。 关键字: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

心理学论文题目汇总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 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 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 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2018年最新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2018年最新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包含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当前人们压力巨大,各种心理问题频发。这里收集了110个心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广大学子参考。 1、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2、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广西监狱警察敬业心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研究 4、儿童文学对低龄儿童焦虑心理的干预 5、青少年心理弹性、癌症症状困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6、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7、高校辅导员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8、远程开放教育的教材改革与开发实践--以《成人心理健康教育》为例 9、心理咨询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10、武陵山连片特困区贫困人员的心理特征探析 11、浅析人居环境中人的心理对植物的需求和影响 12、关注职工心理提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13、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实证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4、大学生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心理疏导 15、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 16、心理咨询技术在基层派出所治安调解中的应用 17、浅谈敬老院老年人心理护理策略 18、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19、临床检验人员心理健康现状探讨 20、信访工作中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21、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商业空间设计探究 22、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社区家庭工作坊干预 23、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4、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25、兄弟姐妹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26、大学生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网络依赖间的中介作用 27、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28、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 29、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0、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31、沉浸反刍和反思反刍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特质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32、高校心理咨询中非性双重关系的利弊分析与应对举措 33、新市民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34、多元联动: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网络化治理研究 35、农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 36、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 37、叙事心理治疗的疗效机制探析 38、职工心理疲劳对油库安全的影响及预防

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浅谈刑法心理学 在弗洛伊德那里,人的需要主要缘于两种本能,即自我保护的本能生本能和毁灭、破坏的本能死本能。犯罪是一种对外的破坏与毁灭,从根源上看,它是人的死本能的一种体现。而要阻止犯罪对外界的破坏,则必须有一种抑制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人的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相互压抑。死的本能供给自我能量,使其在道德化的超我的命令下压抑欲望;生的本能则提供了压抑死的本能的能量,使其不至于冲动地满足致命的欲望。”刑法是对犯罪的抑制。从这个角度看,刑法缘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它是人的生本能对死本能的抛弃与抑制。也正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才促使了刑法的产生与存在。 1心理学对刑法的影响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强调人脑中己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换句话说,人脑中己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式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它决定着人们是否确定某一目标或者是否以某种手段作为实现目标的途径。在“大义灭亲”的案件中,人们缺乏的是关于目标的知识,即无论如何,杀人都是违法的:而一个缺乏关于买卖黄金管制知识的人,更可能实施贩卖黄金这一非法经营行为。相反,具有相关刑法知识的人则会更多地避免实施相关行为。可见,刑法规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从而发挥其规制功能。同样,对于进行行为裁决的法宫而言,对刑法规范的认知更是其正确评估犯罪行为人行为性质的基础与关键。只有裁判者理解了刑法规范的真正含义,裁判者才能运用刑法规范进行裁判,才有了裁决的依据。 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来说,刑法规范并不简单地参与人们的行为决策过程,它甚至会渗透到人的人格结构中,从而影响整个人格结构。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1923年在其《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提出了伊底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合一的人格结构论。其中超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级,是由良心、自我理想等构社会利益有六类:一是要求公共安全的社会利益;二是追求社会制度之安全的社会利益;三是追求公共道德的社会利益;四是追求社会资源保护的社会利益;五是追求社会进步的社会利益;六是追求个体生活的利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对“普适真理”的强调助长了现代病、文化霸权、技术统治的加强、人的片面发展,因此受到了不少批判。后现代学者把工业文明的启蒙故事指斥为“大叙事”,把将真理置于优先地位的做法称为“真理的白色恐怖”,并极力倡导“异教主义政治学”;宣扬多元化,主张“种族主义”;将真理与权力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并提出“真理政治学”;消解主体。社会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在刑法领域,刑法文化的多样性也初露端倪。刑法的实质内涵被重新受到关注。同时,由于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刑罚对不同罪犯的心理作用的差异。这反映在刑法上就是对刑法的实际心理效果的关注,具体体现是监狱等行刑机构对罪犯改造效果的关注。

生活心理学论文(应用心理学)

在校大学生的情绪特征 国贸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1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2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正处在从青春期到青年期转变的我们,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在情绪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告别了高中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在大学中我们们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环境自由,朋友来自五湖四海,新鲜的刺激充实了大学生情绪活动的对象以及内容,使得大学生有了更丰富的情绪体验。相对于中学时的我们来讲,大学时我们的情绪更加趋向成人化,更加深刻和丰富,情绪的表达趋于隐蔽,情绪的变化也逐渐趋向于稳定。 大学生的情绪特征为以下几个方面3: (一)丰富性和复杂性 (二)波动性和两极性 (三)情绪的冲动性与爆发性 (四)阶段性和层次性 (五)外显性与内隐性 (一)丰富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的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表现出热情奔放的冲动性特点。心理学家常用“急风暴雨”来比喻这种激情 性的情绪特征。4的确,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在初高中中由于父母和老师的约束,情感 和自由很大程度上收到了限制,到了大学没有约束,那些年积攒下来的压力,一下子喷涌而出。这也想尝试,那也想尝试,年轻人的好奇心可能就是那样的东西。所以什么都想要试一试。大学生正处于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情绪,都可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例如有悲哀、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绝望之分;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大学生表现出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日益扩大,与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的交往更细腻、更复杂,有的大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情感——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绪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情绪体验的内容上,大学生的情绪呈现出相当丰富多彩的特征,以惧怕的情绪来说,大学生所怕的事物,主要与社会的、文化的、想象的、抽象复杂的事物和情势有关,诸如怕考试、怕陌生人、怕惩罚、怕寂寞等。 “90后大学生是一个更年轻、更自我、更自信、更张扬的青年群体,他们不喜欢呐喊,却让人们分明已经听到了“我狂故我在”的声音。他们渴望新奇的知识,讨厌繁重的书本, 1摘自《心理学大辞典》 2摘自百度百科《情绪》 3摘自《大学生的情绪健康》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7634490.html,/blog2012.aspx?bid=17844041 4摘自《大学生的情绪特点》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7634490.html,/view/ab137e182b160b4e767fcfa7.html

心理学毕业论文论文资料.

河南大学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心理学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均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此文在前人对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以河南大学234名同学为被试,采用王登峰先生编制的自我和谐问卷和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问卷为研究工具,调查分析了河南大学大学生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和谐主观幸福感 1 引言 1.1研究现状 心理学对自我和谐(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其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Rogers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andcongruence)是C.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许多心理学家关于整合的自我一致性(selfcompatibility)、自我同一性(self —identity)等归根结底都是指心理上的自我和谐。 关于自我和谐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观点。Prescott首先提出人的内心是由各种观念和态度构成的一个有组织的系统, 如果内部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严重冲突, 就会逐步实现内部和谐或一致性。威廉·詹姆斯提出自我和谐是物质、精神、社会和纯粹的和谐统一。霍妮认为自我和谐是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接轨。当个体为逃避冲突而脱离自我就造成自我不和谐。而Rogers认为自我和谐是一个人自我观念中没有冲突的心理现象, 也就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及其自我与经验的相互协调,即自我和谐实际上是实际的我、理想的我和社会的我三者的一致或接近。我国有关学者认为自我的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一个人现实中的自我与他所想达到的最终目标也就是理想的自我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而自我和谐的人则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很好进行自我的整合,以达到自我的和谐,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Wanner Wilson于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2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2

xx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原创性申明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顺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高中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高中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以贵州省xx县为例 专业:应用心理学 学号:2xx10405xx 姓名: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 高中生是社会的一个大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幸福感 和人际关系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为了揭示高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 关系,本研究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采取分成 抽样方式对锦屏县两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从高中生性 别、学校类别、人际关系3个角度去分别探讨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 的影响,分析表明:-1), 高中生在主观上的幸福感体验上男生要比中女生的 高.-2) 人际关系对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有效预测指标。从而为他们的人际 适应和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为教师和教育部门提供一些高中 生的信息。 关键字: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情绪对我们工作生活的影响的研究

情绪对我们工作生活的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情绪的研究,重点介绍了2001年获John Templeton 积极心理学奖的心理学家中的前3位(Jonathan Haidt;Laura A King;McCullough)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的研究,再结合国内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使读者明白和理解,拥有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制定的章程导言中曾指出:健康应是完全积极健康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利,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身体虚弱的情形。这似乎在潜意识中,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埋下了伏笔。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个词最早于1954年出现在A. H. Maslow的著作《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当时该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Toward a Positive Psychology)。但在此后的几十年,这个词并没有引起心理学界太多的注意,直到APA(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Seligman先生在1998年的APA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APA主席的一大任务时,积极心理学才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 1.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有三个明确的研究领域。一是研究人的积极特征,包括爱和工作的能力、勇气、交往技巧、美感、坚持不懈、宽容、创新、理想、灵性、天赋和智慧等。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研究人类的性格力量和美德。Seligman等进行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研究,表明人类共同拥有六大美德:智慧、勇敢、仁爱、公正、克己和超越自我,具体包括24种美德:创造性、兴趣、开放、爱学习、智慧、勇气、勤奋刻苦、诚实、热情、爱、仁慈、社会智力、忠诚、公平、领导能力、宽恕、谦虚、谨慎、自制、对美的欣赏、感恩、希望或乐观、幽默以及笃信。积极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如何让人类发现和建设这些性格力量和美德,并学会用这些力量去预防和治愈人类的心理疾病,让人类生活得更有价值。二是研究积极的团体和社会制度。比如,如何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体系、有效健全的家庭功能和自由探索的环境及积极和谐的社会团体,为个体积极特征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为促进人们的幸福感,使人类实现完美充实的生活创造条件,包括如何培养个体承担社会责任,培养更好的公民特征,如责任感、教养、利他、礼貌、和谐、宽容和工作道德。三是研究积极的情绪和情感。Seligman将研究幸福感和主观良好状态定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目标。幸福感和主观良好状态包括积极的情感和积极的状态,研究目的是促进人的积极体验,提高幸福感。 正如Seligman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积极心理学有一个研究传统。先不提这个丰富的传统,在这个范围里,许多我们将描述的研究主题,都非常典型的具有以下特点:彼此分离,缺少共同特征。而现在积极心理的许多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许多非常突出的拥有共同传统的工作,也为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核心的概念:即关于人类最佳机能的各方面研究,而这也是研究人员与从业人员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观察许多不同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是来自被积极心理学描述和看作的一个共同的、核心的、特性来分享的研究。对于人性研究,心理学家已经保持了一个持续不变的严肃的兴趣,并将之作为研究的全部。而应用积极心理学正式基于这样一个丰富的传统研究提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心理学在各个领域都是应用十分广泛的,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心理学类的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从当今的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趋向来分析,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建立内心的精神层面的教育方式是社会对如今高等院校主流的要求,一定要实现对以往心理专业教育方式中,对于一些情况矫枉过正的行为的抛弃,从把高等院校学生正面素质的建立这一方面当成学校工作中的重点了,来建立改良教育的工作过程,努力帮助高校学生深入开发本身的潜力。这篇文章利用正面的心理学专业的知识来分析这种新颖的教育模式和以往的心理专业的教育模式两者间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势,产生的影响等,同时对建立改良心理专业培训系统提出一点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价值;对比;构建;人格 一、音乐 我国教育机构所公布的《有关加强一般大学中学生精神心理层面健全教育任务的建议》一文中重点指出“强化高校在校学生的精神思想健全教育任务是如今在这个时代中一定要整体落实的党提出的教育方案,同时也是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的关键措施,是完成加速高校在校学生整体进步的关键通道,尤其是高等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任务的关键构成成分。”能够看出来,发展新型的心理专业方面的教育方式对于高校在校学生的精神层面的健全依旧是重点教育任务,是非常关键的。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探析 第一,拥有正面向上的心理专业的内容。积极心理专业指出,一个个体内心

的心理素养并不会给这个恶人自身带来任何额外的能力或技能,然而当内心产生问题的时候,也会促使着人们去改掉自身的缺点,深挖所拥有的无穷的潜力,今儿完成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来完成对更加完美的自己的要求。我们能够这样说,具有正能量的积极心里专业可以激活人们内心拥有的无限的潜力,促使人们不断进步来获得更上一层楼的生活质量。根据相关信息能够看出,在人的大脑中,仅仅有百分之五的脑细胞得到了开发,依然有绝大部分的脑细胞还没有得到有效使用,这证明人们进步发展的未来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从正面心理专业的眼光来观察人的话,人们在社会中以个体存在时,一个一个的都拥有自身独有的美好的素质,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钻研含有正能量的心理专业,把相关知识和所学习到的运用到对自己品德素养的培养上,使自己成为更加完美的自己。第二,积极心理专业的内容。积极心理专业包含的内容可谓是森罗万象,同时需要从许多不同的层面来分析看待这个专业牵扯的到的情况。首先是正面向上的品质,在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道教的书中都把智慧,仁德,勇气,公平,自省,出众几种道德品质糅合成一个新的整体,同时指出这些品德都是人们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表现,类似于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诚信,包容,有趣诙谐等这些品德则属于上述集中品德中衍生发展出来的,这些衍生的属性同样也为人们的发展发挥了正面的作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构建 第一,为大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开始是教育任务中内核部分的明确,当代的社会空间为高等学校学生带来的是没有条条框框舒服的,能够顺其自然生长发育的土壤和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学生带给了自主化的选择方案,能够自定义自身的发展,但是这种多样性和自主性也导致了高校学

2020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汇总

2020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汇总 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 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 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 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 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案调查研究 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 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 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 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

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选题说明:论文题目包括两大类型,以思辨类题目为主。侧重理论思辨(蓝色字体):以文献整理、分析与思辨为主。侧重调查实践(红色字体):以问卷调查为主。 1.中国婆媳关系的心理学思考 2.“路怒症”的心理原因分析 3.视频类软件(如抖音)流行背后的心理分析 4.国人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心态背后的心理原因分析 5.全面放开二胎背景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的调查(侧重于问卷调查实践) 6.某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侧重于问卷调查实践) 7.某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侧重于问卷调查实践) 8.出生顺序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述评 9.家庭中二宝的降生对大宝影响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10.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分析 11.国人“比较”心理背后的社会心态分析(例如,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 12.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探讨 1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探讨 14.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15.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6.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研究 17.青少年积极心态的价值以及培养策略 18.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意义分析 19.论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国内外心理健康标准研究述评 21.国内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对策 22.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分析与思考 23.中国“养老”观念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分析 24.积极心理学对当代心理咨询理念的影响述评 25.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述评 26.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述评 27.“星座”流行背后的心理学分析。 28.中国人的起名文化及其背后的心理诉求 29.孔子的个性分析 30.王阳明的性格分析 31.老年保健品消费背后的心理原因。 32.学前阶段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焦虑及其原因分析

社会心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自杀问题心理因素综合分析 自杀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中国自杀人数约占20%左右,自杀率处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有关资料显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精神病患病率较之50年代陡升了5倍,心理卫生问题、精神障碍及自杀明显增多。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发生的自杀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自杀问题在法律上虽然不属于违法犯罪,但这类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和校园里造成的负面影响,给家庭及他人带来的心理阴影是无法估算的。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原因、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防范,是我们不可忽视和回避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具有一般个体青年期的心理特征和面临的心理问题,他们“内心动摇大,情绪的紧张程度一般较高,对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映:一时陷入被打败的悲痛里,一时又由于有希望昂首挺胸,一时又由失意而俯首顿足。情绪如此不稳定,是青年期心理的一个特征”。因此,调控这种具有两极性的情绪,是每个青年人能否顺利渡过青年期的条件之一。每个自杀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另一方面,大学生还具有比一般个体青年期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富有理想和抱负,期望值较高。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目前的状况和个体角色协阋起来,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心理上默默的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习、就业、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和冲突需要他们去解决。由于青年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心理特点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导致各种心理挫折,因而易于形成厌世心理。这些特征使得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表现与一般个体青年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因此,我们研究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应当从大学生的自杀心理机制人手。 心理卫生学认为,情绪失调往往导致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又体现出情绪失调。情绪失调与人格障碍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抑郁、自卑、孤僻、悲观、鲁莽、急躁、多疑、狭隘、焦虑等等。但容易引发自杀行为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