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案例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案例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案例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案例分析

最新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范文

最新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范文 小数乘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有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部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一: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 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

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练习一 4 二、运用

(完整版)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xxxx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24--P26例5、例6、例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灵活选用计算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启发式谈话法,并辅

以练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 80+A=A+80 +52=+36 321+28+79+172=+ 2、口算抢答比赛 12×525×435×2125×845×425×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积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当两个数相乘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会使计算更加简便。) 师:再看这道题。57×12+43×12 你还能快速算出结果吗?要想快速算出结果需要用一样数学法宝,那就是“乘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借助于植树活动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分析:一组口算看似简单,其用意则不凡。前几题学生能很快说出得数,正在学生兴奋之时,出示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案例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4页中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好铺垫。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教学策略: 情景创设策略: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知识与跨越式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自主探究、归纳

乘法运算定律。 2.感受成功策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通过科学的验证确定猜想的成立,感受成功的喜悦,为学习注入动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创设,引发思考 1.师:同学们,窗外树木新发的嫩芽正提醒着我们,现在已经是春季,细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最近我们学校也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很多同学们都积极地响应学校的号召。 两个植树小组在进行比赛,比比哪一组种的树多,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屏幕显示:第一小组:每行11棵,共种了7行;第二小组:每行7棵,共种了11行 师:同学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比呢?(先求出他们各自种的总棵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板书:11×7=77(棵)7×11=77(棵) 2.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同,因数相同) 那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11×7=7×11 二、自主探索,获得规律 1.探索乘法交换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自觉合理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通过课前了解,听说咱班同学口算能力特强,老师这儿有几道题,咱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师先依次出示: 12×5= 35×2= 25×4= 125×8= 再出示:25×13×4= 15×97+15×3= 师:这么复杂的题,你们也口算的这么快,怎么算得呀? 生1:我是先算25乘4得100,再算100乘13得1300。 生2:把15提出来,97加3得100,再算15乘100得1500。师:你们这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25×13×4=25×4×13=1300 生1:乘法结合律 生2:乘法交换律 同学们的简算意识可真强,能够巧妙地利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一个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 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课的开始通过抢答一组口算题,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乘法运算定律的回顾为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算,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同学们记得真熟练,你能灵活熟练运用它们吗?这儿有些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有快。 基本练习 我会做 (1)23×4×5 (2)8×(125+11) (3)2×289×5 (4)65×32+35×32 请同学们直接写在练习纸上。

乘法运算律的推广和运用

-乘法运算律的推广和运用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90页例4 、“试一试”、“练一练”、 P91页第6~9题。 二、教材简析: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律,体验到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所以学生有运用运算律的意识和能力。但所有这些运算律都是在整数的范围之内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的。这些运算律在小数范围内是否适用呢,还需要验证。在小数加减法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那么,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这就是这节课首先要学生研究解决的问题。 教材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三组式题的结果,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从而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很自然地推及到小数的乘法之中。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自主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经历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加法的过程,对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应该没有很大的疑义,关键是让他们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练习十六第6题 0.7×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提问:怎样口算乘法?(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相乘,再根据因数里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找朋友”口算 出示数字:1.25 0.25 4 0.8 0.5 (任选两个数字乘一乘) 3、看谁算得巧 8×25 25×8 (73×25)×4 8×76+2×76 提问:最后两题这么大的数字你为什么能马上算出来?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乘法计算的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乘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重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难点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一、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 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 理解算理: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0.75X2=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习题操练: 1、13.65扩大()倍是1365;6.8缩小()倍是0.068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右移动2位,再向左移动3位,这个小数()倍 3、直接写出得数。 0.6×8 = 3×0.9 = 2.5×4= 36×0.4= 12.5×8= 50×0.04= 80×0.3= 1.1×9= 三、小数乘以小数 1.2X0.8= 6.05X0.82= 0.56X0.04=

(完整版)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案例

激发兴趣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案例 姓名:郑国梅 单位:天津滨海新区塘沽于庄子小学 职称:小学高级 案例主题: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执教乘法分配律 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课改中也有不少的成功经验,各地区也有自己的课改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界人士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益,即能否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这一年来我也在积极的找寻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反思。认为不断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策略的之一。现以四年级下学期乘法分配律为例进行分析。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中的难点。在理解和应用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结合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特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 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算式,根据你刚才的观察,你觉得这些算式中,哪两个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就把它们挑出来,如果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 (3+4)×6 3 ×6+4 ×6 20×(5+13) 20×5+5 × 13 (13+7)×4 13×4+7 (8 × 6)× 2 8 ×2+6 ×2 (同学们把8个算式都摆在桌面上,很快就把它们按照数据分成了5组,心急的同学高高举起了手臂,以为大功告成。但很快就有人提出异议,于是小组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有3组相等的算式: (3+4)×6=3 ×6+4×6

3×(17+5)=3×17+3×5, 20×(5+13)=20×5+5×13 生2:我们不同意,20×(5+13)≠20×5+5×13 生3:说得对,我们计算过了,确实不相等。 生4:应该20×5+20×13才等于20×(5+13) 生5:也可以把括号里的5与括号外的20交换位置,5×(20+13)=20×5+5×13 生6:我们还发现如果把13×4+7改为13×4+7×4,就与(13+7)×4相等;把(8×6)×2改为(8+6)×2与8 ×2+6 ×2相等。 师:说得真好!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规律。下面,根据发现的规律,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电脑出示:(80+20)×4,谁是它的好朋友? (学生踊跃举手,老师指名回答)生:(80+20)×4=80×4+20×4 演示:数字“4”翻着跟头,分别去乘80与20,然后相加。 出示:6×(10+20),谁是它的好朋友? 生:6×(10+20)=6×10+6×20 演示:数字“6”翻着跟头,分别去乘10与20,然后相加。 分别出示:(6+3)×a ,(32+40)×▲ (学生热情高涨,几乎站起来举手) 齐答:(6+3)×a=6×a+3×a (32+40)×▲=32×▲+40×▲ 师: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怎样概括呢? 生:(a+b)×c=a×c+b×c 师:任何事物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看,你们反着读一读字母形式,给下面两个算式找到朋友吗? 分别出示:35×8+65×8 9×12+9×282 学生回答后,老师电脑演示:两个相同的因数8从算式中落下来并且合二为一,得到(35+65)×8;两个相同的因数9从算式中落下来并且合二为一,得到9×(12+282)。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 x b=b x a 2■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 x b)x c=a x (b x 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 分配律。 (a + b)x c = a x c + b x c 练习 1. (5x 25)x 4 8x( 125x 5) (37x 25)x 4 (33x 125)x 8 类 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 2; 81看作80+ 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x 102 56x 101 125x 81 25x 41 4.除法分配率 (1)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_ 商 相加,这就是除法分配律。… 公式:(a + b )宁c = a 宁c + b 宁c 应用要领:a 与b 都是c 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再把商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 再用 和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 公式:a *c + b *c =( a + b )* c 练习 (63 + 54)* 9 (52+65)* 13 96* 24+ 24* 24 (2)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_(被减数和减数)先分别除以_一._ 这个数,再 把两个商相减。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 公式:(a — b )* c = a * c — b * c 应用要领:a 与b 都是c 的倍数,否则免谈。 函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减,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减亠再用差一一._ 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一。(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 公式:a *c — b *c =(a — b )* c 应用要领:a 与b 的差必须是c 的倍数,否则免谈。 (1600— 96)* 16 (4000- 96)* 8 782* 17— 422* 17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2.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 (40+ 8)x 25 125 x( 8+80) 36x( 100+5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实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使用这些定律实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水平。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3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学习例5。 (1)出示例5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2.学习例6。 (1)出示例6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250(桶)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c=a×(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习例7。 (1)出示例7。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a+b) ×c=a×c+b×c 先看是公式左边的形式还是右边的形式,是左边就改写成右边再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3.2 × 5.6+0.32×44 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的一个数字就是C,另外两个数字就是a和b 36×34+36×66 75×23+25×23 63×55+63×45 3.2 × 5.6+0.32×4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测试题 姓名考号分数 一、判断题。(10分) 1、27+33+67=27+100 () 2、125×16=125×8×2 () 3、134-75+25=134-(75+25)()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 () 6、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7、36×25=(9×4)×25=9×(4×25)……………………………() 8、125×17×8=125×8×1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9、179+204=179+200+4…………………………………………() 10、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8分) 1、56+72+28=56+(72+28)运用了()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案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案设计 黄石市白马山学校李道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的例5、例6,练习三的第6~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使学生知道在运算时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学生说出字母表达式或用语言叙述都可以.对说出字母表达式的学生,最好让他们再说一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 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出示下面三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3○5 (14×4)×5○14×(4×5) (4+6)×5○4×5+6×5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然后算出左右两边的得数,看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并分别做出结论.如,根据×=×,可以做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的结论. 最后做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每一个运算定律,教师板书: a×b=b×a (a×b)×c=a×(b×c) (a+b)×c=a×c+b×c 教师:“这三个等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整数、小数、分数.)

2.教学例5、例6(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分数乘法计算简便).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小数的乘法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1)教学例5. 出示例5,让学生仔细观察,题里的已知数有什么特点.(和5可以约分,所以可以先乘.) 然后,教师问:“这种简便方法是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教学例6. 教学方法与例5类似,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3.做教科书第24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注意87×有多少学生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运算.集体订正时,对于每一道题都指名说一说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对于87×如果学生困难比较大,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的分母是86,把87进行怎样的处理可以使计算简便?”启发学生把87看成(86+1),再计算.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6题. 教师提出要求:先根据运算定律在每题的□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再算出得数.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2.做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八的第8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八的第16*题. 四、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 五、作业:练习三的第9题.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第7课时乘法运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的例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用字母加以表示。 2.简便计算: 25×44 125×32×8 【新课讲授】 知识点学习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教材第26页例7。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每组有多少名同学? 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6人。 一共有多少组 25组。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该如何列式? 列式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4+2)×25 (2)4×25+2×25 分别说说上面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小结:①(4+2)×25:先计算每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 ②4×25+2×25:先算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 分别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发现:(4+2)×25=4×25+2×25。 你从这三组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a×(b+c)=a×b+a×c 【课堂作业】 1.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推广》教学设计

第4课时乘法运算定律推广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算法。 教材第8页例6和第9页例7以及“做一做”,练习二第5~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复习导入】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2)5×6+7×3 (3)15×(34-27) 由以上算式我们易得: (1)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原式=72+15=87 (2)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原式=30+21=51 (3)先算减法,后算乘法。原式=15×7=105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例6。 一个画框的尺寸如图,做这个画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2)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提示:求做这个画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长方形画框的周长。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或者长方形周长=长×2+宽×2。就可以列出算式。 生: 生: (3)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各题。 (4)学生独立计算。 (5)汇报交流,投影展示。 生:计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先通分,把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出和,再算积。 生: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2.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全

1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重点难点】 1.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指导】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示:“你能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2.4和0.8转化为整数24和8的理由,再说出将192缩小到1.92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的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面规律的习惯。 【课时安排】8课时

最新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一)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材的第24—25页的例5、例6及课后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能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能在数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知识与跨越式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已有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自主探究、归纳乘法运算定律。 2、通过验证、猜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通过科学的验证确定猜想是否成立,感受成功的喜悦,为学习注入动力。 3、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含义,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教学引导,能自主发现和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突破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实验、归纳中,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引导归纳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学生回答。 师: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六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运算定律推广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运算定律推广教案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算法. 教材第8页例6和第9页例7以及“做一做”,练习二第5~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复习导入】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2)5×6+7×3 (3)15×(34-27) 由以上算式我们易得: (1)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原式=72+15=87 (2)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原式=30+21=51 (3)先算减法,后算乘法. 原式=15×7=105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例6. 一个画框的尺寸如图,做这个画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2)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提示:求做这个画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长方形画框的周长.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或者长方形周长=长×2+宽×2.就可以列出算式. 生: 生: (3)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各题. (4)学生独立计算. (5)汇报交流,投影展示. 生:计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先通分,把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出和,再算积. 生: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2.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理解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 18个20是多少?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引入 板书课题: 二、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篇二: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算理做 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行关于小数乘 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2、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2.5元=()角 3.75元=( )元( )角()分 0.72元=( )元( )角355角=( )元 103角=( )元5.5米=()米()分米 9.38米=()米()分米()厘米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引入:节假日时,有不少的小朋友们结伴到珍珠湾去放风筝, 2、出示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 方法一:3.5+3.5+3.5=10.5元 师:说得不错,能把竖式列出吗?( 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2)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师:买9个鱼形风筝要多少钱? 学生讨论完成.学会使用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完成课本第7页第2题。 小数乘整数(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 确运用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恩施州咸丰县坪坝营镇杨洞中小学校冉红平教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1~4题3533页——页的例1、例2及练习六的教材的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1 一些简便运算。观察、比较、概括、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猜想, 2 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3 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验证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 交换律和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1 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a+b=b+a (a+b)+c=a+(b+c) 、引入新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 那么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呢?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1、验证乘法的交换律 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们来验证

保护环境对人类非常重要,植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瞧,小明和他主题图)。5的小伙伴们正在植树呢(出示例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小组讨论,指名 汇报并解答(a 、负责挖坑、种树的共有多少人? (人)25=1004×=100(人)4×25 探究、发现问题:×4得 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25×25和教师提问:4 ×4)×25=25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b、负 责抬水、浇树的共有多少人? 25×2=50(人)2×25=50(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