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中学高一(下)开学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中学高一(下)开学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中学高一(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 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 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 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 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与管理

2.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

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

B. 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

C. 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

D. 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3.“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都实行科举考试,从民间选拔人才

D. 都把相权一分为三,加强君主专制

4.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

判断,这个王朝是()

A. 西汉

B. 秦朝

C. 东汉

D. 明朝

5.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

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

B. 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 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D. 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6.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 依法治国

B. 轮番而治

C. 三权分立

D. 主观随意

7.关于雅典民主制度,柏拉图曾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

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

柏拉图这段话的意思是()

A. 民主制必须是完全自由的

B. 雅典民主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C. 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D. 雅典法律很不健全

8.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

“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9.公民法与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

A. 内容的不同

B. 制定者的不同

C. 适用的范围不同

D. 制定依据的不同

10.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

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11.太平天国由胜而衰的转折点是()

A. 天京变乱

B. 安庆失陷

C. 清军围困天京

D. 北伐失败

1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 八期会议

B. 遵义会议

C. 七大

D. 七届二中全会

13.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 四一二政变

B. 七一五政变

C. 马日事变

D. 中山舰事件

14.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是()

①打倒军阀

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③实现共产主义

④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⑤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15.太平军西征的目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实施战略转移

C. 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D. 充实经济力量

16.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

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

A.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

行政区()

A. 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B. 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

C. 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 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18.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推动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是指

()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改革开放的深化

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并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

额。”这主要体现了()

A. 社会契约思想

B. 三权分立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主权在民思想

20.美国众议院议长、共和党领袖博纳征对民主党总统奥巴马越过国会授权推动医改和移民法案,公开指

责奥巴马“像个皇帝”,随后又宣布正式起诉政府“违宪”。对美国政治表述正确的是()

A. 众议院起诉美国政府本身在程序上违宪

B. 最高法院可以裁定总统行政法令是否违宪

C. 宪法蓝本设计政党制度意在防范权力集中

D. 两党之间根本利益对峙矛盾难以调和

21.“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宪法普遍表现为强大的王权与软弱的议会并存、中央集权的倾向明显、公民的政

治权利受到相当的限制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坚定性。”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宪法是()

A.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B.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1861年俄国《二一九法令》

D.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22.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

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

A. 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 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 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23.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

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

24.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

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 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 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25.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语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

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体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 “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26.下列有关俄国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二月革命的爆发

②《四月提纲》的发表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

④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占。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27.2016年6月,英国进行了脱欧公投。回望历史,西方的经济起飞,经历了从“小邦”逐渐走向“大型

的经济邦联”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51年,法、德和英等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B. 1958年,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C. 1991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诞生

D. 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28.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

马刺歇尔计划()

A. 缓解了欧洲的燃眉之急

B. 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 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 为美国培养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29.两极格局终结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下列相关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②欧元正式启用

③欧元进入流通领域

④欧洲联盟成立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③④

30.G20 杭州峰会于 2016 年 9 月成功举办,G20 暨二十国集团成立于 1999 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

余 12 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本次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 的建立及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哪种趋势()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区域集团化

D. 不结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序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菀(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奏考帐……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材料二: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率少兵则请,曾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农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财用有无,不致于;。

----<<蔡忠惠公文集>>卷22材料三: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赵翼<<二十四史札记>>卷25请回答:

料一中宋朝官制有何特点?其目的何在?

从材料二、三中可看出宋朝这种官制导致什么弊端?

材料二中为消除这种弊端提出了一个什么建议?能够实现吗?为什么?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曰)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曰)请回答:

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材料二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

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的认识。(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汉武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刺史制度,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加强对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因此A项正确;BCD项都不符合刺史的职责,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除了采用“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还设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汉武帝时期,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除了采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还要了解汉武帝加

强中央集权的其它主要措施:政治上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对地方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

监察,设察举制选拔人才,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

的统一。

2.【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地方进行严格管理,故出现题干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

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3.【答案】B

【解析】

四位皇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选B。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仅符合秦始皇,A选项排除。科举制是在隋唐以后开始推行的,C选项排除。

都把相权一分为三,加强君主专制,不符合秦始皇,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四位帝王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从考查的范围看,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历史事件的背景、特征、影响等,并和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及世界史相联系。

4.【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中最先“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政治”等内容可知在秦朝时期中央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了郡县制,故B正确。

西汉、东汉和明朝都在秦朝之后,故ACD。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演进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5.【答案】C

【解析】

四合院的这种布局体现了封建等级的观念;

A、小农经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这种布局与小农经济没有任何联系,故排除;

B、家庭和谐不是材料的论述重点,故排除;

C、材料中四合院的这种布局,体现的正是封建等级观念,是宗法制的体现,故正确;

D、男尊女卑的观念没有体现出来,故错误;

故选:C。

本题以四合院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古代宗法制的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以四合院为考查切入点,在解答题目时,要充分阅读材料,寻找题眼,材料中体现的主旨

意思是封建宗法制的等级观念,对选项进行选择,另外还应当注意: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

最突出的特点。

6.【答案】D

【解析】

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雅典的民众法庭并非严格的依照客观的法律程序和法律依据来审判,审判的结果可能因法官个人的好恶,而受到影响;轮番而治、三权分立与材料没有关系,更谈不上法治,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此题考察的依据是雅典的民众法庭,但与课本知识的关联性较小,考查的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因此,把握题干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

柏拉图认为雅典直接民主下,公民的权力没有任何的约束,公民本身也没有任何需要约束的觉悟,这样的发展趋势最终会导致民主制度的崩溃。

故选:B。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难度一般。学习时要准确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8.【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享有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是公民,而广大妇女、外邦人、奴隶无参政权。给予公民一定政治权利,主要目的是维护城邦中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因此可以看出,D项更符合题意;

ABC只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和认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雅典民主的实质和根本目的来理解“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的含义。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本质的认识能力。对于雅典民主政治要掌握客观的评价,注意本质和特点的区分。

9.【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由此可见,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适用范围不同。故C正确。

AB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的演变情况。关键词是“最主要的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选项设置一定的干扰性,总体难度偏低。

10.【答案】D

【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雅典民主是男性为中心的民主。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雅典公民含义的了解,基础题,难度不大。

11.【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天京变乱。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2.【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

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需要掌握遵义会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遵义会议的意义的识记和理解。本题考查对遵义会议的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13.【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失败的标志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4.【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共二大所制定的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都是这一纲领的要求,实现共产主义和

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是最高纲领的表现。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二大,要求学生结合中共二大的纲领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共二大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

能力。

15.【答案】C

【解析】

A.这是北伐的目的。

B.战略转移不是西征的目的。C.西征是为了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控制天京上游。

D.充实经济实力,是向江浙沿海进军。这是东征的目的。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6.【答案】B

【解析】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而最能够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应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制度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最能够体现出我国的社会性质。C.一国两制的基本决策,主要是解决统一问题,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人民当家作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不能够反映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权利。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我国人大制度的内容特征和作用来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7.【答案】C

【解析】

由“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可知,涉及到的主要是经济和生活问题。只要C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切入,结合香港的回归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香港的回归,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利要掌握。

18.【答案】C

【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

抗日战争不属于历史性巨变,故B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故C项正确。

改革开放深化是第三次历史性巨变,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需要掌握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次巨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结合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次巨变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考查对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次巨变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19.【答案】D

【解析】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并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特别要注意“人民”“人口”等关键的字眼,这主要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思想。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宪法,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0.【答案】B

【解析】

众议院起诉美国政府本身在程序上并不违宪,美国的两党制是在宪法颁布后漫长的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两党之间“根本”利益并不对峙,矛盾也并非难以调和,但是最高法院的确是可以裁定总统行政法令是否违宪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代议制,要求学生结合美国政体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美国共和政体的特征,学生要有极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即可排除CD。

材料“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宪法普遍表现为强大的王权与软弱的议会并存、中央集权的倾向明显、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相当的限制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坚定性”体现该宪法具有二元制的特点,故A正确,排除B。

故选:A。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宪法普遍表现为强大的王权与软弱的议会并存、中央集权的倾向明显。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

问题,难度适中。

22.【答案】C

【解析】

材料没有说明意识形态的差异,故A项错误;

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是1979年中美建交,故B项错误;

从“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不希望否定它(中国)的合法国

家利益”,这是指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背景之一,故C 项正确;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建国后,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预备与

北京建立对话”、“不希望否定它(中国)的合法国家利益”

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B

【解析】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1972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合;

B从时间70年代和内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答案选B;

C中日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合;

D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是1954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合;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说明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除此之外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取得的其它的外交的

突破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也需要掌握。

24.【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题干材料反映的正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需要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的把握,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25.【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准则;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

解决国际争端的提供范例,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国两制”构想。需要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国两制”构

想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的识记。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国两制”构想,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26.【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①是1917年3月;②是1917年4月;③是二月革命后;④是1917年11月,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对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事件时间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7.【答案】D

【解析】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体现了“西方的经济起飞,经历了从“小邦”逐渐走向“大型的经济邦联”的过程”,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欧盟,欧元的启动与使用,为区域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现有的区域经济整合方式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货币联盟的推进,经济的整合必然要求政治的联合,“欧洲联邦“如今已成为欧盟内热烈讨论的话题。这种超越国界和民族经济疆界的新型组合方式,对于各国、各集团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而鼓励更多的国家和集团选择“货币联盟“道路。从长远来看,欧元的诞生,也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绘出了新的蓝图。

28.【答案】C

【解析】

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

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

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亦不亚于其经济影响。该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

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

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29.【答案】B

【解析】

①《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是1991年。

②欧元正式启用是1999年。

③欧元进入流通领域是2002年。

④欧洲联盟成立是1993年。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联合,要求学生结合欧洲联合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欧盟成立的时间和欧元启用的时间属于基础题。

30.【答案】A

【解析】

“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故A正确;

政治多极化、区域集团化、不结盟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31.【答案】

【小题1】(1)关于特点:依据材料“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

枢密院对掌大政”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分化事权,设立众多机构,互不统属。关于目的: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如下:加强中央集权。

(2)依据材料二“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可看出各

部门都不了解全局,各行其是,遇事互相推委,行政效率低下,朝政混乱。依据材料三“减天下;吏

十九万五千余人”可看出官员臃滥。

(3)关于建议:依据材料“若通而为一”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通而为一”,将各部门合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能实现。原因有:封建帝王为皇权,必然通过分化相权来减轻对自己的威胁,这

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发展变化的规律。

故答案为:

(1)分化事权,设立众多机构,互不统属。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二可看出各部门都不了解全局,各行其是,遇事互相推委,行政效率低下,朝政混乱。材

料三可看出官员臃滥。

(3)“通而为一”,将各部门合并。不能实现。封建帝王为皇权,必然通过分化相权来减轻对自己

的威胁,这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发展变化的规律。

2】

3

【解析】

(1)本题考查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宋朝政治制度的弊端。依据材料“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宋朝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若通而为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总体难度偏高。32.【答案】

【小题1】(1)回答此问题需要对条约相当的熟悉,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就相同点来说,

性质上是一样的,内容上有相同之处;就不同点来说,反映了列强不同阶段的侵略要求。

(2)从《辛丑条约》的内容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侵略的代理人,成为了列强侵略的工

具。

(3)回答列强侵华的趋势,回答时要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入手组织答案。经济上在华的特权不

断地加大,在政治上开始实行通过控制中国政府来扩大对华的侵略。

故答案为:

(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

(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

华治华”。

2】3】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南京条约》、《马关

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本题以近代前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内容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方式的异同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

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3.【答案】【小题1】(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中均衡状态之所以会出现,是由于美苏都吸

取了战争的经验教训,同时双方力量均衡以及世界上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一均衡状态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也导致了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同时,两大制度之间为了保持对峙中的优势地位,不断的努力进行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

(2)有一种观点认为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主要是由于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所以,多极之间相互合作协商将是必然趋势,另一种观点认为,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主要是由于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极力推行全球霸权政策,谋求构建单极世界,另外有许多的地区冲突和矛盾不断的显现和加深,这一切都威胁到世界各级力量之间的协商合作。

故答案为:

(1)成因:战争的教训;双方实力均衡;世界和平力量的牵制等。

影响: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2)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理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

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

【小题2】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神经和冷战形成的背景以及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分析材料。(2)本题主要考查当今多极化趋势特征,要求学生结合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展的具体史实来分析材料。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归根到底是由世界经济力量的发展所决定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决定了政治上必然会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这体现了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