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一、前言

本课程强调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知识架构的基础上,从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提炼出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一致规律,结合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同时融合科学实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并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贯穿于上述所构成的有机课程知识体系之始终。

二、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是以提高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能力为目的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本课程强调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知识架构的基础上,从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提炼出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一致规律,结合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同时融合科学实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并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贯穿于上述所构成的有机课程知识体系之始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2、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一些重要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切实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认识自然事物客观规律的主要科学方法,培养其科学兴趣与科学态度,进一步巩固其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什华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深刻领悟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并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目的与要求。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学习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紧密结合人类社会生活和先进科学技术,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出发,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对教师的需要,尊重高职高专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的科学课程教学能力、科学素养的提升为课程的归宿,促进学生成长成材。

2、课程设计思路

我国基础教育正进行一系列改革,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教育重点从学“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转向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的教育。而教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只有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为探索小学教师的培养规律,制定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小学教师科学志趣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地球环境及演化、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现象以及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

从认知到应用,以兼容性强且与人们生活密切的自然、地球、生活、环境等课题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树立自然界的物质观,逐步建立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辨证观点。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认识到要加速我国的科技进步,一定要更快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质,使教师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

3、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五、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教学内容的选取基于以下特点:

一是具有基础性,重点阐述自然科学的重大基础理论;

二是具有时代性,深刻反映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沿;

三是具有系统性,较全面地介绍自然科学总论、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近代及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实现文理渗透、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培养科技意识。

2、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3、教学要求

在《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中,要铲除头脑中的唯心主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克服形而上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认识自然事物的和谐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的效果。

2、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3、发挥网络作用,在线解答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为学生课后的强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课程总成绩按100分计算,60 分为及格线。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2、平时考核的要求及形式

平时考核形式包括本课程的平时作业、课程实验及平时学习情况。结合文字教材认真完成学习指导书后的自测题。8次平时作业全部独立完成者记4分,课程实验任选一个完成实验报告记3分,考勤及学习态度良好者记2分。

3、考核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借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考试既重视知识、理论的考核,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分三个认知能力层次,即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命题。各层次的含义如下:

了解: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述。理解:本层次要求达到的水平是在了解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释。掌握:是指能够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能够运用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4、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试卷采用题型分为五种: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类题型的分数大体比例为:填空题占20%,选择题占40%;简答题占20%;论述题占20%。

5、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具体要求见第3条。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卷面分值100分。占总成绩的70%。

(2020年整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年版)》解读(一).doc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XX 年版)》解读(一)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 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 北京师范大学林秀艳 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XX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第340 页。)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对话,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而又开放的: (一)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具体说来,上课伊始,可以设计简短而又富有情趣的导语,导人新课,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初读阶段,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感知文本的内容;精读阶段,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本,交流感受。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以文本为媒介而进行的。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详]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力学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总学时:120 理论学时:108 实践学时:12 学分:8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建立静力学平衡方程,解决杆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在外因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学习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为,打破了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书中施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容。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力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构件的力计算、静定结构的力计算、构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与刚度校核、土力学基础。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120学时。课时数以课程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土木工程力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工程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识图课程标准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土木工程识图》课程标准 设计单位:南宫市职教中心设计人:惠育巧 土木工程识图课程名称:《土木工程识图》是工民建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性质课,实践性较强。 4学分:建筑工程施工适用专业:1.前言 1.1课程定位 《土木工程识图》是工民建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学习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及预算软件等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的一门基础学科。 1.2设计思路 根据建筑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引进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方法和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2.课程目标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知识目标: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制图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与绘制方法两大部分内容,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施工图 识读与绘制的初步能力,能正确的识读常见的施工图纸,了

解组成房屋的各部分的做法,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了解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技术制图标准;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的作图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绘图仪器和工具; 4.掌握识读和抄绘建筑工程图的基本方法。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建筑制图与识图学习领域(89学时)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一碱 1.定义: 2.常见的碱 3.碱的通性 二酸 1.定义 2.常见的酸 3.酸的通性 三.盐 1.定义 2.常见的盐 3盐的化学性质 四.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溶解性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与氢气的反应 (3)与水的反应 五、氟 剧毒最活泼的非金属 + 2 + Q 2 + 2 = 4 + 六、溴、碘 溴液态与氯气相似化学性质 碘紫黑色固体 升华:这种固体不经加热直接变成气态的现 七、硫 1.物理性质俗称“硫磺”,浅黄色,黑火药主要成分,密度 2.078g/cm3 非金属性比较活 2.化学性质 (1)、硫与非金属反应 + (无色刺激性气味) 2+ 2 +=(酸雨) +(毒臭鸡蛋气味) (2)、硫与金属反应

+ 2+ +=(硫粉处理散落贡滴) 八、氮气 1.物理物性 气态占空气78% 无色无味气体 降温---液体、固体 2、氮气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3 +(灰色) (2)、与氧气反应 +2(无色) +2=2(空气中很容易) 2+=2+ (3)、与氢气反应 +32 九、氨气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气----氨水---铵肥 2、氨气易液化 -33.35℃,常压---液态+大量热 十、金属通性 80%金属元素,常温下汞为液态,其余为固态,绝大多数是银白色,只有金为

黄色,铜紫红色。电、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1、铝 比较活泼显+3价 (1)、与氧成致密氧化膜(常温) 4+3=2 (2)、与水受热 2+62+3 (3)、与酸反应 (4)、与碱反应 (5)、铝盐 水解 净水,灭火器原料 2、铁 分布最广元素之一,合金性质优良,光亮银白色金属,7.8 g/cm3熔点153℃,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坚韧性 比较活泼,常显+3价或+2价 (1)、铁与非金属反应 3 +2 2 +32 + (2)、铁与水反应 3+4+4 (3)、炼钢、炼铁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题

自然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球的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海洋占据了其中的% 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的假说。 3、大约在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叫泛大陆。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北部的古陆和南部的古陆开始分裂。大陆中间出现了洋(1.8亿年前)。 4、板块构造理论是说:地球表层主要有六个基本板块,板块。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地幔深处的作用。 5、英国的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6、以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通过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常用的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 7、地质学把地球历史大致分为:。 8、地球所经历了3次大冰期,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发生在(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大约亿年一周期,其原因可能是太阳最绕银心的公转 9、距今约5.7-5.1亿年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而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 10、志留纪出现了半索动物,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一般身体呈蠕虫状,左右对称,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并不是真正的鱼,它没有脊椎骨,只有一条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撑身体的支柱,这条支柱代表了脊椎的先驱。 11、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05亿年开始,延续了5500万年之久,出现了鱼,是所有高等动物(脊锥动物)的祖先。鱼类一出现则空前繁盛,泥盆纪又称“鱼类的时代”。 12、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蕨类植物空前繁荣,还出现苏铁、银杏、松柏等植物。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13、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这些具有造礁能力的生物包括钙藻类、古杯动物、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虫、层孔虫、厚壳蛤等 14、是爬行动物全盛时期,成为生物界的真正霸主。当时十分有益于陆地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整个地球都被陆生植物所覆盖,侏罗纪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公园,所以也是地球上著名的成煤期之一。晚期,出现了。 15、是地球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真正的鸟类,著名的就生活在白垩纪,它是当时最强悍的食肉动物;也是全球发生大陆漂移,又一次出现生物大绝灭的时期。在,恐龙、菊石、箭石类等完全绝灭。 16、植物在第三纪占据主要地位并获得了迅速演化,植物退居次要地位。 动物就显示出它们的竞争优势。其中,的进化速度更快,除陆地外,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海洋(如鲸类)和向空中(如蝙蝠类)的辐射发展。无胎盘类在等地也获得了生存空间,有袋类成了那里的主人。 17、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身体,具有(单孔类除外),,发达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 18、世界大陆架总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平均宽度约为75公里。大约%的渔业资源来自陆架浅海。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个陡峭的斜坡,这个斜坡叫。约占海洋总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施工测量放线在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服务于建筑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建筑用地的选择,道路管线位置的确定等,都要利用测量所提供的资料和图纸进行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则需要通过测量工作来衔接,以配合各项工序的施工;竣工后的竣工测量,可为工程的验收、日后的扩建和维修管理提供资料;而在工程管理阶段,须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使用。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其地位举足轻重。 在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注意将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纳入课程教学。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进取精神的培养。因此,《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历经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土木工程测量》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凡是有工程建设的地方就需要工程施工测量,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先导性的作用。《土木工程测量》主要讲述了测量仪器中水准仪、经纬仪及钢尺的构造和基本操作,主要讲述了测量仪器中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的构造和基本操作技能,讲述了建筑物的定位及楼层放线的基本方法、操作程序以及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竣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仪器的构造及操作方法,会计算测定和测设建筑物时所需的测设数据,能正确处理测量建筑物时遇到的一般问题,为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放线工作打好基础。 《土木工程测量》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程改革立足于素质教育,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以建筑施工放线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确立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测量仪器的应用能力和建筑施工放线的职业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建筑工程测量仪器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仪器操作和施工放线的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在施工放线中的职业能力,同时为学生就业和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素质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敬业精神。 2、本课程内容以学习项目为基本教学单元,将仪器原理与构造及内业计算作为组织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线索,通过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施工、测定与测设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掌握现代建筑行业进行施工放线所需的仪器构造、测量原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一、填空 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4、力和()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力是向下,()力是向上的,()是向前的,()力是向后的。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 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磨擦力可以分为()()()。 9、冲量是是()和()的乘积。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 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当射角为()时,距离最远。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 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和()有关。 二、问答题 一类题: 1、加速度 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3、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4、超重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5、失重 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6、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注意事项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才和作用力成正比;同样地在作用力不变的条件下,才能够说物体的加速度和它的质量成反比。 (2)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F的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7、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注意事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 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土木工程识图课程标准

《土木工程识图》课程标准 设计单位:南宫市职教中心设计人:惠育巧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识图 课程性质:《土木工程识图》是工民建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实践性较强。 学分:4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土木工程识图》是工民建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学习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及预算软件等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的一门基础学科。 1.2设计思路 根据建筑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引进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方法和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制图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与绘制方法两大部分内容,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施工图识读与绘制的初步能力,能正确的识读常见的施工图纸,了解组成房屋的各部分的做法,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了解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技术制图标准;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的作图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绘图仪器和工具; 4.掌握识读和抄绘建筑工程图的基本方法。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建筑制图与识图学习领域(89学时) 序号项目 名称 学习 难度 工作任务能力要求 参考 课时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doc

新疆阜康技师学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 (草稿) {TX|名词解释3 填空3 简答4 判断1} {PZ|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 {KD|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的描述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课、力和重力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第六课、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七课、牛顿第二定律第八课、牛顿第三定律第九课、动量第十课、超重和失重第十一课、抛体运动} {KD|第二单元第一课、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课、静电感应放电现象第三课、导体和电流第四课、电功、电功率第五课、电路的简单连接第六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七课、安全用电第八课、有关磁的知识第九课、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第十课、交流电第十一课、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电磁波第十三课、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十四课、电磁波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应用} {KD|第三单元第一课、机械能第二课、分子的运动内能第三课、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四课、原子的核式结构衰变第五课、核反应核能的利用确定发展目标} {KD|第四单元第一课、太阳家族—太阳系第二课、地球生命之源—太阳第三课、人类的老家—地球第四课、地球的卫星第五课、日食和月食第六课、恒星世界第七课、四季星空} {KD|第五单元第一课、典型的碱和碱的通性、碱的小实验第二课、酸的组成、命名和通性、酸的小实验第三课、常见盐和盐的性质、盐的小实验第四课、电解质溶液第五课、卤素、硫氮第六课、铝铁} {KD|第六单元第一课、有机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第二课、乙醇第三课、乙酸第四课、酯和油脂第五课、糖类第六课、蛋白质第七课、食品添加剂第八课、涂料} {KD|第七单元第一课、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第二课、生命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谢第三课、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课、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课、遗传和变异第六课、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七课、生物与环境第八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KD|第八单元第一课、幼儿科学教育的形式和依据第二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步骤第三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案例} {ND|容易较易中等较难很难 一、名词解释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ND|容易] [FS|4] 1.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夏洛的运动。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ND|容易] [FS|4] 2.惯性 [答案]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ND|较易] [FS|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人民路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 8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与 (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 )、 ( )、( )、 ( )。 3、课程目标根据(度设计。三个方面( )、( )、( )、( ),注重( )三个维 )的整体提 高。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 )个,其中( )个要求会 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 )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 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 ) 个,其中 ( )个左右会写。 5、语文教学应在(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是语文学习的主 人,(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 )的话,写( )的 事物。 7、 3至 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 )和( ),注意表现自 己觉得新奇有趣的、 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 与他人分 享习作的快乐。 根据表达的需要, 使用( )、( )。课内习作每学年 ( )次。 8、 5至6 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 字。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 )与( )、( )与( )的不同用 法。背诵优秀诗文 ( )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 ) 万字。 二、选择。(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A 、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 、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 、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阅读教学过程是: ( ) A 、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 、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 、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 、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构.构件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平衡规律与承载能力,分析.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为力学专业课程和继续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静力学公理; 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3.掌握轴向拉压杆和直粱内力计算方法及内力图规律 4.熟悉轴向拉压及直粱弯曲在工程中的应用 5.熟悉提高拉压杆稳定的措施 能力目标 1.能画出单个物体、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图,并利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力; 2.能运用平衡方程进行单个构节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的计算; 3.能对简单结构或构节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 4.能计算轴向拉压杆及梁的强度 5.能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 情感目标: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7。

注;1.表中未标注(*)的内容是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表中标注(*)的内容和选学模块为较高要求及适应不同专业、地域、学校差异的选修内容。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生活及工程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训练的实践活动,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应贴近工程实际,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评价方法 1.考核与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建受力问题的能力,并关注良好的职业到底以及安全、环保、合作、创新等职业意识养成等。 2.考核与评价的主题应多元化,坚持教师评建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3.可采用笔试、答辩、口试、实践性总结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条件 1.开展本课教学需要在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在中学,学中学。 2.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四)教材编写 1.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2.在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施工类和非施工类等专业的不同侧重,编写想赢的多学时教材和少学时教材,便于灵活使用。 3.教材呈现形式上应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算单位等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电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条件。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关于去青岛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精讲解读高效课堂 教学引领研讨活动”的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本次活动是由国家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聘请北京市各个学校相关特级教师组成培训团到全国各地讲学。参加与会人员有山东省各个市县教师和兴安盟各旗县教师,此次讲座的教师,都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培训团专家。一、二年级是乔亚孟老师主讲的,乔老师是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主要讲新旧课标区别与联系)。三年级:张红教师主讲的,张老师是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是作文教学有独特方法)。四、五年级:陈延军老师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主要讲国际教育方面内容美国教育注重尊重教育、日本个性化教育和生命教育)。六年级:武琼老师是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主要讲如何把握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实践)以上四位教师都是北京市特级教师。会期2天,27日报到28、29日两天学习,学习地点在青岛市航天疗养院。下面我就把这次学习主要部分汇报一下: 一、2011版课程标准颁布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国家教育部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从小学一年级

开始。2011年版的制定实在实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本版主要是占在国际上、国情上、实际上角度来修订的,来进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负担、回应社会关切热点、焦点问题背景下出台的。 二、 2011版的出台主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2、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3、切实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 三、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2、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3、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测试题1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测试题1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本静止的火车,突然坐在乙车上的乘客发现站台和甲车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此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乙车 B.甲车 C.站台 D.无法判断 2.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半程的速度是4m/s,后半程的速度是8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5.9m/s C.5.1m/s D.5.3m/s 3.沿着光滑斜面下滑的木块,滑到底面时() 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匀速直线运动 D.静止 4.一个静止的弹簧秤读数是G,现在弹簧秤匀减速上升,此时弹簧秤的示数() A.大于G B.等于G C.小于G D.不知道 5.一根电阻为R的铜丝,拉长为原来2倍后的电阻为() A.4R B.2R C.0.5R D.0.25R 6.以下单位对应错误的是()

A.电热——瓦特 B.电压——伏特 C.电流——安培 D.电荷量——库仑 7.一个电阻通过的电流为1A时阻值为4Ω,问通过电流为2A时,电阻大小为()Ω A.2 B.4 C.8 D.1 8.两电阻并联时电功率之比为1:2,则串联时的电功率之比是() A.1:2 B.1:4 C.2:1 D.4:1 9.做正功还是负功,决定于() A.力的大小 B.位移的大小 C.力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 D.力和位移的夹角 10.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以下哪个选项机械能守恒() A.刹车后,汽车逐渐变慢 B.铅球在空中滑落 C.打气筒打气 D.足球在草地滚动 11.以下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花香四溢 B.柳絮纷飞 C.樟脑变小 D.开水加糖变甜 12.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A.金星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 13.日食发生在()

【精品】最新2018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共74页)★

【精品】最新2018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共74页)★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期中测试题

宕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在描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_________,一般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运动,时常取______作参照物。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这种运动就 叫做______________运动,简称为__________运动;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____________运动,简称__________运动。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___________运动或______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惯性,一般可以说,______是物体惯性的量度,______越大,惯性越大。4、不均匀物体的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______有关外,还跟物体内______的分 布有关。 5、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度 成正比。 6、摩擦力可以分为______摩擦力、______摩擦力和_____摩擦力。 7、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______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8、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________成正比,跟物体的_______成反比,加速度的 方向跟____的方向相同。 9、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上。 10、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_____定理。 11、10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在受到一个恒力作用4s后,速度变为2m/s。则物体在受力前的动量是_______;在受力后的动量是_______;物体受到的冲量为_______;恒力的大小为_______,方向是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们所说的“旭日东升”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A、太阳 B、月亮 C、地面 D、云 2、.一同学沿跑道跑了400m又回到原处,他跑的位移是() A、400m B、200m C 、0m D、100m 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速度 B、加速度 C 、位移D、路程 4、炮弹以850m/s的速度从炮口射出,这个速度指() A、平均速度 B、即时速度 C 、线速度D、末速度 5、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一般取() A、9.8 m/s2 B、8.9 m/s2 C、10 m/s2 D、0 m/s2 6、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物体的速度() A、一定很大 B、速度变化一定很大C 、速度变化一定很快D、无法判断 7、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D、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 8、如果摩擦阻力忽略不计,玻璃球沿斜槽向下滚动,是什么运动?()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D、匀减速直线运动 9、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A、超重 B、失重 C、完全失重 D、完全超重 10、哪一种平衡物体的重心不变?() A、稳定平衡 B、不稳定平衡 C、随遇平衡 D、无法判断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由落体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

0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开始实验,2005年全国实行]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