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

积极应对电力体制改革

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中国参加WTO后的最大变化。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从决策职能转变成如何为企业在WTO的框架下的运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保证。已经展开的电力体制改革,就是政府基于WTO原则,在电力市场按经济原则鼓励竞争的措施。面对电力体制的改革,地方性电力投资公司应正确认识这场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积极应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

一、电力体制改革及公司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一)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紧运行状态,电力短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单靠中央政府财政拨款建设电厂,发展电力产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力的加速需求,因此需要政府放松进入管制,动员社会力量集资办电。这种放松进入管制是以电力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主要形式来体现的,伴随着“分灶吃饭”、“集资办电”、“贷改投”的电力产业投融资体制的演变,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电

力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电力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

然而,电力行业垄断,电价形成机制的不科学,导致电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因此,电力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2002年2月国务院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一场旨在电力行业的资源重组、结构性调整即将展开。

将要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电力工业运行效率,降低电价,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在发电环节上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在配电环节上实行“输配分开,选择供电”的电力市场体制。组建区域性电网,打破省际之间市场壁垒,促进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它的实施将促成电力工业的资产、资源重组,打破现有各(投资)主体的利益格局,可以预见:在电力行业的资源重组、结构性调整将贯穿于整个改革过程之中,直到形成有序的竞争状况和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利益主体,新进入的利益主体和国外资本,均为取得电力行业重组中的最大利益而产生激烈的竞争。

(二)改革带来的挑战

市场竞争将会对地方性电力投资公司产生巨大的挑战。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有中央投资主体、

部委投资主体;另一方面是包括国外资本在内各种利益主体,在电力市场资源重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的竞争。

对产业内原有的企业而言,经过多年经营,已建立了庞大的基本业务网络,拥有相当大的经济规模,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相当的市场垄断力量。对新进入利益主体而言(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现象),进入自然垄断产业之初,需要筹措大量资本,逐渐建立和扩展其业务网络,通常缺乏经济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而且,为了吸引顾客,新企业还必须在生产经营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优于原有企业,以创造特色满足其目标市场的需要。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新企业进入市场和占领市场的难度。因此,新企业与原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竞争能力不对称的竞争。有鉴于此,政府为培育市场竞争机制,有可能按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对自然垄断产业内原有企业与新企业实行不对称管制,这也是各国政府在进入管制实践中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当然,不对称管理只是一种短期现象,当新企业经过一个发展时期,具有一定竞争实力后,政府会取消这种不对称管制,实行对称管制。考虑到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规模,也可能政府不会在这个产业领域实施不对称管制措施,但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就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电力市场对外开放后,国外资本进入电业产业所带来的冲击。国外资本可以凭借其管理优势、成本优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地方性电力投资公司,必须面对两个方面的挑战,

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三)改革带来的机遇

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是在电力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成立的。集融资、投资、资产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性电力投资管理公司。经过12年的运营,特别是5年多来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走出“委托建设和经营”的误区,全方位进行资产经营、资本运营,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3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截止2001年,公司控制的总资产达150亿元,权益性装机容量为348万千瓦,占省调发电企业装机总容量%,年发电量完成亿千瓦时。

面对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压力,结合公司发展的历程,我们认为,机遇大于挑战。

首先,电力体制改革,无疑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长期以来地方性电力企业在电价、上网电量等方面的有失公允的制约,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在山西省发展电力产业有其特有的资源和地理方面的比较优势。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具备建设大型坑口电厂的条件,有着成本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处于“西电东送”的北通道内,发展的潜力很大。

第三,发展山西省电力工业是地方政府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之一,山西煤炭产量全国第一,但发电量仅为全国第七,

与能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大力发展电力产业将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变输煤为输电,将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是得到中央政府认可的决策,按山西省经济发展“十五”规划的要求到2005年山西省电力装机容量要突破2000万千瓦,即在现有基础要增加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提出“实施集团战略,坚持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山西省地方电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创造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和各利益主体参与开发建设的环境和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迎接山西能源建设的第二个春天。

二、以体制改革为核心,推动制度创新

(一)理顺与政府关系,推进体制改革

地方性电力投资公司是在电力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过程成立的。是一种政企合一的经济组织,除承担经济职能外,还承担部分政府职能。不可否认,政府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有时是不一致的,这样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因此,理顺与政府的关系,通过对企业进行规范公司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是地方性电力投资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求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前提。

我公司在近年来全面扩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2001年通过与省政府签署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协议书的形式实现了政企分开,明确了公司的企业性质,真正成为自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一个以我公司为核心重组

的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即将正式运营。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近年来,我们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深化内部改革,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并以此促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产管理。公司以国有资产投资者主体的身份,统一行使出资者所有权与所属合资、控股公司在产权基础上建立了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明确母公司作为投融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的职能;子公司作为利润、成本控制,项目开发的专业经营中心的职能,使公司实现分工明确、协作有力、运转灵活、管理有序。

(三)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新的企业文化和现代管理理念。

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资本增值的过程,体现着人力资本对货币资本的促进作用。开发人力资源,用好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的唯一选择。

在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中,我们把以货币资本为基础构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变为以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才这个“无形资本”的作用,按照现代契约理论,构建了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式的治理结构,有机地将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与现代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创建融合在一起。创建了体现公司管理特色的“三个一”。

——选好一个总经理,以现代人本管理理论设计了一套选贤任能机制,充分体现对人力资本的权力和地位的激励作用,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考察人才、选拔人才,改变原有的干部任用机制,打破官本位,实行管理者能上能下,选择好企业的当家人。

——用好一个年薪制,充分体现对人力资本价值的合理回报,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基础上保持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分配形式上解决收入只能升不能降,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定好一个指标,充分体现对人力资本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这个指标就是“利润指标”,通过这个指标,将安全生产、经营目标和经营者的德、能、勤、绩、职务、收入等联系起来,承担起经营风险,确保资产的增值。

通过实施“三个一”管理,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所属发电企业由一个盈利,实现全部盈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三、整合存量提高质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增量应对电力体制改革

经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公司治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面对电力体制改革和“西电东送”带来的机遇,公司将继续通过整合存量、提高质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增量,实现公司跨越式的发展。

(一)整合存量,提高资产质量

公司从成立至今,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前一阶段注重增量的发展,以有限的资金,通过合资与参股的方式,扩大电力生产能力。这一阶段投资的电厂多为规模不大的机组。在“厂网不分”的电力体制管理条件下,企业发电额度、上网电价,不是取决于生产成本而更多地取决于还本付息的要求和额度分配部门对不同发电企业偏好影响,资本回报率不高。

随着电力生产规模的扩大,电力供求关系的转变,对此我们感到电力工业同其它许多行业一样进入了买方市场,这样表明电力工业从一种近似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转入了注重电力产品质量、经济效率、技术升级的集约型发展时代。因此必须将单纯追求规模的发展目标,转变为注重资产质量,经济效率发展方向上。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分散的股权投资方式转向股权集中的投资方式。从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小规模机组转向集中力量发展具有环保、低耗、高参数、大容量的发电机组。1999年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与省电力局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取得百万级发电企业山西阳光发电公司90%股权,并对该企业进行现代企业改造,使该企业直接发电成本由收购前的元/千瓦时,下降到现在的元/千瓦时。而对即将展开的电力体制改革,我们对公司的资产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能够在“竞价上网”中有一定优势的企业,进一步推进目标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在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行质量上狠下功夫,以积极姿态参与“竞价上

网”;对机组容量小、相对缺乏“竞价上网”能力的企业,公司将通过对高耗能(如电解铝)产业投资的方式建立这些企业与高耗能企业的直供关系,或者通过将这些发电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将其转为大用户的自备电厂,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

(二)利用资本市场,加大资本运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仅靠每年征收的电力基金的企业积累,要在短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加大资本运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是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我国电力工业供求关系的转变,使我们注意到,电力建设基金征收是政府的一个短期行为,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1998年,公司通过收购山西通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并注入优质资产,使通宝能源的业绩得到有效的提升。1999年通宝能源以配股形式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亿元,收购我公司控股企业山西河坡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5万千瓦的机组。公司将变现资金作为资本金,启动河坡二期工程2×10万千瓦机组的建设,并在一年半内建成投产发电。这样,公司在保持对河坡发电一期2×5万千瓦机组间接控制的基础上,新增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实现以存量调整带动增量扩大。2001年通宝能源以其良好的经营业绩获得在证券市场上再次融资的资格,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制定了通宝能源通过增发新股募集资金10

亿元,收购公司控股企业山西阳光发电公司90%股权的方案,此方案已获中国证监会发审委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不仅使公司拥有的通宝能源股权通过溢价发行增值2亿元,实现股权投资升值,而且还可使公司在保持对山西阳光发电公司间接控制权的条件下,存量资产变现10亿元,为再投资建设120万千瓦装机容量,备足了资本金。

此外,2001年我们还投资2亿元参股山西证券公司、签订出资意向书,控股山西金融租赁公司、与山西省信托投资合资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全面介入证券、金融、投资银行业务。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投资领域,为公司实现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可利用各种金融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公司资产流动,为公司的产业扩张和资本运营广开融资渠道。

(三)加快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提高技术水平,扩展新能源

去年我国成为WTO的成员后,今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国际资本、跨国能源公司将积极参与我国的能源开发和建设,电力行业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也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各种利益主体进入电力市场。对此,我们将利用山西的资源优势,结合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目标,以优惠的合作方式,联合国际资本和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山西地方电力工业的建设。

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我们还将在与国

际资本合作中,借鉴先进的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国际贸易与技术合作,改造现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热效率,联合建设采用联合循环机组、超临界机组的电厂;发展电力高科技解决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采用常压循环硫化床等技术,改造现有电厂锅炉以洁净煤发电技术;建设垃圾电站和煤炭综合利用的煤矸石电站,使山西地方电力建设企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未来的竞争,我们将进一步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明确发展重点,集中资金强化电力产业的投资。通过市场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配置,尽快培育起公司的产业优势,完善公司的投资银行功能和金融功能,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有力保障。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 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10082554.html, 2008年01月04日 15: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创新不仅关系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文化是凝固的文化、僵死的文化。不创新,文化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就是自身有一种吐故纳新的能力,有一种求变图强的精神。现在,世界文化格局风云变幻,各种文化潮流相互激荡,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意义

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对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深入的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一,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敏锐发现并引领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准确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内部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 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广电事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在传递党和政府声音,丰富百姓生活,传播经济信息,活跃文化市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政策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为“四级办台”中最基层的宣传单位县级广播电视台,上面有中央台和省市台的压力,下面有观众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周围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硬件设备和人才资源等方面显然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近年来,随着“三网融合”大幕的徐徐拉开和有线网络业务的剥离,留给县级广电发展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就我们新昌台来说,如何在危机中求发展,如何进行新闻、广告、活动等方面的挖潜和革新,如何进行职能调整、人事、薪酬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解决精品节目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业化水平低下等问题,已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如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根据我台目前的现状,提出以下观点。 一、抓思想,振精神,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三种意识 一是危机意识。由于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及受之前“大锅饭”的影响,许多员工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 影响弱化。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新闻、资讯、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不断翻新,观众流失,收视率下降,影响力弱化。 收入难升。县级台主要依靠广告、视维费等经营收入保障。 随着新昌华数的剥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新兴媒体的不断产生等因素,反而已越来越小。再从财政支持来说,几十年一贯之的局面短期难以扭转,电视广告收入逐年大幅度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随着新媒体的不断融入,广告创收的道路必将更加艰难,而作为一个公共文化传播机构与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又差距较远。再就是,上级广电部门对县级广电的职能定位又相对滞后。所有这些,都将阻碍我们当前和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以及人员进口渠道复杂等历史原因,

【某经济开发区关于申请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的报告】创新体制机制

【某经济开发区关于申请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的报 告】创新体制机制 某经济开发区关于申请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的报告xx开发区隶属 于xx市,位于xx市北大门,地处三地交界。始建于2003年12月,2006年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下辖四具园区,总规划面积46.46 平方公里。经过历年建设,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已基本到位,实现 了“八通一平”。随着铁路、高速建成通车,园区对外交通瓶颈得 以破解。为快速提升园区综合配套水平,已将园区硬件设施配套建 设项目打包纳入PPP项目库,争取在两年内集中完善提升园区载体 功能。截至2017年12月,共有注册企业59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165家。2016年底,委托专业咨询公司,对园区产业战略定位、规划布局、招商引资和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高起点策划,确立了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环保节能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 四个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由于园区起步晚、起点低,自身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偏小、主导产业不清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较差、缺少标志性大项目 是园区亟需破解的主要问题,体制机制不活、软硬环境不优、建设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形势下,开发区面临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双 重压力。在当前形势下,要破解这一系列矛盾,推进管理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激发园区发展动力和内部活力是唯一强有力的抓手。只 有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健全完善、充满活 力的管理体制机制对冲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压力,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采用“管委会+公司”的模式,既保证管委会在园区建设发展中不越位、不缺位,履行好 必要的行政服务职能,又能够充分借鉴上海等园区公司化管理模式 在自主用人、绩效考核、提升效能、职责明确、优质服务等方面的 诸多有效经验。根据方案设计,将园区规划、行政审批、经济运行 监管、城市管理等职能交给管委会部门;将招商引资、企业服务、

对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一点思考

文/何运保 为了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提升自主创

主任论坛 ZhuRenLunTan201/110301 中国高新区 关部门批准,高新区与七星区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高新区工委书记兼区委书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兼区长。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桂林国家高新区在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2010年,园区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突出“创新、创业”两大主题,高效整合全区资源,成立13个工作组、组建6个办公室、整合9大公司,创造性提出了“1369”管理模式。即将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分为13个工作组,分块负责,分组管理,责任到人;对全区重点推进的工作分成6个办公室负责指导;为了强力推进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整合了9大公司,进行公司化、市场化动作。从而形成一套具有高新区七星区产业与社会工作双重职能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精简高效的管理目标。 桂林国家高新区经过18年的建设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产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 区划的管理及利益分配问题难度很大。桂林国家高新区有两个园区面积延伸到了周边两个县区,其开发建设涉及到周边两个县区管理和利益分配问题。尽管桂林市政府作了协调,采取委托桂林高新区开发管理,利益五五分成的尝试,但是需要协调的环节多,管理的链条长,职能不够集中,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三是桂林国家高新区没有充分的财政自主权,每年50%的财政收入要上缴桂林市财政,可用财力减半。高新区的土地收益金市财政也占30%。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的投资相应减少。因此,尽管地方政府在促进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多头管理,统筹考虑不够,难以形成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合力,难以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 纵观全国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高新区管委会独立管理模式,由上级政 三、对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思考 21.43%;出口创汇5.3亿美元,同比增长33%。产业规模约占桂林市的四分之一,对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日趋增强。 桂林国家高新区“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解决了园区拓展空间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总的讲比较顺利,但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一是高新区没有建设、规划、土地、环保等市或县一级行政审批权。1995年5月桂林市政府下发的市政[1995]36号文件和1996年12月桂林市委下发了市发[1996]112号文件中授予高新区的权限近几年来逐步回归市有关部门,特别是建设规划、土地、环保等行政审批权上收,封闭式管理难以落到实处,制约和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二是桂林国家高新区是正处级单位,行政级别配置低,协调处理不同行政 二、桂林国家高新区现行体制 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 创新 2012-01-20 01:34:5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创新不仅关系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文化是凝固的文化、僵死的文化。不创新,文化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就是自身有一种吐故纳新的能力,有一种求变图强的精神。现在,世界文化格局风云变幻,各种文化潮流相互激荡,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意义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对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深入的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一,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敏锐发现并引领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准确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目的的认识,统筹城乡、区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紧紧抓住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 第二,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倾听群众呼声,反映人民愿望,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造,把更多更好

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七项专项改革方案

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七项专项改革方案的通知 深办发〔2007〕17号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中直和各省(区)市驻深各单位,市属各企业: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推行法定机构试点的意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意见》、《市属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供给方式改革方案》、《关于事业单位从行政级别管理转为岗位等级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深化市政公园管养体制改革方案》、《政府检测机构体制改革与资源整合方案》、《关于调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关政策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关于推行法定机构试点的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现就在我市推行法定机构试点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和要求 以特定立法的方式,合理界定法定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法律地位、职责任务、人员配备、薪酬机制、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推动政府依法监督管理与单位依法运作,实现由行政管理向法治管理模式的转变。基本要求: (一)机构法定。法定机构是依特定立法设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监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机构。特定立法是该机构设立并独立运作的基础和依据,每一个法定机构均有一个法规或规章,有关机构的设立、职责任务、管理运作、财务管理、监管等内容由法规或规章细化规定。 (二)运作独立。法定机构以机构法规或规章为准则,享有法定事权,拥有管理、人事聘用和分配自主权,依法自主办理有关业务,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三)治理规范。法定机构应当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形成既相互理解支持、又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效制衡。 (四)权责相应。依法建立与法定机构事权相适应的严格监管体系,法定机构应当接受来自立法机关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社会监督以及内部制度监管,确保其机构宗旨的实现,职责任务的履行。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法定机构的内部组织架构主要由两个层面组成:一是决策权力层,即理事会(或管委会,下同)。理事会作为法定机构的决策机构,负责确定法定机构的发展战略规划,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其具体职能权限、人员组成和任期等具体事项在机构法规或规章中规定。二是执行层,即以行政执行人为核心的高级管理层。行政执行人作为法定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具体负责日

在上海体制机制创新会上的讲话(蔡)

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开创社区教育新局面 (2011、12、15) 尊敬的新均会长,乃林会长,王宏处长,青浦区委区政府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青浦区,召开全国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会,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会议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发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职成教司,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向上海市和青浦区为会议筹备所负出的辛勤劳动和精心安排,表示衷心地感谢! 刚才,青浦区的领导和上海市教委的领导分别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青浦区的领导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青浦区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我觉得这个报告很好,很实在。近年来,青浦区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载体平台、资源供给等方面,进行了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科学发展、特色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了条块结合、各方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路径;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农村特点、青浦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推广。

借此机会,我想谈三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是为什么要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 二是我国目前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三是如何开展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 为什么要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 首先,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目前,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社区教育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性工程,在提高人民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需要不断创新社区教育,而体制机制是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只有解决好了体制机制问题,才能促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 其次,创新社区教育体制机制,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精心整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 年), 加了改革试点。2005年12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2008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通过改革,我们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

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071亿元。但同时,也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等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突出 、“西 “单 济、政治、文化安全的及其严重的威胁。 可见,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更是文化战略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界,依法加以监管,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消除阴暗面,正确引导舆论,更多地释放“正能量”。 (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繁荣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越来越需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安钢是一个有着近60年历史的国有钢铁企业,体制机制比较固化,缺乏现代企业应有的活力。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安钢出现了较大额度的亏损。为扭转这一局面,尽快使安钢走出困境,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放权让各生产单位在管理上创新、搞活。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推行了新定员方案,对各主体生产单位按定员计发工资,实行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增人不增工资总额的包干政策,发挥各生产单位深挖内部潜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钢厂“心脏或命脉”之称的动力厂,面对公司日趋恶化的经营环境以及新上项目多、职工思想波动大、转岗人员多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厂领导班子充分利用公司给定的放权搞活的政策,向内使劲、深挖潜力,确立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近两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以降本增效、激发活力为目标,全面深化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改革,全厂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责任心、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心齐、气顺、干劲足,已成为动力厂一种新的工作风尚。在职工收入下滑、岗位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仅确保了动力介质安全、可靠

供应,同时大力发展节能减排项目,余热发电量连创新高,为公司节约了可观的外购电费,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一、直面困难,理清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环保的要求,安钢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工艺和装备,又新建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装备。作为为公司主体生产工艺服务的动力厂,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需要配套建设高炉鼓风站、110kv变电站、循环水泵站、干熄焦发电站、烧结环冷发电站等十多个站所,设计定员(含维检)达400余人。然而,公司每年新进人员数量有限,能分配到动力厂的很少,加之2012年安钢又出台了促进减员的新政策,这给动力厂人员调整、特别是给新建项目配备人员方面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动力厂领导班子向内使劲,主动为公司承担压力,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深入研究,确定了“创新体制机制,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激发企业活力”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压缩检修和老岗位人员,用不到100人的净增量满足了十几个新建站所对运行人员的需求,确保了各项动力产品的连续、可靠、经济的供应,为公司解危脱困作出了贡献。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改变平均分配奖金的习惯做法,对生产(运行)岗位进行岗位测评,按测评结果确定各岗位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 意见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着力解决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坚持遵循规律。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特点,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把握好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坚持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

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的新局面。这是多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程的概括把握。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前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同志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讲话思想深邃、涵丰富,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充分肯定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这一重要讲话,必须弄清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十六大以来为什么我们能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二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如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从而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十六

大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明确划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到十七大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我国文化建设在改革创新中稳步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广大文化工作者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形成了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经营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一新局面的开创,源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与时俱进的科学把握,来自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解放思想的体制创新,取决于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不懈的探索奋斗。 实践再次证明,改革是体制演进的方式,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作为新时期我国改革事业的重要容,文化体制改革不仅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更以丰富的实践,带给我们对文化发展道路和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在我国文化建设面临重大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的今天,只有以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冲破观念的禁锢,打破体制的障碍,完善政策的支撑,才能不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之文化篇 在文化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改革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此次改革气魄更大、步子更稳,涉及面更宽、更有深度。全会关于文化的论述与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对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作了重要论述,这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全会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点一: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对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了重点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 亮点1:体制改革思路明晰,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决定》提出,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办”向“管”转变,“管”什么,主要是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的转变。要更加注重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体制机制创新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管理创新工作精神,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加强组织和行政效能建设,推进机制创新,激发工作活力,围绕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政务中心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书记张伯君同志担任,全面负责管理创新工作;副组长由中心副主任朱亚夫担任,分管该工作,具体抓落实;成员:许清华、严棣枢、虞俊华,负责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落实,办公室具体承办。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筹集落实了相关工作经费。 二、抓好结合,突出重点 政务中心作为窗口单位,紧紧围绕“依法、高效、廉洁、便民”的服务理念,将管理创新与政务服务有机结合,突出重点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一)在考核激励上创新 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是肯定职工成绩,奖勤罚懒,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是每年修订考核方案,使之更加合理。中心考核方案条理清楚,涵盖全面,规定明确,

量化准确,操作性强的特点;二是考核公平透明,可信度高。政务中心通过楼层互评、楼层推荐、考勤公示、考核小组评议等方式得出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分值,评出每月红旗窗口、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明星;三是考核结果运用有力。月度考核得分将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窗口及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四是设立示范岗,建立向先进看齐的机制。政务中心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普通话示范岗等19个示范岗,达到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目的。 (二)在“两集中两到位”上创新 政务中心按照省、市、县的统一安排,加大了“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力度,对全县所有入驻窗口单位的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多次清理,特别是机构改革和“三定”方案调整后,政务中心再次对“两集中两到位”情况进行了清理,调整了窗口布局,加强了与县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了国税、地税、新合、医保、工商、惠民帮扶等的整体入驻。目前入驻窗口、工作人员、办理事项均居全市区县首位。 (三)在标准化建设上创新 政务中心制定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场地、设施、进驻事项、人员配备、软件名目、完成时限,在全市率先采用统一大厅布局设计、统一标识标牌尺寸式样、统一施工指导验收、统一补助标准的“四统一”方式推进,率先在全市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27个乡镇、345个行政村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

强化改革引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强化改革引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强化改革引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Xxxx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全面深化改革。对开发区来说,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要务,积极探索改革创新路径,科学构筑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制机制,能为园区发展建设提供持续强大的动力。 xx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精神,紧紧依靠改革开放创新,注重协调发展,通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持续释放发展活力,逐步成为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和促改革的动力源。几年来,一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取得不断突破,为开发区的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一、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健全充满生机的选人用人机制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开发区通过不断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着力形成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一)设立精简高效的办事机构 按照科学设岗、精简机构的原则,将竞聘岗位分为招商类、综合类和服务类三大类别,并将原有各招商部门进行科学整合,设立3个招商服务中心,即高端阀门招商服务中心、精细化工招商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招商服务中心。机关各局(室)机构设置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二)实行全员岗位公开聘用

按照“岗位聘用、档案管理、绩效考评、科学激励”的原则,大力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度。选人用人打破身份、职级、年龄和地域等限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采取对外公开招聘的形式,引进优秀人才。聘用工作采取管委会聘用各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机关局(室)正副职;招商服务中心自行聘任内设机构正副职;机关局(室)负责人、招商服务中心内设机构负责人聘用一般工作人员的方式进行,实行双向选择、内部竞争上岗,签订统一规范的聘用合同。 (三)建立双轨运行的档案管理 聘用人员原档案实行封存管理,保留原身份、职级、职称和工资等。原具有行政职级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继续按规定正常晋升职级、职称等。原企业人员,保留原身份,并 按原档案身份参加社会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原档案身份退休。开发区人事部门将为聘用人员建立聘用档案,作为聘用人员职级升降、业绩评定、奖惩兑现、薪酬支付的依据。 二、激发组织活力,建立奖惩并举的考评激励机制 为明确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开发区管委会研究制定了《关于xx区(达道湾新城)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xx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方法及措施,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薪酬激励、身份激励与退出激励相结合,坚决打破大锅饭,不断提高综合考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完善绩效考核多项制度,推进考核内容制度化 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以定量考评为主、分级分类考评的原则,对考评对象进行日常考评、阶段性考核和年度考评。日常考核中对聘用人员出勤、旷工、公派出差等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并形成记录;阶段性考核中对日常考评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并对阶段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一汇总;年度考核中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方案,将全年考核内容细化为20项

坚持制度机制创新

坚持制度机制创新 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田筱虎 在市纪委五次全会之后,我们紧接着召开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省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和市纪委五次全会精神,通过总结交流全市“5+2”制度创新经验,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创新,把我市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惩防体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刚才,渭滨区、市财政局、陈仓区、陇县分别进行了大会交流,凤翔县、扶风县、麟游县、市环保局、市交通局等单位经验进行了书面交流,这些经验反映了我市制度创新的成果,其做法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值得各个县区和市级各个部门加以学习和借鉴。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按照市纪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和“把握立意、大胆实践、完善提高、务求实效”的总体工作要求,精心部署,抓点带面,扎实推进“5+2”制度创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全市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254个,弥补了现行村民自治组织缺乏监督的体制性缺陷,初步形成了村民权益自我保障机制,强化了对农村基层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制约。10名县处级和141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分别向市、县纪委全委会进行了述廉述效,现场公布测评结果,首次在纪委全会上进行质询和评议,强化了纪委全委会的监督职能,增强了党政主要领导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制度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履职守廉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全市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1225人(次),解决信访问题1100多件,办结率近90%,反映农村基层突出问题同比下降75%,重复访、越级访下降21%,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县区和市级机关共有375名新任领导干部参加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3人因考试成绩不合格被暂缓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学习党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在市级部门和5个县区全面推开,7个县区选定的53个单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强化了对决策权的监督制约。市级部门有21家单位、县区有76家单位进行廉政风险防范制度试点,积极探索反腐倡廉以来“发现难”、“屡纠屡犯”,以及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约束防范的新途径,同时通过设定程序、关注细节、加强管理,把制度建设推向机制约束,在预防腐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园区机制体制的创新

对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 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 开发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是招商引资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有效载体,是当地投资最活跃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发挥着地区经济示范、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开发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已明显减弱,而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则显得至关重要,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在克服陈旧的思想观念,实现跨越式发展上有所创新。首先,要克服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小富即安”的观念和心态,树立“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的战略意识。其次,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规律性。要不断地为生产开拓新的领域、新的产业、新的路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生活质量,为生产、流通、消费提供新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激发新的需求,从而牵引生产力的发展;在原有自然资源匾乏、枯竭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开发和提供新的资源,包括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在生产力诸要素配置及其运行中科学技术还能提供管理调控的功能。再次,要发挥后发性优势,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优势,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整体追赶,局部跨越”的发展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在我省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以及有利于解决园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产业领域,优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取得突破。 二、在完善软环境体系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上有所创新。一是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体系。包括与创新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风险管理制度、

实施绩效管理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实施绩效管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公司开展了以员工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评工作,并以绩效考评为基础,推行奖励二次分配,激发员工潜能,给公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对公司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实际上就是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进入2005年,集团公司提出要在全省供电企业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并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此,公司党委非常重视,将其列为今后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建立适应国企特点、电力行业性质和公司实际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一)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实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规范员工行为,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完成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二)通过动态循环、深入实施、沟通改进,激励员工持续改进绩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组织结构调整、薪酬分配、岗位调整、人才评价、员工培训等提供基础依据。

当前我们的思维模式、工作习惯还在沿袭传统的方式,尤其是职能部门仍然习惯于按照对口职责开展工作,没有真正建立起服从、服务于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意识。我们要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从部门到员工层层分解为可衡量的绩效指标,通过实施绩效考核,促使员工向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一句话,绩效管理就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使员工的工作努力与公司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任务一致,使员工和企业实现同步发展。 二、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定责等劳动基础管理工作。科学设置公司组织机构,合理编制定员,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认真进行工作分析,编制岗位说明书。 (二)整合现有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实施绩效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绩效管理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独立运行,完善的制度是实施绩效管理的保证。 (三)建立健全员工绩效指标体系。将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四)开展绩效考核知识的培训工作。通过广泛的培训,使员工掌握有关绩效考核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步骤,正确理解绩效考核的意义。尤其是要加强对考核者的培训,使考核者掌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做好智慧文化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好智慧文化引领文章中共光山县委xx 为全面推进光山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贯彻 落实王铁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让智 慧之光溢彩光山”特色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 大命题。光山县迅速行动,高端策划,积极作为,制 定了“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实施纲要,大力实施“旅 游立县”战略,把智慧文化作为光山经济社会发展巨 大引擎,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支撑,打 造光山特色文化品牌,全力做好智慧文章,给全县经 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一、主要做法 (一)确定了特色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主题。 王铁书记在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指 出,“做亮县域特色文化文章,大胆创新文化引领经济 社会发展机制”。要做亮我县县域特色文化文章,首要 条件就是要确定用什么样文化主题来引领。王铁书记 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让智慧之光溢彩光 山”这一命题,及时为我们破题、立意,为我县文化 旅游带动发展确定了特色文化主题,非常符合光山实 际。围绕这一命题,我们迅速行动,成立了“让智慧

之光溢彩光山”高规格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在 全县广泛开展“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大讨论活动, 在电视台、《光山通讯》、光山网上分别开辟专题、专栏,利用县内各种媒体密集宣传,炒热主题,报道工作动态、开展理念研讨。县委专门拿出一天时间,在全县召开了“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理论研讨会,各 单位各部门也纷纷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凝心聚力,出谋划策。县乡科级以上干部撰写了理论文章500余篇,目前已收集整理汇编成册。这一命题提出,为光山做亮县域特色文化文章,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提供了灵魂,指明了方向。 (二)确定了光山县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 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光山县旅游立县 指挥部”。制定了《光山县文化旅游带动发展体制机 制创新课题量化考评意见》,提出以“智慧光山·司马 光故里”作为光山旅游形象口号,明确以“智慧之光” 引领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一城四区五镇十村” 旅游发展格局,正式启动光山智慧之光博览园、智慧博物馆、净居寺、司马府、茶文化、星级宾馆等六大项目建设。出台了《中共光山县委光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旅游立县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光山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word版本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随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深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已是迫切的任务。但作为地处二级城市并且无行业背景的省属民办院校,如何发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本土人才,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我校地处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为适应商丘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们努力探索成立商丘学院中国东部现代物流协会、商丘市“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理事会、商丘市“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理事会、商丘市先进制造业职教集团、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适时组建商丘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构建稳定“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政、行、企、校”合作体制机制。 一、对接商丘物流产业,依托中国东部现代物流港,多方合作组建商丘学院中国东部现代物流协会,为物流港相关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中国东部现代物流港建设是商丘市市委市府依据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商丘“京九、陇海铁路枢纽”等距辐射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独特优势,建设“四个商丘”的重要战略举措,急需物流专业人才。商丘市市委市府对商丘学院寄予厚望,要求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西部物流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学院抓住此重要战略机遇,大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落实物流协会“政、行、企、校”四方的互利双赢驱动机制,为学院物流专业及相关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商丘学院中国东部现代物流协会由商丘学院、中国东部现代物流港管理委员会、商电铝业集团、健坤国际商贸物流(商丘)有限公司、河南粮食物流中心、永煤集团、东正物流有限公司、河南纵横投资有限公司、科迪集团等单位联合组建,以董事会形式管理。董事会主要职责是协调“政、行、企、校”四方关系,系统规划物流人才实训基地,全程参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方案制定,全面实施“政、行、企、校”四方联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引导学院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等项目。目前,物流协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依托董事会,物流协会已成功组建商丘市物流协会与商丘市物流学会,参与物流港规划、物流港企业管理咨询、物流信息发布、物流新技术应用推广;依托董事会,物流协会西部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已基本建成,“专业对口、就业对路、上岗即用”的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实效;依托董事会,物流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手段与考核制度改革、基于“双主体”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对接商丘应用电子技术人才需求,依托商丘市创新工业园,开展园院”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实践,组建商丘市“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理事会,为物电子园区相关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商丘市“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理事会是商丘市应用型高校与商丘市企事业单位联系的桥梁与纽带;致力于加强应用型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就业、订单式培养和产品开发、技术咨询、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探索有特色的“园院合作”以及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合作平台,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