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园的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的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的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的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的常见传染病知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三、水痘

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四、猩红热

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

⑵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4.并发症

⑴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

⑶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症。

⑶对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⑷对易感儿童可口服板兰根、复方新诺明等。

6.治疗

⑴对症处理: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

⑵抗生素治疗。

五、流行性感冒

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

3.临床表现

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并发症

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

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

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

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

⑵有合并症或继发感染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略)。

六.细菌性痢疾

1.病因:痢疾杆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

⑶易感者: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

3.临床表现?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热。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脓血为主,便后又里急后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⑵轻型(非典型菌痢):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仅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⑶重型:每天大便数10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酸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⑷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停药后大便培养两次阴性后,经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种物品。

⑶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

⑷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好粪便、水源。

5.治疗

⑴中毒型: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⑵一般治疗。

⑶抗生素治疗。

七、麻疹?

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多为儿童。

临床表现:患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发热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起于耳后、发际处,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后逐渐脱屑消退,逐渐康复。

预防措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护理好患者,减少并发症,寝室要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光线不宜过强。定时通风换气,要用温水清洗颜面、眼鼻分泌物,定时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风疹与麻疹的区别:手脚心没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妇得后易使胎儿畸形。)

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病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2、流行病学

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方案及内容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方案及内容 学校是儿童密集的活动场所,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差,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流行,给孩子造成痛苦,给家长带来麻烦。因此,预防传染病是学生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督促家长配合学生园做好各项卫生工作。我园计划开展一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专题培训活动。 讲座时间: 参训人员: 主持人: 主讲人: 讲座内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假如面粉代表病原体,通过手与手之间的接触,面粉(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体现了传染病的传染性。假如一个人带有一种接触传染的病菌,他已与10个人握过手,而被他握过手的人,每个人又分别与10个人握过手,他把这种病菌传给了多少人?10+100=110人。这体现了传染病的传染性与流行性。最后一个问题:这110人都一定会得这种传染病吗?答案是不一定。有些人可能会被感染上,而有些人虽然接触到了这些

病原体,但却不一定会得上这种传染病。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或者有的人在接触到这种病原体之前已经具备了对这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一)传播条件 1、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活接触、虫媒、血液、土壤等。 3、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 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可以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二)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五早)如发现班内有孩子得了水痘,我们立即让孩子去就诊、在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进入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是幼儿极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幼儿的冬季保健是家长注意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家长应当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识。 一:合理穿衣,及时增减衣服: 幼儿衣服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如果外出时要进行比较剧烈的户外活动,则不要给孩子过多地穿衣,因为剧烈运动定会带来汗水把内衣湿透,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睡觉时脱去外套,盖轻暖透气的棉被,晚上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着凉。在穿衣方面,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她加一件衣服。幼儿外出时如应带好口罩,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的情况下。 二:合理安排膳食,注意营养保健: 冬季幼儿容易缺维生素D、感冒、上火,可以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能量高的热性食物也应增加些。此外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 三:保持幼儿寝室活动场所内空气流通:虽然天气会逐

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内空气的流通。做到了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再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的话,对幼儿的健康有很多好处的。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来或者用加湿器来保持湿度。 四: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冬天最适合户外运动,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晒太阳可以促进提内钙的吸收,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 五:保护皮肤,避免干燥、干裂: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冬天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头面部的耳、鼻、口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不注意保护就容易产生一些病变。六: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定期健康体检: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定期做好幼儿疫苗的预防接种。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

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最新】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1.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2.幼儿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4.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酒房间。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议家长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

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要点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要点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也是疾病容易传染的场所。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身体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自身的抵抗力比较低,易感染上各种疾病。为了每位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幼儿园里做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蔓延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我园始终坚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在环境卫生管理、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教职工保健意识及家长沟通配合等方面做精、做细、做实,严防各种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若能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消毒和隔离,保护易感人群。 二、幼儿园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场所相对封闭,人群聚集,接触面广,是传染病多发的脆弱场所,传染病极易发生。 2、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从呼吸道的解剖结构来看,婴幼儿上呼吸道黏膜稚嫩、薄弱、管腔短小、狭窄、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3、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4、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3-6月:流感、手足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高发;9月手足口病高发;11-12月以水痘、感染性腹泻为主。 5、年龄特点 6、危害儿童健康 7、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三、幼儿园比较多发的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麻疹、腮腺炎、流脑、风疹、结核病。 2、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肝炎、霍乱。 3、其他:登革热。 四、什么情况不能上学。 1.根据卫生部文件《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第二部分第四条“患病儿童应当离园(所)休息治疗。以免耽误患病儿童病情,同时阻断了传染病的传播。 2.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下列症状之一即可:腋温≥37.5℃、咳嗽、咽痛、流鼻涕;患传染病未满规定隔离期,缝针未拆线、骨折未愈、哮喘发作期等等均不能入园。 3.家长在发现孩子疑似或已确诊得了传染病(如菌痢、腮腺炎、肝炎、水痘、红眼病、疱疹性咽峡炎、手口足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等病情)应隔离观察并立即与老师联系,告知发病时间,主要症状,是否就医,并将医院诊断病历拍照发给老师,便于幼儿园作好全园的预防隔离消毒工作。 五、幼儿发现传染病疫情时老师需要做到的。 1、发现疫情及时告知保健室和园领导,带幼儿到保健室处理,由班主任和保健医生负责给家长发疫情通报信息;保健室报告疾控中心;园领导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2、加强入园晨检、全日观察,除了进园前的保健医生医检查外,幼儿在进班及午睡前后再进行一次进检查,发现有发热、呕吐、咽痛、咽喉溃疡等异常症状请告知保健室。 3、提醒幼儿早上来园前要参加晨检,凡是经保健医生检查疑似传染病症状的幼儿请家长配合在家休息观察;建议平时体质弱或者有感冒咳嗽等不适症状需要服药的孩子在家休息观察并做好预防。

最新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时间:2月14日主讲人:方静宽参加人:全体师生 上午好!今天我来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拿我们镇小来说,去年一年共发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30例,今年到3月底已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例、水痘6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而且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首先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鸽子等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为加深印象吧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很热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的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等,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教材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3-1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 (二)传染病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本法规定,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8种, 1、甲类传染病:有2种,即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共有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今年已被国家例为丙类传染病。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 (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传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不发病)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 4、潜伏性感染。 5、显性感染(发病)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1、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 2、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 5、体液: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疫水又称接触传播; 7、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四、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隔离治疗,尽可能做到就近就地医疗。 治疗方法:(1)一般支持疗法(2)病原疗法(3)对症疗法(4)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 五、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首先对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病原携带者

春季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涪陵区荔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主讲人:XXX)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甲型肝炎、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方案及预防知识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方案及预防知识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本园能够及时、有序、高效的应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疫情在本园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教育局对于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应急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李春凤组员:李志平 二、具体分工上级精神的传达、措施的制定、关于突发疾病的联络、预防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园内各班,要高度重视预防工作,责任落实,园长,全面负责。对园内卫生工作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平时加强督责。进一步完善内园卫生防病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黑板报、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广泛工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职工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宣传煮熟煮透;饮用开水;食前便后洗净手;避免参加群体聚餐活动。 3、进一步做好园内环境卫生。为了避免染病的发生流行,我园认真搞好内园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死角,严把晨检和卫生消毒关;加强每日观餐制,食具每餐消毒,专人专用。 4、制定应急预案:本园幼儿或教职工,若有可疑病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教育局、防疫部门、当地政府),并进行消毒隔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6小时内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并同时报出疫情详细情况。 5、疫情报告: 1)、发现疑似病人应即送当地医院救治,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监控部门,并按要求消毒处理。要不漏1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一旦发现腹泻、呕吐、发热、疱疹病人,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及时隔离病人,并送指定传染病医院就诊。如疑病人立即消毒处理。 2)与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监督防控工作。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 目录 麻疹防治 (2) 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 (5) 手足口病十问 (7) 水痘与预防 (8) 关于幼儿园传染病家长应知应做 (10)

麻疹防治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俗出庄稼,主要有发热、出疹、咳嗽、流鼻涕及结膜炎等症状,传染性强。 典型症状 接触过麻疹患儿的孩子2~3周后开始出现高热,同时伴有眼睛流泪、流鼻涕甚至咳嗽等貌似感冒的症状。3~4天后在口腔两侧与第二臼齿相对的颊黏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疹,即麻疹特有的口腔黏膜斑。之后全身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后增多融合呈暗红色,皮疹间能见到正常皮肤。皮疹从耳后颈部开始,渐头面部、全身,最后到手足心,出疹时体温达最高峰,3~4天出齐,疹齐后体温逐渐下降,皮疹慢慢消退。 其他症状 严重者发热可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诊断依据 1.患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 2.在口腔颊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 3.在出疹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检测血清麻疹抗体,若阳性即可确诊。 4.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有益早期诊断。

二、麻疹是怎样传染的 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到空气中,易感者吸人后即可感染,或接触患儿用物是传染。 三、麻疹病人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 麻疹病毒只感染人,故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即出疹前后10天)内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末传染性最强,恢复期患者不携带病毒。 四、哪些人群容易得麻疹 人对麻疹普遍易感,凡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五、麻疹的潜伏期一般多长时间 麻疹潜伏期 7~21天,多为 9~14天。 六、预防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其次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房间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目前预防麻疹的疫苗有麻疹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如果你的小孩从未接种过麻疹类疫苗,请及时到各疫苗接种点进行接种,不管

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纳彦英 入秋以来,气候变化异常,是各种传染病多发期,为了加强各类传染病预防工作,今天对我园全体教师和家长进行了有关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培训。 手足口病、红眼病、霍乱、猩红热、非典型肺炎、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染病源、传播方式、发病症状和综合控制的具体预防措施。这次讲座使老师对传染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各位老师了解了幼儿秋季传染病的发病症状、防治措施以及卫生工作等秋季保健要点。 一、预防 1管理传染源。传染病之所以能够流行,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预防工作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隐形感染者、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尽早隔离,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对隐形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被感染的动物,像牛羊、鸡鸭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应当尽力治疗,无法治愈的在宰杀后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像蟑螂、苍蝇、蚊子等害虫则要毫不留情地消灭。 2切断传播途径。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像呼吸系统传染病一般都是经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非典、SARS,可以让人们戴上口罩,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消化系统传染病多是经过

粪-口或是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而感染上的,像痢疾、蛔虫病,这就要督促人们勤洗手,不要随意接触病人的物品等等。通过了解传播的方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阻断疾病的扩散和流行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并不是所有接触了传染源的人都会被传染,只有当这个人对于该疾病没有免疫力的时候,才会有很大可能患病。平时可以靠加强营养、锻炼身体来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但是对于传染病来说,最有效果的还是进行预防接种。有的传染病是终生免疫的,就是说如果你曾经得过一次,治愈后就会获得该传染病的永久免疫力,再也不会患上这种疾病,像水痘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不过还是有很多传染病并不是依靠接种疫苗就可以避免,但是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控制疾病的流行。 二、治疗 1根据具体疾病,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患者能够有足够的营养,如蛋白、维生素等,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2将患者隔离,并且要随时消毒其分泌物或其他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品,这也是为了防止患者重复感染,加重病情。 3针对病原体,给出特异性的治疗方式,如细菌感染可以根据细菌培养给予抗菌素,病毒感染可以给予抗病毒治疗等。 4疾病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像疟疾有可能会出现脑水肿的症状,就要进行脱水治疗;霍乱患者吐泻剧烈频繁,脱水严重,就需要大量补充液体,防止循环衰竭。 5除了治疗疾病本身外,对于其带来的后遗症也要进行后续的跟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注意夏季饮食饮水卫生,预防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生 二、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三、注意室内通风,预防流行性感冒 孩子在幼儿园意外摔伤如何处理? 在幼儿园,孩子较多,老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兼顾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大多数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整日跑跑跳跳,非常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如果老师看管不严或一时疏忽,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当意外事故发生时,老师不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对于老师来说,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意外摔伤脑袋。 看到孩子摔到地板上,刚好头部着地,不可马上抱起孩子,先让其平躺一会儿,观察一下。孩子能哭,说明问题不大。可以轻轻抱起孩子,找到受伤部位,如果没有出血,只是红肿,可用小毛巾包住冰块在摔伤部位轻敷,敷的时候不可按住冰块许久不动,这样会冻伤孩子,要有间隔的松开再敷。如果发现孩子神志不清,叫他名字没有反应,或出现呕吐,说明有可能存在颅脑损伤,立即通知园长,打120叫急救。 (二)摔伤身体其它部位 如果孩子胳膊、腿、手脚活动自如,说明这些部位没有骨折。如果孩子某段肢体出现瘀肿变形,一动就痛,那就说明有骨折了。马上固定好骨折部位,平托着孩子去医院。 如果只是外伤,出血不多,可在受伤部位先用消毒水消毒一下,再擦上红花油。出血多的,就要请医生进行包扎。大多数情况只会在皮肤上出现青紫的痕迹,这一般是皮下出血,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冰敷的方法。 (三)磕到下巴 在幼儿园,也经常遇到孩子磕到下巴的事件。下巴部位,血管不多,一般磕伤后,出血并不多,这会给人一种假象,认为不严重。其实,除了淤青外,多数下巴受伤出血都要缝针。因为下巴不易愈合,而且,容易留疤。所以,老师发现孩子下巴摔伤出血了,就赶紧送孩子上医院。一般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给孩子缝针。 (三)最常见的咬伤 孩子被咬伤后,在咬伤的部位,很多老师会抹上红花油,用力揉。这个方法并不好。其实,孩子被咬伤,最好的办法是先用冰块敷十分钟左右,注意不是连续敷十分钟,而是间段敷,敷好后,再抹上些牙膏。这样,咬伤的痕迹很快就消失了。 除了这些急救常识,老师要做到的就是第一时间通知家长,不可等到放学了,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才发现孩子身上有伤。 5、如何从保育工作,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答:(一)树立科学的保育知识,把改革保育工作、提高质量作为优化一日生活的重要方面。 (二)加强保健工作。(三)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及体育工作。(四)做好家长工作。 6、保育员应当具有哪些专业素质? 答:1、爱心2、丰富的知识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4、熟练的操作技能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 7、保育员应具备哪些熟练的操作技能? 答:包括清洁卫生技能,生活管理技能,配合教育活动的技能,安全与卫生消毒技能等。 8、简述什么是保教常规? 答:保教常规是指为保证保教工作按规定的形式和规律科学地、准确地实现保教目标,保教人员和幼儿在一起按照幼儿工作规程的要求,遵循幼儿保教工作的程序开展保教活动而建立的常规。 9、简述活动室、寝室消毒方法及要求: 紫外线或臭氧灯照射,经常形容通风。每周消毒一次,呼吸道病流行每天一次。 10、保育员应当怎样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答:(1)提高认识、端正思想是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前提。(2)提高保育员的教育教学水平是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基础。(3)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配合教师组织好教育活动的保证。(4)认真实施计划是配合教师组织好教育活动的关键。 11、对婴幼儿个人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婴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定期消毒。(2)饭前便后要用流水洗手(3)饭后要漱口,

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冬季节的到来,许多季节性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流行。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禽流感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心得体会与感悟.docx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天气的转暖,各种传染病性疾病进入了高峰期,为了幼儿的健康,幼儿园加强防范春季传染病的意识,提高了传染病的疫情的能力,有效的防止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本园提前召开了防控春季传染病的会议,制定了传染病防控教育宣传方案,开展了-系列传染病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幼儿园组奴了全园教职工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防范春季传染病的意识。 二、幼儿园面向全园幼儿开展防控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了传染病基本的防控知识,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幼儿园全面的彻底大扫除。 四、幼儿园对幼儿及家长开展了传染病防控为主题的宣传,提高了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加 五、幼儿园向家长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知道了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以积极地态度赢得家长对幼儿园防控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通过本次传染病防控教育宣传活动,幼儿、家长以及全体教职工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传染病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尤其是幼儿都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好处。我们幼儿园会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争取让传染病不再园内发生、蔓延,让每一位幼儿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幼儿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园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维护正常

的教育、保育秩序,特制订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职工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宣传煮熟煮透;饮用开水;食前便后洗净手;避免参加群体聚餐活动。 2、进一步做好园内环境卫生。为了避免春季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我园认真搞好内园环境为生,及时清理死角;切实防止病从口入,严把晨检和卫生消毒关;加强每日观餐制,食具每餐消毒。 3、加强食堂卫生消毒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防病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法律与规章。严禁采购腐烂变质和不新鲜食品,食堂48小时留样。厨房工作人员须持健康证上岗,并做好个人卫生,发现有高热、腹泻等疾病的立即隔离休息至疹愈后方可上岗。 二、制定应急预案: 本园幼儿或教职工,若有可疑病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教育三科、防疫部门),并进行消毒隔离。釆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三、疫情报告: 1、发现疑似病人应即送往医院救治,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监控部门,并按要求消毒处理。要不漏1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一旦发现腹泻、呕吐、发热、疱疹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到就近医院诊治,及时隔离病人,并送指定传染病医院就诊。发现传染病班级立即对班上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疫情,杜绝传染病的蔓延。 2、与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监督防控工作。 3、教师每天上、下午随时观察并检查幼儿情况,坚持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登记、消毒工作,尽量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四、教育宣教: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家长告知书).

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知识告家长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春夏季是各种疾病,尤其是手足口病、风疹、麻疹、水痘、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易发季节。近期,有少数学校出现了手足口病、腮腺炎等传染病病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园师生春夏季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特收集整理了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配合幼儿园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 二、家长应该配合我们做哪些工作: 1、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做好幼儿的个人卫生。 3、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季节变化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 4、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口聚集的场所和空气污浊的场所游。 5、家长应坚持上学前和回家后给孩子自查,发现异常(例如: 口腔有溃疡、皮肤有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送医治疗,并向教师请假。 6、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锻炼习惯,合理搭配孩子膳食,不吃零食。 7、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与教师交流学生的健康状况。

三、家长若发现幼儿为疑似传染病后应该怎么办? 2、若医院确诊幼儿为疑似传染病时,要立即和班级教师联系。 3、按照医生要求对孩子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须持医生证明入学,保护易感人群(其它幼儿)。 4、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希望家长多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共同给孩子以身心关爱。 四、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有三种方法: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春季传染病有关知识: 1、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 (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凡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均为易感者,潜伏期为l0天左右,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咳嗽和皮肤斑丘疹。 (2)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易感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潜伏期1—7 日。 (3)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l 4—21天,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 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春季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春季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

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 三、 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