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牙周病糖尿病相关性临床

牙周病糖尿病相关性临床

牙周病糖尿病相关性临床
牙周病糖尿病相关性临床

牙周病与糖尿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评价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6名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根据血糖的高低分成3组并测定它们的牙周指数和牙齿缺失数。再将他们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为实验组,同时进行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系统治疗,b,c两组为对照组,分别

只进行牙周治疗或糖尿病治疗,1个月后对3组的牙周治疗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血糖12.0mmol/l组的缺失牙数则明显多于对应的两组,p12.0mmol/l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other groups (p12. 0mmol/l)分成3组,3组人数分别为32,73,21人。检查3组的牙周临床检测指标:用who规定的牙周探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测部位依照ramfjord指数牙,即16、21、24、36、41、44牙位的颊(舌)面近、远和正中6个位点。如被检牙缺失,则以邻牙代替。缺失牙检查均不包含第三磨牙。

1.3 再将126名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76人,为实验组,同时进行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系统治疗;b组、c组为对照组,b组28人,只进行牙周病的治疗;c组22人,只进行糖尿病的治疗。牙周治疗在口腔卫生宣教后全部以超声洁治器械进行全口龈上洁治,局麻下施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拔除保留无望的患牙,1周后复查调颌。基础治疗开始后同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及甲硝唑片0.2g,每天3次;用药1周。糖尿病的治疗采用控制饮食和系统的药物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查各组的牙周病和糖尿病的治疗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工作综述?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孟焕新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北京 100083)[关键词]牙周炎;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78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67X (2007)0120018203 牙周病是口腔的两大疾病之一,我国成人的患病率高达 80%~90%。其中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医学研究的重大发现是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与妊娠早产低体重儿有密切关系;而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紊乱、骨质疏松症等也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并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目前,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已是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口腔医学专家的关注热点,此综述将根据近年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实验室的相关工作进一步阐述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的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已成为致残率、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与年龄相关的牙周炎作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有发病率逐渐增高趋势。近年来在牙周专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不断上升,有些患者因为牙周炎、牙周脓肿而就诊,经检查不仅患有牙周病而且患有糖尿病。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糖尿病与牙周炎的双向关系,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有负面影响,已有学者提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牙周炎虽然是牙周组织的局部感染,但受全身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全身的炎症反应。最近的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2α的水平会升高[1-3] ,而这些炎症因子在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血糖控制以及改变脂肪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 用 [4,5] 。因此牙周炎作为患病率很高的炎症性疾病,很可能潜在地威胁着宿主的全身健康。 以往关于糖尿病与牙周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多是通过散发的糖尿病病例和健康对照者来分析。而本实验室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集的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进行了牙周状况的调查[6],在43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如探诊深度(p r obing dep th,P D )、附着丧失 (attach ment l oss,AL )、缺失牙数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二 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考虑可能是年龄因素导致两组间的差 异,又对家系中糖尿病患者与同胞非糖尿病者的临床牙周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此两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P D 、AL 、缺失牙数仍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P <0.05),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患重度牙周炎的风险高8.53倍,缺失牙的风险比非糖尿病者高2.08倍,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明显差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些家系研究的结果与以往糖尿病的非家系研究报告基本一致,而且更具说服力,其优势在于家系成员特别是家系中的同胞具有相似的家庭环境和遗传背景,年龄相仿,同胞中既有糖尿病患者,亦有非糖尿病患者,其牙周炎患病率及程度的不同更能反映糖尿病对其牙周状况的影响,或者说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亦可从疾病遗传角度进一步分析糖尿病和牙周炎的关系。本家系研究还显示,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与控制不良的患者间牙周探诊出血指数(2.9±0.4vs 3.1±0.5,P <0.05)和附着丧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1.5)mm vs (2.8±2.3)mm,P <0.05)],说明血糖水平与其牙龈炎症的程度和牙周破坏的程度相关,并提示对于伴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必须有效地控制血糖才能消除或减少糖尿病对牙周病的影响,反之牙周炎的系统治疗也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此外,本实验室还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伴发牙周炎和单纯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龈沟液和外周血血清进行了相关因子的检测,发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 t or f or advanced glycati on end p r oducts,RAGE )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增高, 并与T NF 2 α的表达相关,其RAGE 阳性细胞与已证实的其他器官中的RAGE 阳性细胞种类一致,说明RAGE 通路参与了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的进展。同时还发现在长期低水平 慢性炎症状态下也存在着AGE 2RAGE 通路的活化,并且此通路的激活可能并非直接来源于局部的刺激[7]。 在2型糖尿病的病因学研究中,炎症的作用已得到肯定。目前已知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T NF 2α,I L 21β和I L 26等炎症因子可以通过激活核因子κB 抑制物激酶等多种通路使得胰岛素受体底物21(insulin recep t or substrate 21,I RS 21)出现异常的丝氨酸磷酸化,抑制正常的酪 氨酸磷酸化,从而干扰了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信号的进一步传导,抑制糖原的合成,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出现胰岛素 △Corres ponding author ’s e 2mail,kqhx meng@bj m u .edu .cn ?81?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PEKI N G UN I V ERSI TY (HEALTH SC I ENCES ) Vol .39 No .1 Feb .2007

牙周病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

牙周病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 牙周病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图23.1 应用抗生素治疗 牙周疾病的优缺点细菌是牙周病的病因之一,因此,已有很多关于抗菌药物在牙周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机械治疗不能完全去除龈下沉积物或侵入软组织和牙本质小管的细菌。同时,已治疗的位点可能再次定植非口腔来源的细菌。抗菌药物有全身或局部两种给药途径。全身药物治疗一些特殊临床情况需要抗菌药物的全身应用:·侵袭性牙周炎。·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和牙周炎。·急性牙周脓肿。·不常规应用于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全身用药可以作为根面清创术的辅助疗法。去除牙菌斑生物膜对于抗菌药物的高效应用很重要。尽管根面清创术可以改善病情,但大量研究表明单独采用根面清创术不能大量减少龈下菌群中的伴放线聚集杆菌。全身用药可以有效减少伴放线聚集杆菌数量。短期内完成清创术并应用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力。文献支持的药物用量:·四环素250mg,每天4次,14天一疗程。·多西环素(四环素族)不超过200mg,100mg/d,13天一疗程。应用相对方便但疗效缺乏证据。·甲硝唑250mg(200mg,英国)+阿莫西林375mg(250或500mg,英国),每天3次,7天一疗程。抗菌药物应用也可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手术治疗结合。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和牙周炎·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

(NUG)是主要厌氧菌引发的内源性感染(第38章)。当涉及淋巴结时,甲硝唑结合非手术清创术可以进行有效治疗(例如200mg,每天3次,3天一疗程)。还应该使用氯己定等漱口水控制菌斑直至炎症所致疼痛减退。·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的损伤情况更严重,抗菌药物应用应贯穿治疗始终。急性牙周脓肿急性牙周脓肿排脓不充分和伴有淋巴结肿大 的炎症扩散症状时,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全身药物的其他应用全身抗生素应用被一些临床医生认为是牙周手术的后续 治疗,例如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的后续治疗。这类情况的疗效尚无充分证据。低剂量全身抗菌药物治疗四环素具有一些非抗生素特性,作为治疗优势:·抑制宿主来源胶原酶和金属基质蛋白酶活性。·抑制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来源的胶原酶。·抑制骨吸收。产品名多西环素?(Collagenex 国际/联盟制药,切本哈姆,英国)(20mg多西环素)试图利用其非抗生素特点,低剂量用药以影响菌群。该药物推荐联合应用于慢性牙周炎。一些研究表明,即使低剂量仍可改变菌群,尽管未有研究发现其抗菌疗效。临床作用及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局部药物治疗这些药物被用于成人慢性牙周炎治疗。临床试验已单独或联合根面清创术局部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有关额外临床附着获得及牙周袋深度减小的报道结果较保守,一些认为没有改善,一些发现有1mm附着获得。一些商品化局部药物已被研发。所示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相互关系综述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双向关系综述 【摘要】糖尿病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第三大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近年来也呈迅速增长之势 [1],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和牙周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众多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炎可能存在双向关系,互为高危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牙周病;双向关系 牙周病属于一种口腔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其对心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会造成一定影响与危害 [3],是影响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基于遗传与环境的人体慢性代谢与血管综合征,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牙周病被称为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 [4];糖尿病与牙周病具有双向影响的作用。本文以糖尿病与牙周病各自的病因及今年来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1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主要有两类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分别在所有病历中占5~10%和80%。1型糖尿病在遗传易感性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多见 [5]。相对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较为复杂,形成时间较长,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程序性? 细胞衰竭的特征,细胞凋亡是最主要的细胞死亡形式。 1.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症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1.2 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存在免疫疾病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环胰岛素B细胞。

牙周病局部药物治疗

牙周病的局部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方法较多,包括含漱、冲洗、局部应用缓释和控释药。与全身用药相比,局部用药在牙周病治疗过程中更为常用。其目的是消炎、止痛、除臭、收敛、止血、去腐等。局部用药(通常是能缓慢持续释放药物的缓释或控释制剂),因其可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局部药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不易引起口腔菌群失调、无或较少全身性摄入等诸多优点,已成为牙周病药物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式。在不宜全身用药时,局部用药为最佳方式。局部用药是牙周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方面,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预防或减少菌斑的形成;二是作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作为牙周炎辅助治疗的局部用药,主要用于牙周脓肿等急性炎症以及经过机械治疗(SRP)后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并有出血等未控制的部位等。 牙周局部用药的方式包括:含漱、龈上和龈下冲洗、涂布以及牙周袋内缓释和控释药物的使用等。 临床局部药物及使用方法主要有: 一、含漱药物 (1)、0. 05~0. 2%氯己定液(洗必泰液) ( Chlorhexidine) 是目前最好的菌斑抑制剂,对G+菌和G-菌及真菌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每日含漱2~3次,每次含漱1~2 min。该药味苦,长期使用可使牙齿及黏膜着色。 (2)、西吡氯烷 (Cetylpyridinium chloride,CPC) 西吡氯烷又称西吡氯铵,是一种阳离子季铵化合物,可与细菌细胞壁上带负电荷的基团作用而杀灭细菌,其抗菌作用不如氯己定,但优势是副作用也比氯己定弱,且无牙面着色。剂型有0.05%~0.1%的西吡氯烷溶液,用于含漱。有报道用该药含漱后,可使菌斑的量减少25%~35%,市售的一些含漱液中含有此成分。 (3)、三氯羟苯醚 (Triclosan) 三氯羟苯醚又称三氯生,是一种非离子性的广谱抗菌剂,过去数十年用于肥皂、除臭剂等,近年来用于含漱剂中,或加入牙膏中,具有抑制菌斑形成及抗炎的双重作用。有报道用0.15%的三氯羟苯醚含漱4周后,患者的菌斑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含漱后在口腔内停留时间短,抗菌斑作用不如在牙膏中明显。 (4)、氟化亚锡液

糖尿病及全身疾病关系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口腔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对口腔疾病的影响、口腔治疗和护理对糖尿病的控制作用等几方面介绍了口腔疾病对糖尿病的影响,可以应用各种口腔护理办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口腔疾病; 糖尿病; 相关性 糖尿病(DM)可引起血管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第3大疾病, 在我国其发病率近年来也呈迅速增长之势。DM 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原发性占绝大多数,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DM 又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 ?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ò型)、与营养不良有关的DM 等。继发性DM 占少数, 例如: 肢端肥大症中垂体性DM, 柯兴综合征中类固醇性DM 等。DM 患者由于代谢紊乱使牙周组织营养不良, 再生能力下降, 局部微循环受损, 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使牙周组织及口腔黏膜易遭受损害和发生溃疡, 而对DM 和口腔疾病的关系研究发现,在DM 人群中, 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认为牙周病是D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牙周病对DM 有一定的影响。再之,口腔内环境湿润、营养丰富、温度适宜, 利于多种细菌寄居,而DM 患者口腔自洁度降低, 牙周组织含糖量增高,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而发生口腔及牙周炎症病变,从而使DM 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因此,目前口腔病变已被列为DM 的第6并发症。DM患者常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大量研究表明, DM 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DM 患者牙周病

发病率高、组织破坏严重经完善牙周治疗后DM 可得到适当控制和缓解。现就口腔疾病对DM 的影响进行综述。 1口腔疾病与DM 有关联 胡祥文等[1 ]( 2007) 对XX市中直企业32 677人进行健康体检。诊断DM 患者432例, 并随机抽取无系统性疾病健康者43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由经过统一培训医生进行口腔检查。结果在DM 患者中, 有376例( 87.37% ) 患有各种口腔疾病,其中牙周病360例( 83.33% )。对照组中有208例( 48.15% ) 患有各种口腔疾病, 其中牙周病168 例( 38.89%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结论是DM 患者口腔疾病发生率高, 其中以牙周病为多。斋藤俊行等[ 2 ]对福冈县久山町的居民进行血糖值和口腔健康状态调查表明[2 ], DM 患者出现中等程度牙周病的比率是正常人的2.1倍, 出现严重牙周病的比率为正常人的3. 1倍, 研究人员也由此推断牙周病容易使人患DM。DM 患者常见的口腔症状有:口腔溃疡、口臭、牙龈出血、牙龈肿痛, 此外还有口腔黏膜干燥、牙齿松动、早脱等,而重度的口腔病变是促使DM 患者血糖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牙周疾病和DM 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普遍的慢性疾病。DM 的血糖升高影响正常的血流, 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加强,抗凝血因子减少, 红细胞脆性增加,造成组织缺氧, 血管内皮损伤, 有利于细菌及其毒素的侵袭和感染的发生。DM 患者由于全身有微血管病变,包括牙龈微血管壁变化,白细胞功能缺陷,包括多形核白细胞( PMN )的趋化功能及吞噬功能都有降低, 胶原合成减少等原因, 使DM 患者易患牙龈

口腔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一

口腔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 1?龈谷(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的汇合处略凹下,称为龈谷。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2?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冠端构成 龈沟底。 3?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 又称龈沟上皮:为牙龈沟的衬里上皮,由结合上皮的冠方延伸至游离龈的顶部,为薄的非角化复鳞上皮,有上皮钉突但无里层和角化层。 4?生物学宽度:通常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 2.04mm它包括结合上皮0.97mm 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 1.07mm。 5?龈牙结合部:是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的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结合上 皮对牙的附着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的贴附于牙面。 6?上皮再附着:若将牙龈连同结合上皮一同切除,则口腔表面上皮可向牙面爬行生长,重新分化出结合上皮,并分泌基底膜物质,重新形成上皮附着,其结构与原始结构一样,即上皮再附着,可出现于牙釉质、牙骨质或牙本质表面。 7 ?生理性近中移动:当牙主动萌出完成,处于功能性咬合位置时,牙的邻面接触区可因长期的磨耗而变扁平,牙的前后径变窄,牙在咬合力作用下趋向于近中移动。 8?骨开窗:牙的位置特别偏向颊侧或者舌侧,该侧牙槽骨很薄甚至缺如,致使牙根面的一部分直接与骨膜或者牙龈组织相连;如果呈V 型缺损,称为骨开裂。 9?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10?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额细菌性群体。 11? 牙菌斑:牙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

牙周病的局部用药

牙周病的局部用药 牙龈沟或牙周袋内涂布药物,配合牙周基础治疗以控制龈炎和牙周炎,已成为牙周病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 1.漱口剂:漱口剂可抑制龈上菌斑的沉积,减少口腔细菌数量,对控制龈炎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漱口剂维持时间短,故应频繁进行,每日宜含漱3~4次。 (1)0.12%~0.2%洗必泰液为广谱抗菌剂,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地防止菌斑形成。由于能在口腔粘膜及牙面滞留,漱口后可保持数小时之久,所以漱口可治龈炎,而对有深牙周袋(>3mm)的牙周炎无作用。作翻瓣手术后,配合使用此种漱口剂,能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此剂长期使用可使牙及粘膜着色,个别人用后,有口干、灼痛、味觉敏感及口腔粘膜剥脱等症状。 (2)2%盐水液有消毒、消炎的作用。 (3)其他如1%过氧化氢液、2%碳酸氢钠液、1:5000高锰酸钾液、复方硼砂液、芳香漱口液等有助清洁和消毒口腔。 2.碘氧治疗:是将碘化钾溶于过氧化氢内,析出新生态的氧及碘分子,从而发生较强的杀菌作用。用时,可先将碘化钾晶体置于牙周袋内,并注入3%过氧化氢数滴,过氧化氢同碘化钾和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作用,析出碘分子、新生氧和氢氧化钾,可腐蚀坏死的组织,并使其随气泡排出。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有促进局部血运、增进炎症组织痊愈的作用。使用时应戴治疗巾,以免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色气泡污染衣物,局部应注意隔湿,以避免氢氧化钾对健康组织的腐蚀。 3.消炎收敛药物 (1)碘甘油:为刺激性较小的自用药物,含有碘化钾、碘、甘油和水。甘油能使碘逐渐析出,保持较长的药效。常用在洁治和刮治后,将药液置于牙周袋内,也可在含漱或刷牙后,患者自行上药。 (2)碘酚:为腐蚀性较强的药物,含碘和酚,配制时为加速溶解常加入碘化钾助溶。酚是一种原浆毒物,能使一切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有腐蚀坏死组织、清除溢脓、减少炎性渗出和减轻疼痛等作用。碘酚杀菌力强,适用于有脓的牙周袋。使用时,应注意用棉球遮被健康组织,然后用钝头探针蘸取药液引入牙周袋内,用酒精棉球吸去外溢药液。切不可用棉拭子取药涂擦,也不可让患者自用,以免造成灼伤。 4.氧化疗法:用强发氧剂处理牙周组织,增加局部组织内氧含量,造成一过性的缺血和被动充血,以改变炎症组织的代谢状况,促使炎症消退,加速组织愈合。多用于局部的顽固性龈炎。 常用的方法是:取30%的过氧化氢10滴置于小杯内,随即加入5%碳酸氢钠液1滴以中和其酸度。用棉球蘸取药液,并将其压迫在发炎的牙龈组织上,见龈色立即发白,表示有大量氧渗透进牙龈组织内,血管被压迫所致。将小球移开,牙龈发生被动充血又呈现红色。如此可反复进行2~3回,即完成一次治疗,每周2次治疗,能收到肯定的疗效。 5.缓释抗菌药物:是当前牙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最理想的剂型,是合理的给药途径。它具有用药剂量小,牙周局部浓度高,维持时间长,疗效高,且不易引起耐药菌株和宿主副效应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是将抗菌药,如四环素、灭滴灵、螺旋霉素、洗必泰等,置入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管、薄膜或微囊中,放入牙周袋内,让药物缓慢释放出来达到抗菌抑菌目的。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多种控释药物用于牙周治疗,如四环素药管、灭滴灵药膜、甲硝棒等。

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完整版)

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完整版) 摘要 牙周病被认为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是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破坏性疾病,反过来也会加重糖尿病。因此,应该重视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诊治,清除牙周感染因素,控制牙周疾病,促进患者糖尿病的控制。 糖尿病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并且在严重时可危及人类生命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生成不足、功能不足或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等机制,产生胰岛素抵抗,引起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糖耐量降低。糖尿病可引起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多个器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牙周病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长期的炎症作用会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的丧失进而引起牙齿脱落,严重影响咀嚼、消化、吸收等功能,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牙周疾病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包括牙龈炎(仅侵犯牙龈组织)和牙周炎(侵犯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多种组织),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组织的炎症,牙周炎时还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导致牙齿脱落。牙周疾病是造成我国成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近年来,在口腔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有些患者因牙周炎、牙周脓肿而就诊,经检查发现不仅患牙周病而且患糖尿病。

糖尿病和牙周炎之间存在双向的关系,牙周疾病能够影响机体的内分泌代谢,反过来,糖尿病也会加重牙周病的严重程度。近20年来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存在直接的剂量依赖关系[1]。 一、糖尿病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由于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如血管壁增厚、炎症反应加重、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胶原合成减少,使得糖尿病患者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创伤愈合差。高血糖情况下,体内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它是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物质,与其受体(receptor for AGE, RAGE)相互作用,激活特异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如核转录因子-κB(ne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使吞噬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和IL-6,这些炎症因子可能加重局部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破坏[1]。1型糖尿病患者的龈沟液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IL-1β水平显著高于牙周情况相似的健康对照组,这提示糖尿病患者比健康者的炎症反应重[2]。 二、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临床表现 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组织的病理变化,其牙周病常表现为更重的炎症反应和牙槽骨破坏。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 大量研究显示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牙周炎已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但是,目前临床医生在内的大多数人还只是关注到常见并发症,对糖尿病口腔病变关注很少。因此,明确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对社区实行早期防治牙周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牙周炎;糖尿病;相互作用 牙周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三大口腔疾病之一[1],在我国成人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80%~90%,其中牙周炎最为常见,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同时,最新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罹患糖尿病的人数约为9240万[2],已成为致残率、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炎存在双向影响关系[3-4],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有负面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关注热点,已有学者提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5]。因此,重视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情况,早期干预,具有积极的医疗及公共卫生意义。 1 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 牙周炎[6]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严重、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7],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1牙周炎影响血糖的作用机制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牙周炎多由遗留在牙齿和牙龈间累积的食物碎屑造成,常见的是革兰氏阴性致病菌(G-菌)感染,这些细菌不断攻击牙龈,引发炎症,破坏内部组织。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时,由于慢性G-菌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可使组织表面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IR),从而使患者的血糖水平难于控制[8]。 1.2牙周炎对糖尿病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欧美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纽约Stony Brook大学牙科学院临床研究所所长、口腔学病理生理教授Ryan教授证实口腔疾病的严重程度和IR呈正相关。另外一项1988年~1994年的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调查报告显示[9],牙周炎患者的IR 程度是正常对照人群的2倍,这个结果是通过控制其他影响IR因素之后得到的。此后美国牙周病学院等的多项研究结果及meta分析显示[10-14],牙周疾病对糖尿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近10年,我国的医护人员也开始关注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2004年国内一项616例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5],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高达59.6%,且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牙周炎的发生率越高。北京大学

第二章牙周组织基础知识考点

第二章牙周组织基础知识考点 考点一牙周组织的功能是保护与支持牙齿,包括也称牙周支持组织 第一节牙龈之考点 ?在前庭和下颌舌侧面,与红色的牙槽粘膜连续,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在上腭与硬腭粘膜连续无明显界限。 1定义:是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游离龈2特点:游离可动,呈连续半月型弯曲,色泽比附着龈稍红 3龈沟: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状狭小的空隙。 龈沟正常深度0.5-3mm,平均深度1.8mm。超过此深度认为是病理性的牙周袋 龈沟底的位置:因年龄而异 年轻时:釉质表面成年后:釉牙骨质界老年时:牙骨质表面 1定义:在游离龈的根方,紧密附着在牙槽脊的表面 附着龈2特点:色分红、质坚韧、表面呈橘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为点彩。 考:在牙龈炎症水肿时点彩即可消失 1定义: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邻近两牙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龈乳头)。 牙间乳头和龈谷2龈谷定义: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间的低平凹下处 3注意:此处不易清洁,已形成牙菌斑和牙石,故牙间区牙龈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二、组织结构 无粘膜下层。 牙龈上皮:覆盖于附着龈、游离龈及牙间乳头外表面的上皮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深插入固有层上皮与深层组织牢固地连接偶见黑色 斑块。 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 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 A上皮层结合上皮:是龈沟上皮的延续部分附着在牙体表面呈带状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无钉突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炎症刺激可出现钉 结合上皮: 超微结构 ①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②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 ③龈沟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④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来自于缩余釉上皮 固有层常见炎症细胞、有缝隙的牙(邻面接触不良)一般无龈谷,牙龈较平直,由 角化上皮被覆。由于解剖形态的关系, 龈谷区易使细菌和菌斑集聚而发生牙龈炎,与牙周炎的发 生有关 1牙龈上皮有角化有上皮钉突复 2龈沟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层上 3结合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突鳞皮 4龈谷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状 B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并直接附着在牙槽骨和牙颈部使牙龈与深部组织稳固贴付胶原纤维呈束状向各种方向排列。

牙体牙髓病学病学-牙周病学-粘膜病学用药课后习题--答案

口腔药物 1.牙体牙髓病学用药一般包括防龋药,抗牙本质敏感药, 牙漂白药,活髓保存治疗药,根管治疗药 2.常用的防龋药物有氟化钠,氟化亚锡,酸性磷酸氟 3.氟化钠防龋的药理作用降低釉质的浓度,对口腔细菌的 影响,促进釉质的再矿化 4.全身用氟包括饮水加氟,食物加氟,氟化物片剂 5.局部用氟氟化物漱口液,牙膏,牙面涂氟 6.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可导致骨骼和牙的慢性氟中毒 7.氟化钠局部含漱的应用 0.02%每日两次,0.05%每日一 次,0.2%每周一次 8.理想的牙本质敏感药物所具备的条件操作方便,不刺激 牙软组织和牙髓,疗效稳定有持久性,不引起牙变色,能消除或减轻牙本质过敏症引起的疼痛 9.抗牙本质敏感药物的原理阻塞牙本质小管减少小管内液 体流动,减少牙髓神经的敏感性 10.抗牙本质敏感药物包括硝酸钾,氯化钠甘油,草酸钾 11.草酸钾的临床应用,先用30%草酸钾在牙面反复涂擦2分 钟,然后再用3%草酸氢钾反复涂擦2分钟 12.牙漂白药物包括过氧化氢,过氧化脲,过硼酸钠 13.牙着色分为外源性着色,内源性着色

14.用于髓腔内漂白的是过硼酸钠,用于家庭漂白术的是过氧 化脲,用于诊室内漂白的是过氧化氢。 15.盖髓剂应具备的条件对牙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 毒无刺激,能刺激牙髓组织修复再生,有较强的杀菌和抑菌作用,有消炎作用,有较强的渗透性,药效稳定持久,有一定强度使用方便 16.常用的直接盖髓剂氢氧化钙,常用的间接盖髓剂氢化锌丁 香油 17.乳牙活髓切断术的首选药物是甲醛甲酚,它的药理作用是 形成一无菌性的屏障 18.氢氧化钙牙髓切断术的药理作用是形成根尖。 19.根管治疗药物包括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溶液,EDTA 20.根管冲洗剂应具备的条件冲洗碎屑润,润滑,杀菌,组织 溶解,去除污垢层 21.常用的根管冲洗剂包括生理盐水,次氯酸钠溶液,过氧化 氢溶液,乙二胺四乙酸钠螫合剂 22.对于狭窄根管,根管钙化,根管内异物可用EDTA来处理。 23.根管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不干扰细菌的培养过程,不使牙 着色、稳定便于储存,对于根尖周组织刺激小,渗透力强,对组织无毒性、不危害宿主组织生理功能,能在血液、浆液、脓液和其他有机物中保持有效浓度、药效维持时间长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一)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一) 【摘要】糖尿病是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龈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一种破坏性疾病。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呈双向关系,糖尿病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及严重程度,牙周炎亦是糖尿病的易感和促进因素。糖尿病患者不但牙周病发病率高,而且具有病变发展速度快,损害程度重,治疗效果差的特点。目前,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虽已基本确立,但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就牙周病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关键词】糖尿病;牙周病 Abstract:Diabetesisasystemicchronicmetabolicdiseaserelatedwithgeneticandenvironmentalfactorsandauto immune.Periodontaldiseaseisadestructivediseaseingumsupportorganizations(gum,periodontalmembrane,alveolarbone).Alotofresearchshowsthediabetesandperiodontaldiseaseistwo-wayrelationshipconc erning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Diabetesincreasestheriskofperiodontitis,andseverityofdiabetesissusceptibleandpromotingfactors.Diabetespatientsnotonlyhaveahighincide ncerate,butalsoarecharacteristicoffastdiseasedevelopmentspeed,severedamage,andpoortreatmenteffect.Atpresent,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hasbasicallyestablished,buttheinternalmechanismof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hasnotbeenentirelyclear.Inthispaper,thecorrelationandtheinteractivemechanismbetween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willbereview ed. Keywords:diabetes;periodontiti 引言 糖尿病是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改变了内源性胰岛素对靶细胞的利用而引起的。牙周病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达60%~70%。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呈双向关系,糖尿病可以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血糖增高是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而血糖的良好控制能促进牙周的康复。目前,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虽已基本确立,但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就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与年龄相关的牙周炎作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有发病率逐渐增高趋势。近年来,随着对牙周炎与糖尿病研究的逐步深入,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基本明确。牙周炎已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2.1糖尿病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及严重程度 临床中发现糖尿病病人牙周炎的发病率呈明显高发趋势,而且这种牙周炎的高发率与年龄、性别及口腔卫生状况无明显关系。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糖尿病患病持续时间越长则牙周病发生更频繁且更严重,表现为:牙龈严重且不易控制的反复肿胀、出血,多发性牙周脓肿,牙槽骨破坏,牙齿松动移位和脱落。Emrich等通过对1342名比马印第安人进行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左右,并认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潜在并发症。牙周状况的对比研究也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牙周临床附着丧失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含量相对或绝对不足趋钙激素的

牙周炎用药指南

牙周炎用药指南 【概述】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 【诊断要点】 1、牙龈的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刷牙时出血、牙周探诊栓查时出血、牙龈松软。 2、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大于3mm,袋底在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可有牙周袋溢脓。 3、牙槽骨吸收,X线片上可显示牙槽骨高度降低,呈水平或垂直吸收。 4、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导致咀嚼无力。 5、可伴发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所导致的牙根面暴露、敏感、根面龋,食物嵌塞,口臭,咬合不适或咬合疼痛。 【药物治疗】 1、以局部治疗为主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氯已定溶液局部冲洗。 2、重度牙周炎患者或伴有全身系统病的牙周炎患者可选用全身药物治: (1)甲硝唑:200mg,一日3-4次,连续服用5-7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也可有头

痛、眩晕等;孕妇、哺乳期妇女、有活动性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者禁用。 (2)阿莫西林:500mg,一日3次;连服7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青霉素过敏者禁用,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存在部分交叉过敏。 (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625mg,一日3次口服。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出现皮疹。 【注意事项】 1、牙周炎的治疗应当以局部治疗为主,采用洁治术、龈下括治和根面平整术清除局部致病因素,治疗后可以局部用药冲洗。 2、要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签或牙间隙刷,以长期控制菌斑,保持口腔卫生。 3、重度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伴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患者需辅助全身用药和局部药物治疗。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7-07-20T15:13:58.37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闫翠翠1(通讯作者)崔丽华2 赵玉莹3 闫翠翠4 [导读] 第一阶段主要为基础治疗,目的在于去除局部致病因素,消除或控制组织炎症。 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 【摘要】牙周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病变,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和功能,从而为患者创造自身维护的条件。一般牙周治疗为综合治疗,项目较多,对每位患者我们要针对其病情,制定系统的治疗计划,有步骤按计划地进行治疗。 【关键词】牙周病;治疗 1治疗计划的制定 ①第一阶段主要为基础治疗,目的在于去除局部致病因素,消除或控制组织炎症。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教会患者自我控制菌斑方法如刷牙、牙线等;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施行眼上洁治术、眼下洁治术和根面平整术,去除菌斑、牙石等致病因子;咬合调整,消除创伤合以及去除不良修复,治疗食物嵌塞、邻面龋等。②第二阶段包括松牙固定术和牙周手术治疗,应在牙周炎症基本得到控制后进行,一般在第一阶段后2~4周。③第三阶段主要为修复缺牙和强身固齿。一般在牙周手术后2~3个月进行永久性修复治疗。包括修复缺牙、永久性夹板和食物嵌塞矫治等。强身固齿指在术后可服用补肾固齿药物如固齿膏、固齿丸等,以增强宿主防御功能,巩固治疗效果。④第四阶段为维护治疗阶段,除教会患者自我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外,还应定期复查复治,以巩固疗效。牙周病的治疗基本按以上四阶段进行,但对每个患者来说,不一定要包括所有的治疗措施,而需根据病变程度选择单项或多项措施,如果病变消除,牙周袋消失就不必再做下一步治疗,但基础治疗和维护治疗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2菌斑控制 菌斑控制是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消除牙菌斑和阻止菌斑形成,使牙周炎症得到改善,从而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和牙周治疗的效果,因此被称为现代牙周病防治工作中成功的基石。菌斑是无色、柔软的物质,粘附于牙面,所以一般的检查方法不易发现,需用菌斑显示剂使之染色。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患者对自己口腔卫生进行评价,从而改进刷牙方法。菌斑控制是医者和患者共同协作的工作,必须要有双方的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并获得反馈的信息,以便确立信念,重新建立维护口腔卫生的习惯。刷牙是清除牙菌斑的主要手段,设计良好的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刷除菌斑,同时还能发挥其对牙龈的按摩作用。而牙线、牙签、牙间清洁器等主要用来清除牙邻面的菌斑。 3 药物治疗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控制感染来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消灭病原体、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去腐生肌、促进愈合。 3.1全身药物治疗 全身应用抗生素常作为牙周急性炎症发作的用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的预防性用药,而对于慢性牙周病患者,它并不是常规用药方式。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途径,但在全身症状较重时如发热、寒战等,亦可通过肌肉注射和静脉点滴给药。 3.2临床局部用药 ①3%过氧化复液为常用牙周冲洗药物,可冲洗龈袋、牙周袋、牙周脓肿等,它能释放大量新生态氧,具有抑菌、除臭、清洗、收敛等作用;用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多余残液,防止灼伤正常粘膜。②抗菌药膜将抗菌药物如螺旋霉素、灭滴灵等制成的药膜剪成小楔形,在药物冲洗后置入龈袋、牙周袋内,上药后20~30分钟内不能漱口和进食,药膜自行融化被组织吸收。其优点是局部药物浓度较高、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置入后不需取出,是极佳的消炎、止痛方法。通常每日1~2次,连续2~3天。也有将抗菌药物制成微囊、药棒、药线等,其用法及效果与药膜相似。 4 牙周病正畸治疗 牙周病患者由于牙槽骨吸收及咬合创伤常引起前牙漂移、开 、拥挤、后牙移位、邻接不良等牙 关系错乱。一方面牙 错乱造成菌斑滞留,食物嵌塞,缺乏功能以及影响美观导致患者生理上、心理上障碍。使牙周炎症不易控制,甚至加重牙周病;另一方面持续的牙周炎症又造成牙 关系更加错乱,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这部分患者在适当时机进行正畸治疗,恢复正常牙 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也是牙周治疗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正畸治疗通常在牙周治疗控制炎症后2~3个月进行。牙周病往往涉及多个牙齿,甚至全口牙齿。在选择支抗牙时,应将多个牙齿连成整体,以最大限度地提供支抗力;同时矫治牙的数量要控制在支抗力允许的范围内,通常是按支抗力与需矫治牙牙根的多少、现存牙槽骨的多少来推算。对患有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低下、骨结核等全身疾患的患者,应在积极治疗全身疾病、病情较稳定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正畸治疗。此外,因某种全身疾病而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凝血类、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应详细了解其用药情况,以备在治疗过程中参考。矫治完成后进行仔细的检查,因牙周病患者的特殊性,其保持期要比正常人长,可选用活动或固定保持器,也可选用半永久性牙周夹板或永久性牙周夹板来保持。 5牙周病的疗效维护 口腔环境和牙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牙周治疗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取得好的疗效,一方面要制定完整、妥善的治疗计划,包括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等;另一方面是在上述治疗取得初步疗效后要制定严密的保健、维护措施,其根本点在于菌斑控制,包括患者自我口腔卫生维护和临床定期复查。事实上,牙周病维护治疗的好坏对牙周病治疗的成功与否起关键性作用。因而必须引起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5.1自我维护 维护治疗是项长期的工作,其中患者日常自我卫生维护占有重要地位,必须通过卫生宣教使患者在思想上重视,时间上保障,维护方法正确,实施有力,方能取得好的效果。①刷牙:是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控制菌斑方式,只要方法正确就可取得明显的效果。最常用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法,不仅能去除牙面及间原的菌斑,而且对龈沟内的菌斑也有清除作用,同时对牙龈还有一定的按摩作用。牙周病患者应坚持每日早、中、晚3次刷牙,每次2~3分钟牙刷应选用刷头小、刷毛软、刷把直的保健牙刷,剧时应注意力度适中,不遗漏牙位,上

牙齿基本知识

牙齿基本知识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根据萌出的时间和形态不同,分别称为乳牙和恒牙。 乳牙俗称奶牙,共20颗。通常情况下,从胚胎第2个月开始发生,出生后6个月左右萌出,到2岁半左右全部萌出。 0~6岁之前,嘴里全是乳牙,医学上称为乳牙列。6~12岁左右,嘴里既有乳牙又有恒牙,医学上称为混合牙列。12岁以后,嘴里全是恒牙,医学上称为恒牙列。 恒牙有28或32颗,从胚胎第5个月开始发生,在6岁左右开始萌出,随后乳牙便按一定的顺序和年龄逐次脱落而相继被恒牙替换。除了第三磨牙以外,大约在13~14岁左右乳牙就可全部脱落,恒牙全部长齐。第三磨牙约在18~25岁萌出。第三磨牙又叫智齿,萌出数目因人而异,少者不萌(全口牙数为28颗),多者4颗(全口牙数为32颗)。 根据牙齿各自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它们在形态上也有差异,有的以切割食物为主,叫切牙;有的以撕裂食物为主,叫尖牙(俗称虎牙);有的以磨碎食物为主,叫磨牙。28~32颗恒牙中有切牙8颗,尖牙4颗,前磨牙双尖牙8颗,磨牙8~12颗。 牙齿功能 牙齿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首先,必须先通过牙齿对食物的切断、磨细,才能完成食物的吞咽。若牙齿因病而影响咀嚼时,常常导致消化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 其次,牙齿有辅助发音的功能。有很多音如舌齿音、唇齿音等都需要牙齿的帮助才能正确发出,如有牙齿疾患或牙颌畸形、义齿修复时,常常影响正确发音。 再者,牙齿对于颜面美观是至关重要的。有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不仅使人笑口常开,还能令别人赏心悦目。如果牙齿参差不齐,或因龋齿疼痛难忍,或伴有其它口腔疾患,不但影响外表的美观,还会造成心理负担而导致心理障碍。无论是儿童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将口腔卫生纳入日程,让健康的牙齿伴随终生。 什么样的人应该洁牙? 洁牙,就是指到口腔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口腔科,由专业的口腔医生借助专业设备清除牙面上的菌斑、色素、牙垢和牙石。医学上建议以下几种情况,应当去正规的医院洁牙。 (1)牙周健康的人群,应当每半年到1年去正规医院作一次洁牙,预防牙周疾病发生。

相关文档