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课程论文

1、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而且一家银行或金融机构出现问题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一系银行和金融机构经营困难,所以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维护国内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2、保护存款人和公众利益

银行是一种信用中介,集中了社会各阶层、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和资本,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十分广泛和密切。银行在经营中如果出现问题,会直接涉及千千万万存款任何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中央银行要把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作为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目标

3、维护银行业公平有效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保护先进、淘汰落后的一种有效机制。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无不追求一个适度的竞争环境,这种适度的竞争环境既可以经常保持银行经营活力,从而使企业公众获取廉价货币和优质服务,同时又不至于致于引起银行业经常失败破产倒闭,导致经济震动,为此中央银行应创造一个公平、高校、有序竞争的环境。

4、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货币政策是当今各国调控的主要手段,而中央银行是利用货币政策实施的主体。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必须以银行金融业为中介。因此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要有利于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执行,有利于银行业对中央银行调节手段的及时准确传导和执行。

五、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处于经济转型期我国的金融监管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相继开放金融业,加深了各国金融业的相互依赖性和金融业务活动的趋同性。同时对于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在此大背景之下,加强我国的金融监管理并且处理好与其他国家金融业的关系是一个新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市场

基于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其次,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最后,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随着各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全球各

5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 管》复习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A.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 B.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行为

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货币银行学 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姓名:李建 学号: 1215124188 分数:

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现代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表明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客观的,金融自由早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传统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深化阶段,金融监管趋向于政府直接管制,强制力对利率进行严管,结果反而抑制了经济增长。由于“金融脆弱性”问题的存在,导致银行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引发银行体系危机、金融萧条,需要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本文主要从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原因、银行业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监管,方法及措施等方面,对银行的监管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举措。建议侧重中国银行业,目的在于实现好金融监管的安全与效率兼顾。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危机;风险;金融监管 一、为什么要对银行业进行金融监管 (一)现实原因:金融危机频发 2008年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至今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此次危机在给全球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同时,也凸显了金融监管的缺陷和不足。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在螺旋式复苏过程中再度面临减速风险。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再度放缓,新兴市场国家在高通胀背景下经济增速趋于降低。 警惕金融过度自由化。阿根廷在金融自由化之后经济获得了较快增长,但同时货币名义利率迅速上升,银行存款的上升远远低于贷款的上升,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放贷,不惜降低贷款发放标准,为投机性活动提供贷款的比重加大,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1] (二)银行存在信用风险 银行事实上是一个信心游戏。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业务中。 就整个市场而言,会有信息方面的问题,出借人对于借用人了解很少;也有动机的问题,看借用人是否愿意付高利息,而不是判断借用人是否有能力付利息,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银行面临中介风险问题。 我国自2010年以来,信贷资产总体质量上升,各机构不良贷款走向有所分化。但经济增速趋缓可能会使银行的信用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一些政府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风险并未完全消除。[2] (三)银行存在较大的脆弱性 短借长贷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了金融机构内在的非流动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实物资产,这在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网络,银行业比其他产业更加脆弱和

关于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思考

关于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思考-----------------------作者:

-----------------------日期:

更多资料请访问.(.....)

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 的思考 摘要关于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也为实际部门所广泛关注本文从回顾我国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变迁的过程出发对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现实矛盾进行了分析具体讨论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既相对独立又保持一定粘连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确立“大统一、小分设”体制的方案相应给出了具体解决银行监管体制若干矛盾的思路对改进银行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也进行了展开分析 自从证券业监管和保险业监管从人民银行陆续分离出去以后人民银行虽然还负责着对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

司、租赁公司等的监管但银行业的监管已成为人民银行的主要监管职能因此人民银行的体制变动就成为银行监管体制的连名词1998年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后由于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使人们对我国中央银行及其银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产生了新的争议和讨论争议的内容不外乎有三一是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的关系问题;二是银行监管的体制问题;三是银行监管的路径依赖和基础问题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历史回顾与主要经验 从1948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行使着国家银行职能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从国家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过渡1984年1月1日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中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开始确立并不断发展应该说从1984年以来的18年间中国的中央银行在调整中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始终谨慎从事这与我国各方面对中央银行作用的认识和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有关同时中央银行的地位在不断调整之中中央银行的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之中大致来说中央银行体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知识点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知识点1】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 两个基本前提 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较成熟; 金融业的发展对此有客观需求:集中货币发行权、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管理金融业、国家干预。 2. 历程 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是瑞典银行。 英格兰银行成立晚于瑞典银行,但被公认为近代央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的演变过程是典型的央行的演变过程。 3. 三个途径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 专门设置的央行:美联储。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 界定:不能把中央银行看作一般的政府机构,但是也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而是应该在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之下,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2. 表现: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 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3. 独立性的模式独立性较大的模式:直接对国会负责,如美德。 独立性稍弱的模式:名义隶属于政府,实则独立性较大,如英日。独立性较小的模式:接受政府指令,如意大利。 知识点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二)中央银行的职能(常考的重要考点) 1. 发行的银行 2. 政府的银行 3. 银行的银行 4. 管理金融的银行 1. 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具有货币发行的特权、独占权。适时适度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

求基本一致。 以稳定货币为前提,适时适度增加货币供给。适时印刷、铸造或销毁票币等,满足流通中货币支取的不同要求。 2. 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主要是预算收入的缴纳、划拨和留用,预算支出的拨付。 (2)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理国债发行等。 (3)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4)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5)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收支差额。(6)作为国家的最高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金融行政管理职能。 (7)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3. 银行的银行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相互调剂准备金、增强清偿能力;机构稳定;为非现金结算创造条件。 存款人:保障资金安全。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控制全社会货币供给量;强化中央银行资金实力。 (2)充当最后贷款人:票据再贴现、票据再抵押 (3)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4)组织外汇头寸抛补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外汇头寸管理、稳定市场汇率。 4. 管理金融的银行 (1)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定前提下谋求经济增长。 2)颁布金融法律法规。 3)管理境内金融市场。 知识点3】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从而使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当时,人民银行作为超级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又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这时的专业银行虽然对银行经营业务有较严格的分工,但并不反对银行分支机构办理附属信托公司,并在事实上成为一种混业经营模式。XX年初银监会的成立,使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针对监管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在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应首先建立金融监管的合作制度,使三大监管机构在各自独立行使监管职能的同时,有效地协调彼此之间的权责,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其次,强调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对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内控制度的检查监督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创新业务的操作制度,防止金融创新的衍生风险。 我国金融监管的时间较短,在金融监管的方法手段、技术条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金融监管内容过于狭窄,其金融监管仍偏重于合规性监管,严格的管制极大地遏制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

的风险性监管涉及不多;监管措施的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对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够严厉,违规处罚中缺乏严厉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有效性。其次是金融信息披露滞后,信息披露滞后于监管和外部市场约束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制观念不够,数据资料编报的随意性较大,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和规范性;金融信息披露的范围小,内容比较单一,信息不完备,缺乏专门的金融信息开发和传播中介机构,使得金融信息在低水平上传播和利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利益约束机制,内部监管乏力,导致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需处置,同时,还面临着大量存款需找出路却又“惜贷、拒贷”的尴尬局面。监管目标不够明确;金融监管独立性不够;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差;金融监管措施不力;现行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等。 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就必须深入到金融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观念、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达到规避风险、维持安全的目的。要提高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认识,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内控建设的重要性,把它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常抓不懈,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助于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充分发挥作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着力于打破现有的银行业垄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现银行运作机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财经管理学院论文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摘要 (2) 引言 (2) 1.金融监管的定义 (2) 2.金融监管的对象与内容 (3) 3.金融监管的方式 (3) 4.金融监管的结构 (4) 5.金融监管的手段 (5) 6.金融监管的目的和原则 (6) 7.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7) 8.金融监管案例分析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1)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进入混业经营时期,国内金融业正面临更大挑战,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有效性更为突出。本文主要从当前银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析央行监管的效率,并提出对策建议。金融监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将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外矛盾日益突现。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体制等方面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造性地革新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金融监管主体中央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金融业监管机构微观运行机制金融监管问题 【引言】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如今, 在金融信息化、混业化不断加深, 金融自由化与深化不断推进, 金融创新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 金融风险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已成为十分必要的手段。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全面进入“后WTO过渡期”的加速调整阶段, 改革的速度和力度逐渐加快, 因此,通过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越来越成为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一.金融监管的定义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从词义上讲,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

第八章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 本章主要讲解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的形成和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变的基本情况和目前体制下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基本分工,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监管职责和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重要性,掌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和法定权力,掌握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 一、1992年以前的金融监管体制 1.1984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另一方面全面行使金融监管职责。 2.1984年1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成为我国的货币当局和全面承担对金融各业监管职能的金融监管当局。一直到1992年底,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基本上属于集中单一型监管体制。 二、分业监管格局的逐步形成和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二十年来,金融监管体制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 1.1992年12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成立,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管理证券业。证券委是国家对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的主管机构,证监会是证券委的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证券经营机构的审批和归口管理。 2.1993年我国正式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作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明确规定。 3.1997年11月,国务院将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经营机构的监管权划归证监会。 4.1998年4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证券委与证监会合并组成了新的证监会,全面负责对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 5.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监管全国商业保险市场。至此,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监管的体制得以确立。 6.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统一监管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转变为“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三、现行体制下各监管主体的基本分工

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

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金融行业风险加剧, 金融危机时有爆发,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更值得警醒。金融危机的破 坏力和传染力之强,使我国必须谨慎处理各种危机。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据金 融资产的绝大部分。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把对金融业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作为重中 之重。 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 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目前最为普遍的分类是将银行监管分为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等几个 方面。 (1)市场准入监管。市场准入监管是指银行当局根据法律、法律的规定,对金融机构进入市场进行管制的一种行为。按照经济学的含义,一个行业机构数量的变化对行 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准入监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构的审批,对注 册资本的审批,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对业务范围的审批。 (2)市场运营监管。市场运营的监管是指对银行机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活 动。目前,市场运营监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概括起来说,市场运营监管的内容主 要包括:银行机构资本适度和资本构成、资产质量状况、支付能力和盈利状况等。 (3)市场退出监管。对有问题的银行进行兼并重组、救助,或者进行倒闭清算,对 经营管理问题的银行、发生支付危机、倒闭或破产的银行机构,监管机构就要采取一 定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措施有:资本约束监管、风险为本监管、法人公司治理 监管、激励相容监管。 资本监管就是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持有的最低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 部分。监管当局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制定并采取的一系列监管标准、方法和行动称为 资本监管。资本监管成为当今对银行业实施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运用风险预测、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 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 它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收益一定条件下的使风险最小;二是风险一定条件下使收益最 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这两个目标(收益目标和安全目标)经营目标是一致的。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精选版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 习题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 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A.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 B.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行为

金融监管报告(案例分析)

1.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案例分析 1.1案例内容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成立时的总股本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金融监管

第14章金融监管 ● 选择题 1、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对的风险是()。 A利率风险 B汇率风险 C政策风险 D信用风险 2、由于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如证券价格、金融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而使金融机构面临损失的风险是()。 A利率风险 B汇率风险 C市场风险 D价格风险 3、世界上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设立银行 B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 C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D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小于4% 5、对金融机构最严厉的行政制裁措施是()。 A罚款 B撤换高级管理人员 C发出停业整顿命令 D吊销营业执照 6、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常见的风险有()。 A信用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利率风险 D汇率风险 E市场风险 7、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主体有三家,它们是()。 A财政部 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银监会 D中国证监会 E中国保监会 8、我国设立商业银行的条件是()。 A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B有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C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D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E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9、一家银行出现清偿能力危机时,紧急救援的方式有()。 A提供贷款以解决支付能力问题 B兼并 C担保 D关闭 E接管 10、下列属于银行监管预防性管理的有()。 A市场准入管理 B资本充足性管理 C流动性管理 D业务范围管理 E自律性管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新设立金融机构必须经有关主管当局审批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题库8-1-8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题库8-1-8

问题: [多选]下列选项属于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A.窗口指导 B.公开市场业务 C.流动性比率 D.道义劝告 E.消费者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利用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问题: [多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传统政策工具,它包括()。 A.银行备付金 B.再贷款 C.存款准备金率 D.再贴现 E.公开市场业务 一般性货币政策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

问题: [多选]再贴现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 A.借款成本效果 B.宣示效果 C.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D.结构调节效果 E.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再贴现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借款成本效果、宣示效果和结构调整效果。出处:古诗词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8426989.html,;

问题: [多选]下列选项属于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的有()。 A.认识时滞 B.移动时滞 C.接受时滞 D.决策时滞 E.效果时滞 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包括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问题: [多选]将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前提条件是()。 A.在金融领域以票据业务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B.再贴现利率高于市场利率 C.再贴现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D.借款成本效果明显 E.商业银行要以再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 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在金融领域以票据业务为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商业银行要以再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多元化监管模式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在分业监管的实施中,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也使金融监管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实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分别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这种分业监管的体制在前几年对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纠正金融业的“三乱”,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其一,降低了监管效率,提高了监管成本。我国的存款类机构(银行、信用社)、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在资金融通、清算上都由人民银行管理,其外汇业务也由外汇管理局监管,在业务上有一定交叉,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往往造成有的金融业务得不到有效监管,出现监管“真空”。或有的金融创新得不到监管当局的认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其二,限制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全球金融正呈一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分业经营使我国银行不能开展综合业务,今后很难与国外银行平等竞争,制约了国内银行的发展步伐;其三,不符合国际金融业发展和监管趋势。目前,许多国家为适应金融一体化趋势,纷纷对过去的多元化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事实表明,这种做法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在我国,已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拆借、债券回购,以股票质押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等。可以预见,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合,分业经营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分业监管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障碍。

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的研究

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产业作为一个经营货币和信用的行业,对于其他行业来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银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对于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下,商业银行要想生存并且立足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参与进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也必然存在着各种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首先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增加资产的方式就是通过负债,社会公众存款的负债来源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比其他一般企业的杠杆率高得多,举个例子,比如说一家商业银行倒闭了,这样波及的不仅仅是银行的所持有着,最大的波及者是社会公众,这就比较棘手而且严重。与此同时银行一旦发生金融危机是会具有传染效应的,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例如信息不对等,导致社会公众对于银行业的信任感大大减低,社会公众对于整个商业银行一旦产生信任危机,这个局面就不可控了,由此一来还会诱发一系列的银行体系“挤提”风潮,这会严重影响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进而对经济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此一来,保护商业银行一统的安全和稳定势在必行且意义深远。 一、商业银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银行也加强了对于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力度,但是还是有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人民银行的监管不如人意,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消极金融现象更是屡禁不止,各种非法金融活动依然猖獗,这对于人民银行的监管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在增多。 (一)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目标不清晰 市场化的金融监管目标是与货币政策目标和计划性管理目标都不相同的,因为商业银行监管的目标是要保护社会公众也就是存款人的利益,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达到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就是稳定货币值,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都是通过国家直接或者间接的进行管理,,但是现如今我国的银行监管系统还是通过监管各类银行的机构进行监管,并没有把银行监管和货币稳定目标二者分开,监管目标不甚清晰会导致监管工作的无的放矢。 (二)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不甚完整 我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机构对于监管主体监管目标不明确,监管职责分不清,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一、概念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其它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权限,地位非常特殊。 2、货币发行:货币发行是一定时间内从央行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减掉回流到央行的货币的差额。 3、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的业务。 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通过在公共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调控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5、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指货币稳定、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和外汇市场稳定等。 6、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7、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8、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创造的处于流通中公众持有的现金以及商业银行持有的准备金总和。

9、通货膨胀目标制: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 10、进口保证金制度: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按进口商品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进口保证金,以一直进口的过快增长。 11、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经济部门、行业或产品制订较低的利率。 12、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贷款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13、窗口指导: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物价变动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1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目标政策之后,选择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作用于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最终影响整个经济活动,实现最终目标的逐次传递过程。 15、托宾Q理论:该系数为企业股票市值对股票所代表的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 16、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活动产生的实际结果与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偏离程度。 17、金融监管:狭义的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还包括了金融机

应用文-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创新思考

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创新思考 '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改进金融监管方式,提高金融监管效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 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金融监管 正处在逐步完善阶段,在 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监管目标需要适时调整。前几年,受我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业承受了巨大压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显性金融风险,且日益突出。人民银行在监管目标取向上,侧重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这在特定的经济金融 下,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迁,防化金融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民银行的监管目标应该适时作出调整,将金融监管最终目标定位在保护存款人合法利益上。 2.金融监管体制和外资银行的经营方式不适应。自1993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奉行分业经营,并逐步形成了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并立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这种监管体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信贷需求膨胀、金融业较混乱的情况下,对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加入WTO后,进人我国的外资银行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一家银行可以同时从事证券、 等多种业务,其经营策略更加灵活,服务体系相对完善。国内银行要想与外资银行竞争,就必须实行混业经营。否则,国内银行和驻华外资银行在竞争中从一开始就没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人民银行应该适应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从银行、证券、保险分类监管的模式回到中央银行一家监管上来,减少因多头监管带来的不必要麻烦,降低监管成本。 3.金融监管效力不能充分发挥。在传统监管模式下,监管部门成为“消防队”,哪有险情哪里上,监管效果不明显,表现为应急救火的多,提前预防的少;单项检查的多,综合考评的少;孤军奋战的多,协同配合的少,区域监管标准多样且随意等等。在违规问题的处罚上,从轻处罚的多,从重处罚的少;经济处罚的多,对人处罚的少。商业银行的主要领导要么走后门,拉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么掏钱了事(反正是国家的钱),并不能真正引起对违规问题的高度重视,造成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同时,虽然人民银行早就提出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发挥非现场监测的作用。表现在非现场监测的硬件设施没有配备齐全,数据共享还没有真正实现,监管指标的制定不够科学,相关数据的适时监测和分析还缺乏 ,不够深入。 4.金融监管法规尚不完善。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不少金融法律法规,为金融企业的规范经营和人民银行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依据。但法律法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不能象市场经济国家那样规范而灵活,权威而超脱,金融法的司法性和透明度还不高。现行《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比较概括、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商业银行法》不能适应未来金融业务发展和金融监管的需要,必须重新予以修订。 5.金融监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外资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发展多年,相对于国内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其业务品种较新,种类繁多。入世后,国内金融企业也要调整市场定位,加大业务创新,拓宽新的盈利增长点,如建立新的业务营销和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等。因此,金融创新业务将会迅猛发展, 银行等高科技电子化发展加快。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对这些业务的操作规程还知之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课程论文 1、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而且一家银行或金融机构出现问题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一系银行和金融机构经营困难,所以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维护国内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2、保护存款人和公众利益 银行是一种信用中介,集中了社会各阶层、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和资本,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十分广泛和密切。银行在经营中如果出现问题,会直接涉及千千万万存款任何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中央银行要把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作为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目标 3、维护银行业公平有效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保护先进、淘汰落后的一种有效机制。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无不追求一个适度的竞争环境,这种适度的竞争环境既可以经常保持银行经营活力,从而使企业公众获取廉价货币和优质服务,同时又不至于致于引起银行业经常失败破产倒闭,导致经济震动,为此中央银行应创造一个公平、高校、有序竞争的环境。 4、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货币政策是当今各国调控的主要手段,而中央银行是利用货币政策实施的主体。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必须以银行金融业为中介。因此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要有利于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执行,有利于银行业对中央银行调节手段的及时准确传导和执行。 五、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处于经济转型期我国的金融监管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相继开放金融业,加深了各国金融业的相互依赖性和金融业务活动的趋同性。同时对于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在此大背景之下,加强我国的金融监管理并且处理好与其他国家金融业的关系是一个新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市场 基于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其次,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最后,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随着各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全球各 5

银行金融监管工作总结(共5篇汇总)

第1篇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是金融业或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监管的唯一主体,已无法适应新的金融格局。这是因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传统作用正受到挑战,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于是许多国家通过另设监管机构来监管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 从各国金融监管的实践来看,监管体制可分为四类分业经营且分业监管,如法国和中国;分业经营而混业监管,如韩国;混业经营而分业监管,如美国和香港地区;混业经营且混业监管,如英国和日本等。是否由中央银行担当监管重任也有不同情形有中央银行仍负责全面监管的;有中央银行只负责对银行业监管的;也有在中央银行外另设新机构,专司所有金融监管的。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发行信用货币;政府的银行执行金融政策;代理国家财政;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储备金;充当最终贷款人;管理金融活动的银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活动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 完整的金融监管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它由市场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风险评价、风险处置以及市场退出等相关要素和环节组成。 (1)机构功能定位所谓功能定位,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以及运作、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该机构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 (2)市场准入广义上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机构准入、业务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机构准入,是指依据法定标准,批准金融机构法人或其分支机构的设立。业务准入,是指按照审慎性标准,批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开办新的业务品种。高级管理人员的准入,是指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和认可。 (3)业务运营监管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监管,主要是通过监管当局(如中央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以及借助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外部审计,及时发现、识别、评价和纠正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风险。这是监管当局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 (4)风险评价风险的综合评价是金融监管人员在综合分析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结果及来自中介机构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对被监管机构所存在风险的性质、特征、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出的及时、客观、全面的判断和评价。 (5)风险处置金融监管当局要针对金融机构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及风险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置,处置方式包括纠正、救助和市场退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 国内经济逐步与国际经 济接轨, 金融改革深化步伐加快, 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风险也在迅速增大。近年来,人民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