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精选.pdf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精选.pdf

.

议论文阅读相关常识与答题技巧

一、知识储备: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

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

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

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

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

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

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

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还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

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5.中心论点的识别:

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

明的观点.怎样寻找和总结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呢,要主要看议论文的如下几个位置.

①看议论文的标题,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看议论文的开头,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往往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因许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

③看议论文的结尾,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后,至文末得出结论,该结论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④分析议论文的论据,总结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不是非常明显,需要

分析文章所用的论据才能总结出来,这样的议论文要分析文章的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

的,这“证明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⑤归纳综合分论点,总结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

这就需要逐个对分论点进行分析,再综合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6.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

(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

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

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

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7.议论文题目分析:

(1)作用分析:点明论点;交待论题;点明议论由头.

(2)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

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

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3)效果分析:○1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

8.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

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9.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10.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

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1.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

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3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12.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下(全)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

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8:“结尾的作用”回答.

13.启发思考类题目:

○1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

○2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

○3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

2013年中考议论文阅读实题演练

1.【江苏省徐州市】

(二)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3——16题.(13分)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

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

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

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

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

.

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

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

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

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

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

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

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

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

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

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

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13、“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分条加以概括.(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④到⑥节从哪两个反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论述的角度与前文相比有什

么不同?(4分)

答:

16、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答:

_

2.【广东省汕头市】

(二)(13分)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石雅彬

①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的幸福感排名第一.那么,幸福感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呢?

②尼采说过:“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溢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一个处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可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③作为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幸福指数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

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怎样让幸福来敲门呢?把握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④第一,心理参照系.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心理参照系不同而

产生的心理感觉差异.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社区、家庭,心理参照系处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

指数.就整个社会而言,开放型社会和相对封闭的社会,其心理参照系必然不同.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

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处在开放的社会,由于受到发达社

会的各种冲击,开始有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

尊受到了挫伤.

⑤第二,本体安全感.本体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本体安全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

要因素.

⑥第三,成就动机程度.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值,也就是人们

常说的志向.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如果志向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么,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

感;如果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不会有幸福感.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理想,有远

大抱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你发觉自己的目标似乎很难达成,甚至严重影响了你对生活的感受和

信心时,那就要反思一下,是否该调整奋斗目标或者是行为模式了.

⑦有研究者发现,在赛场上,冠军的压力最大、焦虑程度最高,因为他们总想保持第一,希望

再创佳绩;亚军满怀遗憾,容易陷入“如果发挥再好一点”的侥幸和假想中;而第三名感觉最满意,因为他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又不用苛求自己非得争第一,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最强.

⑧不少人一味追求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跻身精英阶层……可永远想当第一,也就可能永

远面临失败的危险;永远想着超越,就永远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太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

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不是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

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 (本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

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

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

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

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

11.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5分)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

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省眉山市】

(一)议论文阅读(10分)

读书可戒躁

沐沂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

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

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

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

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

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

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

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

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宝典”“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

运的路径.

④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

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

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

..............……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3.作者在文中针对和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2分)

14.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概括选文第②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

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根据文意和选文结尾加点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东省济宁市】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8题.

说幸福

张景升

要说幸福是什么,先说幸是什么,福是什么.幸主要有五种字义, 1.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2.福气;3.高兴;4.希望;5.宠爱.说起幸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想到外国的幸运草,传说夏娃

把四叶草带出伊甸园,每片叶子分别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爱情、健康、名誉、财富,而四叶草的

花语是幸福.福是什么,根据方海权集的民间五福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无病,第

四福子孙满堂,第五福善终.

那幸福是什么呢?作家毕淑敏下了一个定义: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她还说,幸福不是金钱,幸福不是多子多孙,幸福不是科技,幸福不是健康多寿.毕淑敏的观点在《庄子》一书中还真有根据,《庄子·天地》篇中一代明君尧说过,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再看毕淑敏幸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时间、生活、满足、希望、心情,

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们就从幸福的定义中几个关键词中寻找.

一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

点.我们就会在自己生活中发现幸福,点点滴滴都透露着幸福.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二要充满希望和信念.一些人除了赚钱,不

.

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希望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三要知足、别比较.高尔基说,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

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

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

争中,比位子、比房子、比票子……最好比五子登科,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

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而去.四要充满爱,讲奉献.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

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

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得很痛苦.五要学会珍惜身边的幸福.总有人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够完美,不够幸福.其实,不管一个人多苦多难,在他的

身边总会有幸福和快乐,但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发现、去珍惜,才能感受到幸福.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值得去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人们往往注重友谊地久天长,爱情地老天荒,却容易忽

视掉就摆在自己身边的亲情.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六要用劳动创造幸福.高尔基说,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东西,都是甜蜜的!付出的努力越大,就感到越甜美.罗斯福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所以说,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劳动创造才能得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的说幸福是“童吃鸡”,有的说幸福是“猫吃鱼”,我想每个人给与的答案都

不同,幸福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自然流淌的一种感受,自己觉得幸福了就真是幸福了.还有一位哲人说,幸福不是道路的终点站,她随时都在道路的两边,就看我们怎样去追寻,去发现.既然幸福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我们善于发现并追寻到了,

那幸福的感觉是对美好实实在在的拥有.

(选自2013年5月10日《济宁日报》)10.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也给“幸福”下一个定义.(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3.请你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福建省福州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1分)

一切皆有可能

顾成娟

①水能流向天空吗?答曰:绝对不可能!可是,天上的彩云却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当水变

成气体,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人生不也这样吗?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

能.

②一个小学即辍学、靠帮人推磨换书看的放牛娃,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在一般人看

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是50年前的那个放牛娃.

③一个高考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复读都没有学校肯要的落榜生,他会成为著名的记

者和节目主持人吗?一般人看来也不大可能,但是,如今大红大紫的孟非正是当年的那个落榜生.

④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总是同诸多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

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丘吉尔说:“一个人活得愈长,他就愈能认识到一切取决于机会,任何人哪

怕只回顾一下十年前的经历,他就会看到,某些看似毫不重要的细节实际上都左右了他的全部命运和前程.”世界充满偶然性,也充满奇迹,奇迹正是偶然性的表现.

⑤一粒沙子偶然进入蚌中,想不到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一粒种子偶然遗落在石缝间,想不到

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一滴水偶然被阳光蒸发,想不到成为自由飘动的云.一切皆有可能,世间充满偶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是偶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偶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偶然.偶然充满魅力,偶然创造神奇!

⑥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

⑦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

玉的珍珠;偶然遗于石缝的种子,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不会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偶然被

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没有“踏破铁鞋”的痛苦,哪能体验到“全不

费工夫”的快乐?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⑧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株小草,但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会助你长成参天大树;也许现在的你是一

朵无名的花儿,但一切皆有可能的付出会助你将来艳压群芳.朋友,一切皆有可能,我辈当努力.

12.文章开头从水能流向天空的现象说起,有哪些作用?请写出两点.(4分)

(1)

(2)

13.本文②③两段,列举了和孟非从高考落榜生成为著名的记者、节目主持人两个事例,证明了

这一中心论点.(4分)

14.本文⑥⑦两段,先否定了等待天上掉馅饼的错误思想,接着,进一步指出

“”,使议论有了层次上的深入.(3分)

6.【湖北省咸宁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12分)

浅谈态度/姜以刚

①一群蚂蚁为了挪动一粒饭或一条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前推后搡,齐心协力.一只蜜蜂为了采一点花蜜,在花朵之间往返无数次,翻飞起舞,不辞辛劳.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

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蚂蚁、蜜蜂和小草的个体虽小,但它

们那认真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

②接下来说说我们人本身吧.营业员态度热情,让顾客心满意足,这家店的生意就会更好.父母态度真诚,让子女心服口服,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更佳.教师态度认真,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的

教学就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冬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孝子.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其母卧病在床,突

然想吃竹笋.孟冬很久也没找到竹笋,他便抱着雪地里的竹子痛哭.他终于感动了天地,竹林里冒出了竹笋,成全了他的这份孝心.

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海伦·凯勒主动向命运挑战,克服了自身

的盲聋哑的生理缺陷,成为了一位作家.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凭着对物理学研究

的满腔热情,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位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泰斗.

⑤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得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三国时期的杨修非常有才,但终因恃才放旷,被

曹操所杀.一个人不论天赋的高低,都要不断学习.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为文学神童,但每天“环谒于邑人”,错过了很多学习机会,最终“泯然众人矣”.

⑥要获得更多的成功,既要胜不骄,更要败不馁.诺贝尔经过很多次实验的失败,甚至连自己

的弟弟和助手都在实验中丧生,自己也差点被炸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高效炸药.

⑦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坚持自己的志趣,有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态度,才能终成大器.努力不分早晚,出身不论贫富.齐白石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但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常自学,最终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画家.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幼年丧父,家贫无纸习字,其母

便以沙地为纸,以树枝当笔,教他练字.这些都没有阻碍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

⑧前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先生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

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⑨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射你的喜怒哀惧.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

生活,你将会从生活中提炼更多的灵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失望,生活也会懒得理你.不要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它,可以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吹

进来,让更多的美景扑入你的胸怀.

17、请仔细揣摩第①段前两句的表达特点,在画线处填写两个四字短语,使句意一致,句式相同.(2分)

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___________ ,__________ .

18、第③自然段列举孟冬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

19、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

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B.第⑤段是从反面来举例证明分论点的,而其他段落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C.本文都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D.第⑤段中列举方仲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天赋,也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一事无成.

20、本文有些句子语言优美、含义隽永,试对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子作点赏析.(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1、第⑦段柳公权的例子除了给我们感动外,还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再列举出一

个恰当的事例予以证明.(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论文阅读专题答案

1.【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答案】13、(2分)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14、(4分)(1)“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

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2)让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直接抄写原文,没有加以概括的扣1分,超出答案范围的扣2分)

15、(4分)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2分)作者从反面展开论证,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2分)

16、(3分)注重心灵和图书的互动,让心灵走进名著,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在轻松自由的读书环境

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注意语言

的积累、分析与欣赏,在理解内容和思想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缺少自己的理解的扣1分)

2.【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答案】(二)10 .D 11.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2分)不丹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于心里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3分)

12 .因为:前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适中,知足常乐,能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

对外在世界缺乏信任,争强好胜,所以“会感到失落、痛苦”.(3分)

.

3.【2013年·四川省眉山市】读书可戒躁

【答案】(一)议论文阅读(10分)

13.忙、读书无用,读书可戒躁.(2分.前两空各0.5分,后一空1分.)

14.承上启下(过渡);前一句总结前两个语段的内容,后一句引出下文.(2分.判断作用和具体分析各1分.)

15.外国青年地铁安静读书,现代人忙于娱乐;前者论证了外国人善于在忙中利用

时间读书,后者论证了现代人因忙于娱乐而空虚.(4分.概括论据和分析论证作用各1分.)

16.示例:一本书就是一副治疗急躁的良药;一本书就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2分.强调符合文意和结构,语句通顺.)

4.【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说幸福

【答案】10.答案:幸福是一个人内心达到满足时的感受.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一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二要充满希望和信念;三要知足、别比较;

四要充满爱,讲奉献;五要学会珍惜身边的幸福;六要用劳动创造幸福.评分:共6分.每个要点答对得1分.

12.答案:①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本文引用《庄子》一书的观点;名言以及

雨果、高尔基、罗斯福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论点.②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如列举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成果的例子.评分:共4分.论证方法和例子吻合每个得2分.

13.答案:要面对现实,像作者说的那样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幸福,珍惜

幸福;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自己感到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5.【2013年·福建省福州市】一切皆有可能

【答案】(二)(11分)

12.(4分,写出两点即可)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充当论据13.(4分)莫言从放牛娃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切皆有可能

14.(3分)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

6.【湖北省咸宁市】

【答案】(三)12分

17、示例:曲折向上(奋力向上、努力向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等)(2分.只要意思相同即可给分,但要注意前一短语表示行为,后一短语

表示精神,否则扣分.)

18、列举孟冬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分论点(一个人要有诚心,才能感动天地),增

加说理的趣味性.(2分)

19、C(3分.本文还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20、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新鲜的空气比作良好的态度,形象生动

地论证了良好的态度对一个人有所作为的重要作用.(2分)

21、启示: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坚持自己的志趣,矢志不渝,即使出身贫贱,也能终成大器.(2分.意思相近即可)事例如:朱元璋小时候当过放牛娃、乞丐、和尚,但他不屈服于命运,最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1分.若考生列举其他事例符合启示内容也可)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中考真题——议论文阅读10篇

中考真题——议论文阅读10篇 1.2019年江西,17——20题,17分 谈语言 王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议论文专题训练

九年级语文专题训练之议论文 一、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 二、愉快是基本标准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

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教案

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第二部分:拓展延伸,启迪发散思维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 ③其实,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 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 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 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 的书。如 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 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 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 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 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 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 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贝傢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 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 开始 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2分)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有才不能任性 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 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 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什么是“新工匠” 吴晓波 ①家用菜刀有两大品牌,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六十六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四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视之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而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锈钢技术不断选代,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更是层出不穷。 ④在今天的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二十分之一,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差距更大。 ⑤我们要找的“新工匠”,应该是双立人,而不是张小泉。中国不乏匠人,但却缺乏“新工匠”。全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摊开来,家家都有一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究之根源,正是有新旧之别。譬如张小泉和双立人,它们在百年前能各自崛起,都因为它们的工匠对当时的锻铸技术实现了突破,他们所生产的菜刀锋利轻快、造型时尚,他们的风格被固化为传统而得以流传。 ⑥但是,时间会消磨一切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演进,技术被再次突破,审美被超越,甚至、用的场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后世的匠人抱守古人而不思进取,则传统成为物锁,古人成为沉重的十字架。 ⑦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让上帝先“死掉”再复活,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理由。 ⑧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出过一本名为《匠人》的专著,他对匠人的解读是“通过制造的物品去了解自身,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在他看来,“制造就是思考”。 ⑨也就是说,“新工匠”能够脱颖而出,其决定性的能力来自于他的思考力,即他对本专业的专注、对技术的敏感以及对当代审美趣味的掌握和扬弃。 (有删改)(1)在作者看来,中国的“匠人”与“新工匠”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论证方法,第⑧段画线句则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 (3)细读第⑥段,说说“一切的价值”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新工匠”的思考力包括哪三个因素? 【答案】(1)“匠人”受传统束缚,亦步亦趋,不思创新。而“新工匠”求新求变,勇于创新,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语文】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一】 1.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互联网比作窗户,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网络对寒门青年的意义,便于读者理解。(共4分。意思对即可) 2.首先提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观点;接着从高考题目、寒门获得的信息、寒门学子的社会关系三个角度分析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原因;最后强调寒门学子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共6分。意思对即可) 3.“所有的”指“全部的”,在材料中表示出身寒门只是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并不是全部、确定的原因。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共4分。意思对即可) 4.当今社会,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二】(18分)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 1.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共3分。意思对即可) 2.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论点的论述。内容上:指出劳动是儿童阶段的成长离不开的淬炼,引发读者的思考。(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首先引用《朱子家训》中的语句指出古人许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接着指出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其他劳动会让孩子失去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最后提出“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本性活动”“的中心论点。(共3分。意思对即可) 4.①让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和照料他人,体验到满足自我需要的快乐,实现基础的自我价值的肯定;②让儿重了解劳动对社会的意义,体验人生的社会价值;③让儿童在劳动过程中学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与途径,体验人生的创造性价值;④让儿童懂得合作的意义,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价值;⑤真实地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 共5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今年春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植树造林义务劳动。在植树劳动中我不仅学到了生物学知识和劳动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与老师、同学沟通与合作。这次活动美化了我们的校园,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共3分。意思对即可) 【三】 1.C 2.一些城市出现“网红书店”,每天有很多人前去排队、“打卡”。(共4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让实体书店成为高校标配。(共4分。意思时即可) 4.比喻进行纸质阅读的人数急剧减少的现象。能够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理解。(共4分。比喻现象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①需创新形式,如网络推广、电子阅读等方式;②注重书籍质量,让内容成为实体书店的硬实力;③搞好书店的软实力,如书店内的装修、布置等,打造出舒适的阅读环境,以此吸引读者。(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2016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 1.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共2分) 2.“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3.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共4分。作用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4. 示例: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共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议论文阅读相关 常识与答题技巧 一、识储备: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 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 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_完整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第一部分议论文基础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全文的灵魂。起统帅全文的作用。)论点要求:鲜明、正确。 鲜明:论点必须表示拥护什么,反对什么。 正确: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 论证: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第二部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令人信服。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二、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1、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类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2、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

议论文训练题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训练题 一、(16分) 说勤 林家箴 ①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②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③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A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④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B ⑤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忍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诸葛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

新部编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一股“清流”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等等。这一股股清流,以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生活,还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古人云:“源洁流清。”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歪了则正。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激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一定过得富贵,但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⑦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选自《人民日报》)(1)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①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②文章第①段举《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的例子,引出论题“清流”;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论证了清流生活的益处;接着用“正本清源”“胸怀大志”“内心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这三点论证了________;最后总结全文。 (3)如果要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加上一个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妄”,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篇,也许又是名落孙山。 自信,是坚持正确的意见,面对困难不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工作,但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他当时认为“我不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善于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 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西楚霸王项羽在秦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即过分自信,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成功,成功必须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正说明了这点。所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1、自信的作用是______。(用第1段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2.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论点B.提出中心论点的论据 C.论证中心论点D.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 3.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了() A.不自信就不能成功B.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 C.只有自信才能成功D.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事实论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使用了___和___的论证方法。 《张扬》 张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种意气风发的生存方式。

最新50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最新50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初中议论文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 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 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 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 受命审理他。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 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 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 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 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 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落 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 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 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 而非以理压人,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 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 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 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 境界。 7.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B.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C.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D.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8.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C.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说理论证。 9.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C.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 D.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考场作文) ①孟鸿寿,自幼患了软骨病,身长腿短,投特别大,脚小而纤细,走起路来很艰难。但 他下定决心苦学三年,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名丑。是挫折与艰辛使他功垂名就。 ②电灯的发明,是发明大师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才发明成功的。上千次失败充满了他对广明的渴望,也促使他将失败转化为动力,从而将光明带给人类。 ③袁隆平,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便对权威发起了挑战,他不再迷信权威, 他要为广大的农民兄弟干出自己的一番伟业。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他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了救饥救贫的人间天使。

2019-202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7分)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 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 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 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 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 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 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 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 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 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 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 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4分) 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 7.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8.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2分) 9.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一〕(17分) 5 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