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摘要

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考察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方面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仍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依然存在于实施严格选拔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不同家庭背景子女上大学的机会差异总体上呈现缩小的趋势。

然而, 大家在上什么样的大学方面的机会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 即高收入家庭子女更多地就读于层次较高的四年制大学(最终可获得学士学位), 而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多就读于两年制学院( 最终只能拿到一个副学位或一个证书)。导致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原因极其复杂, 应通过各种制度性倾斜政策, 尽量为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提供大体相同的教育资源, 以缩小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家庭收入之间的差距, 使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间的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处于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以实现公众认可的教育机会平等。

[关键词] 家庭背景教育影响

Abstract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background and higher educa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ific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using data sources f rom a nation wide university graduates survey in 2002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The empirical result s show t hat the parent s’edu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 heir children’s higher education quantity (level) and quality. It indicates t hat social st ratification still exist s in t 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hich has a strict screening entrance.

However, the gap in the enrollment o f different HE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of youth is widened rather than narrow ed, that is, youth from higher income families mostly enter four year universities (they may obtain a bachelor deg ree at last) while those from lower income families mostly go to two year colleges (they may obtain an associate degree or a certificate). The reasons that cause the disparity are complex.

Various prefer entia l regulations should be given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different back ground families children basic education and family incomes, ensuring that the degree o f the disparity is within social acceptance, to realize the publicly recognized 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Key words: family background education influence

目录

导言: (1)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

(二)现有文献综述 (2)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描述 (3)

一、家庭背景相关概念概述 (3)

二、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分析 (4)

(一)家庭所在地的影响 (4)

(二)家庭收入的影响 (5)

(三)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 (5)

(四)父母职业的影响 (5)

(五)家庭氛围的影响 (5)

调查结果分析 (6)

三、家庭背景影响教育获得的社会后果分析 (7)

(一)受教育不公平现象明显 (8)

(二)地区发展越发不平衡 (8)

(三)性别歧视问题严重 (9)

四、国内外比较与政策建议 (10)

(一)美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发达国家)

(二)经济转型后波兰教育机会(发展中国家) (11)

(三)改革措施以及援助贫困学生 (12)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剧烈, 教育越来越成为选拔和培育人才,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激励机制,个人出于对未来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追求, 对教育的需求增长迅速。人们希望通过获得更好的教育从而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尽管教育制度的选拔过程似乎是以能力标准为主, 但许多研究发现, 非能力的身份性特征仍然对人们的受教育机会产生重要影响, 尤其是家庭背景与教育获得之间的联系, 几乎跨越国界而普遍存在。

我国几十年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化,进而导致了家庭背景的差异,从而使得受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出现。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加剧了这一问题,进一步导致了地区之间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教育机会分配不公。由此反过来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流动性降低的后果,都是危及社会进一步改革和稳定的因素。

教育公平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但是只要有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教育机会和受教育的结果都难以做到完全平等,在我国也不例外,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但另一方面,教育往往被视为平衡社会利益分配、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重要工具,准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状况,是制定合理的干预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不同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调查和分析,进一步判断我国在受教育水平上的不公平,以及教育和收入

之间的代际传递现象。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结合宏观和微观调查数据,探寻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

(二)现有文献综述

笔者查阅中国期刊网等国内论文网站,探讨我国家庭背景对教育影响的文章颇有一定数量,也有很多研究国内外相比较的文章,不过其中一部分内容雷同,视角偏小,深度不够,缺乏实践性,但另一部分文献内容充实,分析到位,具有参考价值。

这些研究一致认为,在绝大多数国家, 教育机会的分配仍然是不公平的, 这种机会明显地向家庭出身背景较优越的人倾斜。其中Coleman (1988)首先明确了家庭背景的内容。他认为, 有三种家庭资源影响到人们的教育获得: 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教育作为筛选机器很明显地有利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出身的人。这也就意味着, 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 教育仍然是导致社会经济不平等并使社会经济不平等结构化的机制之一。赵叶珠(2003)则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家庭背景的几个不同方面分别作了阐释,通过变量分析的方法来观测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关于家庭背景和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的原因探讨,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例如王峰(2005)、王伟宜(2008)通过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策略问题导致家庭之间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进而导致受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还将我国与美国的受教育现状做了比较分析。李春玲(2006)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确定了教育向精英化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农村和贫困地区以及城市贫困家庭和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的子女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他们往往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辍学率的上升就是这种状况的反映。

现状研究与原因探讨的目的都在于寻求改进措施,邓云洲(2000)、杜桂英(2010)认为教育机会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增长或弱化与政府的相关政策有紧密的联系,只有改革教育制度,寻求帮助贫困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减弱家庭背景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描述

以文献资料法研究为主。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实证研究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历史分析法: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贫

富差距的历史背景研究,力图使问题的探讨有基础,使提出的解决方案有意义。实证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搜集数据,实证分析家庭背景与个人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个案法:通过对美国家庭背景对教育影响的研究,力图从中提炼出有益的经验与总结,使分析更具体化。比较研究法:通过转型后波兰出现的此类问题与我国的对比,进一步得出我国教育模式现存问题的原因所在,对比相关资料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一、相关的的概念界

家庭背景:通常情况下,个人家庭背景包括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家庭收入、居住地等方面的状况;当然家庭背景还包括文化氛围、价值观念、教养方式等;此外,若延伸家庭的范围,那么家庭背景还可设计更广层次上的亲戚所拥有的这些特征。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一涵盖家庭背景的所有内容,比较广泛的方法是用家庭社会经济地这个客观的指标来描述和衡量

高等教育教育需求:高等教育教育需求可分为社会高等教育需求和个人高等教育需求, 本文特指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它的基本内容是, 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愿意且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上, 在可能性条件约束下, 对不同种类、层次、专业、质量、地域的高等教育的选择。它关注不同社会阶层、经济文化背景下, 高中学生个人及其父母做出上大学的选择。

二、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分析

(一)家庭所在地的影响

家庭所在地是一个影响因素中的客观因素,它一方面反映了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同时它也反映了整个社区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氛围。而社区的文化水平是有层次性的,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与它的地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例如:城市与农村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文化社区之间,都具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之间的差异,社区之间差异暂时不在研究之列。

(二)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

父母的文化程度以父母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水平为指标,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

明,父母所受的教育文化水平越高,子女的在校成绩也随之越优秀。反之,父母的文化水平越低,子女的学习成绩也越发平庸。而在现阶段的中国,子女的受教育多少与其学习成绩密切相关。有些人说只有父亲的文化程度是主要的参考对象,其实不然,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受教育的影响也相当的大。尤其对于女孩而言,甚至比父亲的影响要大的多。

(三)父母的职业

国内外教育学者普遍认为,对子女教育程度影响最大的是父亲的职业,也就是其社会地位,这很好理解,如果父亲的职业是干部、知识分子、医生等等社会地位层次比较高的,当然要比父亲职业是农民工人的子女有着更多的学习机会。其实母亲的职业和上面所讲的文化程度是一样的。对子女尤其是女儿的影响也相当大。

(四)家庭经济情况

只有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保障受教育者的物质生活、学习环境等等,才能使其更好地学习,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许多的国内外研究学者都把家庭的经济状况看作是影响学生教育和学习的重要的因素,当然在现阶段的中国,由于存在着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在高中之前影响不是很严重,在高等教育阶段,经济状况对教育机会的影响逐渐增加。当然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关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德国的一些研究学家的研究表面,家庭的物质生活和居住条件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有正向的影响。

(五)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时产生的经常状态下占优势的态度和感受。我们基本上将家庭的氛围分为:民主型、漠然型、专制型。通过一些研究我们也不难得出,民主型的家庭氛围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能让其获得较多的受教育机会。也是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的氛围不同

华东政法大学公管学院2008届学生的调查分析

1.父母文化程度。样本总人数中, 父亲文化程度占比例由高而低依次为高中或中专、大学或大学以上、初中或小学 、小学以下, 可见, 以小学为分水岭, 中学学以上(含中学学) 各文化层次大学生比例较为接近, 相比之下, 父亲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大学生占比例很少, 说明父亲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 其子女获得高 总体 女 男 X2 检验 父亲文化程度 1)大学或大学以上 3

2.1% 2)高中或中专 37.5% 3)初中 2

3.5% 4)小学或小学以下 6.9% 40.8% 25% 29.7%

4.5% 28.5% 27.3% 36.6% 8.4% X2 =26.25 P < 0.001 母亲文化程度 1)大学或大学以上 13.4% 2)高中或中专 2

5.6% 3)初中 50.4% 4)小学或小学以下 10.6% 1

6.6% 30.1% 40.7% 12.6% 10.6% 24.4% 41.4% 23.5% X2 = 39.61 P < 0.001 父亲职业 1)工人 28.6% 2)农民 20.2% 3)机关或企事业干部 32.4% 4)科技文卫人员 1

7.6% 5)军人 0.9% 6)个体户

8.9% 7)其他 1.3% 18.3% 17.5% 15.3% 26.6% 15.4% 5.7% 1.2% 28.7% 20.0% 27.2% 16.4% 0.5% 6.8% 0.4% X2 = 50.14 P < 0.001 母亲职业 1)工人 21.9% 2)农民 16.7% 3)机关或企事业干部 34.9% 4)科技文卫人员 17.1% 5)军人 0.2% 6)个体户 4.8% 7)其他 4.6% 21.3% 14.4% 32.1% 16.5% 0.4% 5.4% 3.5% 22.5% 18.3% 2

9.8% 15.4% 0.2% 4.7% 5.1% X2 = 48.1 P < 0.001 经济收入(家庭年收入) 1)10万及10万以上 9.5% 2)5-10万 46.5% 3)1-5万 34.1% 4)1万及1万以下 9.9% 15.2% 48.3% 35.3% 4.2% 5.7% 43.5% 38.2% 12.6%

X2 = 24 P < 0.001 家庭内部沟通情况

1)经常 64.2% 2)一般 32.3% 3)很少 3.2% 4)几乎没有 0.3% 69.7% 27.4% 2.7% 0.2% 60.8%

34.8%

3.5%

0.8% X2 = 9.86 P < 0.001

等教育机会的概率大, 且在三个类别上的分布较为均匀; 父亲文化程度在中学以下, 其子女获得高等教育机会明显减少。卡方检验显示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26.25,P<0.001)。也就是说, 女生父亲的文化程度在总体上高于男生父亲的文化程度, 并且女生父亲文化程度与女生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要强于男生父亲文化程度与男生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反映出, 与男生相比女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更加依赖于其父亲的文化程度。说明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女生的影响较对男生的影响要大

2.父母的职业影响。从上表中男女生父亲为党政机关干部有较大差异。男方父亲比女方父亲多了14%,再从整体进行分析的话,当父母职业是党政机关干部以及科教人员时,子女受教育机会会大大增加,而且当父母为农民或个体时,不利于子女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这主要考虑到中国农村户口还是占了大多数。从另一个方面看,女方来自农村的明显要少于男方,这也是农村受教育性别差异以及存在性别歧视的结果。卡方检验显示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 = 50.14 P < 0.001)

3. 家庭经济状况。从相对经济状况来说, 样本总体家庭年收入与家庭所在地经济状况相比处于上中下三个挡次的中等者居多, 占80.6 % , 下等次之占9.9 % , 上等最少占9.2 %; 男女生相比, 女生家庭相对经状况在中等以上者占63.5 % , 男生占49.2 % , 家庭经济状况在中等以上的女生比男生高出14个百分点, 卡方检验显示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 3

4.86,P <0.001) ; 男女生家庭经济所显示出的差异, 一方面反映出女生来自城市者居多, 男生来自农村者居多的事实, 同时, 也反映出, 就男女比较而言, 女生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与家庭经济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也即, 家庭经济状况的优劣对女生能否获得高等教育机会起着相当重要的决定作用

4.家庭氛围男女比较而言, 很明显, 女生中经常与家人沟通的比男生要高, 前者比后者高出9 个百分点, 相反, 女生中很少或几乎没有与家人沟通的要比男生占比例低8 个百分点, 说明, 女生在情感上对家庭成员的需要、依赖高于男生。综上, 从两个角度对家庭氛围的考察, 可以得出, (1)大学生家庭中民主型、专制型、平淡型均占相当比例, 但以民主型比例为高。(2) 绝大部分大学生与家人保持经常沟通、思想交流, 占2/ 3 ,“几乎没有”或“很少”的占很少。(3)

男女比较而, 女生家庭中民主型、和睦型占比例都较男生要高, 表明, 家长的教养方式民主、家庭成员间和睦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女生的成长。

三、家庭背景影响教育获得的社会后果分析

(一)受教育不公平现象明显

平等是现代社会追求和崇尚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在实现社会平等的众多途径中,教育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而与此同时,通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未来收入和社地位,因此,教育又与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中国,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职业和教育背景) 对于子女的教育获得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存在着社分层对于教育分层的影响。然而,通过梳理上述研究中有关子女教育变量的度量方法,我们发现上述研究都是关注整个教育系统的分层情况,还很少有研究专门针对高等教育系统本身,考察家庭背景对于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体系,因为它根据考生的高考分数决定了考生能否读大学以及在什么样的大学学习,但是在全国各地,教育资源也极度的不平等,社会的各个阶层,走后门托关系的事情比比皆是。通常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衡量教育获得的差异。一个是受教育的水平或者是受教育年限,这代表了教育获得在数量方面的差异。世界范围内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个体受教育程度或年限的差异与社会分层体系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在垂直的社会流动当中尤其明显。

(二)地区发展越发不平衡

在中国,由于有户口制度的存在,子女进校学习都要按自己的户口所在地,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相互之间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的存在。而是由于中国城乡发展很不平衡。乡村居民较之城镇居民,前者的可支配收入显著更少,其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面临更大的财政约束。如果高等教育收费过高,其预期收益又不定,肯定会更多吓阻乡村居民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因此乡村居民对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专科教育与一般本科教育,投资的热情可能不高,而对于就业形势明显更好的重点大学本科教育就会有极高的投资热情。所以,可能是由于学费水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以及城乡居民的财政约束差异三者结合在一起,导致乡村居民对于子女接受低层次、低质量的高等教育整体热情不高,并最终导

致乡村居民家庭背景对于子女在高等教育数量的获得上影响不显著。

(三)性别歧视问题严重

中国关于男女之间性别歧视的问题屡见不鲜,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男女的性别歧视正在慢慢变得不那么明显。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受教育的机会也变得较为均等,但是在广大欠发展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男女性别歧视严重,女孩所得到受教育机会很少,换句话说,女性的教育机会获得更易于受到家庭背景因素的局限,而男性则更可能冲破家庭背景因素的不利影响。这方面最突出的一个表现是农村女性在大学生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群体,其结果是,在较高等级的职业群体(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来自农村家庭的女性比例也较低,这是因为她们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较少,进入中高层白领职业则更为困难。与之相反,农民家庭出身的男性则较少受到这类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更为有效地降低中国的教育不平等水平和性别不平等水平,就需要采取相应社会政策,为来自农村家庭、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家庭的女性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四、国内外比较与政策建议

(一)美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发达国家)在美国, 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与最终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之间差异很大。个人最后能否完成学业以及取得何种学历或学位与其家庭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美国低收入家庭子女能顺利大学毕业的比例是很低的,为什么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方面, 低收入家庭学生一般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完成学业(因为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 他们在学习期间往往部分时间学习, 部分时间还要打工) ;另一方面, 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学生往往是从两年制学院开始其大学生涯的,考虑到日后转入四年制大学的复杂性, 这就延长了他们获得学士学位的时间。

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 由于入学机会总量很有限, 人们争夺的首要目标是能否上大学, 因此, 这时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间受高等教育机会差异主要体现在上大学方面; 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时,入学机会总量供给相对较多,对于那些已经获得参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大部分上层社会家庭子女而言,他们开始关注上何种大学对自己的未来更为有利,因而此时的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已不仅仅表现在上

大学方面, 也表现在上什么样的大学方面, 这最终使得他们在完成学业上的机会存在巨大差距。这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而呈现出的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变化的特征不仅存在于美国, 实际上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当然, 机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不可能完全消除, 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制度改革, 尽量缩小、消除各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差异, 使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间的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处于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最终实现公众普遍认可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平等。

(二)经济转型后波兰教育机会(发展中国家)

因为我国跟波兰同属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受教育机会不公平的现象。探讨受教育机会的影响因素,本身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教育公平是和教育资源的分配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表明,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权力公平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以父亲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为依据;(2)能力公平阶段:教育资源分配开始以学生的能力为依据;(3)金钱公平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家庭收入为依据。如今,“能力”与“金钱”相结合,是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采用的主要方式。在现实中,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且分布不平衡,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效率。也就是说因为经济发展造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

中国转型多年来,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同样也出现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教育不平等现象也凸显出来。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由于贫富不均所造成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由于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所造成的男女之间性别差异,等等。当然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拉大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贫困的家庭可以通过重视教育而增加未来的收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机会责无旁贷。没有绝对的教育平等,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教育公平。为此,我国必须加强制度化保障,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政策;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政府行为和转移支付制度扶持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等。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还将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

(三)改革措施以及援助贫困学生

(1)以户籍制度配置社会资源的政策必须改变

我国的户籍制度是从明代开始的,主要是封建王朝为了更好地控制人民,将其控制在土地上。但现在这一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病,包括就业、生活、学习等都受其影响。因为父母亲的户籍在农村, 子女们就失去了与城市户籍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也是由先赋性因素造成的我们时代的不公平。尤其重要的是, 表面看起来, 在教育扩招过程中, 农村地区学生们的升学机会也增加了。但需要明白的是: 城镇户籍学生们得到了更多升学机会。城镇和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表现, 在给非农户口孩子们创造了受教育机会的同时, 也为他们选择到更著名的大学带来了资源支持比如重点大学招生名额的分配比例, 就在地区之间存在差距。这种不平等, 还衍生到就业中, 还使城市地方保护主义者更多地照顾了本地生源的就业, 而集体性地排挤了外地生源。在整个城市就业体制的封闭性政策影响下, 户籍制度在本质上更多地歧视了农业户口生源的就业竞争。所以,必须对户籍制度进行改善,如果户籍制度仍然存在, 或者城市的公共社会资源仍然以户籍制度作为政策设计的准则, 则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会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 形成更为严重的不平等。这会影响到中国社会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造成中国社会某种程度的割裂。所以, 以户籍制度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现状必须改变。当前一个可行的思路, 应该是以人们的常住地设计城市福利保障措施, 藉此缩小城乡差距。

(2)要继续消除性别歧视

中国的性别歧视问题由来已久,不仅仅是中国,在世界各地男女之间都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平等,这些不平等主要反映在教育、就业等等方面。应该说, 伴随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 也伴随整个中国社会家庭子女数的减少, 曾经一度极其盛行的教育歧视有所缓解。在我们的模型中, 教育获得的性别歧视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处于逐渐降低的态势,但是这仅仅是在那些中大型的城市,在农村,性别歧视还是相当严重的,这极大地增加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受教育公平的问题,必须解决就业公平的问题,试想如果女性就业比男性的难度大得多,那么就会遏制女性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所以如何健全劳动力市场, 逐步减轻直至消除性别差异, 也是我们的社会政策需要健全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3)援助贫困学生

虽然我国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已经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也极度的不平等,导致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并不能好好地完成学业。所以就需要政府能够帮助这些贫困学生,使得他们得到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而且即使这些学生能顺利的进入大学,他们也可能由于经济原因无法顺利毕业,虽然国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是助学贷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要援助贫困学生。

首先要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鉴于贫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常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面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的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与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其次是生活上的帮助,贫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面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他们安心的投入学习。

结语

接受教育, 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是弱势群体子女社会地位提升的首选方式。但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个人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表达,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个人家庭背景包括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家庭氛围、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五个维度影响个人的学业水平、个人偏好以及信息的获得等, 从而最终影响个人的高等教育需求的实现。如何使不同家庭背景出身的人获得相对平等的发展平台, 实现教育机会公平,使我们国家和政府最应该考虑的。

参考文献

(一)著作及译著类

1.董泽芳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美)坎宁安等著:《教育管理》(赵中建主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二)期刊报纸类

1.赵叶珠:《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青年研究2003年第三期)

2.王峰:《从家庭背景看教育机会》(教育经济2005年第八期)

3.王伟宜:《美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

报2008年第六期)

4.邓云洲:《家庭背景与最佳求学决策》(教育经济 2000年第4期)

5.杜桂英:《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

报2010年第10期)

6.张世伟:《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对个人教育收益的影响》(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9年第7期)

7.马国贤,蒋洪:《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新世纪,新探讨2002

年第八期)

8.姚先国, 张海峰:《中国教育收益率估计及城乡差异分析》(经济论丛2004

年第六期)

9.孔龙:《浅析家庭背景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宿州学院学报2010

年第7期)

10.谢作栩,王伟宜:《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

学机会差异的研究》(教育学报2004年第六期)

11.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0年第二期)

12.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北京大学

教育评论2005年第七期)

13.王冰:《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

三期)

14.方长春,风笑天:《家庭背景与学业成就》(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八期)

(三)外文论著类

James S. Coleman et al. 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M] .

Washington ,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6)

J . S. Coleman ,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anl of Sociology , 1988 , vol. 94 , no.1 , pp. 95 —120.

谢辞

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门当户对的婚姻观

定义: 落后:今天,我们既然讨论当代社会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是否落后,就决不能 仅因它是所谓“封建社会的遗留产物”而武断认定其有“落后”的属性,因此, 秉持着'是否能对婚姻产生积极影响,是否存在较大的可用范围,不与社会发展冲突'的判断标准,门当户对的观念对当今的婚姻和家庭仍然适用。 婚姻观,简单说,就是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和态度。 门户:后来引申为派别,宗派;门第;人家等 门当户对:1.两个家庭物质和社会地位 2.个人学历,价值观,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伴侣) 当代:即并非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勺“门当户对'具有严重的局限性,仅指婚配双方在门第、社会地位和财富等方面大体相当,强调家庭状况,而忽略当事人本身。但在当代社会,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绝不再如封建社会,虽然也包括对双方家庭背景是否相当的考虑,但其重点在于当事人本身,更多指遵循的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人相互选择为配偶的模式。因此在考虑当代社会门当户的问题时,我们更多关注如:受教育程度是否相当、成长环境是否相似、宗教信仰是否相合等极有可能影响婚姻质量的个人因素,只不过上述因素通常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密切相关。 婚姻观:而非爱情观 积极影响 个人:1.价值观价值观影响了婚姻生活的决断,相同的价值观促使两人对于婚姻内部事物的决断相似,减少内部摩擦,更能经营处一个和谐的小康的家庭。 2.学历,学历水平相似的两人,可以在对方碰到学术问题专业问题时给以对 方相应的帮助,并且有共同语言,在平常探讨些相关问题也可以增加婚姻情趣。(在见识和理解水平高度相似,更能谈得来,有利于沟通交流。更有利于婚姻稳定。而门不当户不对,两个见识和理解水平差距大的人结婚,一方说的另一方都听不懂,只能沉默,导致其中一方时间长了就很少与另一方说话,长时间不交流,必然导致感情淡薄疏远,这样婚姻怎么会稳定呢?) 3.兴趣爱好琴瑟和鸣 门不当户不对的影响 1?性格当今社会离婚原因大都因为性格不合,而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受家庭氛围影响的 2.习惯许多落后地区的人有睡前不洗脚,起床不刷牙的习惯,作为女性你 能容忍这些习惯么?(报纸上报到因此而离婚的不在少数)

中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篇

中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5 篇 篇一:初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关于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的感受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一种半成熟、半幼稚、 半服从、半逆反、半独立、 半依赖、半封闭、半开放、青春期萌动、渴望异性交往的特殊年龄段。在这个年龄结构 的孩 子最容易走向极端,所以这个阶段对整个人生人格魅力的奠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 对这 个年龄群的孩子来说,我们父母要能降低自身的身段以平等的心态,与子女交流沟通, 深入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他们幼稚错误的想法及行为要进行合理化的引导,而不是一味 的批 评和阻拦,那只会适得其反使他们更加的走向叛逆、封闭的境地。犹如洪水决口时来势 汹涌, 光靠堵截是栏挡不住,只能顺势合理化的引导才能使他们健康平稳的奔向茫茫的人生大 河。作为一个家长必须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一个 表里如一的人,要做到一个有责任心、敢担当、有目标、有控制力、有爱心的人,并要 求他 也必须做这样的一个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行为冲动,只要 是有 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行动的机会,使他们能有独立的机 会处 理问题,其中家长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指导,尊重孩子自己选择如何处理问题,并 勇于 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使孩子才能对这个世界及自身的不足有深刻的认识,帮助分析总 结实 践中的不足与优势,对孩子的社会能力及心理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阶段要孩子养成一 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出一个详细的学习生活日程表,如: 几点起床、刷牙洗脸,几点写作业,几点休息等,要每天严格认真按照日程表行事才能 养成 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会掌握 自己 的自控能力,比如如何调节看动画片或玩游戏与写作业的调节控制及时间的控制等,使 孩子 1 / 14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前言:家庭,学校,社会,时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优质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学校教育,和谐的社会环境能让孩子健康发展。然而,学校、社会环境对一个刚步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较为固定的,而家庭教育却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孩子从哇哇落地就开始接受着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学习及将来的成长道路。那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父母长辈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本文将从本文从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环境两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家庭里实施的教育。即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或家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予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环境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家庭环境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孩子的生活、心理、学习。宁静、和谐、团结、上进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与成长和高效学习。而嘈杂、争吵、猜忌、落后的家庭环境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家庭的不良氛围,比如玩牌、酗酒、唱歌、看电视等更是让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甚至会让孩子陷进一个“乌烟瘴气”不健康的境地。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家庭环境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样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的拼搏进取的力量。 家庭环境作为家庭教育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及其个性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其不可或缺性。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 这时期,孩子有时候有一些很好的想法,这些想法常常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例如,在幼儿看天上的白云时不停地变化说法,一会说像冰激凌,一会说像风火轮,一会说像怪兽……但与大人的想法毫无关联。如果父母经常纠正孩子的说法就会遏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于儿童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不能因为一时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对。父母或家长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思考儿童的想法上,尽可能地去发现儿童的想法或做法中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时间:2009-5-6 16:02:02 来源: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俗话说的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一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交活动。广泛的说,凡是有目的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细胞,在教育方面更是有它不可磨灭的作用。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孩子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是不那么困难的,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得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关,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 父母是儿童的亲人,他们是儿童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同时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 第三,儿童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 过去有些教育家把儿童比作一张白纸,可以任凭你在上面画什么画。这种比喻虽然不很确切,因为儿童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比喻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遗传素质只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可以改变一定的环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环境,使它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先天素质和环境设计最美好的图画。 第四,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 儿童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儿童上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就逐步让位给学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然在起作用,直到他自立为止。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的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

新婚姻法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新婚姻法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相关调查显示,《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出台后对中国传统婚姻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 1.女士更愿意买车买房。 南京的李女士和男友准备结婚,本来女方家打算出钱装修,但现在改变主意了。“将来万一有个闪失装修又带不走。”女方家认为,过去那种男方买房,女方装修买家电的办法现在不被看好了,相比之下女士更愿意买车、买房。 婚姻咨询师常君说,新解释的出台,传统的婚嫁模式可能因此改变。女性也许将不再愿意把钱花在不能增值的婚嫁项目中,以保证投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缩水。 2.更多女士将争取掌控家庭财产。 “成家后,我想掌握更多的经济大权。大权在握,心中不慌。”李女士说。《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出台后,家庭中经济处于弱势的一方,可能会更多地争取对家庭财产的掌控权。 “要是我也会这么做,但是真正离婚划分财产的时候,就算你手里握着一沓存折,也是白搭。”南京春秋律师事务所律师巩蔺娜说,离婚时按照法律规定,共有财产还是需要进行平分,最实惠的处理方法,还是在房产证上将自己的名字作为共有人加上去。 3. 财产公证是否会增多? “过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办理婚姻财产公证的并不多。”张先生觉得,现在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会引起不少女性对婚姻财产的重视,办理此类公证的人会有所

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昨天我还跟同事讨论这个事儿,但是并没有太多人来办理婚姻财产公证。"郑州公证处的工作人员毛旭说。毛旭认为,新的司法解释使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更加明晰,“一旦打官司,直接看房产证就行了”。 家庭理财规划您必须知道的八个可行措施 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微信上问我们怎么进行家庭理财规划配置,很多人认为我们的金融和政治体系已经崩溃,运作这些体系的领导者犯下了错误(至少是间接地),要解决问题,他们必须放弃既得利益、放弃权力,可能还会让自己受到牵连。我们相信几百年来都是这样的情况,今天我们不过是了解得更加透彻而已。 就通天顺家庭理财而言,我们不怀疑我们正在走向一轮严重衰落,它将对我们的金融体系造成重大破坏。我们不知道此事何时发生或怎样发生。一年之后?10年之后?100年之后? 没法知道,但我们相信此事在我们有生之年发生的概率相当大,而在我们孩子们的有生之年发生则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事情。 那么投资者该怎么办呢?肯定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在做我们觉得很愚蠢的事情。他们把所有资金都投进股票、基金、黄金或房地产当中,我们觉得这些做法都错了。

大学生家教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大学生家教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大学生家教心得体会 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家教,另一方面作为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我兴冲冲的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对于教人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学生是个高二的特长生,要帮她补高一的英语,对我这个已经迈入大学的大学生而言,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要把他教好,要真正的让她在寒假有所收获。这一次的学习中学到东西,而不仅仅是消磨时间。这便成了我对这份工作的最终目的。 1月13日,我开始了我的第一堂课,说到特长生,大家都知道,基础并不是

很好,所以我就从基础讲起,先教她单词后教她课文,然后再讲练习。总体而言,感觉第一天的收获还是不错的。当天回到家,我把一天的课程回顾了一遍,总体感觉还是可以的。归纳了一下,有几点需要改进: 一、在讲课方面,我需要分清楚什么是重点,不是重点的可以一带而过,毕竟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不是一点都没听,针对重点拿分的项目要详细讲解,这样才能让她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如此,才是补课之功效有所发挥了。当然,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出题的过程中,也是自己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积累一些以前学过却已经忘记的知识,这也是我们的收获之一。同时,在查阅一些资料的过程,我们也学会了怎样很好的利用现有的资料。我每次给学生上课都会给他出一些跟他课本知识相关的知识,或是上网找,或是自己出,或是自己查资料书。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更深一层地了解了高中的英语教

材,这些对于向往三尺讲台的我,是有帮助的。如果我没有参加这次义务家教,也许我没有动力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二、在讲的过程中,我应该尽量耐心点,慢慢的给学生讲,毕竟她才高二,可能有些我认为很简单的对她来说并不是那样,切记不能烦燥,不能讲了一遍她没听懂就凶学生,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这在我第一次上课的过程中,有犯这种毛病,所以后来我改了很多,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的耐心的讲解,直到她弄懂为止。 三、在习题布置与讲解上,我要尽量备备课,一定要挑些有针对性的题目给学生做,不能做了很多题,但是很多都不是重点,那样更多的依然是浪费时间。另外学生甚础比较弱,也先强化了基础才能够去提高层次。 四、最后就是要和学生处好关系,要让她把我当朋友,而不是老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沟通。在跟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他所学习的教材,

家庭因素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家庭因素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1.家长素质与儿童家庭教育 (1)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a.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对家庭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其次,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最后,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而且,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b.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会阻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首先,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2)家长道德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社会道德影响着儿童的文明意识;家长的传统美德影响儿童为人处事的态度;家长的婚姻道德影响着儿童的心灵健康;家长的人生信仰影响着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长教育观念剖析 (1)家长的儿童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有些家长认为,儿童发展是被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没有自己的权利、地位和自主意愿。在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往往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儿童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对儿童干涉、限制过多,强迫儿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结果导致儿童的自由个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儿童没有任何自尊、自信可言,缺乏主见和独立判断能力,思想保守、封闭,性格内向,心智得不到充分发展。有些家长把儿童的发展完全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不能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及时有效地创造条件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其结果就是导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无人问津,心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些家长能充分意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环境和教育也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儿童是社会的一员,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享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这类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往往态度积极,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能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当的引导。 (2)家长的亲子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亲子观就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有的家长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把孩子的成长和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其教养动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让孩子一切都听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过于顺从、缺乏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有的家长在处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态度比较漠然,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养动机,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其教养动机主要

婚姻对孩子影响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童年时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与孩子人格的建立健全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在离婚率日渐高企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单亲家庭。当一个家庭解体,如何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并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首届单亲妈妈交流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针对单亲妈妈的子女教育、单亲妈妈的心理健康等问题,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爱心人士及单亲妈妈共百余人展开了讨论。 “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婚姻,就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离婚”,论坛上,单亲教育学者孟迁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那么,如何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离婚? 案例分析 不能给好的婚姻就给好的离婚 “不负责的父亲就让他永远消失” 讲述:儿子3岁时,我和丈夫离婚了,儿子归我。很快,他父亲另外组成了家庭,从此几乎从我和儿子的世界里消失。我干脆不许他再见儿子,坚持一个人养大儿子。 为了保证我们母子的生活,我把儿子送回了老家,和姥姥一起生活。儿子很争气,不但学习成绩很棒,而且被一个游泳教练挖掘,如今被带到了广东省游泳队。但现在,儿子每次在电话里都没有话和我说。为了跟儿子加强沟通,我经常坐车去广州看他。可他后来却跟我说:“妈,你别来了,每次都是你一个人,其他同学都是爸爸妈妈一起来的。”

孟迁(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亲教育学者):这个妈妈和前夫的关系是很糟的。作为父母,能够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如果不能送这个礼物,就送美好的离婚。最糟的就是彼此之间的憎恨、敌意,这会给孩子内心造成极大的冲突和混乱。这个妈妈含辛茹苦抚养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是“给”,其实很大程度是在“要”。离婚了,自己没有太多价值感,“我一切为了你,我是不行了,我就靠你了”,其实是想通过孩子来获得个人的价值感。孩子在小的时候是没有感受到,但长大后,妈妈去看孩子,孩子明显很反感,原因一定是这个妈妈给孩子传递出“单亲家庭是不好的”感觉。幸福要从愿意做自己、做好自己开始。如果一个人都不愿意做自己,对做好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幸福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假象只会让痛苦扩大 “伪婚姻”让孩子不受伤? 讲述:女儿10岁时,我离婚了,离婚时和前夫协商:为了女儿的身心健康,隐瞒真相,在孩子面前要维持一个完美家庭的表象。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哭着跑回家,对我说:“我同学看到爸爸和一个阿姨在一起。”我为此质问前夫,经过一番争吵,我们再次协议:离婚这件事要对女儿隐瞒到底,自己有新的感情也要瞒着孩子。本以为保持“家庭完整”,孩子就不会受到伤害。但女儿对一切早已知晓,只是从不说破。在青春期时,我发现女儿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对所有的男性都非常排斥。 王建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EAP签约咨询师和心理测量师):个人认为这位妈妈对前夫的爱还没有了断,表面上说为了孩

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我的儿子今年8岁,就读于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一班,他有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孩子发展比较全面,学习上进步非常明显,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动学习;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体谅、尊重父母,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知道劳动的艰辛,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粗心、爱玩电脑游戏、做事情慢等。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孩子,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烟坪完小李国辉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俗话说的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一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交活动。广泛的说,凡是有目的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细胞,在教育方面更是有它不可磨灭的作用。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孩子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是不那么困难的,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得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关,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 父母是儿童的亲人,他们是儿童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同时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 第三,儿童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 过去有些教育家把儿童比作一张白纸,可以任凭你在上面画什么画。这种比喻虽然不很确切,因为儿童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比喻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遗传素质只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可以改变一定的环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环境,使它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先天素质和环境设计最美好的图画。 第四,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 儿童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儿童上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就

家庭背景对婚姻的影响

家庭背景对婚姻的影响 班级:社保0901班 姓名:许琴 学号:1091410110

【摘要】夫妻双方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婚姻的幸福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家庭背景又是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夫妻的家庭背景会对其婚姻的幸福度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的婚姻观是对子女的婚姻观有很大的影响。幸福的婚姻很大程度上也需要门当户对 【关键词】婚姻幸福婚姻婚姻价值观 一、走进婚姻 婚姻的第一步是要选择结婚的对象,决定和谁结婚就和谁先交往的一段时间,这就是恋爱阶段。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恋爱要认真。走进婚姻,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虽然现在社会人们的很多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结婚就是意味着一辈子,因为每个人在结婚的时候都盼望这一个长久的婚姻,而不是把结婚当成是儿戏,不好玩了就离婚。谈恋爱是结婚的前奏,但是也不一定要先谈恋爱才结婚,谈恋爱可以不认真,但是结婚就一定是三思而后行的。 在电视剧《裸婚时代》里的男主角刘易阳说了,不以结婚为前提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而在很多小说里说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想要娶到一个好老婆,希望自己娶回家的老婆既能下厨房,又能上厅堂。也有很多的观点说,女孩子生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了一个好婆家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了。这是每一个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梦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找到自己最理想的伴侣,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放弃自己的择偶目标,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另一半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理想伴侣,让自己的婚

姻变得幸福。 多少年来,不管人们对家庭如何评价,家庭还是常常被作为避风港和休想所而获得最高价值。在中国,温暖的家庭历来是人们的终身所求。因为大多数人需要在家庭中度过闲暇时光,并满足人生的许多基本要求。 凡是走进婚姻殿堂的人,谁都希望自己的婚姻是快乐的、幸福的、美满的,然而一些人却觉得自己的婚姻是痛苦的,后悔的,无奈的。一些婚姻痛苦的女士经常这么说,当初追求我的男人那么多,我怎么就瞎了眼嫁给了他?一些婚姻痛苦的男士经常这么说,当初我怎么就昏头娶了她呢?还有的人因为婚姻痛苦,内心的郁闷无法宣泄,出现了酗酒、暴力、虐待孩子、不赡养老人、自残甚至轻生等行为。 二、家庭背景对婚姻的影响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环境下很自然就会产生信任危机,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精神恋爱成为爱的核心,所谓“为爱可以不要面包”就是最好的语言诠释。 对于夫妻双方来说,不同的家庭背景,婚前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共10篇)

篇一: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粗浅心得 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学生,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前几天女儿回来郑重其事对我说要写家教心得,让我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从为人师到为人父,通过角色的转变,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学校老师工作的艰辛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结合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点滴心得,算是与广大家长共勉吧! 一、与孩子一起适应小学新变化 孩子上一年级以后,与幼儿园相比,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孩子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于家长而言,孩子读一年级以后才发现,原有的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乱,每天得为接送孩子次数的增加而奔波,为孩子的一日三餐的安排而烦恼,为如何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得大伤脑筋,与此同时,家长还得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纷杂的应酬,可以说苦不堪言。然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能以此而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俗话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我们既不能套用父母教育我们的老套路,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要求和方法。要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眼光和要求,重 视对自己教育方法的总结和改进,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 二、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离不开祥和安宁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玩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 三、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 四、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 记得小雨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得了双百分,孩子回来神采飞扬,全家都为她感到高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没发挥好,孩子心里很难过,不敢告诉我成绩,怕我责骂她。面对女儿那不安的表情,我知道,在这个时候,鼓励和关爱是最重要的,我和爱人没批评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带她逛街、出去游玩,几天后和她好好的分析了考试的得失,鼓励她好好学习,争取下次考好。看到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在人生前进的路上,谁都会有失意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呢,又何必让孩子早早的背上沉重的心理行囊呢?做父母的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现象,努力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关注孩子的分数,又不能以偏盖全,要关心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遇到不如意的事,家长的冷静、耐心、毅力等品质往往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 五、努力做孩子永远的朋友。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我们要做好孩子的精神后盾,更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父母不能整天在孩子面前以长辈面孔出现,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多沟通。不管多忙,都要抽些时间来与孩子沟通,互相交流,做好孩子的忠实听众。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最喜欢听孩子说学校里发生的趣闻趣事,比如“××老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是构成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影响。

目录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 (3) (一)要掌握科学营养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 (3) (二)要掌握科学家教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4) 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 (4)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5)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6) (三)要创设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6)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6) 2.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7) 3.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 (7)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7) (一)父母的文化修养。 (8)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8) (三)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8) (四)家庭生活条件。 (9) 参考文献: (10)

家长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的同时,要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培养上。人格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家庭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独特的优势。笔者提出一个人才公式:人格+知识+能力+健康=贡献+财富。前面的四项内容是人才的基础素质,核心是人格。家长最能够发挥教育影响作用的显然是人格。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保证孩子的健康。至于知识教育,家长能够起一定作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即使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家长,如果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没有教学方面的经验,也很难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知识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对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他的自身潜质是他发展的基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影响共同在他的成长中发挥作用。有专家研究发现:年幼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在上小学后,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上初、高中后,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减少。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宜他个性、智力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一)要掌握科学营养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 人类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二者都健康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高,父母对子女的健康越来越多。尤其是大中城市独生子女居多,经济条件优越,但家长大多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无暇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搭配,合理膳食,经常给孩子吃一些速熟食品。特别是“洋快餐”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使孩子脂肪的摄入量明显增多,而许多孩子因课业负担重,活动较少,造成“小胖墩”现象。据有关部门报道现在城市中儿童肥胖率高达25%。这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孩子的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些儿童肥胖患者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人的一生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家庭教育是 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要树立威信,威信就是说服力,威信保证了家教质量。但是家长的这种威信是做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一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也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不同的基础。如果家庭教育水平高(重要的是家长的道德素养高),孩子从小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体能、智能、品德、行为等方面发展较好,那么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予以斧正和矫治,而且效果往往又是事倍功半,甚至更差。 父母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是无声胜有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配合得好,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

固。如果配合不好,或者说家长的行为习惯较差,就会大大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具了解某校一位女生由于早恋不思学习,行为习惯很差。学校请家长到校协商教育对策,这位家长不但不积极配合反而出言不逊,“你们这些老师吃饱了没事干,你教她学习就行了,管她谈恋爱干吗。”可想,这样的结果对其子女的教育十分不利。笔者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对此有 深切的感受。发现有不少学生之所以学习习惯差,成绩低,其主要原因不是智商差,而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导致心理不健康、行为习惯差所致。 案例一:小w据家长讲小学三年级以前是个很乖的孩子,学习习惯也较好,由于家长忙于国内外的生意,只好将他送往外婆家,由于缺乏严格且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各种坏毛病在他身上日积月累,到小学毕业时父亲着急了,才慕我校管理严格之名将他送入我校。刚到班上时连常见的汉字都不会写,做作业常用拼音代替汉字,行为习惯也非常之差。经过一年多的苦心教育虽有所改变但还是班上的老大难。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案例二:小F,家长是生意人,文化素质不高,自从小F偷看了父母未藏好的黄色碟片后便着了迷,整天想着男人和女人的事情,晚上睡不着白天打瞌睡。精神不振,学习成绩日见下滑。 案例三:小C,初一下半年转入我校,因不能很快适应我校的严格管理,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其母不但不能积极配合学校反而对孩子百般依从。学校不让带零食她给孩子偷偷送零食,学校不让带通讯工具她给孩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400字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400字 “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当你受伤的时候,它会用爱来温暖你。我的家是一个特别民主的家庭,什么事都要一家人商量着来。 就用补课这件事来说吧!现在,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上补习班,可我没上。因为我向爸妈提出了我的观点:我认为上补习班虽然能多学点,但有去的那点时间,我就可以把去补课的内容学完。还有,我认为星期六和星期天本是法定双休日,为何还要那般劳累去奔忙。我理解爸妈都是为我好,但我觉得真没有这个必要。于是,爸妈同意我可以不去补课,但如果成绩下降就得赶紧补。这是不容置疑的,我忙点头答应。 接着,我给大家讲一件我觉得特好的事。 在五年级的时候吧!我特想要一台智能手机。因为我觉着智能手机能查阅资料。在一个黄昏的时候,我向爸妈提出这件事,想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爸爸先是一愣,接着说:“这智能手机虽有查资料的作用,可也能上网,玩游戏,所以,智能机最少要上初中才能用,小学就免了。由于弊大于利,所以不能买。查资料到我的电脑上查。买书这类事我绝不迟疑。你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我听了这番话后,连忙点头。 再来说说家里的家具更新的事吧。在我六岁时,家里要

换彩电,洗衣机,床......那时我还小,不懂事。妈妈征求了哥哥姐姐的建议。哥哥说:“不要买太大的彩电,买一个29寸的就可以了。”姐姐说:“洗衣机应该买好一点的。多用些时间......。”于是,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妈妈采取了哥哥姐姐的意见,让家里焕然一新。 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洋溢着幸福的家。“家”就需要这种气氛。因为“家”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帮人的事。需要商议,需要民主,我对我家是非常满意的。 一个真正幸福的家庭,不会很严肃,而会充满欢声笑语。在家里有乐趣,有忧伤。但这些乐趣和忧伤会使我们的人生感到不枯燥。 家,需要幸福:人,需要快乐。家人需要幸福快乐,社会需要和谐安宁,而国和家又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大国,是由许多幸福的小家组成的。小家的安宁能促进国家的安定,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民主的家、温暖的家,我爱“你”。 有的父母只要知道自己的孩子考试考差、作业做不好就会打骂孩子。我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别的父母有一些不同,只要我的考试考差我的父母根本不会打我,而是和我一起看一看错在哪里,讲一讲其中的道理,让我纠正错题记到错题本上考试前认真复习。 我的父母在生活当中是我的营养厨师和生活管理员,但

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5-08-15 屈淑兰 摘要:本文着重就当前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键词:家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青少年学生的各类心理障碍的检出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等。表现在学习、生活上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其主要原因是后天环境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所致。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在开家长会时我常常碰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听话,如何不喜欢上学,如何与老师闹别扭,如何与家长顶嘴等,经过分析后我发现多半孩子的态度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极其相关。 现在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累。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而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租野蛮横,缺乏同情心。 2.学习负担。 就学习负担而言,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成才近乎变态的期望恐伯是绝无仅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成了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前不久,浙江高中学生徐××的杀母事件就说明子女不堪学习重负,不满父母的一味唠叨造成的恶果。 我国“中小学学习与发展课题组”最近的调查表明,家长们仍钟情于分数,看重智育。有

家庭背景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

家庭背景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 每个人的成长世界都离不开家庭。没有家庭,就不会有新生命的存在。每个家庭的背景都不一样,有些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有些出生在贫穷的家庭、有些出生在艺术的家庭、而有些则出生在暴力的家庭。种种的家庭背景都会培育出不一样的个人性格、看法、甚至思想。像我,我出生在一个不算贫穷的家庭里。虽说不贫穷,但是还是得谨慎花钱。小时候看到其他同学有很多不一样的玩具,心里非常渴望也像他们一样拥有这些玩具。但是知道自己的家庭无法负担这些不必要的花费,便硬生生地将这些欲望给压了下来。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好像把我给丢下了。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世界从来没有把我丢下,是我自己走不出来罢了。 纵观现在的年轻人,遇到少许困难或挫折,动不动就跳楼或者自杀。完全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事件的发生大都起源于他们自小被父母保护的太好,一旦遇到困难,父母亲就会第一时间出来帮他们解决。久而久之,他们完全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利用死亡来逃避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也因为这样,造成很多年轻人对这个世界感到灰心,觉得整个世界遗弃他们、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身为父母或是教师应该从小灌输他们如何独自及有效地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而不是挺身而出地帮他们处理一切。这样的行为不是在爱他们而是害了他们。 此外,家庭教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人的修养来自父母亲自小对他们的管教。如果管教得好,孩子会是一名品行良好的人;反之,疏于管教的话,孩子不但行为粗俗,甚至制造很多社会问题,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纪律。管教必须适当,太过严厉的管教,不但造就不了品行良好的孩子,反而会弄巧反拙。父母亲应该赏罚分明,该称赞的时候,不要吝啬称赞的词语,大方地说出来他的好;该处罚的时候,也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被处罚,而敷衍代之,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错觉,认为做错事也无所谓,因为父母亲不会处罚。 父母亲必须从小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正面的思想。对任何事情、任何工作、任何人,都要保持正面的思考,这样才能扩展自己的社会圈子。负面的思想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还会让自己和这个世界脱节。久而久之,觉得自己越来越不适合这个世界,从而作出一些愚蠢的举动。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家庭确确实实地影响下一代的思想及工作。假如父母是医生或是律师,孩子们会有成为医生或律师的愿望。反之,父母是小偷或是劫匪,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受他们影响。这是因为他们一直影响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观感、看法。孩子们的看法和未来的社会有着重要的联系。正面的看法会让整个世界变得和谐及太平。 除此之外,家庭太过富裕的孩子会产生骄傲的态度。由于他们一直生活无忧,所以会对底层人士产生抗拒感,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不应该有这些人的存在。而底层人士则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甚至会产生“为什么他会这么有钱?而我却在这里挨饿受冻?”的念头。因为如此,从而制造了更多抢劫、勒索的社会问题。由于这些底层人士对这个社会的不满,所以现今的社会一直处在动荡的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