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_王亚飞

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_王亚飞

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_王亚飞
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_王亚飞

第48卷第5期2012年5月

业科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48,No.5

May ,

2012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

*

王亚飞

1,2

王强

2

阮晓

2

张莺莺

3

(1.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杭州310027; 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宁波315100;

3.宁波泰康红豆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宁波315032)

摘要:对珍稀药用资源植物红豆杉属的分类、种分布、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学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分析,对红豆杉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目前全球共发现和鉴定红豆杉属11个种,从中分离鉴定出三大类即巴卡亭Ⅲ及其他紫杉烷类物质、紫杉黄酮和红豆杉多糖等共500余种化学成分。对红豆杉属植物的药理学研究发现,

其具有显著的防癌、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心血管系统、抗炎、抗衰老等药理学作用。红豆杉属植物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减少、红豆杉属植物资源分布地域性与次生代谢多样性、新结构物质发现与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相互脱节等问题。提出引种驯化与构建红豆杉属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红豆杉属高质原料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红豆杉属植物高效利用的技术平台等对策。关键词:

红豆杉属;种质资源;标准化生产;新药理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S788.1;S79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12)05-0116-10

收稿日期:2011-09-20;修回日期:2011-10-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334);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C33070)。*王强为通讯作者。

Research Status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Rare Medicinal Plants in Taxus

Wang Yafei

1,2

Wang Qiang

2

Ruan Xiao

2

Zhang Yingying

3

(1.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2.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Zhejiang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3.Ningbo Taikang Yew Biotechnology Corporation ,Ltd

Ningbo 315032)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genus Taxus ,rare medicinal plants ,and also discussed the research status ,problems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potential solutions.Taxus was composed of 11species (including one artificial hybrid species )mainly distributing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More than 500chemical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e genus and can be sorted into 3types (Taxane derivatives like Baccatin Ⅲ,flavonoids and polysaccharides ).These compounds have much importa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such as anti-cancer ,anti-oxidant ,elimination of free radicals ,anti-inflammatory ,cardiovascular system regulation ,and anti-aging.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utilization of the important plant resources ,such as ,decreases in the species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biological resources ,conflict between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es and diversity of th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disjointedness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axus with the technique applications.This article suggested that the problems might be solved through these strategies ,such as ,building up the germplasma resources stocks of Taxus ,introducing and taming species at national level ,constructing the technology system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of the high quality raw material ,and the modern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the high 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Taxus resources.Key words :

Taxus ;germplasma resources ;standard production ;new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红豆杉科(Taxaceae )红豆杉属(Taxus )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植物,民间一般称“紫杉”,含有多种药用成分。红豆杉属植物全世界有11个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寒温带及热带、亚热带高山地区,我国有4种1变种,分布于西南、东北、华中、华南及华东地区。红豆杉属植物对生境温度、水分、光照等要求较

严格,

对森林类型选择及层间植物物种环境也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因而使该属植物在地理分布上受到了限制,制约其种群的空间拓展(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2004)。

红豆杉属药用功能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可用于治疗霍乱、伤寒等症。《本草推陈》中也对药用

第5期王亚飞等: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

功能有过相关记载“紫杉可入药,利尿、通经、治肾病,用皮易呕吐,木部及叶不吐”。民间和传统中医药对红豆杉属植物的利用也有着悠久历史和记载,用以消积、润燥、利尿、通经、消炎并可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最新药理学研究还发现,红豆杉属植物具有抑菌敛毒、消炎排毒作用,对上呼吸道炎症具有治疗作用,对糖尿病、肾脏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等具有显著疗效(冉先德,1993)。

对红豆杉属植物资源开展系统的研究始于1856年,Lucas(1856)从欧洲红豆杉(Taxus baccata)叶中提取得到粉末状碱性组分Taxine,此后的一百多年对红豆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缓慢。Wani等(1971)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中分离得到Taxol,并证实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物活性。198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对红豆杉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抗癌药理学筛选研究,发现了红豆杉属植物中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至此,红豆杉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开发应用这一天然抗癌产物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本文就红豆杉属植物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论述。

1红豆杉属植物分类与分布

1.1红豆杉属植物分类

红豆杉属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不规则互生,基部有多数或少数宿存的芽鳞,稀全部脱落;冬芽芽鳞覆瓦状排列,背部纵脊明显或不明显。叶条形,螺旋状着生,基部扭转排成2列,直或镰状,下延生长,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2条淡灰色、灰绿色或淡黄色的气孔带,叶内无树脂道。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有梗,基部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雄蕊6 14枚,盾状,花药4 9,辐射排列;雌球花几无梗,基部有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苞片,上端2 3对苞片交叉对生,胚珠直立,单生于总花轴上部侧生短轴之顶端苞腋,基部托以圆盘状的珠托,受精后珠托发育成肉质、杯状、红色的假种皮。种子坚果状,当年成熟,生于杯状肉质的假种皮中,稀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即未发育成肉质假种皮的珠托)之上,种脐明显,成熟时肉质假种皮红色,有短梗或几无梗;子叶2枚,发芽时出土。图1(Cope,1998)以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为例,给出了该属的形态学特征。红豆杉属树种木材边材窄,与心材区别明显,无树脂道及树脂细胞,纹理均匀,结构细致,硬度大,防腐力强,韧性强,为优良的建筑、桥梁、家具、各种生产及家用器材等用材。本属树种耐荫性强,在天然林中生长缓慢,分布星散,野生树木日渐减少。可以通过人工造林,加强抚育管理,使其加速生长,以生产优良木材(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2004)

图1东北红豆杉的形态学特征(Cope,1998)

Fig.1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axus cuspidata(Cope,1998)1.2红豆杉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

红豆杉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中亚热带地区,全世界有11种,变种丰富。我国共有4种1变种,分别为: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主要分布于吉林老爷岭、张广才岭及长白山区,多生于海拔500 1000m酸性土地带(柏广新等,2002);西藏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又称喜马拉雅红豆杉,为喜马拉雅山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南部海拔2500 3000m地带(周进等,1999);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及西部(镇康、景东)、四川西南部与西藏东南部,多生于海拔2000 3500m高山地带(王卫斌等,2006);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又称中国红豆杉,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广泛,多见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云南东北部及东南部、贵州西部及东南部、湖北西部、湖南东北部、广西北部和安徽南部,常生于海拔1000 1200m以上的高山上部(杨玉林等,2009);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又称美丽红豆杉,变种,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红豆杉属树种,多见于安徽南部、浙江、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及东北部、湖南、湖北西部、河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贵州及云南东北部,生于海拔1000 1200m以下(檀丽萍等,2006)。

1.3红豆杉属植物的全球分布

欧洲红豆杉(Taxus baccata),主要分布于欧洲,北起挪威、瑞典,南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克里米亚半岛至高加索地区的山脉以及北非的阿尔及利

711

林业科学48卷

亚,东至波罗的海、喀尔巴阡山脉,西到英格兰、爱尔

兰均有分布(Molyneux et al.,2007);短叶红豆杉

(Taxus brevifolia),又称太平洋红豆杉,从美国阿拉

斯加东南部,向南沿加拿大海岸穿过温哥华、夏洛特

皇后群岛、奥林匹亚半岛,向南延伸至克拉马斯山

脉,向东南至内达华山脉,最南可至卡拉维拉县,内

陆分布最西至落基山脉西部(Molyneux et al.,

2007);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nsis),主要分布

于北美地区,东起加拿大纽芬兰岛及美国弗吉尼亚

州,西到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及美国爱荷华州

(Krussmann et al.,1985);佛罗里达红豆杉(Taxus

floridana),主要分布于佛罗里达西部、阿巴拉契科拉

河东岸岸边及溪谷间(Krussmann et al.,1985);球果

红豆杉(Taxus globosa),主要分布于墨西哥瓦哈卡

省、新莱昂州和塔毛利巴斯州(Krussmann et al.,

1985);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是天然杂交品

种,父本为欧洲红豆杉,母本为东北红豆杉,原产于

美国和加拿大,20世纪末引入我国,在世界范围内

均有广泛分布(艾尼·瓦逊等,2004)。

2红豆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目前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出紫杉烷类化合物

约500余种以及大量非紫杉烷类化合物成分,包括

倍半萜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糖苷类化合物以及其他类化合物等

(Shi et al.,2005)。近年科学家们对紫杉烷类化合

物中巴卡亭Ⅲ类紫杉烷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

中的紫杉醇在治疗乳腺癌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本文对红豆杉属植物中所含的巴卡亭Ⅲ及其他

紫杉烷类物质、紫杉黄酮和红豆杉多糖展开综述。

2.1巴卡亭Ⅲ及其他紫杉烷类物质

紫杉烷类物质在C

5和C

20

形成氧桥,核磁图谱

中H-20a与H-20b形成AB四重峰。巴卡亭Ⅲ(BaccatinⅢ)是此类化合物的结构母体,结构式如

图2。

在巴卡亭Ⅲ(Chan et al.,1966)分子基础上R

1和R

2

2个位置由2个羟基取代原来的乙酰氧基即得到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Ⅲ)(Kingston et al.,1982)分子,其结构式如图3;在巴

卡亭Ⅲ分子的基础上R

1

位置由1个C-13侧链取代原来的乙酰氧基即得到了紫杉醇分子(Taxol)(Wani et al.,1971),结构式如图4;在10-去乙酰巴卡亭Ⅲ分子基础上,C-13侧链N上苯甲酰基被叔丁氧羰基取代得到多西紫杉醇分子(Docetaxel)(Pazdur et al.,1993),结构式如图5。多西紫杉醇较之紫杉醇分子水溶性增加,生物利用度更高,毒副作用小,抗癌活性更强。

红豆杉属植物含有的重要巴卡亭Ⅲ

类紫杉烷物

图2巴卡亭Ⅲ结构式

Fig.2Structural formula of Baccatin

图310-去乙酰巴卡亭Ⅲ结构式

Fig.3Structural formula of10-Deacetylbaccatin

图4紫杉醇结构式

Fig.4Structural formula of

Taxol

图5多西紫杉醇结构式

Fig.5Structural formula of Docetaxel

811

第5期王亚飞等: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

质还有:巴卡亭Ⅳ(BaccatinⅣ)(Chan et al.,

1966),巴卡亭Ⅵ(BaccatinⅥ)(Dellacasademarcano

et al.,1975),三尖杉宁碱(Cephalomannine)(Dellacasademarcano et al.,1970),红豆杉素C

(Taxus C)(张宏杰等,1993),7-环氧氯丙烷-10-

去乙酰巴卡亭Ⅲ(7-epi-10-DeacetylbaccatinⅢ)

(Zamir et al.,1995),1,13-二乙酰氧-10去乙酰

巴卡亭Ⅲ(1,13-Diacetoxy-10-DeacetylabaccatinⅢ)

(陈章玉等,1996),Taxuspine E(Kobayashi et al.,

1995),Taxuspine N(Kobayashi et al.,1996),

Taxuspinanane A(Morita et al.,1997a),

Taxuspinanane C(Morita et al.,1997b)等。

红豆杉属植物中还含有其他不含巴卡亭Ⅲ类紫

杉烷类化合物,包括普通6/8/6环状碳骨架紫杉烷

类、3,11-环化紫杉烷类、11(15→1)重排紫杉烷

类、2(3→20)重排紫杉烷类、二环紫杉烷类以及11

(15→1),11(10→9)双重排紫杉烷内酯化合物类等

(Wang et al.,2010)。

2.2紫杉黄酮类物质

黄酮类物质泛指2个苯环(A-环与B-环)通

过中央3个碳原子相互连接、具有C

6—C

3

—C

6

结构

的一系列化合物。根据其基本结构中取代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查尔酮类、橙酮类、花色素类、黄烷类及双黄酮类化合物。红豆杉属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有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以及双黄酮类。

黄酮醇类物质是在基本骨架的C-3上有1个羟基取代基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到的黄酮醇类物质主要有山萘酚(Kaempferol)(Tatsuo et al.,1958),槲皮素(Quercetin)(Tachibana et al.,1994)以及异鼠李亭(Isorhamnetin)

(Tachibana et al.,1994),它们的结构式如图6

图6黄酮醇类结构式

Fig.6Structural formula of flavonol

二氢黄酮醇类物质是黄酮醇类的C-2和C-3之间为单键连接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到的二氢黄酮醇类物质有(+)-紫杉叶素((+)-Taxifolin)(Chuang et al.,1989),结构见图7

图7(+)-紫杉叶素结构式

Fig.7Structural formula of(+)-Taxifolin

双黄酮类物质是一个黄酮的C-8和另一个黄酮的C-5'连接在一起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到的双黄酮类物质有银杏素(Ginkgetin)(Tatsuo et al.,1958),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Tatsuo et al.,1958),红杉黄酮(Sequoiaflavone)(Khan et al.,1976),苏铁双黄酮(Sotetsuflavone)(Tatsuo et al.,1958),榧双黄酮(Kayaflavone)(Tatsuo et al.,1958),阿曼托黄素(Amentoflavone)(邱林刚,1989),4',7,7?-三氧薄荷基阿曼托黄素(4',7,7?-Tri-O-methyl-amentoflavone),4',4?,7,7?-四氧薄荷基阿曼托黄素(4',4?,7,7?-Tetra-O-menthyl-amentoflavone)(Parmar et al.,1993),4',7?-二氧薄荷基阿曼托黄素(4',7?-Di-O-menthyl-amentoflavone)(Das et al.,1994)等,结构见图8

图8双黄酮类结构式

Fig.8Structural formula of biflavanones

此外,Krauze-Baranowska(2004)从欧洲红豆杉中分离出了几种新黄酮类物质:3-O-芦丁糖甙杨梅酮(3-O-Rutinoside myricetin),3-O-芦丁糖甙槲皮素(3-O-Rutinoside quercetin),3-O-芦丁糖甙山萘酚(3-O-Rutinoside kaempferol),7-O-葡糖苷槲皮素(7-O-Glucoside quercetin),7-O-葡糖苷山萘酚

911

林业科学48卷

(7-O-Glucoside kaempferol ),杨梅酮白果素(Myricetin bilobetin ),4?-O -甲基阿曼托黄素(4?-O-Methyl-amentoflavone ),7-O -甲基阿曼托黄素(7-O-Methyl-amentoflavone )。2.3

红豆杉多糖类物质

红豆杉多糖也是红豆杉属植物中一种重要的药理学成分,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关注。吴绵斌等(2007)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南方红豆杉枝叶中提取得到红豆杉总多糖,经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得到3种酸性多糖:红豆杉多糖-1(PTM-1)、红豆杉多糖-2(PTM-2)和红豆杉多糖-3(PTM-3),其中PTM-

3为单一组分多糖,由L -阿拉伯糖、D -半乳糖、D -葡萄糖醛酸和L -鼠李糖等单糖组成,单糖间以β-(1,3)糖苷键为主连接。Wu 等(2009)采用热水浸提法从南方红豆杉枝叶中提取红豆杉总多糖,经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法分离得到1种复合水溶性多糖T1,它由甘露糖、

树胶醛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2,4-O -甲基-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等组成。Yin 等(2010)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法分离得到1种水溶性多糖TMP70S-1,由鼠李糖、木糖、半乳糖等单糖组成,具有重复单元结构。结构见图9

图9

TMP70S-1结构式

Fig.9

Structural formula of TMP70S-1

3

红豆杉属植物的主要药理学作用

3.1

紫杉烷类化合物的主要药理学作用

紫杉烷类化合物能通过与微管蛋白亚基结合激

活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紫杉烷类物质主要为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等。3.1.1

对卵巢癌治疗作用

McGuire 等(1989)对

47例卵巢癌患者进行了二期临床试验,给药量为紫杉醇110 250mg

·m -2静脉滴注1天,22天为1个周期,经过3 15个月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6% 44%,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血球减少症,而血小板减少症和网状细胞减少症则较少发生。该试验首次证明了紫杉醇对卵巢癌的治疗具有重要功效,并能与其他药物联用有效治疗晚期卵巢癌。桂玲等(2011)对37例复发性卵巢癌应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二线治疗,给药量为紫杉醇135 175

mg ·m -2,卡铂300mg ·m -2

,21天为1个疗程,化疗

并接受2个疗程治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2例、

部分缓解21例、稳定9例、进展5例,客观有效率为62.1%,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研究表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二线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是一种有效的疗法,毒性反应小,患者耐受良好。3.1.2

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

Holmes 等(1991)对

2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给药

量为紫杉醇250mg ·m -2

,21天为1周期,经过9个

月的治疗,客观有效率达到56%,92%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减少症,有5%的病例伴有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此研究首次证明了紫杉醇对乳腺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Lin 等(2007)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

51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药量为紫杉醇175mg ·m -2

和顺铂50mg ·

m -2,21天为1周期,有效率为42.6%,不良反应主要有关节及肌肉疼痛,感知神经毒性和贫血症。朱燕等(2008)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转移性

乳腺癌31例,给药量为紫杉醇135 175mg ·m -2

静脉滴注第1天,

顺铂70mg ·m -2

静脉滴注第2天,21 28天为1周期,总有效率58.1%,1年生存率为61.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肌肉关节疼痛、周围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以及肝功能异常。3.1.3

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

Ajani 等(1994)对

52例食管癌患者(其中32例同时患有恶性腺瘤,18例同时患有鳞状细胞癌)进行了二期临床试验,给

药量为紫杉醇250mg ·m -2

21天为1周期,其中完全和部分缓解16例、进展11例,32例并发恶性腺瘤患者中完全和部分缓解11例、进展6例,18例鳞状细胞癌患者中部分缓解5例、进展5例,不良反应主要有粒细胞减少,该试验首次证明了紫杉醇单药对食管癌治疗具有良好的功效。Petrasch 等(1998)对20例Ⅲ期、复发性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运用紫杉醇与顺铂联用方案进行临床试验,给药量为紫杉醇90mg ·m -2静脉滴注3h 继以顺铂50mg ·m -2,14天为1周期,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不良反应

21

第5期王亚飞等: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

主要为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该试验研究首次证明紫杉醇与顺铂联用方案对治疗食管癌的功效。

3.1.4对胃癌的治疗作用Ohtsu等(1998)对15例晚期胃癌患者(15例患者中有13例接受过化疗治疗)进行了二期临床试验,给药量为紫杉醇210 mg·m-2静脉滴注3h,21天为1周期,部分缓解3例,不良反应为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和非血液毒性。单药多西紫杉醇作为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总有效率可达22%。Fahlke等(2009)对3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了西妥昔单抗与多西紫杉醇及顺铂联用治疗,给药量为第1天西妥昔单抗400mg·m-2,1周后西妥昔单抗250mg·m-2、多西紫杉醇75mg·m-2、顺铂75mg·m-2,21天为1周期,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10例、进展6例,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白细胞减少症。El-Rayes等(2009)对23例胃癌患者进行贝伐单抗与多西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用治疗,给药量为贝伐单抗7.5mg·m-2,多西紫杉醇70mg·m-2,奥沙利铂75mg·m-2,21天为1周期,其中部分缓解10例、稳定7例,不良反应为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3.1.5其他药理学作用Gandara等(2001)通过体内外抗癌试验证实了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具有增强放射性敏感性的作用。多西紫杉醇单药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为21.7% 38.0%。王瑜(2010)对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部分缓解25例、稳定25例、进展10例,总有效率为83%,中位生存期10.5个月,1年生存率为45%,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证明了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或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Tannock等(2004)以及Petrylak等(2004)进行了大样本临床Ⅲ试验研究,证实多西紫杉醇对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有明显益处,死亡风险下降20% 24%。Montgomery等(2007)对29例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患者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己烯雌酚进行了一项临床Ⅱ期试验,24例患者对PSA有反应,PSA反应率为75%,38%的患者PSA下降超过90%,证明多西紫杉醇联合己烯雌酚治疗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是有益的。此外,经临床证实紫杉烷类化合物对子宫癌、胰腺癌、结肠癌、转移性肾癌、视网膜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具有良好疗效。

3.2紫杉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学作用

紫杉黄酮类化合物分子量较小,易被人体吸收,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管脆性、改善心脑血管血液循环等作用。紫杉黄酮类化合物在防癌、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心血管系统、抗炎、抗衰老等方面均有很好的药理学作用。

3.2.1防癌、抗肿瘤作用紫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致癌因子、促进抑癌基因表达、干预肿瘤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血管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的作用。研究发现,紫杉黄酮类化合物对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肺癌、肝癌等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Haddad等(2006)发现26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对人雄性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及雄性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抗增殖作用。Brusselmans等(2005)发现能诱导癌细胞凋亡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同时抑制脂肪酸合酶(FAS)活性,脂肪酸合酶被认为是癌症患者体内最为典型过量表达的脂肪酶,此发现也提示了一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防癌抗肿瘤的机制。

3.2.2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Abraham等(2008)发现Rutin,Apigenin6-neohesperidose,Kaempferol3-robinobioside以及Kaempferol3-rutinoside 具有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黄酮化合物中Rutin具有很强清除自由基DPPH和抑制超氧自由基生成的活性,清除能力与浓度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Ben等(2009)发现3个黄酮类化合物Kaempferol3-O-isorhamninoside,Rhamncitrin-3-O-isorhamninoside和Rhamnetin-3-O-isorhamninoside 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与浓度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紫杉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使其在抗心律失常和改善冠脉循环方面具有活性,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抑制血栓和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Aviram等(2002)研究发现,健康受试者饮用红葡萄酒后血液中携带的抗氧化黄酮类LDL明显增加,对apoE缺失型大鼠的试验表明,葡萄酒中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张锦等(2009)研究发现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大鼠心肌再灌注血管内皮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减少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ET1的释放,纠正PGI2/TXA2失衡的机制有关。

3.2.3抗炎、抗衰老作用紫杉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分泌过程、有丝分裂、细胞间相互作用

121

林业科学48卷

等起到抗炎作用。紫杉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通过提高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或减少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起到减缓细胞衰老的作用。Aquila等(2009)研究发现黄酮类物质Vicenin-2,Spinosin,Isovitexin和Swertisin可以抑制Cyclooxygenase(COX-2)酶和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酶的诱导活性,显示抗炎活性。宗灿华等(2008)发现黄酮类物质可以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SOD、CAT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血浆、脑匀浆及肝匀浆中LPO含量,显示抗衰老活性。

3.2.4其他药理学作用Matsuse等(1999)对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进行体外评价其抑制HIV-RT的活性,IC

50

值为50μmol·L-1,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HIV病毒的作用。Arora等(2000)研究发现Genistein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周期、抑制细胞衰亡、控制基因表达等作用。赵雪英等(1998)研究发现槲皮素可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抗辐射性,增加受照小鼠骨髓DNA含量,降低脾脏LPO含量,证明槲皮素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此外,紫杉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调节内分泌、改善微循环、解热镇痛、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生长等多种药理学作用机制。

3.3红豆杉多糖的药理学作用

宁波泰康红豆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6)以红豆杉多糖口服液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小鼠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杉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能抑制肿瘤自发转移;红豆杉多糖还可以提高免疫细胞数量,对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红豆杉多糖与环磷酰胺或阿霉素等化疗药物组成复方制剂具有协同促进作用;红豆杉多糖能显著延长受试小鼠在常压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小鼠游泳存活时间。红豆杉多糖通过保护T细胞功能,使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保持在较为正常的状态,临床试验的案例表明红豆杉多糖扩大了化疗的临床适应症,具有一定的增效增敏作用,对晚期肺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促进作用。红豆杉多糖可以减少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程度,对骨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红豆杉多糖毒副作用小,药理作用强,能减少化疗药物用量,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是癌症患者临床化疗的良好的辅助用药,具备良好的药用前景。4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1开发利用与种质资源保护的矛盾

4.1.1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的减少

红豆杉属植物作为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被科学家以及医学界广泛关注,但这也给红豆杉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带来了诸多问题,随着红豆杉属植物的规模化开发利用,红豆杉属植物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导致红豆杉属植物的濒危原因主要有:1)内因:野生红豆杉属植物,散生异龄,雌雄异株,雄株与雌株的比例约为9∶1左右,异花授粉;在林分内呈星散分布,生长于林分下层,通风不畅,而且其花色不鲜艳、无香味,导致授粉环境较差,种子产量少、存活率低;种皮结构致密,由外至内为蜡质层、木栓层和石细胞层,形成水、气屏障,使得种胚在后熟过程中长期处于低氧缺水状态中,从而导致其休眠期过长,通常需要经过两冬一夏的休眠期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过长的休眠期会导致某阶段的自然条件不能满足种子后熟或萌发的需求,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种子的损失,而正常萌发的红豆杉种子形成的幼苗也具有抗逆性差、成活率低等缺点,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其种子繁殖种群、扩大生存空间;红豆杉属幼苗生长缓慢,达到10年生时主根才能穿透干旱层,侧根生长缓慢,植株分枝晚,生物量小,从而导致幼苗期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在进入生存稳定期前其生存严重受环境变化的威胁;红豆杉属植物的散生、异龄等特性导致其种群竞争力较差,加之生长对气候和环境的要求较高,使其在地理分布上具有局限性,限制其种群的空间拓展。2)外因:红豆杉属植物为阴性树种,对气候变化要求严格,需要上层高大乔木的庇护,对生境要求比较特殊,当林分内优势树种遭到破坏后其生存就会受到威胁;成熟的假种皮鲜艳味甘,种子易为鸟鼠及其他动物取食,严重降低了种子的生存率。红豆杉属树种材质优良,长期处于被过度砍伐的状态;随着人们对红豆杉属植物药理学作用的认识的深入,作为药用植物被过度利用也是导致红豆杉属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此外,人类对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干扰,也间接影响了红豆杉属植物的生存状况。

4.1.2引种驯化与构建红豆杉属种质资源库对红豆杉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应以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和资源培育为基础,以构建红豆杉属植物种质资源库为核心,坚决制止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直接采集利用。红豆杉属的引种栽培应选择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黄壤、黄棕壤,其苗喜荫,应避免阳光

221

第5期王亚飞等: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

曝晒,幼树及成树在冠层郁闭度0.5 0.6的环境下生长良好。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立地作为育苗地,选择土层较厚、水分良好的灌木林地作为定植地。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发展我国传统中药产业和实现中药生产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也是植物遗传、进化、生理、生态和分类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材料,具有经济、科学和生态上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红豆杉属种质资源库,对现存的种及独立遗传群体进行广泛的收集,妥善保存,汇集尽量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

4.2植物资源分布地域性差异与标准化生产利用之间的矛盾

4.2.1红豆杉属植物资源分布地域性与次生代谢多样性红豆杉属植物在我国有4种1变种,天然种群均呈零星状分布在特定生态位,有明显的地域性。红豆杉属的不同种和种内不同遗传群体在差异性生境中长期选择进化出了不同的适应策略,不同种之间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与遗传变异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种群遗传变异导致红豆杉属不同种在外观形态、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环境要素需求等存在差别,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种采用不同的种植模式和培育措施。此外,红豆杉属植物资源分布的分散性,导致目前国内学者针对红豆杉属的研究也是小范围的和分地域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统一的和全面的研究范式。

红豆杉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独特药理学作用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物,是为种群或者个体生存而存在,响应于刺激而产生,是物种适应环境的产物(Christophersen,1991),即,植物次生代谢物及合成途径是不同物种对多样的异质性环境长期适应与选择进化的结果,因此物种内和种间不同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及调控特征存在多样性和独特性。次生代谢物的不同也导致红豆杉属不同种在医药学方面的利用价值的差异。红豆杉属资源地域性分布差异以及次生代谢过程的多样性,要求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以主要药理学成分紫杉烷类、红豆杉多糖、紫杉黄酮及单体组分含量为依据和质量性状指标,建立快速、准确、高效的HPLC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红豆杉属种质资源筛选和评价,找到最具利用价值的红豆杉属遗传群体;同时对未被发现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的药理学研究,不断扩展和充实群体选择所需的质量性状指标及体系。

4.2.2构建红豆杉属高质原料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以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为基础,以阮晓等(2010)提出的“植物药用功能性成分的动态可塑性”理论为依据,针对获得的高质红豆杉属种质资源建立与之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具体做法:1)不同地理居群植物药用功能性成分差异性解析,定量检测红豆杉属不同居群叶片药用功能性成分的差异性,并准确判定成分差异性与环境(因子)异质性之间的内在关联;2)建立药用功能性成分动态可塑性数值模型,环境因子可控条件下分析差异性刺激作用对植物不同药用功能性成分的影响,揭示不同类型药用功能性成分含量被诱导—峰响应—消失的过程途径并分别建立其动态可塑性数值模型;3)动态可塑性数值模型的验证与修正,开放系统中分析差异性刺激作用对植物不同药用功能性成分的影响,对已建立的不同类型药用功能性成分含量被诱导—峰响应—消失过程途径的验证和动态可塑性数值模型修正;4)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建立。此外,已有大量利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的报道,实验室中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由于过程成本控制的困难,利用悬浮细胞生产紫杉醇未能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化。

4.3红豆杉属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之间的矛盾

4.3.1新结构物质发现与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相互脱节截止2011年8月15日,从已检索到的资料看(ISI web of science,Scifinder scholar,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红豆杉属中已发现和鉴定出近500种紫杉烷类物质、红豆杉多糖、紫杉黄酮及单体组分。国内科研单位以及医疗机构对红豆杉属临床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已经确定疗效的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而对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新化合物如紫杉黄酮及单体和红豆杉多糖等研究不足。以紫杉醇为代表的紫杉烷类物质的药物开发知识产权已经被国外大的制药公司所垄断,而从新化合物特别是紫杉黄酮及单体中筛选和开发创新药物遇到的国际知识产权障碍较少,获得创新药物产品及知识产权突破的可能性较大。

4.3.2依托现代技术构建红豆杉属高效利用的技术平台红豆杉的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准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研发力量的有机整合为基础,可以通过:1)以种质资源学研究为基础,建立国家级红豆杉属种质资源圃,收集、引种、驯化和种植近可能多的红豆杉属种质资源;2)以植物化学与药理学研究为基础,建立红豆杉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质量性状指标体系,筛选出潜在最具利用价值的红豆杉属种质;3)以药用植

321

林业科学48卷

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为基础,针对优质红豆杉属种质材料,在符合GAP(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生产的基地,通过单因素控制性试验,分析海拔、低温胁迫、矿质营养和光强度等对高生物活性含量居群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物累积的影响,获得目的活性物质定向培育的生理生态调控措施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4)以现代分离工程方法和技术为依托,开发大规模制备性分离红豆杉属植物中具有重要药理学活性成分的新方法;5)以药物分子设计思想、新药筛选技术结合合成有机化学知识,针对已有源自红豆杉属的天然产物分子进行结构改造,发现和开发新药理学活性物质,为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药物的开发提供物质保证。上述针对红豆杉属资源利用研究提出的看法,对于其他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研究也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艾尼·瓦逊,托尼·罗德.2004.世界园林乔灌木.包志毅,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柏广新,吴榜华.2002.中国东北红豆杉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陈章玉,高诚伟.1996.两种新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研究.植物学报,38(4):323-327.

桂玲,廖革望,江宁.2011.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二线治疗复发性卵巢癌37例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8(1):102-103.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342.

宁波泰康红豆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6.红豆杉多糖在制药中的应用:中国,200610053803[P].2009-10-07.

邱林刚.1989.西藏红豆杉的双黄酮.植物学报,31(1):54.

冉先德.1993.中华药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895.

阮晓,王强,颜启传.2010.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檀丽萍,陈振峰.2006.中国红豆杉资源.西北林学院学报,21(6):113-117.

王卫斌,姜远标,王达明,等.2006.云南红豆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西部林业科学,35(4):33-39.

王瑜.2010.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实用医学,4(9):12-13.

吴绵斌,郑宝华.2007.南方红豆杉叶中活性多糖的分离与纯化.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41(4):696-699.

杨玉林,宋学东,董京祥,等.2009.红豆杉属植物资源及其世界分布概况.森林工程,25(3):5-10.

张宏杰,武田美雄,南庆典,等.1993.云南红豆杉根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云南植物研究,15(4):424-426.

张锦,高尔.2009.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大鼠心肌再灌注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数理医药学杂志,22(1):15-18.

赵雪英,顾振纶,苏燎原.1998.槲皮素抗辐射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苏州医学院学报,18(12):1233-123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2004.中国植物志:7卷.北京:科学出版社,438.

周进,杨小林,多琼,等.1999.西藏红豆杉资源的初步调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7(5):65-68.

朱燕,赵玉亮,方红,等.2008.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31例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中国肿瘤临床,(7):369-371.

宗灿华,马山,于国萍.2008.荷叶黄酮抗衰老作用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10):52-53.

Abraham L C N,Masakuni T,Isao H,et al.2008.Antioxidant flavonoid glycosides from the leaves of Ficus pumila L.Food Chemistry,109(2):415-420.

Ajani J A,Ilson D H,Daugherty K,et al.1994.Activity of taxol in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J Natl Cancer Inst,86(14):1086-1091.

Aquila S,Giner R M,Recio M C,et al.2009.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flavonoids from Cayaponia tayuya root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21(2):333-337.

Arora A,Byrem T M,Nair M G,et al.2000.Modulation of liposomal membrane fluidity by flavonoids and isoflavonoids.Arch Biochem Biophys,373(1):102-109.

Aviram M,Fuhrman B.2002.Wine flavonoids protect against LDL oxidation and athemsclemsis.Ann N Y Acad Sci,957:146-161.Ben Ammar R,Bhouri W,Ben Sghaier M,et al.2009.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scavenging properties of three flavonoids isolated on the leaves of Rhamnus alaternus L.(Rhamnaceae):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Food Chemistry,l16(1):258-264.Brusselmans K,Vrolix R,Verhoeven G,et al.2005.Induction of cancer cell apoptosis by flavonoids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ability to inhibit fatty acid synthase activit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80(7):5636-5645.

Chan W R,Halsall T G,Hornby G M,et al.1966.Taxa-4(16),11-diene-5,9,10,13-tetraol,a new taxane derivative from the heartwood of yew(T.baccata L.):X-ray analysis of a p-bromobenzoare derivarive.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24:923-925.

Christophersen C.1991.Evolution in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adaptive variance in metabolism.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Comparative Biochemistry,98(4):427-432.

Chuang L C,Chen K J,Lin Y S,et al.1989.Reinvestigation 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heartwood of Taiwan yew.Taiwan Kexue,42:29-35.

Cope E A.1998.Taxaceae:the genera and cultivated species.The Botanical Review,64(4):291-322.

Das B,Rao S P,Srinivas K V N S,et al.1994.Biflavones of Taxus baccata.Fitoterapia,65(2):189.

Dellacasademarcano D P,Halsall T G,Horby G M.1970.Structure of Baccatin-Ⅲ,a partially esterified Octahydroxy-Monoketo-Taxane derivative lacking a double bond at C-4.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D-Chemical Communications,4:216-217.Dellacasademarcano D P,Halsall T G.1975.Structures of some Taxane diterpenoids,Baccatins-Ⅲ,Baccatins-Ⅳ,Baccatins-Ⅵ,and Baccatins-Ⅶand1-DehydroxyBaccatin-Ⅳ,possessing an Oxetan Ring.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Chemical Communications,

421

第5期王亚飞等: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

9:365-366.

El-Rayes B F,Patel B,Zalupski M,et al.2009.A phase II study of bevacizumab,docetaxel,and oxaliplatin in gastric and GEJ cancer.J Clin Oncol,27(15S):4563.

Fahlke J,Ridwelski K,Florschuetz A,et al.2009.Cetuximab plus docetaxel-cisplatin(DC)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hase II study.J Clin Oncol,27(15S):el5592.

Gandara D R,Lara P N,Goldberg Z,et al.2001.Neoadjuvant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nti-Cancer Drugs,12(Suppl.1):5-9.

Haddad A Q,Venkateswatan V,Viswanathan L,et al.2006.Novel antiprolife-rative flavonoids induce cell cycle arrest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9(1):68-76.

Holmes F A,Waiters R S,Theriauh R L,et al.1991.Phase II trial of taxol,an active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Natl Cancer Inst,83(24):1797-1805.

Khan M S Y,Kumar I,Prasad J S,et al.1976.Phenolic constituents of Taxus baccata leaves.Planta Medica,30(1):82-85.

Kingston D G I,Hawkins D R,Ovington L.1982.New taxanes from Taxus brevifolia.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45(4):466-470.Kobayashi J,Hosoyama H,Katsui T,et al.1996.Taxuspines N,O,and P,new taxoids from Japanese yew Taxus cuspidata.Tetrahedron,52(15):5391-5396.

Kobayashi J,Inubushi A,Hosoyama H,et al.1995.Taxuspines E-Similar-to-H and Taxuspine-J,new Taxoids from the Japanese Yew Taxus cuspidata.Tetrahedron,51(21):5971-5978.

Krauze-Baranowska M.2004.Flavonoids from the genus Taxus.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C-A Journal of Biosciences,59(1/2):43-47.

Krussmann G,Warda H D.1985.Manual of Cultivated Conifers.Portland Oregon:Timber Press.

Lin Y C,Chang H K,Chen J S,et al.2007.A phaseⅡrandomized study of two taxanes and cisplatin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fter anthracycline:a final analysis.Jpn J Clin Oncol,37(1):23-29.Lucas H.1856.Ueber ein in den bl ttern von Taxus baccata L.enthaltenes Alkaloid(das Taxin).Archiv der Pharmazie,95:145-149.

Matsuse I T,Lim Y A,Hattori M,et al.1999.A search for antiviral properties in Panamanian medicinal plants:the effects on HIV and its essential.J Ethnophymarcol,64(1):15-22.

McGuire W P,Rowinsky E K,Rosensndhein N B,et al.1989.Taxol:aunigue antineoplastic agent with significant activity in advanced ovarian epithelial neoplasms.Ann Intem Med,111(4):273-279.Molyneux R J,Lee S T,Gardner D R,et al.2007.Phytochemicals: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Phytochemicals,68(22-24):2973-2985.

Montgomery R B,Nelson P S,Lin D,et al.2007.Diethylstilbestrol and docetaxel:a phase II study of tubulin active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Cancer,110(5):996-1002.Morita H,Gonda A,Wei L,et al.1997a.Taxuspinananes A and B,new taxoids from Taxus cuspidata var.nana.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60(4):390-392.

Morita H,Gonda A,Wei L,et al.1997b.3D QSAR analysis of taxoids from Taxus cuspidata var.nana by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pproach.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7(18):2387-2392.

Ohtsu A,Boku N,Tamura F,et al.1998.An early phaseⅡstudy of a 3-hour infusion of paclitaxel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m J Clin Oncol,21(4):416-419.

Parmar V S,Vardhan A,Bisht K S,et al.1993.A rare biflavone from Taxus baccata.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B-Organic Chemistry including Chemistry,32(5):601-603.

Pazdur R,Kudelka A P,Kavanagh J J,et al.1993.The Taxoids-Paclitaxel(Taxol(R))and Docetaxel(Taxotere(R)).Cancer Treatment Reviews,19(4):351-386.

Petrasch S,Welt A,Reinacher A,et al.1998.Chemotherapy with cisplatin and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recurrent or metastatic oesophageal cancer.Br J Cancer,78(4):511-514.Petrylak D P,Tangen C M,Hussain M H,et al.2004.Docetaxel and estramustine compared with mitoxan-trone and prednisone for advanced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N Engl J Med,351(15):1513-1520.

Shi Q W,Kiyota H.2005.New natural taxane diterpenoids from Taxus species since1999.Chemistry&Biodiversity,(2):1597-1623.Tachibana S,Matsuo A,Itoh K,et al.1994.Extractives in the leaves and bark of 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var.nana Rehder.Mokuzai Gakkaishi,40(9):1008-1013.

Tannock I F,de Wit R,Berry W R,et al.2004.Docetaxel plus prednisone or mitoxantrone plus prednisone for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N Ensl J Med,351(15):1502-1512.

Tatsuo K,Tokunosuke S.1958.Flavonoids of the leaves of Coniferae and allied plants.I.Flavonoid from the leaves of Torreya nucifera.Yakugaku Zasshi,78:1010-1013.

Wang Y F,Yu S H,Dong M,et al.2010.Cemical studies on Taxus cuspidata.Chemistry&Biodiversity,7(7):1698-1715.

Wani M C,Taylor H L,Wall M E,et al.1971.Plant antitumor agents 6: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taxol,a novel antileukemic and antitumor agent from Taxus brevifoli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93(9):2325.

Wu M B,Wu Y L,Pan Y J,et al.2009.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with high branches from the leav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Food Chemistry,113(4):1020-1024.

Yin Y,Yu R M,Yang W,et al.2010.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a novel hetero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Taxus yunnanensis.Carbohydrate Polymers,82:543-548.

Zamir L O,Nedea M E,Zhou Z H,et al.1995.Taxus canadensis taxanes:structures and stereochemistry.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73(5):655-665.

(责任编辑徐红)

521

紫杉醇综述

紫杉醇综述 摘要: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作用机制,它的问世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的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红豆杉的资源概括、抗癌机制、化学成分、制备方法、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紫杉醇、红豆杉、抗癌、植物组培、不良反应 前言 全世界60亿人口中,每年约新增800万癌症患者,600多万人死于癌症,几乎每6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早在1958年美国癌症协会就发起一项历时20余年、筛选35000多种植物物种提取物的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首次从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太平洋杉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并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由于该活性成份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Duke)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1992年12月紫杉醇被FDA批准上市,目前紫杉醇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强活性广谱抗癌药物。然而由于这种天然化合物资源极其有限,严重的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度。同时尖锐的供需矛盾也在医学、化学和植物组织培养领域中引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广泛研究,以增加这种化合物的来源和寻找高效、低毒、来源丰富的紫杉醇类似物[1]。 一红豆杉资源 紫杉又名红豆杉、赤柏松,为紫杉科紫杉属长绿针叶乔木,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其药用价值巨大,世界各国将其列为“国宝”,素有“植物黄金”之称。目前在我国共有4个种和1个变种,即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变种)。但在我国资源并不丰富。 [2]野生红豆杉一般散生在海拔2500-3000米的深山密林中,成材需50-250年,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 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

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 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植物资源开发复习题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开发利用方面来看,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地域性多用性分散性再生性近缘种化学成分相似性采收利用时间性可栽培性 2、植物资源按用途进行分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吴征镒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植物资源植物种质植物资源 3、我国资源植物极为丰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的重要条件是:辽阔的疆域中纬度和大陆东岸地理位置起伏多山的地形土壤多种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4植物体内的油脂主要属于各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非甘油酯类化合物,如粘蛋白淄醇色素蜡维生素磷脂游离酸等。 5、植物化学成分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晶法透析法萃取法分馏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层析法 6、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的和谐和统一。 7、引种驯化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气候相似论、北种南移比南种北移容易、草本比木本容易。 8、植物纤维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各部分,按其存在的部分不同分为以下类别: 韧皮纤维种子纤维果壳纤维木材纤维根纤维叶纤维和茎干纤维。 9、中药的炮制方法有:洗、漂、泡、渍、煅、炒、煨、灸、蒸、煮。 二、名词解释 1、芳香油:亦称精油或挥发油,它与植物油不同,主要化学成分有掂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和含硫含氮化合物等,其中掂烯类是最重要的成分,是一类取之于植物原料,不溶解于水,能随水蒸气蒸发的具有芳香气息的油状液体。 2、鞣质:又称植物单宁,它是分子量500~3 000,能与明胶及其他蛋白质产生沉淀的水溶性多元酚的衍生物,是鞣制生皮革的一种化工原料,是一种棕黄色到棕褐色的物体,呈粉状、粒状、块状或浆状,工业称栲胶。 3、中药的炮制: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用植物的清洗、整理和根据医疗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等的加工过程。 4、纤维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纤维组织的一类植物。从广义上还包括目前农业中广为栽培的棉、亚麻、苎麻等经济作物。 5、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6、生境片断化:是指原来覆盖面积很大的生境,由于道路、农田、城填及其他较大的人类活动场所而分割成小块。 7、天然树脂:是指由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树木的生理分泌物和光合产物,存在于植物的特殊管道、乳管、瘤、及不同部位的储藏器官中,是固体或半固体、假固体的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松香、琥珀、虫胶等。 8、香精:按一定的方法将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有时也加入适宜的溶剂或载体)混合,调制得到调和香料叫香精。 9、活性炭: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具有大的内表面积,强吸附能力的炭。 10、天然色素: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有色成分,可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着色。包括动

紫杉醇资源开发研究

紫杉醇资源开发研究α 高锦明1) 王性炎2) 张鞍灵1) (1)西北林学院基础课部,712100陕西杨陵;2)西北林学院园林系;第一作者:男,33岁,讲师) 摘 要 紫杉醇是迄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首选天然抗癌药物。鉴于紫杉醇抗癌机制独特,疗效显著,现有红豆杉资源远不能满足需要,本文综述了紫杉醇的植物资源和通过红豆杉人工栽培、细胞培养、真菌培养以及半合成、全合成的途径开发紫杉醇的状况。 关键词 抗癌新药;紫杉醇;红豆杉;资源;开发 分类号 S 791.49 紫杉醇(文献名Paclitaxel ,商品名taxo l ,1)是70年代初由W an i 等〔1〕从红豆杉科(T axac 2eae )短叶红豆杉(T ax us brev if olia )的树皮中提取的。70年代末发现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紫杉醇研究开发的热潮。迄今为止,从红豆杉属(T ax us )植物中,已鉴定的100多种具有紫杉烷(T axane )二萜骨架结构的二次代谢产物中,紫杉醇的抗癌作用最强。随后又发现半合成类似物taxo tere 2是紫杉醇的竞争对手,其抗癌活性比紫杉醇略高,而且易溶于水,现已进入第三期临床阶段。自1992年底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天然紫杉醇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以来,一方面随其临床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和基础研究的深入,需求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生长缓慢,分布星散,极少成林,且紫杉醇在该属植物的树皮中含量又很低(0.01%~0.06%)。因此造成紫杉醇供应的奇缺。为保障紫杉醇的供应以及保护资源免遭灭绝,科学家们潜心致力于寻找紫杉醇新资源的研究,并已取得很大进展〔2〕。本文就紫杉醇的资源开发予以评述。 1 紫杉醇在植物体中的分布 紫杉醇和其它紫杉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红豆杉科植物和红豆杉近缘科属植物中。 1.1 红豆杉科植物 红豆杉科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共5属约23种,除澳洲红豆杉属(A ustrotax us )1种澳洲红豆杉(A .sp ica ta )产于南半球外,其余均产于北半球。我国有其中4属12种1变种及1栽培变种〔3〕。红豆杉属植物约11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陆和北美的寒带、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4种1变种,产于西南、华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以及台湾,分布中心在西南地区〔4〕。 已分析发现〔5,6〕,红豆杉科5个属中的4个属:红豆杉属(T ax us L )、澳洲红豆杉属及白豆杉属(P seud otax us )及榧属(T orrey a )均含有紫杉烷类化合物,从化学分类学的观点,余下的穗花杉属(A m en totax us )亦可能含有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7,12(3):94~101Journal of N o rthw est Fo restry Co llege α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当地水资源量 按1956~2003年48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计算成果,衡水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71亿,地表水资源量0.73亿m3,重复计算量0.31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亿m3。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 m3,仅为河北省省人均水平319 m3的48%,全国人均2238 m3的6.6%,世界人均7300 m3的2%;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衡水市大规模地兴建引蓄水工程开始于1958年,经历了“63.8”洪水的衡水人民开始大规模开挖排沥河道、兴建除涝工程。进入七十年代后,相继修建了大量闸涵和排灌扬水站,增加了蓄水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截止2012年,初步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引、蓄、供、排、灌工程框架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卫千引水、中线引黄、中线引江、岗黄应急引水等调水线路;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主的蓄水体系,全市主要河道及较大支流河道上共有主要闸涵199处,其中各河主要闸涵37处,小型闸涵47处,分干渠道以上的闸涵115处。全市支渠以上河渠总长度5739 km,正常蓄水面积约86 km2,蓄水能力可达到3亿m3;全市3亩以上坑塘6018处,蓄水

能力可达3亿m3。9条骨干排沥河道按照正常水位蓄水能力可达1亿m3左右。机井保有量总数达7.5万眼,咸淡混浇井组12500组,地下防渗管道达27000 km。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7亿m3占16%,地下水开采量13.9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95亿m3,深层地下水10亿m3)占80%,微咸水0.6亿m3占4%。全市近三年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其中城乡工业生活用水2.34亿m3,农田用水14.2亿m3,河道外生态用水0.08亿m3,河湖坑塘生态调蓄补给0.8亿m3。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编者按: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印花税上调、厦门暂停PX项目)再次引起公众对政府发布信息的关注。无论这两件事情关注的是信息的公开、传播和相关制度,还是关注信息的管理、服务对象等,其性质都可以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这个范畴。总体来说,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到信息的形成、消费和各种机制等结构化的框架。该从哪一个角度看待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框架?这些 框架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将对日常工作有何指导作用?本报邀请专家,从机制、经济、工程、工作框架四个角度梳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信息资源目录与定位体系的建设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应该加强各类信息资源的目录建设,努力在信息搜索定位技术及相关服务上有较大突破。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 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是因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公益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主体。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但是,实践证明,单纯的技术驱动思路不能完全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我们必须从更广阔的视角进行梳

理,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构化思路框架。 机制框架:重要推动力 合理的机制是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动力。理顺机制对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宏观政策的制定和顶层政策的设计来说,理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机制关系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所谓机制是指一个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或这个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即指事物之间推动或制约的作用原理或机理。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理清机制需要从研究有关行为主体以及相关的行为过程入手。从全社会看,从事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主要有三类:政务部门、公益性信息机构和信息企业。相应的信息资源开发主要过程包括:政务部门从事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公益性信息机构从事的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服务,信息企业从事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和服务。 政务部门开发信息资源主要依靠行政机制。公益性信息机构从事信息服务主要依靠公益机制。信息企业从事信息开发活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这三种机制构成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框架(见图1)。 图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框架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资料

1.系统研究法的理论根据,系统研究法的研究方法及程序。民族植物学方法的起源和研究程序。 (1)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物,虽然差异很大,但都是同源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有远有近,亲缘关系愈近,其体内的有用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愈相近,这就是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 (2)1.确定目标;2.资料搜集;3.植物分类研究;4.同类或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及分布研究;5.采集样品,植物化学研究;6.与既定目标比较研究;7.生产工艺研究;8.应用效果试验研究;9.应用推广。 (3)㈠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地区长期居住,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对当地的植物进行广泛的开发利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经验。民间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是寻找新药物、新型食品、新的工业原料等的巨大宝库。 ㈡共分3个阶段: 1.描述阶段①目标确定(如药用、食品、工业原料、花卉等);②文献资料研究(查找或考证);③调查设计;④民间调查访问(地方调查,集市贸易调查等);⑤野外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⑥鉴定分类和资料整理⑦描述、总结、编目。 2.解释阶段①在描述阶段完成4个“W”的基础上,再研究2个“W”,即由谁用(by whom)和为什么用(why);②民间解释;③科学解释;④应用市场分析研究 3.应用阶段①应用市场分析研究。③拟定开发利用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④项目实施; ⑤产品进入市场,取得效益。 2.引种与驯化的意义是什么?我国引种驯化的历史可分哪几个阶段? (1)意义:一、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二、以良种代替劣种,提高了效益; 三、扩大栽培范围,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保证市场供应;四、保护野生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2)1.国内引种时期,从原始农业的萌芽到公元一世纪。 2.陆路引种时期,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元末明初。丝绸之路的开辟。 3.海道引种时期,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首次出发)。 4.计划引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3.我国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在我国,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植物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将不断增加,我国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不能大量从国外进口木材,我国对木材的大量需求仍将作为对植物 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一种巨大威胁长期存在。 ②虽然我国森林覆盖率下降的趋势被扼止子,但天然林的减少并未停止。 ③树种单一的人工纯林增加并不能弥补天然林缩减,人工林在生产力、林副产品种类及贮 量,尤其是生态效益上难以与天然林相比。 ④正在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生产力水平大多较低,这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⑤一些大型工程对植物资源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三峡水利工程使该地区植被大面积被淹, 人口迁移及农田、城镇上移会使未淹地面的植被急剧下降。 4.试述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1.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一定会或多或少消耗资源,减少资源的贮藏量,而保护则是为了保证资源贮藏量不减少,因此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 2.人类保护植物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资源,离开这个目的,把一草一木都当作绝对保护对象,保护资源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对矛盾中,开发利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考虑问题时应首先从主要方面考虑。反过来,如果没有开发利用产生的效益来为保护资源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资源的保护就是无源之水,不能持久。因为没有开发利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只能让植物资源自生自灭,浪费,也不能持久。 3.植物资源具有再生性,生物物种的种群在遭受外界力量破坏后,破坏的强度在一定限度内

商业计划书紫杉醇商业计划书完整版

商业计划书紫杉醇商业 计划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6年04月,WORD格式,可编辑修改。

保密须知 本商业计划书属商业机密,所有权属于紫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只限于已签署投资意向的投资者使用。收到本计划书后,收件人应即刻确认,并遵守以下的规定: 1)若收件人不希望涉足本计划书所述项目,请尽快将本计划书完整退回; 2)在没有取得“紫康”紫杉醇项目组的相关负责人的书面同意前,收件人不得将本计划书全部或部分地予以复制、传递给他人、影印、泄露或散布给他人; 3)应该以对待贵公司的机密资料一样的态度对待本计划书所提供的所有机密资料; 4)本商业计划书不可用作销售报价使用,也不可用作购买时的报价使用; 5)未经“紫康”紫杉醇项目组的相关负责人的同意而复制、传递、影印、泄露或散布该计划书内容的,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诉诸法律,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1.执行总结 公司摘要 紫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7名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大学生创立。本公司依靠由成都岷江实验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关于提取紫杉醇的最新发明,提倡科技为健康的公司理念,承担着为广大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药物的重大使命。 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内使我们公司成为一个在中国的原料药行业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型制药企业,紫杉醇产品市场分额占到全国的相当大份额,同时不断的开发新产品,向药业的其他领域拓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着眼于人类健康的需要,逐步使我们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市场需求 紫杉醇被誉为近二十年来最有效的治癌药物是当今世界上抗肿瘤药物最畅销的治癌药物。它的副作用低,主要用于治疗子宫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另外对肝癌和前列腺等癌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美国、欧洲是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需求市场,仅美国就占据了全球紫杉醇消费市场90%的分额。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万人,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 m3,最大为亿m3,最小为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部分以洪水形式流走;入境水由于没有相应的调蓄工程,再加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1水资源状况 4.1.1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分区采用区域区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在高级分区中以水 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自然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成果,石阡县全境属于长江流域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包括乌江和洞庭湖水系;三级分区包括乌江思南以上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浦市镇以上;四级分区为思南以上的余庆河~石阡河、沅江浦市镇以上的施洞以上四级分区。结合石阡县河流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今后规划等因素,将石阡县划分为6个水资源五级区:直汇乌江区、余庆河区、本庄河区、黑滩河区、石阡河区、汇入沅江流域区。石阡县全县面积为2165.49km2,其中境内乌江流域面积为2070.51 km2,占全县面积的95.6%,境内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为94.98 km2,占全县面积的4.4%。石阡县河流水系及水资源分区见图 1和图2。各水资源区面积见表4.1.1-1。 表4.1.1-1石阡县水资源分区表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分区面 积 (km2) 长江乌江思南以上 余庆河~石阡 河 直汇乌 江 36.84

(2070.51km 2 ) 余庆河 336.11 本庄河 171.23 黑滩河 79.24 石阡河 1447.09 洞庭湖水系 沅江浦市镇以上 施洞以上 (94.98km 2) 汇入沅江 94.98 4.1.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1.2.1 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 根据石阡县境内站网布设状况,选择石阡气象站、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进行分析,依据各站实测资料,并以石阡气象站为参证站,对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计算各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见表4.1.2-1。 表4.1.2-1 石阡县境内雨量站情况表 站名 降雨量均值(mm ) Cv 观测项目 备注 石阡气象站 1103.3 0.16 降雨、蒸发、气温等 Cs=2Cv 石阡水文站 1093.4 0.16 降雨、径流等 石固雨量站 1016.9 0.19 降雨 坪山雨量站 1191.4 0.21 降雨 聚凤雨量站 1069.0 0.18 降雨 本庄雨量站 1145.6 0.17 降雨 白沙雨量站 1141.2 0.18 降雨 扶堰雨量站 1150.2 0.21 降雨 甘溪雨量站 913.6 0.17 降雨 中坝雨量站 1051.0 0.16 降雨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堪忧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堪忧 作者:崔昊 如何良好地开发信息、利用信息资源,已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当我们在谈论这个数据爆炸年代如何去存储信息的时候,往往我们忽略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毕竟在这些正处在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中,蕴含着人类赖以持续发展的智慧,同时,在这些数据中,也并不都是精华,也有糟粕。于是,这就对我们如何良好地开发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近日,作为国内较早关心信息化建设,关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大型综合性媒体集团,《光明日报》举办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组织了业内许多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参加,包括中国社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社科院信息办主任解延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等知名人士,同时,作为国际上的权威调查机构,IDC中国公司副总裁万宁先生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另外,在信息数据存储领域有着领先地位的EMC,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厂商代表,EMC公司客户解决方案总监马隽也发表了其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看法。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作为国际上权威的调查机构,IDC一直非常关心数据存储产业的发展,在研讨会上,IDC中国副总经理万宁引述IDC最新研究报告《数字宇宙膨胀:到2010年全球信息增长预测》数据指出,2006年全球每年制造、复制出的数字信息量共计1610亿GB,中国数字信息量为127.1亿GB ,占全球信息量的7.9%;受“富媒体”、用户创建内容和16亿网民三大因素推动,到2010年,全球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880亿GB,而中国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00.5亿多GB,占全球信息量的9.1%。由此看出,中国的信息增长速度还要高于全球,2006-2010,全球信息量增幅为6倍,而中国则高达7倍。相比之下,印度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172亿GB,韩国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157亿GB,日本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520亿GB。 这就说明,我国信息资源不仅整体规模十分庞大,而且仍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如此众多的信息的存储、利用是全社会,尤其是以国家主体的政府政务系统和以商业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商务系统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 对于电子政务与政府机构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解延德主任表示,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他表示,10年来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是急速发展,但真正的信息共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我们还没有做到,特别是在信息开发和信息应用过程中,我们确实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在网络是基础、信息是关键、应用是问题、管理是保障,必须要融合到一起才能健康地发展,最难的是数字化办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我们还处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办公流程简单结合的层面上。 他认为,对信息资源的保护、分析和利用对于提高执政能力、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当前只有以应用为目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实质的进展。 而对于目前我国存储设备的购买、管理和利用,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还非常的不健全,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摘要目的:为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道地性”研究及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等3个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我国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还存在不足和误区。结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在当今“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且应用中草药历史悠久的国家,自然更加受到重视。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迎接即将来的21世纪。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

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的 回顾 建国49年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研究和汗发的特点,取得了显着成果。 1.1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整理经过30余年的考察,已查明我国高等植物约3万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1],相继出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着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本草图录》、《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等,使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调查、整理和总结工作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2药用植物的引种裁培 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电子商务论文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文/黄炜 摘要:现今社会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财富,在推动科技不断进步,促进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当中更有着无法代替的决定性作用。信息资源的公共资源属性以及外扩性较强等特点,决定了市场在信息资源利用及开发的工作中必定会有局限性。所以,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以及相关产品的供应、社会作用的体现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下文矿主要对信息资源利用及开发过程当中的相关规则以及政府部门相应职能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政府职能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够体现政府部门的执行能力和对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力度,已经与物质及能量等核心资源处于相同的地位,而且大有赶超两者的趋势,政府的信息资源更是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保密资源。在调查与分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体现了一个强国的基本素质,也是许多国家的发展目标。比如日本,虽然它国土面积狭小且资源严重稀缺,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对于信息资源的巧妙利用和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得日本从战败以后迅速成长为一个经济强大、信息资源丰富的世界强国。所以,每个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都应该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合理配置作为自身战略发展的首要任务,这也是信息互联时代中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1、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 概述

信息产品,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特性的无形产品,信息产品都没有排斥性与竞争性。因为在对某产品的消费边际成本几乎为0时,就证明了它是不具备任何竞争性的。信息资源也同样如此,即便是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其产生的边际成本也依然是基本趋于零的,也就是说,即使用户再增加,也不会使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有所升高或降低,特别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更是有着这样的特征。在带宽未受限制的范围之内,即使浏览的人数再增加,也不会产生消费上的变动或对替他人获取信息的影响。为了避免市场失灵以及市场配置率下降,信息资源产品需要通过公共部门来提供,在社会中绝大部分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及信息服务机构就是这样的一种生存模式,靠政府进行投资支持。但是信息资源的提供可能来自政府也可能来自市场,这就是由于信息资源没有竞争性和排斥性而造成的,即信息资源来自于哪里完全看市场和政府对信息资源的配置与提供方向。所以对于社会上所有公共机构来说,如何分清这些资源信息来自哪里尤其重要。 1.2 信息资源的外部性 对于银行、海关、税务这种高保密部门来说,他们通过自身能力会创造开发一些专业性强且价值高的信息资源产品,这些产品的用户群体、用户规模都因由市场来决定和提供。我们常见的信息资源产品包括ERP系统、办公软件、海关巡检系统、银行的各种客户服务端等等。相对的,一些低价值、用户群体规模大的、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信息资源产品,则由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提供,例如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机构、交通信息中心等等公共场所,所以可以看出,信息资源的外部性非常明显。外部性就是一方的生产消费变成另一方的生产效用函数的一个变量。也就是说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源成为大众的消费产品这样一种转化过程,就叫做外部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