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完整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完整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完整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

王慧英河北平山古月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3、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通过基因突变原因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的思想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与学法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教师适当举例以问题形式层层递进引导,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从讨论英文句子中发生个别字母改变可能导致句子意义的变化情况和一本书的文字信息在重新拷贝一份时易发生的错误,进行理解引导联想和类比,理解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改变的关系;以设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和自主合作学习思考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用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总结。最后有效小练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控一次性到位。

四、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前面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与环境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虽然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通过学习提高了能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材版本及设计意图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设计意图:从基因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

也是学习6章和7章的基础。通过本节学习,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对基因突变的概念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根据以前基因的相关知识,对基因表达的异常情况进行理解,然后再仔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基因重组部分,对前面的减数分裂进行复习,结合相关知识再利用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六、教学过程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

2

3

4

5

6

九、教师留课下作业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

条件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

相互作用。

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生殖细胞。

意义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

样性的重要原因。

发生可能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变异的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二、基因突变

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概念图

2、基因突变的概念

3、基因突变的原因

4、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

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中如何在前面遗传的物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进入一

个新的平台是本次教学思考的主要问题。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立足课本,实现

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主要的指导思想。在学习基因突变时,带领学生学习基因突变的基本

概念,对概念进行深入解析,从基因结构的改变,到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中的相关理

解及突变的结果原因和特点等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深入学习。同时结合基因的结构和基因对性

状控制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研究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会影响生物的性状。在学习基因重组的过程

7

中采取了新的尝试,让学生根据文字,结合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学习,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实现对基因重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题型练习的设置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充分利用好高考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再理解。总之本次课无论是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上,还是教师的适当引导中都配合的相对满意。

8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突变的详案(精品)字字到位

生物的变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结合一个例子,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突变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示意图和碱基对的增添级缺失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设臵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 2.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 [解决方法](1)通过板书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 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教材分析:通过学习,感情地认识生物界的各种变异现象,进一步理解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 通过板书基因突变(增添、缺失和改变)的示意图,结合基因是决定生物形状的基本单位的知识和转录翻译的过程来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教学资料(相关基因突变的例子)。 2、学生课前预习有关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谈话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们听说过纯白色的狮子吗?你们听说过有两个拱嘴四只眼睛的猪吗?你们听说过手指没有指纹的人吗?你们听说过有类似于大象脸庞的人吗? 生:没有。 师:那,现在听说了吧? 生:(兴奋状态) 师: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些异常的生物存在呢?答案就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中。今天我们到底要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就学习生物的变异。(板书: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究竟何为变异?一个母亲生下五个儿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五个儿女长得和他母亲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这五姊妹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父母与子女,还是亲兄弟亲姐妹,甚至是双胞胎都会在性状上有差异。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差异叫变异。变异有两种类型,分别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而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例如: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生活在城市,一个生活在农村,在城市的皮肤白,在农村的皮肤黑,正是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了他们肤色上的差异。 师:再比如,一个长相平凡的女子,经过整容手术后变成了美女,这种美丽能够遗传给她的后代吗?

高中生物必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选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选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选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解决办法] (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定律,概括出两种基因重组的类型。 (3)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 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 [解决办法] 讲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联系实际举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 l.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短腿安康羊和正常绵羊图。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镰刀型贫血症红细胞和正常型红细胞比较图。 3.银幕以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活动设计 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 2.引导学生观察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认识基因突变的实质。 3.在教师启发下,由学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出示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1.变异的类型及可遗传变异的来源(B:识记)。 2.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B:识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可见、遗传的问题很复杂。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

整合资料运用探究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 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吴志强 1.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内容.由于基因重组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本节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变异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体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环境等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实质。本节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③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 ②整合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4.教学重点 ⑴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⑵基因突变的原因。

5.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6.教学程序 6.1陈述导入: 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用幻灯片展示几组发生基因突变的有趣的图片,如图一)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图一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6.2创设情景 根据“问题探讨”中的事例,教师指导完成相关问题。 【问1】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2】如果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类似的错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可能对生物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3】要求学生对基因突变有个大致的了解,从感性上有个认识。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基因突变呢?提问引入基因突变实例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6.3进入新课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1.教材依据: 青岛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1 节。 2.设计思想 教学活动围绕着对基因突变的实例展开,理解基因突变的内涵,把握基因突变的外延、特点以及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强化核心概念的教学,注重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的联系。 3.目标聚焦 1.阐明基因突变的机理、特点和应用 2.关爱生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学法指导 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镰刀型贫血症)到微观(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机理)来归纳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利用图示、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等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结果以及与性状的关系。最后将所学内容进行整合。 5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PPT 上的两个实例,引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PPT 并分析讨论。 提问:实例一:在北京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KG 左右。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实例二: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遨游过太空后培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 将太空椒的种子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实。 实例一、二描述的变异类型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异?若不是,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不是,前者不可以遗传,后者可以遗传。 教师总结并展示PPT:变异分为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改变)和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学习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 板书: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1 节基因突变 教师通过PPT 展示教材P69 基因突变的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提高同学们学习《基因突变》的兴趣。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的内容,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五、教学程序设计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生物学段高中年级二 单元 4 教材版本浙科版 课程名称基因突变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要落实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是:“遗传与进化” 模块中“生物的变异”主题下的“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基因突变是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教材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 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了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这 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 的原始材料,所以本节课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基因突变的意义这部分知识 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基因的本质及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 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对于生物的变异现象,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也学习过,所以并不陌生,但对于可遗传变异的本质,需要进一步的学习。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基因在传递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 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由于所教班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表达的准确性稍微欠缺,所以通过设计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 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目标1.概述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 2.阐明增添、缺失或替换DNA分子中碱基对都会改变基因结构; 3.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诱发产生; 4.举例说明基因突变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自然突变频率低等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资料的探究和讨论,实现学习中概念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 2.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概念图,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探讨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积极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2.通过理解基因突变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从容说课 本节教学可用1课时,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具体过程参见教学案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这一因果关系。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教师可以通过先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例如,射线(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容易引发癌症,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容易导致皮肤癌;据报道,在医院放射室工作的医生容易患癌症;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得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变质花生中的黄曲霉素可致癌(化学因素)等。 最后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对比和总结。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 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具准备 1.基因突变实例图片。 2.基因突变引起性状改变流程图(即课本P81完整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高三生物总复习 第24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第24讲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教学案 【考纲要求】 【考点分析】 【考点预测】 本考点是现实生活与实践生产比较密切的问题,所以也是考察的重点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基因突变的类型以及基因重组的时间关系,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另外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育种问题,主要是以大题或者是实验设计的试题出现。 【知识梳理】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2、方式 3、原因 (1)内因 (2)外因

①物理因素 ②化学因素 ③生物因素 4、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 ②随机性 ③低频性 ④不定向性 二、基因重组 1、概念 2、发生时期 3、形式 【重点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形式比较 1.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结构的改变方式不同,可将基因突变分为四种类型: (1)点突变:由某位点一对碱基改变造成的。其包括两种形式:转换和颠换。点突变的不同效应为:①同义突变;②错义突变;③无义突变;④终止密码突变。 (2)移码突变:某位点增添或减少1~2对碱基造成的。 (3)缺失突变:基因内部缺失某个DNA小段造成的。 (4)插入突变:基因内部增添一小段外源DNA造成的。 2.突变体的表型特性 突变对表型的最明显的效应,可分为: (1)形态突变。 (2)生化突变。 (3)致死突变。 (4)条件致死突变。 3.突变发生的时期 突变可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发生。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通过有性生殖必然引起后代遗传变化;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可引起某些体细胞遗传结构上的改变。突变发生的时期

越迟,则生物表现出突变性状的部分越少。 4.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是基因在诱变因素作用下,内部分子结构改变的结果。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可以概括如下表所示: 5.基因突变的特征 (1)普遍性。 (2)随机性。 (3)稀有性。 (4)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突变为一系列异质性的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但每一个基因突变的方向不是漫无限制的,如毛色基因,突变一般在色素的范围内。 (5)可逆性。 (6)多害少利性:但有害的突变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 6.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本质基因结构改变,产生新的基因, 出现新的性状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发生时期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由于 碱基互补配对的差错(碱基对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交叉互换和

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

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 【篇一: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 梅州市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案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所在单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一、教学指导思想:(一)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但这与我们的大班教学现象相矛盾,如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学习的机会;(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比如让学生通过构建生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观结构,让微观宏观化,将生物学变成触手可摸具体知识。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三)让学生自主体会和探究生物学原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四)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 节的内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章的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 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学生已经学过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知识,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组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 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 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3.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 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难点 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磁条(制成基因碱基对)

基因突变的教案Word版

课题《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一课时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理解) 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A:了解) 能力方面 1.通过观察正常红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通过发挥媒体的直观功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2.通过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创设,结合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3.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讨论分析,使学生通过“材料—比较—归纳”的方式来获得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1.理论依据 (1)奥苏伯尔关于概念形成的学习理论 生物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主要有两条途径: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用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概念。是获得概念的初级形式。概念同化: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方式,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生物学学科知识的基本单位,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课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就是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概念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将外部言语转化成内部言语的思维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进行观察、比较以及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学习,为进一步对原型的抽象和概括提供条件。由于学生头脑中没有用以同化基因突变这个新概念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节课关于基因突变的概念教学采用以概念形成方式进行教学。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2)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征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 2、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对象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虽然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通过学习提高了能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四、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过联想和类比,理解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改变的关系;以设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用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总结。 五、媒体使用 电脑、投影 六、课前准备 教师:1、制作学案2、制作教学课件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及其相关的图文资料 4、有关各种生物基因突变的图文资料 5、基因重组的图文资料 学生:回顾DNA分子的复制,中心法则相关的内容 七、课时:二 八、教学过程 一、电影导入、激发激情 PPT展示《山楂树之恋》从影片中山楂树开红花的,以及老三因为长期接触当地矿物质最后总得了白血病这两个例子入手。 创设问题情景:有人说《山楂树之恋》其实应该叫做《山楂树之变》这里的变到底是指什么在变呢?从而导入本节课。 二、实例讲解、引入概念 提供以下的学习任务:1、观察教材“图5-1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红细胞”,思考: (1)正常人的红细胞与患者的红细胞有什么区别? (2)红细胞内含有什么物质?此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最新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发生原因、特点及意义。 (2)基因重组的概念、发生时期及意义。 (3)说明重组DNA技术的一般过程。 难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说明重组DNA技术的一般过程。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案,生物,必修1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可见遗传的问题很复杂。 学生讨论: 1、通过美容手术,纹成弯弯的柳叶眉,这种柳叶眉能遗传吗?为什么? 2、“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教师:性状受遗传影响,但也会发生变异,引起变异的原因可能有内因也有环境影响。生物的变异可分为两大类: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性状改变,而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基因突变 阅读课本P76-P78边做边学相关内容,并结合图4-16、图4-17和图4-18,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标准教材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 异(教案设计) Biology is a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types, structures, functions, behaviors, development, and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organisms at all levels.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案设 计)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一个科学·技术·社会(sts)。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

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二级文科班的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料收集看似简单,运用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易造成大量资料的积压与浪费;文科班的学生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在辩论会中展示自我个性,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公开课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1.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具体过程参见教学案例)。 2.旁栏设置的思考题和小资料,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有重要用途,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材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上,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基因重组。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引起的基因重组为例,阐述了基因重组对于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 教材还把重组DNA技术作为小字内容,安排在基因重组的正文之后,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生物技术。 4.本节内容可为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基因重组的内容需要本章第二节中的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交换定律的有关内容作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过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知识,为基因突变这一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适时启发和适时鼓励,由浅入深,建构基因突变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2.能力目标 (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说明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在引言部分指出生物的变异具有普遍性,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本小节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和特点,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教材从实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是为了学生便于理解抽象的概念。在介绍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自然突变率低、有害性和不定向性时,教材也举了具体的实例。设计的旁栏思考题和小资料,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人工诱变在育种上有重要用途,可通过教材介绍的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小节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基因突变与DNA的复制有关;(2)基因重组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减数分裂有关。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2.1知识目标

知道: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识记:(1)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2.2 能力目标 通过对课本引言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由“总”到“分”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3 情感目标 (1)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来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的多样性。 (2)通过教材介绍的我国在诱变 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教学重点及落实方案 3.1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3.2 落实方案

(1)使用ppt进行直观教学。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 5 教学方法 教授法、讨论法 6 课时安排 2课时 7 教学过程(见下表)

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doc

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 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方面 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 育; 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问题探讨及基因突变的实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二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生物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性状表现除与遗传物质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答:与外界条件有关)性状由亲代传递到子代时,会不会一成不变呢?当然不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这又为什么呢?(答:这是因为生物体不仅具有遗传还具有变异。)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姓名:刘陶钢 年级: 2015级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第一节,与之前在《必修一》中学习过的“细胞的癌变”和本书第四章的“遗传信息的翻译”的内容有较大的联系。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可以复习之前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并且对于前四章内容的学习也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基因突变的特点、诱发条件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一些科幻电影的例子来进行讲授,引起学生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精神;通过基因突变可能有害也可能有利的特点,培养学生全面看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2、难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 1、导课 在多媒体课件上给出“钢铁侠”和“蜘蛛侠”的对比图片,提问“钢铁侠”和“蜘蛛侠”获得能力的不同点。同学们回答“钢铁侠”靠装备“蜘蛛侠”靠“变异”。进一步提问:“那么这种变异的本质是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基因突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平时会看的一些美国大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 2、讲授新课

师讲述:要学习基因突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基因突变,所以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基因突变的概念。(在课件上给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和能否遗传的条件)基因突变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而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必修一》中学过的“细胞的癌变”,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变成癌细胞”这说明细胞的癌变也是基因突变的一种。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吗? 生: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又叫生物致癌因子)。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精神。 师:对,同样地基因突变也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三个原因。同学们看看下面三种分别属于什么因素(在多媒体课件上给出三种情况:1927年,美国遗传学家缪勒发现,用X射线照射果蝇,后代突变的个体数大大增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DNA 分子中的碱基,从而导致基因突变;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的DNA,导致其复制出错。) 生:第一种是物理因素、第二种是化学因素、第三种是生物因素。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如何区分了诱发基因突变的三种因素。 师:很好,同学们都答对了。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基因突变的特点: 普遍性: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DNA的任何部位 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低频率性:在高等生物中,大约105—108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发生突变 少利多害性: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但有些基因突变也可能使生物更能适应环境。 设计意图:讲授本节课的重点。 师:既然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又低,大多又有害,那基因突变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 生:不是。 师:对,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这就是基因突变的意义。 设计意图:先引起学生思考,在引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内容时主要是通过基于常态下的教学教材,实现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从而加深对 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基因重组内容涉及减数分裂过程, 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际理 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熟练掌握基因突变的本质、特点以及应用;掌握基因重组的本质和特点,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 因重组。 能力目标: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 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基因突变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爱护生命,通过基因重组了解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差 异性,珍惜爱护生命。 3.重点难点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及特点,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特点以及对应的基因变化图。 4.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模式为:提 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5.课时安排1课时 6.教具使用多媒体结合挂图

7.教学过程设计 本模块的第1章至第4章,从分子水平阐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基因的结构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第5章则从 生物变异入手,从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 原因,是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延续和拓展。本节教学可用1课时,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 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本节在教学上采取以下思路: 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 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限于 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教师给 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见后面),并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 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 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 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 原理。 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怎样全面理解DNA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呢?是不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为了说明 这个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讨论英文句子中个 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通过分析 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然后,教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 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 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 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