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预测与规划复习试题汇总48页

教育预测与规划复习试题汇总48页

2010年1月教育预测与规划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规划中,既是制定教育规划的手段,又是教育规划的分析与评估方法的是【】

A.教育系统 B.教育决策 C.教育计划 D教育颡测

2.规划的三个基本特性是【】A.目的性、长期性、综合性 B.目的性、战略性、系统性

C.目的性、战略性、综合性 D计划性、战略性、系统性3.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能敏锐地对其做出反应的系统是【】

A.创造性的系统 B环境适应性的系统 C.开放型系统 D.封闭型的系统

4.影响决策的基本要素是主体要素和【】

A.客体要素 B.目标要素 C.主观要素 D.客观要素

5.人口的增减和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迁移而引起的变动状态是【】

A.人口迁移动态 B.入口发展动态 C.人口增减动态 D人口变化动态

6.2001年,菜地区出生人口13000人,平均人口l50000人,则该地区2001年的人口出生率为【】A.6.8% B.7.9% C.8.7% D.8.8%

7.属于教育输出方面的人口统计指标的是【】A.成人识字率B.辍学率C.复读率D学生的合格率8.检测教育系统外部有效性的最直接的指标是看其所培养毕业生的【】

A.道德品质状况 B.性格状况 C.受欢迎程度和就业状况 D.劳动态度状况

9.依据教育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来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原理叫做教育预测的【】

A延续性原理 B.相关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相似性原理

10.提出“635法”(默写式头脑风暴预测法)的是【】A.奥斯本B.华生C.荷利 D.罗森塔尔11.在平均预测法中,当时间序列的发展趋势元明显变化时,K值夭小不作过多要求,这种变化方式称为【】 A平稳式 B.脉冲式 C.阶梯式 D.斜坡式

12.关于平滑系数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值越大,近期实际值对指数平滑值的影响越小 Ba值越大,近期实际值对指数平滑值的影响越大C.a值越小,近期实际值对指数平滑值的影响越大 D.a值越小,其对历史数据的平滑作用相应较小13.从世界各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历史和现状看,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在初等教育未普及时,优先保证初等教育

B.在初等教育未普及时,优先保证中等教育

C.在初等教育未普及时,优先保证初、中等教育

D.在初等教育未普及时,优先保证高等教育

14.根据教育规划的分类,教育综合规划和教育单项规划属于【】

A依据教育层次的分类B依据教育类型的分类 C依据范围不同的规划分类 D依据任务不同的规划分类15.当年在校生数加上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数,减去下一年度预计毕业生数称作【】

A.实际在校生数 B.预计在校生数 C.预计毕业生数 D.实际毕业生数

16.教育规划三联式组织结构是【】 A.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联合 B.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和中小学的联合 C.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联合 D.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规划部门和高校的联合

17.在教育规划方法中,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规划区域的人口分布确定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办学规模的规划方法称作【】A.内部外推法 B.人口预测法 C社会需求法 D学校布局法18.在教育规划文本中的“规划日期”是指【】

A.规划方案设计的时间 B.规划方案撰写的时间 C.规划发布的时间 D.规划执行的时间19.一般来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相比【】

A倾向于集权化和统一的课程控制B依赖行政的激励措施C依赖非行政的激励措施D强调领导而非指导20.世界各国教育规划中值得吸取的教训是【】

A.教育变革的规划是一件需要冒险的事业 B教育变革规划的成功一般都符合原先的估计

C.国家级的、大规模的改革计划往往容易成功 D.教育规划者只能对学什么、如何学做出计划

二、名词解释题

21.教育规划 22.教育系统的收益率 23.规范型教育预测 24.结语 25国际比较法

三、简答题

26.简述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 27.简述教育预测中的相似性原理。

28.简述组织直接头脑风暴预测法的基本过程。 29.简述教育规划的主要功能

30.简述菲律宾实施教科书计划的特点。

四、应用题

31.举例说明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32.结合实际分析草拟教育规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五、计算题

33.有l6名专家参与“某地区2010年大学生考研率”的德尔菲预测调查,调查的第二轮结果为:40%,40%,45%,45%,40%,50%,50%,50%,55%,55%,55%,60%,

60 %,65%,65%,65%。求它们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

34.(1)根据题34表中的数据,建立学生高考作文成绩Y关于平时作文成绩X的线性回归方程。

题34表

序号 X Y X2 Y2 XY

l 60 20 3600 400 1200

2 70 25 4900 625 1750

3 80 30 6400 900 2400

4 90 32 8100 1024 2880

合计 300 107 23000 2949 8230

平均值 75 26.75 5750

737.25 2057.5

(2)从题34表中数据算得变量x与变量Y的相关系数为rxY=0.984,取自由度df=n-2,

在0.01水平下,问变量Y与变量x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

附表:积差相关系数(r)显著性临界值表

Df= n-2

a=l0 .O5 .02 .01 .001

1 .988 .997 1.000

1.000。 1.000

2 .900 .950 .980 .990

.999

3 .805 .878 .93

4 .959

.991

4 .729 .811 .882 .917

.974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B 5.B 6.C 7 A 8 C 9 8 10 C

11.A l2.B l3 A 14.D l5 B 16 D 17 D 18 C 19 C 20 A

二、名词解释题 21.是指由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校遵照国家对教育部门提出的万针、政策和任务.根据教育事业方针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酌需要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22.是指用来评估某级(类)教育给学生个体或社会带来经济收益的一种指标。

23.是指在确立教育发展目标以后.对实现这种目标所具再的社会、经济等各种条件.以及完成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的预测。

24.是指教育规划的结束语.一般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

25.是指一种国外常用的教育规划方法。通过从多国比较而来自自资料.以确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

展水平的对应关系来指导制定教育规划。

三、简答题

26.(1)用途上,教育计划拟订的教育目标和活动应该非常具体,便于操作,而教育规划拟订的教育目标和活动则是宏观性的.并不注重细节。(2)时间上,教育计划涉及的时间较短.而教育规划涉及的时间较长.所谓“短期计划”、“长期规划”正是两者特点明重要区别之一。(3)行文上,教育计划较为规范详细,有对教育活动的具体描述,而教育规划的内容则比较概括.虽然也有具体的教育规划目标,但仍以纲领性的条文表述为主。

27.(1)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一般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状况,但是,当教育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内外条件基本相同时.则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也会非常相似。(2)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具有极大普遍性的特征,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总有某种联系,无论是结构上的联系还是功能上的联系,都可以作为建互相似关系的依据:(3)教育预测的相似性原理是我们通过横向的教育比较.进行教育预测研究的基本依据之一。 28.(1)确定预测问题,(2)会议前的准备,(3)预测会议的举行;(4)预测会议后的归纳。29.(1)协调教育系统内外关系;(2)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3)为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提供目标和依据。

30.(1)人们对教科书短缺这个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以及解决的办法有较为一致的看法,计划一开始就把有关的重要利益集团吸收进来,参考他们的见解;(2)实施该计划几乎不要求教师作出实际的行为改变,同时也配以大规模的教师在职培训计划,(3)规划者不断对计划进行评价,由此可以及早地发现犯错的苗头,在酿成大错前得以改正。

四、应用题 3l.(1)科技发展引起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种类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更新,(2)科学技术

发展对教育内容的影响,(3)科技发展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4)科技发展扩展了教育时限。

32.(1)要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的依据;(2)恰当地划分教育规划的阶段;(3)选择合适的规划方法:①技术方法与经验方法结合,②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③已有的规划经验与规划对象的实情相结合,(4)了解教育规划目标的特点;①数量与质量昀统一性;②综合性,③阶段性,④相对稳定性,

⑤先导性(5)明确教育规划的重点: (6)确定实现教育规划目标的对策和措施。结合实际的具体分析。

五、计算题

2010年10月教育预测与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的未来做出推罚,这是【】

A.教育预测 B.教育规划 C.教育计划 D.教育决策

2.教育规划的主要特征是不稳定性和【】 A.长周期性 B.系统性 C.灵活性 D.短暂性3.如果一个系统的状态不依赖或很少依赖它所处的环境,这个系统是【】

A.适应性的系统 B.封闭型的系统 C.开放型系统 D.创造性的系统

4.将系统划分为封闭和开放两种不同类型系统的一般系统论剖始人是【】

A.贝塔朗菲 B.罗森塔尔 C.华生 D.奥斯本

5.决策的组织系统的构成包括:决策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和【】

A.组织子系统 B.管理子系统 C.智囊子系统 D.文本子系统

6.关于人口增减率,表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减率=[(年末人口数一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x100%

B.人口增减率= [(年末人口数一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l00%

C.人口增减率= [(报告年人口数一基年人口数)/基年人口数]×100%

D.人口增减率= [(报告年人口数基年人口数)/报告年人口数]×100%

7.用来评估某级(类)教育给学生个体或社会带来经济收益的一种指标称作教育预测的【】

A.收益率 B.外部有效性 C .外部生产性 D.内部效率

8.属于微观教育预测的是【】 A.教育制度 B.教育结构 C.教育经费 D.教育形式9.在专家协商预测法中,专家小组的规模一般以【】

A 5~6人左右为好 B.6~7人左右为好 C .7~8人正右为好 D.8~9人左右为好

10.将教育预测分为探索型教育预测、规范型教育预测和反馈型教育预测的依据是【】

A教育预测活动性质的不同 B教育预测数量的不同 C教育预测程序的不同 D教育预测方法的不同

11.在平均预测法中,当时间序列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变化时,移动平均数数列落后于实际变化趋势,

应取较小的K值.这种变化方式称为【】 A.平稳式 B.脉冲式 C.阶梯式 D.斜坡式12.关于平滑系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系数的取值范围5在-l至0之间 B.a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至1之间

C.a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 D.a系数的取值范围在~∞至∞之间

13.从世界各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历史和现状看,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在初中等教育基本推广后,侧重发展初等教育B.在初中等教育基本推广后,侧重发展中等教育 C.在初中等教育基本推广后,侧重发展初中等教育D.在初中等教育基本推广后,侧重发展高等教育14.根据教育规划的分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属于【】 A.依据教育层次的分类 B.依据教育类型的分类 C.依据范围不同的规划分类 D.依据任务不同的规划分类15.在教育指标中,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逐期平均增长的数量称作【】

A.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指标 B.教育发展平均增长量指标

C.教育事业发展增长量指标 D.教育平均发展速度指标

16.在教育规划目标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制约条件以及未来教育可能

达到的水平来确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称作【】

A.教育发展的质量目标 B.教育发展的经济目标 C .教育发展的专业目标 D.教育发展的规模目标

17.在教育规划方法出,通过预测社会经济各部门需要多少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级各类的人员,来

确定如何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以培养运合需要的各种人员的规划方法称作【】

A.内部外推法

B.人口预测法

C.社会需求法

D.人力预测法

18.西方一些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官方教育规划机构和制定了全国性的教育规划.主要始于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D.21世纪19.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帝60年代获得独立的国家的教育规划【】 A.普遍实行了教育分权化的教育规划 B.一直坚持实行教育集权化的教育规划

C.始终突出私立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作用 D.从强调教育集权化转向承认市场对教育的调控机制20.在国外成功的教育规划策略中,采用“政治共识”策略的国家是【】

A.智利 B.阿根廷 C.哥伦比亚 D.菲律宾

二、名词解释题

21.相似性原理 22.人口经济构成 23开放型系统 24指数平滑预测法 25合理性摸式

三、简答题26.简述教育预测的作用 27.简述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表现 28.简述德尔

菲预测法的缺点29.为了使教育资源分配合理,必须做好哪些方面的调查研究和预测工作。

30.简述教育规划草案论证工作的主要步骤。

四、应用题31.举例说明应用概率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32.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说明,从世界各

国教育规划中我们应该吸取男鞋经验教训。

五、计算题

33.有l3名专家参与“某地区2010军大学生就业率”的德尔菲预测调查.调查的第二轮结果为:70%,70%,70%,70%,75%,75%,75%,80%,80%.80%,85%,85%,85%。求它们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

34.根据题34表中的数据,建立学生数学成绩Y关于物理成绩X的线性回归方程。

序号X Y X:Y2 XY

1 55 5 25 25 25

2 4 4 16 16 16

3 5 5 25 25 25

4 3 3 9 9 9

5 2 3 4 9 6

6 4 4 16 16 16

7 4 4 16 16 16

合计27 28 111 116 113

平均值 3.86 4 15 86 16.57 16.14

(2)从题34表中数据算得变量x与变量Y的相关系数为r XY=0.955,取自由度df=n-2,在

0.01水平下,问变量Y与变量X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

附表:积差相关系数(r)显著性临界值表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A 5.C 6.C 7.A 8.C 9 C 10.A

11.D l2.C l3.D l4.B l5.B 16.D l7.D l8.B l9.D 20.A

二、名词解释题 21.是指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一般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状况,但是当教育系统

发展过程中的内外条件基本相同时,则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也会非常相似。知道某教育的发展变化过程,就可以根据相似性规律,预测类似教育现象相应的发展变化过程。

22.是指人口在社会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劳动分工的构成。

23.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状态的改

变,这种受环境严重影响的系统称为开放型系统。 24.是指当权重系数按照指数规律随时间由近至远逐步递减时的加权平均预测法。 25.是指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一种分类模式,即把教育规划过程看成是一系列渐次进行的程序。

三、简答题 26.(1)教育预测是教育决策的基础,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前提条件,它为科学的教育决

策提供了关于未来的有价值的信息来源;(2)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多方面的影响,涉及的关系比较复杂,难以通过经验作出正确判断。(3)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否得当,将对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4)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预测,就无法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容易产生教育决策的失误,无法使教育和政治、经济、科技相互协调,娃康地向前发展。

27.(1)对待搜集到的各种教育预测的资料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必须尊重现实,不得随意歪曲和篡

改文字和数据资料:(2)选择教育预测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要根据教育预测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现实的客观条件来确定方法,决不能故弄玄虚、牵强附会。(3)对待解释教育预测结果更要实事求是,一定不能随心所欲,切记“数随人愿”。 28.(1)各位专家在进行预测时,不一定都有充分的时间对预测函询提出的问题作深入思考;(2)专家在提出自己的预测设想时,主要废据自己的主观经验,而不可能花很多的时间去进行严格论证;(3)德尔菲预测法的统计处理方式,可能会促使专家们的预测意见向大多数人的意见靠拢,也使那些对问题看法原本正确的专家动摇自己的立场:(4)德尔菲预测法采用的是匿名征询意见的方式,容易造成回答预测问题时的责任心不够强,如果是采取应付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回答预测问题的质量。 29.(1)根据已确定的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预测该时期内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需求的变化;(2)预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各业需要补充的各级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规格;(3)确定教育结构、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在校生数、每生年均教育费用;(4)计算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 30.(1)挑选参与论证的专家;(2)制定论证的标准;(3)提供背景资料;(4)选择论证方法; (5)准备论证问题;(6)召开论证会议。

四、应用题 31.(1)不能只用一个单一的结果或数字而不用概率来说明预测的意义,而是要求对教育

预测结果有一个概率意义的认识;(2)在实践运用教育预测时,还须要对教育预测的结论进行区间估计,给教育预测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这样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选择和努力实现某种教育预测方案。 32.(1)教育变革的规划是一项面临重重艰难险阻的冒险事业,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那些既得利益团体和因循守旧人士的强烈反对。(2)即使教育改革规划取得了成功,它的过程要花很长时间,常常超过原先估计。 (3)尽管实行国家级的、大规模的、从上至下的教育改革规划难以成功,但不少地方级的、小规模的学校体系,偶尔涉及到上千所学校的改革计划获得了成功。

因此,教育规划者要注意局部的教育革新和改革计划。(4)教育规划者只能对教什么、如何教作出计划,但却不能对学什么、如何学作出计划。因此,可以通过教育规划促进学习,但不能通过教育规划控制学习。结合我国实际的具体说明。

五、计算题

33.解:专家人数n=13为奇数,且n=2k+1,k=6为偶数,

2009年10月教育预测与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1.规划工作要始终围绕组织的总体目标,规划者应该明确规划的各项发展目标都必须为实:组织的总目标服务,这体现了规划的【】 A.战略性 B.综合性 C.系统性 D.目的性2.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环境的变化引起系统状态的改变,则系统称为【】 A.开放型系统 B.适应性的系统 C.创造性的系统 D.封闭型的系统

3.反馈是把反映系统输出状况的信息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并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比较得的偏差信息送到【】 A.输入端 B.输出端 C.施控体 D.受控体

4.教育决策程序的最关键阶段是【】

A.确定教育决策目标 B 拟定教育决策备选方案 C.优选教育决策方案 D.实施教育决策方案5.1998年,菜地区迁入人数6000人,平均人口l80000人,则1998年该地区的人口迁入率为【】 A.2.8% B.2 5% C.3.8% D.3.8%

6教育预测中用来反映教育系统能否成功地完成预测目标的质量指标是教育系统的【】

A.内部效率 B.收益率 C.外部有效性 D.外部生产性

7.教育预测中,强调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而且在偶然性中隐藏善必然性则是【】A.综合性原则 B.辩证思维原则 C.概率性原则 D实事求是原则

8.宏观教育预测的内容包括教育制度、教育功能、教育形式和【】

A.教育经费 B.教育结构 C.教学手段 D.课程设置

9.与专家协商预测法和头脑风暴预测法相比,德尔菲预测法具有的三个特点是:集思广益、反馈收敛和【】 A.平等合作 B.精炼简洁 C匿名求真 D.实事求是

10.学校中途退学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比率称作【】

A.净入学率 B.毛入学率 C.复读率 D.辍学率

11.在平均预测法中,当时间序列仅在一段时间变化比较剧烈时,在其他时间变化比较平稳,应取较大的K值,以便较好地修匀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方式称为【】

A.平稳式 B.脉冲式 C.阶梯式 D.斜坡式

12.用于验证园果关系和发现因果联系的一种定量方法是【】

A.算术平均预测法 B.移动平均预测法 C.指数平滑预测法 D.回归预测法

13.从世界各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历史和现状看,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经济越不发达的国家,大、中、小学生人均年教育费用之间的差距越小 B.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大、中、小学生人均年教育费用之间的差距越小 C.先侧重发展高等教育,再侧重发展中等教育

D.先侧重发展中等教育,再侧重发展初等教育

14.根据教育规划的分类,学校教育规划属于【】

A.依据教育层次的分类B依据教育类型的分类C依据范围不同的规划分类D依据任务不同的规划分类15.在教育指标中,教育事业发展的报告期水平指标与相比较的基期水平指标相应数值之比

称作【】 A.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指标 B.教育发展平均增长量指标

C.教育事业发展增长量指标 D.教育平均发展速度指标

16.在教育规划目标中,要求合理规划教育事业发展所必需的物力和财力,使教育事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得到持续、稳定、建康的发展,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称.【】

A.教育发展的质量目标 B.教育发展的经济目标 C.教育发展的专业目标 D.教育发展的规模目标17.在教育规划方法中,将各类各级教育的收益率与各种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各类各级教育的发展规模的规划方法称作【】

A.内部外推法 B.人口预测法 C.社会需求法 D.收益率法

18.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获得独立的国家的教育规划,说法正确的是【】 A.普遍实行了教育分权化的教育规划 B.一直坚持实行教育集权化的教育规划

C.始终突出私立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作用 D.从强调教育集权化转向注意分权化

19.国外关于教育规划模式的理论符合互动性模式的说法是【】

A.这是一种强调客观性理论的模式 B.这是一种强调主观能动性理论的模式

C.教育规划主要是技术上的操演 D.人们对教育规划的目标会有合理的、统一的认识

20.在国外成功的教育规划策略中,采用“教科书计划”策略的国家是【】

A.智利 B.阿根廷 C.哥伦比亚 D.菲律宾

二、名词解释题21.教育发展战略 22.人口自然构成 23.辩证思维原则 24.散点图25.项目

三、简答题

26.简述教育预测与教育决策的关系。 27.简述实施教育预测的步骤。

28.简述应用德尔菲预测法应注意的问题。 29.简述教育规划需要详细说明的内容

30.简述教育规划目标的共同特点。

四、应用题

31.举例说明教育预测综合性原则的具体表现32.举例说明影响教育规划资料质量的“七大威胁”

五、计算题

33.有l7名专家参与“某地区2010年初中升学率”的德尔菲预测调查,调查的第二轮结果为 93%,93%,94%,95%,95%,95%,96%,96%,96%,96%.97%,97%,97%,98%,98% 98%,98%。求它们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

34.(1)根据题34表中的数据,建立变量Y关于变量X的线性回归方程。

题34表

序号 X Y X2 Y2 XY

1 10 5 100 25 50

2 8 4 64 16 32

3 9 5 81 25 45

4 6 3 36 9 18

5 5 3 25 9 15

6 8 4 64 16 32

7 8 4 64 16 32

合计 54 28 434 116 224

平均值 7.71 4 62 16.57 32

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C 5.C 6.C 7.C 8.C 9.C l0.D

11.B l2.D l3.B l4.C l5.A 16.B 17.D 18.D 19.B 20.D

二、名词解释题21.是指以教育发展为对象而作的全局性和方向性的筹划。22.是指人口的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23.是指在进行教育预测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利用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三个基本规律,深入、仔细地分析教育预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透过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的种种表现抓住教育发展的本质联系,从中找出教育发展的趋势。24.是指以一个变量为横坐标,另一变量为纵坐标,利用散点(坐标点)的盼布形态反映变量统计关系的一种图形。25.是为完成某一目标在一定时限内的一组特定活动或任务,项臣期限较为灵活,一般可在几个月到两年之间。

三、简答题26.(1)教育预测与教育决策的关系,反映在教育决策对教育预测的依赖性。((2)一方面,教育决策要通过教育预测获得有关未来教育发展的各种信息,缺乏教育预测所提供的未来信息,就不可能进行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决策活动,更谈不上作出创造性的教育决策。(3)另一方面,教育预测是否科学。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没有科学的教育预测,也就不会有科学的教育决策。

27.第一,整理原始资料;第二,建立教育预测模型;筹三,进行预测运算;第四,论证预测方案;第五,报告教育预测的结果。28.(1)让专家了解德尔菲预测法;(2)控制问题的数量和每轮调至的间隔时间;(3)提问的方式要适当;(4) 调查表要简明扼要;(5)支付适当报副:(6)正视德尔菲预测法的不足。 (1)确定教育规划目标的依据是什么?(2)为了实现教育规划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有哪些?(3)这些具体行动应当由谁来负责执行?(4)完成这些具体行动需要哪些条件?(5)这些具体行动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6)对具体行动执行情况如何评价?

29.(1)具有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的特点:(2)具有综合性的特点:(3)具有阶段性的特点;(4)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5)具有先导性的特点。

四、应用题

31.(1)一方面,教育预测通常牵涉到比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就须要教育预测的组织者善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支持这项工作,以便集中群体的智慧和能力,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

(2)另一方面,教育预测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在预测工作中,采用多种教育预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以便从多个角度综合探寻和相互验证教育预测的32. (1)汇报资料中的误差。源自三个问题:①不能汇报资料;②有意谎报资料;③无意误报资料。(2)传送和归总资料中的误差。(3)处理缺失资料中的误差。(4)资料范畴不清引起的误差。主要出现两种情况:①当上面决策者自认为提出了明确的资料要求,却不知道下面对这种要求可能会作出不同理解的时候;②当不了解学校实际情况的专家担当教育统计与分析任务的时候。(5)缺乏通用统计口径引起的误差。(6)资料搜集工具缺少信度与效度引起的误差。(7) 教育决策者和教育资料之间的隔阂引起的误差。

五、计算题

2009年1月教育预测与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规划的特性主要表现为【】A.短周期性 B.长周期性 C.及时性 D.稳定性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古语充分说明了【】

A.预测的重要作用 B.决策的重要作用 C.计划的重要作用 D.规划的重要作用

3.在教育规划与教育决策、教育预测、教育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

A.教育规划 B.教育决策 C.教育预测 D.教育发展战略;

4.人口构成是影响教育规划与预测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学校规模的基本指标是人口中

【】 A.o~5岁的人数和比例 B.6~15岁的人数和比例

C.16~18岁的人数和比例 D.19~24岁的人数和比例

5.反映个体或社会从教育的输入中所获得的最终利益的指标是教育系统的【】

A.外部有效性 B.收益率 C.内部效率 D.外部生产性

6.关于辍学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A.辍学率是指中途退学的学生人数占在学人数的比率

B.辍学率是指中途退学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比率C.辍学率是指中途退学的学生人数占适龄总人口数的比率 D.辍学率是指中途退学的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率

7.头脑风暴预测法是【】 A.美国人马斯洛创造的 B.德国人冯特创造的

C.美国兰德公司创造的 D.美国人奥斯本创造的

8.具有集思广益、匿名求真、反馈收敛等主要特点的教育预测方法是【】

A.专家个人预测法 B.专家协商预测法 C.德尔菲预测法 D.头脑风暴预测法

9.常用于反映专家预测的集中意见的是【】

A.百分数 B.上、下四分位数 C.上、下四分位数的间隔 D.中位数

10.平滑系数a值越大,近期实际值【】 A.对指数平滑值的影响越大 B.对指数平滑值的影响越小 C.对历史数据的影响越大 D.对历史数据的影响越小

11.对某省2010年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预测属于【】

A.单一式教育预测 B.规范型教育预测 C.单对象教育预测 D.多对象教育预测

12.把教育规划分为普通教育发展规划、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师范教育发展规划等的分类是【】 A依据教育层次的不同B依据教育类型的不同C依据教育任务的不同D依据教育规划范围的不同13.除了预见性、客观性、指导性基本特点外,教育规划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

A.系统性 B.偶然性 C.指令性 D.主观性

14.长期教育规划的时限一般为【】A.1~3年 B.5年 C.10年以上 D.15年以上15.假定要对15年后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变革进行预测,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知识学习的

【】 A.义务性特点 B.相似性特点 C.强迫性特点 D.延续性特点

16.制定教育规划最重要的环节和最基础的工作是【】

A.建立规划组织 B.明确规划任务 C.选择规划方法 D.搜集规划资料

17.在教育发展的质量目标中,最重要的规划目标应是【】

A.师资质量目标 B.管理水平目标 C.学生质量目标 D.办学条件目标

18.国外,依据人们政治上的要求来制定教育规划的方法是【】

A.社会需要法 B.学校布局法 C.人力预测法 D.人口预测法

19.被国外学者讥称为“现代占卜术”的教育规划方法是【】

A.国际比较法B.人力预测法 C.社会需要法 D.成本效用分析法

20.详细说明教育规划的第二步是【】A.确定项目B.制定计划C.明确机构D.说明项目

二、名词解释题21.教育预测 22.教育预测的延续性原理 23.教育规划的客观性 24.教育规划三联式组织结构

三、简答题

25.简述教育系统的基本特性。 26.影响教育规划与预测的经济因素有哪些?27.教育预测的实事求是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8.国外学者将教育规划分成哪几种主要类型?

四、应用题29.举例说明教育规划的行文内容。

五、计算题

30.有ll位专家参加“某地区2008年高中升学率”的德尔菲预测调查,调查的第二轮结果为: 50%,50%,50%,55%,55%,55%,60%,60%,60%,60%,65%。求它们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

31.题31表为某考试科目8年来的合格率及权数。分别求出该科目8年来合格率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题31表

年分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舍格率0.4 0.6 0.5 0.6 0.6 0.7 0.5 0.4

权数7 7 7 6 8 8 6 7

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D 6.B 7.D 8.C 9.D l0.A

11.C l2.B l3.A l4.C l5.D 16.D l7.C l8.A 19.B 20.A

二、名词解释题

21.是指依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的未来作出推测。

22.是指利用教育发展的本质性规律来预测教育未来发展的教育预测原理。

23.是指教育的规划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育规划方案的制定要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24.是指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规划部门联合的教育规划组织形式。

三、简答题

25.(1)开放性;(2)层次性;(3)发展性;(4)超前性。26.(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结构; (3)经济体制。27.(1)对待搜集到的各种教育预测资料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2)选择教育预测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3)对待解释教育预测结果更要实事求是。28.(1)技术型教育规划与政治型教育规划;(2)上至下型教育规划与下至上型教育规划; (3)变革型教育规划与守成型教育规划。

四、应用题29.要点:(1)标题和日期。标题是根据教育规划主题的简短语句,应当明确、字数不宜多,其内奄一般由单位名称和规划主题两部分组成。日期是指教育规划发布的时间。 (2)正文。正文是教育

规划的主要部分,大致可分为前言、主体、结语三部分。 (3)署名。在教育规划文件的标题下签署规划制定者的名称,以表明署名者对本文件的责任。

五、计算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科学预测的出现是在【C】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

1.2.科学的预测是【D】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一种艺术C.基于人的预感的直觉预见D.不同于基于人们生活经验的日常预见

1.3.研究预测活动的规律时要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知识,这表明科学预测具有【A】A.综合性B.全面性C.系统性D.整体性

1.4.在从事预测活动时,要把预测活动当作一个系统来考察,这表明科学预测具有【C】A.综合性B.全面性C.系统性D.整体性

1.5.教育决策的基础是【D】A.教育管理B.教育艺术C.教育统计D.教育预测

1.6.规划工作要始终围绕组织的总体目标,规划者应该明确规划各项发展目标都必须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服务。这表明规划具有【A】A.目的性B.战略性C.综合性D.随意性

1.7.对规划所需的各种资源、人员和工作程序进行合理安排的系统是【B】A.规划文本系统B.规划管理系统C.规划决策系统D.规划评价系统

1.8.在制定规划的各子系统中,需要特别重视制定规划的【C】A.文本系统B.管理系统C.组织系统D.决策系统

1.9.一个完整的、良好的系统应具有狄塔尔现象,表明系统具有【D】A.层次性B.相对性C.动态性D.整体性

1.10.狄塔尔现象是指【A】A.总功(功能)大于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B.总功(功能)等于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C.总功(功能)小于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D.总功(功能)与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无关

1.11.系统的层次性又称为【B】A.整体性B.相对性C.结构性D.动态性

1.12.教育系统是【C】A.整个社会的全部B.不具有社会系统的特点C.相对独立的系统D.绝对独立的系统

1.13.一般系统论创始人为【C】A.韦纳B.西蒙C.贝塔朗菲D.夸美纽斯

1.14.现代管理科学决策学派的创始人是【B】A.韦纳B.西蒙C.贝塔朗菲D.夸美纽斯

1.15.由若干决策者组成的是【D】A.决策的组织系统B.智囊子系统C.信息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1.16.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是【B】A.决策的组织系统B.智囊子系统C.信息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1.17.科学教育决策程序的第一个阶段是【A】A.确定教育决策目标B.拟订教育决策备选方案C.优选教育决策方案D.实施教育决策方案

1.18.科学教育决策程序中最关键的阶段是【C】A.确定教育决策目标B.拟订教育决策备选方案C.优选教育决策方案D.实施教育决策方案

1.19.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未来时期的活动所作的安排是【D】A.组织B.管理C.决策D.计划1.20.计划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起始于【B】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1.21.下列概念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A.教育预测B.教育决策C.教育发展战略D.教育规划1.22.国外在劳动力市场中人力供求的规划研究,最早的文字描述是在【A】A.1918年B.1917年C.1919年D.1920年

1.23.教育预测与规划的实践首先出现在【C】A.美国B.中国C.前苏联D.英国

1.24.最初,研究教育预测和规划的人主要是【B】A.教育学家B.经济学家C.社会学家D.心理学家

2.1.人口的增减直接关系到【A】A.教育的规模B.教育的数量C.教育的质量D.教育的结构

2.2.研究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口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学科称为【B】A.教育经济学B.人口统计学C.教育统计学D.国民经济学

8.12.哥伦比亚的新学校计划教育改革采用的策略为【A】A.稳定推广策略B.由上至下策略C.建立共识策略D.机会之窗策略

8.13.下列国家中,采用自上而下教育规划策略的是【C】A.智利B.哥伦比亚C.菲律宾D.中国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概念中属于教育预测与规划中核心概念的是【ABCD】A.预测B.教育预测C.规划D.教育规划E.教育手段

1.2.科学预测的特点是【AB】A.综合性B.系统性C.完整性D.动态性E.开放性

1.3.关于科学预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A.是一种艺术B.产生于20世纪C.基于人的预感的直觉预见D.不同于基于人们生活经验的日常预见E.属于超自然力的宗教预见

1.4.关于教育预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DE】A.是一种艺术B.是教育决策的基础C.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前提条件D.是制定教育规划的手段E.是教育规划的分析与评估方法

8.9.依据教育规划所欲具有的功能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可以将教育规划分为【CD】A.技术型教育规划B.政治型教育规划C.变革型教育规划D.完成型教育规划E.上至下型教育规划

8.10.在教育规划中.汇报资料中的误差来源于【BCD】A.处理缺乏资料中的误差B.不能汇报资料C.有意谎报资料D.无意误报资料E.资料范畴不清

8.11.国外常用的教育规划方法有【ABCDE】A.国际比较法B.人力预测法C.社会需要法D.成本利得分析法E.成本效用分析法

8.12.下列教育规划策略中,为智利所采用的有【AD】A.机会之窗策略B.稳步推广策略C.由上至下策略D.建立共识策略E.由下至上策略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预测: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做出的推测。

1.2.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的未来做出推测。教育预测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推测未来教育发展变化的性质、结构特征及其时间规律,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育决策、规划和计划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案。

1.3.规划:是指制定一个组织的长远发展总目标和对实现总目标而采取措施做出决策的过程。

1.4.教育规划:是设计和安排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由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校遵照国家对教育部门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任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1.5.系统:是指为完成共同目标而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1.6.教育系统:是依据某种教育目标,具有一定教育功能,由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

8.4.机会之窗策略: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大多数选民的支持下,智利的由爱德华多·弗雷任总统的基督教民主党政府上台掌权,由该政府进行的有计划的大规模教育改革被普遍认为是获得最大成功的教育规划的典型范例。政府中的教育规划者迅速列出了教育上所必须加以改革的细目,考察了各项改革的费用和后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但并没有制定一旦使所有改革付诸实施的正式规划,而是创造和等待有利于进行某些改革的时机,即“机会之窗”。一旦发现有某个机会之窗开启,就立即颁布法令着手实施有关的教育改革,然后再创造和等待另一个“机会之窗”的开启……通过这样的策略,政府在任期六年即将结束时,完成了原来教育改革细目表上拟订的绝大多数项目,实现了教育改革的原定目标:扩大社会上,特别是城市工人阶级的教育平等和社会经济平等。

简答题答案

1.1.科学预测的特点。答:科学预测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科学预测的综合性是指在研究预测活动的规律时要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它既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包括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它不但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预测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还要以一般科学方法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根据预测对象的特点和条件综合运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科学预测的系统性是指在从事预测活动时,要把预测工作当作一个系统来考察,而不是孤立地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要全面考察预测对象内部各因素、部分与整体、系统与环境等多种关系。只有通过对预测活动的系统研究,才能获得比较科学的预测结论。

1.2.规划的基本特性。答:规划是指制定一个组织的长远发展总目标和对实现总目标而采取措施做出决策的过程。规划具有三个基本特性:目的性。规划工作要始终围绕组织的总体目标,规划者应该明确规划的各项发展目标都必须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服务。战略性。由于规划是对未来发展的长期谋划,因而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是否合理,将对组织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综合性。规划目标的实现受到与规划对象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划者必须要全面掌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传统等外部因素的发展趋势以及规划对象内部各方面的相互作用。

1.3.规划系统的结构。答:制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一系列的规划研究和组织管理子系统。规划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1)规划文本系统。它是规划制定的成果,由各种描述一定时期内组织各类活动的规划文件所组成。(2)规划制定运作系统。它决定了进行规划活动的顺序和步骤。(3)规划决策系统。它保证了对规划的任务、组织、步骤及有关事项等做出有效的决策。(4)规划信息系统。它是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为了获取所需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法律和自然等方面的信息,而建立的一个正式的信息收集、整理、监视和管理系统。(5)规划组织系统。它是在制定规划过程中,组织各个部门和各种专业人员在规划制定工作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的系统。(6)规划管理系统。它是对所需的各种资源、人员和工作程序进行合理安排的系统。(7)规划评价系统。它是根据某些标准对规划制定程序及成果进行评价的系统。

1.4.规划组织的设计准则。答:规划组织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准则:(1)组织内部要具有凝聚力,要求参与规划的人员必须明确组织的总目标,以使制定的各项子目标与组织的总目标协调一致。(2)组织内部的成员应该职责分明,避免人浮于事,同时也要加强成员间信息的沟通与联络,使组织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3)组织内部要保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实行民主有利于集思广益,是发挥规划组织的整体效应的重要措施;集中则是在统一目标下组合行动的保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就能保证规划组织的可调和可控,并有良好的协调配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总体效应。

8.9.简述哥伦出亚的稳步推广策略。答:20世纪80年代初,哥伦比亚发起了在农村小学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强调教师和家长参与和合作的教学改革,称之为“新学校”计划。起先新计划只在少数学校进行实施,详加评审实验结果,再对原始方案作些调整修改,然后通过管理有方的革新推广程序有条不紊地由一个学校传到另一个学校。欲在某所学校推广新计划之前。首先让有关的家长和教师了解新计划的内容,给他们提供参观实验学校的机会,对教师举行定期的在职培训,按照详尽的手册和指南在教师中开展同行评价,发给学生自学课本,允许教师和家长根据当地条件修改原有的计划,然后在实行新计划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和改进。到80年代末这类新学校已达到8000多所,到90年代初就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约2.7万所农村小学,提前达到了预计90年代中期完成的目标。根据上课率、巩固率和学业成绩等指标来衡量,新学校花费低廉,成效显著,特别是提高了农村地区贫苦儿童的学业成绩。虽然这只是一种单项改革而非智利那种全面改革。但它极大地改变了学校教育过程的性质.根本变换了师生固有的角色,而这些变革历来被认为是最难以通过计划的方式而达到的,可在哥伦比亚,这些有计划的变革和其他国家相比。却迅速地、平衡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

8.10.简述菲律宾的由上至下策略。答:教科书严重短缺长期以来是困扰菲律宾小学的主要问题,经过1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菲律宾将小学的学生与课本的比率由10:1下降到2:1。规划者采取了由中央主导的、大刀阔斧的、由上至下的实施计划的策略。尽管该计划遇到了由上至下的计划中都会面临的如适应和执行方面的许多共同难题,但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还是获得了相对成功。这可能得益于实施计划的下列特点:(1)人们对教科书短缺这个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以及解决的办法有较为一致的看法,计划从一开始起就把有关的重要利益集团吸收近来,参考他们的见解;(2)实施该计划几乎不要求教师做出实际的行为改变(如只有怎样学会使用他们以前不曾有的教科书),同时也配以大规模的教师在职培训计划;(3)规划者不断对计划进行评价,由此可以及早地发现犯错的苗头,并在酿成大错前就得

以改正。

五、计算题(在单独的《计算题》文档中)

第四章专家判断预测法和德尔菲预测法

应用题答案

1.1.系统方法应用的体现。答:系统方法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就是用明确的语言或可测量的指标来表述期望得到的系统输出。实践经验表明,如果能够明确地提出系统目标,而且具有完成系统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就能比较顺利地获得满意的系统输出结果。(2)系统的综合。系统综合就是把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综合时,首先要确定构成系统的组成层次、部分或要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的方式,充分获取系统的各部分受外界环境和系统内其他部分的影响或交互影响程度的信息。然后再根据条件和实际需要设计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按不同方式进行组合的系统形式或结构。(3)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对系统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系统形式或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分析的过程。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具有多种可能性。同样的系统结构可能产生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系统结构也可能产生相同的或相近的功能。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多种可能性,既与系统的外部环境条件有关,也与系统结构本身及系统组成要素的性质、性能有关。因此,系统分析就是要从多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考察和比较它们的状态和效果,为预测与规划人员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提供详细的参考意见。(4)系统的选择。系统的选择是指经过系统的综合与分析后,须要对系统的各种备选方案作最后的选择。由于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多样性,因此,选择系统时很难找到各方面都达到最佳效果的理想方案,这时要用一定的决策分析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加以比较,权衡利弊,挑选出预测与规划人员最合意的方案。(5)系统的控制与反馈。在系统方法实施的过程经常会遇到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这时须要利用实施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系统重新调整,重复进行部分或全部过程。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涉及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为了使系统在运动的过程中能朝着设计的目标平稳发展,

就必须在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中具有能够引导系统向设计目标运动的控制环节。一个具有施控体、受控体和一定控制环节的系统称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在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按设计目标稳定发展的控制特性。所谓反馈是把反映系统输出状况的信息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并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比较所得的偏差信息送到施控体,施控体根据这一偏差信息向受控体发出控制信息,调节系统的输出,使系统的输出趋于预定目标。

8.2.教育规划中资料的误差来自哪些方面?答:从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少不了搜集有关的资料,同理为了使一个教育规划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客观基础上,必须搜集有关资料,并保证其资料的质量,即所搜集的资料是全面的、详实的、准确的。然而,据某些外国教育学者的研究,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已经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专门的教育资料搜集、统计、分析的技术人员,但教育资料的质量远远不能尽如人意,这就给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划或教育政策带来困难,甚至即使制定了也毫无意义,并产生不良后果。一般认为,在教育规划的资料中,误差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汇报资料中的误差。在发展中国家从学校层次汇报资料的误差源自三个问题:①不能汇报资料。在大多数国家,主要是由校长负责汇报有关资料,但当没有校长或校长不把汇报资料当成自己该干的工作时,谁来汇报资料就引起了混乱。②有意谎报资料。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当学校官员揣摩提供什么样的资料会带来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好处时,如在一些国家。校长常常夸大本校的入学人数,因为凭经验,入学人数多,带来的教育资源(教学用品、课本、预算等)也多。③无意误报资料。这主要是学校没有合适的保存各种记录的制度,或者即使用了这种制度但却没有较为精确的分类,如一个学校也许保存了退学生的记录,但其中却没有把退学生和转学生分开。(2)传送和归总资料中的误差。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搜集教育资料的过程是以由教师一学校一地区一中央的方式层层上报归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产生误差。譬如,学校上报归总的资料来自任课教师,但如果教师不了解所要的是什么资料,就可能不能提供必要的资料或上报错误的资料,而这又造成学校上报资料的错误,推而广之,全国的资料就会严重失实。如据有些国外教育学者的实地考察并通过计算机统计分析,6个拉丁美洲国家的留级率大大高过各国政府的统计数字,差异达到35.8%,其原因之一就是任课教师低报了班级的留级人数。(3)处理缺失资料中的误差。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搜集不到有关方面的完整资料,比如,也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在统计有关小学的入学人数时,就缺少7所学校的资料。另外,发展中国家也缺乏合适的相互验证方法和后续调查手段来发现所缺失的资料,由此原始资料的误差得不到修正。(4)资料范畴不清引起的误差。这主要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况:当上面决策者自认为提出了明确的资料要求,却不知道下面对这种要求可能会做出不同理解的时候。比如提出了统计入学人数的要求,但下面却不清楚是要开学第一天的入学人数,或是开学三周末的入学人数,还是按周统计的每天平均入学人数。当不了解学校实际情况的专家日益担当教育统计与分析任务的时候。例如,在也门的小学主要是同性学校——男校或女校,但在有些人口较少的乡镇,男校也接受部分女生,上级机关的统计人员对此不了解,反而认为学校上报的资料有误,大笔一挥,将女生改成男生(曾有过将学校上报的141名女生改成141名男生的事情)。(5)缺乏通用统计口径引起的误差。在发展中国家,每个部门或每个单位按自己的统计口径行事,所以即使是对同样学校搜集来的资料也都五花八门,往往难以参照对比,从而也难以发现资料的缺失与统计上的错误,比如也门教育部两个科室按不同统计口径得出的全国学校数根本不吻合。另外对同样学校的有关资料也常常被不同的部门保存,如在也门,财政部保存教师的工资资料,而有关学生学费的资料保存在教育部,由于各部门缺乏通用的统计口径,想要从有关资料中了解一所学校的财政状况,只有耗时费钱地重打锣鼓另开张。(6)资料搜集工具缺少信度与效度引起的误差。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问卷或测验设计不良,将有关测试手段用于不恰当的场合,不能确切和全面地采用别国的测量手段。比如,在发展中国家。测试工具常常是由没受过测量学和测量工具设计专业训练的人员设计和编制的,因此其信度和效度较低,据此搜集的资料难以全面和准确。(7)教育决策者和教育资料之间的隔阂引起的误差。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教育资料的统计分析日益依靠懂得计算机及其机器语言的专业人员,原始教育资料需要翻译成适当的机器语言才能进行处理;而大多数教育决策者却是通过政治手段而非技术能力上台的,几乎不懂计算机及其机器语言。这样在教育决策者和教育资料之间就隔了一层资料统计分析专业人员,由此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决策者面对看不懂的一系列公式或演算过程难以辨析统计结果的真伪,也就难以做出合适的决策;二是原始教育资料必须经过专业人员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到达教育决策者手中,这就影响到做出及时的决策。

七、备考串讲

第一章绪论一、预测和教育预测:预测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做出的推测。

科学的预测是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对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来推测事物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活动,其目的是调节目前的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科学预测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的未来做出推测。教育预测的基本功能是,通过预测未来教育发展变化的性质、结构特征及其时间规律,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育决策、规划和计划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案。

二、规划和教育规划:规划是指制定一个组织的长远发展总目标和对实现总目标而采取措施做出决策的过程。规划系统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1)规划文本系统;(2)规划制定运作系统;(3)规划决策系统;

(4)规划信息系统;(5)规划组织系统;(6)规划管理系统;(7)规划评价系统。在制定规划的各子系统中,须要特别注意重视制定规划的组织系统,规划组织系统是规划制定过程中由筹划、制定直到实施的一套组织机构。规划组织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教育规划是设计和安排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由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校遵照国家对教育部门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任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教育规划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建立规划的组织系统;调查和收集与教育规划有关的信息资料;研究教育规划对象的发展规律;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教育发展进行预测;确定教育规划对象的发展目标;制定实现教育规划对象发展目标的对策与措施;在执行教育规划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教育规划进行修正和调整。

三、系统与教育系统:一般认为,系统是指为完成共同目标而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的特点。系统的运用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目标、系统的综合、系统分析、系统的选择和系统的控制与反馈。

教育系统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显然具有社会系统的特点,同时,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教育系统是依据某种教育目的,具有一定教育功能,由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教育系统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性:开放性、层次性、发展性和超前性。

第二节教育预测与规划的相关领域一、教育决策:决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对多种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决定的过程。决策是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职能,普遍存在于各种行政管理职能之中。决策的一般程序包括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收集、整理有关信息,拟订决策方案,选择决策方案,实施决策方案,追踪反馈决策方案等几个步骤。决策的组织系统由决策子系统、智囊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所构成。

教育决策是为了达到教育的某种目标,而对未来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所作的选择。教育行政管理工作须要确定目标和制定计划,以便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问等要素,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类似于一般决策,科学的教育决策程序也应该包括四个基本阶段:确定教育决策目标;拟订教育决策备选方案;优选教育决策方案;实施教育决策方案。教育决策从经验走向科学是现代教育决策的趋势,科学的教育决策是教育决策的高级形式,它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创造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预见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二、教育发展战略

通常发展是指事物或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由小变大,或由旧质转变为新质的变化过程。人们总希望发展应该是朝着美好的方向,比较具体和越快速越好。战略则是指对全局性问题的筹划。发展战略就是在发展观和战略观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观念。这种观念超过了单纯的发展观和单纯的战略观,它把发展观和战略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动。发展战略观通过从多门学科的发展观中综合地吸收对制定战略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使其不仅具有了一般战略所具备的特性,而且还具备自身所特有的属性。作为发展观和战略观结合的产物,发展战略观的根本特性是:它既强调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全局性的谋划,又强调全局性的谋划要以事物的发展为对象。因此,可以认为发展战略就是以事物的发展为对象而作的全局性的筹划。

在教育领域,教育发展战略是以教育发展为对象而作的全局性和方向性的筹划。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属于宏观、高层次的研究,它所探讨的是教育发展中全局的、基本的和长远的问题,它要通过对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在把握教育如何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的情况下,对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做出选择。

三、教育计划

计划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未来时期的活动所作的安排。计划也是现代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为了将科学的决策付诸实施,就必须通过计划进行事先的安排。事实表明,正确实施(执行)计划的组织比

那些不正确实施(执行)计划的组织的管理更有成效,高质量的计划管理已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统一目标,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评价标准。

教育计划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未来时期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目标实现的措施及其相关活动所作的安排。虽然不同类型或层次的教育计划在内容的表述方面会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各个有效的教育计划在制定过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计划目的、明确、计划目标具体、计划内容完整和计划工作连贯。

第三节,一、教育预测与规划的发展概况

国外在劳动力市场中人力供求的规划研究,最早的文字描述是在1918年。而教育预测与规划的实践则首先在前苏联出现,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对专家的需求进行了预测。由于专家培训与教育的密切联系,这些预测被认为是最早进行的教育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教育预测与规划传到了西方,随后又传到了第三世界。40年代,随着未来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预测与规划在理论和方法上有了新的进展。到了60年代,教育预测与规划学开始兴起,不少国家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工具和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预测和教育规划工作。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到1969年世界各国所拟订并付诸应用的教育模型已有122个。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教育预测与规划不断得以发展。尽管它多少带有一些“指导性”,可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区域和地方等各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

法国是较早成立教育规划机构的西方国家。l951年在计划总署里创立了“学校、大学和体育运动整备委员会”,负责设计教育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方案,供决策者参考。l973年教育部成立了目标司,负责提供计划工作的建议。近年来,法国实施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措施是下放教育规划的某些权力,让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总目标,针对社会环境及学校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校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子目标。

美国的全国教育规划由教育部负责制定,各州的教育规划由专门设立的规划机构或聘用的专门人员来制定。全国教育规划有联邦预算的支持,比较容易实施。各州的教育规划由于财力有限,教育决策权分散,因而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在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某些专门机构为满足《世界人权宣言》中人民享有基础教育权利的需求,以及为实现教育体制的全面发展,在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规划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1960~1962年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阿拉伯国家制定了若干区域规划。这些规划对各地区的在校学生人数、教师及教育资金指标等均进行了计划,并以这些计划作为全国性指标的大纲。联合国的另外一些组织在教育规划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96年1月,墨西哥总统基迪略公布了“l995年至2000年的教育发展规划”。该“发展规划”在听取了社会各界、各部门代表的意见,进行了66次有近6000人参与的地区、州和全国性的讨论的基础上,汇集了教育界l0次专家咨询会的意见,最后由墨西哥公共教育部制定出了该规划。

最初,教育预测与规划属于经济学家的研究范围,其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在利用人口统计的方法对“社会需求”进行研究以后,教育预测与规划仍然属于国家的专题预测与规划范围,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定量的方法。这种研究忽视了教育行政机构以及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法等,对教育规划的实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随着实施教育规划经验的积累和各项研究以及协作的开展,促使教育预测与规划人员开始考虑逐步改变规划的侧重点。侧重点的转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从经济转向以社会和文化为目标;从量的规划方面转为质的规划方面;从校内教育转为校外教育;正规教育转为非正规教育。

二、教育预测与规划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在较早时期就开始了教育预测与规划的工作。在1956年和1969年,先后两次进行了全国性的人才需求预测。

1963年11月,教育部召开了教育事业规划座谈会,研究编制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七年(1964~1970年)规划。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小学和职业教育七年规划要点(草案)》。l964年12月,高等教育部研究编制了《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七年规划(草案)》。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教育规划工作基本停顿,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大都停止了招生,《七年规划》没能正常执行。

1975年,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国家要有长远规划的指导思想,国家计委草拟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1977年11月,重新修订了《十年规划纲要(草案)》。教育部也编制了第五

个五年教育事业计划(草案)。

1978年4月22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研究了l978~1985年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从现在起到1985年是关键的八年。前三年要着重整顿提高,为后五年的加快发展打好基础。”

上海市在1981年和l983年先后开展了两次人才预测和规划工作,提供了不少重要的资料和信息。1983年,由国家计委和教育部牵头,组织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参加,进行了第三次人才需求预测,并第一次使用计算机手段。1984年,针对专门人才短缺和高等教育中培养与需求脱节的现象,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劳动人事部等部门牵头,进行了第四次全国性的人才需求预测和教育规划工作,并在国家教委设立教育规划研究室,具体组织部署这项工作。

1990年5月10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教育事业“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6年1月,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讨论了《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00年发展规划》草案。草案明确提出了“九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几条主要的指导思想,它们是: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把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放在突出位置;要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

第八章国外教育规划研究概述

一、现代意义的教育规划的起源

教育规划起源于何时?国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不过现在流行的观点是,教育规划的现代形式首先出现在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到了西方,随后又传到了第三世界国家。50年代以后,各国教育部才有了冠以“规划”并配备称为“规划人员”的科室,制定教育规划才成了各国的普遍做法,当然,不同的国家中教育规划的发展方向、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二、三类不同国家教育规划的地位、作用与特点

由苏联首创的有关教育发展和教育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纳。这些教育规划的特点是高度中央集权化,以行政指令为导向,特别注意对课程的意识形态控制,强调教育发展与计划经济发展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教育规划历来心存疑虑,因为“规划”的概念是和它们信奉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学理论格格不入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虽然政治人物很少公开谈论“规划”,但事实上从事许多属于教育规划的工作。一些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就建立了官方教育规划机构和制定了全国性的教育规划。一般来讲,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相比,倾向于分权化和松散的课程控制,依赖非行政的激励措施,注意指导而非领导。

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获得独立的国家,当时看到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教育规划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由此认为教育规划是治理国家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且也是在百废待兴中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的惟一途径,所以普遍实行中央集权化的教育规划。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这些国家发现大多数教育规划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从而总结经验教训。现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规划已经改弦更张,抛弃了原先的社会主义国家式的教育规划模式,转向强调教育质量的提高而非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注意分权化而非集权化,突出私立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作用,要求私人和非政府组织办教育,加强面向就业的培训,承认市场对教育的调控机制,并把成人教育摆在国家发展教育的优先地位等。

第二节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界说

一、合理性模式教育规划的定义

合理性模式把教育规划过程看成一系列渐次进行的程序:决策者或规划者试图认清重大的问题、急迫地需要确定解决这些问题或满足这些需要的总目标——将总目标转化为各项具体目标——指出各种达到具体目标的行动步骤——说明每个行动步骤的代价和利益——选择最优的行动步骤——综合各种择定的行动步骤组成一个规划——将规划分解为各种可操作的项目——根据总目标来执行和评价每个项目。合理性模式首先认定人们对教育规划的目标会有合理的、统一的认识,坚信有把目标转化为行动步骤的技术或手段。近年来管理学、统计学、信息论、决策论、计算机辅助编程技术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加强

了合理性模式的地位。在合理性模式中,规划者被看做是技术分析家、应用研究者或科学管理者。

二、互动性模式的教育规划的定义

互动性模式认为,教育规划过程不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有条不紊的,逻辑上互相联系的一系列程序,而是一种各种个人或利益集团之间主张、意见的冲突、交流、协商、妥协以及再冲突、交流、协商、妥协的连续动态过程。教育规划是在不确定的未来和不完全了解现在的背景下调解人的认识和人的行动的一种尝试,而不是一种确定无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教育规划中不可能有人人同意的合理性目标并按照预定的途径来实现目标,也不可能有完全符合未来需求的教育规划。近年来,社会学、人类学、综合管理学、政治学的研究成果有利地支持了互动性模式。在互动性模式中,决策者的角色是协商者、共识构建者、人际关系专家、宽容的调停者。互动性模式着重对现实做出因人而异的解释,强调人际信息交流的意义,突出个人、制度与其环境相互影响的动态性质,因此在制定教育规划中特别采用便于了解人们内心世界或考虑人们想法的方法,如参与观察法、情景分析法、社会需要法等。

三、教育规划的所属领域

现在较为流行的看法是教育规划属于教育政策分析领域,因为教育规划涉及到政策发展的全过程:(1)确定某个社会现象作为政策问题;(2)把这个问题摆在政治议事日程的前列;(3)确定和评价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4)挑选其中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政策);(4)执行该政策;(5)评估执行该政策的效果。

第三节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类型的讨论

一、技术型教育规划与政治型教育规划

根据合理化模式的观点,教育规划主要是“技术上的操演”。当确定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后,规划者要使用各种技术分析手段和预测方法来确定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或者向决策者提供各种经过周密评估的备择方案。虽然这种规划的具体技术相当复杂,但却易懂易做。技术型教育规划一般包括综合和整理现有的研究成果来评估不同的政策或各种政策的组合可能带来的效果。技术型教育规划的目的就是“搞出一份完整的规划”,里面提出各种针对具体目标的政策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通常包括详尽的实施措施。有人认为,只要有固定明确的目标和对各种备择政策心中有数,社会环境基本稳定,规划者能够获得制定规划的必要信息(统计资料和研究成果),那么技术型教育规划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根据互动性模式的观点,教育规划主要是一种“政治上的操演”。教育规划是试图塑造未来的教育,而如何塑造未来的教育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不同的利益集团必定有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看法。因此,对教育目标的设置以及对各种备择方案的确定和评估无一不是有着不同利益和不同权力的社会群体(不管按什么标准划分,如性别、种族、宗教、阶层、居住地区等)之间的政治竞争。所以,教育规划必须考虑与教育利害攸关的各种社会群体,构建各种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政策而不是确定和评价这些政策,努力表述人们的共识而不是精确地预测结果。政治型教育规划不是一种纯客观分析、预测和控制规划,而是一种考虑人的主观因素而做出政治决策的规划。

二、上至下型教育规划和下至上型教育规划

在上至下型教育规划和下至上型教育规划中,关键问题是教育规划在多大程度上考虑了教育体系内部下层成员(校长、教师、学生)的利益和观点以及下层成员在执行规划者或决策者的决定时有多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教育体系内部权力分配和运作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教育体系外部权力分配和运作的问题。总的来说,上至下型教育规划就是把规划当成教育体系内部上层人物的事务,而下层人物只有遵命行事的份儿;而下至上型教育规划就是把规划当成可由教育体系内部下层人物参与并承担责任的事务。

三、守成型教育规划与变革型教育规划

教育规划是变革型还是守成型,是依据教育规划所欲具有的功能和所要完成的任务而划分的。从历史上看,当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有必要发生巨大和基本变革的时候,教育规划才作为一个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发展起来,因此教育规划往往和创建新的教育体系或促使现存教育体系发生重大变化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基于历史原因的联想,许多人把教育规划看成是为了带来教育重大变革而制定的,毫无例外是变革型的。然而这种看法掩盖了这样一件事实,即许多教育规划着眼于维持现存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或使现存的教育体系适应新的社会要求作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何况教育体系不可能随时面临着必须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要求,而且从历史上看,每当教育发生重大变革后,会有相当长的一段稳定时期。在这段稳定时期,就需要各种守成型教育规划,以维护已有的变革成果。

第四节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资料的研究

一、教育资料的质量

从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少不了搜集有关的资料,同理,为了使一个教育规划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客观基础上,必须搜集有关资料,并保证其资料的质量,即所搜集的资料是全面的、详实的、准确的。然而,据某些外国教育学者的研究,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已经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专门的教育资料搜集、统计、分析的技术人员,但教育资料的质量远远不能尽如人意,这就给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划或教育政策带来困难,甚至即使制定了也毫无意义,并产生不良后果。

二、影响教育资料质量的各种原因

教育资料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七个方面:(1)汇报资料中的误差;(2)传递和归总资料中的误差;(3)处理缺失资料中的误差;(4)资料范畴不清引起的误差;(5)缺乏通用统计口径引起的误差;(6)资料搜集工具缺少信度与效度引起的误差;(7)教育决策者和教育资料之间的隔阂引起的误差。

三、提高和保证教育资料质量的办法

如何提高和确保教育资料的质量,国外教育学者提出了以下建议:(1)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证实资料的程序;(2)对保存和汇报准确的教育资料的单位(主要是学校)有奖赏或激励措施;(3)建立资料整理交换程序;(4)对涉及到资料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或专业的培训。前面三项可称为近效策略,最后一项可称为远效策略。

第五节国外常用的教育规划方法

一、国际比较法

在早期教育规划的实践中,规划者常常采用国际比较法,即通过从多国比较而来的资料,以确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对应关系,从而按照这种对应关系来指导制定教育规划。这个方法在使用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不管怎样对国际比较中得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确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对应关系毕竟是研究者或规划者的臆测,这很难作为制定教育规划的可靠客观依据。其次,在早期国际比较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中,往往容易得出只有发展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才能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结论,而这个结论现已被以后的国际比较研究所推翻。再次,依据这种思路制定的教育规划忽略了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动态变化等条件,所以几乎没有一个获得成功。

二、人力预测法

人力预测法实际运作起来要涉及到各种繁复的数学计算,但其思路则简单明了。按照人力预测法,教育规划者应该首先预测在一个要达到某种目标或成果的经济中各经济部门需要多少掌握职业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级各类的人员,然后确定如何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以培养适合需要的各种人员,从而使教育系统培养出的人才数量正好适应经济发展。一般说来,人力预测法适合用于微观、短期的教育规划,而不适用于宏观、长期的教育规划。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教育学者赞成谨慎地、明智地、并和其他方法结合在一起地使用人力预测法。

三、社会需要法

依据人们政治上的要求来制定教育规划称作社会需要法。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倾向于对其公民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渠道所表达的需求和愿望做出反应,否则容易引起所谓政府的“合法性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学者的普遍看法是,对政府合法性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不得不对社会各阶层的要求以教育规划或教育政策的形式做出反应,而不是一定要执行某个规划或政策以及考虑某个规划或政策是否有效。正因为社会各团体的要求不一和政府的这种行为,就使人对教育规划或教育政策的实际用途或实际效果心存疑问,所以有人提出,一旦发现了社会需要和政治要求,就要用成本利得分析法或成本效用分析法来确定满足这些需要或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或手段。

四、成本利得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

许多批评人力预测法和社会需要法的外国学者认为,取代这两种方法的较为合适的选择是成本利得分析法。在成本利得分析法中,对各种备择的教育政策所可。能产生的成本和利得做出计算,从而确定一个最有经济效率的公共教育政策。教育规划者就可以根据比较的计算结果来确定或制定最有经济效率的发展教育的规划或政策。如果当经济收入不是表示教育政策效果的最合适或惟一指标时,则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以确定哪些政策能最有效地满足非经济收入方面的目标。对备择教育政策或规划做出成本利得分析或成本效用分析常常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研究过程,一个国家的政府,特别是穷国的政府不可能为了制定某个教育规划去从事这种分析研究,这类分析研究一般是委托大学或研究所的有关学者去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