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惊心听禅语 佛渡有缘人——令人开悟的禅诗

惊心听禅语 佛渡有缘人——令人开悟的禅诗

惊心听禅语 佛渡有缘人——令人开悟的禅诗
惊心听禅语 佛渡有缘人——令人开悟的禅诗

令人开悟的禅诗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

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牛仙客沼寺诗)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梅花尼嗅梅诗)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司空图牛头诗)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守端蝇子透窗诗)

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

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

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

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

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

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

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

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

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

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

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

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

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

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

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

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何振贷铁塔诗)

53.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曼殊本事诗)

54.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退谷云诗)

55.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普明禅师牧牛颂诗)

56.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

57.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圆瑛常州天宁禅寺定后口占)

58.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山下路,却听泉声恋翠微。(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诗)

59.香芭冷透波心月,绿叶轻摇水面风。出守出时君看取,都芦只在一池中。(佛鉴勤禅师诗)

60.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虚堂智愚禅师古梅诗)

61.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栖白寄白山景禅师诗)

62.西禅寺古振唐风,百丈怡山一脉通。坐破薄团卷帘笑,风光不减荔枝红。(苏渊雷题西禅寺诗)

63.放出沩山水轱牛,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怀海沩山牯牛诗)

64.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世,便是人间无事人。(杜荀鹤赠质上人诗)

65.四大由来造化工,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人人谂鱼鼓颂诗)

66.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王安石和诗赠女)

67.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契此播秧诗)

68.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卧自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可止精舍遇雨诗)

69.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日本一山国师牧牛颂诗)

70.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志芒千峰顶上诗)

71.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王安石天童山溪上诗)

72.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做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慧寂诗)

73.大梅梅子熟,庞老已先知。正眼验真妄,相逢拍手归。(桦源岳禅师诗)

74.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冈开智慧花。(白居易僧院花诗)

75.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方四午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苏轼赠东林揔长老诗)

76.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古镜不磨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无名禅师诗)

77.草堂名刹岁年深,三藏谈经事莫寻。唯有千章云木在,风来犹作海潮音。(溥光题草堂诗)

78.是风是幡君莫疑,百草丛中信步归。王道太平列忌讳,戏蝶流茑绕树飞。(自得晕禅师诗)

79.海门瘦月远无斜,潮退虚声吼白沙。短袖闲叉无事乎,荆山野寺看梅花。(吕留良悟空寺观梅花)

80.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何山守珣开悟诗)

81.一榻萧然傍翠阴,画扃松户冷沉沉。懒融得到平常地,百鸟街花无处寻。(祖印明禅师诗)

82.黄梅席上数如麻,句里呈机事可嗟。真是本来无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西塔禅师诗)

83.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佛印元禅师诗)

84.卢陵米价播诸方,高唱轻酬力未当。觌面不干升斗事,悠悠南北谩猜量。(长灵卓禅师诗)

85.语路分明在,凭君仔细看。和雨西风急,近火转加寒。(道吾真禅师诗)

86.卓尔难将正眼窥,迥超今古类难齐。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丹霞淳禅师诗)

87.炉熏细细烧禅房,竹日晖晖映短墙。安得买邻珙岁晚,钵盂分饭共绳床。(李彭荅友赠诗)

88.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深。(曼殊迟友诗)

89.云树高低迷古墟,问津何处觅长沮。渔郎行人深林处,轻叩扉门问起居。(曼殊本事诗)

90.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我本负人今已矣,任他人作乐中筝。(曼殊本事诗)

91.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曼殊本事诗)

92.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诗)

93.春看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诗)

94.窗外芭蕉要半庵,心番一炷静中参。云霞幻灭寻常事,禅定莫如是钵悬。(亦苇禅定诗)

95.言从天竺诗,偶步下云房。新霁铃声活,晨炊松叶香。

片云驻灵石,一鸟荅松篁。檐下花仍在,禅心但坐忘。(俞明震于竺诗)

96.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栏。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来。(道济诗)

97.负郭幽居一林清,残花寂寂水泠泠。夜深宴坐无灯火,卷土疏帘月满庭。(李光新年杂诗)

98.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开。不知园里树,哪个是真梅。(讷堂思禅师诗)

99.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器,纵有欢肠已似冰。(曼殊诗)

博览园设计规划介绍说明

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项目策划及概念性规 划方案设计说明 二零壹零年三月

一、项目缘起 宜春为禅宗圣地,禅宗文化渊源流长,但宜春禅宗圣迹散布在山区,是否能有一个集中展示的空间?宜阳新区,作为宜春城市新的行政办公、文化休闲中心,将以何引擎启动文化休闲?禅博园在这思考中横空出世,该项目的出发点便是促进宜春成为国内禅宗文化旅游的制高点,奠定其禅宗圣地的地位。并通过运作,使项目地块升值,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并催化宜春市旅游的转型升级。

二、规划理念 基于“营造传承中国禅宗文化的心生活”的规划理念,本案将把宜春禅博园定位为具有国际水准的,集宗教朝圣、文化体验、自然观光、生态休闲、养心度假、时尚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性、生态化、体验型、花园式的禅文化国际旅游综合体。 顺应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旅游功能由“禅宗朝拜”向突出生态的“都市禅境”和休闲的“禅意生活”转变;呼应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型,借“禅宗圣地”的旅游品牌创新“寺观园林”,凸显宜春“宜游、宜居、宜业”的禅意城市品牌。宜春禅博园将以“世界禅都、花园禅林”的盛大形象展现于世。 在此,我们整体将以禅宗“圆融”的哲学思想作为理念,来建构所有场地的生成逻辑,通过这样的思维背景和方法,使整个禅博园不仅展现宜春深厚的禅宗渊源以及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感知天下禅文化的丰富多彩。 同时,“花”的理念也表现在整体空间的布局上,重点项目的创意上,以及景观意境的营造上。

三、空间结构 空间意向:禅是一支花,规划范围内主要分东西两大板块,东部主要为商住和拆迁安置片区,西部主要为禅文化博览片区,从区块东部的秀江引水,穿越园区在博览园入口和寺庙山门前形成水面,与北部两个水面呼应,形成“一支禅花"的整体空间意向,西部片区围绕崇圣寺通过不同形式的园林组团展现禅文化,东部片区围绕呈现生态居住的禅意休闲小镇,共同组成“禅林花园”的城市景观。 空间结构为:“一花五叶”,通过对整个地块的GIS分析,包括用地现状、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分析,梳理空间机理,分析各地块的适用范围,在对禅文化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功能分区。 整个规划区分为六个功能区块,宗教朝拜区是整个旅游区的核心景区,是最重要的“一花”。入口服务区、文化博览区、滨水游憩区、休闲养生区、生态居住区作为各具特色的区块,则正如围绕于“一花”之“五叶”。整个规划区形成“一花五叶”的空间结构。 围绕“世界禅都、花园禅林”的在总体目标,将六个功能板块赋予不同的禅境,整个禅都呈现出水月镜花般的“天下第一禅境”。

禅意诗句

禅意诗句 经典禅诗欣赏 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七言禅诗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佛心禅语400句

佛心禅语400句 佛心禅语400句第1段: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能够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3.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4.众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如是心法,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5.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6.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7.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8.具足信愿行,这个人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9.一切诸众,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0.如果你自我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提高。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1.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提高。 13.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

非法。 14.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15.若众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16.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构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17.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我,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应对这一切。 18.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19.坦然地理解事实,自我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理解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20.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21.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2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爱,让人奋不顾身,让人舍己为人,为了你,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期望仅有我为你入地狱,如过太多人,那你不成了恶人,还是要入地狱。本来就没有恋爱过,何来失恋。 23.如果你不伤害万物,万物也必将不伤害你,这就是平安。 24.花儿不为谁开,也能够为自我开,世界不为谁存在,也能够为自我存在。

中华经典禅诗三百首(七言)

中華經典禪詩三百首(七言) 整理蜂见花 插秧詩南北朝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道宋宋守端聲聲解道不如歸往往人心會者稀 滿目春山青草綠更求何處可忘機贈衡嶽僧 唐懷素祝融高座對寒峰,雲水昭丘幾萬重。五月衲衣猶近火,起來白鶴冷清松。題僧院唐靈 溪閑月引相過,帶雪松枝掛薜蘿。無限青山行欲盡,白 雲深處老僧多。簡寂觀唐靈徹古松古柏岩壁 間,猿攀鶴巢古枝折。五月有霜六月寒,時見山翁來取 法華寺上方題江上人禪室唐皎然路入 雪 。 松聲遠更奇,山光水色共參差。 梁朝老掛枝。欲歸山留別韓潮州愈偈唐大顛 辭君莫怪歸山早,為憶松蘿對月宮。台殿不將金鎖閉, 來時自有白雲封。馬上作唐貫休柳岸花堤夕照紅,風清襟袖轡璁瓏行人莫訝頻回首,家在凝嵐一點 中 春送僧唐無名氏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沖 。 雨到江潯。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中作唐處默席簾高卷枕高攲,門掩垂蘿蘸碧溪。 閑把史書眠一覺,起來山日過松西。孤猿叫落中岩月偈

唐延壽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殘半夜燈。 時誰得意?白雲深處坐禪僧。千尺絲綸唐德誠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 滿船空載月明歸。春晚書山家屋壁唐貫休柴門 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贈質上人唐杜荀鶴桶坐雲遊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 無事人。溪上遇雨二首 雨,噴灑前山次獨晴。忽驚雲雨在頭上,卻是山前晚照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 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O 年石上古人蹤唐寒山千年石上古人蹤,萬丈岩前 點空。明月照時常皎潔,不老尋討問西東。 唐拾得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 顆水精潔暇翳,光明透出滿人間。瀉山牯牛 丈懷海放出瀉山水牯牛,無人堅執繩鼻頭。綠楊芳草春風岸,咼臥橫眠得自由O 唐趙州從諾 四大由來造化功,有聲全貴裏頭空。莫嫌不與凡夫說, 只為宮商調不同。答僧偈唐大梅法常池荷葉衣無盡,滿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去處,又移茅舍 入深居。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一语一禅一佛悟

一语一禅一佛悟 一语一禅一佛悟 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一念起,万水千山皆有情;一念灭,沧海桑田已无心。佛说,缘深则聚,缘浅则分,万法随缘,不求则不苦。所以遇见所有遇见的,拥有可以拥有的,忘记需要忘记的,才能换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佛说:眼前的一切都是我们过去种因所结下的果。得到了是你该得到的,用不着得意。失去了是你该失去的,用不着懊恼。得失是缘,何不淡定斯然。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定在慈悲,自然吉祥如意。 弱水三千饮一瓢,我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红尘万场舞一夜,我要的是一花一叶一世界。战场黄沙挑一旗,我要的是一家一国一单骑。鸾凤散尽伊人泣,我要的是一歌一舞一柔荑。菩提落子无一树,我要的是一语一禅一佛悟。 桃花十里植一岸,我要的是一箫一琴一世安。流年似水梦一场,我要的是一颦一笑一思量。荷败香冷花一落,我要的是一山一河一承诺。脂砚清墨书千行,我要的是一词一句一鸾章。风月千都留一处,我要的是一曲一散一孤独。梦里蘼芜青一剪,我要的是一思一念一相见。

人心境界远,百世修炼深,心灵常驻善意持,觉悟人生百世修。禅意就是一种心灵间的美,宁静淡泊的心有所属。佛度慈航,禅意滋生,佛渡有缘人,静心洗凡尘。看尽人间冷暖,尝尽人间悲欢,终要远行,路漫漫,禅意人生细品味,如梦方醒踏凡尘。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然佛性,无为解脱。 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认识是缘,陌路也是缘;朋友是缘,敌人也是缘;恩爱是缘,别离也是缘;和睦是缘,纷争也是缘;觉悟是缘,痴迷也是缘;成佛是缘,成魔也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逆缘顺缘有缘不散。世间万物因缘而生,缘聚则物在,缘散则物灭。

禅宗内容提要

禅宗是隋唐以来最重要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而且也是汉地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禅宗一反隋唐以来其他宗派拘泥于经典和陷于繁琐的名相分析的习气,而是标榜“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以彻见心性之本源,(“见性成佛”)为宗旨,自以为是“以心传心”的“教外别传”。因此禅宗又叫佛心宗。 禅即禅那,或译静虑、思维修,它是思维心虑的方法,就是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深密思维的状态。佛教大乘、小乘都要修禅,但他们修习的方法和达到的境界往往不尽相同。禅宗的得名,首先由于他它对禅修的实践的高度重视,与其他佛教宗派将重点放在经典。理论的解释和研讨等截然不同,禅宗初期所传的教法就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收摄精神,这些与禅的要求没有区别,故称为禅宗;其次是它对于禅修的理论和时间都有重大发展,比如荷泽宗的宗密区分禅法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如来清静禅等五种,后世的禅师又以六度所设之禅为如来禅,达摩所传的心印为祖师禅,这些都对以后的禅学有很大影响。禅作为一种宗派的称呼,始于唐中叶以后。 禅宗重视实悟而轻视理论,在单纯哲学思辨层面并无多少建树,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继承《楞伽经》、《大

乘起信论》等思想,以自身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新为世界万物之本体。禅宗的特点体现在实践层面,它是以自身本具的真心为修为的基础;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无有染着为修正的目标;以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为修道的宗旨;以不立文字,以心印心为传到的准则;以棒喝、机锋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为接引学人的方法。 (一祖)迦叶 直到28代菩提达摩 (二祖)慧可 (三祖)僧璀 (四祖)道信 (五祖)弘忍 (六祖)慧能等, 慧能的思想 在禅宗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就是后来被推为六祖的慧能。慧能(638-713),又作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据说慧能早年丧父,家贫,靠砍柴担水奉养寡母。一天担柴到了市里,听客诵读《金刚经》,当下开悟。 慧能于676年,复于南海法性寺,依印宗法师出家。翌年,迁至韶阳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

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元素宗教文化

三清山:三峰插天如芙蓉,晴云赤日行其中。各位评委,我抽中的是三清山。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并有古建筑三清宫而得名。三清山兼具“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青城之清幽”,被国际风景名家誉之为“世界精品、人类瑰宝、精神玉境”。三清山得“道”弥彰,是有名的道教圣地,它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他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文化,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枯,其水清冽甘甜。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一年四季皆美景,融融春日,杜鹃怒入,百花争艳;三伏盛夏、浓荫蔽日,凉爽宜人;仲秋前后,千峰竞秀,层林尽染;三九严寒,冰花玉枝,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仙界般。 青岛崂山:古人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青岛崂山欢迎您!崂山; 又称“牢山,当地人认为此山坚如磐石,驱之不动,为牢固之山而得名。崂山得道弥彰,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有着“洞天福地”之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道教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崂山一年四季皆美景,融融春日,杜鹃怒飞,百花齐放;三伏盛夏、浓荫蔽日,凉爽宜人;仲秋前后,千峰竞秀,层林尽染;三九严寒,冰花玉枝,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仙界般。让你想远离喧嚣,只喜清闲自在,吹一吹山间的风,听一听耳畔的呢喃,于山水间停留,安放悠悠的乡愁。来到崂山这一切都不是梦。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藏,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 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是青藏高原的标志,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布宫通身有四色:红色象征权威,白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庄严,黄色象征繁荣,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群楼重叠,气势雄伟,是藏式乃至中华民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布达拉宫在人民心中就是精神的象征,信仰的化身,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这样的人间天堂,谁又不向往呢?在藏族无论男女老少,他们可以忍受饥饿和寒冷,承受艰难和困苦,一路徒步一路朝拜,只为到达心中的这座圣地!有幸进入布达拉宫内部的藏民,都将这当作一次生命的犒赏和恩赐。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敦煌莫高窟:一禅莲花,广缘传天涯,渡人向善,修心佛法,落发为家,

经典禅诗赏析

经典禅诗赏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开善寺 梁·阴铿 鹫岭春光遍,王城野望通。 登临情不极,萧散趣无穷。 莺随入户树,花逐下山风。 栋里归云白,窗外落晖红。 古石何年卧,枯树几春空? 淹留惜未及,幽桂在芳丛。 2、赠法和颂 后秦·鸠摩罗什 心山育明德,留熏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3、陵峰采药触兴为 晋·帛道猷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 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

始知百带下,故有上皇民。 4、祖道赋 隋·慧晓 平生本胡越,闽吴各异津。联翩一倾盖,便作法城亲。清谈解烦累,愁眉始得伸。今朝忽分手,恨失眼中人。子向径何道,慧业日当新。我住邗江侧,终为松下尘。沉浮从此隔,无复更有因。此别终天别,迸泪忽沾巾。 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题峰顶寺 唐·李白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2、阙题

佛渡有缘人

佛渡有缘人

1.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 放不下。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 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 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4.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 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6.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7.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 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8.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0.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 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1.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 一片虚幻。 12.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5.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 当得宿命。 1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 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21.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2.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23.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 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24.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虚云禅师

虚云禅师:佛法世法无二无别六根清净处处是道编者按: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禅师晚年在云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随时开示修行法门。今天这篇开示,是虚云禅师在1955年四月十六日所说。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事呢? 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众说:“你为我开田,我为你说大义。”后来田已开了,师晚间上堂,僧问:“田已开竟,请师说大义。”师下禅床行三步,展手两畔,以目示天地云:“大义田即今存矣。”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说了什么呢?要用心体会圣人的指点。 我这业障鬼骗佛饭吃了数十年,还是摩头不得尾,现在又不能陪大家劳动,话也没有可说的,勉强应酬讲几句古人的话,摆摆闲谈,志公和尚《十二时颂》中辰时颂曰:“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识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既然坐卧都是道,开田自然也是道,世法外无佛法,佛法与世法无二无差别;佛法是体,世法是用。庄子也说“道在屎尿”,所以屙屎放尿都是道。 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你们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低头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打交道,便不清净,就没有道了。 佛性如灯光,房子一灯光满。房内虽有千灯亦皆遍满光,光光不相碍。宇宙山河,森罗万象,亦复如是,无所障碍;能回光返照见此性天,则六根清净,处处是道。要使六根清净,必须退步。退步是和《楞严经》所说一样,“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若退得急,就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 根不缘尘,即眼不被色转、耳不被声转等,作得主才不被转。但如何才做得主呢?沩山老人说:“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今插秧,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是被苦乐境界转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食也不知其味了。 鼓山为霖道霈禅师,精究《华严》以《清凉疏抄》和李长者论,文字浩繁,不便初学,乃从《疏》《论)中纂其要者,另辑成书。由于专心致志,不起分别念故,有一次侍者送点心来,置砚侧,师把墨作点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见师唇黑,而点心犹在案上。这就是心无分别,食而不知其味。 我们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别心,不生烦恼心吗?若能则与道相应,否则“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长期在烦恼中过日子就苦了。烦恼即菩提,要自己领会。

最新整理经典禅诗欣赏.docx

最新整理经典禅诗欣赏经典禅诗欣赏 南乡子词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 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 谁弱谁强多罢手,伤情,打入于樵话里听。 秦王苻坚墓碑诗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记, 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xxxx子莫愁诗 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 石崇未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面谋。 花落三春莺带恨,菊开九月雁含愁。 山林多少幽闲趣,何必荣封万户侯? 知足歌 人生尽是福,惟人不知足; 思量肩担苦,步行便是福; 思量走路苦,骑驴便是福; 思量饥寒苦,饱暖便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 思量露宿苦,藏头便是福; 思量荒乱苦,平安便是福; 思量无业苦,佣工便是福;

人生能几时,不要不知足! 得过歌 得过且过,多惜福,少惹祸; 石家豪势倾苍天,项楚乌江竟难度,何如陶潜抚孤松,醉来闲向北窗卧。世事到头终坎坷,快意终须有折挫,得过且过! 石天基莫愁诗 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场扯淡没来由。当年楚汉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憨山大师劝世文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惹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唐伯虎对玉环带清江引词 春去春来,白头空自挨, 花落花开,朱颜容易衰; 世事等浮埃,光阴如过客, 休慕云台,功名安在哉? 休想蓬莱,神仙真浪猜, 清闲两字钱难买,苦把身拘碍; 人生过百年,便是超三界, 此外更无别计策。 极品随朝,谁知倪宫保? 百万缠腰,谁似挑三老? 富贵不坚牢,达人须自晓。 兰蕙蓬蒿,看来都是草,

做人做事的名言格言警句

做人做事的名言格言警句 1、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2、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3、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4、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朋友多了顶天立地,朋 友是风,朋友是雨,朋友多了呼风唤雨。 5、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6、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7、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 8、不随便拒绝人,也不随便答应人。不许愿,不吊人家胃口,不在无谓的 事情上炫耀自己的实力。 9、自以为是的人会走向下坡路。 10、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11、人生就是需要拼搏,奋斗。 12、事情不用改变,只要我们改变。 13、友谊,好比一瓶酒,封存的时间越长,价值则越高;而一旦启封,还 够一个酒鬼滥饮一次……

14、显示出对别人的欢乐不屑一顾的样子,那是侮辱了别人。 15、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6、朋友是财富,健康是本钱。 17、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18、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19、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永远不与任何人包括对你最不友好的人纠缠。你搞你的人际纠纷,我 忙我的业务工作。 21、上帝助自助者。 22、“经验”很多时候是人们对“错误”的称呼。 23、挑选朋友要慎重,更换朋友要更慎重。 24、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25、不急于表现自己,也不急于纠正旁人,再听一听,再看一看,再琢磨 琢磨。 26、想要有朋友,先要够朋友。 27、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禅宗五宗七派传承示意图文

禅宗五宗七派传承示意图 文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禅宗五宗七派传承示意图文 、、、、(并列为) ? 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禅宗自,经、、、之后,分为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而传衍出五家七宗诸派。 五家宗派的主要特点,天隐修祖概括为下面五句话: 临济是‘怒雷掩耳’

沩仰是‘光含秋月’ 曹洞是‘万派朝宗’ 云门是‘乾坤坐断’ 法眼是‘千山独露’┌─…………………………… ┌──┤?┌…………………………┌… │└─┘──────┤? │└… ┤?┌──… │┌───┤? └─┤?└… └───…………………… ? ——(师传潭州伪山)——,师住袁州仰山,这是。

南岳马祖百丈运,临兴南穴首山汾。 慈明南会开一续,心出新清端演勤。 这首偈语就是说得的临济宗的传承。 ——一—————,师住镇州沱河侧,这是。 ——————————————创。 分出的杨歧方会和黄龙慧南禅师,最后一句是介绍杨歧派的代表人物。 黄龙寺黄龙宗87代世袭表 —祖心道瑄—惟清了洁—韶阳悟新—祖意正海—瞿成像明—可遗因相—慧通智慥—光凌晓安—明觉妙良—显清惠游—慧宗德修—光湛绍祖—宗澄慈清—复明永佑—锦明庆致—元尽真饮—宗龙嗣续—翠苏宏文—鉴心希才—烛朗普光—心空道简—养元了实—澄光悟修—献玉正涤—元甫缘华—月潭因贤—一菩智美—汝文晓通—时春妙果—相甫惠赞—子云德汉—自如绍夫—以智慈慧—元美永华—必能庆良—本明真文—复中嗣敬—德宏仁—文兴希旺—一祥普庆—园明道镜—慧灯了然—盛奄悟胜—继庵正法—景翠缘吉—朗然因澄—月轩智满—慈慧膛启—盛吉妙成—永宗惠荣—惟庆德吉—文理绍虎—隐淮慈惠—惺德永福—参如庆良—党海真传—悟微嗣禧—微庵宏惠—毓宗希传—祥明普慧—星亮道成—松颖了龙—演清悟连—界然正潮—密宏缘机—碧空远兴—觉聪永性—秋声佛谷—辉谷祖耀—融朗印春—遇宽本启—若能演会—习传续岳—万法心—脱尘宗乘—西岳华封—妙元严遵—自逍方来—月淮澄波—爽怀净里—醒迷果通。 ——创杨岐派 ——————————(师住韶州云门),这是。

国学考试

一:佛,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法会上拈花示众,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领神会,知其意旨。于是释迦佛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檠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谓“正法眼藏”这种“微妙法门”,就是指的禅,佛家的精神博大精深,佛学智慧讲究:心,神,气,理解性的东西或许用文字是不能表达他们的思想,一种心领神会的意念在他们看来更是重要,佛教传承不注重文字的形式,佛学智慧认为不识文字,不读佛经典故,也能悟出佛中真谛,把握佛理。“佛渡有缘人”,讲究一种随和,一种自然,身亲力行,就说佛教的创立者,难道他们都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之人,非也!他们的修行贯彻在劳作之中,而不是体现在研究弘扬经典上,这种思想正是基于禅僧的现实需要产生的。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在后来的唐代出现的,人有贪,痴,嗔,如果要修习禅宗,顿悟佛理,那么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本心或本性,戒掉人世的纷纷杂杂,所谓六根清净,人心在尘世中经历过的种种,早已被玷污的乌七八糟的,所以对本心或本性的认识和证悟就是成佛。“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恁么见得,便有自由分,不随一切语言转,脱体现成。” 禅宗文化的精髓是一种意念的理解,一种心境的高低,平庸之人又怎么能理解其中的真谛,或者一个正常的人(七情六欲的人)怎么能深入体会 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主要依据是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这是该宗的理论基础。行入即“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属于修行实践部分。慧能继承这一学说,在《六祖坛经》里主张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提出了“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其禅法以定慧为本。定慧即“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指“定”,“生其心”即“慧”。慧能从“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经文中,悟出了定慧等学微旨。禅宗的一切思想,皆从此义引申扩充而来。 二:颜回生活贫困不堪,但没有影响他内心学道的快乐,他能在贫困中保持快乐的心境,追求圣人的精神境界,杜维明评价颜回时说,颜回所体现的价值是“在最坏的客观条件下表现出最充分的人性光辉”。一个人的思想与人格只有在经受了由贫富、忧乐、祸福、得失等困境的考验和砥砺,才能真正地成熟和坚强起来。需要指出的是,在日趋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下,过于强调精神至上,忽视物质是完全不可行的。道德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人格的全部。理想人格应该体现真、善、美的完整统一。显然,儒家伦理思想过分强调道德学养的意义,势必走入泛道德主义。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靠“德”,还必须要有“才”,只有德才并举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据 孔颜乐处”提出了个人的身心和谐问题,表现出对个体心灵愉悦的追求,对自我精神安顿的关注。金钱和物质的满足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对于心灵来说。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构个人的和谐人格,个体身心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内心和谐是和谐人格的灵魂,品性、人格、心地是更值得追求的东西。我们应增强自我控制和调适内心平衡的能力,提高超越物质欲求和功名计较的境界。也许,孔颜的人生境界并非常人所能企及,但古代贤哲所关心的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 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杨万里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师法自然,杨万里诗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其诗歌中充溢着生机盎然的“趣”。杨万里把趣味引入到山水诗中,以“得趣”为指归。他注重发现自然景物中的活泼生机,用戏谑调侃的眼光看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以诙谐的笔

禅说经典句子

禅说经典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2、所有的方便都让给别人,所有的困难都留给自己,这是我们修行的一种方法。 3、积极人生看到的世界是一片阳光,消极人生看到的世界是一片黑暗;积极人生感受到的生活是无比快乐,消极人生心里感觉到的仅是一丝丝悲凉。 4、能舍才能得,菩萨因能舍尽一切,施予众生,故能得大成就。 5、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6、生活就是奋斗,只有勇于攀登才能创造辉煌;生活就是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生活就是付出,只有吃苦流汗才能实现理想;生活就是享受,只有品尝人生才能感知生活的快乐。 7、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8、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9、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10、敢于面对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坚强;敢于挑战逆境的人,生命因此茁壮。 11、我们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品质,善于去观察发现欣赏生活与他人美好善良的一面,然后将之变为一种习惯。这样我们在思想与行为上才能逐渐变得高尚与纯粹。 12、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3、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4、活着的气度是昂首挺胸,独立寒冬,面对漫天大雪,而巍然不动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于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15、即便是再清澈的水,如果在杯中不停地摇晃,它会变得浑浊;即便是再浑浊的水,如果将它静静地放着,也会变得清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给它时间去沉淀去净化,而总是妄想丛生纠葛不断,那么它就会如摇晃的水一样浑浊。让你的心静下来,清明澄澈。 16、当你习惯过一种日子,那么,你的一生只过上一天;如果你生活常新,那么你每一天都会过得很精彩。 17、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红楼梦各回读后感

红楼梦各回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红楼梦各回读后感 第一回:甄士隐前日对雨村有“诳驾”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及至中秋节,士隐家宴毕,另具一席于书房,步行到雨村住处相邀。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谢前罪,二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听了,也不推辞。由此可见两家关系融洽,士隐也很会做人。待人接物,显微见着。喝酒间,雨村提出了盘缠之事,士隐:“何不早言……”,雨村吟诵诗词,博得士隐赏识,趁士隐欢心之时提钱的事,容易成功。送礼的人,也等到别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点子上了。果然,雨村得了钱,不管黄道黑道之日,天没亮就出发了。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是本书的第一对男女相遇,一个是“虽无十分姿色,却亦动人之处”,一个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非久困之人。”情场首现二人,是世间常见的类型,算是书的后面才子佳人的引子吧。士隐投奔丈人,在世俗来说,应算是没出息吧?偏这丈人还“半哄半赚”女婿的钱!这就叫“投人不着”。 第二回: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贾雨村到“智通寺”的事。那青埂峰下的一僧一道已经分头行动,各自忙着度脱可以度脱的情鬼去了,所以我认为在智通寺煮粥的老僧,便是青埂峰下的那位僧人,是前来度脱贾雨村的。贾雨村在门口看到对联之时,也曾有过疑惑,却终不

明白这两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是为点醒他而作。对比着想起第一回甄士隐出家前的那一幕,甄士隐“本是有夙慧的”,故听到了“好了歌”及道士的言论,“心中早已悟彻”。可见能否被度脱,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是否有僧道前来度脱,而是内心是否有“夙慧”,正所谓“佛渡有缘人”是也。 第三回:今天,我在家里看我的《红楼梦》第三回。这篇文章讲了:英莲在五岁的时候,就被拐子拐走了,如今贾雨村接了这个案子,薛冯两家为了争买一个丫头,薛老爷就把冯老爷打死了。我还收获了几个好句: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我还收获了几个优美词:大吃一惊、仪表堂堂、语言不俗。 第四回:我读“四大名着”之首的《红楼梦》,虽然有点力不从心,但从第四回中,我还是获得了不少的启迪:当时社会统治的黑暗,宁荣两府的奢华,以及男女婚姻关系的僵化与当今社会有巨大的反差!这第四回的故事真叫一个“冤”,女子英莲被人贩卖入冯家作了二房,原本是好事,但人贩子不守约定,后又和薛家公子签了卖契,真是贪得无厌,结果闹得人财两空。为了一个女子,薛家豪奴不惜大打出手,将冯公子暴打致死。事后薛公子却无半点害怕,象没事人似的,带着妹妹宝钗和母亲去了荣府,继续当他的富家公子。自说贾雨村,因林如海的一纸推荐,补了应天府的缺,一上任就碰到了上面说的人命官司,正想到要铁面无私一番,但师爷关于“护身符”的“经验之谈”让他转了个一百八十度弯:宁可昧着良心办案,也绝不能得罪“贾王

禅宗简说

禅宗简说 摘自: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一、概说 1、禅宗解题: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 2、禅宗特点:“以心传心”(直传佛的心印,故称佛心宗) 3、传承方法: 「以心传心」的心,指佛心,自心。意思是师父与弟子本着同一的佛心,以心领神会而完成授受。这也叫做传佛心印。弟子为师父当下直接认可而得到的心印称为“正法眼藏”,即是得佛教正法。被师父直接印可的徒弟可以相承嗣法,为嗣法弟子。如此由师父传弟子,弟子传徒孙,一代一代内证传承,构成禅宗的“法脉”。 4、禅宗特征:“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不立文字”,即不依据文字,不依据经书。 “教外别传”是“不立文字”说的发展,它并不是与经教完全绝缘,而是强调在传授上不依文字、言教,即另有“心印”。故禅宗又称作别传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指探究、彻见心性本原,以成就佛果。 5、宗旨:他们把实现自我觉悟,开发自己心灵世界,作为人生的主要任务和最大追求。强调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实现自我超越,解脱烦恼、痛苦和生死,成就为佛,即在有限、短暂、相对的现实中实现无限永恒、绝对。 6、三大阶段: 一是从印度禅法传入,尤其是菩提达摩推行「理入」和「行入」,亦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禅法以来,一直到弘忍时代,提倡凭借经典,重视整体佛法,以求参禅成佛,可以说是准备时期。 二是从慧能开始提倡自性清净,超越文字义解,直下彻悟心源,顿悟成佛,可以说标志了中国化禅宗的形成。随后并分衍出五家七宗,禅宗臻于鼎盛,可以说是兴盛期。 三是从宋代以后,禅宗思想,包括心性思想趋于停滞,由守成渐至衰退,可以说是守成期。 二、慧能与《坛经》 1、慧能禅学特征:慧能更重视文句简单且又透彻地发挥无相、无住思想的《金刚经》,

教堂的免费和寺庙的高消费

教堂的免费和寺庙的高消费 史实 03-15 22:32 一个清洁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辞了,剃度出家,当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后换了个庙,混上了执事,收入翻番;过了两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月入过万;去年,承包了一个新庙,雇了一个主持和方丈,自己还俗,买车买房,年入百万;如今,正在考虑寺庙连锁事宜…… 同样是信仰,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但是进教堂和进寺庙的目的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进教堂的是免费听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听劝导与教诲;而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佛、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 近日普陀山传出筹备上市的消息,九华山和五台山也在积极准备登陆资本市场。佛教名山卷入这个经营大潮,可以想的到,不远的后来,道教的泰山,华山,武当山,以及其他名山,将无一幸免,都将会成了上市公司。大家去山水间朝拜心灵的家园,结果都成了去参观一个个上市公司。这将是道德的悲哀。(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参法师感叹) 在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寺庙仿佛变成了当地政府的摇钱树。所以,即使原来本没有的,后来也要造一个。有人说,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也有人说现在佛不像佛,成了?招财佛?;僧不像僧,成了假和尚;庙不像庙,成了收敛钱财的交易所。 中国寺庙里的“高消费”

如今中国的寺庙,只要稍微有点名气,还有哪个寺是不收门票的?而且不仅收门票,庙里的?高消费?服务项目还很多。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等等。只要你有大把钱,寺庙就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服务,烧头香、敲头钟、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等等。 一般游客到庙里,寺里的和尚就会劝你烧个高香,但外面的香是不得带入,据说不干净。等你烧完了才发现要几百元,甚至还不能讲价,因为讲价就表明?心不诚?。香客大多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得了。在寺内请一炷香,最低200,最高10万!你不用咂舌,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也许是四川峨眉山的宝光寺:头柱香拍卖,成交价99万!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带足够的现金,因为和尚会拿出POSS机,让你刷卡。 接下来,和尚拿出功德簿让游客签名。并慷慨许诺:凡签上名字的,住持大师亲自念经,为您祈福消灾。结果签上名之后,沙弥才说:?名字不是白签的,要捐功德钱,多少随意,三、六、九都行。?你一细问才知道,所谓三、六、九,就是300元、600元、900元,3000元、6000元、9000元,随你挑选。正所谓:?旧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新社会,有钱方得佛保佑!? 一张小小的门票,断了不少众生的学佛路 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有一次到寺院里礼佛时,曾经听到一信徒流着眼泪在佛菩萨面前跪下来嗑了一个又一个头,完后双手合十说到:?佛祖啊,你可曾听到我的呼唤,加持您的徒子徒孙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收门票啊?让像我这样没有多少收入的人也能来礼拜您,学习您所传授的佛法,您不是说佛度有缘人吗?像我这样穷苦无依的苦难孩子是否也可以进入寺院来学习佛法呢??就是这小小一张寺院的入门票,断了不少众生的学佛路。 按理说佛教称?苦海慈航?,应更关心弱小贫苦众生。过去穷人无钱进衙门讨公道时,还可以进佛寺向佛菩萨诉苦。但现在却以高额的门票,将贫苦的众生拒之寺门之外了。中国并不富裕,多数人尚没有办法经常性地买门票而进入寺院,去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