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郭树清

2012-12-25 14:49:29 来源:《金融监管研究》(京)2012年6期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更是充满期待,人们也对此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在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改革开放这个问题上,目前已没有任何争议。但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提是要摸清现状。如同在许多其他基本经济事实和数据上存在较大分歧一样,外国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存在很多不同判断。为此,我们需要对相关情况有一个客观认识。

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独特路径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已经走过34年的历程。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开放中建立的,也是在开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走过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放在首要位置

中国改革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利用外资,而当时最便捷的途径是借用外债,因为世界银行贷款和其他政府贷款的条件比较优惠,随后还有主动前来淘金的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中国曾经一度是世界银行最大的借款人。邓小平曾经说过,不要怕借债,借债把经济搞上去了,将来还得起,人家敢借钱给我们,我们还怕什么?与此同时,他也强调要引进香港的企业家进来投资设厂。正因如此,外商直接投

资很快超过了债务的规模。到2011年底,中国外债余额为694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累计达到1.18万亿美元,按市值重估计算,则是1.8万亿美元。

为什么没有较多地利用证券及其他组合投资工具呢?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设立了一个专门为外国证券投资服务的市场——B股市场①。遗憾的是,B股市场20多年来一直没有发展壮大,累计筹资约50亿美元,目前市值约200亿美元,仅占全部中国股票市场市值的0.6%左右。另外从2002年开始,允许外国合格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有限规模的投资,到目前为止,累计批准了100多家机构和260多亿美元投资。

毫无疑问,过去30多年里,中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是外商直接投资,而且主要是“绿地投资”。这种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心的引进外资模式,其形成有多种原因:一是中国传统上就高度重视实体经济,苏联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我们的计划经济实践都强调物质性生产,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等创造物质财富的行业;二是深受东亚经济体的影响,看重出口加工区建设,因为外商搬来设备就可以生产,中方则也省去了研发、管理、销售、融资等许多配套条件;三是对货币金融可能产生的风险估计得比较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开放得晚,而且进展较慢;四是正好赶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升级,低端制造业正急于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转出来,而中国创造了很好的接纳基础;五是中国地方政府之间争取外商投资的竞争非常激烈。

(二)引进外资有效支持了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国有企业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引进外资则是中国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是允许国有

企业与外资建立合作经贸关系,而后是可以成立合资、合作企业。90年代后,逐渐开始允许外国企业参股、控股、收购国有企业,通过引入新的资本把国有企业改造为混合所有制公司。从实际效果看,“引进外资”帮助国有企业有效克服了改组改造过程中体制转变难、自有资金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等诸多困难,加快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

进入21世纪后,进一步改进利用外资形式,鼓励更加多样化的境外资金通过外商直接投资(FDI)形式进入国有企业。2003年开始,明确鼓励外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国有大型企业和国有银行,然后重组上市。2005年,出台《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允许境外战略投资者以协议转让、定向增发等方式取得上市公司A股。尽管舆论对此一度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了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公司治理的现代化、管理观念的国际化,正外部性十分明显。近年来,更有大批跨国公司、国际银行、投资基金等机构通过私募方式直接投资国有企业。许多境外资产管理公匈、股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则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公司”或“中国概念基金”投资国有企业,使得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明显。

(三)香港等地区形成了资本双向流动的桥梁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来自香港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达约80%,最近10年里仍然占到50%左右。仅次于香港地区的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由于香港与大陆经济社会天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中国政府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对香港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支持,除了外国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通过香港地区流入内地外,还有大量国内民间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出去后又回流进来。因此,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内涵上和其他国家很不相同。更重要

的差别是,外国金融机构在其他国家主要采取组合投资方式进入的行业和企业,在中国往往采取的是外商直接投资方式。此外,许多美国的资产管理公司、英国的投资基金、欧洲的集合投资计划还通过在“避税天堂”注册一个特殊目的公司(SPV)投资中国的企业或项目。而中国地方政府对外资通常持欢迎态度,不管其性质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只要参与到具体项目,都被视为外商直接投资。这可能与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很不相同。

与此同时,人民币已开始尝试“走出去”。2004年,中国政府批准在港澳地区开展人民币业务。2009年,内地部分城市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1年,开始实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允许在香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这些措施的实施,拓宽了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推进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同时内地居民赴港投资、赴港澳台旅游的大规模增多,香港等地区在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资本流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如果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资本和金融交易已经全部打通,两地之间的资本项目实现了可兑换,而香港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难道还能说中国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吗?

(四)证券市场通过迂回方式实现了高度开放

很多人认为,外国居民在中国证券市场只能买卖B股,不能交易A股,只有少量的QFII和QDII在证券投资中实现了资金的双向流动,所以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很低。其实这是一个流行的误解。

由于中国引进外资一直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手段,大量的外资通过直投、参股、并购等方式,在国内企业公开发行上市前就早早进入了公司,这种Pre-IPO

的形式在中国非常普遍,QFII形式的外资投资只占很小比例。实际上,外资股东在我国A股市场的参与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根据截止到2011年底的数据,在开户数方面,外资股东A股账户合计7508户,QFII、境外股东与三资企业等外资股东A股账户数量分别为239户、448户和6821户;在持股数量方面,外资股东合计持有585.23亿股,占全市场A股总股本的1.97%;在持有证券只数方面,QFII持有2025只,市场覆盖面达87%,而境外股东与三资企业则分别持有143只和1473只,覆盖面分别为6%和63%,并且近5年来呈稳步增长。此外,到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上外资持有的解禁限售股累计达到230.35亿股,外资股东当年买卖总量为547.88亿股,其中51.15亿股属于减持,累计减持比例为22%,明显高于全市场6%的比例。

如果算上大量的赴海外上市公司,那么中国证券市场的外资参与度就更高了。截至2011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H股市值是4.1万亿港元,占香港市场总市值的23.4%;在香港、纽约、新加坡、伦敦等地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达980余家,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大小红筹公司市值达6.3万亿港元,占香港市场总市值的36%。粗略计算,所有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加总在一起,其股票的15%左右是掌握在境外投资者手里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已经非常高。但是依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相关机构的概念和标准,中国的股本市场开放度还属于较低水平。

此外,衍生产品的跨境交易也一直在迅速增长。例如,十多年前外资银行就开始通过中资银行营销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汇率远期等产品;近些年来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和居民提供的理财产品更是多种多样;境外保险公司的各类产品,包括比较复杂的结构产品,也大量出售给中国的客户;国外许多期货交易所的主要参与者是中国公司或中国的私人小企业,当然更多的是他们的代理人。

(五)紧密的经贸联系和人员往来使得资本管制失灵

资本管制是个世界级难题,其合理性需要具体分析,而其有效性则毫无疑问会不断衰减。如同战后的欧洲、日本以及美国,中国资本管制的效率也一直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和国际联系日益加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有数千万海外华侨华裔,以及与港、澳、台这些特殊经济体的关系,境内外居民之间的社会联系已非常紧密。

中国的外汇管制是从国外借鉴而来的,实践中又增加了一些特别的办法,我们称之为打了不少“补丁”。但是实际经济金融生活丰富多彩,管制手段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快速发展。仔细考察起来,我们在不少领域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表明允许还是禁止相关的交易行为,其中最典型的是金融衍生品。

随着全球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资金在国际间频繁流动,出于贸易便利化的需要,政府不得不鼓励金融服务的便利化,有关资本项目的制度限制很容易出现“漏洞”。在合资、独资企业,以及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中,这些问题更加突出。而随着电子化货币支付的出现,境内外货币互换、在境外买卖境内资产、变相的金融期货和期权等层出不穷,而且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带来的影响更为特别。金融产品涉及货币、信贷、外汇、衍生品、债券、基金、保险等领域,通过这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逃避管制,可以轻而易举地绕开资本管制。一些人或机构利用制度漏洞和模糊地带,大打“擦边球”,通过地下钱庄、低报出口、高报进口、转移利润、改变交易时间和交易条件、实施服务价格转移、境外设立公司对倒、利用全球第三方支付网

络等方式逃避管制。

此外,个人资金的跨境流动已经非常便利,自由程度事实上可能超过了欧美国家。中国在1996年就宣布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经过持续地放松管制,目前居民个人每年可以购买5万美元外汇而不需要说明具体用途。虽然从理论上说,它只能用于旅游、购物等经常性项目,然而实际中并没有任何核对和检查。国际收支中许多项目同时具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特性,很难严格区分,大量资本账户资金混入经常账户以逃避管制。2004年,中国开始允许移民的和继承的资产转移。这些年来,国际间的亲友资助、捐赠、留学、移民、投资房产等现象也大有存在。以个人购买境外房产为例,原则上这是不被允许的,但目前中国人在国外购买外国房产方面已经成为数一数二的群体。中国人家庭关系紧密,亲友之间往来很多,所以当需要几十万美元去境外购买房屋或开立证券账户时,可以请亲友帮忙代办。

(六)人民币很早就开始在境外流通和使用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很早就已经被周边许多国家接受,甚至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成为硬通货。人民币的境外使用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在中越、中朝、中俄等边境地区,人民币可兑换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等得到发展;二是在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逐步流通使用;三是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甚至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非常普遍。由于港币可以随时兑换为美元,实际上这些地区的人民币也可以随时通过港币中介兑换成美元。在香港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交易中,伴随着人民币存贷款、人民币债券发行和财富管理等业务规模的扩大,人民币交易也随之越来越多。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在境外的可兑换一定程度上先于境内的可兑换。

二、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路径的优劣分析

回顾过去,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路径有得有失,有利有弊,但在总体上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路径的优点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渐进式路径有诸多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加工贸易和“绿地投资”,为资本和金融市场开放打牢了基础。大规模的合资合作极大地缓解了中国改革初期遇到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低效和市场陌生等棘手问题,使中国经济快速走上了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也为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进一步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是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可以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泡沫。金融史上有太多的反面案例告诉我们,脱离实体经济和单纯追盈逐利的金融创新,必将积累巨大的金融风险。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政府始终把实体经济的需要放在首位,注重鼓励长期投资、实业投资,通过构建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把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环节,有效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是优先发展直接投资成为有效抵御境外金融风险向境内传递的“防火墙”。以香港地区等为屏障②,以直接投资为中心,实际上就构筑起一道非常牢固的防火墙。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非常适时地促使中国政府下更大决心进行了金

融业整顿与改造,为尚不成熟的金融市场又筑起一道“防火墙”。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防火墙”机制,使中国金融体系成功地避免了外部危机传染。

四是先易后难的过程可以保持基本平稳。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中国的开放不是名为一步到位、实为极不负责的开放,而是先从实业扎实起步,然后逐步过渡到金融领域。即便在金融领域,也坚持先发展最基本的产品和业务,强调为实体经济最紧迫的需求服务,而不是过度强调发展复杂金融产品。这样既很好地促进经济建设,又有效地防范了系统性风险。

五是先从涉外经济部门开放有助于减少风险。事实上,这也是为了降低过早开放、全面开放带来的不可控风险。涉外经济部门和华侨华人有真实的经济需求,与经常项目密切相关,稳定性强,风险相对较小。国际经验反复证明,一国企业部门持有外债过度容易引发危机。上世纪90年代,泰国、韩国由于私营部门大量举借外债,且外债的使用脱离了实体经济,导致国际收支严重恶化。我国采取的这种从涉外经济部门和华侨华人相关活动开始,逐步扩大的渐进式开放路径,既紧紧扣住了发展实体经济这一主题,又避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

(二)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路径的缺陷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渐进式路径在具有多方面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造成了资本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独特路径下,客观上外资机构参与的直接融资活动较少,国内的证券期货市场受到的国际影响较小,因而其生机与活力明显不足,从一个方面加剧了间接融资市场和直接

融资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我国银行信贷体系过于庞大,而证券市场发展不足,风险不能由资本市场有效转移和分散,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是市场运行效率受到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每年新增资本总量居全球首位,但储蓄向投资转化还不够顺畅,在多个环节上存在低效率,造成比较严重的资源错配和浪费,“两多两难”问题突出,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如果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适当提高,就能更有效地将境内外资本引入到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也能为我国大量的民间资本找到更多有吸引力的出口,支持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同时,外资机构更多地进入,可以更早地推广和普及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优化资本市场结构。

三是造成灰色经济和地下经济持续增长,事实上容忍了各种违规违法行为。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如果不能通过合法渠道出入境,就会通过灰色经济或地下经济等违规违法渠道进入或逃离本国市场。200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净误差和遗漏项为流出6亿美元,2007年转为流入116亿美元,2010年流出提高到597亿美元,占当年储备资产变化的12.7%。这反映出中国资本管制效率不断下降,规则安排与真实资金流动需求错配,而且客观上加重了法不责众的局面,恶化了执法环境。

在对市场开放路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自然就会陷入对两个问题的思考:一是安全与效率如何兼顾?二是稳定性与灵活性如何兼顾?这注定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程度的评估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实际可兑换程度已经很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资本账户细分为7大类11大项40个子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11年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基本可兑换项目有14个子项,占比35%,主要集中在信贷工具交易、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等方面;部分可兑换项目有22个子项,占比55%,主要集中在债券市场交易、股票市场交易、房地产交易和个人资本交易四大类;不可兑换项目有4个子项,占比10%,主要是非居民参与国内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市场以及买卖衍生工具。

如果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来进行考察,结论就会不一样。我们的初步评估结果是,中国资本项目中可兑换的有16个子项,基本可兑换的有17

个子项,部分可兑换的有7个子项,没有不可兑换的项目,开放水平大大高于IMF等相关机构的评估结果。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在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信贷业务、不动产交易、个人资本交易等五大类已实现基本可兑换甚至完全可兑换。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中国2006年开始逐步取消对境外投资的购汇额度限制,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境外直接投资“按需供汇”。来华直接投资方面,主要实行登记管理和真实性审核。截至2011年底,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产余额为18042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资产余额为3642亿美元,分别较2006年末增长了2.9倍和4倍。

中国在资本和货币市场工具可兑换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很显著。不仅全部兑现了加入WTO时证券业开放的五项承诺,中国同时还主动超出承诺,先后推出了

QFII、RQFII和QDII制度。目前,中国的QFII总投资额度达到800亿美元,已批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58家境外机构的QFII资格,其中资产管理公司82家,保险公司11家,主权基金、养老金、捐赠基金等机构29家,商业银行23家,证券公司13家。截至2012年3月底,QFII账户净资产规模达到2607

亿元人民币,持股市值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1%。共批准21家试点机构的RQFII 资格,总投资额度达到700亿元人民币。共有32家基金公司和10家证券公司获得QDII资格,已批准额度764.47亿美元。

经过认真梳理,我们和相关机构的评估存在差异的有34个子项,具体是:资本和货币市场工具11个子项、衍生工具和其他工具3个子项、信贷业务6个子项、直接投资2个子项、直接投资清盘1个子项、不动产交易3个子项、个人资本交易8个子项。

首先,我们来讨论被IMF等相关机构评估为“不可兑换”的4项。在“资本和货币市场工具”类中,“非居民在境内发行股票类证券”和“非居民在境内发行货币市场工具”两项实际上已实现部分可兑换,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居民原则和国民原则适用不同。目前中国法律尚未明确允许境外注册的公司(非居民)直接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客观上说,长期以来也没有外国公司来申请发行和上市交易股票和货币市场工具。因此,若严格按照居民原则(是否在华注册为公司)来评估,此项似为“不可兑换”。但是,这种原则仅从交易和汇兑安排角度出发,未考虑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的最终主体,与中国对外投资开放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因而可能低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开放程度。引入国民原则,则重点关注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总部所在地。许多外国公司和银行,当他们被作为分支机构来看待时,没有多少这类资本和金融类活动,但是一旦他们改换招牌,注册为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就可以发行股票、债券以及银行间市场的票据。因此,

依据国民原则来衡量,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另外,在“衍生工具和其他工具”类中,“非居民在境内发行衍生产品”和“居民在境外发行衍生产品”这两项,实际上也是部分可兑换。之所以不同,除了前面所说的居民原则和国民原则适用造成的差异外,关于衍生产品的交易环节或汇兑环节的规定不清晰,导致了很多跨境交易可采用变通方式来规避监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见表4)。例如,境内外资银行可以发行非标准化理财产品,并且由于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范围、性质等没有得到明确限定,他们实际上可以将境外母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在境内销售。最典型的是外币利率掉期,许多中国大企业购买了这类产品。再如,境内居民如果愿意,直接在境外购买衍生产品实际上也非常容易,因为每人每年有5万美元的自由购付汇额度。再考虑到以人民币方式流入香港市场,并转成美元等外币的,实际额度已有相当大规模。由于中国目前对个人资本项目交易尚无明确规定,实际上相当数量的居民个人通过境外证券公司开户,参与到了境外证券市场交易。此外,中国居民持有的信用卡大部分都是与万事达(Master)和维萨(Visa)合作的,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自由支付,而且中国自己发展起来的中国银联借记卡也可以在全球许多国家使用。只有极少数商业机构受到限制,但是绕开这种限制非常容易。

在相关机构评估的21项部分可兑换中,实际达到了可兑换或基本可兑换的包括“居民在境外买卖债券”、“居民在境外发行债券”、“居民在境外发行货币市场工具”、“非居民在境内买卖集体投资类证券”、“非居民在境内发行集体投资类证券”、“居民在境外发行集体投资类证券”、“居民在境外买卖衍生工具和其他工具”等(见表5、6)。这除了前面讨论过的评估真实开放水平应适用国民原则外,主要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目前,香港市场人民币产品已基本涵盖货币、债券、股票、衍生品和基金等主要金融市场。这一方面使得

境外机构可以更加便利地投资于各类人民币金融资产,并在需要时自由进行货币兑换;另一方面,使得境内机构可以通过海外分支机构,更加便利地进行资本项目交易下的汇兑,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

(二)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绝对的固定标准

事实上,在任何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都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所有管控措施。即便在美国,也不可能随时随地从银行兑换到外币现钞。现实中不存在完全自由的资本流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那些已经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家,仍可以反洗钱、反恐融资、打击偷逃税、国家安全、微观审慎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名义,保留不同程度的资本管制。还要看到,一定的资本管制对限制“热钱”流动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当国家经济和金融部门受到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时,确有必要采取临时性管制措施。这一点,在此次金融危机后已经成为共识。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必须将此作为重要的基本原则,同时尽快修订过去的错误理念。

韩国于1993年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时,在对外证券投资、对内证券投资和房地产项目上都存在严格管制。俄罗斯于2006年宣布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但除了在直接投资清盘和房地产交易两大类实现了完全可兑换外,其余五大类、26个子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管制。印度虽然允许境外机构和个人直接从事股票交易,但对单一外资及所有外资持有一家印度公司的股份比例有特殊限制,同时对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债和公司债的额度采取限制。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乃至全球的政界与金融界人士对资本账户开放及监管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完全不受限制的国际资本流动并不现实,美国实际上也明显降低了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

由于各个国家所处的金融环境不一样,经济发展战略也不相同,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取向和采取的措施也应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各自对外资开放的具体路径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定意义上看,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程度可能更高,这就涉及到使用什么标准和尺度来看待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例如,是看外资在中国实体经济中的比重,还是看在沪、港、深市场的市值占比;是看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毛额,还是看持有的国际金融资产的净值;是看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资产融合程度,还是看他们参与的衍生品数量;是看居民个人经过政府登记批准的对外交易,还是看居民个人实际完成的涉外买卖活动。这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教科书式的标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简单标准。

总之,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被明显低估了。虽然部分子项目有限制条件,并非完全自由,但是也已高度灵活。无论是从实际的可兑换程度看,还是从国际比较看,都可以说,中国资本项目已基本实现可兑换。

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应注意的问题

1992年,中国经济改革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的1993年,提出“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并实施了一系列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去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再次重申,“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当前,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拥有有利的经济金融条件。一方面,过剩的

产能、雄厚的外汇储备、迫切的经济结构调整需求等,都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伴随着跨境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正以超常速度成长。这些都说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处于难得的机遇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统筹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

经济学界多数学者认为,健康的财政状况、安全的银行体系、充足的外汇储备、稳定的宏观经济等都是资本项目开放的前提,而中国经济金融总体具备了这些条件。面向未来,中国要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一是准确定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成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个新的制度变量,对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开不开放,如何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都要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再平衡,然后才是服务于其他功能作用。

二是权衡利弊。积极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但在开放条件下,金融机构协调内外经营管理的困难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会增加不确定性,离岸和在岸市场相互影响会放大投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将面临新的挑战。这些可能给金融和资本市场带来冲击,给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一味强调风险,就可能踌躇不前;要想推动改革,必须要有一定的风险容忍度。历史经验也表明,一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一国经济基础和金融监管状况,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关联不大。因此,在综合评估收益和风险后,

凡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就要创造条件推动,成熟一项,推动一项。

三是控制风险。实际上对外开放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就是说,增强整个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管理风险的能力。在推进资本项目改革时,要确保风险可控。应当明确反对简单化的、不要任何管理的可兑换概念,不能把可兑换理解成放弃任何管理,必须始终保留必要的监测和控制。建立健全统一的跨境资本流动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平台。健全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核查机制,加大非现场核查力度,防范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是抓住重点。未来,资本市场将成为我国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沿阵地”。目前证券期货领域的改革开放水平还不能适应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特别是在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监管创新上迈出的步伐还不够大,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要鼓励和引导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QFII、QDII和RQFII 额度,适当降低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门槛”,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项下可兑换水平;加快建设以人民币结算的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研究推出场内交易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丰富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发展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提高市场的定价能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五是注重实质。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不必拘泥于形式。放与不放,放到什么程度,可以权宜化处置,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提出重新定义和解释。中国相对倾向于更多地解除管制,而外部世界相对倾向于更加保守化,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共同点已经越来越多。例如,欧洲及更多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主张更密切的跨境资本监管,美国也强调要把更多的场外交易纳入监控。在求同存异基础上,要加快推动国际金融体系重构,特别是金融理论和规则的重构,构建简明清晰、符合各

国利益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体系。

六是加强合作。进一步强化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交流、政策协调和跨境监管合作,共享监管信息,共同对可能产生系统性影响的不稳定因素跟踪预测评估,并加强风险监管及处置工作的协调。

综上所述,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程度的实际水平已经很高,但我们也应当十分审慎地对待所谓“完全自由可兑换”,这个概念描述的状态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基于目前人民币资本账户已经达到的开放程度,中国政府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为期不远。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基于实践清理有关法律法规文件;二是逐项评估我国资本账户的真实情况,并向国际社会公告,尽快达成新的共识。

*本文根据作者2012年5月16日在国际证监会组织第37届年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注释:

①B股开始时也称人民币特种股票,指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买卖的股票。

②香港地区等是我国资本双向流动的桥梁,但同时也是抵御境外风险向境内传递的“防火墙”。^

改革纵深推进 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可期

改革纵深推进 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可期科创板落地,注册制试点稳步铺开,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出炉并划定12大重点方向……即将过去的2019年,为中国资本市场按下制度改革?加速键?,其更深层次的改革效应仍将进一步酝酿与显现。 展望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会否出现积极反弹?上市公司质量如何有效提升?市场信心能否激活?股票市场走向何处?资本市场体系又将如何建立?一系列改革期待与市场诉求,在新旧之交的时点,显得更为迫切。 12月15日,?国研智库论坛·第六届年会(2019)?召开期间,在一场题为?中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发展?的平行论坛上,邀请到多位金融资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与上市公司代表就上述热点议题建言献策,并展开深入对话研讨。 市场痛点体制机制障碍待破 ?今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特点,如果借用一句文学语言来表述,可以说,‘这是最光明的季节,也是最黑暗的季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尹中立在发言中如是说。 他解释道,今年的机构投资者迎来了收益大年,收益最高的基金已超过100%,而散户投资中盈利者寥寥。其原因在于,大家一如既往沉浸或习惯于旧有的投资理念,散户认为这些大盘蓝筹股与自己无关,机构投资者基于投资纪律与投资行为的约束,往往选择购买指标股,今年指标股从主要指数来看均上涨30%左右。 为何在指数上涨30%左右的过程中,散户投资者基本上损失惨重?通过统计分析,尹中立发现,今年股票的涨幅与股票的市值成正比。也就是说,股票市值越小其收益率越小。2019年出现了剧烈的市场

分化现象,但并非第一次出现,2017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分化,且市场分化严重程度较今年还要剧烈。 而市场分化的根本原因为何??实际上是IPO制度的重大变化。?尹中立强调。 这源于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机制问题。尹中立指出,基于股票定价理论,股价是上市公司未来现金流的贴现。而贴现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上市公司未来预期、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三个因素的不停变化,形成了股票市场波动。除此之外,中国上市公司定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壳价值的影响。基于IPO管制,上市需要耗费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也因此出现大量后门上市与借壳上市的情况。成熟市场的定价取决于未来现金流折现,而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波动与壳价值有着巨大关系。 IPO成本的下降,成为2017年股票市场剧烈分化的原因。尹中立分析认为,当年随着新股发行的快速增长,壳的价值迅速下行,致使股票市场出现明显分化。今年的原因类似,科创板的推出,使得优质资产前门通过IPO方式上市已不再有制度、时间以及财务上的成本,由此壳开始出现如同2017年的快速贬值。 ?IPO注册制大幕已经开启,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潮流,在此潮流之下壳价值的贬值是大趋势。?尹中立说。 谈及中国股票市场缘何缺乏活力以及韧性,尹中立认为,从操作层面看,正是双重定价体系导致其比金融市场更加脆弱。上市公司未来预期、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均能导致市场波动,而除此之外,还受到借壳重组政策调整的影响。既然脆弱的原因是双重定价体系,那么改革应致力回归单纯的经典定价体系,同成熟市场一样,应有之意是发行的注册制,以及退市市场的进一步健全。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利弊分析

周莉香 宁波大学国际贸易系,浙江宁波(315211) E-mail:zhoulixiangty@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17391926.html,. 摘要:本文立足我国资本项目管制实际情况,剖析了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利弊,得出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将有益于我国实体经济、金融市场等的发展,同时也可能增大银行脆弱性、汇率不稳定、助长经济泡沫。本文认为我国应采取谨慎、渐近、有序的措施开放资本项目方能做到趋利避害。 关键词:资本项目开放 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 1.引言 金融安全是保障一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一国资本项目管制程度又是确保一国金融安全的重要途径,资本项目管制与否便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上世纪50年代的Mundell—Fleming模型作为资本项目开放理论的开创性理论,指出资本流动是影响宏观政策的重要因素[1]。90年代发生的墨西哥比索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智利如何成功地躲过比索危机,资本项目开放问题的研究被推向了高潮。其中就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从这些研究的结论看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认为资本项目开放不利于一国经济发展。在理论上如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则假设资本自由流动时,结果发现资本项目开放易引发货币危机,对一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Adwards(2001)则实证分析了60个国家资本项目开放对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低收入的国家,随着资本相目开放程度越高则收入会越低。第二种认为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一国经济发展,197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onald Mckinnon和Edward Shaw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解除“金融抑制”,通过资本市场自由化来有效拓展国内资金来源,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Quin(1997)通过选取66个国家中的1960-1989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2]。第三种种则认为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发展无关。Rodrik(1998)利用10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75至1989年的数据分析得出,资本帐户开放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发现,资本项目开放对一国经济增长是否有利众说纷芸。笔者认为已有的研究在意见上存在分歧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是研究的对象不同,不同的国家实行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 就我国而言,随着1996年我国人民币经常项目放开,资本管制难度加大,管制成本越来越高,为了降低管制成本,提高监管水平,从理论上要求我国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并且,按照入世承诺,我国需要在2006年基本上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开放,这将会引起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我国,进一步推进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不回避的趋势。那么我国做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加快,它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利弊呢?本文就从我国资本项目管制的现状着手,利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其开放的利弊。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计科1101王磊211101027 社会背景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有利于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也比较顺利这也是中国选择计划经济的客观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如: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过于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必要性 (一),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泛滥和家长制作风严重等.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第一单元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中国走上经济改革之路是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先决条件。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资金通过行政手段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萌生的经济和社会土壤。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证券 春秋战国时期,王国的举贷的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末清初,在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历史上股票的雏形。 1872年(清朝同治十一年),洋务派仿照西方发起创立的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向社会公开招股,中国最早的股票出现了。 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证券市场曾经非常活跃,成为远东重要的金融中心。 第二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的出现 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带劳、以劳带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最早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4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的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且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的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股份制尝试198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支行代理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发行280万股股票,获得成功。1980年7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按面值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发行股票,招股2 000股,每股1万元,至1983年实际募资1 4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载的第一家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83年7月,广东省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刊登招股公告,以县财政为担保,向社会发行股票集资1 300万元。这是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定期3年的股票。这是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 第三节债券的出现 1. 国债。中国于1981年7月重新开始发行国债。当时国债的特点是周期较长(10年)、不可转让,对购券的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对居民支付较高的利息。尽管此时购买国债近乎一种行政摊派,但国债的出现仍旧唤醒了很多人的投资意识。 2. 企业债。从1982年开始,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并支付利息,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到1986年底,这种没有法规约束的企业债总量约为100多亿元。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摘要:1996年12月,我国政府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义务,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在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国际资本流动是一把双刃剑,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在一定的金融和资本市场风险。因此,对待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要非常谨慎。 关键词: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资本管制资本外逃 Abstract:In December 1996,our government announced to accept No.8 pro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greement and realized the Renminbi current account convertibility .The long _term objective of the reform of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to realize the convertibility of Renminbi capital account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account convertibility.Renminbi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for China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s a double-side sword ,which can both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ment and financial risks in capital market.So it will be cautious for the issue of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Key words:RMB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Capital Restriction,Capital Outflow 一、资本项目及货币自由兑换的内涵 (一)资本项目的内涵 又称狭义的资本项目,分为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前者包括债务减免、移民的转移支付等;后者包括各种无形资产如注册的单位名称、租赁合同等。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如以外国投资企业形式的外国对我国的投资:证券投资,如债券、股票、票据形式的国际投资等;和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及存款等。基金协定第六条第三节中区分了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下和资本项目账户的开放的可兑换,允许成员国运用必要的控制手段来调节资本的转移。资本项目是国际收支项目(也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项目。国际收支项目,是指一国(或地区)以货币形式有系统地记载的在一段时间之内本国(或本地)居民与外国(或外地)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活动的项目。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状况,既是政府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货币、外汇、贸易等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本国居民或外国居民对一国进行实物投资或金融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1在1993年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国际收支项目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及准备资产四大类构成。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调整了国际收支项目标准项目,将“资本项目”具体分为了“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此后,国际收支项目就有五大类构成: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净误差与遗漏(Net Error &Omissions)、及准备资产(Reserve Assets)。其中,经常项目包括商品、劳务所得、经常转移等科目;资本项目包 1杨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研究,四川,成都 2004。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开放(上)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开放(上) 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始于1978年以后中国金融开放在地域分布上差不多上是沿着先经济特区再到沿海开放都市、然后逐步向内地省会都市和经济中心都市辐射的路径行进的;在外资金融机构类型的引进上差不多上是按照先银行后保险和证券的顺序有序开放的;在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内容和范畴的开放上是按照先外汇业务后承诺部格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顺序进行的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5年的艰辛谈判之后中国正式加入WTO 在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金融服务贸易被浓墨重彩从此中国的金融开放被外在地规定了加速度和时刻表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差不多开始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差不多国策20余年来正是因为始终高举这面旗帜我国经济才获得长足的进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过去20多年的成功体会我们有理由期望我国经济将由此获得更大的收益不同于整体经济由于基础相对脆弱内资金融服务业受到开放的压力将会更大一些但中长期内也会得益良多应用朱总理一句话概括(金融对外开放)有利有弊做好工作争取利大于弊所谓做好工作不能仅限于对前面所述的冲击简单应对而应转换机制更新制度全面提升竞争实力 本章在分析WTO框架下的金融开放规则的基础上描述中国应对金融开放的战略规划再逐项具体分析中国金融开放的四个方面——银行、证券、保险、资本项目——所受的挑战与计策第一节WTO框架下的金融开放规则

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成立于1995年1 月1日是致力于监督世界贸易和使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其核心是《W TO协定》差不多职能是实施《WTO协定》、组织多边贸易谈判以及解决成员国间可能产生的贸易争端和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其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要紧关注对象是物资贸易直到乌拉圭回合谈判(1986年9月~1993年12月15日)进行一段时刻以后服务贸易方进入GATT的谈判范畴1993年12月长达8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终止缔结《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forTradeofService,G ATs)等若干重要文件GATs是调整所有国际服务贸易的一样规则它由框架协议、8个附录和各成员国提交的国家具体承诺表组成GATs正文共六大部分二十九条包括范畴和定义、普遍义务和纪律、具体承诺、逐步自由化、争端解决等适用于各个服务部门其中最惠国待遇(第2条)、透亮度(第3条)、垄断及专有服务提供(第8条)、支付和转移(第11条)、为保证国际收支平稳而实施的限制(第12条)等5项条款以及两个金融服务附录对金融服务贸易更具针对性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在GATs框架下1995年达成的关于G ATS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协议以及1997年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则对金融服务开放作了更加具体的规定 按照GATS金融服务附录的定义金融服务是指由一参加方(参加服务贸易谈判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供应者提供的任何金融性服务在GATS中“金融服务”的内容被概括为信贷、结算、(证券、外汇)交易、保险、资产治理、金融咨询等六大类计16项能够讲已囊括了金融领域内的所有营利性业务 一、WTO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五条差不多准则 (一)市场准入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阐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辉煌成绩。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30年来,我国GDP约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总量由1978年 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跃至世界第四。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根据马克思原理,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先谈谈改革的必然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任何时代的生产力总是和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生产关系就要变革了,生产关系相对于社会上层建筑来说又称为经济基础,当经济基础需要变更或者已经部分变更时又与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这就需要对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所谓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理论是解释一切改革和革命,一句话是解释一切社会变革的最基本最普遍最科学的理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我国原有体制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拿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将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解决了束缚农村 从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它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不断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的时代,地球村”的事实越来越明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趋 紧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孤芳自赏和自我封闭只会导致自己的落后,只有那些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在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交往中学习提高的国家,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中国加入WTO,吸收先进市场经济经验,及最近刚刚闭幕的奥运会 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与外因是相对的,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内外因的方法论告诉我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影响 完整版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影响 --12财务ping 按照国际收支口径,通常将一国货币可兑换的程度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种货币不仅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可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而且在资本项目上也可以兑换,是实现货币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各交易项目的可兑换。这意味着一国取消对一切外汇收支的管制,居民不仅可以通过经常帐户交易,也可以通过资本帐户交易获得,所获外汇既可在外汇市场上出售,也可自行在国内或国外持有;国内外居民也可以将本币换成外币在国内外持有,满足资产需求。 当前人民币已经实现了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但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仍明显滞后。尽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体系、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提升外汇管制效率的迫切需要。当前的金融危机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了良好机会。然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把“双刃剑”,同样也存在着较大的消极影响。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积极影响。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1.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通过放宽甚至取消国际直接投资的限制,优质企业可以通过跨境股权置换、收购等并购与重组活动,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进行多元化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本存量的结构调整。而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自由进入,有利于长期资本的全球优化配置,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缓解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短缺,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金在全球的流动。 资本管制的解除会修正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机制,使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一方面减少了资本流动的成本,促进资金在全球的流动,进而使得整个经济体系的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商品劳务的国际流通,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开展,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3、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走出了一大步,也使社会各界对其合理化发展充满了期待,可是由于外汇市场尚未与国际接轨,其进一步发展就受到了制约。汇率的市场化取决于外汇市场的发展,而外汇市场的发展与货币可兑换是互为条件和基础的,没有广泛的交易主体自由参与的外汇市场是不健全

《外汇管理条例》适用范围、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第三单元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考点01:《外汇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P544) 1.外汇的概念 外汇包括外币现钞(包括纸币和铸币)、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外币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特别提款权及其他外汇资产。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外汇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外汇的有()。(2012年) A.中国银行开出的欧元本票 B.境内机构持有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股票 C.中国政府持有的特别提款权 D.中国公民持有的日元现钞 【答案】ABCD 2.《外汇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 (1)境内机构和境内个人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不论其发生在境内或者境外,均适用该条例。 (2)境内机构,是指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除外。 (3)境内个人,是指中国公民和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满1年的外国人,外国驻华外交人员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除外。 (4)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仅对其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外汇收支和外汇经营活动,适用该条例。 【例题·单选题】根据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外汇收支活动中,应当适用《外汇管理条例》的是()。(2011年) A.美国驻华大使洪某在华任职期间的薪酬 B.最近2年一直居住在上海的美国公民汤姆,出租其在美国的住房获得的租金 C.美国花旗银行伦敦分行在香港的营业所得 D.正在中国短期旅行的美国人彼得,得知其在美国购买的彩票中了300万美元的大奖 【答案】B 【解析】(1)选项A:外国驻华外交人员属于“境外个人”,仅在中国境内的外汇收支和外汇经营活动适用该条例,而美国驻华大使馆不属于中国的领土,不属于“境内”;(2)选项B:在境内连续居住满1年的外国人,属于“境内个人”,境内个人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不论其发生在境内或者境外,均适用该条例;(3)选项C:美国花旗银行属于“境外机构”,仅在中国境内(不包括中国香港)的外汇收支和外汇经营活动适用该条例;(4)选项D:在中国短期旅行的彼得属于“境外个人”,仅在中国境内的外汇收支和外汇经营活动适用该条例。 考点02:经常项目(★★★)(P544) 1.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和经常转移(单方面转移,如个人之间的无偿赠与或者政府之间的军事及经济援助、赠与、赔款等)。 2.经常项目的外汇收支管理 (1)经常项目外汇收入 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意愿结汇制(而非强制结汇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正确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前是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斯大林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毛泽东曾对斯大林模式所体现的传统社会主义原则进行过总结,包括:实现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消灭剥削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消灭阶级;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积极准备条件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等等。这些原则本身无可厚非,也确实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但问题出在教条式地照上述原则去做,没有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1957年之后,‘左’倾逐步发展,以致发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其结果是,虽然公有制经济部门占到90%以上,工矿企业一律按八级工资制拿工资,农村则根据出工情况拿工分,收入差距不大,但却是普遍地贫困;政治体系方面,党的一元化领导使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而党委的权力又集中于第一书记,公民权利得不到有力地保障。严重的挫折,沉痛的代价,从反面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以史为鉴,邓小平认为:“如果说我们建国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讲:“什么是共产主义?就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资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它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最终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他总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与毛泽东时期的改革,思路是不同的。毛泽东坚持用生产关系的标准,通过改革使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达到一大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资本项目及跨境人民币业务知识点(2018年吐血整理)

跨境人民币业务知识点(2018年) 1.境金融机构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其债券发行之日起60个工作日开始在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在规定期限完成发行。(﹝2007﹞第12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关于境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2.境非金融机构自核准之日起60个工作日须开始启动实质性发债工作。核准文件有效期1年,有效期须完成债券发行。(发改外资〔2012〕116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境非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3.境金融机构应当在人民币债券发行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将人民币债券发行情况书面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并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申请办理债券资金登记。﹝2007﹞第12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关于境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4.境非金融机构应当在人民币债券发行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将人民币债券发行情况书面报告我委。(发改外资〔2012〕116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境非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5.境金融机构应在发行人民币债券所筹集资金到位的30个工作日,将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资金调回境,资金应严格按照募集说明书所披露的用途使用。﹝2007﹞第12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关于境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6.境金融机构兑付人民币债券本息,应当提前5个工作日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申请。银行应当凭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核发的核准件为境金融机构办理兑付人民币债券本息的对外支付手续。﹝2007﹞第12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关于境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7.境非金融机构境外分支机构在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由境机构提供担保的,境非金融机构应在其分支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前20个工作日,将发债规模、期限及募集资金用途等材料向我委备案。(发改外资〔2012〕116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境非金融机构赴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l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 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有助于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接轨 加入WTO,是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改革推进剂,外来竞争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机构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

资本项目开放

②降低了经营的代理成本。 由于债权人比股东有着对公司剩余资产的优选求偿权,因此,债权人有时比股东更加重视企业的经营情况,债权人会通过各种条款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例如投资的资金流向等等,通过对企业的约束,使得经营者会更加认真的对待公司的经营,提高业绩,这一方面节约了股东的代理成本,又使得债权人成为了股东背后的监督者。 ③杠杆的作用。 由于负债的存在,公司需要定期定额的支付利息,因而一定规模的负债可以为企业带来财务利益。当企业息税前收益高于债务利息时,增加债务资本的比例可以提高普通股税后每股收益,而股权融资不具备这一作用。 (5)对投资者的利益与长期投资积极性的影响。 在股票供不应求的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满足了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在短期内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较快投资收益的可能。但由于这种偏好并不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再加上滥用资本的行为及因此造成的资本使用效率低下,必然影响公司的盈利,从而影响国有股本的保值增值,影响公众投资的回报,从而打击其投资的积极性。 (6)对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的不利影响。 强烈股权融资偏好对上市公司的成长不利。首先,大量廉价权益资本的流入,使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非常随意,募集资本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其次,投资方向的混乱,对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不利。最后,股权融资偏好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好处的比例下降,对企业价值最大化产生不利影响。 4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对策 (1)解决股权结构分裂问题,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原则上,除了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和部门必须保持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外,对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性质上市公司可实行国有股权向民营,外资以及公众股东以合理价格转让,使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化,加大公众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并适时在二级市场上流通。 (2)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建设。 首先能够利用税盾作用,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其次债务融资还能够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改善公司治理。因此,要从政策,法规,制度上为企业利用债券融资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负债经营,。 (3)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制度,减少股票股利,增加现金股利,以避免变相的股权融资。 (4)规范股权融资,加强对募股资金使用的监管。 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一个年轻的市场,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想要通过上市公司的自律来彻底解决上市公司融资中的不良行为,必须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来促进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规范。 参考文献 [1]安仙,郑淑华.股权分置改革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J].商场现 代化,2005,(11). [2]陈春霞.我国信用制度变迁中的企业融资方式选择[M].北京:经 济管理出版社,2004. [3]陈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4. [4]陈晓.负债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 1999,(9).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探讨 沈 芹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201620) 摘 要:中国加入W TO后,在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同时,也更加融入国际市场这个大环境中,随着经常项目的放开,我国国内外经济增长,各方面体制建设逐步完善,外汇储备稳定增长,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出于国内外和WTO对我们施加的内外压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该抢占先机,尽快积极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 关键词: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必要性;先决条件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98(2009)0420163202 1 问题的提出 1.1 何谓资本项目开放 资本项目开放指取消对资本流出、流入的汇兑限制,也就是指一国在其参与的国际性资本交易中,保证本国货币的持有者可以自由地兑换外国货币,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不加限制,消除对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账户下各项交易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课税及补贴,不对因交易而产生的汇兑行为进行干预。 1.2 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发展历史和现状 我国的人民币经过了不可兑换,1994年的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兑换,最终在1996年12月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完全兑换几个阶段,但是资本项目至今未完全开放。截至2004年底,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7大类43项资本交易项目,中国已经实现可兑换的有11项,占25.6%;较少限制的11项,占25.6%;较多限制的18项,占34.9%;严格管制的6项,占13.9%,实现部分可兑换。 尽管我国在名义上对资本账户的子账户仍然保持着较为严格的管制,但在实践中,资本账户下大部分子项目已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我国的资本账户管制仅对风险较大的子项目,如证券投资、短期借贷管制较严,资本流出的管制严 — 3 6 1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